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产风声
文|内幕君
高处不胜寒,富豪不信邪。
1
新旧世纪交替的1999年,德国经济学家安德鲁·劳伦斯提出一个新理论:
摩天大楼立项,经济过热;摩天大楼建成,经济衰退。
根据理论所说,每当有大楼刷新世界高度时,一般会伴随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并且多数时候哪里建高楼,哪里引发危机。
比如,1929年到1931年,纽约立起3座刷新高的摩天楼,包括帝国大厦,然后就开始了由美国引发的,最终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
再比如1996年,吉隆坡石油双塔封顶,452米把世界高度向上又拔一截,没多久亚洲金融风暴就来了,马来西亚被卷入。
2009年初,盖了5年的迪拜塔宣布最终高度828米,妥妥世界第一。同年底,迪拜债务危机爆发,重挫欧洲股市……
因此,劳伦斯建议大家:根据“摩天大楼指数”来预测经济衰退。
摩天楼左右经济周期,有人把这一现象称为“劳伦斯魔咒”。对此,曾经计划在长沙郊区盖世界第一高楼的张跃放话:
胡说八道。
张跃说,高楼不代表别的意义,高楼就是一个高楼,十几栋楼的造价而已。他说这句话的2013年,国内很多城市正在热火朝天盖高楼:
北京,计划高度超500米的中信大厦开工;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在建,最终落成时总高5991米;上海,上海中心大厦结构封顶,最终定格在632米。
大城市追逐高度与激情,连小城市也不甘寂寞。
那年很多九江人看过一条新闻:九江要建江西第一高楼。
不知道九江人民怎么想的,反正九江领导挺兴奋的。
2013年12月30日,九江市领导带着四套班子去八里湖畔,出席九江国际金融广场项目的奠基仪式,项目包含这栋“第一高楼”——国际金融大厦。
九江国际金融大厦效果图
仪式上,市长代表政府讲话说了“三个最”:
市长说,建成后的金融大厦将高达33333米,主楼共77层,将成为全省第一高楼,在中部地区也是屈指可数。
比在建中的南昌双子塔还高30米。
项目的投资主体东方伟业,老板林端生是个福建人,当年还算小有名气,在福建、上海、江苏等地盖了以及在盖很多综合体,按照他们自己说法,有28个之多。有媒体把林端生称作“福建商业地产的领航人”。
但这位领航人太让领导们失望。
7年过去,金融大厦没建成江西第一高楼,项目在停工和复工间来回摇摆。按照九江八里湖新区管委会此前的说法,项目施工进度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一个九江老表说,一开始就是错的。
“九江和南昌争‘全省第一高’有什么实际意义?建就建吧,也不找个大企业来。让小公司投资,一旦资金链断裂只会劳民伤财。”
摩天大楼未必影响经济周期,却可能反噬企业,特别是底子薄的。如今江湖已经没有东方伟业和林端生的传说。
张跃不信“劳伦斯魔咒”,但高楼足以困住富人。
2
厦门,鼓浪屿对面,繁华的鹭江道上。
一栋1997年就已通过规划的建筑,至今还没落成。
2010年,42岁的福建人李柄江买下这个烂尾多年,都快被厦门人遗忘了的项目,代价是20个亿。大家都说这个年轻人胆子真大。
因为在他接手之前,这个项目“相亲”4年,政府帮着去北京、天津、福州招商,都没找着合适的“对象”,最低的时候“聘金”只要5亿起,但也没人来提亲。
李柄江接过盘,厦门市规划局松了好大一口气。一个局里人表示,我们乐见其成,不然在黄金地段,项目烂尾影响不好。
这栋建筑前身是厦门邮电大厦,规划之初高2497米,加天线总高3422米,建成后将是厦门第一高楼,也是福建第一高。
但规划刚过没多久问题就来了。1998年邮电分家,“第一高”划归邮政系统,邮政努力用5年时间盖了8层群楼,然后表示没钱了,留下烂摊子让海风吹拂了7年。
李柄江接盘时还不叫李柄江,叫李榕新,他的公司京鹏国际还叫永榕集团,主业是电力。之后项目更名“厦门国际中心”,规划总高33988米。
厦门国际中心(左) 图来源厦门广电
谁想,楼盖着盖着,李柄江也没钱了。
2017年9月厦门金砖会议期间,这栋再次徘徊在烂尾边缘的摩天楼上了灯光秀,楼体外一行白鹭上青天,在央视直播镜头中美轮美奂。这是李氏时代最后的高光时刻。
几个月后,大楼门前被债主喷漆,红色大字写着:
李柄江还我血汗钱。
还有人拉着维权横幅,说“京鹏集团李柄江网络诈骗数千人盖大楼”。原来,李柄江搞的P2P平台崩了,投资人兑现无门。
李柄江大举转投金融是2016年前后,公司及本人名字也在那时候改了。狗蛋说,他打小就知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李老板一把年纪还改名,估计找大师算过。
改名却没改命。
媒体曝出,李柄江关联的东宏金融和金和所疑似自融,资金部分流向“厦门国际中心”。难怪大家说他骗钱盖大楼。
投资这栋“第一高楼”,李柄江除了掏出自有资金20亿,还向银行贷款46亿。危楼高百尺,资金坑很大。实力不允许,所以蒙拐骗?
