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也十分有才华,为什么继承曹操王位的人是曹丕而不是曹植呢?

曹植也十分有才华,为什么继承曹操王位的人是曹丕而不是曹植呢?,第1张

首先,我们说一下能够进入曹操实现的几位的王位继承人的人选。他们分别是曹昂,曹冲,曹丕,曹植。

曹昂,曹操长子,具有绝对的天然优势,而且曹昂与曹操的年龄差不大,曹昂从军时,曹操手下的功臣宿将都还没有达到顶峰,因此他们对曹昂踏入曹操军队的一刻起,就把曹昂当作当然的少将军,因此如果曹昂不是在宛城之战战死,曹昂对曹操阵营的一干文武,都有绝对的威慑力和统治力。由曹昂继承曹操的爵位,军队,是确保政权交接的最平稳的方式,可惜,天不假年,公元197年,曹操在张绣投降后,强行霸占张绣的婶母,使得张绣降而复叛,痛失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也许这时候的曹操还没有意识到 曹昂战死,对自己的未来的损失到底有多大。

曹冲,曹操妾室环夫人所生,聪明过人,从史书上可以开出来曹操对此幼子的疼爱是超过其所有儿子的。而且曹冲的见解,是远远超出其同龄人,甚至在谋事如云的曹营中,曹冲对很多大事,洞若观火。《三国志》载曹冲:“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对于这样一位有着超凡智慧的儿子,曹操多次在群臣面签夸赞,也有意为曹冲的继承之路铺垫。可惜,曹冲早夭,曹操曾对他的儿子们说道:“(曹冲之死),这是我的不幸,确是你们的幸运”。所以如果曹冲不死,曹丕和曹植是不可能进入王位继承人的考虑范围的。

在曹丕和曹植之间,在剩余的孩子中,曹丕是在世的长子,按照封建礼法,曹丕拥有继承人的先天优势。而且最早曹操就是属意曹丕的,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而同时曹植被封平原侯,这就可以看出,曹操对长子曹丕是抱有期望的。

而且尽管曹植十分有才华,但是曹丕在才华方面也不遑多让,曹丕创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七言诗,因此尽管后人多曹植的七步成诗颇多赞誉,更有谢灵运对曹植才高八斗的赞誉,但是曹丕的才华完全不输曹植,毕竟他们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而且曹植作为文学之士,可以洒脱不羁,但是对于政治家来说,很多表现太过稚嫩。比如其酒后乘车从司马门出入,完全表现出放荡不羁,而没有一点政治家的成熟和隐身。自此,曹操对曹植的恩宠日减。

再加上曹丕天然有一些曹魏重臣的支持,比如崔琰,毛玠,陈群,钟繇等坚定的站在曹丕一方,而且素有三国毒士之称的贾诩一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的说辞,可以说一语惊醒梦中人,使得曹操心中的天平迅速偏向曹丕,为了避免将来重蹈兄弟相残的覆辙,曹操迅速确定曹丕为魏王太子,至此,曹丕和曹植储位之争,尘埃落定。

有传说云:曹丕曾以环夫人性命要挟曹冲,说只要曹冲一死,他便放过环夫人,曹冲为保住母亲的性命,不得已饮了毒药,再加上原本身体虚弱,患绞肠纱而死。

长久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曹冲之死,必为其兄曹丕所害。其实不见得,曹丕本来在曹操心里的地位就不是太高。《魏书任城威王彰传》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曹操死了后,曹彰回京跑去见曹植,他对曹植说:“先王召我回来,意思就是要立你为后继”。可见曹丕当时毒杀曹彰的紧迫性。也可以说曹丕在当时没有得到压倒性的支持,我倒是对当时镇守四方的几位宗族的动向很感兴趣。言归正传,要是曹冲还在,曹操为了扫清他继位的障碍,先把其他王子给收拾了的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因为,曹操到死都一直在犹豫,所以估计他还没有安排好后事就一命呜呼,给家里留下了祸根。

