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将获得“金牛座”导弹

乌克兰将获得“金牛座”导弹,第1张

乌克兰将获得“金牛座”导弹?只是有人提议而已,并没有真正成行

为提高乌克兰空军实力,德国计划将“金牛座KEPD350”空射巡航导弹提供给对方,不过这并没有得到军方高层的积极回应。

据悉,上述想法是由一名叫基泽维特的德国国防部前军官提出的,认为这是增强乌军战力的重要行动。在他看来,德国虽然曾拥有600多枚“金牛座”,但很大一部分并未处于服役状态。基于此,德国完全可以向乌克兰方面提供该款武器。同时他指出,乌克兰在使用“金牛座”时不存在兼容问题。

当被记者求证这一话题时,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并未正面回应,但强调继续援助的必要性。对此有分析认为,德国军方高层可能正在就此事进行商讨而已。

据了解,该武器由德国和瑞典两国企业联合研发,出自于“金牛座”KEPD项目体系。直到2005年,“金牛座KEPD350”完成全部测试任务,随即开启量产进程。原本,该导弹要被融入“欧洲战斗机EF2000”体系中,但最终却选择与“狂风”战机搭配作战。

值得注意的是,“金牛座KEPD350”首个海外客户是西班牙,该国拿出6000万欧元采购了43枚。而近年来,韩国开始大量采购该款导弹,并通过F-15战机搭载。

作为空射巡航导弹,“金牛座KEPD350”采用了与同类型导弹相似的构造,长度为5米,重达14吨,以远距离地面目标为打击对象。据悉,该导弹搭载涡喷发动机,采用惯导加卫星导航,拥有1马赫左右的最快速率和500公里的有效射程。“金牛座KEPD350”拥有多款型号,但其中很多并未被实际采购,并不受待见!

有人分析认为,即使乌克兰拥有“金牛座KEPD350”导弹,也不会显著提升战力,其中有很多困难需要面对。与英国“风暴之影”类似,“金牛座KEPD350”导弹的表现可能也是差强人意。目前,德国当局并未就供应该武器亮明态度,一切都只是未知数而已,需要时间来证明!

赤道:40075004 第一代导弹是战后至50年代末期发展的美苏在纳粹德国V-2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利用从德国掠取的导弹专家和大批技术资料分别研制的“宇宙神”D、E、F,“大力神”I、“雷神”、“丘辟特”和ss-4、5、6型地地核导弹。这一代核导弹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在技术性能方面还比较差,反应时间较长,均为单弹头,圆概率误差最大能达8000米。当时,导弹的最大射程已达10000公里,起飞重量最大为122吨,弹头威力最大为500万吨(“宇宙神”)。

第二代导弹是50年代未至60年代中期发展的,主要型号是美国的“大力神”I、“民兵”IA、IB 和“民兵”I,前苏联的SS-7和SS-8等。这一代导弹主要是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性能,发动机改为固体推进剂,反应时间有所缩短,核弹头加装了突防装置,命中精度、比威力和可靠性都有所提高。这一代导弹的最大起飞重量为80吨(SS-7),最大射程为11000公里

(“民兵”Ⅰ和SS-7),命中精度CEP最小已达560米(“民兵”Ⅰ),弹头威力最大1000万吨(“大力神”Ⅰ)。

第三代导弹是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期发展的,主要型号有:美国的“民兵”ⅢMKI2和“民兵”皿MKI2A,前苏联的Ss-9Ⅰ、Ⅱ、Ⅲ、Ⅳ,SS-ⅠⅠ、Ⅱ、Ⅲ和SS-13。

这一代导弹的突出特点是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和打击硬目标的能力,开始采用分导式多弹头,命中精度也有进一步提高。在主要技术性能方面,起飞重量最大为200吨(ss-9),最大射程为12000公里(Ss-9、ss-11 Ⅱ),圆概率误差CEP最小为185~220米(“民兵”),弹头数量最多为3个(“民兵”、SS-ⅠⅠ),导弹威力最大为2500万吨(ss-9Ⅱ)。

