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清华,复读10次,拒绝北大的“高考疯子”现在怎样了?

为上清华,复读10次,拒绝北大的“高考疯子”现在怎样了?,第1张

自古以来,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举高中。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古往今来并不少见。古有匡衡凿壁偷光只为考取功名,一举闻明天下,现在又有无数的芊芊学子手不释卷,以盼寒门出贵子。

读过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盘粉刺小说《范进中举》的都知道,文章中的范进是一个迂腐呆板的读书人,半生穷困潦倒,家庭地位低下,为了能考取功名,他连续考了20多次,才终于中了一个秀才,50多岁的时候中了举人之后,竟然一时无法自然,开心得疯掉了,让人印象深刻。然后先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为了考取心中的名校,复读10年。

为上清华,复读10次,拒绝北大,32岁还在高考的“高考疯子”

现在问小朋友想考什么大学,小朋友的回答都是想要考清华北大,清华北大被誉为中国的最高学府,是不少芊芊学子的梦想,有的人经过三年的努力,一举中榜,也有的人和他失之交臂,然后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复读,考了10几年才高中。今天给大家说的就是一个为了上清华复读了10次,曾经还拒绝了北大,32岁还在高考的高考疯子。

他叫吴善柳,历经了18年的考高复读之路,被人称为“高考疯子”“高考专业户”。2000年吴善柳首次参加高考,却不幸落榜,没有考上心仪学校的他,决定复读一年。经过复读一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在去北京的时候,吴善柳去参观了最高学府,清华大学,他站在清华大学里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学习气氛,心中很是向往,于是便种下了清华梦。

2007年的时候,吴善柳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但是他依然放弃了,他还是想着自己的清华梦。2011年,吴善柳来到了浦北中学复读,这次吴善柳被北京大学以医学专业录取,大家都以为他会就此打住,毕竟也考上了北大。但是吴善柳拒绝了北大,一心就是想考清华。

终于在2014年的时候,已经32岁的吴善柳以理科状元的优异成绩,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高考疯子”吴善柳现在怎么样了

2018年7月,36岁的吴善柳顺利的从清华毕业,这次他不像13年前一样,连北京交通大学的学位证书都未能取得。现在的他“双证”在手,也因此吴善柳顺利的进入郑州某中学担任老师,因为他有着10次的高考经验,他对于考高的重点和趋势都十分了解,所以也备受学生的好评。

吴善柳的故事告诉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学习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精神?

1舍得让孩子吃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很多孩子父母都不舍得让他们吃苦。什么事情都一手替孩子包办了,这样孩子就会变得比较娇惯,很多时候就会失去了自主独立的能力。所以父母们要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的事情最好让孩子自己去完成。这样孩子以后遇到什么事情,才不会第一时间就想到找父母解决。

2,家长以身作则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孩子从自己的父母身上看到了这些,孩子也会跟着父母学习,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是自己学习最好的榜样。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带一个好头。

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想要成功就要认真学习,父母都该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

当同学向你表白的时候,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作业做完了没有啊?或者说;你刚才说的这些话,你爸妈知道吗?班主任老师知道吗?对方要是回答说不知道。那么你可以说;我可以帮你转达一下。

    以前上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个男生叫桂小华,总喜欢在学校里面找女生谈恋爱。桂小华长得比较高大帅气,很招女孩子喜欢,就因为这一点,他老是到处沾花惹草。

   有一次桂小华找到我们班的女生刘丽丽,向她表白,说是要和她耍朋友,这个刘丽丽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怎么可能和这么一个男生耍朋友呢,所以就直接告诉他;你刚才说的这些话要不要我帮你转告班主任老师?

