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字五千金
2001年(蛇年)底,浙江省红豆集团下属赤兔马公司,以10万元人民币向海内外征集2002年(马年)春联。应征联稿多达10万余件。结果张家口市楹联学会会员董志强拔了头筹,获得巨奖,成为联坛佳话。联为:
国喜金蛇,龙腾入世
民欢赤兔,马到成功
横批:与时俱进
这幅佳作,切事切时,构思奇巧,言简意赅,高度概括,意境高远,非常大气,嵌名、用典顺畅自然,不露痕迹。堪称精品。短短二十个字,捧得十万大奖,真可谓:一字五千金。下面就该联做以下分析:
1、背景分析。2001年,中国大地真是喜事连连,上上下下一片欢腾。主要有三件大事:(1)、中国男子足球队首次进入日韩世界杯决赛圈。(2)、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3)、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2001年12月10日,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这是中国奋斗了15年的成果。三件大事同时发生在同一年,实实在在值得大书一笔。
2、这幅佳作,上下联16个字,共四个分句,都是四言句。上联:“国喜金蛇,龙腾入世”八个字,高度概括了2001年中国几大喜事,这也是春联常用的手法。2001年,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举世瞩目。正是“国喜金蛇”的写照。按照时间的推理,赤兔公司向海内外征集2002年春联,时间应是在2002年春节前夕,大概是在2001年11月到2002年元月之间,正好是蛇年与马年交替之际。作者敏锐地捕住了这些喜事,把它们巧妙地联串在一起,引入联内,令人佩服,这是明线。2001年是蛇年,人们习惯称之为“小龙年”。而龙是中国的象征,2001年又几乎可称得上是龙年。从小龙到龙,取象统一,这是暗合。上联的内容全切在2001年(蛇年)的时事中完成。
下联:“民欢赤兔,马到成功”,2002年是马年,马到成功是最贴切的新年祝福语,作者用得很好,预祝2002年全国人民以及赤兔马公司新年如意,事业兴旺发达。民欢赤兔,又是预祝和赞扬赤兔马公司的产品很好,受到人们的欢迎,很有市场。赤兔马是三国名马,关公关云长的坐骑,立了赫赫战功,人人都想得到它。下联的明暗线与上联个的明暗线一样互相交错,从小龙年--龙腾入世,从赤兔马公司—马到成功,双双成对。“赤兔”这个典故用得自然贴切,又与嵌名巧妙地紧扣在一起,真是神来之笔!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幅联作观点鲜明,主题突出,既歌颂了中国蒸蒸日上的伟大事业,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又赞扬了征联企业的不凡业绩。
3、从格律上讲,这幅联作是非常工稳的,生肖、颜色、气氛、情感都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平仄协调。四四句式连用,铿锵有力。这是一幅难得的精品。
二、对联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对联是一定社会的历史产物,不仅可避免地带有它的历史属性,而且各作者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生活条件不同,也都各有其不同于别人的世界观,所写的对联就自然地带有其特点和局限,其政治性也都比较明显。如:旧社会里的一副春联:
富贵豪华门第
诗书礼乐人家
此联绝非是一般普通老百姓家的春联。又如: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坻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这联是陈毅1923年春节到四川乐至县家乡时写的一副春联。这联把当时乡亲们的苦难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联末写出了希望,黑暗之中闪烁着坚定信心,表现了作者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其政治性显而易见。