曹冲 (196年—208年),字仓舒,是曹操儿子之一,由环夫人所生。

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曹冲自小生性聪慧,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当时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问遍了手下的人,都想不出称象之法。曹冲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然后称出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曹操非常高兴,按照他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为人仁厚,通情达理。当时魏国由于经常发生战争,所以采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守卫仓库的官吏们认为这下必死无疑,商议着要把自己绑了去自首,但还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曹冲知道了这件事,就让他们先等几天。曹冲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来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装很失意,脸上显现出发愁的样子。曹操见了问他,他就说:“世俗的人认为衣服被老鼠咬破,对衣服的主人不吉利,现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所以发愁。”曹操说:“这是胡说,不要担心。”不久曹操听说了马鞍被咬的事,就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放在身边都被咬了,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于是没有追究这件事。还有很多犯下罪过的人,按照刑法应该被处死,都依靠曹冲的辩解得到了宽大处理。曹操把这些事情对大臣们说,表示有意传位于曹冲。

在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冲了——当然,这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原先是孔融的,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结果是所有识字的就都知道这个人。可惜孔融没有早夭,结果这个位置就得让给曹冲了。因为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使我辈还搞不清曹操的姓名是怎么回事时,就已经把曹冲作为偶像来崇拜了。

其实曹冲不仅有称象这类“小聪明”,而且“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经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来办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据史书记载:“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年纪很小,就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可惜他仅仅活了十三岁就患急病死去了。

很多人以为曹冲宅心宽厚,曹操喜欢他只是因为其智力超群,如果他不早夭而亡,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很难预料。但我觉得大家可能忽视了另一方面,就是他和另一个神童周不疑的关系。周不疑也得到了曹操非比寻常的宠爱,但曹冲一死,曹操立刻 “欲除之”。虽然曹丕劝谏以为不可,可曹操却认为:“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终于派人将其暗杀。看来,曹操对曹冲的政治能力也是非常看重的。

三国里从小就展现过人才华,被称为天才的少年除了曹冲还有曹冲的好友周不疑,据说曹操因为周不疑的才华想让他当自家女婿但是被周不疑给拒绝了。正式里关于周不疑的记载并不是很多,17岁就著有文论四首,而且和刘备还是亲戚关系。只是刘备并没有这个福气把周不疑揽入麾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关于周不疑的几个小故事,还有他跟曹操、刘备之间的关系,一起来看看吧。

在前面的文章中老兵介绍了曹操的小儿子,也是被称为最聪明的儿子曹冲的死。曹冲在13岁时就死了,对于曹冲的死,曹操是非常伤心的,据史料记载,曹冲死后曹操甚至后悔自己杀了神医华佗。曹操说都怪他自己把华佗杀了,不然曹冲也不至于年纪轻轻就死了。

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个性格多变的人,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他这边在后悔杀了华佗,那边却又在曹冲死再杀一个天才少年做垫背。这个少年就是周不疑,曹操杀他的时候周不疑才17岁,但已经为曹操军中做出了很多贡献。据《零陵先贤传》记载:曹操攻柳城不下,图画形势,为难计策,周不疑进十计,攻城即下也。由此看来,他的才干可能比荀攸郭嘉等人还厉害。

那这个天才周不疑到底是什么来头,有史料显示他是刘备的外甥,小时候在荆州过,当时刘备在刘表那当别驾,他非常喜欢周不疑,就亲自为他挑选了一个老师,就是后来蜀汉的尚书令刘巴,不过当时刘巴看不起刘备,也顺便看不起他这个外甥,就推托拒绝了。

后来刘备求得了诸葛亮,可能有跟周不疑这个小朋友交流了一段时间,不过很快刘琮投降了,留在荆州的周不疑联系不上刘备,就流落到了曹操手上。曹操是个怪人,也是非常喜欢人才的,所以不仅收留了周不疑,而且对他非常好,甚至想把自己的一个女儿许配给他。不过周不疑可能是不忘远房舅舅刘备对他的感情吧,所以他不答应,口头上却说“不敢当”。

周不疑留在曹营后,虽然没有娶曹操的女儿,却跟与他年龄相当曹冲关系非常好,天才见天才,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一起读书研究兵法,因为周不疑比曹冲大几岁,所以有他给曹冲当伴读,两人一起进步,曹操也是很满意的。

