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的十二座大楼都有哪些?

中国最高的十二座大楼都有哪些?,第1张

第十二名:深圳信兴广场大厦

深圳“信兴广场”(Shun Hing Square)的高度为384米(1,260 英尺),是一幢69层的摩天楼。“信兴广场”在1996年建成时,是中国最高的建筑物,一年后为广州的“中信广场大厦”超过。

  信兴广场地王大厦由68层的商业大楼、32层的商务公寓、5层的购物中心及2层地下停车场组成,楼高384米,占地187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港币。

第十一名:广州中信广场大厦

  天河中信广场大厦是广州继63层广东国际大厦为当年全国最高建筑之后,又一次夺得90年代的全国之冠,楼高达391米,80层,迄今为止仍是广东省之最。

  作为中国最高的建筑之一,中信广场大厦有68部电梯上上下下,保利物业负责人称,整个中信是“立起来的街道”。

尽管它现在不是中国最高的建筑物(被“金茂大厦”超过),但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建筑物。

第十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大厦

  位于香港中环的国际金融中心一期1998年竣工,高39层,180米,自建成后便吸引了不少国际金融机构进驻。国金二期2003年落成,高420米,共88层,为香港最高建筑物。被称为“惊世之作”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外形设计概念是以一个向外地的朋友“招手”的手势,向海外朋友表示“欢迎您”的意思。

第九名:上海金茂大厦

  金茂大厦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超高层建筑,是上海迈向21世纪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美国SOM设计事务所主设计。1998年8月建成。占地2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8�6�195万平方米。高420�6�15米,88层。

  金茂大厦主楼1~52层为办公用房,53~87层为五星级宾馆,88层为观光层。大厦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与现代高新科技相融合的特点,既是中国古老塔式建筑的延伸和发展,又是海派建筑风格在浦东的再现。

第85名(已不存在):纽约世贸双塔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高441米,共有一百一十层的双子座曾是纽约和世界最高的建筑。

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座在“九�6�1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中被摧毁,造成将近四千人死亡,将南曼哈顿区的纽约金融中心变成了废墟。

第八名:美国芝加哥 西尔斯大厦

  西尔斯大厦是位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的一幢摩天大楼,楼高442米,共地上108层,由建筑师密斯�6�1凡德勒所设计。

  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市堪称摩天大楼的发源地。它是为西尔斯--娄巴克公司建造的,于1973年竣工。

  西尔斯大厦由9座塔楼组成。它们的钢结构框架焊接在一起,这样也助于减少因其高度所造成的在风中摇动。所有的塔楼宽度相同,但高度不一。大厦外面的黑色环带巧妙地遮盖了服务性设施区。

  西尔斯大厦有110层,一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办公楼。每天约的1�6�165万人到这里上班。在第103层有一个供观光者俯瞰全市用的观望台。它距地面412米,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到美国的4个州。

第七名: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

  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美芝律,高88层,是当今世界名冠的超级建筑。巍峨壮观,气势雄壮,是马来西亚的骄傲。它曾以451�6�19米的高度打破了美国芝加哥希尔斯大楼保持了22年的最高记录。这个工程于1993年12月27日动工,1996年2月13日正式封顶,1997年建成使用。登上双塔大楼,整个吉隆坡市秀丽风光尽收眼底,夜间城内万灯齐放,景色尤为壮美。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厦”由著名建筑师西萨�6�1佩里(Cesar Pelli)设计。它在1998年完工时,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它的设计结合了伊斯兰艺术风格,并且是世界上基础最深的建筑物。

第六名(在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是一幢以办公为主,集商贸、宾馆、观光、展览及其他公共设施于一体的大型超高层建筑,位于浦东陆家嘴,与金茂大厦相距仅40米。工程总建筑面积377300平方米,塔楼地上101层,地面以上高度为492米。它将有世界上最高的观景台、一个五星级豪华旅馆,以及零售空间。

第五名:台北101大楼

  被称为“台北新地标”的101大楼于 1998年1月动工,主体工程于2003年10月完工,高508米。有世界最大且最重的“风阻尼器”:一个悬挂在大楼内部楼顶的重达660吨的铁球,为了在台风到来时保持平衡,还有两台世界最高速的电梯,从一楼到89楼,只要39秒的时间。它保持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电梯的纪录(每小时604公里)。

  在世界高楼协会颁发的证书里,台北101大楼拿下了“世界高楼”四项指标中的三项世界之最,即“最高建筑物”(508米)、“最高使用楼层”(438米)和“最高屋顶高度”(448米)。

第四名(计划建设):釜山“千年塔世界商业中心”

  这是全球摩天楼大胆的创新的设计竞赛的一部分。图为韩国的港口城市釜山计划建设的“千年塔世界商业中心”夜景效果图。釜山“千年塔世界商业中心”由纽约的“渐近线建筑事务所”(Asymptote Architecture)设计,高度为560米(1,837 英尺),预期于2010 年或2011年完工。“千年塔世界商业中心”建成之后,将是下一个十年亚洲最高的建筑物。

第35名(被否决) :广州珠江新城双子塔西塔4号设计方案

广州市民瞩目已久的珠江新城双子塔西塔设计优胜方案近日由专家评审组评选得出,原来备受外界期待的4号方案因其6088米的设计高度而被否决。专家认为,地标不见得既高且大就好,21世纪的建筑学即将转向,摩天大楼应该“下课”。

你好

恐怖分子劫持了美国4架民航客机,其中两架撞塌了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厦”,一架撞毁华盛顿五角大楼的一角,另一架坠毁。

希望能帮到你!!!!!