三、对联创作,要有强烈的时代性。时代性是指对联像一切文学形式一样,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对联的内容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反映谁都生活和斗争,反映各种人的思想感情,要具有时代精神。如:
喜见神州入世;
欢呼奥运来华。(赵世吉获二等奖春联)
今天我们的时代精神是什么?是以党为领导核心,以发展综合国力、复兴中华为第一要务,坚持四项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以科教兴国为主要战略目标,建设三个文明,尽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向小康生活迈进。对联创作必须紧跟时代气息,努力反映时代特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如:2005年辽宁朝阳市迎春征联活动中的三等奖联:
好风借力吟怀处;
澍雨邀春创业时。(张旭岩)
四、对联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实用性就是对联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非常普及。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什么事情,什么行业,,都可以用对联,这是其他文学体裁难以相比的。
逢年过节,贴春联,如:
华夏江山秀美;
人民岁月馨香。(赵世吉)
5(1)、传说中国第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2)、常用传统春联: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争春。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春风掩映千门柳;
暧日晴开一径花。
耀祖光宗,长生宝贵;
茂兰馨桂,永显门庭。
(3)、新时代的春联:
山川秀丽;
社会文明。
与时俱进;
继往开来。
年逢大有;
民过小康。
春潮腾四海;
伟业壮千秋。
政清人觉晓;
春暧燕知归。
描绘中华特色;
放飞大地春光。
春回大地添新景;
民绘宏图奔小康。
[上联]:敬惜一抔土
[下联]:喜收万两金
[上联]:千行因立足
[下联]:万物以生根
[上联]:不让土崩瓦解
[下联]:敢教地久天长
[上联]:开发无序地成废
[下联]:管理有方土变金
[上联]:珍惜土地千秋策
[下联]:保护资源万业兴
[上联]:资源本为全民管
[下联]:土地留与子孙耕
[上联]:万里东风荣野草
[下联]:百年惠政济民生
[上联]:万里东风荣沃野
[下联]:百年惠政济民生
[上联]:须知土地非无尽
[下联]:莫教儿孙泣失声
[上联]:山河有幸花争放
[下联]:天地无私春又归
[上联]:土地当为分寸护
[下联]:良田应续子孙耕
[上联]:国土岂容分寸毁
[下联]:资源要为子孙留
[上联]:国土当为分寸护
[下联]:良田应续子孙耕
[上联]:敬畏生命保田地
[下联]:爱护自己惜水源
[上联]:惜土地留后辈福本
[下联]:为苍生护国人祚基
[上联]:山砌黄金,撮抔尽用
[下联]:水流碧玉,点滴必珍
[上联]:惠三农土地治理春耕赋
[下联]:民一心田野尽绘硕果图
[上联]:该紧该松?国土资源少
[下联]:是忧是喜?神州人口多
[上联]:农兴人间致富路美开新宇
[下联]:民约天下小康家和奔前程
[上联]:章典可循,惜土匹夫有责
[下联]:法规制约,毁田后患无穷
[上联]:土地无增,用地忌杀鸡取卵
[下联]:资源有限,开源勿竭泽而渔
[上联]:万水千山,惜犁盘古一分土
[下联]:五风十雨,巧种神农半亩粮
[上联]:土地恩深,生死相随容万物
[下联]:江山义重,古今不变养黎民
[上联]:珍惜资源,利害应从长远计
[下联]:爱护土地,膏腴留给子孙耕
[上联]:思旧日,晋文公跪敬一抔土
[下联]:看今朝,农家汉喜收万担粮
[上联]:铺春垄上绿千秋,与民有约
[下联]:守梦心中香九野,造福无疆
[上联]:盘古开天地,地乃国之根本
[下联]:神农见药菽,菽为民者膏粱
[上联]:三才位中,须知二分能活命
[下联]:五行居末,莫忘一寸也是金
[上联]:民生为基,广聚财源百花艳
[下联]:约守乡风,尽展富路五谷香
[上联]:货殖丰盈,棉都发展声声急
[下联]:资源富裕,国土提升步步高
[上联]:国土荒芜,难为儿孙谋福祉
[下联]:资源殆尽,何言社稷保安宁
[上联]:护十八亿亩红线沃野生命画
[下联]:耕百姓心田绿染山水神州诗
