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打得是后勤,如果用万国牌武器装备,哪怕是性能都是非常优良,可是因为武器装备的口径不一致(德制步枪是792毫米,美制步枪是762毫米,法制步枪是8毫米,英制步枪是77毫米,日制步枪是65毫米,苏制步枪是762毫米,就是美制步枪和苏制步枪口径一致,但是子弹弹长不一致,也不能通用),弹药补给却是噩梦,非常容易贻误战机,导致失败。
总的来说,主要是特别的叙事结构和在当时独树一帜的的闪回、俯拍、仰拍等等镜头。
先对这部片有个整体的了解:一、人物与情节
《公民凯恩》是关于一个有权势的报业大亨查尔斯.福斯特.凯恩一生的故事,他这个人既矛盾而又有争议。、该片是那冷酷无情的出版大王威廉.朗道尔夫.赫斯特(1863-1951)的虚构传记。实际上,该片中的人物是取自几个美国著名巨头生活的混合体,但赫斯特是最明显的。赫尔曼.曼凯维支,该**剧本的合作编剧,本人就认识赫斯特,并且是他的情妇——**明星玛利昂.戴维斯的朋友。戴维斯是**企业中最招人喜欢的人物之一,除了她喜欢喝酒和玩七巧板游戏之外,她并不像《公民凯恩》中的那个苏珊.亚历山大。
影片追述了主人公漫长一生的主要事件。出身低微的八岁的凯恩在他母亲通过一次侥幸的机会获得一大笔财富后,被送到寄宿学校。凯恩在整个年轻时期的监护人就是银行家华尔特.P.撒切尔,一个自命不凡的吹嘘者和政治上的反动派。在过了一段自我沉溺的轻浮生活之后,凯恩在25岁时决定成为一个报纸出版商。凯恩和他的亲密助手,那个像狗一样忠诚的伯恩斯坦和温文尔雅的杰依.李兰一起,献身于为下层社会的人而斗争的事业,并且攻击政权的腐朽机构。在他事业的高峰,他和优雅的爱米丽.诺顿,美国总统的侄女结婚。但那婚姻终于变陈旧了,然后变成积怨。在中年时,凯恩秘密地找到一个情妇苏珊.亚历山大作为新欢,苏珊是一个漂亮但没有头脑的售货员,她模糊地向往当一名歌唱家。
在他的名声和深得众望的鼓舞下,凯恩竞选纽约州州长。他的劲敌吉姆.盖蒂斯试图讹诈他退出竞选,他威胁要把凯恩婚姻的伪善公之于众,并且揭露他对苏珊的安逸的安排。凯恩在愤怒之下拒绝就范,尽管他知道那丑闻会使他的妻子、儿子和苏珊公开受到屈辱。凯恩在竞选中失败,并失去了他的好友杰依.李兰。爱米丽和凯恩离婚,并把他们的小儿子带走。
凯恩把精力重新投入到当他年轻的新婚妻子、苏珊.亚历山大.凯恩的代理人的事业中。他决心把她变成一名伟大的歌剧明星,而不顾那不利的事实,亦即她缺少起码的天份。不顾她的反对,不管公众对她的羞辱,凯恩把没有天份的苏珊逼到了自杀的边缘。再次受挫后,他终于同意放弃把她造就成一个歌剧明星的计划,相反,他建造一个庞大的孤立的宫殿——上都,他和苏珊隐退到那里过着一半隐居的生活。多年来被凯恩欺压到屈从地位的苏珊造反了,她离开了他。最后,那孤独而怨恨的老人死在了上都空荡荡的财一富之中。
二、剧作结构
许多评论家对这部影片的错综复杂和犬牙交错的结构感到惊叹,它那相互关联的段落直到最后一个场面才搭在一起。下面的梗概可一览该片的主要结构.单位和每个单位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1.序曲。上都。凯恩之死。“玫瑰花蕾”契机出现。
2.新闻片。凯恩之死。巨大的财富和堕落的生活方式。相互矛盾的政治形象。和爱米丽.诺顿的婚姻。“爱巢”的揭露。离婚。与苏珊.亚历山大——“歌唱家”的婚姻。政治竞选。歌剧事业。经济大萧条和凯恩在经济上的下坡路。在上都孤独的、隐居的老年。
