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限仪座流星雨2022在哪里观测最佳

象限仪座流星雨2022在哪里观测最佳,第1张

象限仪座流星雨2022在哪里观测最佳

 象限仪座流星雨2022在哪里观测最佳,多数的流星雨是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命名,象限仪座流星雨也不例外,该流星雨的速度中等,象限仪座流星雨2022在哪里观测最佳。

象限仪座流星雨2022在哪里观测最佳1

  最佳观测时间 2022年1月4日04:40 ( 极大值)

  峰值时的ZHR (天顶每小时出现率):预计为120颗

  最佳观赏地点 :远离灯光污染的地方;四周开阔,无高山或建筑物遮挡,即可观测

  如何才能尽可能地观测到更多的流星呢

 不建议在城市进行观测,可以在郊区或是乡村选择一个海拔高、光害小、面向东北方向的视野开阔之处,然后耐心地等到月亮落下后,目视观测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双子座流星雨朝各个方向的流量都很大,观测时不用一直盯着双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看。

 喜欢摄影的朋友要想拍摄出绚丽的‘流星雨大片’,最好选择广角、大光圈的镜头,拍摄时使用高ISO和最大光圈。基于稳定性和持续性考虑,三脚架、备用电池和快门线也必不可少。

 象限仪座是历史上一个比较古老的星座,最初由法国天文学家拉郎德于1795年创立。1922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在规范星座时,把象限仪座和其他一些星座从星空中拿下,从而确定了如今国际上通行的88个星座,但这场流星雨的名字仍保留为象限仪。

 象限仪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牧夫座、天龙座和武仙座的交界处。由于辐射点比较靠北,对北京以北的地区来说,辐射点整夜都在地平线以上,只不过天刚黑时,辐射点位置很低,接近北方地平线。天亮前才会升得足够高,比较适于后半夜观测。2022年象限仪流星雨预报的极大时间正好是我国的凌晨,辐射点可以升得很高,加之1月4日是农历初二,月亮对观测完全没有影响,观测条件非常好。

 象限仪座流星雨与英仙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并称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而象限仪座流星雨可以说是今年最适合我国公众观测的流星雨了。较为理想的观测时段是1月4日凌晨至日出之前,不需要任何观测设备就能用肉眼看到。

象限仪座流星雨2022在哪里观测最佳2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作为2022年开年大戏,第一场大规模流星雨——象限仪座流星雨将于1月4日迎来极大,预计极大时ZHR(在理想观测条件下,辐射点位于头顶正上方时,每小时能看到的流星数量)可达120,喜欢流星雨的朋友可选择4日凌晨至日出之前这段时间对其进行观测。

 其实,象限仪座流星雨在新年到来之前就已开始预热,它的活跃期从2021年12月底到第二年1月中旬,是北半球冬季最寒冷的时段。

 多数的流星雨是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命名,象限仪座流星雨也不例外,不过这个星座并不在现代的88星座之列。象限仪是一个已经被取消的星座名称,以其命名的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天龙座、牧夫座、大熊座和武仙座的交界处,是非常适合在北半球观测的流星雨。尤其在后半夜,可以看到更多的流星。该流星雨的速度中等,其中不乏明亮的流星。

 消失的象限仪座。作者:天文科普漫画博主EasyNight

 “象限仪座流星雨与英仙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并称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与另外两大流星雨相比,象限仪座流星雨的峰值持续时间非常短,大概只有几个小时,它的辐射点在后半夜才升得比较高,又赶上寒冷的冬季,观测条件不是很友好。”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文科普专家宋媛媛说。

 天文预报显示,今年象限仪座流星雨极大将出现在北京时间1月4日4时40分,正值农历腊月初二,没有月光干扰,且极大发生时正值夜晚,对观测非常有利。

 天津市天文爱好者韩涛2014年1月4日在天津宝坻拍摄的象限仪座流星雨。(本人供图)