但是不幸的是曹冲死了,这以后曹操多疑的毛病就犯了,他觉得周不疑太厉害了,这小孩长大以后没有人可以控制得了他,于是便动了杀机,想把周不疑除掉。

曹丕当时正在培养自己的势力,觉得杀了周不疑太可惜了,他就跑到曹操那上谏,想把周不疑收到自己的门下。结果被曹操训斥了一通,曹操说:如果是曹冲在还罢了,周不疑不是你这样的人玩得转的。结果周不疑只有死路一条了。

周不疑的死实在是可惜,老兵常想,他当时若能一直跟着刘备,或许到了诸葛亮死后,他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吧。不过历史没有如果,一切都是命!

1、三国四大神童,分别是曹冲、周不疑、夏侯荣、诸葛恪。

2、三国八大神通,分别是曹冲、周不疑、王戎、孔融、诸葛恪、孙亮、王粲、何晏。

扩展资料

1、周不疑

周不疑(buyi zhou),字元直(或作“文直”),零陵重安人(今湖南衡阳县),刘表别驾刘先的外甥,少有异才,聪明敏达,在十七岁时就著有文论四首。

周不疑有异才,这个异才,很值得推敲。三国志上说他著有“文论四首”,看起来似乎是有关文学论述的诗作。但如果他是一个寻章摘句的腐儒,如同荆州的王粲之流,想来曹操绝对不会对其如此忌讳。他很可能有孙坚那样的“异智”,而且刘先又曾经为其择师不得。

2、曹冲

曹冲(196年-208年5月甲戌),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今亳州)人,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3、夏侯荣

夏侯荣字幼权,小时候就很聪明。七岁就会写文章,每天读很多书,用不了几天就可以记住理解了。(魏)文帝听说后请他作客。当时宴请了宾客有百余人,每个人都上奏了自己的名刺(相当于名片),名刺上都详细地记述了每个人家乡和名字。客人把这些名刺拿出来给夏侯荣看,他只看了一遍,就与每个来客谈话而不会弄错一人。(魏)文帝感到非常惊奇。

4、诸葛恪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1-2]  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

诸葛恪体格肥胖,幼小以神童著称,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时担任左辅都尉,作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理政。之后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赤乌八年(公元245年)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代领其兵。

:诸葛恪 :夏侯荣 :曹冲 :周不疑

曹昂(-197),字子修,沛国谯县人曹操的长子,刘氏所生,但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抚养大。聪明且性情谦和,为曹操所喜爱,二十岁时即举孝廉。建安二年(197年)年随曹操出征张绣,因张绣突然袭击,曹昂为救曹操负责断後,与大将典韦一同战死於宛城。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追封谥号丰悼公,黄初五年(224年)又进一步追封为丰悼王。太和三年(229年)年改谥号称愍王。

魏文帝曹丕在公元220年逼汉献帝禅位,曹彰封任城王,曹植立为陈王,曹据封为彭城王,曹宇封为燕王,曹霖封为沛王,曹衮封为中山王,曹玹封西乡侯,曹峻封为陈留王,曹干封为赵王,曹整封为郿侯,曹均封樊侯,曹徽封东平王,曹茂封为曲阳王。还有曹操与孙姬所生子曹彪在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因与太尉王凌谋反被赐死。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与环夫人所生爱子曹冲,生来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并有继嗣之意。但天不随人愿,曹冲十三岁时病逝。

关于曹操的神童儿子曹冲的死,历史上有明确记载,说他是在十三岁时病死的。不过,后世对此有不少怀疑,甚至有人认为曹冲是被害死的(比如下毒之类)。

是谁害死曹冲的呢?有人认为嫌疑集中在两个人身上:一是曹丕,二是周不疑。怀疑曹丕,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三国志》曾有记载:“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二是《三国志》中还记载,曹操曾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也就是说,因为曹操多次在群臣面前称赞曹冲,有传位给他的想法,也很想得到世子之位的曹丕心生不满,因此悄悄毒死了弟弟。怀疑周不疑,也有两个原因:

