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与杨绛的一字情书:“怂”和“您”这样用,胜过千言万语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
-钱钟书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在他的眼中,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她的眼中,他是最真的夫父,最博识的学者。为了他,她写一字寄予相思,为了她,他回一字让她芳心暗许,这便是众口相传的一字情书,那么这一“怂”一“您”之间究竟有何魔力呢?
杨绛与钱钟书
鲁迅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若是知己又正好是相爱之人,那恐怕便是百年修来的福气,是天作之合,而钱钟书和杨绛便是如此,一见如故,再见倾心。
一见钟情
杨绛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喜欢读书,于是,在1932年,在东吴大学读书的她,北上清华借读,而冥冥之中,爱情已经迈着脚步向她走来。此时的钱钟书已经是赫赫有名的清华才子,不出意外,杨绛与钱钟书应该会在今后的文坛相遇。然而,命运或许想让两个有情人提前相遇,于是在那一年三月,风和日丽,他们相遇了,在清华大学的古月堂门口。
杨绛与钱钟书
当时的钱钟书脚踩一双毛布鞋,身着一袭青衣大褂,带着一副老式眼镜,谈吐机智幽默,浑身散发着儒生的气质,而杨绛面容温婉,长得小巧玲珑。两人相互吸引,一见如故,谈家乡,谈文学,最后谈到自己。钱钟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答,说到最后他俩都笑了。共同的文学爱好,默契的心灵交融,使得他们喷然心动,一见钟情。
那年,他22岁,风华正茂,那年,她21岁,风华绝代,那年,她从古月学堂门前走过,从此惊艳了他一辈子的时光。
杨绛与钱钟书
一字情书
杨绛和钱钟书一见钟情后,没过多久便确定了恋爱关系。在那个年代,书信是连接恋人之间的红线,钱钟书文采斐然,写的情书往往让杨绛心起涟漪,可杨绛毕竟是一代才女,也不甘示弱,因此时不时给钱钟书出点小难题,看他如何接招。
有一次,杨绛给钱钟书写了一封信,可信上却只有一个“怂”字。对绝大多数人来讲,这“怂”字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好字,更别说只有这一个字了,这是什么意思?让人摸不着头脑。可钱钟书见后,却哈哈一笑,马上就给杨绛回了一封信,信里同样只有一个字:您。
杨绛与钱钟书
杨绛收到钱钟书的回信后,瞬间明白了他的心意,钱钟书以这种方式回应杨绛,是一种表白,是心意相通的一种体现。只不过,这一字情书是专属于杨绛和钱钟书的表白情书,其他人很难领悟其中之意。那么这一字情书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杨绛写的“怂”字,是想问钱钟书心上有几个人?而钱钟书回的“您”字,是回答心上只有你一人。果然,心意相通之人,哪怕只有一字,也能瞬间明白对方的心意,而彼此不懂之人,纵有千言万语,也如同对牛弹琴。一字,胜过千言万语。
怂
一生相守
此后,“怂”和“您”的故事,也被人们传颂为史上最短的情书,杨绛和钱钟书也从恋爱步入了婚姻,但是杨绛和钱钟书之间的爱却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转移或消失,他们能够同甘共苦,并在一场场劫难中,始终不离不弃,相依相守。杨绛与钱钟书从学生时代一直携手走到生命终点,相伴六十余载,这对才子佳人的爱情让人羡慕。或许,他们的爱情是属于既经得起爱情的绚烂,又守得住岁月平淡的那种吧。
杨绛与钱钟书
从前的车马很慢,一生只能爱一人,如今现在的网络很快,快到还不够了解一个人就已经结束。可若是两人真的彼此相知,哪怕只是静静地站着,一句话也不说,也足够美好和惬意;哪怕是只有一个字,也能瞬间明白对方的心意。您好,您怂吗?