总之,“厦门第一高楼”又烂尾了。
2018年10月,厦门中级人民法院给李柄江发执行公告,公告写着:
因你下落不明,现依法向你送达限制消费令。
摩天楼还没落成,李柄江先淹没在了万丈红尘里。
3
过阵子,厦门第一高楼及其副塔楼又要被整体转手了,以公开竞拍的形式。
关于竞买方,这回要求可比十年前高多了:
可调控资金至少50亿,而且光有钱不行,得讲资质。竞买人最好为中国地产开发500强企业,是央企加分,是世界500强加分。
23年来,厦门房价翻20倍了吧,却没整起一栋楼,这实在令人脸疼。如今他们明白过来,“招女婿”不能大意。
狗蛋说,可惜九江人还没领悟。
去年底,八里湖新区到北京开招商推介会。会上,他们正式签约九江智慧大厦,一个359米高的双子座项目。
“江西第一高楼”金融大厦还没整明白,这回他们的目标更高了:想盖“全国第一高”的双子塔。
找的投资方是一家叫金利来源的企业。在公司官网上,金利来源列了19项业务,其中包括房地产开发、矿产、 汽车 、金融、互联网、企业策划、影视、酒业、餐饮。如此多元化,首富“二马”看了都害怕。
官网还说,公司在职员工2000多人。
金利来源的老板周子涵,30年前是九江市烟草劳务服务公司的经理。
张跃要盖世界第一高楼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说了,这有可能是个骗局。
狗蛋表示,他替九江人民也捏了一把汗。没躲过胡建人林端生,回头又撞上江西老表周子涵。
拥有中国第一架私人飞机的“远大”老板,郴州人张跃,也被质疑资金链问题,但更多是技术问题。
因为他说,要用7个月时间在长沙盖一座838米高的“天空城市”,又名远望大厦。这个高度比哈利法塔还多10米,但人家的建设周期超过5年。
概念中的天空城市
所以很多人说张跃痴人说梦,牛皮吹上天。面对质疑,张跃霸气回应道:
我没有做不成的事。
同时,他写了一篇名为《天空城市正能量》的长文,3000多字回应外界8大质疑。关于“7个月建筑周期太短是炒作”,文章列出一堆数字自证实力:
远大可建公司及外协厂共2万多名工人在工厂生产4个月,再有3000多名工人在现场安装3个月,用这200多个工日,做96万平米地上建筑,时间十分宽裕。
张跃的底气来自远大研发了快速建造技术:工厂预制建筑然后现场安装。2011年,他们曾用6天时间建好50米高的“新方舟宾馆”。
狗蛋说,这黑 科技 要是能用来搞住宅,张跃妥妥成为世界首富,因为房企闭着眼睛都会“OMG买它”。
一个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打破了狗蛋的设想,他说:这种装配式建筑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长了可能会渗水。
4
快建的房子,很多人表示不敢住,张跃就说,天空城市盖好我自己会住进去。
“同时让家里人全住进去。”
7年过去了,只有豪言壮语在长沙人民的耳边回荡。据说用地已被收回。