3.前提。汤姆逊接受主编的指示,前去发现玫瑰花蕾的秘密,他向凯恩的生前好友查询。“它可能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错误的一步:苏珊拒绝和汤姆逊谈话。
4.闪回:华尔特.P.撒切尔的回忆录。凯恩的童年。撒切尔成为监护人。凯恩的第一份报纸《问事报》。报纸的斗争年代。凯恩在30年代经济上的下坡路。
5.闪回:伯恩斯坦。《问事报》的早期。“原则宣言”。建
成出版业帝国。和爱米丽.诺顿的订婚。
6.闪回:杰依.李兰。和爱米丽的婚姻的瓦解。凯恩遇见苏珊。1918年的政治竞选。揭发、离婚、再婚。苏珊的歌剧事
业。凯恩与李兰的最后决裂。
7.闪回:苏珊.亚历山大.凯恩。歌剧的首演与事业。自
杀未遂。和凯恩在上都的半隐居的年代。苏珊离开凯恩。
8.闪回:雷蒙,上都的管家。凯恩最终的日子。“玫瑰花
蕾”之谜。
9.终曲。对玫瑰花蕾的揭示。序曲开场的倒转,造成结束。
10演职员字幕。
影片的这十个部分长短不一。
经典镜头如下:
一部好**就像一台工作效率超凡的机器,由各种做工精良零件配件组成在一起才能运行自如。把它的每个元件拆开都值得另人好好的揣摩回味一下,乐趣无穷。《公民凯恩》就是这样的一部**,它不仅仅是在美国的**史上一部重要的实验影片,也是世界**史上公认的经典之作。它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摄影上的革新。比如明暗对比的摄影、装天花板的布景、长焦距镜头的应用、运动机位、高反差布光、带顶棚的摄影棚、融镜、带遮挡的多次曝光(matte)镜头,直对灯光的摄影、最有意思的就是在地上挖个窟窿进行拍摄。它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摄影模式,开创了很多先河,很多形式至今都被大量运用着。可见它在当时一定是超前卫的。
一般的**拍摄一场戏,通常是先用一个全景来交代大体环境,然后通过对白或者人物之间的动作特写作为过渡,最后再来个大全景总结下。而《公》完全抛弃了这种手法,反其道行之。例如,片子开头用了山庄铁门的特写,然后一步一步推进,不断地叠化画面把我们引到下一个场景去,再用一个长镜头过渡,出现整座山庄。紧接着一个特写镜头,凯恩躺在病床上手握玻璃球装饰物。看到后面愈加发觉,它经常在开头就用一个特写镜头,当中穿插一些长镜头加以变化,最后再用一个大特写打上个完美的句号。
另外一些超低角度镜头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十分深刻。办公室中的两人对话。那个角度根据任课老师解释,原来是将地板砍了,把摄影机埋在地中构成了一个仰视的感觉。因为人对于平时视角看地到的东西,通常都会不以为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而像这样超越视眼范围的视觉角度,会带来一种震撼力。而仰视的手法会提升人物的高大伟岸形象。的确,凯恩有着和常人不同的一面,但他的过人之处中却又搀杂着很多的负面因素。于是从我们的视角中看到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凯恩,但这个画面给我头脑带来的信息不是昂首向上的感觉,反而是种压迫感,给人一股透不了气十分压抑的感觉。从后面的戏份我们越来越能了解凯恩这个人,他和普通大众相比的确非比平凡,然而他的晚年是个悲剧,他被自己的天才和极度膨胀的自我意识抛进了孤独的、高高在上的位置。而这种摄影手法好比神来之笔恰如其分地传达了导演想给观众带来的感受。
希望能给你帮助!
另:谴责直接复制他人答案的人!!
