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经典语录

窦文涛经典语录,第1张

窦文涛经典语录推荐如下:

一个人想要过得很幸福其实很简单,难的只是人们往往都想要过得比别人幸福。在你停下来的时候,不要忘了忘记别人还在后面奔跑,在你放弃的时候,别人只差你一步而已。

所谓对的人就是让你觉得和他(她)在一起自己变的更好,更乐观,更向上了。一个人,永远不会因为另一个人对自己好而爱对方,一个人永远不会因为过去的爱而在未来必定一直爱着对方,一个人爱一个人的理由啊,就是因为对方可爱。

窦文涛的简介

窦文涛祖籍山东章丘,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18岁之前一直生活在石家庄,高中时进入石家庄市第一中学,1985年,考入武汉大学,就读于新闻系。

2018年,主持《圆桌派第三季》。2019年,主持《圆桌派第四季》。2021年2月21日,窦文涛主持的深度文化体验脱口秀节目《锵锵行天下第二季》在优酷上线。2022年,主持脱口秀节目《圆桌新春派》;8月18日,主持的节目《圆桌派6》播出。

第五期第11集。

2021年第五季《圆桌派》最后两期的录制。全文谈到了基因和病毒,谈到了科技和人文,谈到了宇宙和意识,科学家的严谨和人文主义精神颇受震撼。病毒里谈论到了艾滋病。

《圆桌派》指的是一档全新风格的聊天真人秀节目。是由著名媒体人、文化名嘴窦文涛携手优酷“看理想”打造的全新“活色生香”聊天真人秀节目,延续不“装”的窦式主持风格,神侃包罗万象的话题,立足网络,开启全新的“谈论+互动”节目模式,场景多变,嘉宾流动。

与马东、蔡康永、马都末、高晓松等名嘴不同,窦文涛不是那种正儿八经的主持人,但他的“窦氏脱口秀”非常成人化、 社会 化和具有人情味。

中国当代诗人,著名媒体人胡赳赳曾这么评论他:

“窦文涛说人话、鬼话,但不说神话。窦文涛说生活正确的话,但不说政治正确的话。窦文涛说讨好的话,但不说卖乖的话。窦文涛说聪明而卖弄的话,但不说愚蠢而不自知的话。窦文涛说庸俗的话,但不说高尚的话。窦文涛说反讽的话,但不说愤怒的话。在 娱乐 受众的同时,他自己身心也得到清洗,受众在被 娱乐 的同时,发现愤怒已被消解殆尽。”

说得通俗一点,窦文涛情商很高,是个很“滑头”的主持人。

窦文涛出生于河北石家庄,父母都是农村出身,18岁那年考入武汉大学,就读于新闻系。他个儿不高、眼睛小,五官比较没有立体感,和人说起话来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用河北话讲那也就是非常“嘎”,但他曾多次不讳言地称自己有自卑。

是的,他似乎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刚到凤凰卫视时,他天天怕自己被炒鱿鱼,于是每次拿到工资单都不敢拆封(香港公司工资信封与炒鱿鱼信封外观一样),回家路上一路盘算被炒鱿鱼后的退路,到家后还要先环顾四壁,做好最坏打算的心理准备之后才敢拆信封:“啊哟,没炒哦!”

不仅如此,窦文涛还多次透露自己长期失眠,需要靠酒精催眠。一开始时喝一口就能入睡,后来喝完一整瓶都没啥感觉,倒是爱上了喝红酒。

鲁豫之前和窦文涛说:“做人应该顺其自然”。而窦文涛当时是这么回答的:“我要是真按着家里的路子走,就是三个儿子,一人一盆饺子,吃完了躺在沙发睡一下午,然后接着吃,吃完继续睡。如果不争取一把,这就会是我的生活。”

或许是从小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了他自卑的性格吧。

出身好的人往往不会过多考虑他人的感受,但人越处于逆境,越能锻炼情商。

在各期节目里,他都摆好自己的位置,他是主持人,不是嘉宾。嘉宾来分享知识观点,他主要负责在其中调节斡旋,嘉宾可以对互相之间的不同观点大加批判,但作为主持人,要照顾到每个人的立场。

有一期节目里,主题是 星座 。邀请了 星座 专家占星师曹判答。在提到“水逆”这个概念的时候,梁文道很直接地表示不相信,孟广美也透露出不屑,而窦文涛却说:“我这段时间正好不太走运,比如老是丢东西,买错东西等。”

