娴妃被废,魏璎珞抑郁而终,后宫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娴妃被废,魏璎珞抑郁而终,后宫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第1张

我觉得陆晚晚是后宫中的赢家。

娴妃尽管已经育有子女,但弘历并不缺少年轻貌美的妻子,那时弘历还是非常喜欢自己的嫡福晋。嫡福晋是未来的富察皇后,因此娴妃在后宫中没有优势。娴妃是佐领那尔布之女,出生上三旗满洲大族乌拉那拉氏,她的祖先曾经也很光荣,但好景不长。她出生时,她的娘家已经很穷,从她借钱救弟弟的举动可以看出这一点,她成为皇后已经是30年后了。她对乾隆钟爱的汉族文化一无所知,在宫廷里似乎显得格格不入。

乾隆22年,她成为王后,她将迎来40岁生日。这也是她一生中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生日。她的侄子讷苏上折子,想要和乾隆借钱修缮祖宗陵寝。但结局是乾隆拒绝了。如此的她根本不可能是后宫中的人生赢家。魏璎珞出生在宫殿里,并最终成为贵妃,一路高歌猛进。因果关系是众所周知的,都是富察皇后的关系。她在短短几年内就被乾隆任命为贵妃,这可能是因为她拥有前皇后的影子。但是,由于她的家世只是一个汉族女孩,所以她不可能成为皇后。哪怕是娴妃被废了又亡故了,她也没有被乾隆命名为皇后,接下来的20年抑郁而终。

实际上,在后宫中有一个小主,从贵人到最后的皇贵妃。在历史上仁宗的养母庆恭皇贵妃,还有另一个谜。根据历史资料,仁宗皇帝的母亲其实是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而魏佳氏就是后宫中的魏璎珞。她有地位有孩子,尽管这不是她自己的孩子,但她的养子并不简单。不仅继承了王位,并在即位后追封了陆氏,这对她是一个巨大的荣誉。这个人,孩子不需要自己生,她可就获得别人一生中未曾获得的地位,恐怕她是这个后宫中过得最舒服的人。

乾隆十三年三月,乾隆皇帝元配富察皇后忍着丧子悲痛,强颜欢笑带病伺候皇帝和太后东巡,最终病逝于东巡途中。她去世几天后,乾隆就和母亲崇庆皇太后商量好了立娴贵妃为继任皇后;孝贤皇后百日丧期后,乾隆皇帝正式诏告天下娴贵妃为准皇后人选,但乾隆又不想背上寡情名声,于是别出心裁、掩耳盗铃式特设了一个“摄六宫事皇贵妃”名号,娴贵妃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正式行使皇后权力,并在孝贤皇后丧后一周年后行册封礼,孝贤皇后三周年后正式册立为皇后。

当时乾隆后宫之中,娴贵妃虽然位份尊贵,但此时最受皇帝宠爱的是令嫔魏氏,而另一个妃子纯贵妃苏氏不仅和娴妃位份相当,而且还生育了三个孩子,但乾隆为什么选择的皇后人选偏偏是并不很得宠又无子的娴贵妃呢?

乾隆和皇太后在富察皇后死后第一时间决定了继后人选

在清朝官方的正式文件上,娴贵妃被皇帝选为皇后人选是在孝贤皇后百日之后的乾隆十三年七月,但是 根据清宫内部档案分析,实际上在富察皇后去世后几天内,乾隆就决定好了继后人选。

第一,根据乾隆朝《国朝宫史》里规定的清宫制度,皇后手下的宫女数目为十个,贵妃位下的宫女数目为八个,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稍有增减。而在记录清宫宫女伙食账单的档案里,就在乾隆十三年三月,娴贵妃位下的宫女数目就从原来的七个一下增到了九个,接近了皇后标准。

