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之战简介
荥阳之战是指楚汉之争时刘邦和项羽在河南荥阳进行的作战。荥阳之战发生于汉三年四月至六月(公元前204年),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对峙相持,项羽的谋士范增身亡在这一场著名的战役中。
刘邦筑通道以取敖仓(在成皋,为秦所建之粮仓)粟济军。这样,楚汉双方在此对峙了一年多。项羽屡次侵夺甬道,汉军乏食,刘邦向项羽求和,请割荥阳以西为汉地,项羽不同意。当时为项羽出谋划策的主要是亚父范增,陈平用计离间项、范君臣,项羽果然中计怀疑范增,范增怒而辞归,中道病死,项羽失去臂助。
汉三年七月(公元前204年),刘邦为解除荥阳相持的僵局,命令靳歙击断楚军从荥阳至襄邑的粮道,命令灌婴击断了楚军从阳武至襄邑的粮道,离开荥阳,攻打楚国后方的二号大本营:鲁城,并留下御史大夫周苛,枞公等人守荥阳,刘邦与灌靳二将攻打鲁县项冠的时候,汉三年八月,项羽猛攻荥阳,负责守荥阳的御史大夫周苛以魏豹是反复之人,难与共守城,杀了魏豹。
随后项羽便攻破了荥阳,杀了御史大夫周苛、枞公,俘虏了韩王信,九月,又攻下了成皋,刘邦得知荥阳已失守,便命令靳歙等攻打楚国的后方,后来靳歙攻下缯、郯、下邳,蕲、竹邑,几乎包围彭城,同时刘邦自己与灌婴回前线,在燕县打败楚将王武,在白马津打败楚将桓婴,渡过白马津,至河内南渡黄河回到洛阳。
此时项羽攻下了成皋,进军至巩县,汉军与楚军在洛阳东边的巩县交战,楚军战败,项羽不能继续西进,楚军退至成皋,据险坚守,汉军攻之不下,一时无法夺回成皋。刘邦产生了放弃攻打成皋,退守巩县与洛阳的念头,郦食其劝刘邦不要退却,向刘邦说明敖仓的重要性,因为放弃成皋与荥阳意味着放弃敖仓。郦食其说: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楚军为什么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
因为此时靳歙、丁复、傅宽等正在扫荡楚国的后方,项羽不得不分兵攻打他们解后方之急,因此不能全力守成皋与敖仓,务必夺回成皋与荥阳,并坚守敖仓,取得战略上的优势,向诸侯昭示天下形势,并自请出使齐国,劝说齐王降汉,刘邦接受郦食其的建议,让他出使齐国劝说齐王降汉。
项羽简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刘邦简介
刘邦,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
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亡秦朝。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收买人心。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败屡战。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
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
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外和亲匈奴,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汉匈关系。
楚汉之争的最终结局
鸿门宴是楚汉战争前的预演,这次鸿门宴杀机四伏,最终,刘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并成功逃脱。范增最后无奈的说,我们将来一定会被刘邦给俘虏了。
鸿门宴预示了楚汉战争的结局,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次鸿门宴中,双方的优缺点都暴露无遗。明显的,刘邦要比项羽强的多。首先是在胆略上。刘邦不怕危险,亲自深入虎穴,这就显示了他的非凡的胆识。而且他可以低头做小,为项羽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项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他主动放低姿态,把自己放到项羽之下的地位,使得项羽无法处置刘邦。
