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佛和弥勒佛是一回事吗?

胖佛和弥勒佛是一回事吗?,第1张

阿弥陀佛!师兄,其实弥勒并非那种胖胖的样子。我们世间流行的弥勒佛胖胖的样子,来自于布袋和尚的形象。据说这位布袋和尚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是弥勒菩萨之应化身,身体胖,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

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经常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手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前来游玩进香的人们,人们见此像,往往受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

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正是描写的和袋和尚,后来民间多以此胖胖的大肚形象,叫做弥勒佛!

其实弥勒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下一任佛主,现在还未出世,还是一生补处的菩萨身,正在兜率天的弥勒内院修行呢!

凡人都喜欢平安喜乐,万事胜意,财源广进。所以民间供奉观音菩萨,还有财神爷,在寺庙里还有送子娘娘这些满足凡人特殊愿望的神佛在。

一部《西游记》在民间兴起了神魔表演的热潮,尤其是剧中演员四处走穴,让很多人都觉得神仙就长这样。

还有一些神魔形象从古传到今天,已经定型,让人一提起名字就能想到样子,比如最经典的形象——弥勒佛。

一说这个名字,大家肯定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胖和尚的形象来。

他穿着袈裟,露着圆滚滚的肚皮,胖胖的脸,一副笑呵呵的样子,眼睛都笑弯了,身姿多是半盘坐的样子,不修边幅但是心宽体胖,让人一看到就开心。

而现在民间的弥勒佛形象多是布袋和尚的样子,大耳垂,随身带个布口袋。

因为对神佛的崇敬,希望能够得到保佑,所以我们渴望能够接近他们,而很多长相跟神像佛像相近的人,有时候甚至会被当成是神佛转世。

在一个景点,有一个小伙子因为形象长得非常像弥勒佛,被一个富婆请回去供奉了起来。

这个小伙子其实就是景点的一个工作人员。

因为他个子不高,体型胖胖的,脑袋也圆圆的,整个人看起来圆滚滚,笑起来也是眯起了眼睛,形象跟弥勒佛相似,景区为了招揽游客,就让他扮成弥勒佛的样子,在台上表演,或者和游客合照。

说白了就是跟马路边装扮的圣诞老人一样的作用就是让大家图个乐而已。

得益于现在的网络,各种短视频平台的快速传播,很多人来找他合照,还有拍摄了视频以后,在平台上发布,被迅速传播,小伙一下就红了。

求神拜佛,求前途也好,求平安也好,求财富也好,谁不想得到庇佑呢?

随着小伙子的名声越来越大,附近的人都来景区参观,有的当做网红地点来打卡,有的想来一睹真容,还有的是真的把他当成是弥勒佛转世,来上香求保佑的。

景区如愿以偿,生意越来越好,而小伙子也成为了网络红人,身价水涨船高。

这或许就是娱乐圈里说的人红靠命吧,有的花大价钱各种买热搜买资源就是不红,有的拍个小成本作品,一下子合了大众口味,就突然红了。

小伙子可能也没想到,自己这幅“土肥圆”的样子,有一天会这么受欢迎吧。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啊,人一旦有名气了以后,要么自己有打算,要么有人把你当打算,小伙明显属于后者。

有个富婆把小伙请回了自己家中,把他供奉起来了。

这当然只是个借口了,供奉不是目的,是前提。

富婆看中了小伙子的商业价值,想要给他再次包装,重塑金装,靠他发财。

现在网红的门槛实在是太低了,随便一个卖点,抛到网上就可以吸引一大批观众,靠着打赏分分钟变富豪,普通人辛辛苦苦一辈子,还不如网红一晚上直播赚得多,所以大家会瞄准这条致富道路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招鲜,吃遍天。

小伙没有别的本事,就是长得富态,加上会点表演的本事。

在公司的包装下,他变身弥勒佛转世,坐在舞台上,向大家说点佛家修行的皮毛,引导着大家“捐香油钱”,其实就是在变相敛财。

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

这个世界,不会所有人都被骗的,就算只有一千个人,也会有千分之一的存在的。

很快,小伙子就没有了市场。

有人上当,但是也很快就清醒了,如果真是神佛,怎么会需要宣传,真正的高人都是隐于山林,自带紫气缭绕的。

而长相就更不用说了,就算是小鲜肉,现在也是各型各款的都有,时刻保持自己的精致,一点点小瑕疵都不敢露出来。

小伙子失去了包装的光环,也只不过是个“死胖子”而已。

没有人看中以后,他就被市场淘汰了,富婆也不再供奉他,他只能回归自己的生活。

可是由于之前要刻意往弥勒佛的形象上靠拢,他一直在吃高热量食物,让自己保持圆滚滚的状态。

加上为了表演,他一直是坐在舞台上。

光吃不动还久坐,加上高糖高脂肪高热量,整个人就如同一个“红色炸弹”,身体各项指标都飘红了。

赚来的钱还不够调理身体的,真是得不偿失。

在佛教里,弥勒佛是未来佛,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别看他长得笑呵呵的,慈眉善目的,他本事可是大的很。

在《西游记》中,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见了他也得恭恭敬敬的叫一声东来佛祖,也不敢随意驳了他的面子。

尤其是他的一个司磬童子下凡,整了一个小雷音寺,自称黄眉老佛,把孙悟空请来的一帮神仙救兵打的没招没落的。

所以面对神佛,不是穿上衣裳,扮上样貌,就能照猫画虎的。

就像这个小伙,想成为弥勒佛,却让自己在凡人间都活的不容易了。

这当网红的代价可着实太大了。

网络的发展,本意是让人和人距离更近,让世界变得更小,世界之大,大不过一个“网”,是为了交流和发展才出现的。

可是现在却因为信息的大量涌入大家变得浮躁了,追名逐利成为一种常态,越来越少的人能够坐下来,做学问了。

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自己好好反省一下呢?