第二,孝贤皇后三月十二日病逝于德州,乾隆三月十七日回京。三月二十二日,孝贤皇后去世后第十天,乾隆皇帝下旨将养心殿西耳房装修挪至东耳房。养心殿东耳房是皇后居处,西耳房是贵妃居处,东西围房是妃嫔居处。也就是说最晚在二十二日,乾隆已经决定了继后人选。

第三,乾隆十三年四月十四日,乾隆皇帝下旨,提拔娴贵妃侄子讷苏肯为三等侍卫兼乾清门行走。乾隆在孝贤皇后丧期之内忽然提拔娴贵妃侄子,显然是娴贵妃遇到了乾隆皇帝的恩宠。

因此,根据这些宫廷档案透露出来的各种细节,很明显,孝贤皇后尸骨未寒,刚去世几天,乾隆和皇太后就决定好了娴贵妃将为继皇后。

乾隆为什么会册立新的皇后

孝贤皇后去世时,乾隆皇帝春秋鼎盛,刚刚三十八岁,正当壮年,而他的母亲崇庆皇太后也身体康健。正当盛年的皇帝上有皇太后需要儿媳妇侍奉,下有六宫群妃需要统领,因此乾隆和太后确实都觉得宫中需要有一个皇后主妇,所以皇帝和太后母子俩在册立继后方面没有分歧。

皇帝选立继后的话,无非是两个途径,要么通过八旗选秀选取新人,要么从六宫众妃之中提拔一位。八旗选秀是清朝皇室固定的后妃主要来源途径,顺治年间就规定,满洲八旗人家的十三岁到十六岁的少女,必须经过三年一次的皇室选秀,皇帝中意的秀女或被选入后宫为妃嫔、或被指婚给宗室亲贵,皇室挑选剩下的秀女才能由自家自主婚配。

因此,乾隆皇帝如果想通过选秀来选皇后的话,那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夫少妻”了。乾隆即将步入四十不惑之年,而皇后如果才十五六岁稚龄的话,不仅夫妇年龄看上去不般配,缺乏宫廷生活经验的少女皇后恐怕根本达不到乾隆所期待的“与朕敌体”和“侍奉太后、统领六宫”之要求,因此乾隆是断然不会采取这个手段来选立继后的,那他只有从后宫旧人中择一而立。

娴贵妃为什么会是乾隆继后人选

乾隆和太后在最短时间内就敲定了娴贵妃为继后人选,说明娴贵妃各方面的条件肯定是完全符合乾隆期待的皇后要求的。

首先,娴贵妃出身不错。 清朝皇帝虽然并不介意册封包衣甚至汉女出身的女子为妃嫔,但在册立皇后时还是要考虑家世出身的,皇后一般都是来自满洲大族。娴贵妃来自辉发那拉氏,她是辉发部贝勒王机砮的后代,隶属镶蓝旗,家族中有三个世管佐领,因此继后出身可谓满洲八旗大族。而当时和娴贵妃同封贵妃的纯贵妃苏氏,虽然诞育了二子一女,但她却是汉女出身,在家世方面就完败于娴贵妃,根本没有立后可能。

第二、娴贵妃是雍正帝亲自赐给乾隆的侧福晋。 清朝皇子除了嫡福晋,还可以拥有侧福晋、使女和格格等伴侣,这其中侧福晋地位最不一般,侧福晋一般由皇帝亲自指婚,要由礼部册封、而且有正式的聘礼、婚嫁以及冠服。在雍正十二年的那次选秀中,辉发那拉氏被雍正帝看中,亲自指婚赐给宝亲王为侧福晋,由于“皇考亲赐”这层关系,因此娴贵妃虽然没有生育,但她超越众多生育过子女的妃子,长期位列后宫众妃之首(仅次于皇后和另一位先封的侧福晋贵妃高氏,高氏比富察皇后先逝后,娴贵妃从此为众妃之首)。像乾隆元年初次封后宫时,侧福晋辉发那拉氏首封为娴妃,而出身汉女生育过皇子的乾隆宠妃苏氏就只能封纯嫔,虽然苏氏后来又生了一子一女,并因乾隆宠爱而和娴妃一起并列贵妃,但她的排位始终在娴贵妃之后。而之后宠冠后宫的令妃这时只是个嫔位,还没生育子女呢。