第四代导弹是70年代初至70年代未期发展的,主要型号有美国的“潘兴”Ⅱ和 MX导弹,前苏联的 SSl71、Ⅱ、Ⅲ,sS-l8 Ⅰ、Ⅱ、Ⅲ、Ⅳ,sS-l9 Ⅰ、Ⅱ、Ⅲ和SS-20。这一代导弹的主要特点是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和摧毁目标的能力,导弹的主要特点是投掷重量大,可携性能先进的分导式弹头,命中精度有所提高。在技术性能方面,起飞重量最大为220吨(sS-18),最大射程达16000公里(SS-18Ⅲ),圆概率误差CEP最小90~120米(MX),分导弹头数量最多为10个(MX和sS-l8Ⅳ),导弹威力最大为2400万吨(SS-18Ⅰ)。

第五代导弹是70年代末期以后发展的,主要型号有:美国的“诛儒”,前苏联的 sS-24、SS-25、sS-X-26和 ss-x-27。这一代导弹的突出特点是导弹向小型化、机动化、高突防、高精度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生存能力和打击硬目标的能力。在技术性能方面,最大起飞重量已从原来的220吨降到80吨(sa-24),象“侏儒”导弹只有168吨;最大射程已创历史最高记录,达13000公里(sS-24);圆概率误差CEP降至120米(“佛儒”);分导弹头数量最多仍为10个(SS-24);导弹威力最大为10X35万吨(ss-24);发射方式由原来的地下井转为公路机动(“侏儒”和 SS-25)和地下井及铁路机动(st-24)发射

EF-2000虽然隐身和超音速巡航等性能比不上F-22,但据称,它只用了F-22一半的成本具有F-22的90%空战能力以及远超过F-22的对地攻击能力。

欧洲“台风”(Eurofighter Typhoon)战斗机由德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四个国家共同研制,是采用前置鸭式三角翼、双发、单垂尾、机腹进气道布局,具有超视距、空中超机动攻击能力和格斗能力的多用途空中优势战斗机,还具有短距起降(STOL)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和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不使用加力燃烧室就能在音速之上持续飞行。

1、 设计

欧洲“台风”战斗机广泛采用碳素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铝锂合金、钛合金和铝合金等材料制造,复合材料占全机比例约40%。采用一些隐形技术,包括低雷达横截面和被动传感器。前置鸭式三角翼构造空气动力学不稳定设计提供高度的敏捷性(特别在超音速)、低空气阻力和可提高升力,机翼使用无缝隙襟翼。飞行员通过每秒自动控制40次的飞行控制计算机和全权4余度主动控制数字式电传系统控制飞机去提供好的飞行控制特性。在不使用矢量发动机的情况下就具有优异的超机动性能,得益于良好的机身设计,不但维持高速优异操纵性、也具有很好的缠斗能力,特别是高速高过载缠斗。为增加航程,还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2、 驾驶座舱

飞行员控制系统具有特色的是采用语音控制操纵杆系统(VTAS),直接的声音输入允许飞行员使用声音命令实现模态选择和数据登录程序,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语音操控系统,覆盖传感器、武器控制、防卫帮助管理和飞行中的操纵,提供24个原来需要指尖控制的指令。飞行员配备英国宇航公司(BAE)“打击者”(Striker)头盔安装显示系统 (HMS)。平视显示器显示飞行参考数据、武器瞄准、插入字幕提示和前视红外(FLIR)影像。驾驶间有三个多功能彩色下视显示器(MHDD),显示战术情形、系统状况和地图。一个由英国宇航公司(BAE)与罗克韦尔·柯林斯数据链方案LLC公司(DLS)组成的国际合作EuroMIDS集团公司,提供Link 16军用数据链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小体积终端用于数据的安全传递。另外,还安装英国宇航公司(BAE)TERPROM地面接近警告系统。

