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锁子甲的防御力有多强?

古代锁子甲的防御力有多强?,第1张

古代锁子甲的防御力有多强

锁子甲的历史

锁子甲也被称呼为链甲,是冷兵器时代比较常见的一种防御装备,这种床被通常由小金属环组成。在面对刀剑的劈砍时,锁子甲可以有效减弱刀剑的杀伤力。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时候,锁子甲就已经在战场上出现。据说锁子甲的发明者,是古代游牧于欧亚大草原的斯基泰人。在中世纪的时候,锁子甲在欧洲和中东地区非常流行。这种盔甲一般重量在10公斤-15公斤左右,除了可以保护上身和手臂之外,有些战盔上也会装上保护脖子的锁子甲。

锁子甲虽然可以有效防御刀剑的劈砍,但是面对长矛、钝器和弓箭等冷兵器时,防御力则会减弱很多。到了近代的时候,在非洲北部仍然有士兵还在使用锁子甲。在1898年的恩图曼战役中,一位英国骑兵就见识到了锁子甲的厉害。

恩图曼战役中的马赫迪起义军

在十九世纪末期,非洲东北部的苏丹爆发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起义,由于他们的领袖名叫马赫迪,因此这场起义也被称呼为马赫迪起义。

马赫迪起义前期,起义军曾重创英国的殖民者军队,英国的总督乔治·戈登也被杀身亡。戈登之死让英国人恼羞成怒,不久之后,装备着新式武器的英国军队进入苏丹,开始对马赫迪起义军展开反击,并且在1898年的恩图曼战役中击败马赫迪起义军。

当时的马赫迪起义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武器装备十分落后,只有几千把老式的步枪。

恩图曼战役时,大部分马赫迪起义军仍在使用冷兵器,他们的武器以长矛和刀剑为主,防御装备只有盾牌和锁子甲。马赫迪起义军的士兵,在恩图曼战役时,甚至还在使用七百多年前的装备。

比如在1944年时,人们在恩图曼战役爆发的地方,发现了一位马赫迪士兵的遗体,这位士兵的身上就穿着一件锁子甲。后来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这位士兵身穿的锁子甲,可以追溯到七百多年前的十字军东征时期,由此可见马赫迪士兵的装备有多么原始。

而当时的英国军队,则装备着大量的先进武器,他们不但装备有火炮,而且还携带了当时最先进的马克沁机枪。当恩图曼战役爆发之后,英国军队对马赫迪起义军展开了降维打击。

马赫迪起义军的盾牌和锁子甲,根本无法阻挡马克沁机枪的子弹,他们的骑兵还没有冲到英军士兵阵地,就已经在英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下纷纷中弹身亡。

在恩图曼战役中,英国军队仅以五百多人伤亡的代价,杀死了近万名马赫迪士兵。而在恩图曼战役快结束的时候,英军的骑兵还和马赫迪士兵爆发了冷兵器对决。

骑兵刀与锁子甲的对决

当马赫迪起义军被英国军队击退之后,英军的第七骠骑兵团曾奉命对败退的马赫迪士兵进行追击。在第七骠骑兵团中,有一位名叫沃玛尔德的骑兵中尉,曾和一位马赫迪首领进行了冷兵器对决,他手持骑兵刀追赶败退的马赫迪首领,结果险些被反杀。

根据目击者的记述,那位马赫迪首领骑着马从沃玛尔德身边经过,而沃玛尔德发现这位首领后,便立即挥舞着骑兵刀紧追不舍。

当沃玛尔德追上这位马赫迪首领后,便用骑兵刀朝着马赫迪首领的后背刺了过去。结果,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由于马赫迪首领穿着锁子甲,这种原始的装备成功保护了他的后背,沃玛尔德的骑兵刀并没有给他造成致命伤害,锁子甲甚至还把沃玛尔德的骑兵刀给顶弯曲了。