因此, 娴贵妃可以说是毫无疑问当之无愧的完美继后人选,所以富察皇后刚死乾隆和太后马上就决定了她是新的皇后。 但元配死后不到百日,乾隆皇帝就册立新后的话,可谓薄情寡义。因此虚伪的乾隆皇帝为了避免影响自己名声,别出心裁弄出了个掩耳盗铃的“摄六宫事皇贵妃制度”。他首先明确承认了娴贵妃的准皇后身份,然后表明孝贤皇后刚死、不忍速立继后,但唯恐太后没有得到皇后伺候内心不够舒坦,所以按照明太祖立李淑妃等的成例,册封娴贵妃为摄六宫事皇贵妃,行使皇后权力,一年后行皇贵妃册封礼、孝贤皇后二十七月终丧后行册皇后礼。

不过乾隆用明太祖册李淑妃例为自己辩护,这就有点值得商榷。朱元璋确实是在马皇后去世后立妃管理后宫没错,不过他一没打算再度续弦,二来这是在马皇后三年丧期过后的事,和乾隆在孝贤皇后刚死数日尸骨未寒时就速定继后真的不是一回事。

从史料来看,乾隆继后是乾隆皇帝主动而且心甘情愿立的,并非他找借口和网络渲染的是在皇太后的压力下被迫立的,观者当明知。至于乾隆和继后日后决裂一事,那是后话。

娴妃就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后纯帝继皇后,不过娴妃和乾隆相处的日子过得不算特别好。因为富察皇后的死已经对他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要不是因为嗣子的问题,估计乾隆都不想在封皇后了。那历史上娴妃和乾隆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呢这次就为大家揭秘两人的真实关系,不过看完后感觉他们关系是真的不好啊主要还是纯帝继皇后相当于是赶鸭子上架,没赶上一个好时间。

最近,清宫剧《延禧攻略》大火,虽然该部剧是以魏璎珞为主角的,但是,人们对乾隆的另外几个妃子也非常的感兴趣,比如高宁馨、富察皇后、娴妃。

在剧中,娴妃本是皇子弘历的侧福晋,在弘历登基以后,她被册封为娴妃,当孝贤皇后去世以后,娴妃又被乾隆提为皇贵妃,随后被乾隆册封为皇后,娴妃虽然掌管六宫大权,但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乾隆都是对她非常冷漠的。

虽然,辉发那拉氏皇后也为乾隆生下了两个皇子,但是,乾隆对她并不如对富察皇后那样深情,对她只是表面上的恩爱。不得不说,《延禧攻略》中的娴妃是很悲惨的,她虽然贵为皇后,却依然得不到乾隆皇帝的宠爱。

众所周知,《延禧攻略》是以清朝史实为基础改编的,剧中的很多人物在正史上都是有原型的,娴妃的历史原型正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后----辉发那拉氏皇后。

《延禧攻略》中的娴妃很悲惨,其实,正史上乾隆对她更绝情,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乾隆册封娴妃为皇后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乾隆十五年,是富察皇后去世的第三个年头,同时这一年的八月份也是乾隆四十大寿的日子,皇太后于是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乾隆立后,乾隆只得遵照皇太后的懿旨,立娴妃为皇后。

当初,乾隆册封娴妃为皇贵妃的时候也是非常不情愿的,在册封娴妃为皇贵妃的仪式上,乾隆故意降低规格,不让公主、王妃、命妇等前往贵妃府对其行贺礼。

二、乾隆三十年,娴妃---也就是辉发那拉氏皇后被乾隆打入冷宫。在乾隆南巡的时候,辉发那拉氏皇后冒犯了乾隆皇帝,她便到皇太后处哭诉,并恳求在杭州出家为尼,皇太后自然不许,于是,辉发那拉氏皇后就用剪刀将自己的头发给剪去。