史海心语,话古今,了人物,学精髓,晓世事,仅此而已。
杨绛先生曾说:
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在杨绛先生的一生中,她确实经历过很多磨难与传奇。
但是,没有什么磨难能令她低下头颅,也没有什么传奇让她心生傲慢。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便是杨绛先生的一生。淡定、从容,优雅的一生。
那是1911年盛夏时节的北京,杨家迎来了第四个女儿杨绛。
前面三个姐姐都比她高。于是父亲杨荫杭笑着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
这句话透露出父亲包容的知识分子心胸,也透露出他对杨绛的偏爱。
在父亲心里,自己的子女一定要受最好的教育,无所谓男女。
可是,当大女儿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教学质量极好的启明女校毕业,并留校当了老师时,杨荫杭却犹豫了。
彼时,杨绛的二姐因在校期间偶感风寒住进医院,从此再没能走出来。杨荫杭心里便落了沉疴。杨绛年纪小,身体弱,从未离开过母亲,启明是要求学生住校的。从无锡到上海,一百多公里路,在如今高铁两个小时便能到,但却足以阻断父母对子女的守护。
失去女儿的悲痛,杨荫杭不愿再受第二次。
可是,这人生路啊,终究是得自己走,无论父母心里多么担忧、恐惧,也始终无权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将他们留在身边。
所以,杨荫杭决定,将决定权交给不到九岁的杨绛。
九岁的杨绛就此独立做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去上海求学。
一个人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其实看他的家庭教育就知道了。
杨荫杭无疑是一个非常懂教育的父亲。
杨绛自小喜爱文学,父亲极为鼓励。可是小孩子总是贪玩的,父亲买书如山倒,杨绛读书如抽丝。为了让杨绛懂得珍惜美好事物,他不动声色地想了个妙招:如果某本书长期没有被翻过,那它就会消失不见。
杨绛看懂了父亲的教育,学会了珍惜。
这点在她后来与钱钟书的感情问题上也有体现。
在启明女校的杨绛,表现也很亮眼,王佩诤先生欣赏她,专程选她去给讲学的章太炎先生做现场记录。
甫一坐定,杨绛刚准备提笔记录,却尴尬地发现,章太炎先生的杭州官话她竟是半个字也听不懂。于是她便“看”完了章先生的整场讲学。
第二天,苏州报上登载一则新闻,说章太炎先生谈掌故,有个女孩子上台记录,却一字没记。
后来,国文班上的同学和老师都嗔怪她:“杨季康,你真笨!你不能装样子写写吗?”
她却坦率:“装样儿写写我又没演习过,敢在台上尝试吗!”
这样的杨绛虽不完美,却真实。
我们总希望自己能做到完美,却常常忘了,人无完人。反倒是坦然面对不完美,才能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而这才是最好的自己。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懂这个道理,少女时代的杨绛却早已参透。
一位英国传记作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杨绛读到后,立刻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听完回说,“我和他一样”。
杨绛答,“我也一样”。
很多人疑惑,那个嬉笑怒骂写出《围城》的大文豪钱钟书,终此一生迷恋的会是怎样一个人。
却不知,后来被写在扉页、被很多人引用的那句“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正是出自杨绛之手。
杨绛是最懂《围城》的人,也是最懂钱钟书的人。
他们的相遇与结合,可说是幸运,也可说是必然。
那时,一心想去清华读书的杨绛,临到了才发现清华不在南方招生。于是她退而求其次,去了东吴大学。
不承想,却是在这里,她的爱情之花开始盛开。不过,此人并非钱钟书,而是后来大名鼎鼎的 社会 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
原来,两人原本自中学时便是校友,只是因为启明女校就费孝通一个男生,一则是碍于面子,二则是一心学习,费孝通对杨绛只是远远的爱慕着。直到两人同到了东吴大学,杨绛身边吸引了众多男同学,他这才着急起来,追着杨绛问,“我们做个朋友,可以吗”?
杨绛一点也不委婉,她直白甚至有些决绝地对费孝通说,“朋友,可以,但是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
直到钱钟书过世后,费孝通前来拜访,杨绛依然是这样直白的拒绝。
自此可对杨绛的爱情观有零星了解,她要嫁的人,必定是“一眼定终生”的那个。
杨绛回忆第一次在古月堂见钱钟书的情形,用了“蔚然而深秀”几字。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这句话说的是树林和山谷。杨绛用在此处,足见钱钟书大有松竹之风。
而钱钟书对初次见面的杨绛也评价颇美,“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所谓情到深处即为诗,大抵如此。
深陷爱恋中的人总容易患得患失,大文豪也逃不脱。杨绛如此,钱钟书亦如此。
在同学们的流言中,钱钟书误以为费孝通是杨绛的男朋友;杨绛也以为钱钟书已经订婚。于是,两人便在兀自猜测中白白浪费了许多光景。
直到有一天,钱钟书终于忍不住便约了杨绛在工字厅见面。刚一看到对方,他便急于澄清,“我没有订婚。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
一听这话,杨绛心里的欢喜瞬间满得像是要溢出来一样,她眉眼带笑,认真地盯着钱钟书说,“我没有男朋友。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父亲教杨绛懂得“珍惜”二字,正是希望有一天,当她遇上了生命中至为珍贵的宝物时,能及时抓住;若是遇到了爱的人,也要好好爱。
误会就此解除,有情人也终成眷属。
不过,这仅仅只是他们爱情的开始。
1935年,钱钟书在光华大学任教两年期满,便决定参加出国留学的考试。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一时间,钱钟书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杨绛,希望她与自己一起出国。
那时,杨绛刚刚考上曾经梦寐以求的清华,如果选择出国,就只得休学。按照杨绛坚持自我的性子,很容易让人以为她会选择留下来继续学业。没想到,她思索了一番后,决定陪同钱钟书去往未知的国家生活。
难道说,杨绛在爱情面前也如一般小女子无二,甘愿放弃学业为心爱的人洗手作羹汤?