其实,中国人最早首选的信仰,不是观世音菩萨,也不是阿弥陀佛,最早得到中国民众信仰的是弥勒菩萨。早在汉代,弥勒佛的佛经,被大量翻译成汉语。在新疆,出土了用吐火罗语写的剧本《弥勒会见记》,描写和弥勒会见的故事。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剧本,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发现,是迄今为止吐火罗语出土量最大的一部经典。这个信仰在汉代,很快得到了中国信徒的认可和接受,很多人一心一意往生弥勒净土。

  唐朝初年,弥勒信仰依然盛行。著名的诗人寒山,他是一个僧人,写过这样的诗:南无佛陀耶,远远求弥勒。玄奘从一开始就是信仰弥勒净土的,他是虔诚的弥勒信徒。非常推崇玄奘的武则天,唐高宗,也都是弥勒信徒。这就是玄奘为什么要去印度求《瑜伽师地论》的原因所在。

  武则天通过官方宣布,她是弥勒佛降生,见于《资治通鉴》。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权势显赫的女性,如吕后,慈禧,可都不是皇帝。而武则天是皇帝,她把李姓皇帝变成了自己的老公。在中国传统中,女性怎么能当皇帝呢?武则天运用佛教的化身转生理论,说我就是弥勒佛下凡。武则天用弥勒,构建了她取代李氏子孙,成为名正言顺皇帝的理论基础。

  白居易是弥勒信徒,他组织了一个学会,叫一时上升会。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为了往生弥勒,白居易写过一分决心书: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升。慈氏就是弥勒,弥勒是音译,慈氏是意译。我敬仰慈氏菩萨的身形,我呼唤慈氏菩萨的名字,希望来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弥勒菩萨的身边。应该说,在唐朝以前,信仰弥勒的,占佛教信徒的主要部分。

  那么,弥勒信仰又是怎么逐渐衰亡的呢?这里有佛教不同派别和学说之间的竞争问题,但是,根本的原因是,弥勒佛作为拯救百姓于水火,拯救人民于苦难,给人带来一切美好愿望和希望的一个未来佛,早已成为民间反抗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的来源,打着弥勒佛的旗号,反对残暴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因此,统治者是不能容忍这种信仰的。唐玄宗下令禁止弥勒信仰,于是,渐渐默默无闻。唐朝开元以后,弥勒佛像,在汉族信徒中急剧减少。

  弥勒的名字,用梵文念,或用巴利语念,跟弥勒二字毫无关系。玄奘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玄奘说你们翻错了,从梵文翻译过来,应叫梅旦利耶。玄奘认为,弥勒应该叫梅旦利耶菩萨。跟观自在菩萨的命运一样,大家都不接受玄奘的意见,还是叫弥勒菩萨。弥勒是音译,意译叫慈氏菩萨。

菩提祖师,《西游记》中的一位祖师级人物,收孙悟空为徒,传授他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但菩提祖师却要求孙悟空出师后不能提起师门状况。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8ea15ce36d3d539b2da710a3187e950342ab01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菩提祖师便是准提道人,是如来佛祖的师弟。两人曾经共同执掌西方教。后来如来修成六丈金身,建立佛教,把西方教吞并。菩提祖师也从此隐居山林,将高山命名为“灵台方寸山”,与“天竺灵山”相对。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8ee3d6d55fbb2fba3a826db444a20a44723dc7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孙悟空拜别须菩提后,《西游记》再也没有出现须菩提。估计他是解散弟子,重起法号了。须菩提给自己改了个什么法号呢?——弥勒佛。弥勒佛又称“未来佛”“东方佛”,在佛教的地位中仅次于释迦牟尼。“菩提”是释迦牟尼的别号,“须”是必须、应当的意思,须菩提,即“应该是菩提,只是现在还不是”,和“未来佛”意思相同。“须菩提”这三个字就像一个广告,对吸纳门徒,扩大影响有好处。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daf2edda3cc7cd9aeca4a103201213fb90e911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东方佛”的“东方”是相对释迦牟尼的“西天”而言的,如来佛和弥勒佛各居西东,灵台方寸山在灵山的东面,势力范围依然局限在西牛贺洲,并未涉及东土中国。尽管弥勒佛是名正言顺可以接替如来佛的候选人,但他并没有发展“武装力量”的权限,因此他光明正大地自立山头,招纳门徒,却只敢秘密教授孙悟空神通和武术,唯恐被如来佛知道。而如来佛也不放心,派了耳目在他身边。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dd7912397dda144b836157bb9b7d0a20cf4863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后来,弥勒佛的黄眉弟子下凡,虚设了小雷音寺。小雷音寺的意思和灵台方寸山一样,“台方寸”表明灵台方寸山规模比灵山小,小雷音寺也强调了“小”字,弥勒佛处处用心,事事效仿佛祖。