同一个人。汤姆孙,英文名字为Thomson,早期曾译为汤姆森、汤姆逊、汤姆生等.现行高中物理教材涉及名为汤姆孙的科学家有3个,他们都是英国人,其中最早的一位就是热力学当中大名鼎鼎的开尔文。
CFHD汤姆逊与维克托是游戏中的两把常用冲锋枪,汤姆逊和维克托哪个好用?S1赛季什么冲锋枪厉害?下面一起来看看CFHD冲锋枪汤姆逊与维克托对比分析
CFHD S1赛季冲锋枪推荐
汤普森冲锋枪
汤普森冲锋枪(英文:Thompson Submachinegun,又称:汤姆逊冲锋枪,绰号:Tommy Gun,译文:汤米冲锋枪,)是美国二战期间生产的著名的冲锋枪之一。汤普森冲锋枪由于开枪的声音嗒嗒嗒地似打字机,还被称为“Chicago Typewriter”,即芝加哥打字机,此外还有芝加哥小提琴(Chicago Violin),压死驴冲锋枪的称呼。中国早期称之为“手提机枪”或“冲锋机关枪”等。
汤普森冲锋枪由美国O·V·佩思和T·H·奥克霍夫设计,在1910年代结束时设计,并由美国陆军军械部小武器部队主任约翰·T·汤普森准将自己的枪械公司Auto-Ordnance Corporation(AOC)来担任生产工作。M1919研制成功后,最早的生产型是M1921,相继出现了M1923、M1928系列冲锋枪。其中M1928A1式于1930年研制成功,并少量装备了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还为盟国军队所使用,期间生产量达140多万支,1945年正式停止生产。
汤姆逊冲锋枪在各种经典黑手党影视作品中也是常客,如《教父1》中“教父”大儿子桑尼就是因为帮派之争最后死于这把武器,通过**不难看出这把冲锋枪在近距离火力压制上有着恐怖的效果;CFHD中这把武器也是因为屡遭削弱,不如起强度上依然属于T1阵营。
Vector冲锋枪
KRISS Vector系列冲锋枪是由美国枪械公司“美国KRISS公司”所研制及生产的冲锋枪枪族,又译为短剑冲锋枪,发射“45 ACP”手枪子弹。美国KRISS公司的前身为转型武器研究国防工业(英语:Transformational Defense Industries,简称:TDI)。此枪利用不均匀的和后坐力同轴式设计,以解决45口径的严重后座力和枪口上扬问题。
相对于汤姆逊复古的风格,维克托短剑冲锋枪则是更加紧凑和富有现代科技感。紧凑的强身非常适合于巷战和城市作战,设计合理而又丰富的拓展皮轨,使其可以满足狭小负载地形所需的机动性的同时满足战术类配件的安装使用,简而言之就是心中最接近完美的冲锋枪。
CFHD中这把武器自带被命中者强制上扬的属性,一开始我都不知道,我说怎么游戏中其他武器打我的时候命中我的同时都有机会反杀,唯独这把武器是近距离是完全没办法打中的,所以说当前版本维克托短剑是针对狙击枪最好用的冲锋枪。
冲锋枪的优势就是在于灵活的机动性,加上超高的射速来弥补伤害低的不足,游戏过程中应该多利用子弹数量的优势完成一波压制,在确定敌人位置的转角处,灵活地运用跳扫和蹲扫规避站立的爆头线,在对抗AK类似爆头步枪的时候会有不错的效果。
汤姆孙是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热力学的发展中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贡献。他根据盖-吕萨克、卡诺和克拉珀龙的理论于1848年创立了热力学温标。他指出:“这个温标的特点是它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特殊物质的物理性质。”这是现代科学上的标准温标。他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个主要奠基人之一(另一个是克劳修斯),1851年他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是公认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标准说法。并且指出,如果此定律不成立,就必须承认可以有一种永动机,它借助于使海水或土壤冷却而无限制地得到机械功,即所谓的第二种永动机。他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断言,能量耗散是普遍的趋势。1852年他与焦耳合作进一步研究气体的内能,对焦耳气体自由膨胀实验作了改进,进行气体膨胀的多孔塞实验,发现了焦耳-汤姆孙效应,即气体经多孔塞绝热膨胀后所引起的温度的变化现象。这一发现成为获得低温的主要方法之一,
进入2009年以后,阴霾笼罩,全球半导体产业遭遇近20年来最严重的挑战。全球2008年年销售额仅为24860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8%(据SIA发布的数据)。各地区有些不同,美国下降105%;欧洲下降66%;亚太地区情况稍轻一些(不包括日本)则微涨了04%。产业链中遭受挫折的程度也不尽相同,DRAM产业,专用设备产业受挫的程度比较严重。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情况与亚太地区的情况有些类似,2008年产业规模为124682亿元。20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但是在中国的集成电路企业中,也有一些企业在这一片衰退声中逆势飞扬。例如,设计企业中的海思半导体2008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同比翻了一番;制造企业中的无锡海力士-意法2008年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超过30%;在封装测试企业中,江苏新潮,南通富士通,上海松下,瑞萨北京等都有比较大的增长。归纳上述企业的经验:几乎都是坚持了整合,创新与合作;并且能够根据客观情况和自身条件制订正确的发展战略,努力加以贯彻。