在清朝,这是大不敬的行为,只有至亲大丧的时候,男子、女子才会剪去头发,辉发那拉氏的这一行为被视为大不敬,于是,乾隆就派人将其先行送回京师,从此,辉发那拉氏皇后失宠,被打入冷宫。

正史上关于皇后为何剪发并没有记载,但是,乾隆却因此将其打入冷宫,实在是够绝情。

三、乾隆三十一年,皇帝又命人收回了辉发那拉氏历次受封时所获得的册宝,这意味着,她彻底的被乾隆从后宫嫔妃中给抛弃了,这一年的七月十四日,辉发那拉氏去世。

乾隆在谕旨的结尾说道:“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乾隆不打算用皇后之礼葬辉发那拉氏,最终,她被袝葬于纯惠航贵妃园寝之中。

由此可见,乾隆对其真的非常绝情。

娴妃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后,她和乾隆的关系不太好。因为富察皇后的死,对乾隆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要不是因为子嗣,他也许就不想再封后了。

历史上的娴妃也是一位贤德的皇后,被封为皇后以后,也掌管了六宫大全,但是乾隆对她不好。她也为乾隆生下了两个皇子,但是乾隆跟她的关系也只限于表面。因为乾隆的爱都已经给了富察,对别的女子,再也不会付出那样的真情了。

娴妃在历史上的结局还是很悲惨的。在乾隆30年,她被乾隆打入冷宫。在南巡的时候,这位皇后冒犯了乾隆,她还到皇太后那里去告状,还要出家为尼,皇太后当然不允许了。这位皇后还用剪刀把自己头发给剪去了,在清朝,这是大不敬的行为。乾隆就派人先把皇后送回京城,从此以后,她就被打入了冷宫。

那拉氏娴妃原型是历史上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她是政治婚姻上的牺牲品,14岁嫁给21岁的亲王弘历,弘历身边有很多同龄美女,被他宠爱的大多是年龄相仿的妻妾,所以说那拉氏在年龄上不占优势,那拉氏进宫之后身边更是没有可以说话的姐妹,这个不经事的丫头显得格格不入。

乾隆第一任皇后离世不久后,娴妃在皇太后的努力下成为乾隆的皇后,可她和乾隆之间的感情却越发疏远,成了一个只有虚名没有恩宠的皇后。后来娴妃在一次和皇帝出游途中自断青丝,无异于自毁前程,触犯满洲大忌,乾隆对这位皇后算是仁至义尽,从此两人不想见,将其打入冷宫。

如懿跟娴妃是同一个人,因为娴妃是辉发那拉氏皇后身居嫔位时的封号,而如懿的历史原型就是辉发那拉氏。也可以这样来分辨,《如懿传》中周迅饰演的如懿,就是《延禧攻略》中佘诗曼饰演的娴妃辉发那拉淑慎。

皇后辉发那拉氏是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辉发那拉氏的父亲都是讷尔布,这一点都尊重了历史,没有进行改编。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仅相当于嫔),当年富察皇后薨逝的时候,举行了国丧三年,而辉发那拉氏就没有,死了就直接给埋了。可以说,这位皇后的下场很惨,最后的葬礼竟连一个嫔位都不如。

  《延禧攻略》故事刚刚开始,与多数斗来斗去,期望得到皇帝宠爱,一朝登天的妃子不同。佘诗曼的娴妃与纯妃,都属于不理后宫是非,稳坐如山的类型。

其中纯妃不涉及后宫争斗,在故事开始不久,就得一丝蛛丝马迹,应是心中有放不下的爱人,以至于无法侍奉皇帝。

而娴妃则是爱皇帝太深,不愿意拿一丝一毫的事情前去打扰皇帝。甚至于兄弟犯错,母亲请求她向皇帝求情,也被她断然拒绝,以至于其母恨其不争。

正如娴妃自己所说,“但求无愧于心”。因为这一初步设定,所以娴妃在故事开始时出场不多。仅有的几次出场,也是中立者。既不接受高贵妃招揽,也不愿投靠皇帝阵营。

实际上这位在开场分量并不重的娴妃,历史原型却是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纳喇氏。既然能坐上皇后之位,那么如娴妃这样不问世事是绝不可能的。就不知道到底是何事,让她黑化参与争斗,并逐步上位了。