孙悟空请了几路神仙下界也不是“黄眉老佛”的对手。这次请救兵与众不同:以往遇到为难之处,孙悟空第一个会想到去请观世音,但这次他几乎走投无路了,也没想要去请观音菩萨,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来到西牛贺洲,这里靠近灵台方寸山,是须菩提的地盘,请观音菩萨这样的如来佛的亲信来是很不妥当的。所以他对功曹说:“怕问菩萨之原由,愁见如来之玉像。”他不想请佛教的神仙,尤其是观音菩萨和如来佛。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7c6a7efce1b9d16c520e4a8f8deb48f8d54641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不过,弥勒佛自己来了。他来的第一句话是:“悟空,认得我吗?”孙悟空没有和弥勒佛有过交往,弥勒佛也是第一次在书中出现,他为何要说“认得我吗”?可见二人曾经是相识的。孙悟空走近了看,连忙下拜,说:“东来佛祖,哪里去?弟子失回避了,万罪,万罪。”孙悟空可是个见了玉帝也不拜的人,但见到授业师父却让他心中惶恐,所以连忙下拜。自己是被师父赶走的,本应回避,但已经遇到了,只好说自己“万罪”。他不敢叫师父,只称呼弥勒佛的尊号,但还是自称弟子。此时他心中应该还是很感激恩师的。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0adcbef76094b36b3106524a8cc7cd98c109d7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他问弥勒佛那黄眉老佛是什么妖怪,并称弥勒佛为“老爷”。老爷是长辈,也有尊重和亲近的意思。但当弥勒佛说那是自己的黄眉童儿时,孙悟空却高叫一声:“好个笑和尚,你教他诳称佛祖,陷害老孙。”“陷害”是处心积虑的谋划,不是临时起意的刁难,孙悟空认为小雷音寺这一难就是弥勒佛设下的圈套:黄眉老怪对自己的招式了如指掌,他那口袋又很厉害,不是弥勒佛要他来为难自己,自己也绝不至于如此受挫,拜弥勒佛为师,简直就是为了受他的愚弄和摆布的因此孙悟空才对曾经的师父陡然失去了尊敬之心,骂他是“好个笑和尚”!

孙悟空一见弥勒佛,叫了三种称呼,这是很少见的,也体现了孙悟空当时矛盾复杂的心情。面对这样一个让自己受罪的人,自己这一身本事却是拜他所赐,真是五味杂陈。但此时收服妖怪才是最重要的,孙悟空还是全力配合弥勒佛。弥勒佛让孙悟空变成一个西瓜。以孙悟空桀骜的性格,本不会轻易听别人指使,而弥勒佛却理直气壮地要孙悟空听自己的,孙悟空也的确听从了,可见他们之间还残存着一些默契。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03533fa828ba61ef379b6e64a34970a314e596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弥勒佛知道黄眉童儿喜欢吃西瓜,果然黄眉童儿把孙悟空变的西瓜吃进肚子里了。而弥勒佛也知道孙悟空喜欢钻进别人的肚子里,才让他变化。就连唐僧他们都不知道孙悟空有这种本事:到狮驼岭的时候,孙悟空和猪八戒一起大战狮子精,孙悟空被狮子精吞进肚子,猪八戒还以为孙悟空小命玩完了呢,回去在唐僧面前要散伙分家。孙悟空道:“此计甚妙,你却如何认得我变的西瓜?”当初孙悟空和观音合力擒黑熊精,孙悟空吃了两个药丸中的一颗,然后变成药丸,他变的药丸大一点,好让观音分辨,这说明孙悟空的变化连观音也难以分辨。而弥勒佛却笑道:“任凭你变成什么,我都知道。”他对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知根知底,因为本来就是他教孙悟空的。

见到黄眉童儿时,弥勒佛说:“孽畜,认得我吗?”和对孙悟空说的话一样,只是他对孙悟空言语亲切,对黄眉童儿却言语犀利。因为他让黄眉童儿盘踞小雷音寺、自称佛祖,本意是想羞辱和刁难唐僧,让他消极取经,但黄眉童儿却刁难孙悟空,把对象搞错了。黄眉老怪和别的妖怪不同,路上几乎所有的妖怪都是冲唐僧来的,但黄眉老怪只针对孙悟空,要和他打赌,看谁能打得过谁。他知道孙悟空是自己的师兄,一心想要把孙悟空打得抬不起头来,好证明自己的本领比师兄强。

一、弥勒佛(即 弥勒菩萨,也叫 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二、燃灯佛,梵文Dipamkar,意为「锭光」,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贵,释迦牟尼佛主修今生,是现在佛,燃灯佛则修过去为过去佛,弥勒主修未来,为未来佛,为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又名「定光佛」或「锭光佛」。 