而那位马赫迪首领则立即转过头准备反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沃玛尔德反应了过来,他用已经弯折的骑兵刀打在那位首领的脸上,将那位首领打倒在地。

那名马赫迪首领坠马之后,很快便被及时赶到的其他英国骑兵杀死。而此时的沃玛尔德已经冷汗直流,如果他当时的反应再慢一点,就会被这位首领反杀。

恩图曼战役结束之后,回到英国的沃玛尔德仍然对那场冷兵器对决无法忘怀,并且将自己在战场上的险些送命,归罪于骑兵刀的质量不合格。

沃玛尔德所使用的骑兵刀,是英国威尔森金公司生产的。当时的威尔金森公司为英国军队生产了许多制式军刀,至今仍因生产刀具和剃须刀而闻名。

沃玛尔德的控诉

回到英国后的沃玛尔德,便将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告诉媒体,并且对威尔金森公司展开了控诉。

当时的威尔金森公司,曾对自己生产的军刀做出这样的保证:“此刀有质量保证,如砍、刺等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破损,可以免费更换”。

后来,威尔金森公司履行了保修义务,给沃玛尔德的骑兵刀免费更换了刀片。

而沃玛尔德经历的那场冷兵器对决,到底是他的骑兵刀质量不合格,还是敌军的锁子甲防御力太强,至今仍然没有定论。

不过曾有许多英国人更倾向于锁子甲的防御能力太强,因为如果威尔金森公司生产的刀具质量不合格,英国军队是不会从那里采供物品的。

被嘲笑为折腕的

1840式美国骑兵刀

美国历史溯源短暂,因此谈不上什么冷兵器史,唯一还能上榜的也就是骑兵刀了,然而即使有珠玉在前的欧洲做示范,美国也出现过很失败的骑兵刀作品,比如这种被戏称为“折腕老手”的1840式骑兵刀。这可不是什么褒义词,要是折的是敌人的手腕还说的过去,偏偏这种刀伤害的都是自己人。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军和北军的骑兵都大量使用这款骑兵刀。然而1840式骑兵刀挥舞费力,用久了手腕都可能要受伤。很多资料都说是因为1840式骑兵刀过于沉重,让骑兵的手腕不堪重负。

但其实1840式骑兵刀刃长86厘米,全长104厘米,刃宽25厘米,并不能算厚重。要知道在中世纪,出现的重型刀剑不计其数,使用它们的中世纪骑士,也没说各个成了断腕壮士。但其实这个问题还要追溯到美国冷兵器战争史短暂上面去,在当时,欧洲各国之间战争频发,都是高手过招,而且有使用骑兵刀的传统,故而各国都有一群刀法高超的骑兵部队。

然而美国骑兵的对手,也不过就是美洲当地装备更加落后的印第安人罢了,一群菜鸟打架斗殴,哪里用的上现代化的骑兵?所以缺乏锻炼的美国骑兵也实在不会挥舞1840式骑兵刀,反而也是很正常了。

以哥萨克骑兵的恰西克骑兵刀为例,刀身是呈“工”字,刀身不开刃,或是老骑兵在刀尖处开一段刃。恰西克骑兵刀使用时是平举到与眉毛同高,握刀柄后半段,向下劈砍,有没有开刃都有极强的杀伤力。

解放军的骑兵刀是65式骑兵刀,新兵基本不允许给65式骑兵刀开刃,防止平时训练伤到自己或战马。老兵骑术精悍的才有人给骑兵刀开刃。

西方战争中,实战刀剑不开刃也能砍死人,比如西方的骑士长剑、哥萨克的恰西克马刀,以及当年解放军的装备六五式骑兵刀,不用开刃都能砍死人,在西方的战斗中,骑士和全甲步兵也会穿着完整的盔甲,而且他们手上都会套上一双板甲手套,这双手套是用柔软的皮革制成的,不会影响抓握武器,也会增强一点防御力,虽然不开刃的马刀,没有开刃的锋利,但由于骑兵的特性,在攻击目标的时候,往往会保持着非常快的速度,这种不开刃的马刀杀伤力反而可以达到最大化,并且从实战结果来看,骑兵使用不开刃的马刀照样可以在快速冲击中,将敌人直接砍成两半,同样也可以避开马刀的磨损和卷刃。