不,这是因为杨绛了解钱钟书。这个“蔚然而深秀”的男子,说白了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出身书香门第的钱钟书,自小生活优渥,吃穿不愁,纯粹是一个浸润在诗词文章里的文人。三年留学生活,如果没有她的照料,钱钟书的生活质量一定是会大打折扣的。
杨绛懂钱钟书的才情,也包容他身上的缺点,更难得的是她在爱情中的清醒与智慧。
钱钟书好写信给杨绛,两人异地时,更是通信频繁。一次,杨绛写给钱钟书的回信无意中到了钱钟书父亲手中,钱父心生好奇,便悄悄打开来看,只见信中写的是:
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
钱父看完顿时大悦,得此良妻,实乃我儿毕生之幸。
后来,国内战乱频繁,钱父要求钱钟书放弃他热爱的清华任教工作,钱钟书颇为矛盾。
杨绛见他愁眉苦脸,也不劝,只说要遵循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论去与不去,他都应该将自己的意见坦诚地告诉家人。
见过许多因为无话可说最终背道而驰的夫妻,如果能早点学习杨绛的智慧,婚姻应该也不会落得一地鸡毛。
“笨拙”的钱钟书很早就把杨绛的付出尽数看在眼里,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加倍来爱杨绛。
杨绛的智慧告诉我们,对于女性而言,真正的优雅并非十指不沾阳春水,家务活都交给对方做,而是包容对方的缺点,通过付出来表达自己的爱,同时,时刻保持清醒与理性。由此成为他的“妻子、情人、朋友”。
杨绛对文学的热爱,终生从未变过,即使后来她随钱钟书赴英留学或战乱时期,都没丢下书本。
她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东吴大学没有文学系,杨绛便选择了政治系。好在学校图书馆够大,中外经典一应俱全,这可让杨绛如饥似渴地汲取了不少知识。
看了大量的原版政法书和文学书后,杨绛的外语成绩飞速提升,后来她甚至通晓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门语言。翻译的西班牙瑰宝小说《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不过,这已是后话。
与钱钟书相识、相知后,杨绛更是如遇知己,在花钱买书这件事上从不吝啬。在跟随钱钟书留学期间,杨绛也没闲着,而是开始研究戏剧和翻译。
1942年冬天,朋友陈麟瑞为庆祝他改编的剧作《晚宴》上演,特地拉了钱钟书和杨绛吃烤羊。席间,杨绛兴致勃勃地从烤羊说开去,讲得绘声绘色,陈麟瑞激动地向杨绛提议,“何不也来一个剧本”?
于是便有了《称心如意》这部话剧,杨绛由此在话剧界一鸣惊人。后来,她又一鼓作气创作了《弄假成真》《 游戏 人间》和《风絮》。
于此同时,钱钟书因受困于上海沦陷区,举日维艰,正是杨绛的这些剧本养活了一家人。
杨绛写剧本,也写书,而且还鼓励钱钟书也写书。《写在人生边上》《围城》这些书的付梓出版历程中,均少不了杨绛的忙碌。
1994年,在杨绛的力促下,钱钟书编完了自己的《槐聚诗存》,杨绛抄誊完后,钱钟书拉着她的手深情地说:“你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有人说:
书读得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里,在胸襟的无涯。
这一点,在杨绛身上也展露无遗。
兵荒马乱的年代,任何意外都会令人惴惴不安。一次,钱钟书去学校上课,杨绛和钱家人留守家中,忽然,一阵紧促的敲门声打破了院中宁静。一个日本兵指名道姓找“杨绛”。
杨绛淡定从容地打了个幌子蒙混过关,不过后来为了不连累一家人,她决定亲自去找那日本兵说明情况。
不过后来众人纷纷松了一口气——那日本兵找的是另一位同名同姓的“杨绛”。
逃过了司令部,却没能逃脱流言蜚语。回到工作单位的杨绛一进门就被同事拉着问:有学生说你“上课专讲谈恋爱”,说你讲的,“恋爱应当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话当真?