三、未来之佛

弥勒本缘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曰:“佛住摩伽提国寂灭道场弥伽女村自在天祠精舍,时有迦波利婆罗门子名弥勒,躯体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佛说弥勒下生经》:尔时弥勒菩萨。于兜率天观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应从右胁生。如我今日右胁生无异。弥勒菩萨亦复如是。兜率诸天各各唱令。弥勒菩萨已降神生。是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曰弥勒。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身黄金色。

扩展资料

弥勒菩萨简介

弥勒佛,也称弥勒尊佛,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据季羡林先生考证 “弥勒”是从吐火罗文音译过来的简称,追其根源,始自梵文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梅旦丽耶。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

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为一生补处菩萨,生于兜率天内院。之后因缘成熟时,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绍释迦如来之佛位,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以三会说法化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所以虽然名义上称之为“弥勒佛”,实际上其仍为菩萨)。

-弥勒佛

-燃灯佛

一个美国人 一个日本人 一个中国人 在丛林探险 结果全被吃人部落抓去了可部落 酋 长说:"我今天心情好 不吃你们 但你们都得挨一百板子 但在挨板子前你们可以有一个愿望实现。"先挨板子的是美国人 他说:"挨 板子前 先给我屁股上垫10个坐垫。"垫罢 板子雨 点般落下 先前70板还凑合 70板之后 坐垫被打烂 然后就是板板见血……打完 ,美国老摸着屁股走了 日本人见状后 也要求10个床垫 1,2,3……100打完 日本人起身拍拍屁股 没事 然后张着臭嘴对自己的模仿能力和再创造能力吹嘘一番,并想坐一边看中国人的好戏 中国人慢慢趴下 悠哉悠哉地说:"来把日本人给我垫上,要面朝上"……

参考资料:

http://wwwcn-dxcomcn

回答者: gjz_09 - 试用期 二级 2008-11-5 14:11

小白兔de故事 (郁闷专用笑话)

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面包房,问:“老板,你们有没有一百个小面包啊?”

老板:“啊,真抱歉,没有那么多”

“这样啊。。。”小白兔垂头丧气地走了。

第二天,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面包房,“老板,有没有一百个小面包啊?”

老板:“对不起,还是没有啊”

“这样啊。。。”小白兔又垂头丧气地走了。

第三天,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面包房,“老板,有没有一百个小面包 啊?”

老板高兴的说:“有了,有了,今天我们有一百个小面包了!!”

小白兔掏出钱:“太好了,我买两个!”

有一只小白兔快乐地奔跑在森林中,

在路上它碰到一只正在卷大麻的长颈鹿,

小白兔对长颈鹿说: "长颈鹿长颈鹿,你为什么要做伤害自己的事呢

看看这片森林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吧!"

长颈鹿看看大麻烟,看看小白兔,于是把大麻烟向身后一扔,

跟着小白兔在森林中奔跑

后来它们遇到一只正在准备吸古柯碱的大象,

小白兔对大象说: "大象大象,你为什么要做伤害自己的事呢

看看这片森林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吧!"

大象看看古柯碱,看看小白兔,于是把古柯碱向身后一扔,

跟着小白兔和长颈鹿在森林中奔跑

后来它们遇到一只正在准备打***的狮子,

小白兔对狮子说: "狮子狮子,你为什么要做伤害自己的事呢

看看这片森林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吧!"

狮子看看针筒,看看小白兔,于是把针筒向身后一扔,

冲过去把小白兔狠揍了一顿

大象和长颈鹿吓得直发抖:"你为什么要打小白兔呢

它这么好心,关心我们的健康又叫我们接近大自然"

狮子生气地说:"这个混蛋兔子,每次嗑了摇头丸就拉着我

像白痴一样在森林里乱跑"

第一天,小白兔去河边钓鱼,什么也没钓到,回家了。

第二天,小白兔又去河边钓鱼,还是什么也没钓到,回家了。

第三天,小白兔刚到河边,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冲着小白兔大叫:

你他妈的要是再敢用胡箩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

为了测试美国, 香港, 中国大陆三地警察的实力, 联合国将三只兔子放在三个森林中, 看三地警察谁先找出兔子

第一个森林前是美国警察, 他们先花整整半天时间开会制定作战计划, 严格分工, 然后派特种部队快速进入森林进行地毯式搜索, 结果开会耽搁了时间, 兔子跑了, 任务失败!

然后轮到香港警察, 他们派了一百多号人和几十辆警车在森林外一字排开, 由带头人用喇叭喊话:"兔子,兔子,你已经被包围了, 快出来投降" 半天过去了, 没动静 飞虎队进入森林, 搜索一遍, 没结果, 任务失败!