 “英仙座流星雨和双子座流星雨在2022年极大期间都会受到月光干扰,精彩程度会打折扣,因此,象限仪座流星雨可以说是今年最适合我国公众观测的流星雨了。较为理想的观测时段是1月4日凌晨至日出之前,不需要任何观测设备就能用肉眼看到。但眼下正值寒冬时节,夜晚的气温会很低,喜欢流星雨的朋友在观测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宋媛媛特别提醒说。

象限仪座流星雨2022在哪里观测最佳3

 新年新气象,2022年依然有不少有趣、精彩的天象等着我们去追逐,去观赏。首月,“天空剧场”就好戏连台,开年大戏就分量十足——象限仪座流星雨将于1月4日迎来极大,预计极大时ZHR(在理想观测条件下,辐射点位于头顶正上方时,每小时能看到的流星数量)可达120,天文爱好者们可以选择4日凌晨至日出之前这段时间进行观测。

  2022打场翻身仗

 象限仪座流星雨在新年到来之前就已开始预热,它的活跃期从去年12月底延续到今年1月中旬。多数的流星雨是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命名,象限仪座流星雨也不例外,不过这个星座并不在现代的88星座之列——象限仪是一个已经被取消的星座名称,以其命名的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天龙座、牧夫座、大熊座和武仙座的交界处。

 象限仪座流星雨与英仙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并称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与另外两大流星雨相比,象限仪座流星雨的峰值持续时间非常短,大概只有几个小时,再加上赶上寒冷的冬季,观测条件并不友好。

 过去几年,作为“天空剧场”的开年大戏,象限仪座流星雨却总给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感——流量不小,可峰值持续时间短;偶尔赶上,大月亮又出来“横加干涉”。

 不过,今年的象限仪座流星雨似乎要打场翻身仗!“今年峰值正好在农历初二,从月相上来说,是弯弯细牙月,并且在日落不久后就落到了地平线之下。对于观测流星雨来说,就没有了月光干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室高级主管、上海天文学会秘书长汤海明表示。

 上一次象限仪座流星雨有精彩的表现,还是8年前了。汤海明介绍,今年英仙座流星雨和双子座流星雨在极大期间都会受到月光干扰,精彩程度会打折扣。因此,象限仪座流星雨可以说是今年最适合我国公众观测的流星雨了。“观测流星雨不需要任何设备,用肉眼即可。流星虽美,观测时务必做好保暖!”他提醒。

  “感觉良好”乘组能看到流星雨吗

 “感觉良好”三人组还在太空“出差”,那么在“太空之家”里,他们能否欣赏到一场动人心魄的流星雨呢?

 要知道,天宫空间站距离地面约400公里,而流星燃烧发光的位置大概距离地面50-100公里左右。“因此,当一些大且明亮的流星冲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发光的时候,在空间站的宇航员们也能俯视看到这一壮观的景象。”汤海明说。

 不过在他看来,在“太空之家”欣赏流星雨,或许观测条件并不如地面。“首先,天宫空间站内部有很多照明的灯光及屏幕,这会对观测造成干扰;其次,中国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次,换句话说,宇航员每隔几十分钟就会看到地球上比较亮的地方,这对眼睛会造成刺激,影响对暗弱天体的观测能力。”汤海明说。不过,这些也都是理论推测,从空间站看流星雨是种怎样的体验,也只有“感觉良好”三人组自己知道了。

 值得一提的是,航天发射窗口选择时,也会尽量规避流星雨峰值期。资料显示,神舟一号原定发射时间是1999年11月18日7时。但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专家预测发现,此时正逢狮子座流星暴最强期,而两天后的11月20日7时流星暴则已结束。神舟一号最终发射时间推迟了两天,于11月20日凌晨6时多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象限仪座流星雨2022在哪里观测最佳4

 为了获得最佳的象限仪座流星雨观测效果,找到一个黑暗的地方,远离明亮的城市灯光,然后将你的脚大致指向东北方向,然后抬头看。这些流星似乎是从牧夫座(Botes)星座放射出来的,其中包括明亮的大角星(Arcturus)。一般来说,当牧夫座升到你当地的地平线之上,最好的观赏时间是在午夜之。象限仪的来源被认为是小行星2003 EH1,它实际上可能是一颗灭绝的彗星。因此,在1月3日午夜之后,可以捕捉几颗流星来开始你的新一年。

  2022首场流星雨将在1月4日上演!