打年轻时起,张跃就是个不甘平凡的人,确实,他有过“我没有做不成的事”的时候。
上世纪80年代,张跃在郴州一个中学当美术老师,教几年书觉得没什么意思辞职了,和哈工大毕业的弟弟搞研发。一个文科生偏偏喜欢工科活。
之后哥俩靠研发无压锅炉赚到第一桶金,再之后又研制出国内中央空调行业的第一台直燃机。1992年两人创办远大空调,开始走向人生巅峰。
1997年,远大空调销售额达到20个亿,那一年,张跃取得中国(大陆)第一本私人直升机驾照,顺便买了架直升机,成为大陆第一个拥有私人飞机的富豪。
别的富豪喜欢买车,张跃喜欢买飞机,最多时拥有7架。他说,“我开飞机享受的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美感,就像自己长了翅膀在飞翔一样轻松自由。”
狗蛋觉得有点可惜,天空城市没落成,不然住在最高的第202层,张老板每天都有飞一般的赶脚。手可摘星辰,兴致来了还能高歌一曲:
王石和张跃
张跃不喜欢说自己是企业家,他总觉得自己是发明家。好基友王石退休的时候,他喊王石到远大当董事长,说“你来了我就是CTO,只管研发。”
王石喜欢挑战极限,张跃说自己更爱慢生活,比如,晚餐吃上3小时。
就是这样一个不喜欢快的男人,做过一场7个月起838米高楼的梦。
但狗蛋想说,梦是做出来的,不是发明出来的。
5
高楼百尺今休上,望著佳城空泪垂。
曾经香港十大富豪之一的潘苏通,比张跃失意多了,梦做到一半才醒。而资金已经砸入上百亿。
停工、复工、停工、复工,凉凉……
唧唧复唧唧,过去的13年里,天津117大厦把烂尾项目必经程序熟练操作一遍,潘苏通的命运如同坐上了过山车。
2007年初,松日控股先用20亿买下一组位于天津西青区和滨海新区中心的地块,2010年又在附近拿下2幅地。松日控股即后来的高银地产。
在高银眼里,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一定可以乘风快上,化身国际新都会。
潘苏想象着天津的无限潜力,再结合个人“爱马”兴趣,觉得这组土地应该开发三种功能:中央商务区、高端住宅、国际马球会。
在建时的117大厦
其中,中央商务区规划一栋超高层办公楼,结构高度5965米,仅次于结构高度601米的哈利法塔,将是中国结构第一、世界结构第二高楼。
给日本松下代工发家,对各种奢华生活方式痴迷,被称为“暴发户”的广东人潘苏通,未能免俗地做着一个摩天大楼的梦。
《易经》认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代表活力和创造力,于是潘苏通把这栋楼叫作“117大厦”。
事实证明,它更多代表着“费力”。
6
自从2008年117大厦开始动工,有2个疑问一直悬在公众视野。
一个是这栋楼什么时候能建成?
他们用4年完成地下室,用3年完成结构封顶,然后用6年在资金链断裂、烂尾、被接盘的传闻中挣扎。
另一个疑问是,潘苏通到底有没有钱?