刘丽丽一句话直接就把桂小华呀吓退了,再也不敢去找她说这些喜欢她呀,这些话了。女生在面对男生表白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得,义正词严。

我的建议

一、说话语气要充满正能量

在面对男同学表白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正能量,要以学习为重的那种思想,要充满在里面,让他那种龌鹾的想法,自惭形秽。

二、对于学习不上进就知道泡妞的男生绝不能客气

在学校里面不上进,整天就知道泡妞的这种男生。绝对不能够对他客气,姑息纵容,态度要坚决。

三、遇到对方纠缠即时告诉父母和老师

遇到对方纠缠的时候,及时告诉父母,告诉家里长辈,或者是告诉这个学校的这个老师,如果对方做出了越矩的行为,及时报警保护好自己。

四、学校家里两点一线绝不应同学的邀约

有一部分男生,他直接来向你表白,被你拒绝之后,然后邀请你出去耍,你又不去,他就会找到你的闺蜜或者是同其他要好同学,让他们出面邀请你出去耍,然后把你带出去就上了他的圈套了。所以自己每天早上去学校,放学就回家,周末星期天也在家里面好好学习,不要和这些同学出去玩,容易上当受骗。

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重,遇到那种整天在学校里面不务正业,就知道谈恋爱的这种男生,绝对不能够,姑息手软,一定要义正词严的拒绝。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欢迎下方留言评论,共同探讨。

如果真的爱了,就去表白。如果被拒绝了,那就说明你们不适合,感情是2个人的事。至少你也不后悔,毕竟也表白了,没有遗憾。

恋爱,拒绝与被拒绝,爱与被爱,都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伤心与幸福也就不可避免。等你这股劲过去了就好了。这个世上不是你想喜欢谁你就能喜欢谁,懂么?感情是不可勉强的,否则,哪有幸福可言!

建议:找几个好闺蜜,倾诉一番,一起去释放一下。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就没那么难过了。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如果认可,请采纳!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他到他所向往的目标。——鲁迅

不经历凛冽的寒风,不会有梅花的怒放;不经历素裹的寒霜,不会有翠竹的坚韧,不经历厚重的白雪,不会有青松的挺直;不经历寒冷的冬天,不会有明媚的春天!

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千千万万条,但是唯有坚持才是成功的王牌。古有范进坚持考取科举风吹雨打依旧如泰山般坚持,最终于50岁时中举便变成了疯子。如今又有一个“疯子”拼命高考,只为圆他清华梦,这个人就是吴善柳。

高考历程

在吴善柳的高考历程中,他并非是因为没有考上好的大学而在高考的路上一次又一次的拼博,与此相反,吴善柳的每一次高考基本上都榜上有名,考到了中国千万学子梦寐以求,却又求之不得的一流院校。但是他并没有得到满足,更没停止过高考的步伐,而是向着自己的梦想,向着清华大学前进。

吴善柳,于2000年开始参加高考,但是第一次高考的他并未能够一帆风顺地考出一个优异的成绩,对于前往大学和再次复读,他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启了他人生的复读之路。

2002年,通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吴善柳以优异的成绩进军于北京交通大学,当时他成绩非常的优秀,但是,彼时的他,却没有了复读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激情。他一天天地沉迷于网络,最终辍学回家。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此时的吴善柳就像坏掉的指南针般没有了方向,没有了目标。大学刚毕业时,他在求职的路上处处碰壁,尽管找到了工作,却不尽人意,工资低微。此时吴善柳发现清华学习在寻找工作时轻轻松松便能获取高薪工作,他也逐渐明白,只有努力,才有好的收获。重返学校,再次高考,考取清华成为了他迫不及待的事情。

回到学校的他更加努力学习,不浪费每一分一秒的学习时间。2007、2008年他再次走上高考的战场,并且连续两次都考上了中国师范界的国府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对了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学校,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一心一意只为进入清华大学。

2009年,吴善柳考上了中山大学。2010年,虽然高考失利,但是他依旧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专业是医学生们梦寐以求的临床医学,并且可以本硕连读,对于人们来说,考上北京大学如此优异的院校就读医生专业,未来必定前途无量。但是他依旧不为之所动,并且以从小怕血,不愿从医的理由再次拒绝了北大。

你的努力,也许有人会讥讽;你的执着,也许不会有人读懂。在别人眼里你也许是小丑,在自己心中你就是国王!

