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读后感

《窃读记》读后感,第1张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窃读记》读后感600字(精选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窃读记》读后感1

月亮从东方悄悄露出笑脸,她像一个文静含羞的姑娘,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我坐在书桌旁,随手翻开语文书中的第一课《窃读记》,不禁细细地品味起来。

《窃读记》一文主要讲了林海音童年时代因无钱买书,所以只好在书店里窃读,窃读的滋味让林海音感到快乐、惧怕。其中使我感动、深有体会的句子很多,下面就由我来和你们分享分享吧!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只饿狼,贪婪地读着……”林海音将满怀读书渴望的自我比作一只饿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林海音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

看看作者,再想想自我,觉得十分惭愧。有哪位同学能说,你要买对学习有帮忙的书而家长不一样意呢?没有。家长一听,就会立刻去买,一分钟也不会耽误。

可我们有林海音那样热爱书籍、渴望读书吗?看书,不是走马观花,简简单单看一看,就是只看头、不读尾,还有的是书买回来后,连翻也不翻;甚至有时候是家长逼着看书。看看吧!我们与林海音的差别多大啊!

记得有一次,我回到家,早早地做完作业,以飞快的速度跑到电脑前,将电脑打开,玩起了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丝毫不管书架上的那些书,白白浪费了时光,此刻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呀!朋友们,让我们记住课文中国文老师的一句话吧:“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是啊!吃饭能带给我们物质营养的,而读书是给我们带给精神营养的。这两种营养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窃读记》读后感2

这一学期,我学了很多有趣的课文,其中印象最深是《窃读记》。

《窃读记》主要讲了:放学后,作者走向书店。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找到那本书,就贪婪地读起来。作者怕被书店老板发现,就走出书店。有时候,读一本书要到好几家书店看。作者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顾客多的书店不会被老板发现。作者非常喜欢下雨天,因为这样就有理由继续在书店里看书。当菜的香味传来时,作者已饥肠辘辘。然后依依不舍的把书放回原位上。想起了老师说的一句重要的话。

从这篇《窃读记》课文中,我感受到了作者是多么的喜欢看书,虽然买不起,但是,可以想方设法的看书。他把一本书当成了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认为,书就是赠送给人们所有的智慧。他认为,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一样,可以陪他聊会天。他认为,一个道理就是一种营养。他完完全全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他最喜欢的书。我应给向他学习,喜欢看书,而且像朋友一样对待它。它也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在我生活中,我也有过这样的事,那就是在我妹妹家里,那时候,我们正在写作业,写的手都麻了,就想玩一会儿,妹妹说:“姐姐,我们的屋子太小了,没有空玩,但是我家有两本书。”我说:“那也只能看会书了。”说完,我们就开始看书,我们看了一会,觉得我们已经进入了书籍里的故事中,好像走不出来了。可是,我们还有作业要写,只能恋恋不舍的把书放会原位上,继续写作业。

从《窃读记》中,我知道了书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我们都能从书中学到很多知识。

《窃读记》读后感3

今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故事,题目是《窃读记》。这则故事写了一个人把读书看成吃饭一样。其实读书不仅没有坏处,而且对人有益的。

这个人,一有时间就跨进书店急忙打开书,躲在一角边,一页,两页,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她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读书的滋味!她害怕被书店的老板发现,所以进来看书时,把自己藏起来。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才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现实生活中,只要一打开书,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书的征服;是你征服了书,还是书征服了你,还是书与你之间正在互相征服之中?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管答案是什么,都包含着一个意思——成长。

或许书征服了你,那就意味着你被书迷住了。这时的你,沉迷在书里,忘了吃饭;忘了睡觉……祖宗的遗训,先哲的思想,人类几千年的文明,都通过书向你灌输,默默地影响着你,教育着你,陶冶着你……在这样的氛围里,你长大了。

或许你和书之间在互相征服,那就更有意思了。你的脑海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问题层出不穷,征服永无止境,你每时每刻都处于成长之中。

我们小学生正处成长阶段,读书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记住《窍读记》这个故事,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多读书,灵活运用大脑,让它在我们将来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其作用,发挥其威力。

《窃读记》读后感4

书,是人们的精神粮食;没了书,人们便没有了知识。沐浴在“知识温泉”当中,翱翔在知识的天空中,遨游在书的海洋当中,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渴望读书,热爱读书,让我们一起坐享“知识的宝座”!

《窃读记》由林海音完成,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好读书,而生活又比较窘迫,不得不偷偷在书店里看书。她是那么的认真,每天放学不管三七二十一,火速赶往“文化街”;在狂风暴雨的时候,人们都很心烦,可作者的心却依旧在喊:“再大些!再大些!”是呀!贫困是多么可怕呀!可这样艰苦的情况下,作者却还能逆境求生,坚持读书,虽是“窃读”,可谁又能体会她的不容易!即使那天她被赶了出来,她一忍再忍,却还是下意识地走向那条熟悉的街!那本书被看完了,作者林海音是如此激动!书可以转为自己的知识,知识可以转为自己的力量!

冰心奶奶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这不正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首则,这不真是见多识广的第一方法么?书,是自己的防御盾,有了书,就知道别人是否在骗自己;书,也是自己的武器,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别人斗文,分析一件事的好与坏,是否应该做这件事!

我们的第二次月考,有一道写歇后语的题目,同学们冥思苦想了很久,还是没想出来,所以全班没有几人答对。只要我们多看书,记住这些经典,便可以知道这条歇后语,我们的月考排名,也不至于还在第四。

朱熹也曾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就是新的领悟,是人类文明的“功臣”,只要我们遨游在书的海洋,乘着知识的“小船”,终有一天,我们将到达知识的顶点?