项羽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当时又处于联军首领的位置,他要考虑政治影响。当刘邦据关而守的时候,他可以借这个理由鼓动大家的不满,消灭刘邦。但是,刘邦前来低头认小,反而让他失去了杀刘邦的正当理由。因此,他只能听之任之。
其次,在两个人的政治能力上。项羽过于自信,对刘邦看不起。这使得他根本就不把一些机密当回事。比如双方都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但是,刘邦就能守口如瓶,根本没有透露项伯的消息,而项羽则随口就出卖了曹无伤。不但让曹无伤枉自送了性命,还让刘邦阵营里的观望分子失望。
第四在内部团结上。刘邦的内部团结一致,为了生存,他们步调一致。张良里外照应,而在项庄舞剑的时候,樊哙则冲入会场,打断了对方的阴谋。并理直气壮的斥责项羽,使得项羽无话可说。
反观项羽内部,可以说是一盘散沙,各行其是。不要说联军不可能和项羽完全一心,就是项羽的嫡系也各怀心思。项羽已经决定放过刘邦,而他手下范增还不依不饶,非要杀刘邦不可。看项羽无意杀刘邦,竟然自己亲自布置项庄舞剑,杀了刘邦。这充分暴露了项羽内部的缺点。
以上的这些情况,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都一次次的显露出来。并慢慢的放大,拉大了刘邦和项羽实力的距离。比如,在胆略上,刘邦屡次和项羽交锋,不怕项羽的威力,虽然屡败,但是一直死死挡在项羽面前,为其他战线的韩信、彭越创造条件。当时的天下,只有刘邦胆敢这样干。
即便是被项羽射中胸口,刘邦依然笑着说,你射中了我的脚趾了。并强忍伤痛,起来慰劳军队,稳定军心。
在计谋上。刘邦从善如流,对韩信、陈平无限信任,使用反间计,使得项羽变成孤家寡人。在战争中,刘邦利用项羽内部的矛盾,不但让那些诸侯国投入自己的旗下,连项羽最得力的猛将英布也成为自己的部下。
以上的种种,都在鸿门宴上显露了先兆。所以说,见微知著,鸿门宴就已经预示了项羽失败的下场。
首先,项羽是楚国贵族出身,骨子里骄傲和高贵,可以让他两军对垒战死,但绝不能允许言语之间冒犯他,所以让他不屑于在鸿门宴上杀谢罪的刘邦,两军作战可以偷袭,那是兵法谋略,而鸿门宴上私杀刘邦,属于卑鄙伎俩,我堂堂楚国贵族,怎么能干这样下作的事呢,相反,如果两个人的角色对换一下,刘邦毫不犹豫的就会杀掉项羽,说到底就是性格的原因。
其次,刘邦就算是被范增看出来,以前很好色,还是个财迷,这次先入定关中,刘邦却一反常态,压制本性,封库存银,收拢人心,一定心存异志,志不在小,但是刘邦能放下一切虚荣心和所谓的尊严,到鸿门向项羽请罪,表现的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小心翼翼,像个可怜虫。
项羽内心深处是瞧不起刘邦的,至少没有引起项羽应有的警惕,加上项羽可能看到刘邦在鸿门宴的表现很可笑,想留着刘邦,给其他诸侯当一个活教材刘邦在你们诸侯里,算是比较能干的,但是在我这他什么都不是,你们如果敢不老实,刘邦就是前车之鉴,我想这也是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之一,而鸿门宴不杀,以后就很难有机会杀了,刘邦志在四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以项羽必败。
再次,项羽自认为他能掌控一切,事实上,从各诸侯回国的时候,局面就已经失控了。
从经过巨鹿之战的大获全胜,到带领诸侯联军到函谷关前,刘邦低姿态认罪服软,项羽的军中威望和个人自信心,都膨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这一切都不过只是表象,项羽在军中的威望,和他本人的超级自信,实际上严重不匹配,项羽的自信,远远超出了他在军中的威望。
从巨鹿之战来说,章邯、王离几十万大军不是被项羽打败,而是赵高专权和天下反秦大势以及反秦联军合力的结果,功劳算到项羽一人头上,不要说刘邦志存高远心里不服,其他诸侯心里也有诸多不服,所以刘邦平定三秦以后,东出和项羽争霸天下,短时间就联合了很多诸侯,并且趁项羽平定齐国之乱的时候,率领四十万大军达到了项羽的国度彭城,当然,项羽的超级自信也不是吹的,带着三万人打败刘邦的四十多万联军,还差点活捉刘邦。
如果是鸿门宴上项羽已注定失败,那就是暴露了项羽性格的致命缺陷,项羽不是败给了刘邦,而是败给了自己!