最后是中国警察, 只有四个, 先打了一天麻将, 黄昏时一人拿一警棍进入森林,没五分钟, 听到森林里传来一阵动物的惨叫, 中国警察一人抽着一根烟有说有笑的出来, 后面拖着一 只鼻青脸肿的熊, 熊奄奄一息的说到:"不要再打了, 我就是兔子"

小白兔在森林里散步,遇到大灰狼迎面走过来,上来“啪啪”给了小白兔两个大耳贴子,说“我让你不戴帽子”。小白兔很委屈的撤了。

第二天,她戴着帽子蹦蹦跳跳的走出家门,又遇到大灰狼,他走上来“啪啪”又给了小白兔两个大嘴巴,说“我让你戴帽子。”

兔兔郁闷了。思量了许久,最终决定去找森林之王老虎投诉。

说明了情况后,老虎说“好了,我知道了,这件事我会处理的,要相信组织哦”。当天,老虎就找来自己的哥们儿大灰狼。“你这样做不妥啊,让老子我很难办嘛。”说罢抹了抹桌上飘落的烟灰:“你看这样行不行哈?你可以说,兔兔过来,给我找块儿肉去!她找来肥的,你说你要瘦的。她找来瘦的,你说你要肥的。这样不就可以揍她了嘛。当然,你也可以这样说。兔兔过来,给我找个女人去。她找来丰满的,你说你喜欢苗条的。她找来苗条的,你说你喜欢丰满的。可以揍她揍的有理有力有节”。大灰狼频频点头,拍手称快,对老虎的崇敬再次冲向新的颠峰。不料以上指导工作,被正在窗外给老虎家除草的小白兔听到了。心里这个恨啊。

次日,小白兔又出门了,怎么那么巧,迎面走来的还是大灰狼。大灰狼说:“兔兔,过来,给我找块儿肉去。”兔兔说:“那,你是要肥的,还是要瘦的呢?”大灰狼听罢,心里一沉,又一喜,心说,幸好还有B方案。他又说:“兔兔,麻利儿给我找个女人来。”兔兔问:“那,你是喜欢丰满的,还是喜欢苗条的呢?”大灰狼沉默了2秒钟,抬手更狠的给了兔兔两个大耳帖子。“靠,我让你不戴帽子。”

熊和兔子在森林里便便,完了熊问兔子“你掉毛吗?” 兔子说“不掉~”

于是熊就拿起兔子擦屁股。

有一只兔子非礼了一只狼(这只兔子很强吧),

然后就跑了,狼愤而追之,

兔子眼看狼快要追上了,

便在一棵树下坐下来,

戴起墨镜,拿张报纸看,

假装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这时狼跑来了,看见坐在树下的兔子,

问道:"有没有看见一只跑过去的兔子!"

兔子答道:"是不是一只非礼了狼的兔子"

狼大呼:"不会吧!这么快就上报纸了!!!"

一天一只小白兔来到一家商店问老板:“老板,有胡萝卜吗?”

老板摇摇头:“没有。”

小白兔听完就“嗖”的跑了。

第二天小白兔又来到这家商店问:“老板,有胡萝卜吗?”

老板生气的摇摇头:“没有。”

小白兔听完就“嗖”的跑了。

第三天小白兔又来到这家商店问:“老板,有胡萝卜吗?”

老板愤怒的大喊:“没有没有!再问我就用钳子把你的牙齿拔掉!”

小白兔听完就“嗖”的跑了。

第四天小白兔又来到这家商店,怯生生的问:“老板,有钳子吗?”

老板说:“没有。”

小白兔于是问:“有胡萝卜吗?”

不知道过了多少天,一只小黑兔来到这家商店问老板:“老板,有胡萝卜吗?”

老板生气的摇摇头:“没有。”

小黑兔听完就“嗖”的跑了。

第二天小黑兔又来到这家商店问:“老板,有胡萝卜吗?”

老板非常生气:“没有没有!再问我就用钳子把你的牙齿拔掉!”

小黑兔听完就“嗖”的跑了。

第三天小黑兔又来到这家商店,怯生生的问:“老板,有钳子吗?”

老板生气的说:“没有。”

小黑兔于是问:“有胡萝卜吗?”

老板愤怒了,捉住小黑兔,拿出一把小锤子,把小黑兔的牙齿敲掉了。

第四天小黑兔又来到这家商店,含糊不清的问:“老板,有胡萝卜汁吗?”

长颈鹿说:"小兔子,真希望你能知道有一个长脖子是多么的好。无论什么好吃的东西,我吃的时候都会慢慢的通过我的长脖子,那美味可以长时间的享受。"

兔子毫无表情的看着他。

"并且,在夏天,兔子,那凉水慢慢的流过我的长脖子,是那么的可口。有个长脖子真是太好了!兔子,你能想象吗?"

兔子慢悠悠的说:"你吐过吗?"

一天,袋鼠开着车在乡村小路上转悠,突然看到小白兔在路中央,耳朵及身体几乎完全趴在地上似乎在听什么

于是袋鼠停下车很好奇地问:“小白兔,请问一下你在听什么?”

“半小时前这里有一辆大货车经过”

“哇靠这么神!你是怎么知道的?”

“他XX的!我的脖子和腿就是这么断的”

蚂蚁在森林里走,突然遇到一只大象,蚂蚁连忙一头钻进土里,伸出一只腿。

小白兔见了很好奇,问: 你在干什么

蚂蚁悄悄对它说:

嘘……别出声,看我绊丫一跟头……

有一天兔子在一个山洞前写东西,一只狼走过来问:“兔子你在写些什么? ”

兔子答曰:“我在写论文。”

狼又问:“什么题目?”

兔子答曰:“我在写兔子是怎样把狼吃掉的。”

狼听后哈哈大笑,表示不相信。

兔子说:“你跟我来。”然后把它带进了山洞之后,兔子又继续在山洞前写着。这时又来了一只狐狸问:“兔子,你在写些什么?”

