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白话解释阿米巴核算报表-企业内部市场化的要点

用大白话解释阿米巴核算报表-企业内部市场化的要点,第1张

财务会计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会计,做账、报税为主要职责。管理会计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会计,会计不单是一个事务性的职责,而有管理职能包括在内,要对报表进行分析,向老板提出建设性意见。

经营会计听起来是比较高级的那种,但如果单纯从会计技术层面来说,其技术含量比较低。经营会计是要让每个团队负责人都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其核心要点就是报表密切结合经营结果,让 “人人成为经营者” 。

我们先看一下经营会计最常用的核算报表:

阿米巴经营实行的是内部市场化,实行内部定价、交易,从而从 人性的角度 真正帮助企业实现“人人成为经营者”。(请参阅《企业计划管控VS内部市场化-吃大锅饭不如“包产到户”》)

所以,阿米巴经营的最最核心的工具就是一份利润核算表单。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份表单:

包括外部收入和内部收入,简单地讲“外部收入”是指对外经营产生的收入,而“内部收入”是通过内部市场化,进行内部交易而产生的收入。

外部收入非常好理解,内部收入从概念上理解也不难,难在如何实现内部交易。阿米巴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实现了“从交付到交易”的转变。

包括巴内支出和公共分摊。所谓“巴内支出”,就是部门内部的一些直接费用,如工资、出差、招待、原材料成本,等等。而“公共分摊”,稍微懂点会计的人也都明白,就是将一些公共费用分摊到每个部门。

公共分摊在实施上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以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请问房租水电如何分摊?

有很多的说法:1、按销售额;2、按利润;3、按编制人数;4、按在位人数;5、按实际使用面积;等等。

收益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数据,其实就是利润,是我们最想要的结果,在稻盛和夫先生的书中被称为“附加价值”。

即单位时间创造的收益,在稻盛先生的书中被称为“单位时间附加价值”。单位时间的概念我们往往称之为“效率”,这个指标是稻盛先生最为倚重的一个指标。

再看一下阿米巴经营报表流程图:

1、分权: 很多人会认为分钱比较难,但其实分的钱是未来的钱,现在的老板都有这个格局,其实并不难,但分权却往往让老板缺少安全感,反而会比较难;

2、定价: 定价直接决定了巴的内部收入,直接影响巴的利益,但甲巴的定价,将会是乙巴的采购成本,甲巴利益高,将意味会乙巴的成本大,从而相互争执;

3、分摊: 分摊直接影响到每个巴的利益,分摊越多,利益空间越小,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所以在分摊的过程,各巴之间也是吵得最厉害的;

4、文化: 改革开发这么多年,中国人整体物质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依然没有满足心理预期,再加上人性的贪婪,企业在进行文化统一时,往往不被认可;

5、管控: 国家实施市场经济,但也要有宏观调控,而企业实行内部市场化,当然也要有管控,企业经营某种程度上允许适度的“失控”,但绝对不允许完全“失控”。

(本文结束,下期再见……)

说明: 本人早期的文章比较零散,从《企业管理中为什么总有推诿扯皮》开始,相对系统化。

分别从企业管理现象、如何激励员工(薪酬)、目标规划、组织架构、岗位分析、绩效考核、企业文化信仰、经营会计,等等方面成系列的阐述企业经营。

有兴趣者可以从头阅读,或者从《企业管理中为什么总有推诿扯皮》开始阅读,期望能够得到读者的分享与认可。

1不知道要什么报表

业务系统搭建完毕之后,很多业务方往往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报表分析,只凭现有的数据想出来几张报表,有些甚至都称不上报表,只称得上数据统计,背后也没有一套体系化的分析逻辑和运营策略。

2知道要什么报表但是没有重点/重复/口径不一致

什么报表都想要,甚至有些报表其他系统已经实现了,造成报表繁多没有重点、报表重复、口径不一致等问题,业务人员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哪张报表,哪个数据的准确的。

那么到底如何进行报表设计?