当然,我们看不到两千多年前的那一天到底是什么情况,刘邦为什么带百余随从,就敢去见项羽?也不知道项羽手下的将领,怎么那么容易让刘邦从鸿门宴上只身逃走,也感受不到鸿门宴上的项羽本人,是否动过一丝杀心,历史没有真相,如史记记载,我们姑妄信之,只有如此了!
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分析
项羽和刘邦算得上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在后人对项羽和刘邦的评价中,很多人把项羽定位为英雄,而把刘邦看成一个混混,然而正是这个混混却把英雄人物项羽打败了。
说项羽是一位英雄一点也不为过,他27岁时就已经是一位锐不可挡的霸主了。在消灭秦国的战争中,项羽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攻定陶”,“拔襄阳”,“斩李由”,“杀宋义”,“诸将皆慑服”,东救齐地,西破章邯,而在巨鹿一战中,更是置生死不顾,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取得关键性胜利,“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气概可谓雄伟英武,声势如日中天。《史记》中记载说,项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而刘邦也确实是个混混,年轻时不太喜欢读书,也不喜欢下地劳动,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
后人对项羽和刘邦的成败分析的观点有很多,对他们二人性格的评价也很多。很多人认为项羽目光短浅、自满自得 足勇少智、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认为刘邦则狡黠、油滑,工于心计,善于吸引他人为己所用。项羽和刘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自我。在项羽的心中,他一直都把自己看作英雄,他也一直以英雄的气概来要求自己。项羽出生在楚国一个贵族家庭中,小时候一定听了很多楚国大将们的英雄事迹,而他本人也“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是名将后羿,可以说项羽在很小的时候就把自己作为英雄人物的。长大后,他又取得了那么大的战功,有那么多人敬畏,因此英雄的形象在他内心深处就更加根深蒂固了。他排斥才华过人的韩信,因为韩信受过胯下之辱。他欣赏敌对的樊哙,因为樊哙忠勇豪爽,他认为樊哙是个壮士。这两个例子说明英雄在他的心中多么重要。但他内心的英雄,只是武力上的英雄,而不是知勇双全的英雄。
因为在项羽的内心中,他早已把自己定位成英雄,于是他不爱学习,也不喜欢总结自己,他的才华只停留在带兵打仗的层次上。而且,他放纵自己的情感,凭自己的喜好奖罚部下,凭自己的喜好杀人。他没有把心思放在国家的管理上,没有把心思放在招揽人才上。
项羽的人生一直都很顺,似乎没受过什么挫折。当他经历人生中的挫折时,就是乌江兵败,而他处理这次挫折的方法却是采用了自刎。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很悲的结局,但项羽却死得很有英雄气概。也许在项羽的内心深处,他的英雄形象是不能受损的,他不会象韩信那样能忍受胯下之辱,也不会象刘邦那样鸿门宴上请罪,他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天之亡我”,是上天要他灭亡。
刘邦是个草根,是个混混。在他的成长经历中,他一定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他在与人打道的过程中,也一定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刘邦似乎没有什么经典的故事,印象深刻的有斩白蛇、鸿门宴和不拿一钱,却以名义上的“贺万钱”进谒吕公,并得到吕公的女儿做媳妇。从这几个故事中,看出刘邦的魄力,看出刘邦是个心理承受力强的人,而且不感情用事。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和刘邦的故事更加说明了这点。
秦末农民起义结束,秦朝的统治被推翻,接下来就是楚汉争霸。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开始争夺中原土地的所有权。两个人都有强有力的顾问为他们服务。刘邦有张亮,项羽有范增。
所以后世有很多人比较这两个人。
范增在战略上比张亮强。楚汉争霸的时候,项羽的谋士基本都跑进了刘邦的大帐。到了楚汉争霸中后期,范增是项羽谋士中唯一可以用的人。范增是一位领袖、统治者和战略家。刘邦虽然有韩信、萧何、张亮、陈平这些中期的名将和谋士,但也挡不住范增辅佐的项羽。如果项羽不自大,不听从范增的建议,刘邦可能早就被灭了。