 象限仪座流星雨(Quadrantid,010 QUA)是每年北半球固定发生的三大流星雨之一,发生时间就在元旦后几天,它以流星明亮著称。

 象限仪座流星雨活跃日期在12月28日到1月12日之间,国际流星组织(IMO)预测今年象限仪座流星雨极大期在北京时间1月4日凌晨4时40分,此时恰逢朔后,不受月光影响,观测条件相当好。预估其ZHR为120颗,但辐射点偏高纬度,因此在北方地区观察数量会较多。象限仪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置是在靠近牧夫座头部之处,辐射点在夜间0时后升起,所以大约22时之后,在视野开阔、没有光害地区朝东北方寻找,就有机会看到流星雨。

  最佳观测地点

 最好选择视野开阔且没有光污染的地方来观赏。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观察条件最好,其次是无光污染的平地荒野或乡村,无光污染的海边因水汽重、易吸收星光而再居次。城市里光污染严重,不适合观赏流星雨。观看流星雨时不需特殊仪器,用双眼扫视天空,守株待兔即可。也可利用照相机对着天空进行长时间曝光,说不定就有机会捕捉到流星的身影。

  小行星流星雨

 流星雨大多是由彗星或小行星遗留在轨道上的尘埃或冰粒等物质,坠落地球大气过程中的燃烧现象,并不是真正的天体。天文学家Peter Jenniskens在2003年发现小行星2003 EH1的轨道和象限仪座流星体轨道非常激进,怀疑它就是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曾于1490年、1491年观测到的彗星,或许这颗彗星后来碎裂,部分碎片就成为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来源,但目前这个理论尚未得到国际天文学界的证实。如果证实了,那么象限仪座流星雨将是继双子座流星雨之后,第2群并非由彗星而是由小行星引起的流星雨。

2022年首月天象大戏轮番上演

 2022年首月天象大戏轮番上演,2022年刚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多场的天文景观,其中在1月份就将上演5场重要的气象景观,多个天象轮番登场。2022年首月天象大戏轮番上演。

2022年首月天象大戏轮番上演1

 新年新气象。即将到来的2022年依然有不少或有趣、或精彩的天象等着我们去追逐,去观赏。其中,新年首月就有伦纳德彗星过近日点、象限仪流星雨极大、月“拜”三星、水星东大距、年度最小满月等多个天象轮番登场。

 C/2021 A1彗星(即伦纳德彗星)是2021年度“最亮彗星”。该彗星将于2022年1月3日通过近日点,然后开始逐渐远离太阳系中心的旅程,所以在地球上所观测的亮度正持续减弱。

 不过这颗彗星在2021年12月20日突然迎来了二次爆发,亮度陡然增加,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着实给众多天文爱好者带来了一次不小的惊喜。

 天津市天文爱好者王鑫宝2021年12月3日在天津宝坻八门城镇拍制的伦纳德彗星。(本人供图)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说,在飞向太阳的过程中,如果它没有被太阳的强大引力扯碎进而“香消玉殒”,预估2022年1月上旬的亮度在6等左右。在过近日点前的这几日,在日落后的西南方低空,感兴趣的小伙伴借助望远镜可见它的影踪。

 “但随着时间推移,它在日落时的位置会越来越低,可观测时间也越来越短。”修立鹏说。

 作为2022年的开年大戏,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象限仪流星雨将于1月4日迎来极大,预计极大时ZHR(在理想观测条件下,辐射点位于头顶正上方时,每小时能看到的流星数量)可达120。