《窃读记》读后感5

我读过一篇课文叫《窃读记》,《窃读记》的作者林海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窃读记》中作者林海音为读书,跑到书店里,想尽一切办法读到书。她经常和买书的人一起走进书店,假装买书的人的妹妹或女儿,让自己可以读到书。我觉得她真聪明。她一走进书店,就拿起书像匹饿狼一样看了起来。买书人走光了的时候,书店老板望着她,她感到十分尴尬。正在这时外面下起了大雨。她十分开心,她在心里呐喊着:下大点!再下大点!雨停了,她的书也读完了,她如愿以偿的回家了。

我也很喜欢读书,但没有像林海音那样爱书成痴。有一次我把我最喜爱的书《三国演义》藏在衣服里,用我的裤子夹住。我悄悄地走出房门,快走进卫生间的时候,我心里暗自高兴,爸爸没有看见我。这时爸爸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不知我是做贼心虚还是被吓到了,我往后退了几步。爸爸问我:“你要干什么去呀?”我吞吞吐吐的说:“我,我上厕所。”爸爸让到一旁让我进去了,刚才真是有惊无险,不过还好没有被爸爸发现。我把书从衣服里拿出来,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我任意徜徉在书的海洋里,我忘记了时间。爸爸说:“快点,吃饭了。”我顺口说了一句:“快好了。”爸爸等得不耐烦了:“快点出来!”爸爸大声的说。我不得不走出卫生间去吃饭。吃完饭后,我把《三国演义》放在床里。我藏在被窝里用电灯照着看。半夜,爸爸过来查看时,看见被窝里有光亮,爸爸掀开被子,看见我在看书。爸爸对我说:“你看看已经几点了。”我一看手表,已经十一点了。

我以后也要像林海音一样,写出好文章。

《窃读记》读后感6

《窃读记》是这个学期我学的第一篇课文,它让我感受颇多。

作者林海音因为囊中羞涩买不起书,又爱读书所以只能窃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是小作者窃读的感受。我想:她快乐是因为读书能得到知识;她惧怕是因为害怕被别人发现而遭到斥责和害怕心爱的书会被卖光。这种苦乐相伴的窃读滋味正是源于她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这还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文中最让我感动的两句话:“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和“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记得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想:物质的贫穷并没有遮住林海音精神世界的阳光,并没有阻挡她插上智慧的翅膀,她是精神世界的富翁。文中的国文老师有句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是啊,吃饭能提供物质营养,而读书能提供精神营养。两种营养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与作者比起来,我简直太幸福了。我不用忍受窃读的惧怕和腿酸脚麻、饥饿的痛苦。对于我来说读书只有快乐:我拥有很多心仪的书,可以坐在沙发上舒舒服服的看·······与作者比起来,我很惭愧。尽管我也喜欢读书,但是我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远不及像她那样强烈,也时常有将新买的书束之高阁的事发生。读完这篇《窃读记》后,我一定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环境,下定决心像林海音学习,热爱读书,使自己活的更加充实,更加光彩有力!

《窃读记》读后感7

前天上课的时候,语文老师教了我们《窃读记》一课,这篇课文让我记忆深刻。

《窃读记》这篇课文主要是讲的作者林海音每天放学后便马不停蹄的奔向书店去看书。到了书店后,她便忙打开书,像一匹恶狼,贪婪的读着。每次,英子姐姐都站得腰酸背痛,所以音子姐姐经常会用一条腿支撑着或是靠着书架。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我也和音子姐姐一样是一个书迷,可谓是爱书如命。例如有一次中午,我在自己房间看书,爸爸喊我出去吃饭,我顺口答应了一声便继续看起书来,不一会儿,就将吃饭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爸爸等得不耐烦了,生气地进屋问我:"舒婷,马上是多久啊?"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放下书出去吃饭。

我晚上睡觉之前不看会书是不会睡觉的,经常是爸爸妈妈催上好几遍才依依不舍地关灯睡觉。一个星期日的晚上,我吃完饭后便津津有味地看起了《大侦探福尔摩斯》,到了睡觉的时间,爸爸让我早点睡,我说:"你们先睡,我随后就睡。"爸爸答应了,我便又继续钻进了书中。忽然,爸爸睡眼朦胧地走到我房中,对我说:"婷婷,你怎么还没睡呢?你自己看看什么时间了!"我一看表,竟然已经快到十二点了。

读了《窃读记》这篇课文后,我想:英子姐姐虽然和我一样爱看书,但她的环境比我艰苦得多,她都能成为一名大作家,何况是我呢?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以后也写出像英子姐姐一样好看的作品来。

《窃读记》读后感8

《窃读记》中写了作者林海音小时候因家中穷困买不起书便偷偷的在书店中看书,并描写了作者在窃读中感受到的快乐和惧怕,《窃读记》读后感。文章中有在雨天装做不喜欢这雨,却在心里想让雨下的更大以便能光明正大的留下看书的情感;也有因自己家庭的穷困而在书店偷偷读书时饥肠辘辘,希望自己的口袋里有钱多好的白日梦;还有作者看书时就算是腿再酸也要坚持读下去的“贪婪”。说明作者已经全身心投入到书本上了。在文章最后一段说“脚站的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和“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可以体会出作者虽然很累,但很快乐,感到很充实,同时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读书和吃饭一样,都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在我的周围几乎没有像作者这样非常穷困的孩子,这样便体现出了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现在有的孩子家里的书成堆成堆,有的却翻都不翻,只拣好玩的却对学习无用的看。和作者林海音相比不如换一换,这种人在现在真是浪费。我也在书店里看过书,很多孩子都看过,却从没有像作者描写的那样,需要种种手段来隐藏处自己,我们都是光明正大的在地上一坐,把书放在书架上。妈妈说:“是因为现在的人们有钱,想买就买,所以没太多的顾虑。”这些让我深刻明白了现在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