范增起义之初,有人建议重建楚怀王,这稳定了起义军的士气,间接挽救了起义军。另外,范增第一次见刘邦的时候,让项羽找机会杀了刘邦。当时刘邦是起义军中最弱的,可见范增的审人能力是很强的。张亮确实很有才华,但是刘邦帮助了他。刘邦把张亮用在了正确的地方,这使得张亮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但是说到做人,就比范强多了。帮助刘邦夺得天下后,张亮并没有享受荣华富贵。而是主动辞职退休,隐居山川,著书立说。另一方面,最终被项羽怀疑的范增辞职,死于归途。
强大的范增和张亮都是谋士,在不同方面各有千秋。范增的策略可能比张亮略强,但在做人的基础上,范增还是差了很多。
范增死因解读。
他是项羽手下最好的谋士,范增的霸主,项羽最信任的人。他被项羽称为“亚夫”。现在很多人会说项羽的失败是咎由自取。他连自己的“雅夫”都不相信。他还能相信谁?最后,项只能以背叛他人的结果而自杀于乌江。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城内,项羽切断了城内一切物资供应。刘邦没有办法,只好向项羽求和。项羽本来准备答应刘邦的请求,但是这个请求被范增拒绝了。范增劝说项羽借此机会彻底消灭刘邦。当时范增已经看出刘邦身边聚集了很多人才,很有潜力。如果不趁机消灭刘邦,后果不堪设想。
项羽也听从了范增的建议,开始加紧进攻荥阳。刘邦没办法,只好问身边的谋士。这就是刘邦优于项羽的地方。他能善用身边的人才,而项羽却有些刚愎自用,白白浪费了很多人才。
刘邦的谋士陈平提出了一个反阴谋,就是挑拨项羽和范增的矛盾,使项羽怀疑范增。刘邦让项羽派使者,让部下做好准备。当项羽的使者到来时,接待员立即搬来好酒好菜招待他。他让接待员故意问项羽的使节是谁派来的。当他们确定这些都是项羽的使臣后,刘邦立即撤下宴席,换了一些简餐招待项羽的使臣。刘对项羽的使臣说:“我还以为你们是范增的使臣呢”。
项羽的使者向项羽汇报了荥阳发生的事情,项羽开始怀疑范增,两人的隔阂越来越大。最后范增以年纪太大为由辞去官职,要求回彭城照顾自己。项羽答应了范增的请求。然而,在返回彭城的途中,范增因背部溃疡不幸去世。
徐州哪里有范增墓?
范增荥阳与项羽冲突后,请辞回彭城休养。临行前,范增送给项羽一个锦囊,让项羽在危急时刻再打开看,可以保命。范增本打算一边在彭城休养生息,一边为项羽构筑稳固的大后方,可惜了。在回彭城的路上,范增因背部溃疡去世。
范增死后,关于他的埋葬地,现在有两个地方,一个在现在的徐州,一个在范增的家乡巢湖。第一个地方基于轶事传说,第二个地方有实际的墓碑和雕塑。
坊间传闻,项羽在被刘邦骗了之后,听信了旁边小人的谗言,对“我爹”范增的怀疑越来越重。无奈,范增只好辞职回家,还没到彭城,范增就死在了中间。护送范增的军士都对范增忠心耿耿,范增在军中的威望也很高。于是,这些军士把范增葬在彭城附近,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徐州。
巢湖市人,现范增。在古代,人们都有一种故乡情结。漂泊在外的人,死后都想葬在家乡。在现在的巢湖市有一座“雅浮山”。据记载,范增死后葬于此山。“崖父山”又名“岐山”。据说范增在反秦之前就住在岐山脚下。于是,范增死后,家乡的人们把范增的遗体运回家乡,葬在了“岐山”上,这就是后来的“雅阜山”。
目前“雅浮山”上有范增庙遗址,山脚下有许多相关的范增遗址。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就是,刘邦是真英雄。
我们看历史的记载,也就是源于《史记》的记载,承蒙司马迁的艺术手法所赐,我们对两个人的初步印象就是,项羽叱咤风云,英雄无敌,到最后即便是失败了,也宁死不辱,自刎乌江。而刘邦就是个流氓无赖,自小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在外面吃喝玩乐,结识了一群狐朋狗友。到楚汉战争的时候,一打不过项羽就逃跑,连家人都不顾,根本就没有一点英雄的形象。
可是,楚汉战争最后还是刘邦胜利了。虽然外面不以成败论英雄,可是,我们还是能从这个结果里面看出一些东西。
在《史记项羽本纪》里,我们可以看到项羽这个人,叱咤风云,勇敢无畏。在整个秦末大起义中,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章邯纵横天下,到处击败起义军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抵挡秦军的进攻。在巨鹿,秦军包围赵军,而救援的诸侯军都做壁上观,没人敢与秦军交战,情况十分危险。
在这个战争的关键时刻,是项羽带领楚军渡河。他破釜沉舟,一举消灭了秦军的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胜局。