[上联]:国泰民安,有幸住此中乐土
[下联]:资雄业旺,无须求世外桃源
[上联]:白石生金,九涯珠宝藏地脉
[下联]:兰田种玉,万顷琉璃荡天光
[上联]:都想多圈地,地圈完了吃甚
[下联]:众言应留情,情留厚些生存
[上联]:与时代同行,资源有限千秋计
[下联]:寄山河畅想,国土无边一寸珍
[上联]:自古拓耕耘,田增一垅千株玉
[下联]:当秋欣采获,汗洒十分百里银
[上联]:田地养生灵,惜土如金休乱占
[下联]:资源是宝国,珍煤似药莫强挖
[上联]:四海有华章,应记人文传圣域
[下联]:九州皆秀色,当知土地胜黄金
[上联]:举国欢庆,共渡中华新春节日
[下联]:沃土绵延,永滋炎黄世代儿孙
[上联]:几时林茂,几时水绿,几时富
[下联]:何处地秃,何处山黄,何处穷
[上联]:桃凝露,杏倚云,蕃衍须凭土地
[下联]:男种田,女织布,生态必赖资源
[上联]:生于斯,长于斯,土乃归依之本
[下联]:昌在此,盛在此,水为发展之源
[上联]:爱土如金,给儿孙留下生存根本
[下联]:惜能似宝,为祖国拓宽发展空间
[上联]:护红线百策富民,致富路上田畴绿
[下联]:耕良田三农固本,小康村外阡陌红
[上联]:国土生金,发展经济,年年添异彩
[下联]:资源锦绣,振兴五常,岁岁创辉煌
[上联]:对一番热闹风光,车忙人涌楼连结
[下联]:思千载危机现象,田减地圈土失流
[上联]:耕耘山水惠农曲,喜闻乡乡土变金
[下联]:建设农村民生歌,欣看户户园中景
[上联]:爱自然,江山秀美,寸土寸金关国计
[下联]:守红线,土地肥饶,一风一雨系民生
[上联]:追古五千年,绿水环身,祖辈依其繁衍
[下联]:看今三万里,黄沙遮道,子孙何以生息
[上联]: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地球自古多慷慨
[下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国土而今待运筹
[上联]:土生万物,装扮山川,花妍水秀精美画
[下联]:地纳千祥,赐福人类,果硕粮丰富有年
[上联]:土地是民生所基,即是半分,也应珍惜
[下联]:人才为国强之本,不拘一格,任用莫疑
[上联]:以地为根,以人为本,佑地养人为根本
[下联]:执权惠庶,执政惠民,放权勤政惠庶民
[上联]:国策应铭心,开发资源,焉可急功近利
[下联]:民情犹在抱,统筹土地,务须远虑深谋
[上联]:方圆有限,须世人爱惜,才能居安业乐
[下联]:土地无增,期侪辈关怀,当可水秀山明
[上联]:地皮年减,纵科技高新,岂可地球再造
[下联]:人口日增,奈资源极限,当谋人类长存
[上联]:国土务珍惜,合理开发,莫使儿孙无地种
[下联]:自然须关爱,科学保护,应教禽鸟有林栖
[上联]:一抔沙,一泓水,一径花,国土资源休践踏
[下联]:半畦草,半沼莲,半山棘,自然生态要平衡
[上联]:四方重根本,千秋兴大业,歌声震落五更月
[下联]:寸土融民情,万里涌涛声,廉政赢来万里荣
[上联]:保资源茂盛,助经济腾飞,一片丹心霞灿灿
[下联]:促桑梓繁荣,赢人民富裕,廿年新史绩煌煌
[上联]:你占三分,他圈一亩,看人口剧增,只留方寸土,来日如何承重负
[下联]:国求强盛,民步小康,想资源锐减,若为千秋计,今朝能不作良图
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写给三个妻子的诗词
一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记梦》在四川眉州青神县的岷江畔,有一片苍翠挺秀的山岭,这就是被南宋范成大称为“西川林泉最佳处”的中岩山。进入山中不久,就可以看到一方由山泉汇集而成的清池。表面上,除了池水较深较冷之外,并无任何独特之处。但奇怪的是,如果你临池拍手,池中游鱼就会循声游到岸边。此时再看池边石壁上的“唤鱼池”三个大字,才知道这个名字是如此贴切而富有灵性。而这三个字正是苏轼所题。当年进士王方召集乡贤名士在池边聚会,想为这个水池取名。正在山中读书的少年苏轼以“唤鱼池”中选,并即席挥毫写下这三个潇洒的大字。苏轼的才华赢得了王方的喜爱,几经周折,王方将爱女王弗嫁给了苏轼。仙山清池,佳人才子,这个美丽的故事为本来就美丽的山川增色不少,让壁上的清泉至今每每低语不止。王弗性格“敏而静”,作为进士之女的她开始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知书。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则在旁边终日不去。