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艺术:导弹战斗部

死亡的艺术:导弹战斗部,第1张

导弹可以按照计算机指令精确的飞行到目标,但到达目标之后,要进行杀伤还要靠战斗部,导弹按照战斗部分有杀伤爆破弹、燃烧弹、核弹、生物弹等,如何在特定的目标使用特定的战斗部,在正确的时机和位置引爆战斗部,都是导弹设计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战斗部设计时需要的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总杀伤概率、杀伤力、经济性和耐久性、以及使用便宜程度。这些因素组合起来,才能构成最终的杀伤。

战斗部分为很多种类型,针对不同目标和作战目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1、爆破型战斗部

爆破型战斗部顾名思义就是使用爆炸波进行杀伤的战斗部,一般来说,是在一个容器里,将炸药点燃,炸药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气体,将容器胀破,这一过程中因为气体与容器的激烈碰撞而产生波动,从而向四周传播。这种波通过气体传播,会产生巨大的压力,瞬间的压力到达目标,目标就好像被撞击了一样,这就是爆破型战斗部的杀伤机理。爆破型战斗部分为外爆型和内爆型,区别是采取进入目标内部还是在目标外部爆炸。内爆型一般用于硬目标,外爆型一般用于软目标,这种爆炸和高度和媒介密度有很大关系,在7000米以上时爆炸威力明显减少,而在水中时爆炸威力增大。

2、杀伤战斗部

这种战斗部一般讲弹丸、弹片和炸药装在一起,杀伤主要靠高速飞行的弹丸、弹片进行杀伤。一般所谓的预置破片战斗部就是把各种形状的破片预置在弹体内部。爆破成型破片就是在导弹内部刻画一些条纹,爆炸时弹体成为规则形状。自然破片则是让爆炸随机作用弹体,造成各种不同规则的弹片。这种战斗部尤其对人员类目标有效。

3、杀伤/爆破战斗部

这类战斗部是将前两种战斗部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4、分离杆战斗部

这种战斗部是用于解决杀伤空中目标时,小型弹片威力不够的问题,在弹体内填装各类金属杆,向外飞射时,其杀伤面积增大,能够切断空中目标的关键部位。

5、环形杆战斗部

这种战斗部是将分离金属杆的各部分连接起来,爆炸时在空中形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封闭金属区域,这种战斗部对飞机类目标尤其有效。

6、空心装药战斗部

这种战斗部一般是薄壳弹体的一端装有带金属衬里(或称药型罩)的炸药装药。金属衬里一般呈锥形,但也有其他形状。这种结构的作用,是在目标上集聚或集中很高压力的气态金属射流从而穿透目标,从而起到了穿甲的作用。

7、碎甲战斗部

这种战斗部采用薄壳弹体,里面装有大量炸药和引信,当撞击了目标时碎裂时,爆炸波穿过装甲,在其背面产生反射波从而震碎装甲。

8、子母型战斗部

顾名思义就是在战斗部里面装很多小炸弹,待母弹到达一定区域后,子弹就散开进行区域覆盖,每个子弹都可以进行单独杀伤,从而提高杀伤范围效果。

哪个国家的炮射导弹型号最多?

俄罗斯陆军装备的坦克炮弹药口径及类型较多,包括125mm坦克炮、115mm坦克炮、100mm坦克炮用弹药。每种口径的坦克炮配的弹药类型都十分齐备,包括穿甲弹、破甲弹、炮射导弹、杀爆弹、训练弹等。俄罗斯还是发展炮射导弹和杀爆弹最早、最多的国家。

自世界上首款炮射导弹——9K112式125mm炮射导弹问世以来,俄罗斯又相继推出了至少10种炮射导弹,包括100mm口径的3UBK10-1式、3UBK10M-1式、3UBK10-3式、3UBK10M-3式系列炮射导弹,115mm口径的3UBK10-2式、3UBK10M-2式系列炮射导弹,125mm口径的3UBK14式、3UBK20式、3UBK14F式、3UBK14F1式系列炮射导弹。俄罗斯的杀爆弹大约有14种,但有一半退役或停产,由更先进的杀爆弹替代。

俄罗斯现役125mm坦克炮已经实现了超视距打击,3VOF36式125mm杀爆弹的射程最远达到了122km。115mm和100mm坦克炮用各型弹药的射程一般为2km左右,其中只有3UOF-19式100mm杀爆弹通过提高初速的方式将其最大射程增加至7km。而各口径的炮射导弹的射程一般都保持在4km~5km的范围上。将来100mm杀爆弹的最大射程也有望进一步增加,如在研的E-3UOF-19式100mm杀爆弹将采用底凹增程技术,目标最大射程为87km。