林海音在又惧怕又快乐的复杂心情中的窃读,反映了两个时代的不同之处。与此同时,我想到了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有书读吗?他们能看到那么多的`文学名著吗?或许他们连窃读的机会也没有吧!此时此刻我比任何时候都明白了捐赠图书的意义所在。

《窃读记》读后感9

最近,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它的名字就叫《窃读记》,它是林海音作家写的。

林海音小的时候那个年代,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如现在。可偏偏林海音喜欢看书,而她又买不起书,于是就只能去书店窃读书啦。

文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感动,就是:“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那时候她们的条件不如现在的我们,但是她们那颗好学和渴望知识的心,却远胜于我们。

林海音非常聪明,为了可以更好的窃读,想到了很多办法。她会经常到顾客多的书店,那样她便不会被人注意:她会很好的把自己隐藏起来,她还会贴在大人的身边,让别人误以为是他的妹妹或者女儿。作者为了多读书,总能想出好点子来,真叫人佩服!

平时我们不管怎样都讨厌下雨,因为下雨会给我们带来麻烦。而林海音不同,那段林海音因为喜欢读书,就喜欢下雨的片段:“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说明了林海音为了可以多看书而可以喜欢上令人讨厌的下雨天。

有时候,林海音看书都忘记了时间,不去吃饭,直到饭店飘来菜香时,她也会饥肠辘辘的做白日梦。她会很累,不得不用两条腿交替支撑着。这段话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看书或者做事看到了忘我的陶醉的境界,那么他便会忘了时间,忘了吃饭,整个人沉醉在书海里。

两个小时过去了,林海音手中的书也看完了,她依依不舍的把书放回书架。她没有感觉到累,她脑海里想的是国文老师的一句话:“人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像林海音那样炽热的求学的心,那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窃读记》读后感10

今天我学完了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程,这一单元都是与读书有关的课文,旨在鼓励我们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汲取更多的营养,走上成功之路。

这几篇课文中给我印象最深,感悟最多的是《窃读记》中的小女孩,文中小女孩的举动深深的感动了我。小女孩儿在书店里读书既快乐又惧怕,她战战兢兢,却收获很多。那是一种怎样的环境又是一种怎样的读书方式呢?那是在极其窘迫的条件下“窃读”啊!这种读书的方式,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酸酸的,苦涩中藏着几分凄凉。

小女孩之所以只读书而不买书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家很穷,没有钱买书,甚至连在外面吃饭的钱都没有。每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她已饿的肌肠辘辘,那时她也不免要做起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啊,去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了一张舒服的沙发,坐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正在她做着美梦的时候,刺眼的灯光把她照醒了。这才知道刚才的情景原来是一场美梦而已,心里失落、难过极了,多么渴望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啊!

读完这篇课文,我感动之余还有惊讶和迷惑,我有些不太相信会有这样的事和这样的人。这是真的吗?我课下带着疑问去问语文王老师,王老师给我详细的讲了过去那个时代的生活,听过之后,我才确信其实,这更增加了我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情。

我决定要向小女孩学习,学习她那种热爱读书,求知若渴,勇敢坚强,坚持依然,的精神。我们现在身处新时代的美好环境里,过着幸福的生活,条件如此优越,不知道要比小女孩强多少倍,所以,我们要加倍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读书,让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材。

小女孩,我喜欢你,敬佩你,是你让我懂得了读书的乐趣,是你让我得到了更多的人生启迪。

《窃读记》读后感11

《窃读记》主要写作者小的时候,每天一放学,就急冲冲地赶到书店看书,看书时还要躲到一个小角落里,一边看书,一边察言观色,怕书店老板将她赶出书店。有时,还要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当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时,她总是忘记时间,每当书店的日光灯亮起来时,作者才会依依不舍地走出书店。从这篇课文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林海音对读书的酷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学了这篇课文后,我能想像到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混乱,连一本书都不能自由的在书店中看。今天,在我们生活的年代里,人们可以自由出入书店,而且图书种类繁多,在不损坏图书的前提下,可以在书店里大大方方地借阅或观看,不用担心在书店看书会被书店老板或工作人员赶走。如果天气不好,不能去书店看书,或是路途遥远,不方便去书店看书,没关系,现在网上就有一个庞大的书库,在家中也可以自由自在的畅游在书海中。

总之,现在的条件非常的优越,不用再小偷小摸地看书了,不用因为天气不好而发愁了,这都是因为改革了,创新了,科技发达了。正因为这样,我们更要学习林海音酷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

我,也是比较爱看书的,可是,每次看书都凭着自己一时的喜好,不能专心从头到尾看,只看自己感兴趣的,如果觉得这本书没意思就大概翻阅一下再也不看了。现在,我的书架上摆满了书,可是从头看到尾的却没有几本。看着自己的图书,再想想林海音作者,我感到惭愧,从今天起,我要把自己书架上的图书一本本再看一遍,从书中寻求更广泛的知识。

云南英子三姐妹指的是孟英英、孟玉英、孟秀英三位姐妹。她们来自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都是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怒族服饰的传承人,以刺绣手艺谋生。

目前,三姐妹相依为命,家里只剩下10岁的小英和她的两个妹妹相依为命。小英在二伯家干了一天活,到了饭点时,堂弟堂妹们围坐在餐桌前,吃得津津有味,而小英和两个妹妹却没有她们的位置,只能独自坐在一旁埋头吃饭。一块回锅肉被二妹嚼了又嚼,却一直不舍得下咽,只因她想记住肉的味道,因为平日里很少能吃到这样的美味。