1明确分析目的

最核心的是从“数据思维”转化为“问题思维”。 之所以设计报表,不是为了数据统计,是借助数据分析,针对某个业务主题或业务诉求进行监控和分析,然后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改善它,直到满意。之后,转而解决下一个问题。

所以,思考分析的目的置关重要。我们需要解决监控或解决哪些问题?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识别、诊断这些问题

1结合项目目标: 我们在项目实施之前,双方领导往往已经对项目目标和项目实施范围做了确认,我们可以结合项目目标,以WBS分解原则,将目标逐渐分解细化,细化成为每一个可监控的目标/问题。

例如:本次项目目标是提高客户资产,我们可以通过“渠道获客分析”以及“客户质量”等报表,对这些业务进行监控和分析。

2结合业务流程/功能模块: 我们也可以通过现有业务流程,去发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报表分析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个时候往往需要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这也是《精益数据分析》中提到的,了解当前的创业阶段+商业模式。

例如:现有的销售过程管理是市场经理对客户进行跟进,分为咨询、参观、成交等等各个阶段,但是不透明、不标准、不统一,那么我们可以建立线上化的销售过程管理流程,通过销售过程分析来监控整个销售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转换率。

3结合现有报表: 企业往往对于数据分析已经有了一套自己较为完整的体系。那么我们可以基于现有的分析架构和思路去设计,因为已经实践的经验往往比你自己意*出来的报表更贴合业务。

例如:甲方已经有了xxx报表用来销售上报,只不过是线下人工采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基于现有的模板进行报表设计。

这个阶段需要输出的:报表主题

2定义数据指标

理清了分析目的,下一步要定义数据指标,选择希望改进的KPI,通过指标来考量业务。

通常我们会基于报表主题,将报表主题拆分出几方面的数据指标,或者继续进一步拆解。通过分解数据指标制定好指标分析架构。

一个好的数据指标是简单易懂的、是一个比率、是比较性的。详见 《精益数据分析》中常用的5大分析模型

例如:销售过程分析这个主题下,我们可能关注的是销售过程中各个销售阶段的数量、以及各个阶段的转换率。

这个阶段需要输出的:各个报表主题下的分析指标

3设计呈现形式

有了报表主题及对应的指标,我们要思考以什么形式呈现这些指标,以便用户能够快速地理解、掌握指标以及变化特征。

这里需要考虑的是:谁能看?通过什么条件看?怎么看?

1谁能看: 这个时候需要设计好权限架构。哪个部门或哪个角色可以看到这张报表,或者可以看到哪些数据。

例如:销售过程分析,总部管理可以看到所有的数据。销售经理只能看到自己的数据。

2通过什么条件看: 这个时候需要设计好查询条件。常用的条件有:时间、部门、人员、渠道…

例如:时间维度,有些报表是每日实时查看的,有些可能月报表,有些可能是季度报表、年报表。

3怎么看: 这个时候需要设计好呈现形式。是数据表格还是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漏斗图…

例如:时间维度,有些报表是每日实时查看的,有些可能月报表,有些可能是季度报表、年报表。

这个阶段需要输出的:各个报表原型

4上线运营监控

设计完成呈现样式之后,就要进行开发测试,最终上线运营监控。

通过监控可以发现报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不符合原先预期的内容,及时改进优化,最终建立起持续的数据分析和运营体系。

1报表数据: 通过报表分析,可以发现现有数据的质量问题。

如通过客户分析,发现很多客户来源是空的,由此进行数据处理和优化。

2报表逻辑: 通过报表分析,可能会发现原先设定的分析指标由于没有详细到每一个公式,得出的结果并无参考意义,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如准客户率,一开始准客户率=准客户÷重点客户数,这两个没有必然的关系得出结果是10000%,最后改成了准客户数÷线索数。

3报表样式: 用户往往是使用报表之后,对报表产生更多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不断完善我们的报表。

如报表的查询条件,数据指标的间距,表头的冻结等等。

这个阶段需要输出的:持续运营体系。

1明确分析目的, 不要想着“用户想要看什么”,而是要去想“用户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不管是基于项目目标还是业务流程还是现有报表,最终都是为了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从问题根源出发,挖掘用户的需求,做好需求调研,做用户真正想要的报表,最终指导决策和运营。

2定义数据指标, 确保各个数据指标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可行性。

即确保能收集/拉去到这些数据,比如销售预测分析,假如预测数据全都是靠一线销售经理按照主观想法去填的,统计出来的预测数据也是仅供参考的。甚至有些数据根本无法拉取。

3设计呈现形式, 不同的用户对报表的呈现形式要求是不同的。

-高层领导:要求的是简洁明了,直接看到大盘/结果,不需要特别炫酷的页面和结果。

-中层管理:要求的是分析透彻,因为中层不仅要向领导汇报,又要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安排下属工作。

-一线业务:要求的是全面实用。只需要展示一线业务想要看到的内容,比如每日绩效。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精力,解决问题并提高工作效率。