20世纪初,英国最后一次大规模换装骑兵武器,即1908式骑兵军刀及1912式军官骑兵军刀。使用1908/1912骑兵军刀的为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骑兵部队,骑兵军刀在战场使用时间为1908-1918年。这是英军最后一款骑兵军军刀,也被称为可能所有已知的军用刀设计中最极端的骑兵军刀。

1908式军刀不是一款步战用刀,它用起来一点儿也不敏捷。最初的官方设计还是想它有一定劈砍、切割功能,但在直刃军刀如果做弯刀的劈砍动作,刀柄偏斜会削弱冲击力。另外,狭长的刀刃在劈砍功能上很弱,而具有专门拇指按压位置的半手枪型握把,虽然非常适合穿刺,但难以进行有效的切割。

砍到人身上的军刀刃就像用铁棒敲他,它并不能做出典型的军刀斩击动作,无法形成杀伤力,因此1908式军刀彻底放弃了劈砍和切割功能,成为一款突刺型专用军刀。其传世的实物很多都不曾开刃,但历经实战的军刀身上常常有斑斑血渍形成的难以磨灭的血锈。

明清四大军刀

明清时期,装备军队的战刀有多种,这些刀多属短刀,是步兵近战和骑兵冲锋的主要战刀。下面介绍明清四大军刀。

雁翎刀。明清步兵刀,出现于明朝中期,流行于清朝晚期到民国,单刃,利于砍杀,刀法尖锐,又利于刺击。刀身为铁质,嵌钢结构,经反复锤打而成,刚柔相济,双道血槽,使此刀的杀伤力更加强大。

绣春刀。明朝锦衣卫标准战刀,名出杜甫诗名 “绣衣春当霄汉立”,以示锦衣卫与皇家的关系密切。绣春刀外形综合了唐刀和少林梅花刀、单刀的特点,主要是轻巧,同时狭长略弯,便于携带和中距离攻击。此刀在明朝杀人无数,其中不乏冤死者。一刀下去,让人死不瞑目。

柳叶刀。明清骑兵刀,出现于14世纪,流行于17到18世纪,长93厘米,重900克左右。单刃,利于劈砍。此刀在明朝中晚期战果最为辉煌,著名边将马芳用此刀打得蒙古铁骑胆寒。

戚氏军刀。此刀是戚继光专门针对倭刀制造的武器。明朝军队所用的刀在与倭寇交战时,经常被倭刀砍断。

戚继光吸收倭刀长处,对中国军刀进行改良,带有明显的日本风格,刀刃弧度加大,刀刃宽度缩小,刀尖带有一个小小的弧度,刀刃中间起一条镐线,刀背也有一条栋线,刀尖保留和刀身基本相同的厚度,刀背采用削栋,减轻刀刃整体重量但不减少刀刃的强度。

此刀问世,倭刀顿失威风,在此刀之下,倭刀十之九断。李朝军队装备后,甚是得心应手,战斗力大增。平壤战役之后,李朝军队大量装备戚氏军刀,后成马步骑兵主战兵器。戚氏军刀对付倭刀中的短刀最为有效,在戚氏军刀面前,倭刀基本报废。

历史上十大

最出名的冷兵器

冷兵器时代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从诞生到现在,一直也没有消失,不少优秀出名的冷兵器,到至今也被人们记住,那就来盘点一下,历史上十大最出名的冷兵器。

1、三棱军刺

它是近代冷兵器中的杰作,诞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期间,一直都作为56式自动步枪上面的刺刀,在不使用的时候会折叠起来。