兔子答曰:“我在写论文。”

狐狸问:“什么题目?”

兔子答曰:“兔子是如何把一只狐狸吃掉的。”

狐狸听完后哈哈大笑的,表示不信。

兔子说:“你跟我来。”之后把它带进了山洞,过了一会儿兔子又独自一个人走出了山洞,继续写它的论文。

此时在山洞的里面一只狮子正坐在一堆白骨上剔着牙,还一边看着兔子的论文:一个动物的能力大小,不是看它的力量有多大,而是看它的幕后老板是谁!

在一个精神病院里,有一天院长想看看三个精神病人的恢复情况如何,于是在他们每人面前放了一只小白兔,第一个精神病人坐在小白兔的上面,揪着小白兔的两只耳朵,嘴里嚷着“驾”,院长摇了摇头;第二个人背对着小白兔,拍着它的屁股,嘴里说着“给我追”,院长叹了口气;第三个蹲在那里一个劲儿的摸着小白兔,院长看后,满意地点点头,只听他说了一句:“小样的,放你300米,等我擦好车再追你!”院长倒地晕倒……

小白兔和大狗熊两个蹲在树底下拉屎。

大狗熊对小白兔说:你们小白兔虽然好看,可就是麻烦!沾上点脏东西就能看出来,挺恶心的!

小白兔说:瞧你说的!是不是啊!

大狗熊说:可不是么!大狗熊边说边随手抄起小白兔给自己擦了擦屁股扬长而去

小白兔和大狗熊走在森林里,不小心踢翻一只壶。

壶里出来一精灵,说可以满足它们各三个愿望。

狗熊说,把它变成世界上最强壮的狗熊。它的愿望实现了。

小白兔说,给它一顶小头盔。它的愿望也实现了。

狗熊说,把它变成世界上最漂亮的狗熊。它的愿望又实现了。

小白兔说,给它一辆自行车。它的愿望又实现了。

狗熊说,把世界上其它的狗熊全变成母狗熊!