 2014年1月4日凌晨在北京房山拍摄的象限仪流星雨。(北京天文馆供图)

 “由于无月光干扰,且极大发生时正值夜晚,这场流星雨的观测条件极佳。有兴趣的公众可选择在4日凌晨至日出之前寻找一处合适的地点对其进行观测。”修立鹏说。

 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会有“星月童话”上演,这种浪漫天象在2022年1月自然也不会缺席。

 “1月4日至6日夜幕降临后,在日落后的西南方天空,一枚弯月会依次‘拜会’水星、土星和木星,届时只要天气晴好,感兴趣的公众有望凭借肉眼观赏到这幕趣味天象。”修立鹏说。

 北京市天文爱好者郑志2020年12月17日在故宫角楼拍摄的“土木伴月”。(本人供图)

 水星将于1月7日迎来东大距,这也是2022年首场水星大距。“如果天气晴好,感兴趣的公众可在黄昏时分借助望远镜一睹水星‘芳容’。”修立鹏说。

 12月19日,很多人都欣赏到了2021年最后一轮满月,这也是年度最小满月,俗称“超级小月亮”。有意思的是,2022年1月18日,年度最小满月又将现身夜空。

 天津市天文爱好者杨婧2021年12月19日拍摄的“年度最小满月”。(本人供图)

 “有心的朋友,如果当时拍到了2021年度最小满月,这次可以用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焦距参数在月亮位于同样的地平坐标位置时再次拍摄下来,两相比对,哪个更小,一目了然。”修立鹏说。

2022年首月天象大戏轮番上演2

 2022年刚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多场的天文景观,其中在1月份就将上演5场重要的气象景观,伦纳德彗星过近日点、象限仪流星雨极大、月“拜”三星、水星东大距、年度最小满月等多个天象轮番登场。

  1月份主要气象景观

 1 月 3 日,伦纳德彗星过近日点,该彗星达到距离太阳最近的位置

 1 月 4 日,象限仪流星雨极大 预计极大时ZHR( 0 即在理想观测条件下,辐射点位于头顶正上方时,每小时能看到的流行数量)可达120

 1 月 4 日至 6 日 月“拜”三星 这三天的夜幕降临后,在日落后的西南方天空,弯月会依次“拜会”水星、土星和木星

 1 月 7 日 水星东大距 观测水星的最好时机,可以在黄昏时分的西方水平线上方找到水星

 1 月 8 日 年度最小满月 即全年视直径最小的“圆月”

2022年首月天象大戏轮番上演3

 转眼间2021年已接近尾声,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与此同时新年天象大幕也将徐徐拉开。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2022年,我们将会迎来流星雨、月食、行星相合等诸多奇妙天象,其中象限仪座流星雨、将于11月上演的月全食、金火土木“四星连珠”等天象极具观赏价值,值得期待。

 象限仪座流星雨开启新年天象大幕

 “作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象限仪座流星雨将成为2022年开年的第一个重要天象。”王科超说。

 2022年北京时间1月4日凌晨4时40分,象限仪座流星雨极大期将在天空上演。今年象限仪座流星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据预测,这场流星雨天顶每时出现率(ZHR)为120,流星雨的速度是41km/s,速度中等、流量较大、流星较亮;辐射点在后半夜将会升起,且不会受到月光的影响,所以观测条件极佳。

 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极大期只持续几个小时,因此1月4日的凌晨至日出前是最佳观赏时间。

 据王科超介绍,与象限仪座流星雨相比,同被列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的英仙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在今年则表现欠佳,二者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月光的影响。其中,英仙座流星雨将在8月11至12日上演,届时满月当空,对流星雨观测将造成较大影响;双子座流星雨将于12月13至14日上演,届时月相为亏凸月,同样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月光影响。所以可以说,象限仪座流星雨是明年“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中最值得期待的一场。