三棱军刺的刀刃使用冷钢锻造,外形笔直且非常锋利,带有三个独立刀刃,每两个刀刃中间还有血槽。

在战斗时可以独立使用,无论是砍、刺、划,都能对敌人造成致命伤害。

这种刀从上世纪50年代诞生,虽然已被禁用,但是仍然作为十大著名冷兵器之一。

2、大刀

大刀诞生在几百年前,俗称为:“大刀片子”,最大特点是尺寸大,重量高,使用的时候通常都是挥动起来,别看做工粗糙,但破坏力很强,甚至能砍断骨头和肢体。

大刀在古代分为很多种类,但没有明确之分,造型不同,名称也不同,虽然这是古代的冷兵器,但是在二战时期,仍然作为我方战士的主要兵器。

尤其是“抗战年代”的29军大刀连战士,就曾使用大刀抗击侵略者,大刀在当时也要相比日军的刺刀更有破坏力。

3、武士刀

武士刀,诞生在日本古代,这种兵器作为武士的象征,武士的精神和荣誉,在日本战国时期,武士刀就曾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当时的将军都会拥有一把独一无二的武士刀。

日本的武士刀,实际上就是模仿中国的唐刀,但是外形弯曲,刀刃更加锋利,并带有细长的刀鞘,从武士刀诞生到至今,不仅是一种冷兵器,更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文化。

在一二战期间,虽然已经进入了火药热兵器时代,但武士刀对于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来说,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武器,从少尉军官到大将高级将领,都会配备不同级别的武士刀。

这种冷兵器也确实是人类兵器史上的杰作之一,不仅外形美观细长,在战斗的时候不但轻便,也有着很强的破坏力,武士刀不仅在日本流行,到至今也在世界上流行。

4、大太刀

大太刀也起源于日本,说直接点,就是大号版的武士刀,两者外形相似,但大太刀尺寸更长,最短的大约是105厘米,最长的则超过300厘米,尺寸长且锋利,破坏力大。

一些精心锻造的大太刀,甚至一下可砍断小树,但是战斗的时候使用动作会缓慢,不过也可为对手造成致命伤害,同时,大太刀也有像武士刀一样的刀鞘和携带方式。

在日本战国时代,大太刀与武士刀都被广泛使用,到至今也是历史上一大著名冷兵器。

5、唐刀

唐刀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是那个时候最优秀的冷兵器之一,刀身整体修长,并且垂直,战斗的时候轻便,使用者的动作也会灵敏,可对目标进行砍、刺,尤其是刺,会造成致命伤害。

唐刀的做工也很好,那个时候没有机器,每一把刀都是纯手工打造,握柄处和刀鞘,都有精细的工艺,因为在当时,唐刀主要是官员和将军的武器,所以在制作上都很追求细致。

因为唐刀的优秀和实用性,也被当时飘洋过海,来到唐朝学习的日本人看中,后来根据唐刀的原有基础,仿制出他们的武士刀。

6、“狗腿刀”

本名:廓尔喀刀,这种冷兵器起源于18世纪的尼泊尔国,最初只是山民用来砍柴、伐木,或除草的多功能刀具,后来随着战争的出现,“狗腿刀”也从民用工具,转为军用战刀。

廓尔喀军刀也仍然作为当代军人的武器之一。

廓尔喀刀的外形,就像是狗的后腿,所以也被称为“狗腿刀”,刀刃前部宽大,后部较窄,有着很好的反重力学,砍击的时候可对目标造成很高的破坏力,而且使用的时候无需太大力气。

廓尔喀军刀,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大冷兵器之一,到至今仍作为尼泊尔军队的一大重要装备。