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的前身是飞利浦在50多年前创建的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于2006年从母公司独立,成为由飞利浦创建的独立半导体公司。近年来专注整合与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前些日子,恩智浦半导体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销售经理暨中国区域行政官叶昱良先生介绍说,恩智浦成立以后,即根据形势与自身条件积极制订发展战略,并在2007/2008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整合与创新,取得了很显着的效果。叶先生的发言,对于我国的同行企业很有启发,引发强烈的兴趣。现在扼要加以介绍。
1恩智浦的整合与创新历程
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于2006年从母公司独立,成为飞利浦母公司旗下的独立的半导体公司。公司总部位于欧洲荷兰爱因霍芬,实际上已经拥有50多年半导体专业生产发展经验。在全球超过20个国家拥有33,500名员工,2007年公司营业额达到63亿美元(包括手机及个人移动通信业务)。追溯历史,其母公司可以说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半导体公司之一。早在五十年前就进入中国市场。并在1967 年正式在中国台湾高雄注册成立工厂。上世纪80年代当中国台湾开始筹建台积电(TSMC)时,曾经一度是台积电的合资方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技术与设备。目前在整个大中华区,总共拥有超过 9,000 名员工(包括合资公司),6 家销售办事处,4 家制造基地,3个合资公司,3个发展研究中心和若干个业务领域的总部。恩智浦不仅提供半导体、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包括硬件和软件。为电视机、机顶盒、智能识别应用、手机、汽车电子以及其它形形色色的电子设备制造商提供广泛的服务。主要关注家庭娱乐,汽车电子,智能识别,以及面向多重市场的半导体通用或标准产品领域。
恩智浦成立以来,大力进行整合,收购了Silicon Labs的RF CMOS业务、Gkibav的GPS业务、夏普的Bluestreak MCU产品线、以及科胜讯的机顶盒业务,剥离了无线电话和VOIP业务,并与汤姆逊和意法半导体分别成立了CAN调谐器和无线业务的合资公司,巩固了公司在这些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通过这些积极的合并与收购,恩智浦处于市场第一位和第二位的业务占公司总体业务的份额从2006年的63%提升到了现在的77%。2007年净销售额为632亿美元。
这次半导体行业所遭受的打击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产业内部的原因。从半导体行业本身来分析,在过去几年中,行业分化和规模效应日趋显着;研发和制造成本不断增加;产业链前后部分的分工与合作,也迫切需要进行重新的调整与整合。因此,半导体企业如何制订有效的应对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恩智浦针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在成立之初就开始制订了下述的发展战略:专注整合与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整合
叶昱良先生首先回顾了恩智浦的整合历程。他介绍说,2006年恩智浦从原来的母公司脱身以后,获得了更大的合并与收购自由度,为了提高企业本身的竞争力,大刀阔斧进行专注于最有前途的业务研发的整合。修订产品规划,叫停了正在进行的10项开发业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合并,剥离。两年来一共进行了3 项收购,2 项业务剥离,并成立了2 家合资公司。
通过收购SiLabs,Glonav,和SHARP Bluestreak等项目,补充、加强了RF CMOS,GPS,微控制器等产品线;通过剥离Cordless 和VOIP等一些业务,以获得更好的专注性;此外,恩智浦与汤姆逊合资成立一家从事CAN调谐器模块业务的公司;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合并双方的无线业务,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一举进入全球无线通信业务前三名;恩智浦并购科胜讯机顶盒业务。这些整合或调整,不但扩大了生产规模,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带领企业进入了全球的先进行列。也树立了恩智浦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参见图1。
在家庭娱乐市场领域:全球每两台电视机就有一台使用了恩智浦的芯片;每 10 台 PC TV 中有 4 台使用了恩智浦硅调谐器;恩智浦的电视接收调谐器占全球市场第一位;数字地面式机顶盒射频前端模块也占市场第一位;创新的 PNX5100,位居全球第一个,并且具有移动精确图像处理技术的视频后端处理器。