 11月,年度最值得期待的月全食将登场

 据王科超介绍,2022年,全球将有两次日食、两次月食上演。5月1日的日偏食,只有在太平洋东南部、南美洲南部,南极洲极小部可以看到,中国不可见;5月16日的月全食,在大洋洲东部、太平洋东部、北美洲(除北部),南美洲、大西洋、非洲、欧洲西南部及南极洲可以看到,中国同样不可见;10月25日的日偏食,在非洲东北部、欧洲、亚洲西部可以看到,我国新疆、西藏、甘肃及青海极西部可见带食日落。

 对于我国来说,最值得期待的是将在11月8日上演的月全食。这次月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当晚17点08分进入初亏,20点49分复圆,从初亏到复圆长达3个小时41分。届时,我们可以看到一轮美丽的“红月亮”高悬夜空。

 “这次月全食持续时间比较长,观测条件较好,应该说是2022年最值得期待的天象。”王科超说。

  “四星连珠”“金木相依”闪耀天幕

 据王科超介绍,2022年,我们还会欣赏到很多行星相合的浪漫天象。

 软件模拟的“四星连珠”景象

 2022年3月下旬,金星、土星、火星三者相距较近,在大约5度之内,解释将呈现“三星相聚”的美丽景象;4月中旬开始,木星也将加入这个“组合”,届时我们可以看到木星、金星、火星、土星“四星连珠”的景象。4月下旬,例如4月24日,月亮也会加入这个“闪亮组合”。

 5月1日早晨,金星合木星,二者相距15角分,同框出现。届时,双星几乎“合体”,相依相偎,闪耀天宇。作为太阳系最亮的两颗行星,“金木相依”,像是夜空中一颗巨大闪亮的明星,十分具有观赏价值。

 除此之外,明年我们还可以看到月掩金星,月掩火星,水星东大距、西大距等天象。6月14日、7月14日,年度“超级月亮”也将亮相天际。

 “总的来说,明年是一个相对来说拥有较多美妙天象的年份,天文爱好者可以好好地期待一下!”王科超说。

这一场流星雨,是今年最后一场大规模流星雨,现场非常震撼。

大家足不出户,在家里就能看到这一壮观的美景。据了解,当晚是双子座流星雨,网友们在短视频平台上共同在线观看流星雨。不得不说,直播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去了很多方便,很多天文爱好者由于行程原因无法到达现场观看流星雨,可以在手机上面看直播。

小编当时也在线,当流星雨来临的时候,网友们都在刷屏。我认为此次流星雨的规模比较大,在夜空中绽放,让观众们大饱眼福。一颗颗流星在夜空中滑落,成了一道道壮丽风景线。

1、流星雨适合在天黑后观看。

流星雨来临的时间并不是非常准确的,在现场观看的朋友们需要耐心等待。我们在手机上看直播,随时都能看到现场的状况,躺在床上就能欣赏这一天文奇观,还有很多网友和自己一起讨论,小编觉得这种方式非常好。

2、双子座流星雨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通常在年末的时候来临。

人们不需要特殊的天文设备,直接通过肉眼就能看清楚。一颗颗流星雨划破夜空,专家估计在一小时内会达到150多颗流星,像这样的天文奇观,大家千万不要错过。父母们可以让孩子一起在线观看,给孩子科普关于流星雨的知识。

3、如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观看到直播的,大家可以去看回放。

网络越来越发达的好处,就是可以给人们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无论何时都能看到美丽的流星雨。小编还没有在现场看过流星,希望有机会一定要去体验一下天文奇观。

大家觉得双子座流星雨怎么样呢?你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了解多少呢?你好奇外面的世界吗?