他也没有说自己相信,只是顺势接住了嘉宾的话头。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一些窦文涛说话的风格。他不会直接武断地告诉对方你是不对的,也不会嘲讽别人“何不食肉糜”,他总是不冷不热地提出观点,别人思索的时候也不会乘胜追击。

窦文涛无疑是很有才华的。《锵锵三人行》播了19年,邀请两岸三地专家,对政治、经济、文化实事、书籍、**、 娱乐 进行评价,对知识量的要求不可谓不高。窦文涛在多位专家面前从未露怯。2019年6月17日,他还主持了谈话类综艺节目《圆桌派》第四季。他每次都不会特别显示自己的才华,只是点到为止,引起嘉宾的话就收。有网友评价他,装傻。窦文涛听了这评价笑着说:“就是得装傻”。就是这样,他不会过度地展示自己,对很多事都这么一笑了之。

有些女性朋友说窦文涛是“直男癌”,他也承认自己有一些大男子主义,但不算“直男癌”,顶多有点“直男炎”,一直在尝试改正。

和许多“淡泊名利”的名人不同,窦文涛毫不掩饰自己对于金钱和美色的欲望。

他会因为走了场穴,赚到笔大钱而高兴的直搓手掌,也会因为错失一笔大生意难过的几天睡不着。

在节目里好好的聊农民工问题,窦文涛硬是插一句“我们要关爱农民工的性生活,温暖他们的被窝。”

他曾多次强调人生最大乐趣就是男欢女爱,还说自己有次丢了手机后忧心忡忡,第二天在车里找到手机的感觉“超过性高潮”。

窦文涛在节目里说过一句段话:“到底我们所谓的雅和俗是什么,谁都在说别人俗。比方说戴一个戒指正合适,但你跟他握手的时候发现他五个戒指都戴了,你就会觉得他是俗的。”

还有一点,窦文涛乐于接触新兴事物,总会不断地审视自己,能学习的学习,不能学习的尊重。

在这个每个人都觉得别人有问题的时代,而窦文涛却说,“可能是职业习惯,我看别人都是优点,想找个缺点倒很难。”这不仅是接纳,更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这就是主持人窦文涛,一个很滑头却有真性情的文化人。

呵呵 一句话评价就是:一只老狐狸

《锵锵三人行》为什么开播三十年不倒?除了节目本身轻松,深刻,不装逼,不傻逼以外,全靠窦文涛一个人撑起来,他本身的水平可以说并不比嘉宾低,甚至在很多人之上,最起码许子东,马家辉这些二流知识分子根本不是对手,窦文涛可能见识不如人,因为受限于主持人的工作性质,但是思想的深度,思考的角度,思维的敏捷,并不比任何嘉宾差,特别是几位女嘉宾,完全呈现碾压之势,可怜窦文涛身为直男癌,还要处处顾及女嘉宾的感受。另外窦文涛交友甚广,涉及老中青三代,从王蒙到梁文道到竹幼婷,全部都能被他摆平,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了。

窦文涛最大的特点就是圆滑中庸,能放低身价,跟嘉宾们打成一片,会审时度势,知道什么时候挑起矛盾,什么时候熄灭战火,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不做主持人可惜了,所以说他是一只老狐狸,不过也能看出他一直在压抑着自己的本性,一直在妥协,一直在后退,不敢越雷池一步,取悦别人,恶心自己,所以我担心有一天他会得抑郁症。

窦文涛,1967年8月21日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主持人。

1989年供职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1996年加入凤凰卫视,主持 娱乐 资讯节目《相聚凤凰台》,新闻节目《时事直通车》。1998年推出闲谈节目《锵锵三人行》。2003年开始主持法制节目《文涛拍案》。2004年度“中国电视排行榜”中,获选为“最佳谈话节目主持人”。2005年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推选为2004年度最佳电视主持人。2012年,担任第四季《中国达人秀》观察员。2013年,加盟中央电视台 财经 频道 财经 新闻故事秀节目《滔滔不绝》。2014年,加盟河南卫视文化类节目《成语英雄》。[1]2015年,主持由PPTV推出的脱口秀节目《天天逗文涛》。

窦文涛祖籍山东章丘,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18岁之前一直生活在石家庄,高中时进入石家庄市第一中学,1985年,考入武汉大学,就读于新闻系。