小白兔骑上自行车,一边跑一边说,把这只狗熊变成同性恋……

三个小白兔采到一个蘑菇

两个大的让小的去弄一些野菜一起来吃

小的说 我不去 我走了 你们就吃了我的蘑菇了

两个大的说 不会的 放心去把 于是小白兔就去了~~~

半年过去了 小白兔还没回来 一个大的说 它不回来了 我门吃把

另一个大的说 再等等吧~~~

一年过去了 小白兔还没回来 两个大的商量 不必等了 我们吃了吧

就在这时 那个小的白兔突然从旁边丛林中跳出来 生气的说 看!我就知道你们要吃我的蘑菇

佛教从部派佛教发展为大乘佛教后,佛的境界被拓宽,宣说为十方三世无数佛的 概念,但是一般被中国人主要接触的 佛陀世界有两个,一个是 横三世佛,一个是竖三世佛,横三世佛是说的,宇宙存在三个平行的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也叫净琉璃净土,主尊是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极乐净土,主尊是阿弥陀佛,我们人类所居的是中央娑婆世界,主尊是释迦摩尼佛;竖三世佛是指在娑婆世界也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过去佛为燃灯佛,为 释迦摩尼佛的老师,现在佛为释迦摩尼佛,未来佛为弥勒佛,在 释迦摩尼佛灭度后,会接替他的工作。释迦摩尼佛作为现在佛,在娑婆世界传法,会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实现,那么为了适应不同的需要,他也会实现不同的形象,就出现了了三身佛,法身佛毗卢遮那,报身佛卢舍那,应身佛释迦摩尼,毗卢遮那的 意思是遍一切处,也就是光明普照万方,被引申为 如 日照遍十方,所以毗卢遮那也被称为大日如来,被 密宗尊为教主。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也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修出来的惟一的佛(弥勒菩萨目前正在兜率天的内院,要在数十亿年后才降生地球成下一个佛),在佛门弟子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按道理,所有佛门弟子都应该经常念颂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就如西方人说“MYGOD!”一样。但是,事实恰恰不是这样,我们经常听到的却是“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为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们关系?应当说,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也就可以理解佛教为什么只是教育(佛学)而不是宗教。在佛学里,佛是指证悟了宇宙万法(这里的法是指一切事物)实相的觉悟者,有三种涵义:正觉于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让别人觉悟;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所以佛也叫无上正等正觉(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遍知一切,这点和西方人所称的“上帝”一样,但佛又不是“上帝”,佛不是无所不能,而且,尤其要注意的是,任何凡人都能修成佛,而西方宗教中的“上帝”却没有任何凡人可以修成。再详细点说,佛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种大乐、十八大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三学、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法界为体(入一切时间和空间),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智慧无边、遍知一切…… 目前科学发现,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中有上千亿个类似太阳系的星系。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1光年:光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走一年的路程)。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目前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大约有10亿个这样的星系。 2500多年前,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证悟成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后,发现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点的宇宙中,存在无数的世界,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众生。以一个太阳系来做划分,1000个太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叫一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10亿个太阳系。佛经中称,一个大千世界中会有一位佛,因而称这个大千世界为佛土。释迦牟尼佛又告诉我们,无始以来,宇宙中已经有无数的人证悟成了佛,虽然从究竟上说每尊佛平等而无二无别,但是,阿弥陀佛(还有“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等众多名号)依然是非常独特的一位。为什么这样说呢? 任何人在修成佛以前,即修的进程中一定要先修菩萨行。先修成菩萨,然后才能成佛,所以菩萨是“因位”,佛是“果位”。而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在其“因位”之时,即在修菩萨行的过程中必须发愿。这个愿有总愿亦有别愿。总愿就是共同的愿,又叫做通愿。比如说我们天天做功课念的“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愿一切众生永离苦及苦因,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乐,愿一切众生远离爱憎住平等舍”或者:“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上誓愿学,烦恼无尽誓愿断,佛道无上誓愿成”等,这是共同的通愿。我们大家及三世诸佛没有不通这个愿的。这个愿也是“总愿”。别愿呢?则是个别的,每一个佛菩萨根据自己不同的因地、环境、情况,以及救度众生不同对象的情况所发的愿,就叫做别愿。菩萨没有不发愿的,他的愿修成圆满了,那就是成佛了。比如释迦牟尼佛发的五百大愿(当时是“大悲菩萨”),药师佛的发的十二大愿(当时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后又是“药王菩萨”),普贤菩萨发的十大愿,以及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等等。药师佛在因地发十二大愿,亦行十二大愿,行满了,药师佛就成了。释迦牟尼佛发五百大愿,也行五百大愿,行满了,也成佛了。而阿弥陀佛(在无量劫前是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的清净行,发四十八大愿)发的四十八愿则最为殊胜,他愿行满而成佛后,为我们凡人往菩萨及佛的果位上修行(过渡)建立了一个极其完美绝妙的大场所,也就是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世界。其地方在哪里呢?“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大乘显宗和密宗都有阿弥陀佛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世界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阿弥陀佛的发愿力,另一方面也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智慧幻变力所致。大家都知道,证得初地菩萨果位后,具有超越世界的力量;三清净地的菩萨(指八地至十地菩萨。大家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则比十地菩萨还高一阶,是等觉菩萨,离成佛仅一步之遥,他曾经闻“千光王静住如来”说大悲咒而直接从初地证到八地),具有无勤作的力量;到了佛地的时候,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不可思议的智慧力所形成的刹土,是我们凡夫人无法想象的。