4上线运营监控, 报表上线后,需要可以通过埋点/问题日志查看报表使用情况。

例如哪些用户用了,哪些用户没用,用了的用户发现报表有哪些问题,产生了多少业务价值,最终建立起持续的数据分析和运营体系。

积累财富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尽管金钱并不是万能的,但缺少金钱会使生活陷入被动当,以至于很多时候不得为了钱而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做的事情。

富裕的物质条件不一定会让一个人获得真正的幸福,但一定会让他避免掉因缺钱而陷入的困境和不幸。

获取财富最常见的方法是努力工作,但如果有一天不能工作了,或者被开除了,就失去了财富的来源。

另一个积累财富的途径是投资,通过资本的运作,打造一个系统为自己获取源源不断的资金回报。

投资有很多种途径,如实体店投资、证券投资等等。

经过多方面的调研和对比,我比较喜欢股票投资,因为尽管股票投资入门比较难,但它的信息公开度高,对办公地点没有要求,投资收益客观,这使得我只要能够连上网,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调研和交易。

要想在股票市场获取丰厚的利润,就需要为自己打造一个拥有源源不断投资回报的交易系统,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需要持续的学习,大量的实践。

在对多个股票交易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实践之后,我决定成为一名价值投资者:寻找伟大的企业,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其股票,与伟大企业一起成长并分享成长的果实。

其实本来投资前面是不应该加上“价值”两字的,投资本身就是和企业一起成长,无奈市场上投机的人太多了,并且很多投机者自诩为投资者,因此就有了“价值投资”这个名字。

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

价值投资者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最先提出“安全边际”的概念,他的投资方法是在安全边际内通过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而价值投资的集大成者则非巴菲特莫属了。

价值投资集大成者巴菲特

寻找企业的内在价值就必须研究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报表公布的财务状况来估算企业的价值,因此要想学习价值投资,第一步就是能够读懂财务报表。

然而学习财务报表似乎并不简单,财报充满了枯燥无味的会计知识和财务数据,这使得很多学习者不得不半途而废。

但比较幸运的是有一位有着20多年丰富投资经验的大咖在学习了几十本财务报表书籍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投资经验,将自己对企业财务分析的认知汇集成册供投资者学习。

这位大咖就是雪球网上非常有名的唐朝,这本书的名字是《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作者能够将财务表报讲的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因此此书颇受欢迎,甚至连书命名的方式也受到了追捧,并开创了“手把手教你”系列。

书的内容确实对得起“手把手教你”,对每一张报表的每一个科目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说明,并且根据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科目可能存在的陷阱。

企业的活动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作为投资者,无法面面俱到的参与这三大活动,因此上市公司需要在年表中以财务报表的形式来披露公司这三大活动进展状况,阅读财务报表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

财务表报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三张报表构成。

资产负债表

这三张报表以资产负债表最为重要,这是任何一个投资高手都要去学习的。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几部分构成,主要解释了公司有多少资产、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等问题。

企业的资产可以分为经营相关资产、生产相关资产和投资相关资产,分析企业资产各项目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企业资产的质量状况、企业是否业务专一等。

除此之外,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部分和股东权益部分则会告诉我们企业筹资的情况。

一般而言,财务稳健、业务专一的企业是非常值得信赖的。

利润表

利润表是最受市场追捧的,因为股票的价格与企业经营状况相关:

股价=市盈率X每股收益

因此投资者往往更加关注市盈率和每股收益。

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投资家族因投资活动持续三代以上而闻名,即戴维斯家族。

戴维斯一代

戴维斯一代从妻子那里借来了5万美金投入股票市场,47年后变成了9亿!但计算下来,其实年化收益只有23%,而这个收益率是股票投资回报的正常水平。

戴维斯的投资策略非常简单,寻找10倍以下市盈率、经营业绩年增长在10%~15%的企业,享受业绩和市盈率增长带来的股票倍增,而这个倍增被称为戴维斯双击。

看似简单的戴维斯双击实际上则要求投资者能够通过财务表报避开雷区。

利润表的主要关注点:营业收入、毛利率、费用率和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增长是投资者的首选,但要注意增长主要来自三方面:(a) 潜在需求增长; (b) 市场份额扩大;(c)价格提升。