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依然是所向披靡。刘邦经常让他打得到处逃窜。在彭城之战中,项羽带领三万骑兵大败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险些活捉了刘邦,抓住了刘邦的家人。
直到垓下之战,项羽面对绝对优势的汉军,又被四面楚歌乱了军心,最后大败。就这样,项羽依然率领骑兵冲出重围,在仅剩二十八名骑兵的情况想,依然和数千汉军进行战斗,三战三胜。最终在乌江边谢绝了老人渡江的请求,自刎而亡。
而对照一下刘邦。刘邦和项羽的对决是百战百败。不但是屡战屡败,而且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了他的无赖形象。比如说在彭城之战中,为了逃命,不惜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女儿推下车。在项羽要烹他父亲的时候居然要分他一碗羹。最后,双方已经达成协议,中分天下撤军的时候,又背信弃义追击项羽,消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
这样一对照,项羽的英雄形象,和刘邦的流氓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那为什么刘邦反而打败了项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了呢?
其实,旁观者清。当时的韩信就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下掩盖的本来面目看得清清楚楚。在《史记淮阴侯列传》里,就这样记载着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韩信)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彊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
韩信直接指出了项羽的为人,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背信弃义,残灭地方,百姓不附。说明了项羽虽然暂时强大,但是很容易就能够削弱,把他的优势变成弱势。
确实,如同韩信所说的,刘邦在这些方面要远远胜过项羽。在民心上,在楚怀王选择入关主将的时候,大家就这样评价。
“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项羽到处烧杀,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在地方攻下城市就坑杀所有的百姓。在百姓心中,项羽就是个杀人的恶魔,哪会亲附他。到最后,他逃亡的时候,他自己领地的百姓把他指引进了沼泽地就是明证。
在用人上,刘邦阵营里的韩信、陈平、英布等人都是从项羽那边投奔刘邦的。而项羽被一个小小的反间计就把自己的阵营搞得七零八落。
在为人上,刘邦能够忍人所不能忍,在失败面前,在亲情面前,在伤痛面前,都能够忍耐,不屈不挠。而项羽则一遇到挫折就丧失了信心,自暴自弃,自刎乌江。
我们可以从以上双方的种种表现看出来,刘邦才是真正的英雄,而项羽只是徒有虚名的英雄罢了。
鸿门忍辱就是鸿门宴。
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芈心的人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8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竟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
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
缺乏自信,容易悲观。
巨蟹座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如果在一百个人里有九十九个人夸奖他们,只有一个人说他们很差,巨蟹座只会记住这一个说差的人,而忽略那九十九个夸奖他们的人。
心思细腻、敏感而多疑的巨蟹座很容易把事情往坏的方面去想,却把好的事情都归于运气好而已,就算是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也会担心这不过是昙花一现,不会长久。
巨蟹座如此低估自己的实力,说白了,就是因为他们不够自信,在乎别人的“差评”。
巨蟹座容易低估他们的原因:缺乏自信,容易悲观,即便成功了也会担心这是出于偶然,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实力出众。
扩展资料:
优点:
助人为乐、重视家庭和谐;长于记忆、脑筋敏锐;领悟力好、适应力佳;有责任感、痴情专一;上进心强、反应敏捷;正直诚恳、温文尔雅;有气质、言出必行;保护色彩浓厚、谨慎;认真、爱国、擅理家;
想像力丰富、创造力强;有坚强的意志力和耐力;爱恨分明、舍己为人;念旧、有包容力、重情义;谦虚、精明强干、有神秘感;有商业头脑、三观明确;直觉敏锐、懂得灵活多变;亲切温暖、拥有艺术天赋;
领导力卓越、组织能力强;热心、守时、富有同情心;理财观念甚佳、忠于爱情;具强烈的母性(父性)本能;善解人意、善良、不屈不挠;情感真挚深切、很好的幽默感。
缺点:
说话不直接、心软;苛刻、占有欲过强;因敏感而导致消极;嫉妒心强、多愁善感;天性多疑且情绪化致难以取悦;因生活态度太过认真而失之无趣。
参考资料:
理想状态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甚至一路高歌猛进,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生往往就像日月的潮汐,有起有落。换句话说,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人生有挫折。所以,一个人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公元前202年,刘邦命令韩信、彭越等人一起出兵,打败项羽的楚军,然后命令关羽追击项羽。项羽逃到乌江,亭主要坐船渡江。项羽羞于见江东父老,黯然神伤。他自刎乌江,一代英雄陨落。
对于项羽的死,历史上有很多人为之叹息。唐代大诗人杜牧曾说:“江东多才子,东山再起未可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曾感叹,“生是英雄,死是鬼英雄。至今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宁死不渡江东,确实令人敬佩和遗憾,但我们不得不说,如果仅仅从承受挫折的能力来说,项羽在乌江自杀,那他承受挫折的能力太低了。
项羽以非凡的才能,从江东出发,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在彭城之战中击败了刘邦的五路军阀联军他一生参加了70多场战争,从未失败过。所以古人对它的评价是“鸡毛之勇,无史之异”。
但因为项羽太强,能打,所以他的人生没有遇到什么大的挫折。所以项羽非常缺乏挫折教育和磨练。所以,当他兵败于垓下,被刘邦的军队围困,突然遇到巨大的挫折,他没有心理承受能力,接受不了现实。他并不想越过江东东山再起,而是选择了自杀,以死来逃避挫折。
再来看项羽的主要对手汉高祖刘邦。刘邦的武功天赋远不如项羽,所以他的人生总是坎坷不平,遇到过无数挫折。最大的挫折之一是程鹏的失败。
楚汉相争时,刘邦乘项羽带兵到齐平定田之机,联合魏豹、等五大诸侯,组织大军56万,在项羽入侵楚都彭城。
项羽听说自己的老巢已经被刘邦等人占领,便率领三万骑兵,借着星夜赶回彭城,在彭城灵璧东缘对刘邦联军发起了奇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刘邦联军大败,伤亡惨重,血流成河。有无数的士兵为了他们的生命掉进了水谷和泗水,所以河水被填满了,河水被切断了。
刘邦的妻子吕雉和父亲刘太公被项羽挟持为人质。他率领几十名骑兵出逃,途经家乡沛县,遇到了自己的女儿和儿子,把他们带上车,一起向西逃去。楚骑兵紧随其后,情况十分危急。为了减轻马车的负荷,使它跑得更快,刘邦甚至几次把肖辉棣和吕远公主推出车外
当程鹏被打败时,刘邦失去了他的军队,抛弃了他的妻子和孩子。他所遭遇的挫折,远比项羽在笔记大败中所遭遇的更大、更惨、更彻底。但刘邦不像项羽,一蹶不振,选择了自杀。相反,他痛定思痛,向张亮等人寻求对策,以求东山再起。
在张亮和盛远的建议下,刘邦取大利益,联合韩信、彭越、英布,采取游击战术,最终化被动为主动,打败项羽,夺得天下。
面对挫折,项羽和刘邦采取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结果,都在提醒我们的后人,要重视挫折教育,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否则,我们可能会成为一个现代的项羽,虽然有能力
当今社会,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因为一点小挫折就承受不了。他们心烦意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这不仅是一种不懂得珍惜生命的行为,也是一种缺乏挫折教育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地下表现。对于这些人来说,加强挫折教育就更为迫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