3、动力装置

欧洲“台风”战斗机安装2台欧洲发动机公司(Eurojet)EJ200 双轴涡扇发动机(加力燃烧室),推重比9。最大的静推力2 x 60千牛顿 (13,490磅),加力推力2 x 90千牛顿 (20,250磅) 。采用数字控制和综合最佳状态监视系统,单晶涡扇叶片,一个收敛/扩散排气喷嘴。1998年开始设计矢量喷嘴,除了增加机动能力,主要用于能够更短距离起飞来实现上舰操作,目前EJ-200还在进行推力提升改进。

4、电子对抗系统

欧洲“台风”战斗机装备先进的“频谱防御辅助子系统”(DASS),安装在机体结构内和航空电子系统整合。该系统由英国宇航公司(BAE)系统航空电子设备公司、西班牙的英迪拉(Indra)系统公司和意大利的Elettronica公司共同组成的EuroDASS公司合作发展,欧洲航宇防务(EADS)在2001年10月加入。“频谱防御辅助子系统”对单一或复合的威胁提供完全自动的响应并进行威胁优先次序评定。“频谱防御辅助子系统”包括一个电子对策/支援措施系统(ECM/ESM),前面和后面的导弹接近告警系统,可超音速时使用的拖曳诱骗系统,激光告警接收机和SaabTech 电子技术公司BOL箔条和曳光弹撒布系统。航空电子系统基于北约组织标准数据链,采用光导纤维信息通路。

5、传感器

欧洲“台风”战斗机安装一套CAPTOR ECR 90多模式X-波段脉冲多普勒雷达,是由欧洲雷达公司(Euroradar)合作发展,最大探测距离约150公里,据称是目前扫描最快的机载机械扫描雷达,具有极高的数据更新率。ECR 90多模式雷达有三个处理信道,第三个信道作为干扰机分级、干涉消隐和旁瓣无效。欧洲雷达公司(Euroradar)由英国宇航公司(BAE)、西班牙的英迪拉(Indra)系统公司、意大利FIAR公司和欧洲航宇防务(EADS)德国分部合作组成。EUROFIRST公司被动红外机载跟踪装置(PIRATE)安装在机身左舷风挡玻璃前面。EUROFIRST公司由意大利Galileo Avionica (FIAR) ,英国泰利斯光电子技术公司和西班牙Tecnobit公司合作组成。被动红外机载跟踪装置(PIRATE)能在3-5 和 8-11微米两种光谱带工作。当在空对空任务中使用,它如一个红外搜寻和跟踪系统 (IRST) 的职能,提供被动目标探测和跟踪;在空对地任务中,它履行多目标捕获和辨识,也提供导航和降落帮助功能,还提供一个易操纵的图像到头盔安装显示器上。

三、 欧洲“台风”战斗机的机载武器系统

欧洲“台风”战斗机机内安装一门27毫米毛瑟机炮,用于武器携带共有13个挂点,每个机翼下各有四个,进气道正下方一个,进气道两边角落各两个半埋式挂点(装备超视距空空导弹)。一套武器控制系统(ACS)管理武器选择、发射和监控武器状况。欧洲战斗机能使用广泛多样性空对空和空对地武器。

主要欧洲机载武器系统

欧洲“台风”战斗机为了同美、俄等其他国家机载武器系统抗衡,将采用大量由欧洲国家共同研制的先进机载武器。

MBDA公司、EADS CASA公司、INMIZE公司和萨伯动力公司共同研制的“流星”(Meteor)中程空对空导弹,采用冲压/火箭复合推进,计算机自动调节推力,使用中段指令修正、末段主动方式导引,最大射程超过100公里。欧洲导弹设计局(MBDA)ASRAAM是欧洲新一代近距格斗空对空导弹,据称在英国空军鉴定中,该导弹的截获与跟踪距离是AIM-9导弹的2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首发命中目标,增强了飞机的作战能力;另一种是由德国博登湖机械技术公司(BGT)研制的“虹膜”(IRIS)-T(红外成像系统-尾翼推进矢量控制)先进近距空对空导弹,采用推进矢量控制技术,IRIS-T导弹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正负90度的寻的器离轴视角、发射后锁定目标能力、防对抗图像处理能力。