1989年大学本科毕业,供职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在电台期间,制作新闻专题片《你好,南极人》。

共10张

窦文涛

1996年初,离开广州赴香港工作,加入筹划中的凤凰卫视。刚开始主持的常态节目是 娱乐 资讯节目《相聚凤凰台》,后担任过新闻节目《时事直通车》的主播。

1998年起,主持凤凰卫视脱口秀节目《锵锵三人行》[4]。

2003年始,主持法制节目《文涛拍案》;7月,与胡一虎联袂主持“2003中华**环球大赛”新闻发布会。[5]

2005年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推选为2004年度最佳电视主持人“年度最佳电视谈话主持人”;同年,被《新周刊》评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并在“2004年度中国电视排行榜”中获选为“最佳谈话节目主持人”。[6]

2009年2月10日,亮相“广东广播主持人声光大奖”颁奖典礼。[7]

2012年11月,担任第四季《中国达人秀》观察员。[8][9]2013年9月,加盟由唯众传媒与中央电视台 财经 频道打造的 财经 新闻故事秀《滔滔不绝》。

2014年1月23日,做客广东卫视《千万别错过》节目;[10]3月,加盟河南卫视文化类节目《成语英雄》第二季;[1]12月,担任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导师。[11]

2015年1月,主持由PPTV推出的脱口秀节目《天天逗文涛》;[2]3月,与乐嘉、陈鲁豫、金星共同担任《超级演说家第三季》导师;[12]6月17日,做客江苏卫视《一票难求》节目。

窦文涛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最佳主持人。睿智,幽默,真正的正能量。中国最好的主持人。

说到窦文涛,我比较熟悉的他主持的节目有《圆桌派》《锵锵三人行》。他个性幽默,主持功力深厚,总能让节目显得妙趣横生。

尤其跟嘉宾的互动,能充分调动他们讨论的情绪,甚至为了一个观点对掐。他能察言观色,每当某嘉宾想发表意见或者看法时,他都能表现出很多兴趣听的样子。

窦文涛凤凰卫视工作了很多年。对于中港文化交流,作出了一定贡献,比如他见证香港回归20周年来的所有变化。

窦文涛是个能吃苦,思考力强的优秀节目主持人。

总之,希望能不断看到窦文涛更多优质节目出品,也祝《圆桌派2》越来越成功!

《锵锵三人行》作为凤凰卫视最为长寿的节目,终于在2017年寿终正寝。这样一档投资低,配备简单,而且收视时间晚的节目,能够长久不衰的原因,除了他浅文化的通俗易懂,更重要的就是流水的嘉宾,铁打的窦文涛。

锵锵之后,窦文涛做起了自媒体,以锵锵三人行的模式围起了圆桌,搞起了四人派对。一炉香,偶尔一杯清酒,烟雾缭绕中四人娓娓道来,宛如高山流水间坐而论道的仙客,不变的道士便是窦文涛。常常可以吸引来各方文化公知,播出平台也从电视台成了网络平台,这样的转变也些许能够体现出窦文涛本人这种灵于善变,不固守常态,逢源于左右的性格。

窦文涛给诸多人的印象就是嘻嘻哈哈,陪嘉宾聊天,从来都是适可而止的抛装引玉,将话题抛给嘉宾自由挥洒,坐在旁边做好接应和往回搂话题的耙子,从来都明白自己的角色,不喧宾夺主,不拿捏造作,也不故作高深。来过窦文涛节目的公知名流数不胜数,无论《锵锵三人行》还是《圆桌派》,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始终都在,高水准佳作频出。这两档节目很像窦文涛本人,从未大火,但从未走出公众视野。

窦文涛在与各色嘉宾对话中,可以听出本身有着深厚底蕴,和马未都聊文物,与梁文道谈哲学,许子东说文学,窦文涛也能应答自如。有美女嘉宾的到来,窦文涛又能接地气的装作一个屌丝形象。总能应对得当,也可化骨绵掌,既能高谈阔论,又可和风细雨。一个聪明的人,在做一件适合自己的事,摆的正自己的位置,装住是为了更好的不装!