娴妃后来坐上了皇后之位,成为六宫之首,但结局却并不好。在乾隆帝三位皇后中,乌喇纳喇氏的结局是最惨的一位。

她不像乾隆原配皇后孝贤纯皇后得乾隆至始至终真心相爱,去世了还让乾隆几十年无法忘怀。也不像令妃孝仪纯皇后那般受到皇帝宠爱,生下嘉庆帝。

乌喇纳喇氏结局凄惨,虽然没有被废除皇后之位,但是却与被废没什么两样了。

娴妃从贵妃到皇贵妃,随后于乾隆十五年册为皇后,成为乾隆的妻子。成为皇后后分别于乾隆十七年生下十二阿哥永D,十八年生皇五女,二十年生十三阿哥永Z。

间隔时间不长,这段时间乌喇纳喇氏应当是十分受宠的。然而在乾隆三十年,却一朝变天。

这一年乌喇纳喇氏随乾隆帝南巡,一切如常,二月十八日两人还一同用了早膳,但晚上却不见了皇后的踪影。

根据《上谕档》记载,十八日当天乾隆就“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乾隆回京不久,就收取了皇后手中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四份册宝。虽然没有下令废位,但与废后位也差不多了。

关于为何,乾隆在三十一年解释为“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宫调摄。”

而乾隆三十四年,又说:“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

也就是说,乌喇纳喇氏获此结局是因为擅自削发。而对于她为何削发,乾隆未做出解释。后世有人猜测,乾隆游江南看上了某位美女,引发皇后强烈阻止,帝后争端,皇后冲动削发。

也有人称,皇后失宠是因为她反对册立令妃为皇贵妃。

不管是何原因,总之此后乌喇纳喇氏在后宫清冷度日。乃至于她死后,乾隆只说她福薄,以皇贵妃礼仪下葬,都还没达到标准。最为重要的是棺椁被塞进纯惠皇贵妃地宫,好似是贵妃下属一样。

这就是历史上真正的娴妃,被皇帝厌弃,虽登上后位也结局凄惨!

在乾隆还没有成为皇帝,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后来的娴妃,辉发那拉氏,就已经嫁给了他做侧福晋,后来随着丈夫地位的提升,她自然也随之被封为娴妃。娴妃后来也是一路攀升,一直做到了皇后的位置,然而在她死后,却是以皇贵妃的葬礼下葬,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嫔。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乾隆就这么不待见她吗娴妃是怎么死的

在热播大剧《延禧攻略》中,娴妃原本淡薄于宫斗,与人为善,她母亲曾进宫苦劝其争宠,以提携自己的父亲,让自己的家族依靠着她的宠爱而飞黄腾达,但娴妃对这些却是无动于衷,数次进宫劝说而未果的母亲甚至大骂道:“怎么生出你这么不争气的女儿”,随着剧情的发展,她的父亲因为犯罪而累及家人,纷纷被投入大牢,为了让娴妃搭救家人,她的母亲甚至一气之下撞死在宫门下。

在深宫中的娴妃想要救助在狱中的父亲和弟弟,却因为自己不得宠,在宫中没有势力而无能为力,最终弟弟在狱中惨死,家人的相继离去给娴妃的内心带来极大的震动,她的黑化之路也由此开始。她先是收养了嘉嫔的儿子四阿哥,但为了永绝后患,她心性之间恶毒的一面也暴露出来,她不但杀死了四阿哥的生母,而且还装作无辜的样子对四阿哥照顾周到,关怀倍至,连骄横跋扈、目中无人的高贵妃也在她精心的设计之下最终殒命。