俄罗斯现役穿甲弹多采用钢、钨作为弹心材料,如3VBM17式12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000m处、以60°攻角打击目标时,可侵彻厚230mm的轧制均质装甲。较为特殊的是3VBM13式12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它采用贫铀弹心材料,在2000m处,以60°攻角打击目标时,可侵彻250mm轧制均质装甲,以0°攻角打击目标时,可侵彻500mm轧制均质装甲。

俄罗斯现役破甲弹和炮射导弹配用的战斗部经历了从单一聚能装药战斗部到串联聚能装药战斗部,再到模块化、多用途战斗部的发展演变过程:3UBK3式115mm破甲弹采用单一聚能装药战斗部,可侵彻厚650mm的爆炸反应装甲,3UBK14式125mm炮射导弹采用串联聚能装药战斗部,可侵彻爆炸反应装甲后700mm的装甲。

由于聚能装药战斗部攻击软目标的效果较差,因此,为适应新的作战环境,俄罗斯研制了新型3UBK14F式125mm炮射制导弹药,其导弹型号为9M119F,毁伤效果相当于5kg TNT当量,适于在城区作战中使用,用来攻击人员和软目标,包括小型掩体、狙击手、反坦克导弹小队等目标,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多用途弹药。近期,俄罗斯又推出了采用模块化、多用途战斗部的炮射导弹——3UBK14F1式125mm炮射导弹。该导弹可更换多种战斗部类型:杀爆/燃烧复合效应型、聚能破甲/杀爆复合效应型、聚能破甲/燃烧复合效应型,从而将更大限度地增强坦克炮的战场灵活性。而且,俄罗斯装备的一些新型炮射导弹在发射时都不会产生闪光和烟雾,对手难以发现,从而将提高坦克炮的战场生存能力。

现役炮射导弹多采用激光驾束制导,3UBK20式125mm炮射导弹采用更加先进的模块化抗干扰激光驾束半自动制导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炮射导弹的打击精度。

俄罗斯杀爆弹的发展思路是:从配用触发引信的杀爆弹开始,再研制装备触发、近炸双用途引信的杀爆弹(如3UOF-19式100mm杀爆弹),以增加反人员能力,目前又在研制配用近炸、电子时间与触发引信的杀爆弹(如,E-3UOF-19式100mm杀爆弹)。为提高杀爆弹的毁伤效应,俄罗斯又在弹体材料上做足文章,如3UOF-19式杀爆弹采用80G2S型高破片率钢,破片的杀伤区域达到368m2,这与152mm爆破弹的相当,大大提高了弹药的毁伤范围和威力。

就是爆炸装药的地方,要是想知道仔细点,再看看详细的说明。

导弹的战斗部亦称战斗部系统,简称弹头。它是导弹用于直接毁伤目标的全套装置。

由壳体、装药、引信和保险装置等部分组成。为了提高命中精度,有的战斗部还装有制导系统和发动机。

壳体的作用是将各组成部分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装药是指盛载的爆炸物,它是导弹威力的标志。引信是适时引爆装药的装置,最佳引爆时机取决于目标类型和导弹与目标的相对位置。保险装置保障战斗部贮存、运输、维修、勤务处理和飞行时的安全。它在导弹飞行中逐级解除保险,待全部保险解除后,引信装置即向装药传递引爆信息。

战斗部的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按飞行中它与弹体连接情况,可分为在整个弹道上始终与弹体保持连接的战斗部和在弹道某一点与弹体分离后、单独飞向目标的战斗部。

按它和弹体分离后的弹道飞行可控制性,可分为无控弹头和有控弹头。

按战斗部内弹头数量,可分为单弹头和多弹头。多弹头又有集束式、分导式和机动式三种类型。

按装药类型,可分为普通装药战斗部即常规弹头和核装药战斗部即核弹头。前者按毁伤作用原理又分为爆破战斗部、杀伤战斗部、杀伤—爆破战斗部、子母战斗部、聚能穿甲战斗部和燃烧战斗部等。后者按工作原理又分为原子弹头、氢弹头和中子弹头等。

导弹为啥能指哪打哪?

虽然导弹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不同类型的导弹结构也不尽相同,但是总体而言,它们都是由下面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的。

首先是战斗部系统,这一部分是导弹武器赖以最终打击目标的毁伤装置,战斗部也被称为弹头,主要类型有核战斗部、常规炸药战斗部、化学战剂战斗部、生物战剂战斗部、特种战斗部。如电磁脉冲战斗部、石墨纤维战斗部、声学战斗部、激光致盲战斗部、计算机病毒战斗部、超级润滑剂战斗部等等。

有的导弹甚至将整个弹头部视做战斗部,不再利用装药的爆炸力破坏目标,而是利用弹头和目标相对高速飞行所产生的动能,以直接碰撞的方式毁伤目标。采用这种战斗部的典型型号,就是美国防御洲际弹道导弹的反导系统中的地基拦截弹所采用的战斗部。它的学名叫大气层外杀伤器。