窦文涛有小知识分子的清高~孤芳自赏型人格~不随波逐流~不 娱乐 至死的追赶节目潮流~主持节目喜欢深度剖析、深挖人性的美、善、恶、及 社会 丑态~喜欢他主持风格的人会一直追随~喜欢他节目的人大多数也都是喜欢独立思考问题的人~闲聊和把控话题的能力非同一般~对于我这个好静的人非常喜欢他主持的~锵锵三人行~圆桌派~希望有商家继续支持他的节目~

窦文涛是我们纯河北人,是我们纯石家庄人。父亲好像是工程师,听他在节目里提过。也算是知识分子家庭,本身也算是知识分子,给自己的定位我想他更愿意定为知识分子,主持人只是工作。

作为现代河北人,有河北人的那种朴实,也有因朴实而自卑所引起的先奸诈。连他自己都承认,自己是讨好型性格,这样的性格适合主持,不抢风头,又能连带每个人,跟嘉宾都能聊到一起,也带着整个场,或是顺带着整个场走。一般这样的人,都有自卑所带来的自尊,相信所谓的“外圆内刚”,外圆是为了工作,内刚是为了人格。所以造就了他的节目有深度,有宽度,有温度…但总是点到为止,当然这是体制所限。我不认同他跟嘉宾的对比,每个嘉宾有自己的观点,他能让嘉宾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规则内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这就已经完成了他的主持任务,至于他的学术任务,当然是嘉宾的术业有专攻了,至于思想深度,那是见仁见智。

主持人:窦文涛

嘉宾:何冰 梁文道 许子东    

这集感觉几乎成了何冰的专访,旁边坐着三个迷弟,许老师见缝插针还要讨论一下电视剧情,真的很好笑了。  

这一集我收获特别多,特意整理了笔记。 

人做出一个动作,就会产生这个情绪,好的演员杜绝情绪,表演情绪化是很可怕的。演戏是不可以激动的,久而久之会靠在这个情绪上。演戏演的不是情绪,是行为,是动作。人在生活中,即使有情绪,第一件事是控制情绪,而不是释放情绪。现在流眼泪是审美的最高标准。部分电视剧噪音极大,哭爹喊娘,男的嚷嚷女的哭。一些节目,观众报名来哭,上下一台戏。国外的不会这样,他们是,“有话要说”。

生活在今天,心理学上有一个舒适区的概念,你喜欢的审美,你喜欢的生活方式,你喜欢的这种调调,在今天这么多幺蛾子出来的这种时代风貌下,何以自处呢?

工作中最喜欢的一个,是**《十二公民》,从工作到结果,除了收入不好,符合我所有对这个职业的那个想象。电视剧,尤其是电视剧,基本上耗掉了所有人的心力,在做一个不太好的事情。所有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剧本不好,演员没准备好,服化道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大家就熬时间,是这么一个伤耗性极大的工作。因为我没有经历什么准备好的,但《十二公民》是准备好的。我就认为,所有的事情,你看什么叫痛苦,就是打无准备之仗。谁也不希望结果坏吧,但一场仗没准备好,一个战士枪也没有,子弹也没有,什么都没有,就冲上去了。鞋带也没系紧就冲上去了,你能不恐惧吗,你怎么可能不发脾气呢?这个矛盾就转化了。大多数矛盾是自己没准备好和别人发火。当大家都准备好这件事,言之有物,我肯定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大家都奔好去了嘛,能避免很多问题。

你觉得我们会不会被时代抛弃?

有这个焦虑吧,觉得自己终究会被时代抛弃。这一天已经看见了,马上就来了。演戏呢,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扛不过大势。80年代是老老实实讲故事。但以后不会继续往下。

你会不会为了你不想干的事,但为了谋生,为了演戏,为了一个更重要的目标,你也就妥协?有的人永不妥协,我跟我的真善美了,很多乌烟瘴气我就不跟了,有一种离世的感觉。

我会不屈不挠地工作,演员是我自己的职业,我的热爱,不能放弃。其实很多都拧巴,剧本啊什么都不喜欢。时代现在在变化,这是个很深刻的问题,荣辱观也在变化,过去觉得害臊的事情,现在很光荣。整个的一个文化气氛问题是,大家是否都在一个礼貌和欣赏的情绪中。每个人都是有灵魂,内心的。如果今天是作秀,谁都不傻,谁都能感觉到这个作者,如果是真诚的,礼貌的,大家不会孤单,否则没有办法。隔着一个荧屏,温度没有了,交流没有了,气息没了。

今天去做很多事要经历一番挣扎,能不能呆在舒适区不出去?