在汽车电子市场领域:汽车收音机调谐器,汽车收音机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车内网络,自动锁死系统和无钥匙门禁系统解决方案均居世界第一位。
在智能识别市场领域:非接触银行卡,在35个国家提供大于5亿片银行卡IC芯片;近距离无线通信 (NFC) 技术居第一位;RFID标签解决方案居第一位;电子护照居第一位,全球超过 80% 的电子护照采用了恩智浦的芯片;非接触芯片解决方案居第一位,已交付超过30 亿片 IC ;70% 的公共交通电子票务系统采用了恩智浦的技术。
在通用标准半导体产品市场(或多重市场半导体市场)领域:基于 ARM 的 32 位微处理器居市场第一位;I2C 逻辑及工业 UART 居市场第一位;每 2 台笔记本电脑即有 1 台使用恩智浦 GreenChip 电源供应控制器;恩智浦居全球小信号分立器件和标准逻辑产品第二位;十余年来在手机动态扬声器和接收器均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3 如何适应并应对当前产业的
特点和变化趋势
正确的发展战略决策来源于对客观环境的正确把握和分析。当前半导体产业所面临的挑,包括客观的金融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也有半导体产业自身发展中的周期性起伏,以及一些产品门类自身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产品更新替代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分别对待。
叶昱良先生接着列举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产业界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31行业分化显着
半导体企业(不包括晶圆代工厂)的集中程度大幅度提高。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全行业的销售总收入为 2,690亿美元。在位居前100位的企业中,有3家公司的年销售总收入超过 100亿美元;有10 家公司 超过50 亿美元;有35家公司(其中包括一些无晶圆厂的设计公司)的全年销售收入超过 10 亿美元;大约 150家公司低于 5亿美元。
名列前茅的十家公司的销售收入总和占全球总销售收入的39%。前第11家到第25家的年销售收入总和占全球的比例为21%;两项合计前25家公司的销售收入总和约占60%;
部分整合( 应用、研发等)正在进行。规模非常重要。任何细分市场中位于第1或第2的企业能够盈利,5 名以下盈利就比较困难。
32研发与生产成本迅速增加
在晶圆制造加工方面,开发成本和生产线建设费用的急剧上升是当前半导体产业遭遇的严重困难之一。建设一条65纳米,年产80万块硅晶圆加工线的投资费用大约需要40 到 50 亿美元。新工艺制程的开发费用也急剧上升,现在每提高一个节点(即将最小加工尺寸缩小一半)的工艺制程开发费用大约需要5 亿美元,另外还要为新的制程开发或完善库单元和IP库。此外还需要针对不同应用系统市场开发各类系统的技术平台,每类系统技术平台的开发费用大约需要3 ~ 5亿美元。
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芯片功能的不断增加;和对系统整机移动性的重视,芯片的测试和封装的重要性越来越增加,对改进测试和封装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测试和封装在芯片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测试成本所占比重已经高达10%以上,甚至超过30%;封装成本甚至超过芯片加工的成本。对于改进测试和封装的要求也在不断加深,对于测试和封装的科研开发的投入也相应提高。设计已开始就需要同时开展可测性设计问题,考虑封装的解决方案。新的封装形式也层出不穷。测试,封装,在产业链中与制造,设计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密切。设计,加工制造,测试。和封装本身的分化,整合也在进行之中。需要根据企业任务的不同在不同时期,在不同项目中进行分工和合作。
当芯片进入系统级,并且规模越来越大时,软硬件的划分十分重要。在开发费用中,软件开发费用的比重越来越重,甚至超过了硬件。有人说,目前是硬件不“硬”;软件不“软”。
33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垂直整合
继出现晶圆代工厂,并不断显示其有优越性以后,后部代工厂也在蓄势待发。产业链条中各部分的合作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展开。跨地区,跨国家,跨行业的合作正在蓬勃发展。科研,教学,测试分析,与生产,设计,开发,以及材料,专用设备之间的合作正在加强,并不断出现新的形式。芯片和整机系统的合作与联系更是十分迫切。几乎到了互相依存的程度。
一方面许多电子系统供应商都拥有自己的 IC 制造厂。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确保供应的安全性。专用、专有的制程工艺带来优势。但是由于成本不断增加和次规模制造而变得不切实际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历史悠久的系统企业都分离了 IC 部门。例如:Siemens - Infineon、Motorola-Freescale、Lucent-Agere、Philips-NXP、Hit- achi+Mitsubishi-Renesas、Rockwell -Conexant或者将他们的 IC 部门出售给半导体公司,或者与半导体公司成立合资企业。例如,Ericsson-Infineon;Nokia -STMicroelectronics;Alcatel-STMicroelectronics、Sony -Toshiba。