德国毛塞公司BK27“毛塞”机炮是一种转膛炮,其特点是采用闭合无链供弹系统,消除了抛弃弹壳和弹链时造成的危险,使现有系统的体积减小60%。

欧洲导弹设计局(MBDA)“硫黄”(Brimstone)反坦克导弹是在美国“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基础上研制的,提高昼夜、全天候条件下的自主式攻击能力,并增大导弹射程。

欧洲导弹设计局(MBDA)“风暴阴影”(Storm Shadow)是世界上第一种隐形巡航导弹,该导弹系统飞行中段采用GPS全球定位加地形景像匹配制导,末段采用红外成像精确制导,因而具有极高的打击精度。同时,“风暴阴影”还大量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识别目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也被许多军事专家称作目前世界上最完备的隐形导弹。

德国LFK和瑞典萨伯研制的“金牛座”(Taurus)导弹,射程350公里,可携带450千克弹头,具有末制导能力。

四、 欧洲“台风”战斗机具体技术参数

1、尺寸

机长:1596米;机高:528米;翼展:1095米,包括翼尖ECM吊舱;机翼面积:50平方米

2、重量

空重:10,995公斤;燃料容量:4,000个公斤;外面武器负载::6500-8,0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23,000公斤

3、飞行性能

最高飞行速度:马赫 20+;低高度最大速度:1,390公里/小时(750节当量空速KEAS);最小速度:203公里/小时(110节当量空速);实用升限: 16,765米 (55,000英尺);计时到35,000英尺(10,600米) /马赫15:25 分钟;起飞距离:<700米;降落距离:<700米;作战半径:3,700公里(2,000海里);

4、作战半径

中途拦截使用10 分钟巡逻>750海里 (1,390公里);在定点附近空中巡逻3个小时>100海里 (185公里);地面攻击,高-低-高飞行轨迹>750海里 (1,390公里);地面攻击,高-高飞行轨迹>350海里 (650公里)

5、其它

航程:大于2,000海里 (3,700公里);限制过载:+9/-3;每飞行小时维护工时:9小时

为啥我有似曾相识回答过的感觉捏?嘛不管了反正也找不到了。

现在有ATA能力的SLAM-ER都是有射后不管的移动目标能力的,不过没有事先情报对于固定的建筑物应该是用不上的,毕竟那么多种建筑物连参照都没有怎么自动识别。相比之下船和背景的对比就能够轻易的全自动截获了,实际上传统的雷达导弹在近海可能会受到陆地背景的严重挑战,红外引导头相比之下就好很多。现在的SLAM-ER也可以对付地面移动目标,当然可能要载机提供比船更精确的引导,而且这个成本不可能拿来对付随便什么会跑的车。需要手动选择命中点的情况下SLAM-ER有man-in-the-loop,或者正常人听的懂的说法,遥控的选择。这要求AWW-13吊舱,而且载机要维持在能直视到SLAM-ER的高度以上。实际上最早的SLAM基本都是这种使用模式,没有后座的单人飞机是很难使用这种模式的。

空军在采购了一些JSOW-A以后就放弃了,今天类似的功能基本是WCMD负责。JSOW-C和更高级的C1用户只有海军。JSOW-A的BLU-97/B对付不了加固的太严密的建筑物,基本上是用来盖一个区域的车辆的,尤其是软皮车。集中的人员和软皮的建筑物(帐篷神马的)也当然可以对付。JSOW-C的一体BROACH战斗部则是用来对付加固建筑物。C1的红外引导头和数据链提供了移动目标的能力,这里一般都是水面船。JSOW-C1也有额外的目标更变和直接由第三方引导的能力。不过应该说的是无动力的JSOW-C1更变目标的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有限的,毕竟无动力飞行只有那么多距离。