在网络上,有的人对他赞叹不已,认为他对梦想可谓是风雨不动安如山般坚定不移,但是也有人认为他浪费高考资源,把他称之为“高考专业户”。但是他却不为他人的言论而折腰,依旧坚持自己的梦想,永不言弃,并且再次努力,一次又一次地在高考的考场上作战。

在学校复读时,他成了最老的学生,但是他决不放弃,他如一群屹立不倒的山林般永不因高考失败而倒下,他如一轮炽热不落的艳阳永不停止追梦的道路。

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2014年,功夫不负有心人,32岁的吴善柳以优异的成绩夺取钦州市的理科奖元,10年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永不言弃的追梦之路终使他圆梦,成功踏进清华大学学习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录取。

吴善柳的成功因他的努力和坚持变成了必然的事情。对于高考,他有明确的目标,有崇高的理想,有高昂的激情。对于梦想如白杨树般坚定,对于学习如太阳东升西落般日复一日地坚持。

放弃北大等名校的原因

2014年,吴善柳受邀于清华大学《清新时报》记者专访。当被问及为何辛辛苦苦多年参加高考而放弃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时。他却表示,学习并不辛苦,打工才是最辛苦的历程。他每年都会去电子厂工作,每天一连超过12个小时的打工经历让他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力,也让他对学习有了新的定义。

人生的漫漫长路,蜿蜒曲折。我们如沙漠中的行人,寻找着生命的绿洲。但是这绿洲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唯有坚持和执着才能品尝到甘泉。环境虽艰苦,坚持是成功,吴善柳也正是因为所有的坚持造成了清华梦的圆满。

如今现状

2014年,吴善柳进入清华大学后,并不再如10年前读大学般堕落,对于学习,他一刻都不敢有所松懈。他每天7时准时上课,自习,他拼博于凌晨1点,不再掉线。他如清晨那缕暖阳般准时照亮学习的天地,他如皎白的月亮在夜里依旧挂起,睡觉对于他来说,甚至成了一种奢侈品。

但是,在“学神”如云的清华大学里,吴善柳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成为清华大学的中等生已成为他人生中最大的困境,但是他却绝不轻言放弃,继续勇往直前,拼命奋斗。

2018年,36岁的吴善柳顺利毕业于清华大学,取得了学士学位双证书。如今,30有几的吴善柳在郑州某中学担任数学老师。因为他高考经验丰富,能够精准地抓住高考的重点和趋势,深受学生们爱戴。

坚持是什么?坚持是永不言弃的意志,坚持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坚持是通往胜利的桥梁!吴善柳的清华之梦也因坚持而更加多姿多彩。人应该要有所成就,有所成就的前提是坚持与执着。

引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有人说腰缠万贯才是最幸福的如人生,有人说家庭幸福身体健康才是幸福。但是有的人并不是以自己的幸福感来评价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他们的眼里无论自己的能力如何,境遇如何,只要能够将自己的放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就是幸福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当雷锋,但是总有人想当雷锋。

古人常说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就是伟大的人,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伟人和英雄。特别是在和平年代,我们的生活只要一步步地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就是好的。我们也非常的清楚我们的先辈用了他们最宝贵的青春和热血才给我们带来了如今的美好年华,美好的东西是创造出来的,这个国家曾经也经历过无数多磨难,但是总有人愿意将自己的美好生活牺牲掉去换取多数人的幸福与安定,我们知晓他们的伟大,但是同时我们又不曾对他们的伟大感同身受,有的只是纪念和致敬。

本文要讲述的一位女性,就是在那个全面奋斗的时代为了集体的幸福与建设而牺牲个人青春的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人物,50年前,女知青吴献忠拒绝上北大,放弃美好未来坚持留在农村,她的动力是什么?是意志还是理想?如今过得怎样?如今的她怎么看待自己曾经的选择?