杨绛再次从容不迫,坦然接受了这些脏水,委婉否认了这些传言。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经历了诸多磨难,杨绛依然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也强大了内心。
没有内心的平静,很难有外在的优雅。这些除了父母教育,还应感谢书籍。当然,最重要的,是永远保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雨果说,
当命运递过来一杯酸柠檬汁时,我们要做的是设法将它变成甜的柠檬汁。
命运待谁都是公平的,主要看你怎么过。
有人由此终日抱怨,怨自己命不好;
有人将生命中的苦痛全部化为养分,从她脸上,我们能看到沧桑,却也能看到因历经沧桑而积淀的优雅之美。
一生只爱一个人,对于这样的爱情,世人给予了太多的赞美,以至于让爱情背负得太过于沉重,反倒将爱压得喘不过气来。
到底是否只有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爱情,才算得最崇高,我现在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没有识得“爱为何物”之前,我也如芸芸众生中的绝大多数人一样,期盼着一生只有一次的遇见,坚信只要相互认定了,就会是一眼万年。
后来明白,爱,是世间最容易生变的事情,它不会是一种状态,而只是一个过程。
关于钱钟书,有一句写给杨绛的旷世表白,感动的不单单只有杨绛,还有千千万万个渴望着结婚的女子。 这句话是这样说的:
幻想着美满婚姻的人,一定会认为,这句话很甜,很甜。
而一个面对现实的人,浅浅一笑就好。因为,这两句话,不过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表忠心的甜言蜜语罢了,只是,这句话是因为从钱钟书口中所出, 博学的他,将爱情的美,还是升华到了文学的高度,反倒让我们模糊了爱情真实的模样。
只要是对二人 情感 历程了解些许的人,就知道,钱钟书这一生,并非只爱过杨绛一人。所以,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把大师幻想成一个爱情圣人。
在爱情里,从来就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那些被美化的,只不过是隐藏了不让你看到的东西罢了,我劝你别天真。
这三个女人分别是叶彤、赵萝蕤(ruí)、何灵琰。
钱钟书与叶彤的渊源,是因为,叶彤的父亲叶公超,与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二人是好朋友,所以,双方父亲便有了结为儿女亲家的意愿,可惜的是,钱钟书对叶彤并不感冒,也就是没有男女之意,二人也就没有了可能。而在这期间,钱钟书心里的女人是赵萝蕤(ruí)。
关于赵萝蕤(ruí),钱钟书一定是爱过的,只不过是这一份爱没有结果。
赵萝蕤的父亲赵紫宸是燕京大学宗教学院的院长,酷爱唐诗,尤其推崇李白,“萝蕤”这个名字便取自李太白《古风其四十四》里的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 。
而赵萝蕤本人,如她的名字般,极富诗意。
1932年那年,赵萝蕤时年20岁,她考入了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也在这一年,杨绛从东吴大学转到清华大学借读,与赵萝蕤成为了同学,甚至还发展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闺蜜。
赵萝蕤人很聪明,在同年级里,年纪最小,刚进入大一,就得了360元奖学金。
她还在朗润园的草坪上,女扮男装,饰演莎士比亚名剧《皆大欢喜》里的罗莎琳,吸引了叶公超前来围观。大三时,她应诗人戴望舒之约,翻译了美国诗人艾略特的长诗《荒原》。
才貌出众的赵萝蕤,很快在清华园里名声大震,成为了有名的校花,又因为她身体不好,大家还给她起了一个“林黛玉”的外号。据说,当时追求赵萝蕤的男士,可以组成一个加强连,其中就包括钱钟书。
可是,赵萝蕤看不上钱钟书,反倒爱上了父亲的得意门生陈梦家,倒追心上人,甚至与其私奔,并最终结为秦晋之好。
施蛰存曾说:
据后世学者考证,《围城》中唐晓芙的姓名、相貌、性格、行事作风等,与赵萝蕤有诸多暗合。所谓“李唐赵宋”“牵芙连蕤”的隐语,更是不攻自破。“李唐赵宋”“牵芙连蕤”的隐语,暗示着唐晓芙的原型就是赵萝蕤, 而钱钟书在《围城》中,对唐晓芙有多偏爱,也就对赵萝蕤有多深情。
何灵琰,是何竞武将军的千金,如果大家都不熟悉,那再说,何灵琰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干女儿,大家或许也就有了解了。
那么,何灵琰与钱钟书之间,为什么会有联系呢?