JASSM的距离和前面两个不是一个等级了,至少JASSM-ER要远得多。虽然这个距离上用SATCOM数据链不能即时修正瞄准点,JASSM-ER通过SATCOM更变目标或者袭击重新定位(但不是移动中)的目标,提供损伤评估图像还是能办到的。不过应该说的是和JASSM-ER通讯的不是发射载机,而是CAOC。载机在打击过程中最多是一个搬运工,到指定的位置扔出武器罢了,ISR和任务规划都是上面早就提前做好的。JASSM明显也花了更多的钱来做隐身。

至于海军的航空力量和空军的战术飞机怎么用很大程度看打的是什么样的战争,两种不同的战争里作用可能完全调转不过像现在Air/Sea battle概念里面对有AA/AD能力的对手,空军的战术飞机怎么进入战区就有挑战,因为前线的行动位置(比如机场)就在对手的威胁范围内。这方面海上机动平台的隐蔽性,对于ISR的抵抗能力,单纯的防御能力(给空军战区内机场提供防空的单位也一样要花时间进去),都方便了力量投射。而同时空军可能要依赖安全距离上部署的远距离资源来进行先期的行动。也就是说看战区是什么可能高风险的初期根本就没有空军战术飞机的事

另一方面之前的伊拉克,南斯拉夫,空军承担了大部分的打击sortie和几乎全部的对空,很多是用战区的里的机场的战术飞机完成的。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包括我们中国,越多月好,它的射程和威力要具体说一下,个别厉害的要举例说明,比如爱国者在海湾战争中的表现等

解析:

作为20世纪最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战略导弹以其无与伦比的作战能力称雄了半个多世纪。新的世纪,这一“霹雳神剑”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还能成为未来战争中的“镇山宝”吗?本文试作初步展望与预测。

一、打得更准

在世界性裁军的声浪中,战略导弹的数量虽然不断减少,但质量却在提高。可预见未来其命中精度提高的幅度会更大。目前,“民兵”Ⅲ导弹的命中精度已接近100米,“白杨”-M导弹的命中精度则小于90米,具备摧毁超强加固点状硬目标的能力。美国潜射导弹D-5的命中精度也达到122米。这就是说,战略导弹已远远超过“百步穿杨”的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美、俄还在进行一系列技术改进。比如,美国采用激光陀螺、星光跟踪技术及末制导技术改进“民兵 ”Ⅲ导弹的惯性制导系统,将高级惯性参考球平台用作MX导弹的惯性测量仪器。俄罗斯则在“白杨”-M导弹上运用了先进的惯性加星光修正和地形匹配末制导。如果在这些导弹上加装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其命中精度可望达到10米级。

二、速度更快

衡量战略导弹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其飞行速度,因为飞行速度的提高必定会带来突防能力的增强。战略导弹大部分飞行时间处于空气稀少的高空和外层空间,几乎没有空气阻力,因此,其最大飞行马赫数可超过20,飞越一万千米的时间一般都在30分钟左右。新世纪俄罗斯战略导弹的主角——“白杨”-M导弹的第一级采用了大直径新型速燃固体发动机。这种导弹具备助推段快速助推和机动助推的能力,因此,飞行时间更短。

三、个头更小

与1945年美国投掷在广岛6吨重的“小男孩”原子弹相比,如今战略导弹的弹头可谓小巧玲珑。“白杨”-M导弹的投掷重量只有1.2吨;而“民兵”Ⅲ导弹,其弹头重只有907千克。但两者的威力却比“小男孩”大得多,对目标(特别是硬目标)的破坏和毁伤能力也是“小男孩”望尘莫及的。“小男孩”的比威力仅为每千克3吨TNT当量,而“民兵”Ⅲ导弹弹头MK-12的比威力则超过每千克3000吨 TNT当量。随着元器件的不断小型化,新世纪战略导弹的体积将会更小,功能将更强大。射程达一万千米的M51三级固体导弹长仅为12米,直径2.3米。在新世纪,能完成各种特定功能的专用弹头,如钻地弹等,将可能成为战略导弹弹头的一部分。