摩天大楼是世界的现代奇观,难以置信的高结构不仅有用(当你在地上找不到更多的空间,为什么不伸手去拿云彩呢),也说明了人类的野心和愿望总是向上。尽管任何建筑都有几百英尺高,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壮举,有些建筑是真正的建筑杰作——所以我们收集了世界上最令人惊叹和令人敬畏的摩天大楼的名单,从这里开始:

10 弓,卡尔加里

许多摩天大楼以经营建设的公司或实体命名,这是罚款,因为这些事情花费很多!但是,当建筑物得到一个更具描述性的名字时,这是更有趣的,如“弓”,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的一个非常棒的塔。位于多伦多以外的加拿大最高的写字楼,俯瞰着弓河,也以卡尔加里天际线为主,具有独特的月牙形状。

9 库姆特市的哈姆拉塔

库姆特市的哈姆拉塔作为科威特最高的建筑物,阿姆哈姆拉塔是一个惊人的景象,而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规模。由“ 时代 ”杂志命名为2011年(完成年份)的最佳发明,其结构具有不对称设计(让人联想到科威特人所穿的传统长袍),最大限度地吸引了阿拉伯海湾的景观,同时也使太阳热量最小化。

8 MODE学园蚕茧大厦,东京

我们习惯于把摩天大楼看作是住宅或写字楼,但东京的“学院式”茧塔是特别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教育设施。尽管它甚至不是日本首都最高的10座摩天大楼之一,但它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城市之一。它是三个教育机构的家,另一方面,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

7  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 纽约

建在纽约标志性的双子塔站点附近,一个世界贸易中心是一个很棒的景象。到目前为止,西半球最高的摩天大楼,是地球上五个最高的摩天大楼之一,它主宰了曼哈顿已经令人印象深刻的天际线。像许多现代结构一样,它包含多个可持续建筑功能,这也使它成为世界上最环保的摩天大楼之一。

6 吉隆坡国宝大厦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象征,双胞胎双子座共享了世界上最高的建筑(1998年至2006年)之间的区别,直到最终被台北101超越。这些建筑物是建造高强度钢筋混凝土,作为钢铁更经济的替代品,并通过位于41和42楼的天桥连接,这是世界上最高的2层桥梁。

5 碎片大厦,伦敦

 碎片大厦中文名叫伦敦碎片大厦,它还有个更优雅的名字,叫“摘星楼”,是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伦佐·皮亚诺设计建造的,整座建筑由11,000个玻璃薄片组成,要是把这些碎片都平铺的话,总面积相当于8个足球场那么大。碎片大厦位于伦敦桥附近,于2009年3月开建,2012年4月建成,总高度有310米,是欧洲第一高楼。如果大家对于这个高度没什么概念的话,给你们个参照物。埃菲尔铁塔都知道大家应该都知道,塔高324米,碎片大厦才比埃菲尔铁塔矮了10几米而,!一个楼都快和一座塔一样高了,可见碎片大厦究竟有多高。

4 莫斯科水星城市大厦

莫斯科超现代国际商务中心的一部分,1,100英尺(330米)的高水星城市塔是欧洲最高的结构。俄罗斯首都的新发展也有其他相当大的建筑物,而水星城市大厦不仅得益于规模的扩大,还因为其独特的橙色外观。

3 上海金茂大厦

金茂大厦曾经是东半球的许多建筑,曾经是中国最高的建筑,直到被附近的上海世界金融中心超越。与上海大厦预计今年开放,三重奏组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批超高层摩天大楼,无疑将是令人惊叹的景象。金毛塔是三星中最小的一家,可以说是最好的,它的分层塔式风格与其兄弟姐妹的光滑,未来的外观形成鲜明对比。

2迪拜塔哈里发

你不能谈论摩天大楼没有提到这个奇迹是迪拜的哈利法塔。站在令人难以置信的2,722英尺(8298米),这个世界的这个当代奇迹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人造结构,旨在提高艾米利亚特大都会的形象 - 这是一个绝对实现的壮举。

1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台北101

台北101完成于二零零四年,是一座建筑杰作,是二零一零年开放哈利法塔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

509米的摩天大楼具有八个不同的元素,赋予了结构相似的一座宝塔,并且从设计到其数字的重要性都沉浸在象征意义上。此外,台北101设计可抵御台风和地震,并拥有国际性绿色建筑认证系统的白金认证,成为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绿色建筑。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现代建筑文明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很多中国人对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的了解,都是从长城下的竹屋开始的。隈研吾用竹质材料建构了一个与长城相望的独特空间,几乎是不可思议地实现了“结庐在人境”的美景。隈研吾认为,现代建筑文明面临重重危机,未来的人类应探索与自然环境友好的建筑模式。所以,他给自己的书取名《负建筑》,不过“负建筑”指的不是“输的建筑”,而是“最适宜的建筑”。