34半导体芯片企业的专业化趋势
不少综合性的的半导体公司将某些产品部门分离或剥离:
存储器部门剥离:例如:Micron、Spansion、Elpida、Hynix、Qimonda、Numonyx
出现微处理器专业制造商:Intel(试图多样化,但现在也几乎回到最基本的产品上);AMD
出现面向多重市场的通用或标准IC制造厂商:例如:ON(剥离自Motorola)、Fairchild(剥离自National)、IR
出现新的模拟混合信号专业制造商;例如:Linear Tech、Maxim、National、Intersil
出现新的汽车电子专业制造商:Melexis、Elmos、VTI;
35产品的集成推动企业的整合,
数字逻辑领域内出现了大量产品种类单一的缝隙企业 (Niche Player)。单芯片上的功能集成使得这些公司的合并至关重要,以便获得整个系统的知识产权:例如, STMicroelectronics-Genesis、NXP-Glonav、AMD-ATI、…。许多缝隙企业正在受到其它企图收购的企业盯上,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合并。
4创新
半导体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唯一之道,而如何恰当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才是企业的真正优势和差异化体现。不论是在蓬勃发展时期还是在低迷衰退时期,半导体行业都需要全神贯注于发展创新产品的能力。半导体行业的创新需要专注于以下几个领域:
41加强芯片和系统产品的联系与合作
对于大多数半导体公司来说,现在应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以现有技术可以设计出怎样的增值产品上,而不是只关注于往下一个节点技术发展。今天,集成产品的价值不在于它集成了多少数量的晶体管,而在于它是否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好更便宜的解决方案。
OEM 厂商需要与半导体公司进行密切的合作,以加快创新的速度,同时给OEM 厂商在差异化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尽早的合作能够缩短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加快产品上市时间。
通过广泛采用各种标准,恩智浦在为家庭娱乐市场提供高度复杂的片上系统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正是这些标准的实施,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差异化。对于专注于创新的公司而言,“标准”无论是现在和将来都将带来新的机遇。参与到新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中去是非常重要的。恩智浦积极参与了超过75 个标准组织和联盟。
42 MEMS 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数字处理能力的持续增长,如何与真实世界建立快速互动的界面显得日益重要。模拟和混合信号处理在将真实世界转化为芯片的处理能力过程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典型的应用领域就是汽车电子。在今天的汽车电子应用中,更多的,技术更为成熟的传感器正在被整合到车身中,提供有助于提高驾驶质量;保障乘客安全;节约能源的各类信息―― 这也是恩智浦积极、迅速扩展的研发领域。由于其独特的性质,MEMS 技术的应用倾向于被设计为独立器件,并具有专门的制造工艺。
恩智浦正在开发一个先进的、同时也是同类型中的第一个MEMS 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实现MEMS 技术的多种应用。
43应用推广
在一段时间内,将最新的技术率先引进市场,并以此作为竞争优势一直是激励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而在今天,这已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了,最大的挑战不再是开发最新的技术,而是在于如何恰如其分的应用最适合的技术。
半导体行业一直以来一直由生产力的提升来推动,但这样的由生产力提升所产生的产品,很可能并不是市场真正所需的。今天,半导体行业的推动力,来源于如何满足客户对更为优化的、定制的解决方案的需求。满足客户需求,需要掌握最合适的处理工艺,可能是最新的、最尖端的节工艺,也可能是已经普及的90 或65 纳米工艺。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专注于研发和整合。
叶昱良先生最后说,在当前全球经济遇到较大挑战的情况下,恩智浦将更加专注于整合和创新,把握未来机遇市场,以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的解决方案,增强公司在优势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叶昱良先生所介绍的恩智浦公司应对挑战的经验。
(克艰整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