就像幼儿园的小孩不理解理论物理学以及其它高科技原理一样,我们凡夫人的智慧范围非常渺小,犹如针眼那么大,根本无法揣度佛陀广大无边的境界。(麦彭仁波切语) 《佛说无量寿经》详细记载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其中之第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第十九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第二十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第三愿云: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具足真金色者,不取正觉。第十六愿云: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一愿云: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凡人很难在这一生中一次就修到菩萨果位,通常要先发愿往生到最适合修行的净土去。净土有很多,各有各的殊胜,但由于到了阿弥陀佛净土后,不仅其地至为美妙,而且我们可以不退转而持续往菩萨和佛的果位上修,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特别推荐了阿弥陀佛净土,并告诉了我们各种修行方法,包括常念阿弥陀佛(有十种功德,不在此详述)。 “阿弥陀”在梵语中为“无量”或者“无穷大”的意思,“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有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念“南无阿弥陀佛”有许多的好处,这里不一一细说。 基于阿弥陀佛深宏的誓愿,任何人只要具足信愿行、如法念佛,则一定会得到他的接引,而往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净土佛国。净土宗人每天要念阿弥陀佛十万遍以上,有高僧言,临终“至诚念10遍”就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净土。而密宗的修往生到阿弥陀佛净土的法门则稍有不同。 那么,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究竟有没有什么特殊关系呢?有!但不是在释迦牟尼成佛的这一世,而是在久远的前世(不只一个前世),他们曾经有过君臣关系,还有过兄弟关系……《悲华经》记载,在无量劫(劫是时间单位,分小劫、中劫、大劫,我们所处的地球,共分「成、住、坏、空」的四大阶段,每一阶段的时间过程,均为二十个小劫,在这四大阶段中,唯有「住」的阶段,可以供人类生存。经过成、住、坏、空的四个中劫,便是一个大劫)前,有一位宝海梵志大臣劝勉无诤念国王发菩提心建构净土。无诤念国王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这个梵志大臣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他在那个时候曾经发了五百大愿,称为大悲菩萨。其中的一个愿就是,他看到了未来的时候,这个娑婆世界(我们现在的世界)的人寿百岁的时候是最苦难的时候。这个时候众生的烦恼很重,福报微浅、智慧微小,苦不堪言。由他的不忍众生苦的悲心要到这个浊恶深重的世界来度众生,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人寿百岁的时候投生到我们这个世界并成佛。《法华经》里记载,久远之前的另外一个世界有位国王(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有十六个王子,其中阿弥陀佛在当时是第九位王子,释迦牟尼佛在当时是第十六位王子,当时他们各自受持不同的刹土,后来,释迦牟尼佛选择我们这个五浊遍满的世界成佛,阿弥陀佛则选择非常清净善妙的刹土成佛。 阿弥陀佛成佛的时间比释迦牟尼佛要早很多,在距今十劫之前。在大乘经论中,记载弥陀及其极乐净土之事者凡有二百余部。据般舟三昧经卷上载,阿弥陀佛有三十二相,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另据观无量寿经之说,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之身如百千亿夜摩天阎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之白毫右旋宛转,毫相之大小犹如五倍须弥山之高广;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小犹如四倍大海水之纵广。其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摄取念佛之众生。于XZ,阿弥陀佛被视为无量光、无量寿二佛,若祈求智慧,则皈依无量光佛;若祈求延寿福乐,则皈依无量寿佛。在密宗中,以阿弥陀佛象征大日如来法身之妙观察智,称为甘露王。于金刚界曼荼罗中,称为受用智慧身阿弥陀如来,居于西方月轮之中央。其身黄金色,结三摩地印,密号清净金刚,三昧耶形为莲花。于胎藏界曼荼罗中,称为无量寿如来,居于中台八叶之西方。其身为白**或真金色,闭目,身着轻衣,跏趺坐于宝莲上,结入定印。 法相宗《唯识论》卷十说佛有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等三身(类似法报化三身。自性身指法身,是其他二身的根据。受用身指享受证得法性之喜的状态。此中又分︰佛之自身享受此法乐,称为自受用身;为菩萨说法,令他受此乐,称为他受用身。变化身即化身;是为教化菩萨与凡夫而化现的)。自性身唯理,身土不分,故弥陀与诸佛应无分别。受用身则分为自受用、他受用。阿弥陀佛是他受用报身。但地前菩萨及凡夫二乘所见的弥陀是变化身,初地以上菩萨所见是他受用报身,初地菩萨所见是坐于百宝莲台座上,如《观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六十万亿那由他佛身。二地菩萨所见,系千叶莲台座上的佛身,由佛的后得无漏智所变,为十地菩萨而现,其所居净土,系净居色究竟天。因此,凡圣所见的阿弥陀佛不同,其应机而现种种身,是因众生福力不同,而产生佛身粗妙之别。亦即能化的弥陀随所化根机示现佛身;所化的有情以弥陀所现佛身为增上缘,凡圣各各随智识福力浅深厚薄变现佛身,故所见佛身有粗妙之别。三贤的菩萨、二乘凡夫之类见化身小佛身;四善根菩萨见化身大佛身;初地以上的菩萨见坐大宝莲台、具无限妙相好的他受用身。此大卢舍那身是弥陀对地上菩萨所示现的佛身。以此佛身为增上缘,地上菩萨依各自之心识变现相好圆满的广大能化佛身而观。因此,菩萨进至初地时,地前所见的劣佛身潜隐,殊胜微妙的佛身显现。但地上菩萨非不能见地前所见佛身,地上菩萨欲见佛变化身亦能得见。因此,地上菩萨以他受用报身为正所见,兼见变化身。其它各宗各有论述,不再详列。 所以,宇宙中,生命世界很多,我们这样的生命也不只是在地球上轮回。无始以来的宇宙中,在智慧生命的世界里,佛学早就有了,只不过在我们这阿弥陀佛弥勒佛和释迦牟尼佛总体上说,是未来佛和现在佛的关系,弥勒佛是未来佛,释迦佛是现在佛。《阿含经》中有记载,在释佛之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时,弥勒佛将出世为佛,也将在龙华树下证悟成道,并设三会说法度众生。又《佛说弥勒上生经》等经中说,弥勒佛在释佛在世时,也是释佛的弟子,释佛知他是未来佛,所以对他格外器重,但他过早寿夭,在释佛入灭之前就往生了。释佛在他生前曾为他授记,预言他命终之后,上生兜率天宫,住天宫内院,称为弥勒净土,在下世之前,其实是叫弥勒菩萨。有故事说,在过去劫中,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同在弗沙如来门下修道,是师兄弟。一次在山中二人遇虎追逐其它动物,二人阻止虎的行为,虎对二人说,你们不让我抓小动物吃,难道让我饿死就可以吗。弥勒佛慷慨说,那你吃我好了。但当虎正要吃他时,他却一念动摇,有所畏惧,用神通跳到空中去了,最后还是释迦牟尼佛从容舍身喂虎了。这也大概是弥勒佛比释迦牟尼佛成佛晚的一个重要原因了。个地球上有生命并有文明以后,释迦牟尼在一个最适当的时候降生下来,并把佛学带给了我们。

阿弥陀佛!仁者,我们可以先从笑自己这个,和笑自己做的事开始。

我们知道,一切的外境、外事、外人,皆是通过我们的心来起到一个作用。就好象说,我们的心就像一幅眼镜,外界的一切都要通过这幅眼镜来显现。我们的心是什么颜色的,一切外境都会蒙上这样的色彩,如同有色眼镜一般。我们的心是乐观的,世界也明亮起来,我们的心是阴暗的,世界也暗冥无光。

若欲笑尽天下人,天下事,只有笑尽自己这颗妄心,所有事相经历当中,心中了了,超越当下一切境界。心尚且为超越之物,何况心内所现的一切外境?我们的心其实最难降伏和超越的!降伏了这颗心,一切本有的智慧自然显现!

仁者,可以与我们一同,步入降伏自心之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4117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15
下一篇2023-12-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