如果呆在舒适区里,你的舒适区就会逐渐减少,你最后就会把自己退化成一个婴儿的状态。因为不进则退,太宠着自己。

危险意味着进步。50岁了,可以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了。丢人就丢呗。托尔斯泰说过: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是在书写他自己的片面而已。伟大的作家尚且如此,我算什么。我来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演完美的,我是来经历的,那么经历过也许就会有进步。就干点自己没干过的事情。放大胆。

关于工作,雕塑家罗丹说过,什么是艺术?工作,只有工作,从你早上起来,一直工作到晚上睡着,没有什么作品,没有什么名声,没有什么艺术,只是不停地工作,只要你一直在工作。

冒险突破已经有的习惯,甚至是创作的风格、路线、文字和艺术。有个名词是晚期风格,指的是大艺术家晚年会出现很古怪的作品,和壮年完全不同,很挣扎,是为了突破以前的东西。

如何分辨什么叫做坚持原则,什么是不离开舒适区?假如说我不做某件事,是因为我有一套价值观的判断,我觉得不能这么做呢?两者的区分是不是很模糊呢?

伟大的表演艺术家,是不沾电视剧的。吕齐,没有人知道他在舞台上有多光彩,我们能记住的只是《编辑部的故事》里面的那个老编辑,他因为拍了这个为人所知。朱旭老师的《哗变》《芭巴拉少校》简直太好了,你们没有看过,但你们知道《变脸》。这就是危险区,我们恰恰是通过他们不齿的危险区,给他们带来结果。董行佶,有据可查的只有一部《廖仲恺》,除了《骆驼祥子》的配音。这都是新传媒,都跟舞台没有关系。

也许去到危险区,才见手艺。开拓舒适区的边界,击倒对手的那一拳,经常是你不擅长的左手打出来的。

《圆桌讲究派》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nw43

《圆桌讲究派》

主演: 窦文涛、姜文、马未都、孟广美

类型: 脱口秀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8-07-09(中国大陆)

集数: 2

片长: 60分钟

《圆桌讲究派》是《圆桌派》第三季的番外节目。是由优酷与天猫超级品类日联手打造的文化谈天节目,延续了窦式主持风格,邀请姜文、孟广美、马未都共话“讲究”,探讨了**的讲究、生活的讲究和人生的态度等。

有的人天生就是战士,邓亚萍就是这种人。

人狠话少表情吊,眼明手快身体棒,邓亚萍在战场上大概就是这样。

邓亚萍的战斗人格

窦文涛:有一种天赋是身体上,可是像你们比赛到高精尖那个程度,有没有一种心理上的天赋,就是毫厘之间的这个差距的时候,我就觉得那像咱们肯定就怂了。

邓亚萍:一定有,我们叫心理素质。小的时候体育竞技选村,它难就难在心理素质上难选,只能选客观,谁也看不到你的内心,谁也看不到你的意志品质。练到打比赛,有的运动员就爱紧张,有的运动员就人来疯,场子越大他越来劲。我属于后者,我属于人越多我越兴奋。我不怕去比赛,我喜欢比赛,但是很多女孩子是怕比赛。没人看我反而没那么兴奋了。

邓亚萍:小时候启蒙教练很难看得到孩子这种天性,这是天性,是天分,这个孩子本身他心理素质就是好,他就是擅长于打硬仗,他就敢上,他敢往上顶。他可能球本来不咋的,但有时候大家难受的时候,他说我上,他就有劲。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对于顶尖运动员,其实我们打到最后就是看心态,就是看你的心理素质。大家都是没有太大的差别。

任何的比赛,任何的对决,只要是两个生命体之间的任何的事,都是心理上的较量。

博尔赫斯的《瓜亚基尔》讲两个学者、两个高手之间一场暗流涌动的较量,明着在用语言互博,实则正是心理的较量。文中写道:“如果一个压倒了另一个,是因为他具有更坚强的意志,不是因为他能言善辩。”“语言,语言,语言。莎士比亚,无与伦比的语言大师,却鄙视语言。……语言的分量不及人重。”世界上一切较量均同此理。

竞技比赛是一种心理博弈,人生处处都是一场心理博弈。人活于世间最大的失败就是心理上的失败,失败使心理能级处于“羞愧”这个最纸级别,离死亡最近,人若长期处在这个状态就非常危险了。在人类所有的情绪里,恐惧是最严重最致命的,焦虑即恐惧,一旦产生恐惧,一切都土崩瓦解了。