天琴座流星雨每年从4月15日开始,据天文科普专家介绍,4月23日凌晨3时将迎来极大,最佳观测时间是22日晚至23日晨。只要天色晴朗,我国乃至北半球各地,都可目睹到天琴座流星雨。

在美丽的银河西岸,有一颗知名的亮星织女星,它和周围的一些小星一起组成了天琴座。每年的4月15日至29日,是以此星座命名的流星雨的活跃期。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文科普专家宋媛媛介绍,我国对流星雨的记载要早于其他国家,《左传》中就有天琴座流星雨的记录,这也是世界上目前已知关于该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与双子座、英仙座等流星雨相比,天琴座流星雨的流量要小很多,极大时的ZHR值(在理想观测条件下,辐射点位于头顶正上方时,每小时能看到的流星数量)在18以上。虽然流量不是很大,但偶有非常明亮的火流星出现。

  

天文爱好者们有福啦~

就在明天

我们将迎来英仙座流星雨

而且没有月光干扰

堪称年度最佳流星雨!

湖北省天文爱好者黄丹丹2018年8月12日在湖北宜昌拍摄到的英仙座流星雨中的火流星。(星联CSVA供图)

科普一下,啥是英仙座流星雨?

在宇宙的空间中散布着许多尘粒、小石块、小冰块等,叫做流星体。当地球运行到流星体附近时,引力使得流星体坠向地球,高速运行的流星体与地球大气摩擦发热发光,就形成了流星。

彗星接近太阳时,由于太阳的加热作用,彗星上的一些冰块、尘埃等会散落在彗星轨道附近上,形成流星体群,长期保留。当地球运行到附近时,它们坠向地球就形成了流星雨。

由于透视效应,这些流星轨迹的反向延长线汇聚在一点,称为辐射点。辐射点位于英仙座天区,遂得名英仙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彗星是109P/Swift-Tuttle。

作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的流量大且稳定,既有科研意义,又极具欣赏价值。 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极大期预计出现在8月13日3时左右。

看流星雨,找一片开阔地,躺下,仰望即可。不需要望远镜,直接用肉眼观测就好。

观测时尽可能选择郊区无灯光污染的天空,调整好舒适的观测姿势,静静注视辐射点周围的天区即可。考虑到实际的观测环境和观测者视力情况,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预计每小时可见流星十几颗至几十颗。

流星出现在天空中的方位是随机的,但所有的英仙座流星看起来都会像从东北方向的英仙座中辐射出来。

看流星雨,这些东西也得备好!

前往郊区观测流星雨之前,应准备好食物、饮用水、驱蚊水等。如果打算拍摄流星,则需要准备一条快门线,将单反相机设置到M档,连拍模式,手动对焦放到最远,光圈最大,快门设置20-30秒,ISO1600左右。具体视环境的黑暗程度搭配ISO和快门的设置。对准辐射点周围连续拍摄,天亮后挑选有流星的照片即可。越广角的镜头对拍摄流星越有利。

运气好的话

或许你能看到这样的流星雨

2013年的英仙座流星雨 摄影 / 星语者

2016年的英仙座流星雨 摄影 / 星语者

这么棒的流星雨

值得期待~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

给大家解读此次流星雨的几大看点

看点一:流量大,平均不到一分钟就有一颗流星划过

据王科超介绍,英仙座流星雨和象限仪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并称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流量大,是这三场流星雨共同的特征。

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活跃期很长,从7月17日一直持续到8月24日,极大预计出现在8月13日3时左右,在极大期前后几天都是观测的最好时机。以我国北京地区为例,12日晚8时左右可见辐射点从东北方升起,而后整夜都可观测。到极盛时,ZHR(极大时假设辐射点位于天顶的每小时流量)可达到100颗左右,相当于平均不到一分钟就有一颗流星划过。

看点二:速度快,可以一睹亮流星、彩色流星的风采

王科超表示,此次流星雨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速度非常快,同时会出现很多亮的流星。

根据预测,此次流星雨闯入大气层的速度,高达59公里/秒。快速移动的流星体在遇到大气层时,会迅速压缩前端大气,温度会升高到几千度,从而发光发热。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以及流星体本身的各种金属原子也会受到激发,从而辐射出特定颜色的光。因此在流星雨极盛时,会出现很多亮流星,以及彩色的流星。如果我们足够幸运的话,可以看到天空中有红色、淡绿色的流星出现。