(a)情况在行业内不会产生受损者,相当于大家都增长;(b)情况则主要是通过打压竞争对手实现,那么打压竞争对手就势必会得到竞争对手的还击,因此需要对竞争对手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增长是否能得到保障;(c)情况则会牺牲消费者利益,需要评估消费者是否能够承受价格的提升。

事实上持续的增长是非常难的,一般的企业快速成长以后就趋于稳定了。

毛利率的高低意味着竞争优势的强弱。一般毛利率高于40%的企业是主要的研究对象,而低于40%的企业则竞争比较激烈。

费用率=费用/营业总收入

作者评估费用率的策略:如果财务费用是正的,将其与销售、管理费用相加计算费用率;如果财务费用是负的,则只计算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相加的费用率。

需要警惕费用率过高或者变化过于剧烈的情况。

也可以用费用占毛利润的比例来观察企业,按照作者的观点,该比值控制在30%以内是比较好的企业,该比例在30%~70%的企业仍然具有竞争优势,但如果大于70%则投资价值不大。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率越大越好,表明企业赚钱能力非常强,但也要查看历史数据的变化以及与同行相比,有的行业营业利润率明显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营业利润率变大时,要分析变大的原因,一般原因分三种:A 售价提升带来营业利润率增长;B 成本下降带来利润率增长;C 费用控制得当引起利润率增长。

A情况要分析是否会导致份额下降;B情况则要思考行业整体下降还是只有该公司的成本下降;C情况则要研究该行为是否会损害公司的战斗力。

除此之外,还要分析净利润是否变成现金回到公司账户,因为根据债权发生制,利润中会有应收部分,这部分是实际没有到账的钱,如果占比过大,则净利润能够变成现金回到公司的成分就比较小。

这一点可以用经营现金流净额/净利润这一比例来查看,一般该比值持续大于1是净利润变成现金回到公司账户的重要特征。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主要是用来说明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来龙去脉的。

现金流量表分三个版块: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和筹资活动现金流。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小于零说明企业入不敷出,日子比较难过;大于零但小于“折旧、摊销”说明企业盈利不足以维持企业升级;大于“折旧、摊销”则说明企业不仅赚钱了,赚的钱还能够进行扩张。

一般而言,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净利润持续大于零的企业是印钞机的可能性非常大(房地产行业除外,因为房地产行业应收款项占比较大)。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小于零说明企业正在扩张,此时要去研究企业投资的项目是否在自己能力圈、投资回报是否显著高于社会投资回报平均水平,并分析企业投资资金来源于资产现金还是筹资活动。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大于或等于零说明企业未进行扩张或者扩张放缓。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大于零说明正在筹资,小于零则在还债或者回馈股东。

对于现金流的评估,作者绘制了一张表,通过这张表可以帮助排除投资回报比较低的企业。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的内容远比我总结的精彩,更重要的是读者根本不需要有任何财务、税务的基础,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将各个科目解释的一清二楚。这本书作为财务报表入门的书籍是再合适不过了。

财务分析是企业乃至行业研究的基础。学会了财务报表的语言,以后读公司年报就如同读侦探小说,睁大眼睛去排查异常,分析每一个数据变化的原因,勾勒出企业的面貌。

财务成本:

在财务会计中是一个流量概念,表现为资源的不利变化,即成本会引起企业收益的减少,具体表现为企业资产的流出或增加。

财务成本是指财务会计中,根据企业一般成本管理要求,根据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成本核算规定,通过正常的成本核算程序计算出来的企业成本,它可以是产品成本,也可以是劳务成本等等。

管理成本:

对各种手于特殊成本管理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各类较新颖成本概念的总称。人们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划分为依据,而将成本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两大类。

特征

相对于管理成本而言,财务成本最大的特征是,其核算的目的主要是为确定企业一定时期的成本耗费,为计算企业的利润和税金及合理确定产品或劳务的售价提供依据。虽然财务成本的核算资料能满足基本管理要求,但不能满足各种变化多端的特殊成本管理的需要。而要满足这些需要,必须要运用管理成本的概念。

核算

财务成本的核算对象是实在的,一般是企业销售的产品或劳务。其核算所采用的资料都是实际的生产费用、单耗水平和分配标准等,核算时必须要以有关会计凭证为依据,核算后必须要进行账务处理,并要定期地编制成本报表。其核算内容和方法及原则等,都要符合国家财务制度和成本核算条例的有关规定,最终核算出来的成本,无论是成本总额还是单位成本,都必须是实际成本,而不能定额成本、计划成本或标准成本等来代替。所以,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客观真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09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