四、安全更好

为了提高战略导弹的可靠性,美、俄等导弹大国正采取各种方法为其“强身健体”。美国推行的“民兵”Ⅲ导弹延寿计划已初见成效:由于采用了固体发动机制造工艺,其动力系统安全使用性能大大改进;由于弹上预储有4组目标数据,其变换攻击目标的速度大大加快。俄罗斯SS-19、SS-25导弹如今也“身强体健 ”,状态良好。“白杨”-M的弹头和制导系统由于运用了加固技术,抗干扰能力和飞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为了保证发射的万无一失,美军在每个发射控制中心内都配备了一套用来启动核导弹发射系统的密封钥匙。操作人员只有同时转动两把钥匙才能启动。此外,美军更新密码锁定装置、增强电安全装置、指令失灵装置以及研制钝感高能炸药的计划也正在实施之中。

五、生存更强

生存能力是战略导弹面临的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为了提高生存能力,新世纪的战略导弹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

一是实现发射方式的多样化,并将发射方式由地下井发射为主转变为机动发射为主。具有陆基机动能力的导弹主要有美国的MX洲际导弹、我国国庆50周年阅兵中展示的远程战略导弹等,具有铁路机动能力的导弹有SS-24洲际导弹,具有海基机动能力的导弹有英国的“三叉戟”Ⅱ、法国可能装备的M-51分导式多弹头导弹等,“白杨”-M则实现了一种型号多种部署方式,可同时采用地下井和公路机动两种方式部署。

二是加固现有导弹发射井,包括加固相关的C3I系统。俄罗斯有的地下井已加固到可承受48兆帕压力;美国还可能在近1000米深的地下建立导弹发射井,以便抵抗被直接命中时的核爆炸。

三是分散配置导弹阵地。美国蒙大拿州马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的全部“民兵 ”Ⅲ导弹就分散配置,从基地中心乘车到一些边远地区阵地需要3小时左右。

四是采用隐真、示假、融合、遮蔽等伪装技术。探索防激光伪装技术、对抗雷达成像技术、防毫米波技术、防夜视技术等,防止敌方发现战略导弹的行踪。比如,SS-24导弹可一直处于铁路机动的运动状态之中,导弹列车和普通列车在外观上非常相似,敌方难辨真伪。

六、反应更灵

战略导弹的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其发射准备时间,而提高发射准备时间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实现推进剂的固体化。因此,新世纪的战略导弹将会形成以固体推进剂为主体的局面。与液体导弹相比,固体导弹发射装备少,操作程序简单,快速反应能力强。比如,“白杨”-M导弹采用地下井发射时,其反应时间只有1 5分钟。一旦预警系统确认导弹基地受到核攻击,“白杨”-M可在几秒钟内从发射井中飞出。

七、神出鬼没

随着反导技术的不断进步,战略导弹突防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为此,美、俄等国将大力提高战略导弹的突防能力。主要的突防措施有:采用低弹道飞行,利用推进剂贮箱的碎片、金属箔条等实施电子欺骗,在导弹末助推段后释放包封的气球,采用分导式多弹头等。除采用速燃发动机使导弹在80千米高度以下关机并提高导弹飞行速度外,“白杨”-M导弹弹头还增加了抗核爆炸拦截的性能。 “民兵”Ⅲ导弹也利用更换成单弹头时富余的运载能力增加了突防诱饵。由于采用了吸波吸热及反射折射等先进技术,战略导弹的雷达反射截面大大减小,抗红外、抗电子干扰的能力也随之大大增强。

虽然还没有出现在带末制导情况下实现飞行弹道机动变轨的战略导弹,但这一技术肯定会取得新的突破。据悉,美国曾研究过将“潘兴”Ⅱ导弹末制导系统用于洲际战略导弹的可能性;印度也已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白杨”-M导弹由于采用了新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其飞行弹道已不是普通的惯性弹道。目前,美军正设法将先进的C4ISR系统应用于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目的是使未来的战略导弹成为全自动化的,有“眼”、“脑”等感觉和思维功能的智能武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5770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5
下一篇2023-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