自己的力量就是大家的力量

公元1968年,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去到农村,在农村接受再教育。那个时候的吴献忠就是一个满腔热血的知识青年,而她在多年之后也被人们熟知。她可以作为那个“上山下乡”时代的典型人物。吴献忠在学生时代时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从小她的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她也在童年时光中体验了太多他人无法奢求东西。虽然她的童年生活十分的幸福,但是这并没有造就她娇生惯养的性格,反而让她成为了一个非常出众的好学生。和自己的同学们相比她算是思想觉悟,成绩都十分优秀的人,吴献忠的高中就读于抚顺市第十中学,在班级里她是班长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兴趣发展也是十分的广泛,能歌善舞的她在父母和老师的眼里都同样的优秀。

那时候正值国家发出了号召,吴献忠自然非常积极地参与到了其中。于是就是这样,扛起行囊的吴献忠就这样加入到了下乡的队伍中去,最终她来到了辽宁省黑山县耿屯村参与插队。虽然之前的生活和如今的生活幸福度完全没办法媲美,但是在她的眼里这些东西都不能够对她有什么影响,下乡之后的她依然是那么的积极和阳光。她的人在耿屯,同样她的心也在耿屯,在最初参加下乡的9年时光里面她从未请过一次的探亲假,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这里,周围的同事和领导看到她的做法,虽然非常的感动,但是同样还是想要多为她自己考虑考虑,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极力劝说之下她短暂的回过一次家,但是也仅仅只是住了两夜。

那时候对人在农村的人来说,算工分是决定自己生活层次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是人人都可以做到劳者多得,就吴献忠这样的劳动表现来说就算不是第一也应该是吃穿不愁的境地,但是她却主动拒绝了算工分,她认为只要能够简单地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就可以了。生活中的吴献忠十分的简朴,用牙粉代替了牙膏,用肥皂代替了香皂。就连身上的裤子都已经被拿去补了五十多个洞了,依然舍不得扔。

说她吝啬吧,但是在有贫穷的居民被她知道后她又会非常主动地用自己钱财去帮助别人,无论是劳动能力还是思想觉悟她都成为了与她一同下乡的人中最为出色的一个。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才将自己的名字从“吴风琴”改成了“吴献忠”,我们也不难看出她这个名字的用意。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面,吴献忠就学会很多的农耕技能,比如说扶犁,和各种作物的收割,她的努力程度和毅力甚至都不输本地的农村小伙,这一切都被周围的同事们看着在眼里。

50年前,女知青吴献忠拒绝上北大,她的最大梦想就是能够留在农村,用自己最微薄的力量参与创造,坚持留在农村,以努力实现城乡差距而不断的努力着,如今过得怎样?

公元1970年,国家开始在这些下乡“知青”的群体中招工,意在招取一些非常有毅力和学识的人前往企业中去工作,但是在吴献忠的眼中这样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她选择继续留在这里,他就连招工评选会都没有去参加,有人觉得她的目标肯定不是工厂,像她这么优秀的人一定想要去到大学深造。可是没过多久,各个大学的招生开始了,她所在的这个地方也有一定的名额,作为这里非常优秀的一个知识分子,固然是受到了周围同事的推荐,但是让人没有想到吴献忠还是拒绝了这个机会,并且回答道:“我愿意留在农村。”

在那之后,清华、北大的招生名额也下来,对于在这里下乡工作的知识分子们来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乡里和县里的领导的极力推荐下,吴献忠的名字出现在了推荐名单的第一个,同事们不单单推荐了她还帮他她给一系列的入学手续都办好了,以她这样的优秀能力和品质,大家都觉得她一定会被招收的。大家想的没错,校方是非常愿意招走她的,可是她本人不愿意,最后还将这个极其宝贵的名额让给了他人。她说自己就是要扎根农村,她也甘愿吃尽这些苦难,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这里。在那年,她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9位知青,一同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扎根农村倡议书,这也让她成为全国的知名人物。