像邓亚萍这样的人,就是战斗型人格,或竞技型人格。这不是培养出灭的,是天生的。

人格基本是天生的,或后先天(早期的后天形成我管它叫“后先天”),后来改变的就罕有了。有的人就完全不能适应这种竞技的、比赛型的人生,我就是这样的人。小时候一听体育老师说,两星期后要考八百米了,当天就会开始犯胃病。

个人不认为心理素质是可以锻炼的,除了天生之外,只有习惯和适应,把自己天天放在某一个(不适的)环境中,习惯和适应就已经是一种人格的改变——如果没有死掉话——从羊变成狼,还有无数的随机因素甚至让你一秒种变回原形。

如何克服“目的性颤抖”,怎样避免太想赢

邓亚萍:怎么去控制自己,怎么样让自己相对不怎么紧张,就像我们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奥运会谁不想拿冠军,我们从小训练的目的就是奥运冠军。但真要去了,你在那想着,你肯定拿不到。难就难在,我天天是为了这个目标去的,你还不能想,你还要把它放下。这个事情是难做的。还是有方法的,这个方法,就是专注在你的每一个过程里,比如像我,我会专注在打好每一拍,每一个球,每一局,每一场上。

如马未都所说,这个事是教不会的。就跟焦虚症、强迫症、恐高、口吃一样,人是没办法控制自己的神经系统的。邓的方法,就是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行动上,但这是极难的,这就是忘记自己、忘记先前的目的。

关于极致体验

窦文涛:这个时候好像世界在围着你而转,好像一切听着你调兵遣将,你就随意所之。它有几个特点,自我评价消失了,自我评判消失了,你说话的时候你脑子里你脑子里有个自我评判,还有一个就是时间感丧失了,有的觉得时间变慢了,有的觉得时间变快了,他进入了这种状态。你有没有这种,连打,怎么打都有,自然某种韵律给你踩上,有如神助。就像写字,你写得好了,神极而流了,那就是不犹豫。打顺了手,好像是上帝拿着你手打。那个时候气势如虹的感觉,是否好嗨啊。

邓亚萍:没有,乒乓球其实是非常冷静的一个项目,我们的脑子是非常冷静的,我们随时要观察对手,包括我们技战术的变化。绝对不能嗨。脑子非常清醒。尤如神助也好,感觉也好,实际上是靠平常练的,你得练到一定程度以后,你才能够有一些非凡的举动出来,到某种程度以后,全部都放掉了,全部都不重要了。我有过一个这样的经历,我记得是一九九零年的亚运会……结果有一个球打着打着,啪——突然感觉出来了,这个感觉是什么呢,你打吧,你打哪儿我都给你防过去,就这种感觉,但你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但是你打哪都没用,我会全都给你防回去,人一下子,像你说尤如神助。我印象好像自己像一个大力士似的,你打哪我都给你弄过去,反正我能够全部罩住。这是这种感觉。就是靠你平常的程累,到那个份上之后你对自己的极度自信,你没有任何的怀疑,他就是赢不了我。

这就是“卖油翁”倒油、“鲍丁解牛”,这个时候就是进入心流,绝对确定,毫不怀疑,全都在射程范围内,能完全控制,就是人剑合一,天人合一的“无我”之境。其实这种体验在生活里几乎人人都有过,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骑自行车。

所谓的天才,所谓“神之一手”,就是技艺熟练到某一个程度,就是专注的能力,心无杂念。年纪越轻,或越单纯、纯粹的人越容易获得那种“与神合一”的体验。一种宁静的人格。

窦文涛的完美主义强迫症

窦文涛:我原来一个毛病就是怕后悔,不允许犯错误,然后就是说百分之一的纰漏,对我来说给我带来的这个痛苦,超过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功。就是容易耿耿于怀,比如在台上说错个话,唉呀,我最早的时候,大概一个星期,这件事我过不去,日思夜想。我问你,当年那个著名的你输给那个何智丽,你当时用了几天度过那个比较颓的情绪。你用多少时间消化了这个情绪。