7、枪

枪,也被称为“长枪”,现代人也叫它为“枪刺”或者“扎枪”,这种兵器源于中国古代,作为那个时候步兵的主要武器,最大特点就是长,由枪头和木柄两部分组成。

枪头简易且锋利,战斗时主要用来刺,木柄部分很长,在白刃战时,对于士兵来说很有优势,必要时还可以投掷使用。

枪刺虽然不如唐刀、剑等冷兵器漂亮,但在从古到至今,也仍是一大著名冷兵器。

8、骑兵刀

骑兵刀是古代骑兵使用的一种战斗武器,骑兵刀就类似于一把长剑,握柄处带有护手,第一能保护骑兵的手部,二来能防止在战斗的时候,遭到撞击,骑兵刀脱离士兵的手。

骑兵刀都十分锋利,对敌人“刺”和“砍”,破坏力都很大,也方便使用。

骑兵刀在东方一直延续到50年代,直到骑兵消失,这种冷兵器也跟随淘汰,但它也是冷兵器史上一大著名兵器。

9、弩

弩,因为外形通常呈现十字状,所以一般都被称为“十字弩”,在古代,弩还分为小型弩、大型弩和连弩,这种兵器要比弓箭更有破坏力,尤其是连弩,可像现代的机枪一样,连续发射,速度快,还能减少人工,射程会超过300米。

小型弩一般都是单兵装备,但也比弓箭破坏力大,体积也比较小。

到了现代,弩不仅是猎人最爱的装备,特种兵和侦察兵为了减少暴露几率,也会使用弩来代替枪来作战。

10、弓

弓,也是古代的远程冷兵器,和弩的原理相似,也是发射长箭头,古代的大型弓箭,最大杀伤距离可达200米,小型单兵弓箭,最大杀伤射程大约为60-80米左右。

古代作战通常都是有一个弓箭方阵,一同齐射,可大面积攻击远距离上的敌人,还可掩护步兵冲锋,作用同等一二战期间的步兵炮。

弓箭的诞生,也是人类冷兵器发展史上的一大重要里程碑,虽然不再应用到军事上,但成为现在猎人最喜欢的打猎工具。

全球最知名的军用匕首

美军M9刺:M9 刺刀是一种多功能的现代刺刀。除了用作刺刀和作战匕首外,它还可以用作野战工具刀。 M9刺刀的系统结构分为刀柄、刀柄座、刀柄芯杆、十字护板、刃身、刀鞘、刀鞘插片、油石、挂绳、皮带扣等。其中墨绿色刀柄采用美国杜邦ST801尼龙材质。刀鞘同样采用高强度ST801尼龙材质,底部是钢制嵌件,用内六角螺钉固定在刀鞘上,尖端嵌件兼作螺丝刀。开瓶器。

M9卡口刀片由锻造不锈钢制成,螺纹连接在柄芯上。刀片表面为浅灰色,刀刃部分经过热处理,锋利度极佳。刀背的扁孔紧贴刀鞘的竹笋,也可切割直径635mm的铁环和罗纹网。刀背上的锯齿和锉刀坚硬锋利,足以刺穿飞机外壳,切开2 英寸(508 毫米)厚的松木板和直径1 英寸(254 毫米)的硬木条。

56式半刺刀以其低廉的价格、良好的做工和特点而深受玩家喜爱,库存量在刺刀行业中名列前茅。特征:长38厘米,三角形,两侧有血槽,表面有涂层,尾巴呈蓝色,头部几乎是扁平的。 56 Semi  家族大致分为早期、晚期、平头、尖头、白涂层和烤蓝。

美国陆军骑兵刀:美国骑兵制式装备是骑兵必备的武器。锯齿长达8 厘米,可以锋利地折断松木板。刀片经过局部热处理,锋利坚硬,切铁不伤。

虎刀:虎刀,是著名的Strider公司生产的战斗武器。它的形状十分奇特,奇特的外表给人一种恐惧的感觉。刀片下半圆部分有指锁,刀片有护手,上刀片有直假刃,对切割粘在船底的炮弹非常有效。这是一颗后牙。如果将食指放在柄尖上,刺、刨时就可以放心使用。它不仅可以作为一把实用的功能刀,还可以作为刺伤的战斗刀,尤其是下角。