小英渴望学习知识,但是因为家庭条件所限,她只能在家里帮助父母干农活和家务。虽然小英的生活很艰苦,但她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太阳刚刚冒出来,小村就罩着一片亮光,不是那种洁净的亮,而是水润润、毛茸茸的。村前路上人来人往的,也带着一种毛茸茸的光,远处看来很是清晰,却又看不清眉眼。女人已经早早起来开始忙碌了,扫着门前的场地,甚至连一块石子也不留下。有人经过门前,就会笑着打声招呼:“英子姐,在忙着啊?”女人就停下手里的扫把,笑着答应一声。

女人擦擦额头的微汗,同时招呼对方来屋里坐坐。对方一笑说,不了,明儿个再来。说着,笑笑走了,一直走向光影里,不见了人影。

女人扫完地,放好扫把。站了一会儿,又忙忙地走进了卧房,准备把男人的衣服给洗一下,明天好穿。明天是男人的三十六岁生日。在小村,人们都兴做三十六,女人的娘家哥嫂兄弟早就吆喝着,要给男人做三十六。

三十六岁是人生的一道坎。在这个坎上,要热闹热闹地增加一些喜气:过生日这天充满喜气,这一年都会红运当头,无病无灾的。三十六过后,更会是一帆顺风,大吉大利。

因此,女人娘家哥嫂兄弟撺掇,无论如何也要做一个三十六。女人的娘家嫂子更是说得直接,你们家树子这么多大舅子小舅子的,三十六都没人来闹腾,冷冷清清的,别人到时不说你怕做事,会说我们娘家人都瓜,不知道一些人情礼节。

男人一边给自己的大舅子小舅子们散烟,一边笑着,看得出来,他没有推辞。

女人就笑,望着男人问:“那就做一个,咋样?”

男人说:“你当家啊,你说了算。”

娘家嫂子就笑话,一个男人,还是村长,说那样话不怕人笑话啊?

女人眯着眼望了男人一眼,尽管嘴里说算了算了,别劳烦大家了。可是,她心里也想给男人做一个,不为别的,为了一个喜庆。而且红裤衩她也买好了。做三十六,得买红裤衩,这是小村的另一个风俗,也不知是谁兴的,反正挺时兴的,就如火一样,呼一下就燎原了。而且讲究得很怪,男人三十六时,不只是男人得买红裤衩,女人也得买,那夜一起穿着。女人过三十六,男人也得买。干嘛?红红火火,大吉大利啊。

既然要做三十六,接下来,大家就操心别的事情,比如豆腐准备好没有,到时是少不了的,好装汤水碗垫底。魔芋也得有,鱼啊肉啊的当然少不了,不能丢了村长的面子。女人点着头:“都准备得差不多了。”

大家就放了心。至于鞭炮嘛,娘家嫂子说:“你们别买,到时我们买,来了一路炸响,一直响到家门口,热热闹闹的。”

女人忙感激地点着头答应着。

临走时,娘家嫂子还专门将女人拉到那边墙角处,悄声问:“英子,那个东西买了没?”

女人眨着长长睫毛的眼睛,望着嫂子一脸严肃的样子,一时想不起来还有什么没有买,愣了一会儿问:“啥啊,嫂子。”

嫂子笑了一下,左右望望,一群男人还在那边谈着话,她就悄悄把嘴贴近女人的耳朵叽咕了两句,女人的脸就红了。红色沿着脸蛋一直沁到脖子上,只是抿着唇笑着,就是不说话。嫂子知道是买了,自己这个小姑子有些害臊。她又担心,怕女人到时不好意思穿在身上,可就不好了,自己长嫂如母,得叮嘱一句,因此说:“可要记住了,明个晚上睡前一定都要穿上了啊!”

看女人脸更红了,当嫂子的竟然促狭起来,少有地开起玩笑来:“穿在身上,树子还不馋死了。”女人知道嫂子开自己的玩笑,拍了一下她的肩道:“嫂子,让你坏!”

姑嫂两个一时咯咯嘎嘎的,下蛋母鸡一样。

男人过来问笑什么,女人说:“没你的事,去忙吧。”

其实,红裤衩是早就买好了的,一个是男人的,一个是女人自己的。十几天前,女人趁着去镇上看读书的儿子的机会,支开男人,一个人去服装店买的。男人平时跟着女人跟得很紧。别看一个村长,在外面吱五喝六的,很像一个人物。回到家,一会儿不见女人,就到处转着找着喊,英子,英子。等到女人出现在面前,问啥事啊。男人一笑,没有啥事。

娘家嫂子见了就开玩笑:“啥事?要吃奶啊!”

女人红了脸,白了男人一眼。男人挠着后脑勺笑,望着女人。

女人支开男人时,男人还不走。女人说:“去转转,一个大男人,一个劲儿地跟在自己老婆后面,别人看到了会笑话的。”男人不,男人说:“自己跟着自己的老婆,怕啥子。”女人瞪了他一眼,说:“你不怕,你脸厚,我可害怕。”

男人说:“谁会说啥啊?”

女人说:“那次嫂子说那话,臊不?”

