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分的《圆桌派》将收官,女嘉宾们终于不再是花瓶

8.7分的《圆桌派》将收官,女嘉宾们终于不再是花瓶,第1张

说到《圆桌派》,第一时间会想到窦文涛。

然后是《圆桌派》男团:梁文道、马家辉、许子东、马未都。

从《锵锵三人行》到现在,大抵未变。

很多人就想看这些老男人们一直聊啊聊的,多少集都不疲倦。

但往往,很容易忽略《圆桌派》的女嘉宾们。

老实讲,《圆桌派》做到第四季,女团员班底也定的差不多了。

文涛“女朋友”蒋方舟、家辉“太太”周轶君,在线教育专家李玫瑾。

她们在《圆桌派》里,用知识的深度、阅历的广度及女性的细腻,谈笑风生,融入这个用户画像偏男性,嘉宾75%以上为男性的节目,实属不易。

从年龄上看,他们仨,可以组成老中青三代。

有感性的蒋方舟,理性的李玫瑾教授,以及兼而有之、质朴大方的周轶君。

你能在她们身上,看到这个时代女性越来越稀缺的特质: 善于思考、勇敢和锐利。

蒋方舟是谁?

她是生于1989年的“天才少女”“美女作家”。

11岁发表《正在发育》出道,《打开天窗》《邪童正史》都是她的作品。

后来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一毕业就成为《新周刊》副主编。

人生一路顺风,高光不断。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这些你熟悉的流行语,是她的书名。

做客《圆桌派》,蒋方舟没少挨骂。

她没有经历过锵锵时代。

《圆桌派》做满四季,她刚满30岁。

很多观众认为她没阅历,见识浅薄,不足以聊人生。

甚至攻击长相,嫌她丑。

有一说一,蒋方舟顶着“美女作家“的名号,就说明在女作家行列,人家的长相,真的还可以。

毕竟,她又不是靠长相吃饭。

节目播到2019年,观众对蒋方舟到了又虐又爱的境界。

没有她的时候,弹幕一遍遍发问:方舟怎么没来?

有她的时候,弹幕一遍遍发问:怎么又请蒋方舟?

虐恋情深!