中国81式刺刀:这是一把罕见的中国81式刺刀。装备有我国独有的四道血槽的威猛刺刀。 81式冲锋枪的刺刀很特别,有厚厚的十字形刀刃,刀刺刀和钉刺刀的组合。由于手柄很细,它也可以用作匕首。

AK-47军用刺刀:著名的俄罗斯军用刺刀AK-47轻而易举地切开坚韧厚实的鳄鱼皮,刀刃两侧有血槽。手柄后面是一个可以砸烂铁钉的配重,粗大的手柄在战场上可以轻松敲碎一个人的头骨。刀鞘为纯牛皮刀鞘。

卡巴1281:Kaba  1281由Ka-bar制造,钢材为Shitetsu,护木为不锈钢护木。刀片有血槽和锯齿。手柄有一个不锈钢配重,用于压碎硬物。拿在手里,你会感受到美军在硫磺岛屠杀日本鬼子的快感。

大型M9 军刀:刀刃巨大而沉重,杀伤力与砍刀差不多,刀鞘是皮制刀鞘。锯齿长85cm,可以锯小树和3-4cm的松木板。方向盘内藏有指南针和救生用品。

指环刀:带有护指的格斗刀。它拥有更大的刀片和前倾的重心,完全是为战斗而设计的。握把紧凑,手感舒适,尤其是环形设计,让你可以切割、刺伤、撕裂等,无需担心你的安全。这把刀刃长而锋利,非常有威力。

53式四刃刺刀:长38厘米,通体蓝色,四刃,平头,刺刀刃口无凹槽。53式刺刀与苏联莫辛纳甘M1944刺刀类似,只是苏联M1944刺刀血槽长而深,而53式刺刀血槽短而浅。Su-44有一个圆形的螺丝孔,而53有一个矩形的形状,以便为框架留出空间。

56式半刺刀:56式半刺刀的尾部分螺丝式和铆接式。56式三角刺刀没有刀鞘也没有刀鞘,它直接折叠到步枪下方的凹槽里,正常情况下不会离开步枪。56半刺刀又称56平刺刀。剑形单刃刀刃和深血槽,特点是刀刃不对称分布,灰白色漆面(礼宾型为亮银漆),尾部和袖子与普通56A三角刀刃相同。刀的下侧通常有23个斜角弹孔(与枪身撞击产生的小孔),这种特殊刺刀的外观主要是早期仿制苏联SKS步枪的。

56式半刺刀是安装在56冲锋枪上的刺刀,固定在枪管下方,需要时展开。它的特点是三角棱,尖头,长约20,尾部有特殊凹槽,袖子无枪口环,金属涂层。特征变得更清晰,更容易识别。

63式刺刀:我国的63式自动步枪装备的是63式刺刀。具有三角形边缘、尖头、套筒上无枪口环、螺纹端、特殊内槽(有的有4 个槽,有的有2 个槽)和双端槽。光滑或穿孔),长约40 厘米,比56 个三角形的边长。一般来说,63分为大厂和小厂,大厂是国有大厂建的,小厂是地方小厂建的。较大的植物的特征是线条清晰,血槽又深又宽,而较小的植物则稍长一些。小厂63更细腻,血槽更窄。

81式刺刀:81式刺刀有红色手柄(手柄由铆钉连接的两半组成)、绿色塑料刀鞘、涂层刀片(不是钢的颜色)、双血槽(每个血槽都形成)。 1次),无中断)。81式刺刀是国内现役产品,流出很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国外价格与国内的民族刺刀不相上下。由于其高价值,引起了造假者的注意。81 Stub是单血坦克的实验版,也有人称它为82 Stub,但实际上82 Stub也是一款带刺刀出口的步枪,也是猎刀的一种。