1923年,何灵琰出生,比钱钟书小13岁。她本是钱钟书在震旦女校的学生,也是他的补习学生之一,为她补习英文,当家教约有两年。
何灵琰在《钱钟书··才人》一文中回忆:
在这段时间里,钱钟书一周给何灵琰上两次课,上完课后,还经常一起踏着夕阳的余晖,到附近一家叫梅龙镇的铺子里,吃嫩金焖面,一边吃面,一边讨论《围城》,何灵琰也成为了《围城》的第一读者。
据说,有时候,钱钟书还会在何家吃完饭,晚饭后会一起看星星。妥妥的暧昧之嫌。
而这段时间,杨绛已是钱钟书的正牌女友,所以,再无后续感情延展。
也许,杨绛与钱钟书相遇之前,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感情世界,不论是在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总之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 当遇到真爱的人,反倒渴望立马撇清其他关系,显然此刻是最珍视对方。
他们之间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
在这言语之中,我们看到了两个人,因为害怕错过对方,而做极尽的解释,而刻意解释的,又一定是有迹可循的。
可见,他们是同一类人, 因为可以坚守在相同频率的爱的节奏里,所以,才可以走到最后。
在杨绛与钱钟书的关系中,还有一封一字情书很经典。
一次,杨绛给钱钟书写信,信上只有一个字“怂”。她本以为钱钟书收到这封信会作难几天,但没想到钱钟书却很快就给她寄来了回信,信上同样也只有一个字“您”。
杨绛看到钱钟书的回信后,感动到落泪。不过她的几个好友都看不懂二人的哑谜,纷纷好奇询问。
原来,杨绛给钱钟书寄去一个“怂”字,意思是问钱钟书:你的心上有几个人?钱钟书痛快地回应“您”,意思是心上人只有你一个。
这样的文字 游戏 ,在懂的人之间,成就的是一段佳缘,在不懂的人之间,则会变成遗憾的错过。
而他们婚后的日常又是如何的呢?
钱钟书在写《围城》期间,并不擅长做家务的杨绛,为了支持钱钟书创作,把保姆辞退了,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让钱钟书少教些课,多留一些创作时间。
据说,杨绛第一次做虾,看到虾被刀切时会抽搐,问钱钟书:“可不可以不吃虾。”钱却撒娇地说:“不,我要吃虾。”于是,她莞尔一笑,继续做虾。
杨绛生孩子住院时,钱钟书常常苦着脸来汇报“我做坏事了”。
他有时候打翻了墨水瓶,有时候砸了台灯,有时候不小心拔下了门轴上的门球。杨绛只说:“不要紧,我会修。”
看上去,杨绛是要多爱一点钱钟书的,所以,给了他更多的包容与不计较。 哪有什么天定的和谐姻缘,不过是一个人爱一点,另一个人懂得也珍惜那一份爱,婚姻的日子,才可以平淡中带着幸福与长久。
因此,你的爱人这一生,究竟爱过多少人,对你来讲,根本不重要,已经过去的,就让那些与你的未来无关,才是最聪明的态度。
你们之间,唯一重要的是, 结为连理之后,两个人有没有,真正把对方,放在彼此人生的规划中,也就是,你们日子里生活的点滴,究竟有没有能够渗透到对方的生命里,这些积攒,才是属于你们最坚实的,恒久在一起的理由。
放错了重点,便不会幸福。
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和翻译家,也是著名文学家钱钟书先生的夫人,钱先生曾称赞杨绛先生“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先生在世时为人民文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杨绛先生在文学方面坚守着良知和道德,在她身上一直表现着女性与生俱来的温柔和慈爱,坚持着传统文化的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她的内心是高贵、坚定和温暖的。杨绛先生得到那么高的评价,完全是因为她自身的才华和魅力征服了世人的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