邓亚萍又复盘了一段具体细节,然后说,我是用尽了所有的方法了,最后没什么招了,输了。窦问她当时国内议论那么大,晚上睡得着吗。她说,一开始还是蛮坦然的,输一场球嘛,谁不输呢,反正我觉得我尽力了,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不是这么简单。窦问她怎么度过。她说运动员会非常平和地看比赛,我没有发挥自己的水平,输了,我确实要找很多自己的问题,但这个比赛不是说我没有发挥我的水平、我没有尽力,而是我该做的都做了,我该使劲的都使劲了,那天她确实发挥比我好,我认为我是可以坦然的面对的。

窦文涛是不可能从邓亚萍那里得到解决方案的。首先他的问题就问错了,邓根本没有过颓丧情绪,行动派从不颓丧。因为窦文涛是典型文人,天生多愁善感、情感丰富、内心复杂、多思多虑,有太多无谓的杂念;而邓却是天生战士、将军人格,思想简单直接,从不被问题困扰,只从行动中解决问题。

窦文涛的思维模式是网状发散的,发现一个主要问题时会关注到其他与主问题有千丝万缕关系的相关问题,于是问题越来越复杂;而邓的思维模式是单点直线式,且邓敏锐直接,凭本能和直觉捕捉到问题最根本的关键点,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心无旁骛,她的注意力更多在行动上,不去纠结那些无谓的过失增加内耗。这是他们人格特质上的区别。

静思者与行动者在放弃自我上难度还是有区别,静思有太多的机会让杂念溜进大脑,行动更容易摒弃杂念,肉体劳动比静坐冥想更容易使人静心,有人说没有师傅指导的静坐是危险的。

“把球打到台子上!”

一个人把一个事做到极致,就接近“道”了。

邓亚萍讲复盘时那种在具体行为里钻研技艺细节的极度专注;讲到日本选手伊滕美诚花里胡哨的发球,指她万变不离其宗,完全不必管它多少花样,直接盯她手中发来的球;讲到对手心态浮动想要赢球,就失去果断,无法用正常水平去处理球,那就是要输了;讲比赛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充满整个过程……

这就跟解构人生一样,跟人生里的每一天,每一个下一刻,每一件事,每一个发生。

邓亚萍在兵兵球这种技艺(或游戏)里总结出来的战斗哲学几乎可以使用于一切人生事物上。就像一个武术高手,或者像一个杀手,只讲招式,如何拳拳到肉,如何找出目标破绽,直取命门,一击必命。

大道至简,邓亚萍有最朴素的行事哲学,像窦文涛(与本人)这样的,因为想得太多,道理都懂,把最简单的都忘掉了。

从简单,到复杂,需要勤勉,坚持,努力,是能够达到的;从复杂,到简单,则需要灵性,顿悟,放下。放过自己才是最难的。

2021-11-19

前几天看到《圆桌派》这个节目,有一期曾谈到男女交往尺度的问题。

主持人窦文涛对蒋方舟举例“如果你的老公和一个纯洁的异性朋友过夜了,不过他说什么事都没发生,你觉得怎样?”

蒋方舟斩钉截铁地说,“当然选择相信他,在我这没问题。”

甚至她还说,“甚至连他偶尔和异性发生几次肉体关系,她都可以接受。但不能接受的是和别的女的说我和她之间的事,或者有和我不能聊得去和另一个女生分享,我会很受伤。”

此时窦文涛将这句话总结为,“你在乎的还是精神”

而旁边的马未都打断了主持人的话:“不,她还是太年轻,不知道这事得厉害。”

马爷的观点是,“如果他的肉体出轨了,大部分的情况下,一个男人,和情人说的话要比和老婆说的更加私密,这是社会学决定的。”

站在一个男人的角度,可能有些好男人会在与妻子之外的女人发生肉体关系时选择闭嘴不谈,但人格不好的男人,会把和老婆之间大量的私密都将给情人听,以获得情人的好感。

“这样情人会觉得,我们俩之间的关系比和你老婆得更好,因为你绝对不敢把我们之间的事情讲给你老婆听。”

在讨论出轨的话题上,女人常常会觉得肉体出轨比精神出轨更值得原谅,而对于男人来说,更难以接受的是肉体出轨。

但只要不是人品差到一定程度的,肉体出轨必然伴随着精神出轨,这是人性的必然。他们会一边享受情人的新鲜感,一边享受感情的愉悦感。

出轨不仅会伤害你的家庭,更会伤害你自己。无论精神出轨还是肉体出轨,只要圈入其中就难以自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2889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3
下一篇2023-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