男人就想到舅母子说的那话,就嘿嘿笑着转身走开了,可走得又不远,跟在女人身后有十步左右,女人走一步,他走一步;女人停下,他也停下。女人看着好笑,对他挥挥手,男人知道,女人让他走远一点儿。男人无奈,只有去镇上的关帝庙转去了。这儿的关帝庙是明朝时修建的,雕花镂纹古色古香。男人跟着一些人一块儿走进去,看抄着胡须看书的关羽,还有站在两边的周仓和关平,可心里仍记挂着女人。过了一会儿,他又跑出来,去找女人,可已经不见了女人。

女人将男人支走,自言自语地一句:“长不大的娃娃。”

女人心中有一种满足感,有一种得意。自己嫂子说了,一个男人这样恋着你,就是喜欢你,心里有你,舍不得你。

女人故意冷着脸说:“谁稀罕。”

女人嘴里虽然这样说,但是每次被男人这样恋着的时候,心里仍是甜滋滋的。她悄悄望望,看见四边没有熟人,就悄悄走进了一家服装店,心里腾腾的,总有一种做贼的感觉,生怕被人发现了。可是,女老板的眼光忒贼,看见她望着红裤衩的样子,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就走过来说:“想买红裤衩吧?”

女人的脸红了,平时挺伶俐的一个人,这会儿嘴就笨了,连连说:“我……不。”本来她想说自己不买,可是自己明明是来买的啊。于是又抿住嘴不说话了,只是轻轻点点头。

女老板很体贴地说:“买红裤衩的人很多的。”

女人仍不说话,鼻尖出汗了。

女老板问了尺寸,替她给男人挑了一个,大红大红的如一团火。接着,老板娘又回头打量着她的腰,她的身子。她知道,热心的女老板可能早知道三十六买红裤衩的讲究了,大概是准备给她挑一个。她几乎都不敢看女老板。女老板也看出她的不好意思,笑了笑,拿出一条红裤衩递过来。她悄悄抬起头一看,忙说:“太……太小了。”

女老板说:“妹子,你这么细的腰,这么长的腿,穿这个一定好看!”

她说:“太……太窄了。”

女老板见没外人,劝她:“男人就喜欢这个,三十六吧?三十六就图个喜庆,现在哪个女的不是买这样的,紧俏着的。”

这时,有人进来要买衣服。她忙一把接过红裤衩装进包里,手忙脚乱地找了钱,转身低着头跑了出来,一直走到街道上,才长长出了一口气。背后突然被人拍了一掌,她吓了一跳,忙回过头去,竟然是自己的男人,就白他一眼说:“咋的一惊一乍的?”

男人问:“你咋像做贼一样,不会是支开我去干别的事去了吧?”

女人问:“啥事?”

男人嘿嘿笑,在女人耳边悄悄嘀咕一句。女人瞪了一眼道:“就是的啊,心里泛酸了吧?”

男人嘿嘿笑,知道自己女人不是那样的人,也就不把女人的玩笑话放在心上。

女人笑笑说说:“回家。”

男人问:“事情都办好了?”

女人点着头:“办好了。”

一路上,女人始终没有把买红裤衩的事告诉男人。回到家,悄悄将红裤衩洗了一遍,放在暗处晾干,整齐地折叠好后,用纸袋装着藏在衣柜的底层里。藏严实后,她用手抚抚自己热乎乎的脸,想到那天偷偷摸摸的情景,又禁不住噗嗤一声笑了。

男人的生日,男人并不操心,只是忙着村里的事情, 上像夹着火把一样跑上跑下的,用女人的话说是假积极。最近,镇上在忙着给村里装太阳能灯,十几步一个,到时晚上亮得像城市里一样。男人高兴得没一刻清闲。当然,偶尔闲下来的时候,男人也想帮忙,女人却将他推开道:“忙你的去吧,家里的事你是越帮越忙。”

男人就笑着,扎撒着双手走了。

家里的事情,男人一般很少管。有时即使想管也管不了,当不了家做不了主。这点,不只是村里人知道,甚至连镇长都知道了。一次开会的时候,镇长还以男人为例呢,说:“别看我们王大树同志在家是二把手,是怕老婆的代表,吃粮不当兵,村里的工作可是干得顶呱呱的,年年优秀。”

整个会场都哈哈大笑起来,镇长也嘎嘎笑起来。吃饭的时候,镇长甚至少有地聊起黄段子,问男人:“那么怕老婆,床上的时候,你和你老婆谁干男人的角色啊?”

男人学着电视里的广告词说:“这个,我不告诉你。”

本来,这次过生日的时候,女人还准备给男人买一身新衣服的,到时男人一穿,崭新挺括的很气派。女人说:“大小也是个村长嘛,别弄得叫花子一样,让人看着笑话。”男人听了摇着头不同意,告诉女人:“别太张扬了,悠着点儿啊。”

女人眉毛一挑说:“咋的,我用自己的钱买,还犯法了?”

男人这次没听女人的话,坚持自己的主张,自己有一套新衣服,是不久前去县上开先进村干部代表大会时买的,才穿了没几天,到时候可以穿上。女人望了男人一眼,就没有再坚持了。男人虽然不管家,可是知道过日子。既然这样,为了男人高兴,就顺着他的意思,不然的话,倒和自己给他过生日的初衷相反了。

女人一笑说:“听你的,王村长。”

男人被女人一笑一逗高兴了,就蹬鼻子上脸了,就抱着女人揉捏着。女人正在忙着抹桌子,瞪了他一眼:“吃不够啊?”

男人点点头:“嗯。”

女人说:“有力气啊?”