动力系统,这是导弹飞行依靠的动力装置,也就是导弹的发动机系统,一般包括发动机的燃料,也被称为推进剂供应系统,两部分组成。

燃料的化学燃烧需要氧化剂,导弹的发动机包括自带氧化剂的火箭发动机和利用大气层中的氧气的航空吸气式喷气发动机两大类。火箭发动机又包括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和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两类。此外还有采用火箭发动机和喷气发动机组合的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除了提供飞行的动力外,也还有为导弹提供飞行控制的作用,特别是火箭发动机,包括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燃气舵摆动发动机,以及专门控制导弹被动段或者载入段弹头的姿轨控制发动机。

制导系统。导弹之所以能精确命中目标,依靠的就是精确制导技术,而实现精确制导技术的弹上系统就是制导系统,制导系统包括导引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部分。

导引系统,无论是弹载的各种导引头,还是外部的雷达、声钠等传感器,导引系统就像是眼睛和耳朵,能独立或联合获取所要攻击目标的信息,然后交给导弹的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就像大脑一样,综合处理弹上信息和弹外信息,并智能化地作出决策。

然后由控制系统,就像人通过神经和肌肉控制身体运动一样,由弹上的控制执行机构,包括发动机和各种操纵面等,执行信息处理系统发出的各项指令,控制导弹飞向并命中目标。

弹体结构。弹体结构主要包括弹身、弹翼、操纵面三个部分,弹身也就是导弹的外壳,主要功能就是装载,包括战斗部系统、推进系统、制导系统、动力系统等等在内的所有弹上系统和设备,同时将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

弹体为导弹提供所需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弹翼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导弹飞向所需的升力,其实质上与机翼作用完全相同,操纵面与飞机的很类似,导弹上的操纵面的特点是大多数采用全动式舵面或副翼一舵,数量与控制系统的通道相适应,实现各通道的操纵。

导弹战斗部统分3种:1核装药战斗部,2生化装药战斗部,3常规装药战斗部

常规装药战斗部细分为:穿甲战斗部和半穿甲战斗部(反舰导弹)

高爆战斗部,云爆战斗部,破片战斗部(常规地地导弹)

穿甲战斗部,串联战斗部等(反坦克导弹)

Kh-69巡航导弹实力超群。

巡航导弹,是导弹的其中一种。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的大气层内飞行,其旧称“飞航式导弹 ”。“巡航状态”指导弹在被火箭助推器加速后,主发动机的推力与阻力平衡,弹翼的升力与重力平衡后,实现近于恒速、等高度飞行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单位航程的耗油量最少。其飞行弹道通常由起飞爬升段、巡航(水平飞行)段和俯冲段组成。它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维持飞行。

巡航导弹在携带核弹头时还可以由飞机或潜艇发射,也是‘核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款来自俄罗斯的全新隐形机载巡航导弹,在莫斯科附近的Army-2022军事展上亮相。Kh-69用于瞄准具有已知坐标的静止目标,并收集有关目标周围环境的额外数据。Kh-69可以从各种俄罗斯战斗机上发射,该导弹的终极制导系统结合了惯性导航、卫星导航和电光导引头导航,它将有290公里的射程和700-1000公里/小时的运行速度。

该弹采用碳纤维夹层结构材料方形截面弹体,好处是比起圆柱形弹体,更能有效的利用空间,能够安装在弹舱内,隐身性能好、升阻比高,而且由于其低空飞行,被探测的可能性较小。

该弹背部安装了一对折叠后掠式弹翼,下方则是战斗部舱,可安装多种战斗部,后方则是油箱与500千克推力的土星TRR-50MT发动机,发动机采用埋入式进气道,可以使攻角增大,迎风面积减小阻力降低,提高隐形性能,周向尺寸减小便于挂载。

但也有设计难度大,吸入附面层气流多,总压恢复系数较低、进气效率低等缺点。由于发动机油耗大大减轻,因此其自用版射程可能更高,只不过受军控条约限制才压到290千米。

发动机后是舵机舱,安装有陶瓷材料的4片可侧向折叠的X型布局梯形尾翼,尾翼根部有防震颤配重。这款种导弹的存在使得苏-57战斗机拥有了能够与弹舱适配的对地打击武器,2018年5月25日,一架苏-57隐身战斗机打开腹部的后弹舱舱盖,投掷一枚Kh-59MK2巡航导弹。

这也是俄军首次公开苏-57从弹舱内发射武器的画面。按照外界猜测,苏-57有两个发动机之间的机腹主弹舱,分别长约46米,宽约1米,因此正好可以放下4枚Kh-59MK2/KH-69,可以使苏-57打击通信设施、火车站和节点、固定的地面弹药和燃料库、地面指挥所和通信中心、机场的飞机等、炼油厂和石化厂的设施、以及基地中的海上目标。

同时,该款导弹也可以让其他三代机携带对地打击,其模块化、可更换多种战斗部的设计也能够适应战场需求,还可扩展出其他用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9402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