2014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前50名净资产门槛是10亿美元,潘苏通榜上无名。但仅用一年,潘苏通就上到第11位,资产61亿美元。2016年榜单,潘苏通甚至杀到前十,以122亿美元资产排第六,仅次于“四大家族”和刘銮雄。
太迷幻了,香港股市勒了这场造富神话。
2014年夏天,潘苏通旗下两个上市平台——高银金融、高银地产的总市值不过300亿港元,到2015年5月20日,它们的市值已达3000亿。
太迷幻了,香港股市又打破了这场造富神话。
5月21日那天,高银系两只股票暴跌,企业市值跟着一泻千里,一天之内共蒸发1200多亿港元。按潘苏通个人持股换算,他的财富一天缩水了877亿港元。
有业内人士直言,炒作太甚,涨得多自然跌得多。
高银地产巅峰时市值千亿港元,一度比恒大、龙湖还“值钱”。但狗蛋很迷惑:千亿高银那会只有一个地产项目在运作,总资产只有300亿,2013年全年营业收入只有2794亿。
高银地产市值暴涨前,规模大概在160亿港元,这没有妨碍潘苏通喊出口号:
天津项目投资100亿美元。
身价缩水,财富暴跌,潘苏通不以为然地说:
一个真正的富人不会每天数他有多少钱,把我的名字从富豪榜上拿下来更好。
然后,他转头于2016年找中国信达借90亿盖大楼,2017年找长实借102亿还债,年利率高达8%。
三个月前大家发现,“真正的富人”潘苏通欠信达15亿还不上,被信达提起诉讼。
由于资金问题工程施工缓慢。
没有劳伦斯魔咒,城市的雄心与富豪的壮志,还是困在了摩天高楼里。
7
潘苏通曾经畅想着“300年或者400年后,人们会问这是谁建造的?他们将会知道是潘苏通建造的”。
一位天津前领导曾经畅想着“该楼盘将让这个城市登上世界版图”。
张跃则说,天空城市将是人类最向往的地方。
故事都很美,像迪士尼的童话。但人到中年的狗蛋早已明白:
童话都是骗人的。
双子座流星雨2021年什么时候出现
根据官方最新消息,2021年双子座流星雨于12月14日下午15时迎来极大,也就是最佳观赏时间点。而针对双子座流星开始时间很多人并不是很满意,有的人白天要上班,而且白天观看效果不佳。但要提醒大家的是极大是在这个时间点出现,但晚上还是可以观看到的,它会持续不断的出现,到12月17日才会结束。
2021年双子座流星雨具体在几点开始
具体出现时间是在12月14日,但极大将于14日下午三点开始,极大时ZHR为150。据了解,由于双子座流星雨数量大,在不管在什么位置都能观看到,但前提是需要一个高空旷的视野,像在城市高楼大厦下根本就无法观察。而长沙的朋友建议大家去岳麓山上观看,再找一个没有遮挡的地方,带上自己的朋友,一起观赏流星雨。
2021双子座流星雨在哪里能看到
全国都可以看到。但需要根据当天天气情况来看,因为12月以来全国大部少雨的状态依然维持,对观测流星雨不是很利好。从环流形势预报来看,500百帕南支西风波动在高原地区和长江流域发展,且低层转偏暖湿的西南风,这一带天气状态可能不理想。
2021双子座流星雨最佳观看地点
地点一:我国北方大部
若是12月14日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等地天气晴朗的话,能肉眼观看到双子座流星雨。但需要注意的是,城市高楼大厦可能观看效果不佳,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建议大家找一个没有遮挡视线的地区进行观看,则效果更佳。
地点二:长江流域东部地区
12月14日,长江流域东部云量并不密集,有一定的观测机会,但非爱好者不建议坚持守候。另外,辽宁中东部和东北北部也有可能受云层干扰,不确定性较大。
地点三:华南大部分地区
根据天气情况来看,今年双子座流星雨极大值,正值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都去天气晴朗,有利于观看,但当地区夜间低温也可能降至10℃以下,不可轻装上阵。
另外,近期中东部多地冷空气活动频繁,雾霾也较为严重,不利于观看双子座流星雨。而小编特意看了下自己所在城市天气情况,发现长沙是小雨转阴,可能会无法观看。因为观看流星雨需要晴朗的天气,若不晴朗是很难看到的。
《城市意象》作者是凯文·林奇,美国人,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他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下面是《城市意象》读后感,欢迎查看!