女嘉宾上《圆桌派》,功能性很强,补充女性视角观点,增加一些女观众。

蒋方舟的观点补充,来自于她的坦诚。

跟马家辉经常以“我认识的xxx”开头一样,蒋方舟以自己故事开头。

你甚至能在节目中梳理出谈恋爱的蒋方舟,容易猜忌,没有安全感,总要跟男朋友确认“你爱不爱我”这件事情。

告诉观众自己被男朋友甩的经历,也大胆分享想要求复合的心态。

但是不执著,很坦白。

爱和不爱都是流动的状态,你得说出来,我需要知道,没必要藏着,只要能说服她就行。

而说服她的理由,诸如“我们还是做朋友比较好!”就行。

蒋方舟在《圆桌派》里,不仅仅只承担感情戏码。

她更承担年青人视角,年轻人的感情困惑,职业迷茫,以及对家庭关系的无助,都可以借助方舟,被解读及审视。

而作为职业作家,她的思考和她知识储备,才是她在这档节目中可以跟这群50+知识分子们聊天的底色。

周轶君早期的照片非常质朴。

这跟她的职业有关。

学阿拉伯语的她,大学毕业后就职新华社,成为一名记者。

亲历战火纷飞,面对开过来的坦克拍照;穿梭在随时有生命危险的街头,几次与爆炸擦肩而过;亲眼目睹惨烈的死亡。

她是一个看起来瘦弱的上海女孩。

在《圆桌派》里,她从容大方,温暖得体,贤妻良母的样子,有时候会让人忘了她曾经的勇敢与不屈。

当然,经年过去,当初被马家辉调戏还会害羞的小君君,已经在节目中升格成为“家辉的太太”了,害羞什么的,这么多年,也坦然面对了。

薄施粉黛的周轶君,一出现就要被文涛夸 “君君越来越漂亮了”。

确实越来越漂亮了。

从颜值到气质。

而她在《圆桌派》的谈吐,也让人舒服温暖。

她可以用感性细腻的视角聊大开大合的话题,但她现在更关注教育问题。

她拍了一个教育纪录片,叫《他乡的童年》,总结出来,教育没有方法。

她说,孩子是成人的祖先。

而说到父母子女关系的时候,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是“忍”。

年轻的时候,作为上海女孩的她,执意选北京的大学,父母忍。

工作的时候,她执意去到最危险的地方,父母忍。

而长大之后,父母变得更像小孩,子女要学会的,也是“忍着”。

周轶君现在给人的感觉,更像“蒲苇韧如丝”。

她的勇敢不再如年少时一样莽撞,但却更成熟更有韧劲,折不弯。

她身上承载着中国女性的角色,上有老,下有小,是年幼孩子的妈妈,是年迈父母的女儿。

所以,她探寻家庭,教育, 社会 关系。

仍然步履匆匆游走在世界各国,不喧哗,也不茫然。

李玫瑾教授在节目中讨论两性关系时,上过几次热搜。

比如:女生如何辨别渣男。

她的观点不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而来源于大量案例事实。

这同样也与她的职业有关。

李玫瑾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然后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至今。

主要研究领域时犯罪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李玫瑾教授在节目中层层分析论证、尊重事实和逻辑的状态,就是她的专业使然。

角度也很冷酷。

所以,有些时候,如果心情不好、天气不好,我都不太敢点开李玫瑾教授参加的《圆桌派》。

警醒教育作用太强。

例如,从 社会 关注的大案出发,告诫女孩谈恋爱的时候不要着急,因为 社会 上有很多优秀的人,或者符合条件的人,谈恋爱的时候不要一棵树上吊死。

但,你以为李玫瑾教授只能以恋爱话题上热搜么?

才不。

她的教育话题同样受人追捧,上热搜,被许多父母催着上节目。

只要上《圆桌派》,弹幕上几乎都是“我是为李玫瑾教授来的”。

“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

“小时候要让孩子学会害怕”。

“青春期跟孩子沟通,要点到为止“。

“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 是垃圾。“

李玫瑾教授观点最大的特质,就是让人信服。

很多人看《圆桌派》是消遣,看大家你来我往的聊,兼而听之。

但对李玫瑾教授的观点,态度更严肃。

因为它们都来自案例事实和经验的总结。

社会 总有例外,但大多数人的命运,逃不开经验总结。

我想,这也是李玫瑾教授让很多人共鸣的原因。

职业领域纵深,然后专业。

我想,这是李玫瑾教授让人有获得感的基础。

她在《圆桌派》里,承担起犀利和睿智,精干可信。

当然,他们三个之所以能在《圆桌派》行有一席之地,侃侃而谈,除了拥有普通女性的共情共性之外,她们毫无例外地都是非常优秀的人。

但又并非遥不可及。

不论是她们的成绩,还是她们的秉性,都可以给女性提供一道方向及可学习借鉴的模板。

社会 浮躁,名利的浮光掠影在每个人身上游走。

这时节,就显得《圆桌派》难得;而《圆桌派》里的女性,就更显难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优酷视频出品的一个访谈类节目《圆桌派》,节目以圆桌为基础,体现在圆桌席位上人人平等并且还原生活中发生在圆桌旁的精彩聊天,节目的主持人是窦文涛,还有四位固定的嘉宾就是马家辉,马未都,蒋方舟,李玫瑾。

有人问,马未都算不算是《圆桌派》上面最铁的嘉宾呢,我觉得是的,但是其实不止是马未都是最铁的嘉宾,其他的三位嘉宾也是最铁的,因为毕竟节目播出都现在以来,他们几个还有主持人都是一直都没有变过的吗,一直都在。

马未都其实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艺术家,和古董鉴定家,而且还是央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他出生于北京,现在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会员,是观复博物馆的创始人和馆长,他致力于关于中国古董家具的研究和整理。

《圆桌派》的节目可以说是最下饭的聊天综艺了,没有剧本,在里面都是即兴聊天的,每个人都可以交流自己的价值观点,每一期的话题都会引发思考,节目播出以来也是获得了很多的好评,而且现在已经连续播出几季了,更是深受观众的喜爱。

马未都和其他三位嘉宾也是从开始就一直的在节目中,所以说不是说只有马未都老师是《圆桌派》中最铁的嘉宾,其他的三位还有包括主持人都是节目的铁粉,毕竟也是这么多季,这么多期都在,一直陪伴观众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4697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7
下一篇2023-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