男人厚着脸皮点着头:“嗯。”

女人把抹布放在他的手里,笑着说:“有力气就抹桌子吧。说完,忙着去弄别的去了。”

女人的事情很多,一件件地扳着指头去做,一直忙到今儿个,才猛地想起来,男人的那套衣服还要洗洗,上面有几个油星子,虽然看不见,可是女人心里不踏实。既然没有买新衣服,就得把这套衣服洗干净熨整齐了,让男人穿着舒服,自己看着也舒服。

女人做啥子都这样一板一眼的,一点没做好,心里就有点疙疙瘩瘩的。女人不想男人过生日那天自己心里不舒服。因为,那是男人的生日啊,是一个很好的日子,应当高高兴兴的。

女人提了衣服,突然想想,一笑,又将被子扒了,将被单、隔单和垫单都拿了,一搂子拿到院子里。门前绿绿的枇杷树下有一个水龙头,水是从远处的山脚下拉来的泉水,全村统一用的,每一家门前有一个水龙头,一个水池子,是白瓷砌的,白白净净的。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时候上面给投资的。女人放开龙头,让清亮的水注入池子里,再在水里放了洗衣粉,将被单放在水里浸泡了一会儿,开始搓洗起来。女人搓洗得很细致,一个针尖大的黑点都不放过。白被单被女人洗得白白净净的,白净得如女人的脸。女人的眉眼也映在水中,一漾一漾的。女人就微微眯了眼,眉眼显得更是细细长长的,有一种迷蒙的样子。

邻家的春生媳妇走出来,看见女人在洗衣服,忙笑着喊:“英子姐,用我家的洗衣机吧。”

女人摇着头笑笑,说不了。

女人知道洗衣机好用,水一加,衣服往里面一放,呼呼噜噜,不一会儿就好了。甩干水后挂在太阳底下,一会儿就干了。可女人硬气,女人不想别人说,自己仗着是村长女人,就白用人家的东西。

女人怕春生媳妇多心,告诉她,自己快洗好了。

女人说着,用手轻轻拂了一下自己的头发,拂出了一串白亮的水珠,从指尖上滑下去,有的落回水池里,叮叮咚咚的;也有水珠挂在发丝上亮晶晶的,在日光下一闪一闪的,发射出晶亮的光线。

女人洗男人的衣服时,总要把每件衣服都拿起来,把兜中细细摸一遍:男人有时大意,什么东西往兜里一装,转身就忘记了,到时一洗,就洗坏了。

女人怕男人兜中有什么要紧的东西,会耽搁事情的。

果然,女人就从男人的衣服兜中摸出了一个小本子,绿皮子的,是男人的记事本。男人经常在本子上记些事情,开会了,就坐在村口的大榔树下,一群人一围,就哗啦哗啦翻开记事本,对着大家一二三四地讲起来,讲得头头是道的。那时,女人就坐在人堆里静静地听着,脸上带着笑悄悄望着男人。有时,男人会得意地望她一眼,大概在显摆自己:咋样,我行吧?每每这时,女人都会将头拧到一边去,望着别处。男人是小孩脾气,惯不得的,一旦惯下,就高兴得忘记了一切。

女人翻开男人的本子看了看,眉毛皱起来,悄悄收起笔记本,然后弯下腰继续洗着衣服。

男人回来的时候,场地的绳子上挂满了被单和衣服,在风里摇摆着。男人擦了一把汗,看女人在洗菜,就走过去轻声问:“你没掏我的衣兜吧?”女人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点点头道:“掏了啊,咋的?”

男人头更靠近了一点,声音更小了:“你没看见一张啥条子吧?”

女人一脸不解的样子问:“啥条子啊,谁给你写的,是秘密啊?”

男人忙摇着头说才不是的,别胡想啊,我是那样的人啊?他咂吧了一下嘴唇,想说什么,左右望望又没说,过了一会儿突然问:“我的笔记本哩,放哪儿去了?”

女人朝屋里努努嘴,告诉他放在桌子上了。说完,女人将洗净的菜拿进灶房,又拿着一碗包谷走出来,在院子里咯咯地叫着。几只鸡听到了,张着翅膀扑棱棱扑回来,围着女人转着抢食物。女人笑着,仿佛对待孩子一样轻声斥责着:“别抢,别抢,有的是。”

男人进了房内,翻了记事本,本子里啥也没有。他有些急了,跑出来喊:“你进来。”

女人收回目光问:“干啥啊,做精捏怪的?”

男人不说话,一把拉了女人扯进房间问:“那张条子哩?”

女人眨着长长的眉眼,不解地问:“哪张条子?”

男人生气了。男人虽然有点怕女人,让着女人,宠着女人,可生气了也是很厉害的,敢于一天不吃饭不说话,任女人怎么逗也不理她。这会儿,男人明显地生气了,指着女人说:“你这个女人啊,怎么见了东西眼睛就红了,就不像自己了。”

见女人仍是一副大惑不解的样子,男人说:“知道啵,那是春生送的一台洗衣机。”

原来,春生最近想承包村里的鱼塘,别人也想承包。春生就动起了脑子,就去商店买了一台洗衣机,并没有领走,而是在临走时开了一张条子,告诉商店老板,以后谁拿了条子来,就让拿条子的人领走洗衣机。说好后,春生兴冲冲地跑回来,借着翻看男人记事本的机会,悄悄把那张条子夹了进去。

今儿个,春生特意打了电话给男人,把这事悄悄告诉了他。春生说:“村长,这就当是给你过生日的礼物吧。放心,这事你知我知,没外人知道。”

春生甚至还说:“我承包了鱼塘,年底了你还能分红。”

男人一听急了,忙关了手机气喘喘地跑了回来。男人对女人说:“自己赶快把条子还给春生,就他那样的奸猾样,咋能包给他?”

看女人站着不动,男人更是急了,一咬牙发誓:“以后洗衣你不动手,我洗,行不?”女人瞥了男人一眼,不屑地说:“靠你洗衣服,衣服上能掐下垢痂,还能穿得出去啊?”

男人红了脸问:“咋的,不给啊?”