《城市意象》读后感《城市意象》采用的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凯文·林奇把研究建立在心理学和行为学对意象的研究成果之上,并且借鉴了这些学科的各项实验研究方法,如访谈、画图、情景的界定、描述、重复再现、系列再现等,这些都是心理学中的知觉实验、意象实验、记忆实验等一些手段。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书中一共分了五章,分别是第一章环境的意象,第二章三个城市,第三章城市意象及其元素,第四章城市形态,第五章新的尺度。
凯文·林奇引用了苏赞·格兰对建筑的简略定义:一切被创造的可见的环境。在作者讨论“环境意象”时,这个词语是指类似道路、标志物、边界、节点和区域这些东西,作者创造了“可意向性”这个概念来描述他们应该具备唤起观察者强烈意象的特点。作者给出了意象的特性,组成元素等等,从以上两段引文中易发现:
1、意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包含了观察者的相当大的主观因素。正是由于这种存在着的不可避免的主观的因素,要研究城市意象的形成就必须从一个研究地区中寻找尽可能多的研究对象,这里的多不仅仅指数量,要尽可能有整体代表性。研究的对象也不仅仅是人,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人与城市的关系。书中强调的是群体的意象。
2、意象的抽象,重组和排列方式也十分重要,要我创造一套合理的方式,就目前而言,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基本沿着作者分析的脉络走,收获也不小。“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照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缩微后的一个模型,而是有目的的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会贯通,将各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这是书中的语言,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话,它告诉我们五花八门的定位参照系统和不同人群的不同方位感,最关键的是,这些都和人类的思维或者是文化联系起来。当然,最重要的我想应该是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的五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区域由节点组成,由边界限定范围,通过道路在其间穿行,并四处散布一些标志物,元素之间有规律地互相重叠穿插。
首先道路是观察者移动的路线(街道、运输线、运河等)。对许多人而言,道路是他们想象图象中的主要元素。人们游走在这些路网中,游览这座城市,同时将其它的环境元素加以整理,建立起相互的关系,形成人们心中的城市意向。当其它要素环绕周围时,道路通常在人们意向当中处于支配地位。哪里的主要道路缺乏定义或者容易和其它的混淆时,那里的整体意向就会不那么清晰。道路能成为城市意向中重要的特征是有某些原因的,包括经常使用、专门使用的集中、特有的空间特性、正面的特征、接近城市中专门的特征、视觉上显著,或者在全部道路结构或地形学中它们位置的优越性。
其次边界是不同于道路的线性要素,它既不用来使用,也不被看做道路,它通常用来形成区域中的边界或者连续中的线性隔断。它们是横向的参考,而非坐标轴。最强烈的边界是视觉上显著的,外表上连续的并通常难以逾越的。边界是重要的组织特征,特别当它连接毫无特征的区域时,就像水域城墙勾勒出了城市的轮廓一样。大多数城市拥有定义非常清晰的边界。伊斯坦布尔的意向,举个例子来说,是被博斯普鲁斯海峡构成,它同时为欧洲和亚洲交界城市形成边界。水构成了沿海城市或滨河城市的一个很重要的边界。
区域是城市中的观察者“精神进入”的一个中型到大型的区域,或者它有可识别的“连续性主题”自然特征,这是根据肌理、空间、结构、细节、象征、用途、居民、维持费用、地形等得出的。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因素,但并不足够创造一个完整的主题单元,一个区域仅仅被熟悉城市的人这么认为。创造一个更深刻的意向可能需要更多的线索。区域可能拥有生硬的、精确的分界线,或者也可能是渐渐消失在周围地域的柔和的不确定的分界线。
节点是点性参考,观察者可以进入的城市中战略性场所,它是人们行进中来去的强烈的焦距。节点可能是第一个交叉点,或者仅仅是作为一个专有用途或自然特征的“主题性的集合”。当做出决定和提高注意力时,交叉点和行进模式的变化是的节点意义功能更加重大。然而当主导性的节点趋向于同时具有“集合”和“交叉”,就具有双重的功能和自然意义,譬如公共广场。然而非本质的、有特色的自然形态更能够使得节点记忆深刻。
标识物是作为外部的点参照。一些诸如塔、尖顶、小山——是远方的,作为一个特色可以在远方的各个角度的小一点的环境中的顶部被看见。相对于它的背景来说,有明显的外形和显著的空间位置的标识物,能更容易的被识别,对观察者来说有更重要的意义。凯文·林奇认为标志物的一个关键的自然特征是单一性,“环境中的一些唯一的难忘的外表”,通过使它们能从很多地点可视或者与它们附近的要素创造对比度,那些“显著性空间”能建立标识物元素。一个环境是怎么用的也可能加深一个标识物的重要性,譬如它的位置在于包括道路节点的交叉处。