扎根农村的吴献忠自然也在自己深爱的那一片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正准备开始自己平凡而又幸福的人生时,她的厄运来临了。

人生的苦难

吴忠宪在一次县里的会议中说了一番比较坦率的话,但是这番“错误言论”却遭到了人们的放大和曲解,最终她被定罪了。身上挂着大牌子的她,开始从早到晚地被人斗。随后她还被带到公社进行公开的批判,曾经在那里遭受批判的人有的被扔东西,有的被辱骂,甚至被殴打。但是轮到吴献忠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没有发生,台下都是她曾经认识的乡亲和同事,这些人并没有多么的激愤,过程平缓而又安静。

或许大家都知道这一切都不是她所应得的。随后她在狱中度过了三年时光,在那期间她再一次地感受到来周围的人对她的关心与同情,公元1981年,经调查后她被释放,恢复清白的她进入了一家农业研究所工作,作为补偿她得到很多的优厚待遇,但都被她一一拒绝了,认为自己能够为农村的百姓们做贡献就非常满足了,不需要那些东西。

结语

在有所积蓄之后,她开始了自己创业之路,最后创办了一家非常成功的食品企业。老年的她,生活十分的安稳和幸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有的人幸运有的人不幸,但是对待这一切的方式方法全由自己决定,她选择了奉献,即使遭遇不公亦是如此,这或许就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

有些人天生就是雄鹰,不甘于埋没自己,不甘于平凡。他们总是不断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进,但是可能 由于条件的不允许,很多人会屈服于生活,而我们要今天要讲的这个女孩,显然有雄鹰一样的志向,也有蜗牛一样的毅力。她不甘于生活的平凡,她的一切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她就是詹青云。詹青云的出名并不是因为她的努力,而是在北大录取的时候,她放弃了,却选择去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深造。由于自身的生活条件,她申请助学贷款100万,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

詹青云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帮助家人谋生,经常在业余时间帮助父母种地。虽然生活不好,但詹青云从不抱怨。相反,詹庆云却充满斗志。她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回应生命中的每一天。詹青云从不以家庭环境恶劣为借口放弃学习。虽然经常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但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一系列的学习。当别人玩耍时,他却读很多书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由于詹青云所在地方的教育匮乏,父母经常的帮助女儿转换学校,所以一段时间的詹青云经常学习成绩不稳定,但是詹青云并没有被打倒,而且更加点燃了她的斗志。她发誓要克服眼前的一切困难。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詹青云的不懈努力,在当年高考中获得全省优秀成绩前五名,这样的成绩吸引无数名校来培养这一优秀人才。最著名的是北京大学,他们甚至承诺将免除学费和其他诱人的条件。然而,詹青云却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北大的邀请。很多人甚至认为詹庆云脑子有问题。

在拒绝了北大之后,詹青云转投了另一所世界顶尖大学哈佛大学。然而,哈佛大学的录取条件更为严格,这不仅要求学生成绩优异,还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哈佛大学昂贵的学费让每个人都畏缩不前,整整一百万。然而,这并不能阻止詹庆云。她仍然选择哈佛,而她的父母总是选择支持和理解她。于是,詹青云选择贷款100万元进入哈佛校园。

进入哈佛后,詹青云一点也不放松。她把高中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刻苦努力带到了美国。詹青云的成绩可谓硕果累累,詹青云的成就无疑改变了她的命运。也许我们大多数人,像詹青云一样,都有一个普通甚至贫穷的家庭环境。但这并不是阻止我们学习的阻碍。失败者总是有自己的借口。所以我们从现在为自己努力也还不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70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