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切尾巴”之战

中央红军“切尾巴”之战,第1张

中央红军“切尾巴”之战

1935年,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甘苏区西部的吴起镇,与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胜利会师,并在此打响著名的“切尾巴”战役。

当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后,国民党军骑兵部队便尾随而至,如同甩不掉的“尾巴”。随第一纵队率先抵达吴起镇的毛泽东决定主动出击,并立即电令彭德怀前来,又找来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讨论作战方案,决定由彭德怀部署和指挥这次战斗。

10月21日黎明,红军兵分三路,隐蔽在五道沟的头道川、三道川和正面的西南山,形成三面夹击态势,并派红军干部团示形于敌、诱敌深入。战斗指挥所设在平台山顶的杜梨树旁,从这里可以俯瞰各处战事。凌晨4时,毛泽东登上平台山,在一棵杜梨树下又召开了一次战前动员会。他反复强调打好这一仗的重要意义,要求一定要打胜。

战斗于上午7时打响。先是国民党宁夏马家军的第三十五师骑兵团同红军干部团5连一部交火之后,一路杀向吴起镇,不久便进入塔儿湾。彭德怀立即下达了攻击命令。顷刻间,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火光闪闪,打得敌军骑兵纷纷落马,残部狼狈逃窜。随后国民党东北军骑兵第七师赶来支援,又迅即被打乱,掉头逃命。红军立即乘胜追击,利用土岗深沟的地形优势,采取分块切割、相机包围的战术,把敌骑兵分别包围在二道川、平台山,头道川的杨城子、圪坻梁、柳树梁、燕山梁一带,给予毁灭性打击。激战到9时许,红军全歼敌1个骑兵团,击溃敌3个骑兵团,毙伤敌军700余人,俘敌1000余人,其中有马术教官、兽医和会钉马掌、修马鞍子的工兵,补充了红军新建的骑兵队;同时缴获战马1600多匹、迫击炮、重机枪等一批武器装备。

为了支援红军,当地群众不分白天黑夜集中大批粮食和生活用品,人背驴驮,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形成了多支川流不息的送粮大军。当地百姓看到红军战士在陕北寒冷的时节依然身着破旧单衣,就组织上百位毡匠为红军赶制了一批毡衣和毛被套,许多妇女也放下家中的活儿连夜为红军制作衣服、鞋袜。当地游击队、赤卫军队员和群众主动为红军当向导带路,准备担架,做转运伤员工作,协助红军掩埋牺牲战士,转运缴获战利品。

吴起镇“切尾巴”战斗结束后,红军分别在10月21日下午和10月22日,与当地游击队、赤卫军、老百姓举行盛大的庆祝联欢会。为了纪念“切尾巴”战役的胜利,当地群众将平台山改名为胜利山。

塔儿坬阻击战

193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直属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10月9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翻越六盘山,从宁夏固原进入甘肃镇原县境内,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机关宿营在三岔镇。

此时,国民党“中央军”虽然还是跟在红军后面,但相对“保持”一定距离,只有宁夏的国民党马鸿逵部快速尾追而来。红军当即决定派一个连的兵力,利用有利地形,狠狠教训一下马鸿逵部。经研究,这次任务交给以善打硬仗著称的干部团三营政治连去完成。

政治连接收任务后迅速出发,乘夜急行军至距三岔镇约20里的塔儿坬。

塔儿坬是一条起伏不平的山脉,这里群山蜿蜒,万壑相连,横贯于三岔镇至唐家塬南北,只有一条道路通往三岔镇,是一个歼敌的好战场。政治连指战员连夜在制高点北山顶上架起了机枪,构筑了工事隐蔽,等待马鸿逵部进入伏击圈。

第二天一早,马鸿逵部的一个骑兵团开到了塔儿坬南边山头。政治连指战员立即做好战斗准备。但10分钟过去了,敌人显然害怕前方有红军埋伏,仍然停留在原地不动。连长见状,立即命令副连长带几个战士从山腰绕过去,对敌射击,诱其深入。当敌人发现埋伏的红军火力极其微弱后,果然中计,高叫着“抓活的”,沿着道路向前冲来。当敌人冲过山腰,离红军伏击圈不足百米之时,连长一声令下,政治连所有战士一齐向敌人开火,子弹雨点般地射向敌人,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敌人一排排倒了下去,敌团长发现红军的武器装备不如己方,立即下令部下强攻制高点。很多敌人下马向山上爬来。红军战士利用有利地势,瞄准射击,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敌团长见死伤惨重,只得率残部向后逃走。

战斗从早晨开始,战至下午,红军一个连在8个多小时内打退马鸿逵部骑兵团的多次进攻,毙伤500余人。鉴于敌人援军即将赶到,红军于傍晚主动撤出战斗。敌人虽然得到增援,却早已斗志全无,根本不敢追击。

事后,当地群众编了个顺口溜说:“八月中秋九月半,塔儿坬上遇火线,红军战士真勇敢,国民党军队不沾边,胡匪骑兵死伤上千万,红军只伤了八个半。” 

《红星照耀中国》中描写的周恩来:

外貌特点: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革命经历:周恩来二十六岁就成了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被任命为著名和黄埔军校秘书,做了布留赫尔将军的亲信,布柳赫尔将军当时是黄埔军校的第一号俄国顾问,现在是苏联远东红军司令。对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来说,这个年轻的***员是个克星。但是蒋介石还是不得不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那是因为周恩来在激进的学员中间影响很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059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7
下一篇2024-0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