1、对底层边缘群体始终如一的关注
贾樟柯的作品从类型上来说分故事片和纪录片两类,但是从**的主题方面来说,贾樟柯的**都有意把摄像机聚焦在底层的边缘群体,试图来探求生活在社会边缘大众的真实生存状态,并赋予其极具个人化的表现手法。
2、纪实性的**叙事手法
长镜头理论的运用被认为是记录真实最好的手法,这一理论在欧洲得到很好地发扬。
贾樟柯对长镜头的运用为其纪实性的影像记录做出了完整的诠释。
如在《小山回家》表现小山失业后在北京街头流浪的**场景中,贾樟柯采用了比较少见的跟拍方式,用七分钟的时间来最充分的展现两个镜头,在这段影像里导演真实的用镜头表达了小山内心的落寞与无根的不确定性。
3、游离的不确定性情节
在贾樟柯**里所呈现的人物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小山、小武、赵小桃、韩三明等等一系列的人物设置所体现的都并非当下中国社会主流或精英人群,无一例外的他们都面临着现实生活的严酷考验。
扩展资料:
欧洲**有现实主义传统,而贾樟柯的作品都无一例外地贯彻了冷静的纪录片拍摄的理念,在贾樟柯看来,纪录片能教会导演怎样看这个世界。
就是在毫无先验的情况下,在一种即兴的,充满随意性、可能性的场景里观察一个过程。
从欧洲诸多的围绕**记录性的**运动来看,贾樟柯的这种创作理念正好符合了欧洲**节的艺术评判标准。
在中国**集体向好莱坞投降,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贾樟柯对中国现实的强烈人文关注显得尤为可贵。从《小武》发端,到如潮好评的《三峡好人》,贾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为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诠释中国**的现实主义。 与曾经流行的批判现实主义相比,贾樟柯的叙事更为沉静和不张扬,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一拓展;与现代虚无主义相比,贾樟柯更是从不故弄玄虚,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 如何切入现实对很多导演来说困难重重,贾樟柯却举重若轻,这来源于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心态,总是能找到自己的方式重构历史的记忆:《小武》中冷静的镜头、纪实的风格立即从纷繁复杂的变迁中重塑了一代人的感觉;《世界》在更大规模上表达了中国的变迁;《三峡好人》不但展示出广阔的社会变迁图景,而且虚构性被置于纪实性的叙述之中。他的**有自己的世界,并且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思考这个世界变迁的意义。
这四个故事取材于胡文海杀害村干部、周克华跨省抢劫、邓玉娇杀人案三起轰动全国的刑事案件,以及富士康跳楼事件。贾樟柯的“胆量”贾樟柯在**中使用了这些官方话题。在**的第一个故事中,主人公大海的原型是胡文海。由于煤矿承包失败,他多次拜访村干部,腐败失败。他举起猎枪,在三个小时内枪杀了村干部和14名村民。
故事原型2 :原型:邓玉娇: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三名工作人员在雄风酒店梦幻城消费时,邓玉娇涉嫌骚扰和挑衅当时在这里当服务员,邓玉娇用水果刀刺两人,邓贵大因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黄德智所受伤情经鉴定为轻伤。次日,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对邓玉娇采取强制措施。
天注定不仅有命中注定的寓意,还有替天行道的内涵。姜武表演了胡文海的侠义、斗争和另类形象。**来自“周三儿”骑摩托车在山西遭遇并枪杀劫匪,在路上停在路边摩托车上“胡大海”交错,进入第一个故事。几乎和胡文海事迹一样,“胡大海”焦胜利和村长通过黑暗交易窃取了所有村民应有的土地和资产。
从 1994 年的《有一天,在北京》开始,贾樟柯已经在导演这条路上走过了19年,在这19年中,他一共导演了27部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打上了鲜明的个人印记。在这些影片所表现出来的美学风格中,既有恒定不变的主题与质感,又显露出被时光熨烫过的不同风味。贾樟柯选择演员的标准就是“一定要看骨子里的东西是不是像”可见,贾樟柯是在寻找和头脑中的角色最为接近的那个人。专业演员是用演技去塑造和表现一个角色,而在贾樟柯的**中,是由业余演员将自身的特点发挥出来,以再现自我的方式成为片中的角色。前者圆熟,后者本真。
提起张艺谋,大家基本上都是如雷贯耳,但说到贾樟柯,那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二人间的恩怨情仇了。
贾樟柯被署名举报1998年,贾樟柯凭借《小武》在第48届柏林**节上大放异彩,一举斩获大奖。贾樟柯就此名利双收。
然而好景不长,1999年初贾樟柯就被广电总局约谈,局里领导明确下发文件,“从即日起,停止贾樟柯拍摄影视圈的权利”。
局中工作人员叹气说道,“我们也不想处理你,可是你的同行,你的前辈,人家告你啊!”
贾樟柯当即大怒,看到了举报信后面的署名:叉叉。
陷害的人,只有本人知道这位叉叉正是中国第五代**大师的文学策划。
在90年代,能撑得起“第五代导演宗师”这个名号的导演,只有两人:陈凯歌和张艺谋。
陈凯歌没有用文学策划的习惯,而张艺谋的文学策划恰巧是两个字的名字,跟叉叉对得上。
至于到底是谁干的,恐怕只有本人才知道了。
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VS贾樟柯《三峡好人》2006年贺岁档二人正式交锋,结局不用想也知道,贾樟柯完败。
文艺片在商业院线和商业片硬碰硬,能取得胜利的几率无限接近于零,《满城尽带黄金甲》内地票房高达29亿,是当年内地票房冠军,反观《三峡好人》,拍摄成本600万,最终票房仅200万,堪称“赔了个底掉”。
贾樟柯在媒体面前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就想看看,这样一个崇拜‘黄金’的时代,有谁还关心‘好人’?”
这场战争以张艺谋完胜而收尾。
受欢迎的导演,最后非张艺谋莫属2017年美国某网站根据全世界的网络大数据,评选出世界范围内100位最受欢迎的导演。
贾樟柯排行第24位,在整个亚洲都排得到前面。
但天意弄人,张艺谋在榜单中恰巧第23位,只领先贾樟柯一名,但那一次交锋,贾樟柯还是输了。
贾樟柯**作品清单有《海上传奇》 纪录片,《二十四城记》 剧情片,《无用》 纪录片等。
还有《三峡好人》 剧情片,《东》 纪录片,《世界》 剧情片,120分钟,《任逍遥》 剧情片,《站台》 剧情片,《小武》 剧情片,《小山回家》 录像等作品。
早在1970年,贾樟柯为了实现孩童时期的导演梦,他组织了“青年**实验小组”,由此开始了他的**实践。 1995年拍摄第一部57分钟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
贾樟柯的成就
贾樟柯又拍摄了《站台》、《任逍遥》、《世界》等几部长片。2006年在拍摄纪录片《东》时,他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该片在当年威尼斯**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贾樟柯第六代导演领军者的地位得以确立。
在**集体向好莱坞投降,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贾樟柯对现实的强烈人文关注显得尤为可贵。从《小武》发端,到如潮好评的《三峡好人》,贾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为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诠释**的现实主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