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然而好景不长,情深不寿,王弗年仅二十七岁就病逝于京师,让苏轼悲痛万分。此时苏轼母亲程氏已经去世。苏洵对苏轼说:“王弗跟着你很不容易,将来要将她安葬于她婆婆的墓边。”谁知未及一年,苏洵又卒于京师。于是苏轼兄弟护丧回家,将王弗也葬于其翁姑墓侧。十年之后的一个夜晚,苏轼又在梦中见到了王弗,醒来伤感不已,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记梦》,这是近千年以来写夫妻之情最成功、最动人的词章之一。全词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夫妻之间生离死别最撼人心魄的一幕。据说用词来写悼亡,苏轼是首创,这一首创,却成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这固然是因为苏轼才高学深,但更因为他和王弗之间有着真挚的感情。只是鲜有人知道,这份感情的最初,却是那隐藏在山林深处神秘的唤鱼池。王弗随翁姑葬于眉州安镇乡可龙里的山中。据说附近有一泓山泉,经常有一个白发老翁卧于泉上,只能远看,人一走近,他就隐身于泉里,所以泉水又叫老翁泉。苏辙晚年写诗:“老人寄东岩,萧然四无邻。八尺清冷泉,中有白发人。婆娑弄明月,松间夜相宾。”就是指的此事。苏轼有诗句:“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种树很多的缘故,这一片山林中的苏家墓地到了后来竟怎么也找不到了。明代广东人许仁到眉州做太守,多次率人按图索骥去山里寻找苏洵墓,却一度次次徒劳而返,让他慨叹:“青山难觅先贤墓,白发重逢此寺僧。”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眉州太守金一凤也带着士绅遍寻山野,最后进入一片寸步难行的荆棘林,当他们斩去杂草丛荆时,苏洵等人的坟墓终于显现在眼前,只是早已碑志剥蚀苔封叶积。金一凤感伤世间博学闻达之人,身后却落得如此光景。于是他捐囊封土,筑墓建祠,即今所存的“苏坟山”。这里是苏轼“更听潇潇风雨哀”的地方,也是让他在异乡“无处话凄凉”的地方。可为凭吊者识。二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蝶恋花》苏轼的第二个妻子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比起王弗和朝云来,王闰之的名气最小。她的才干见识也许比不上王弗,但也是一个贤淑的妻子。王闰之也先于苏轼去世,让苏轼再遭打击,“泪尽目干”。王闰之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苏轼“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王润之惊怖之下,担心那帮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于是把苏轼的诗稿焚毁。这件事也成了千百年来喜欢苏轼的人们心中一个永难弥补的遗憾。尽管如此,王闰之也并非没有艺术细胞。苏轼一家在汝阴的时候,一天晚上,堂前梅花盛开,月色鲜霁,王润之叫苏轼请朋友到花下饮酒,她说:“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苏轼大喜说:“我还真不知道你会诗。刚才你说的话,真是诗家语言。”所谓真诗在民间,并不会写诗的王闰之不经意间却说出了富有诗意的语言,给了苏轼灵感,让他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王闰之性格柔顺贤惠。在黄州的时候,苏轼心情郁闷,而小孩还在他面前牵衣哭闹,苏轼要发火,王闰之开导苏轼说:“你怎么比小孩还痴,为什么不开心点呢?”苏轼听后正有所感愧,王闰之又洗涤好酒杯放在他面前。这件事被苏轼写进了诗里。在黄州苦涩艰辛的岁月中,有贤妻如此,对苏轼来说是一种大安慰。在王闰之过生日之际,苏轼放生鱼为她资福,并作上述的《蝶恋花》纪事。词中“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是赞美她对三个儿子都一视同仁,疼爱不分彼此。王闰之和王弗的家乡都是眉州青神,那里江山秀美,岷江穿境而过。在漫天曼陀花雨中,山岭青翠,碧水孱湲,佳气葱郁,生于江畔人家的王闰之,在苏轼眼里,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三银涛无际卷蓬瀛。 落霞明,暮云平。 