这一系列要素没有一个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联合起来提供出整体的意向。区域由节点构成,由边界定义,被道路穿透以及布满了标识物?元素有规律的交迭并互相渗透。一批批的意向通常相互交迭并在一系列的层面上互相关联,来反应地域的尺度。这样,观察者可以通过意向从街道层面到那些临近地段,到城市以及更远,就如身临现场一样。文中通过对意向特性的分析和总结,得出“随着联系的不断增加,结构也就变得有了刚性,各个部分在各个方向上都有紧密的联系,所有的变化都发生在内部”的观点。这指出了城市发展的过程与几种发展形式。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带来欢乐。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很显然,不同的条件下,对于不同的人群,城市设计的规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断、甚至是彻底废弃。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城市意象》读后感《城市意象》作者是凯文·林奇,美国人,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他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
作为这学期的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的作业,我认真的拜读了林奇《城市意象》的第一、三章,现将我从本书中得到的一点见解感受和领会报告如下。凯文·林奇及其《城市意象》偏重于对城市环境认知的经验研究。他把城市空间的“意象”看作由路径、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五种元素构成,企图以此揭示城市空间的本质。
在该书中,作者选取了美国的三个城市作为对比研究,分别是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城。在书中的第一部分,他提出了环境形象、城市形象的可识别性和形象性等概念以及如何建立环境形象等问题。在本书的第三部分则主要是介绍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包括道路、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五个部分。
林奇认为城市中动的因素,尤其是人和人的活动,与静的因素同样重要。我们对于城市的感觉往往是断断续续的。零打碎敲的,还常与其他有兴趣的东西相混淆,几乎每一种感觉都在起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林奇强调城市中作为行为主体的人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及其对于城市中静的因素——建筑、公路、标志等的认识构成了人们心中的城市形象。
城市的形象是留存在人的内心里的,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城市、同一地段的城市形象的理解都是各不相同的,只有属于同一群体,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的个体形成的城市形象才是部分相同的,有共通的一面。人们想要融入一个群体中,就必然需要与该群体有着相似的并且具有包容性的城市形象,即“公众印象”。
林奇认为构成形象的过程是在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之间的双向过程。作为观察者的我们在观察城市,需找城市的特征和标志,以形成对城市的意象;同时被观察物形成的是易于被我们所掌握的城市的特征和标志,帮助我们建立有关于城市的形象。在这种双向的交流与互动中,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城市。
林奇认为环境形象可以分为三方面:识别、结构和意义。一个有效的形象首要的是目标的可识别性,这就称为“识别”。其次,形象必须包括目标与观察者,与其他目标的空间关系和图形关系,这就形成了“结构”。最后这一目标应对观察者有某种意义,无论是实际的还是感情的,即“意义”。三者总是一齐出现的。书中通过对“出入口”的解释,来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城市的结构和识别共同形成了城市意象的可识别性。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整齐有序的城市结构越有利于城市形象的识别,也不是越混乱的城市越不利于城市形象的识别,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人们对于同一标志的形象看法会各有不同,对于城市特征的意义也是常常变化的,因此林奇建议:把精力集中到形象的清晰性方面,而让“意义”自由的发展是很有明智的。在《城市意象》这本书的第三章,林奇主要分析的是与城市形象的形成有关的五个物质方面的因素。
分别对每一种因素的定义及对城市形象的形成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以三个美国城市为例。林奇的结论是,意象的形成依赖于城市意象得以构成的五个基本元素(道路、边缘、区域、节点和地标)。这种意向活动的构成机制,带有强烈的现象学意味。“认知地图”就是这样一种意向性行为依据五个基本要素构造出来的意向对象和认知结果。现象学备受批判的观点——认识(甚至包括认识对象)都是人类主动地“构建”出来的——在林奇的城市认知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意象是人们依据城市形态基本线索投射出去而得到的“图象”,具有强烈的方向性;而不同认知者的被动或主动认知方式都具有一种当场“构成”的意味。在谈及城市形象的变换问题时,林奇列举了人们画地图的五种不同方式。
他认为市民就是通过这五大景观因素去辨认城市的风貌特征,因此,城市设计不应再是建筑师或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而应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及其特色,并加以组织发挥,使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分析这五大因素时,他又引入空间、结构、连续性、可见性、渗透性、主导性等设计特性与之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套崭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什么是“城市意象”呢?