住出租房经历地震不受损

从1995年至今,这段时期无疑是多事的岁月,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有阪神大地震(1995年)、“奥姆真理教”的恐怖活动(1995年)、911事件(2001年)等。这些事件广泛地影响到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我看来,它们同时也是建筑领域的大事件——象征着危及建筑物安全的事件。

大地震使得建筑物极其脆弱的一面暴露无遗。这里所说的脆弱并非指建筑的物理属性或结构属性的方面,而是指其私有属性的方面。正是建筑物的私有属性决定了它是脆弱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建筑物的一个相关侧面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居住在出租房内的人其实并未蒙受多么重大的损失;那些在震灾发生前就无家可归的人,损失就更小了,可以说这部分人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受损最惨重的正是那些用贷款购置了房产并因此拥有了私房的人,他们就是那些深受20世纪“住房抵押贷款政策”影响的、勤勉工作的工薪阶层。他们为了拥有一个家庭的“安全堡垒”,而倾注了毕生的积蓄。也正是这一部分人最终却失去了自己的家,甚至还要负担起双重的住房贷款(原来的私房加上新的私房)。

从常理来看,家是稳定生活的保障,也是家庭幸福的保障。但现实展现给我们的却是相反的景象:正因为你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于是你陷入到了不幸之中,私房反而成了导致家庭不幸的因素。地震的发生从根本上动摇了“住房抵押贷款政策”,也动摇了现代主义的建筑理念。

把建筑变成头盔?

与地震造成的结果相同,“奥姆真理教”(一个日本邪教,教主为麻原彰晃)信徒们创建的宗教建筑形式,也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建筑观念。以往的宗教都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物的各种元素,如高高耸起的、颇具象征意义的外观,以及充满了天堂般光辉的、庄重的内饰空间等,通过调动建筑的所有这些设计元素,来激发教徒们对宗教的情感。在这一点上,无论是遍及世界的传统宗教,还是新近出现的各种宗教,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它们都不加掩饰地依赖于建筑本身的表现元素。

“奥姆真理教”却不同,其教徒完全漠视建筑物本身的表现力。他们所建造的建筑物,取名为沙田,实际上不过是一些简陋不堪的房子,与以往的宗教建筑毫无任何相似之处。他们吸引信徒的是另外两样道具:一是药物;二是奇特的头盔。他们让信徒喝药,让信徒戴上带有电磁波的奇特头盔。这两样道具与20世纪60年代末轰动建筑界的两个建筑设计(正确地说是非建筑性设计)极为相似。一种是维也纳艺术家沃特?皮克勒设计的“透明头盔”(1967年);另一种是经常和皮克勒合作的建筑师汉斯?霍莱因设计的“非自然环境控制箱”(1968年)。

前文提到的“透明头盔”是一种巨大的白色头盔,皮克勒把它称作“携带式起居室”,并预言建筑将全部改换成利用数字技术的头盔(注:戴上后通过改变脑电波,让人以为置身于建筑之中)。我在1994年11月出版的《新?建筑入门》一书的开头,很偶然地把这两种方案作为“建筑危机”的象征提出来过,到了次年的1995年1月,这两种方案开始受到“奥姆真理教”的关注,并由他们把“作品”变成了现实。

超高层建筑很脆弱

到了2001年9月11日,这一天,作为世界文明象征的超高层建筑瞬间变成废墟。进入20世纪后,超高层建筑已不只是一种象征,它同时也饱含着人类对建筑的一种期盼。人们从内心深处期盼创造出视觉的象征,期盼把建筑建得更高、再高些。人们对建筑的这种期盼实际上表现了他们对建筑的欲望。最能体现这种欲望的就是纽约的高层建筑群,而它们的代表则是世贸大厦的双子座大楼。

作为世界最高的建筑之一,世贸大厦竟如此不堪一击,更要命的是,它脆弱的一面又被完完整整地呈现在人们的视觉面前。两架飞机先后撞楼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极富冲击力。这一影像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视觉记忆里,并将很难抹去。这实在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伤害。在这次事件中,建筑的所谓象征意义受到了嘲弄。

物体堆得越高越不安全

不管怎样,这样的一天迟早会到来。确切地说,建筑的安全危机从一开始——也就是从上古时代人们尝试在空地里向上垒砌石块之时起——就已经不可避免地存在了。众所周知,物体的重心越高,它的稳定性就越差。即便是小孩子也知道,物体堆得越高就越不安全。堆得越高就越会惹得四邻不安,人心惶惶。但是,尽管如此,人类的视觉却仍然在无限制地追求建筑的高度。

建筑物越来越高是视觉需求升级的产物。但除了这种不断往上垒砌的方法,建筑的模式是否就别无选择了呢?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个人占有欲的前提下,还能有什么建筑模式呢?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在地面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对此,我很想探究一番。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2644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