女人白了他一眼,轻声道:“给了。”说完,去场院里忙去了。男人望着女人的背影,很有些摸不着头脑,赶忙跟了出来。过了半天,女人抬起头得意地道:“还用你送?我早就送给他家了。”说着,女人努了一下嘴,示意送给了春生家的媳妇。

男人听了,挠着脑袋吁了一口气,无声地笑了。

女人也轻轻笑了。

男人以为条子送回去就没事了。女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女人送条子的时候,春生媳妇愣愣,接过一笑说:“不在正日子送不成敬意吧,明天让春生在正日子送过来吧。”

男人听了女人的叙说急了:“怎么还没完了?”

女人说自己就愁这个,明天要是春生送来了咋办,伸手不打送礼人啊。

男人问:“那咋办啊?”

女人生气了:“问你啊,你倒是想个办法啊。”

女人说着,推了男人一下。男人知道女人一定有好办法,用不着自己这么使劲地想。自己就是想出办法了,也不会有女人的办法圆满。他说:“不想了不想了,我要睡了。”说着,就箍着女人的身子,手在女人身上四处游走着。女人使劲打了一下他的手:“说正事哩。”

男人说:“这也是正事。”

女人说:“我可真的生气了。”

男人松了手,望着女人:“你说咋办就咋办,我听领导安排。”

女人侧着身子问男人:“真的?”

男人点点头,很坚定的样子。女人笑了,拉了灯,一个肉乎乎的身子滚进男人的怀里,轻轻叽咕了几句。男人一愣,热乎乎的手马上停下来问:“哥和嫂子他们来了咋办,不能碰一鼻子灰吧?”

女人说:“给他们发个信息啊。”

女人是一个一说就做的急性子,听男人松了口答应了自己的主意,就忙拉亮灯坐起来,给自己哥嫂兄弟各自发了一条信息,告诉他们,明天不做生日了,她和男人准备出去,到别的地方去,到时也别打电话,他们明天一整天都关着手机。

做完这一切,女人才放心地睡下,轻声问男人:“反悔不?”

男人摇着头说:“不反悔。”

女人在暗夜里轻轻笑了一下,放下心来。

两人已经商量好了,第二天一早就走,去镇上看儿子。儿子才十多岁,在镇上的一所小学里读书,小小的就开始住宿了。女人说很想儿子。男人高兴地说:“好啊,到时我们三个人一块儿,好好吃上一顿。”

谈到儿子,女人心里就软软的,就想到了儿子的样子。明天,那小子见到自己,还不知道怎么高兴呢。女人眼睛有点湿湿的,有了润意。

两人按商量定的起得很早,鸡叫三遍就穿了衣服打开门,东边的天空泛出一片鱼肚白,山尖像是沾了一层露珠一样,亮亮的、润润的。整个村子静静的,浮荡在一片清凉中,好像还没有醒来。

男人悄悄推出摩托车,女人坐在车后座上。

摩托车呜的一声,在渐渐清亮的早晨向前飞奔而去。凉凉的风将女人的头发长长地吹起来,如一片黑云一般。白亮的晨光中,两边是田地,是树木,还有一间一间的房子,是新农村建设后搬迁来的住户,一直延伸到了路的拐弯处。很多人家的门都闭着,还没有起来。也有极个别在路上走着的老人,大概天亮了睡不着,出来散步。看见他们,都会站下来一笑问,今儿个去哪儿啊?

女人一笑说走亲戚。然后一招手,车子就走远了,一直走入晨曦里去了。

镇上离村里不近,有四十多里的路程,在一处平坦的川地上。这儿不只是有明朝建的关帝庙,还有古戏楼,还有武昌会馆,还有洁白的墙和青石板的小巷。整个镇子五条水白白亮亮地流着,水边都是柳树。两人在一个摊子上要了油条,还有豆浆,吃了喝了,就在小镇上转起来。平时来这儿,都是急匆匆地买东西,或者看儿子,然后又急匆匆地离开。今天不一样,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两人转了关帝庙,转了双戏楼,转了武昌会馆,还有水码头和旱码头。时间也就渐渐到了上午了。

两人向儿子所在的学校走去。

儿子的学校在一条河的那一边,一道半月形的水泥桥,将小镇和学校连在了一起。女人走上桥,心里就充满了欣喜,马上就要看见儿子了。虽然儿子每个月都回去一次,可是,在女人的眼中,儿子就好像离开了自己十几年一样。

女人说:“亮亮看见我们,一定会高兴得雀儿一样。”

男人说:“那是当然的,想爸嘛。”

女人白了他一眼:“臭美,是想妈。”

女人开家长会的时候,留了儿子班主任的手机号。今天特意给班主任打了电话,请他告诉儿子一声,放学后出来,自己在桥上等着。班主任很爽快地答应了。因此,女人和男人站在桥上,放学铃一响,孩子们就潮水一样涌了出来,他们睁大眼睛四处望着,可就是找不见自己的儿子。还是儿子先看见他们,大喊一声妈,跑了过来。

儿子并没有像雀儿一样扑在女人的怀里。

儿子在学生面前,矜持得如一个小男子汉一样。女人拉着儿子的手,三人转身向镇上走去。远离同学了,儿子又恢复了小孩子的样子,叽叽喳喳地问老爸老妈怎么来了。女人说:“想儿子了啊。”

儿子高兴得嘎嘎的,又蹦又跳的。

女人问:“亮亮,咋的不想妈了啊?”

儿子说:“怎么不想,每天都在想。”

女人逗儿子说:“我才不信哩,刚才第一眼看见妈,一点儿也不高兴啊。”儿子很懂事地说:“自己故意那样的,不然的话,同学们会叫自己妈宝男的。”女人不明白什么叫妈宝男。儿子很内行地告诉她,就是离不开妈妈的孩子。

女人摸摸儿子的脑袋,侧头忘了一眼男人道:“嗯,比你爸强多了。”

男人不服气,问道:“凭啥?”

