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是一种提供运动阻力和消耗运动能量的装置。在航天、航空、军事工业、枪支、汽车和其他工业中,各种阻尼器(或减震器)已被用于减少振动和耗散能量。
阻尼器是一种提供运动阻力和消耗运动能量的装置。众所周知,衰减自由振动的各种摩擦力等障碍物称为阻尼。放置在结构系统上的“特殊”构件可以提供运动阻力,减少运动能量,我们称之为阻尼器。
在航天、航空、军事工业、枪支、汽车和其他工业中,各种阻尼器(或减震器)已被用于减少振动和耗散能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结构工程中,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有着50多年历史的液压粘滞阻尼器,在被美国结构工程所接受之前,经历了大量实验、严格审查、反复论证的漫长过程,尤其是地震试验。
调质阻尼器
为了应对高空强风和台风带来的晃动,在建筑内安装了调谐质量阻尼器(也称“调谐质量阻尼器”)。一个重达660公吨的巨大钢珠悬挂在第88层至第92层,通过摇摆来减缓建筑物的摇晃幅度。根据台北101的标志,这是世界上唯一对游客开放的巨型阻尼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阻尼器。
911事件中双子塔只是被撞了顶部,整座大楼会坍塌的原因:建筑结构的爆破破碎,无法支撑地板的重量,高温下轻型楼盖体系开始沉降变形导致倒塌。
双子塔的倒塌与爆破相似。倒塌是从建筑物的中心垂直而不是水平下降的。可见,建筑结构的爆破破碎,无法支撑地板的重量。
高温下,轻型桁架楼盖体系开始沉降变形。桁架和柱子之间的螺栓连接开始松动。在受拉作用下,柱上的螺栓连接失效,连续三至五层的端锚板螺栓卡具松动,导致其他完整的外箱柱失稳。然后柱子开始摇晃,撞击面上方的地板坍塌。
双塔缺少一个中心实心承重柱。一般情况下,当建筑物由中心承重柱或内柱支撑时,会形成墙体,而双塔采用明层布置,不能达到缓冲和阻隔的效果。由于无法承受负荷,10至30层楼相继倒塌,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大量碎石,如箱型格构钩柱上的锤桩和活塞锤,破坏了剩余的楼层。
其余两侧外承重钢柱也软化,双塔共用钢材192万吨,数十层估计至少2万吨重,加上桌椅等杂物和人的重量远不止这些。撞上北塔的客机机翼完全以45度角撞上北塔,因此北塔垂直倒塌。
虽然南塔在没有机翼角度的情况下撞上飞机,但飞机的机翼从内向外划破了大楼的侧面,冲击力有点偏向大楼的外部,并没有完全掏空地板。因此,当南塔倒塌时,它会以15度的角度略微倾斜。
在事故发生后对双塔进行的废钢检测中,虽然发现钢表面有部分保护涂层,但未能找到完整的防火涂层。这表明,在冲击过程中形成的强气流将钢材上的防火材料吹走。一旦防火材料不能完全包裹钢材,就会失去防火效果。
而防火材料的知识简单易喷在钢结构的松锈上。如果能在没有死角的情况下喷涂和维护防火材料,双子塔也能在倒塌前维持更长时间,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这是另一个细节不到位的悲剧。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现代建筑文明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很多中国人对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的了解,都是从长城下的竹屋开始的。隈研吾用竹质材料建构了一个与长城相望的独特空间,几乎是不可思议地实现了“结庐在人境”的美景。隈研吾认为,现代建筑文明面临重重危机,未来的人类应探索与自然环境友好的建筑模式。所以,他给自己的书取名《负建筑》,不过“负建筑”指的不是“输的建筑”,而是“最适宜的建筑”。
住出租房经历地震不受损
从1995年至今,这段时期无疑是多事的岁月,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有阪神大地震(1995年)、“奥姆真理教”的恐怖活动(1995年)、911事件(2001年)等。这些事件广泛地影响到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我看来,它们同时也是建筑领域的大事件——象征着危及建筑物安全的事件。
大地震使得建筑物极其脆弱的一面暴露无遗。这里所说的脆弱并非指建筑的物理属性或结构属性的方面,而是指其私有属性的方面。正是建筑物的私有属性决定了它是脆弱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建筑物的一个相关侧面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居住在出租房内的人其实并未蒙受多么重大的损失;那些在震灾发生前就无家可归的人,损失就更小了,可以说这部分人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受损最惨重的正是那些用贷款购置了房产并因此拥有了私房的人,他们就是那些深受20世纪“住房抵押贷款政策”影响的、勤勉工作的工薪阶层。他们为了拥有一个家庭的“安全堡垒”,而倾注了毕生的积蓄。也正是这一部分人最终却失去了自己的家,甚至还要负担起双重的住房贷款(原来的私房加上新的私房)。
从常理来看,家是稳定生活的保障,也是家庭幸福的保障。但现实展现给我们的却是相反的景象:正因为你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于是你陷入到了不幸之中,私房反而成了导致家庭不幸的因素。地震的发生从根本上动摇了“住房抵押贷款政策”,也动摇了现代主义的建筑理念。
把建筑变成头盔?