在读完《城市意象》之后似乎也很难给城市意象概括总结出一个准确、恰当而又全面的定义。城市本身包含的要素就丰富,意象的概念更加抽象深远,所以在此我只能一个个解读书中所提及的概念。
首先,什么是“意象”呢?加斯东·巴舍拉(法)《空间诗学》如是定义:“意象的发生场域是在灵魂的活动中,它先于思维而出现。”简而言之,就是我们作为观察者,借助各种各样的线索,诸如对色彩、形状、动态或是光线变化产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动觉,以及对重力场或是电场、磁场的感受。
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微缩后的一个模型,而是有目的的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汇变通,将各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有目的地将其重新排列,变性也许不合逻辑,但这可能会更充分,更好地形成需要的意象。
再而,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公共意象”,它指: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共同印象,即在单个物质实体、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一种基本生理特征三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希望可能达成一致的领域。
正是因为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所以意象的概念成为观察者主观概念。而城市观察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情或熟悉城市的程度层次不齐,每一个观察者形成自己的城市意象也就大不相同。城市规划设计所探索的就是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于是得出“公共意象”概念。
初步了解城市意象概念之后,分析形成城市意象的内容和因素到底是什么。城市意象的内含:城市个性、城市结构、城市意蕴。城市个性:城市与周围事物的可区别性,和它作为独立个体的可识别性,这种个性具有独立存在的、惟一的意义。城市结构:城市意象必须包括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城市意蕴:城市必须为观察者提供实用的或是情感上的意蕴,这种意蕴也是一种关系,但完全不同于空间或形态的关系。
城市意象的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不同元素之间可能会互相强化互相呼应,从而提高各自的影响力,也可能互相矛盾,甚至互相破坏。大多数观察者把意象中的元素归类成一种中间组织,也就是一种复合形式。其中,道路是主导因素,边界是线性因素,区域是二维平面,节点具有战略意义,标志物是点状参照物。
城市意象的特点:实用性、安全性、传递性。实用性:要求城市意象能够真实反映城市并具有可实施的特性。安全性:要求城市意象具备基本的现实使用安全保障。传递性:要求城市意象能在某一层面将自身意象潜移默化的感染城市个体。同时,通过三个例证的城市,我们可以发现,在其拥有各自在城市意象上的明显优劣之处外,同时也反映出了共同的主题。
人们能够适应环境,并从身边的材料中提取出环境的结构和个性。尽管在城市意象中使用的元素类型可能随实际形态的变化所占比重不同,但它们的种类以及使意象或强或弱的特性,在这三个城市中仿佛十分相似。不过同时,在这三个不同的物质环境中,人们的方向感和满意度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
①空间与景观广度的重要性。
②开敞景观产生感情上的愉悦。
③未经加工的或是无定形的空间可能不会让人高兴但十分显眼。
④城市的景观特征,植被或是水面,经常会被欣喜地关注和谈论。
⑤社会经济阶层对城市区域意象影响。
⑥物质景观体现时间推移的象征方式。
⑦环境的巨变和那些反映历史的物质元素的缺失让人又心兴又烦恼。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一个关于城市意象的结论:“好地方”是通过一些对人以及其文化都非常恰当的方法,使得人能够了解自己的社区、自己的过去、社会网络,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时间和空间的世界。我们对环境的需要并不仅仅是其结构良好,而且它还应该充满诗意和象征性。它应该涉及个体及其复杂的社会,涉及他们的理想和传统,涉及自然环境以及城市中复杂的功能和运动,清晰的结构和生动的个性将是发展强烈象征符号的第一步。
通过一个突出的组织严密的场所,城市为聚集合组织这些意义提供了场地。这种场所感本身将增强在那里发生的每一项人类活动,并激发人们记忆痕迹的沉淀。我们必须通过清晰、协调的形式,满足生动、可懂的外形需要来创造意象。“不好的地方”混乱、节点不确定、边界模糊、孤立、连续中断、含糊不清、缺乏特征与个性、频繁的改建抹去了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识别特征。虽然人们对美好的城市意象的追求各有不同,但是似乎人们对不另人满意的城市意象的特点大同小异。这些基本特征正是我们以往设计所忽略或者因为设计者的臆断所造成的。
作者在第一章用来详细讨论“环境意象”这个概念时,为此书增加了一个附录“关于定位的参考文献”,这里面主要是讨论人们依照什么方式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即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讨论方位感是通过什么参照物、参照系统来达成的,讨论景观的意义、意象的形成和形式的意义。这是非常有趣味的附录,它告诉我们五花八门的定位参照系统和不同人群的不同方位感,最关键的是,这些都和人类的思维或者是文化联系起来。