曾见青鸾紫凤、下层城。 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慨,惜余情。 苍梧烟水断归程。 卷霓旌,为谁迎? 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 舞罢鱼龙云海晚,千古恨,入江声。——《江城子》这首词的作者有争议,很多宋词选本都说它是叶梦得的词,但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却将它收录苏轼门下。由于词意比较含蓄,似乎没有太确切的资料能证明是苏轼还是叶梦得所作,也似乎没有人去考证过。但我认为,仅从词的本身来看,是苏轼作品的可能性更大。一个作者的写作总有一定的风格和模式,尽管他也许会有意识地让自己尝试不同的创作,然而习惯的痕迹依然能找到,这首《江城子》也是如此。在苏轼的诗词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出现频率较大的、也就是苏轼爱用的字词,《江城子》中有的字词正是如此。词中的“银涛”苏轼就爱用,不过叶梦得也用过,最早李后主还直接写过“银涛无际”,因此不足为凭。其他方面,比如,词中的“落霞明”,我们在苏轼的《江城子•凤凰山下》中可以找到“晚霞明”这样类似的句子。“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置于苏轼的作品中更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苏轼描写哭泣时好像很喜欢写“相思千点泪”(《江城子·天涯流落》、“惟有泪千行”(《江城子·记梦》,“东风吹破千行泪”(《蝶恋花·雨后春容》),“枕前珠泪,万点千行”(《雨中花慢·嫩脸羞蛾》),“佳人千点泪”(《菩萨蛮·秋风湖上》)等。“幽”恰好也是苏轼爱用的字,如“幽人独往来”(《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伴君幽独”(《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幽梦里,传心曲”(《满江红•忧喜相寻》)“幽花香涧谷”(《临江仙·四大从来》),“小园幽榭枕苹汀”(《南歌子·山雨潇潇过》),“惊破绿窗幽梦”(《昭君怨》),“幽恨终难洗" (《蝶恋花·雨后春容》),“幽人自感”(《哨遍·米折腰》),“幽欢却是寻常”(《雨中花慢·邃院重帘〉)诗句中的“幽”字更是不计其数,如“幽人先已醉浓芬”“谁信幽香是返魂”“幽人夜度吴王岘”“只有名花苦幽独”“明月入户寻幽人”等等。就是苏轼在苍梧写的另一首诗里,也有“幽人拊枕坐叹息”这样的句子。“寄”字也是如此,苏轼诗词中这个字出现的频率颇高,如“欲寄相思千点泪”(《江城子·天涯流落》,“须信人生如寄”(《西江月·莫叹平齐》),“遗恨寄沧洲”(《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吾老矣,寄余龄。”(《江城子·梦中了了》),“独求僧榻寄须臾”(《瑞鹧鸪·城头月落》)。诗句中的就更多了,如“云海西望寄此身”“十年归梦寄西风”“小阁藤床寄病容”等等。 云海”也正是苏轼词中经常出现的事物,如刚举的“云海相望寄此身”,如“云海天涯两渺茫”《南乡子•东武望余杭》,如“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满庭芳•三十三年》,“古来云海茫茫”(《水龙吟》)等等。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江城子》里面有多处苏轼常用的字词,带有浓厚的苏轼风格。“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这句正是苏词的有力佐证。因为这首《江城子》在被当作叶梦得词的时候,题为《湘妃鼓瑟》,词中的“苍梧烟水”,苍梧即今广西梧州,传说舜南巡至苍梧而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闻讯后痛哭不已,斑斑血泪染红了青竹。如果是叶梦得写作此词、咏叹舜妃故事,则“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这句话很难理解——后人感伤舜妃的故事,固然可能为之叹息、心酸,但很难想象会被感动成哭得“千行流泪”;如果这句话不是写作者的情感,而是写舜的感情,则更讲不通了。因为舜在娥皇、女英之前逝世,怎么反倒是舜以“千行流泪、寄幽贞”呢?