儿子得意地回答:“我能离开妈,你离不开啊。”

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到了镇上,找了一家饭馆进去。女人让儿子点几个菜。儿子再次睁大了眼问道:“还点菜啊,妈妈真大方耶。”

儿子点了自己最喜欢吃的菜。女人又笑着让男人点,男人点了一个煎豆腐。女人瞥了他一眼说:“吝啬。”女人知道男人爱吃鱼,又特意点了一盘鱼,再次引来儿子的惊叫:“哇,老妈,你真是我的好老妈。”

女人又要来一瓶酒,三个杯子。

女人打开酒瓶,三个杯子都斟上酒。男人忙挡着道;“小孩子别喝酒。”女人摇摇头,在儿子的杯子里象征性地斟了一点儿。然后拿起杯子,笑着对儿子说:“今天是你爸的生日,来,我们祝你爸生日快乐。”

儿子瞪大眼说:“老妈特意给老爸做生日啊,真偏心。”

女人笑着说;“到了亮亮过生日的时候也这样的。”

儿子很听话地拿起杯子,男人也笑着拿起杯子,他理解女人的心事,想让自己高兴,他没有阻挡儿子喝酒,三个酒杯碰在一起,都喝了。女人不停地给男人和儿子夹菜。儿子说:“老妈你也吃啊。”男人也说:“别夹,你也吃啊。”女人啊啊地应着,偶尔吃一筷子菜,她的心里装着满满的幸福,面对着自己最亲近的两个人,脸上一直是微笑的。

饭吃罢,女人结了饭钱,和男人一块儿送儿子去学校。

女人和男人望着小小的儿子走过桥头,挥挥手走进学校大门,和同学一块儿走进教室,才回过头来。女人的眼圈有点红,男人忙劝道:“再过十几天不就回来了吗?”

女人长叹一声:“儿子大了。”

男人一笑:“还小呢。”

女人接着说:“我们老了。”

男人望望女人:“你老了?有这么老的老太婆啊!”

女人让男人逗笑了。男人试探着说:“我们也该回去了。”

女人说:“咋的,还想回去接着过你的生日啊?”

男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你刚才吃饭时不是对儿子说:“今晚回去吗?”

女人说:“那不是怕儿子想我们,没心思念书啊?”

女人说着,径直朝前走去,走到一处好一些的旅馆前一问价钱,两个人住的单间,一晚上要一百五十块。男人一听忙说,走吧,找一个便宜一点的。女人偏不。女人说:“就要住在这儿。”

男人一愣:“住在这儿,一百五十块啊?”

女人白了他一眼:“财迷,我出钱。”

男人睁大了眼望着她,女人一笑说:“瞪啥眼,我自己的钱?”

他们家里有一块茶园,女人经营得很好,茶林从山头一直扯到山脚,绿得就如一匹缎子。到了三月里,清明前后,风儿一吹细雨一下,茶芽就嫩嫩地冒出来,如同密密麻麻的绿色米粒。女人就请工人上山采茶,两个月忙碌下来,就能挣两万多块。女人挣了钱,数着对男人说,自己想要买一条碎花的裙子,和春生女人穿得一模一样。女人甚至得意地说,自己穿了那个,保准比春生女人还好看。

本来说得好好的,可是临了,女人掏出钱却舍不得买,现在把钱拿出来,交给了旅店老板。

两人进了旅店,房内干干净净的,仿佛水洗过一样,被子也干干净净的,雪一样白。女人说:“价钱不一样,条件就是不一样。”

男人一头倒在床上,身子弹了弹说:“让我们也尝尝城里人的滋味。”

女人拍了他一下道:“现在村里人比城里人差了啥啊?没见过世面。”

女人说完,让男人去洗澡。男人懒得洗,女人说:“不洗不许睡觉,去。”男人无奈地起来,进了洗手间,扭开水龙头,热水呼呼地喷洒出来,男人痛痛快快地洗了澡,出来却不见了裤衩。女人说:“那个裤衩脏了,刚才拿出去在楼道的龙头下洗了,另外换个裤衩。”男人急了道:“这会儿哪有裤衩啊?”女人从包里慢条斯理地拿出一个纸包,扔到男人面前。男人打开一看,是一条红裤衩,就嘿嘿笑着说:“你连这也拿了?”

女人说:“谁都像你,当甩手掌柜。”

说完,女人拿了干净衣服进了洗手间,不一会儿洗罢,换了一条洁白的裙子出来,上了床,喊一声睡觉,就上了床。

男人从洗手间出来,看见女人身上盖着被单就说:“这热的天,你也不嫌热啊?”

男人走过去一伸手掀了女人身上的被单,登时睁大了眼,接着,身上的火就噼噼啪啪燃烧起来。床上的女人,裙子没有了,一条窄窄的红裤衩穿在身上,脸红红的喝过酒一般。男人扑上去,两人顿时扭作一团。

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女人如一只慵懒的猫儿,靠在男人的怀里轻声问:“今儿个生日过得咋样?”

男人满意地说:“好,就是做皇帝我也不换。”

女人的心稍微宽了一点儿,自从和男人一起来到镇上,把男人一个红红火火的生日变得冷冷清清的,女人的心里就有点愧疚,好像欠着男人似的极力想挽回来。听了男人的话,她笑了问:“不埋怨我搅黄了你的生日啊?”

男人说:“一点也不,明年过生日再来。”

余显斌,《读者》《意林》《格言》等签约作家,至今出版文集十一本,在几百种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两千余篇文章,《父亲和老黄》等一百余篇文章在各级征文中获奖,《知音》等五十余篇文章被各种高考、会考、中考以及其他考试选做考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892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7
下一篇2023-06-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