第二章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强,但是仍有一些可以摘记,例如描述一个城市设计很劣质时可以用这样一句:“混乱、节点的不确定性、边界模糊、孤立、连续中断、含糊不清、分叉、缺乏特征与个性等等”,另外一个很嘲讽的句子是:“频繁的改建抹去了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识别特征,元素自身,尽管(有时是因为)它们一遍遍地修饰,试图表现华丽,但在表面上它们常常缺乏特征。”
第三章标题为《城市意象及其元素》,详细介绍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大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它们是怎样构成城市意象的。在介绍元素时候十分细致,给我触动的是在“标志物”里谈到它很容易被识别而且被当作重要事物,这涉及到作者谈过的意象性包含的“象征”意味,因此纽约世贸大厦双子座高楼的摧毁,不仅仅是建筑的消失,而且是象征的消失,人们对城市的认同从此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白,这一方面可以以“城市意象”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纽约以及美国人在911后产生的更为深层次的失落,而且也可以为“重建世贸”增加理由——一个新的标志物的出现,不仅仅会相对摸平创伤,而且在填补空白的同时让建筑蕴涵很多的意味,坚韧?强大?或者其它。
作者在这章用了大量篇幅对各个元素进行分析,但是也始终没有忘记,做这种细节的分析是基于经验,同时为了给讨论带来助益,然后在城市设计中需要整体考虑,同样,“城市意象”也是落在人们心里的整体素描。“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照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缩微后的一个模型,而是有目的的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会贯通,将各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
第四章很认真的讨论城市设计中如何应用前面的研究成果,因此专业性较强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但是更为精彩的还是他在第一节里面给我们的城市形态的分析,因为充满了人的存在。一开始就有吸引我的内容:“城市形态首先必须具有它应该表达的最根本功能,即交通、主要用地划分和关键的焦点,普通人的愿望、欢乐和社区的感觉在此都能够表现得有声有色。
更重要的是,如果环境组织清晰,个性鲜明,那么市民能够向它传达自己理解的含义和联系,这里因此才能成为一处真正的场所。”上述的句子引我共鸣的是“场所”,与此类似,单纯从建筑本身定义场所远没有引入人以后定义场所有价值。真正的一处场所,应该具备其基本功能,而且能够凝聚普通人的愿望、欢乐,具备交流的可能,而且因为其具有清晰的环境组织和鲜明的个性,能够让人们向它传达自己理解的含义的联系,从而能够承载“生活”。
在生活当中确实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是选择困难户,主要是因为他们面对两种选择,甚至两种以上的选择的时候就不知所措了,就会有这种犹豫的毛病,就不知道哪一种更好,又怕选择一种另外一种会后悔,所以我们今天来看看为什么他们都是选择困难户。
之所以说双独做的是选择困难户,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双重性格。所以在选择的问题上呢,他们确实也会有这种犹豫,也会出现这种选择困难的问题,那么我就是双子座的,那么在生活当中呢,我确实也会有这种选择困难。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家里面要盖楼,然后呢,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楼顶漏水,所以我就坚决要盖楼,那个时候心里面也挺大的,反正自己有钱那就盖就盖呗。后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激情澎湃,当想要找别人来起房子的时候,我自己又犹豫了,为什么要盖房子呢?难道在外面买一套不是挺好的吗?所以就出现了这种选择困难。
我觉得盖房子能够解决漏水的问题,这样就不用担心以后再下大雨的时候导致屋子漏水,但是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那么难道一辈子都要窝在这个镇上吗?感受一下那种高楼大厦,感受一下那种有房的生活吗?正是因为我有双重性格,也正是因为自己的犹豫,所以在选择问题上,这样就出现了这种矛盾,也出现这种犹豫的心态,往往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决定并且执行。
当然了,我这个毛病我也挺讨厌的,所以自己也很无奈,毕竟有时候自己内心里面又出现一种对比的行为,正是因为对比正是因为有双重思维,在很多情况下你刚做完一个决定,另一种思维又跳出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毛病,也是我这个双子座的星座属性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