而如果把这首词当作苏轼的词去理解,则完全合情合理。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到儋州时,路上经过苍梧,得知弟弟苏辙被贬到雷州,而且刚刚经过苍梧。他为此还写了一首诗,开头两句是“九疑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而在此前一年,苏轼爱妾朝云病逝于惠州。因此苏轼在苍梧想起舜妃往事,借此表达对朝云的怀念,写下了这首大气磅礴而又异常凄美的《江城子》。唐玲玲《东坡乐府研究》中也没有对这首词的作者下定论,但认为如果是苏轼作品,那应该是公元1100年苏轼从儋州渡海北归时写的。对这种说法我有一些怀疑。因为词中明明写道“苍梧烟水断归程”,而苏轼1097年去儋州时途经苍梧,所以应该是当年在苍梧写的。苏轼以垂暮之前被贬南荒,当时子孙齐哭于海边,情况十分凄惨。苏轼是抱着一去无回、必死海外的心情去的儋州,所以才说“断归程”。唐玲玲说这首词和苏轼渡海北归时写的“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诗句意思相近,其实恰好完全相反,这首诗按唐玲玲的说法,是“反映他绝处逢生的激情”,而这首词则无疑是表现他巨大的人生幻灭感,因此不应是同时创作的作品。在这首词中,苏轼独自面对茫茫银涛,怀念去世的爱妾朝云,当年他梦见和王弗“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如今他又追思朝云“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美丽的词句中熔铸了人生命运的无情与无奈。“曾见青鸾紫凤、下层城”,让很多人误解为就是写舜妃故事,以致混入叶梦得作品。其实苏轼和朝云在惠州相依为命时,都有慕道好佛之心。苏轼《朝云诗》中说:“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姻缘。丹成随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已浓带仙家气象,而在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正要孤身渡海,自然更加用神仙笔调来追思和神往两人的过去与未来。朝云十二岁时在杭州成为苏轼侍女,长大后才被苏轼收为侍妾。在苏轼的后半生中,朝云万里相随,九死不悔,始终对苏轼“钟敬如一”,直到三十四岁病逝于惠州。她是苏轼凄凉晚年唯一的红颜知己,能看出苏轼一肚子“不合时宜”,在唱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时泪流满面,哽咽难语,而朝云逝后,苏轼也终生不再听此曲。苏轼还为朝云写过一首《殢人娇•白发苍颜》,词中也着力描写了朝云的美丽,两人一个“维摩境界”,一个“散花何碍”,感情在普通男女之情上得到了升华。当然,苏轼最著名的一首怀念朝云的词,还是要数《西江月•梅》玉骨哪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杨慎《词品》云:“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该词明为咏梅,实际是怀念朝云,全词笔墨高洁,意蕴空灵,已不是凡尘笔调,当年晁补之读到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时,叹息说,苏轼注定了是要迁到海外去的,因为这样的句子,实为海内人士所难道出。《红楼梦》里薛宝琴的词句“明月梅花一梦”,就是从苏轼《西江月》里化来的。由于苏轼写的是梅花,句子又是“不与梨花同梦”,所以《红楼梦》里的词句也有不同的版本,有的又作“明月梨花一梦”。同是怀念朝云,与这首《西江月》相比,《江城子》被湮没很久了,前者缠绵婉转,后者则多了一份悲慨壮阔之美。苏轼和朝云曾“青鸾紫凤、下层城”,在多年来辗转飘摇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体验到真爱的温暖。但如今朝云于惠州仙去,只有白发苍苍的苏轼独自面对茫茫江海。人世间一切悲欢扰攘,都犹如大型魔幻鱼龙蔓延一样,热闹之后,只剩下“千古恨,入江声”。这位孑然一身的伤心人,徘徊于苍茫浩渺的水岸云脚,银涛无际,暮霞散绮,充斥于天地间的,是无穷的追忆,无边的寂寥,无数的天风海雨,无尽的暮暮朝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