一是周不疑的舅舅刘先是刘表的大臣(别驾),曹操灭了刘表,周不疑为刘表报仇。

二是曹冲去世后,曹操每次看到周不疑心里就不舒服,执意要杀死周不疑。曹丕劝说曹操别这样做,但是曹操说:“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意思是这个人将来你驾驭不了,我提早给你杀了,减少你的麻烦。不过,我觉得这样的猜想是无稽之谈。为什么这样说呢?先说曹丕杀弟弟曹冲的事。确实,当曹操的长子曹昂去世后,作为第二个儿子的曹丕,应该是最有机会获得世子之位的人。曹操多次称赞曹冲,曹丕心里肯定不爽。不过,就算不爽,曹丕也不会杀曹冲,为什么呢?

第一,曹操并不一定传位给曹冲。《三国志》中记载“有欲传后意”,是群臣猜想的,并不一定是曹操的真实想法。实际上,曹操在权衡再三后,不一定传位为曹冲。因为曹冲这个人,太仁厚。《三国志》记载:“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就是说,曹操有数十次想杀人,都是因为曹冲在一边帮助,把这些人救了下来。这就可以看出,曹操和曹冲的性格很不相符,曹操认为当君王需要恩威并施,而曹冲一意讲“恩”,无“威”,因此,曹操称赞曹冲,很可能只是对聪明儿子的喜爱。所谓“传位”,只是群臣的猜测罢了。

第二,曹丕后来多次写诗赞扬怀念曹冲,比如“於惟淑弟,懿矣纯良。诞丰令质,荷天之光。既哲且仁,爰柔克刚。彼德之容,兹义肇行”这样的诗,而且曹丕还说,如果曹昂和曹冲在,自己是得不到世子之位的。如果曹丕毒害了曹冲,那么曹丕对此事肯定讳莫如深,他不大可能多次怀念。

第三,曹丕曾劝曹操别杀周不疑。如果曹冲果真是曹丕毒害的,那么曹操杀周不疑,对曹丕来说是大好事。因为这样,正好转移人们的视线,让周不疑背锅,他为什么还阻止曹操呢?再说周不疑毒害曹冲的事。周不疑和曹冲一样,都是神童,曹操破荆州以后,把周不疑和曹冲放在一起养,让他们互相促进成长。我觉得,周不疑暗害曹冲,也是没有可能的。

第一,周不疑不存在为刘表报仇一说。刘表并不是周不疑的直亲,只不过周不疑的舅舅刘先是刘表的别驾。刘先作为刘表的使者在出使许昌见汉献帝的时候,曾在大庭广众之下大骂曹操。但曹操破荆州,抓到刘先后,并没有为难刘先,还给他官做。曹丕继位后,还升他为尚书令。因此,周不疑不存在报仇一说,因为他无仇可报。

第二,周不疑既然是神童,他就知道曹冲活着对他有多么好。因为他和曹冲一起长大,一旦曹冲将来继位,他会得到怎样的好处!他保护好曹冲的生命还来不及,怎么会杀曹冲呢。

第三,曹操之所以杀周不疑,并非怀疑他杀了曹冲。我觉得有三个原因:一是嫉妒。同是神童,自己的儿子早夭,而另外一个神童欢蹦乱跳活着,曹操心里肯定很不舒服。二是曹操曾要把女儿嫁给周不疑,周不疑拒绝了,曹操不高兴。三是上面说过的,曹丕不能驾驭周不疑的话。就像他杀了杨修一样,他因此暗杀了周不疑。(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曹操立嗣看重诸子的才能,不以传统的嫡长子继续制为意。曹操最早有意传位于庶子曹冲,这是一位天才。曹冲早死,他又看上了曹植,但年长的曹丕在朝廷内外广泛交结,赢得了世族元老的支持,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曹操支持曹植组织力量,与曹丕相抗,引起了激烈的纷。因此,在曹丕、曹植争嗣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曹操与世族势力的冲突。为了顾全大局,曹操最终不得不做出让步,确立了曹丕的太子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2461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