与地震造成的结果相同,“奥姆真理教”(一个日本邪教,教主为麻原彰晃)信徒们创建的宗教建筑形式,也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建筑观念。以往的宗教都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物的各种元素,如高高耸起的、颇具象征意义的外观,以及充满了天堂般光辉的、庄重的内饰空间等,通过调动建筑的所有这些设计元素,来激发教徒们对宗教的情感。在这一点上,无论是遍及世界的传统宗教,还是新近出现的各种宗教,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它们都不加掩饰地依赖于建筑本身的表现元素。
“奥姆真理教”却不同,其教徒完全漠视建筑物本身的表现力。他们所建造的建筑物,取名为沙田,实际上不过是一些简陋不堪的房子,与以往的宗教建筑毫无任何相似之处。他们吸引信徒的是另外两样道具:一是药物;二是奇特的头盔。他们让信徒喝药,让信徒戴上带有电磁波的奇特头盔。这两样道具与20世纪60年代末轰动建筑界的两个建筑设计(正确地说是非建筑性设计)极为相似。一种是维也纳艺术家沃特?皮克勒设计的“透明头盔”(1967年);另一种是经常和皮克勒合作的建筑师汉斯?霍莱因设计的“非自然环境控制箱”(1968年)。
前文提到的“透明头盔”是一种巨大的白色头盔,皮克勒把它称作“携带式起居室”,并预言建筑将全部改换成利用数字技术的头盔(注:戴上后通过改变脑电波,让人以为置身于建筑之中)。我在1994年11月出版的《新?建筑入门》一书的开头,很偶然地把这两种方案作为“建筑危机”的象征提出来过,到了次年的1995年1月,这两种方案开始受到“奥姆真理教”的关注,并由他们把“作品”变成了现实。
超高层建筑很脆弱
到了2001年9月11日,这一天,作为世界文明象征的超高层建筑瞬间变成废墟。进入20世纪后,超高层建筑已不只是一种象征,它同时也饱含着人类对建筑的一种期盼。人们从内心深处期盼创造出视觉的象征,期盼把建筑建得更高、再高些。人们对建筑的这种期盼实际上表现了他们对建筑的欲望。最能体现这种欲望的就是纽约的高层建筑群,而它们的代表则是世贸大厦的双子座大楼。
作为世界最高的建筑之一,世贸大厦竟如此不堪一击,更要命的是,它脆弱的一面又被完完整整地呈现在人们的视觉面前。两架飞机先后撞楼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极富冲击力。这一影像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视觉记忆里,并将很难抹去。这实在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伤害。在这次事件中,建筑的所谓象征意义受到了嘲弄。
物体堆得越高越不安全
不管怎样,这样的一天迟早会到来。确切地说,建筑的安全危机从一开始——也就是从上古时代人们尝试在空地里向上垒砌石块之时起——就已经不可避免地存在了。众所周知,物体的重心越高,它的稳定性就越差。即便是小孩子也知道,物体堆得越高就越不安全。堆得越高就越会惹得四邻不安,人心惶惶。但是,尽管如此,人类的视觉却仍然在无限制地追求建筑的高度。
建筑物越来越高是视觉需求升级的产物。但除了这种不断往上垒砌的方法,建筑的模式是否就别无选择了呢?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个人占有欲的前提下,还能有什么建筑模式呢?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在地面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对此,我很想探究一番。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twin tower与twin towers从意思上讲,二者并没有区别,都是双塔的意思,twin towers更为准确,意思有双子座;姊妹楼;双塔。
例句
The twin towers collapsed after the attack
双子星高塔在攻击后倒塌了。
世界最高的双塔位于吉隆坡,吉隆坡石油双塔曾经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也是世界第五高的大楼。坐落于吉隆坡市中市(Kuala Lumpur city centre) 简称KLCC计划区的西北角,属于此计划区的第一阶段工程。
吉隆坡石油双塔高452米,共地上88层,由美国建筑设计师西萨·佩里(Cesar Pelli)所设计的大楼表面大量使用了不锈钢与玻璃等材质。双峰塔与邻近的吉隆坡塔同为吉隆坡的知名地标及象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