56S刺刀:也被称为84S。特点与AKM2代刺刀相同,刀鞘内没有钢丝剪。头部略尖,刀身无孔,整体较短,刀鞘和刀身有红、黑、绿三种颜色。用于出口美国的84S步枪。

解放军骑兵挥舞的六五式军刀

六五式骑兵刀是我军唯一列装的制式军刀。该刀是在借鉴缴获侵华日军三二式骑兵刀的基础上,于1965年设计定型的,由南京3521厂镀铬抛光,制作安装。

六五式骑兵刀刃长96厘米,精钢打造,刀身镀铬,重185公斤。该刀挥舞起来,沉重有力,缺少膂力者很容易伤着自己和军马,所以只有那些资深骑兵的马刀才会开刃,新兵的马刀是不开刃的。但即使不开刃,借着军马的冲击惯性,仍可致敌人以重伤。

其实,在解放战争期间及解放后,直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骑兵大多沿用缴获侵华日军骑兵的三二式骑兵刀。这种军刀长102厘米,轻捷、锐利。

此外,1949年前后,新疆的民族军骑兵多使用苏联制造的骑兵刀,这种形制的军刀,刀柄无护手,刀鞘上装有步枪枪刺。1965年,中国生产并装备了六五式骑兵军刀,根据刀长及质量依次分三个型号,其中2号刀长为96厘米。

就外形看,六五式骑兵刀与日本三二式骑兵刀大致相似,尤其是刀柄护手内都有皮指挂革。然而,六五式骑兵刀相比日军三二式骑兵刀还是有很大改进,主要表现是,首先在刀的长度和重量上有所加长和加重;其次,刀条进行了镀铬处理;第三,闭锁完全改进,避免了诸如日军三二式骑兵刀在使用过程中,在刀条入鞘时,由于用力过强造成闭锁断裂的弊端。

此外,六五式骑兵刀的佩环由三二式的单佩环改为双佩环,可以肩背。刀柄纹理增大,握持感更为坚实、稳固。同时,该刀相比日军三二式骑兵刀,在外观上更为威猛、强悍,更具“军味”。

更重要的是,我军骑兵部队官兵在使用六五式骑兵刀后普遍反映,在飞奔的马背上使用该刀进行劈、砍、斩等战术训练科目时,明显比日本三二式骑兵刀更具威力,侵透力和斩切面更胜一筹!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读者或许还记得剧中这样一个情节:李云龙组建了一支骑兵连,并将骑兵连当成宝贝疙瘩,在日军一次大扫荡中,骑兵连与日军骑兵联队血战,在面对日军凶狠的攻击,骑兵连长一直大喊“骑兵连,进攻!”最后在只剩他一人的情况下,仍然单刀匹马向日军冲锋,直至壮烈牺牲……当时骑兵用的主要是从日军骑兵手中缴获的三二式骑兵刀。

不要以为这只是剧情需要,在抗日战争中,更加悲壮的场景也有例子。关于我军骑兵的记载,最早出现在1932年,当初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虽然只有三四十人马,但机动性好,战斗力很强。抗战期间,我军骑兵部队参加多次战斗,其中,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组建的骑兵团,称之为“红色哥萨克”。

彭雪枫自幼习武十分精通刀术,他没有让队伍使用苏联的高加索式马刀,而是自己亲自设计了一种马刀,刀背轻薄,刀身修长,锋利无比,被战士们称为“雪枫刀”。由于当年装备的非常少,因此至今雪枫刀已失传了。抗战期间,随着中国军队的不断变强,到最后骑兵使用的最多的是缴获自日军的三二式骑兵刀。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在1965年借鉴三二式骑兵刀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款制式军刀,这就是六五式骑兵刀。然而,六五式骑兵刀装备部队不久,由于我军骑兵军种被裁撤,因此六五式骑兵军刀也就成了中国第一种,也是最后一种制式骑兵军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4991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9
下一篇2023-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