随后又借着皇后生病、在宴会之上保护太后而获得管理六宫事务的大权,位份也晋封为贵妃(之后成为皇贵妃、皇后),一时之间成为了后宫中真正的主人。那么历史上的娴妃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她和乾隆帝之间又生育了几个子女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辉发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四品佐领讷尔布之女,初侍宝亲王府,为王府侧福晋。乾隆帝即位后被晋封为娴妃,其封号“娴”在内务府《鸿称通用》中意为“安和的、恬静的”。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乾隆帝的嫡后富察氏病逝,时年仅三十六岁,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四个月后,乾隆帝晋封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举行了册立皇后之礼,从此,那拉氏登上了皇后宝座。

那拉氏自正位坤宁以后,皇帝无论江南巡幸、盛京祭祖,还是木兰秋狝、皇陵展谒,都令皇后伴驾同行。然而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那拉皇后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之时成了她命运的转折点。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但至杭州时,那拉氏因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回到京师不久,乾隆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次年七月,那拉氏薨逝,时年四十八岁。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乾隆帝正在木兰围场狩猎,得知皇后病逝,他并没有立刻赶回京城,而是发布了一道上谕,在这道上谕中乾隆帝说道:“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

皇后死了,皇帝却说是她福薄所致,并且不肯为她举行皇后等级的葬礼,帝后之间的矛盾之深可想而知,与孝贤纯皇后相比,那拉皇后的丧礼要寒酸的多,那拉皇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单建陵寝,却葬在了妃园寝内。按惯例,凡葬在妃园寝内的,无论地位有多低,都各自为券,而那拉皇后却被塞进了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位于一侧,堂堂的皇后反倒成了皇贵妃的下属。而那拉皇后既不设神牌,死后也无祭享,入葬以后也只字不提,甚至连画像都被全部销毁。根据内务府档案记载,整个丧事仅用银207两,还不如一个低级朝廷官员。

那么,究竟是什么事情导致帝后反目的呢皇帝自己的说法是,皇后剪了头发,大不敬,大不孝。但经过数百年的时光流转,真正的原因也许永远无从得知。她为乾隆帝共育有三个子女,即皇十二子永璂、皇五女和皇十三子永璟。这其中皇五女与皇十三子永璟皆两岁夭折,只有皇十二子永璂得以成年,但在深宫之中永璂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他的人生经历了从天上到地下的境遇转变。

乾隆十七年(1752年)四月,永璂出生在翊坤宫,他的出生让乾隆非常高兴,不仅写诗纪念,还让大臣与他“同喜”。他的名字“璂”,在古汉语里是皮件里镶嵌的玉饰,明代《诸司职掌》云:“皇帝皮弁,用乌纱帽之,前后各十二缝,每缝各缀五彩处十二,以为饰,天子皮弁饰十二璂”。

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乾隆帝对这个儿子的看重。在人生中的头十三年中,永璂可以说是比较幸福的,他天资淳粹,至性过人,诗文也是读的很好,自己又是皇后之子,宫中妃嫔阿哥更是为了结好皇后而对他关爱有加,相比于其他兄弟,他离皇位的距离更是近了一大截。

但这一切的美好在乾隆三十年戛然而止了,她的母亲失宠了,还被收回了皇后的册宝,已经是不废而废。随之而来的是宫中众人对他态度的转变,曾经对他关爱有加的妃嫔们对他开始不理不睬,友爱的兄弟们更是对他唯恐避之不及,宫中的重大事务、宴会等也与他无关了,母亲死后,他更是成了形单影只的一个人。在孤寂和落寞中,在无情的深宫之中,他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十年。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春,皇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就郁郁而终,时年二十四岁,他死时没有任何的爵位,不是王,也不是亲王,甚至连个贝勒也不是,更没有儿子。直到二十多年后的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嘉庆帝才追封这位哥哥为贝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7735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9
下一篇2023-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