看点三:季节适宜,观测条件好“肉眼可见”美妙流星

适宜的季节和时段,为此次流星雨的观测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据王科超介绍,最近的天气不冷不热,早晚比较凉爽,非常适合晚间在户外进行观测。同时,英仙座流星雨的升起时间不算太晚,晚上8点左右辐射点就会升起,晚上10点左右就已升起得足够高,这也是非常有利于我们观测的。

王科超表示,流星雨的观测,不需要借助专业的设备,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因为流星雨可以从天空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所以最需要的就是一个非常开阔的视野。

流星雨的观测场地,最佳选择是在户外、周围没有遮挡的地方,为了观测得舒适,还可以带一个防潮垫或者躺椅,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就可以躺下来静静等待流星雨的出现。

赶紧约上小伙伴

一起去许个愿吧!

编辑 | 涂策 责编 | 汪巧 编审 | 姜颖

值班副总编辑 | 张磊 综合 新华网、深圳特区报

1 科普宇宙小知识

科普宇宙小知识 1宇宙小常识

在自然科学中,研究地球以外宇宙环境中各种天体的运动、结构、起源和演化的基础学科叫做天文学。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上古时代,游牧民族逐水草而迁徙需要辨别方向,农业民族按时令播种需要确定季节。在年复一年的长期实践中,他们逐渐发现了这些影响自己生活的大事与日月星辰等天文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巴比伦的泥碑、埃及的金字塔、中国殷墟的甲骨文里,都留下了天文学诞生时期的丰富例证。天文学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一直作出重大贡献。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17世纪伽利略、牛顿为研究太阳系天体运动规律而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至今仍是现代工程科学(包括宇航科学)的基础,本世纪30年代对太阳和恒星内部结构和能源的研究导致了热核聚变的概念,为人类利用核用能提供了启迪;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探索宇宙的热情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遥测遥控、空间技术、计算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直接服务于全球通讯、资源调查、气象预报等国民经济部门,而这些技术在天文上的应用则使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突飞猛进,第一次有可能从统一的原理来说明从基本粒子到化学元素、从星系到恒星、从太阳到地球、从原生物到人的长达上百亿年的演化史。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普通成员。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它是一个半径约70万公里、表面温度达6000K的气体球,其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K,发生着氢聚变为氦的核反应。我们赖以生存的光和热,就是由这种核反应产生的。太阳系有九个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最外面的冥王星离太阳约60亿公里。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运行着几十万颗小行星。太阳系中质量较小的天体还有彗星和流星。

晴朗夜空中有一条横亘天际的光带,被人称为银河。实际上它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叫做银河系。银河系的发光部分直径约7万光年,最大厚度约二万光年,象一个中央突起四周扁平的旋转铁饼,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银河系中有大约2000亿颗恒星,彼此之间相距很远。离太阳最近的比邻星也有43光年远,为太阳半径的6000万倍。除恒星外,银河系中还有不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团块,称为星云。有的星云含有大量分子,称为分子云,常常是形成恒星的场所。

银河系之外还有数以10亿计的庞大天体系统,与银河系属同一结构层次,统称星系。人类肉眼可见的最远天体一仙女座星系——就是其中之一,它距银河系225万光年,但在与银河系大小相当的星系中还算最近的一个。星系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成双,有的成群,大的星系团甚至包含成百上千个星系。有些星系团又聚集成尺度更大的超星系团,在5亿光年以上至目前观测所及的150亿光年之间尚未发现不均匀的迹象。

2宇宙科学小知识

银河系中的恒星

整个银河系约有2000亿颗恒星。天文学家根据这些恒星的年龄大小不同,将它们分成两大星族:星族I与星族II。星族I是一些年轻的恒星,多分布在银盘的旋臂附近,星族II是一些年老的恒星,多聚集在银核及银晕中。

在银河系里,既有许多如巨星、矮星、变星等单个出现的恒星,也有许多成双成对出现的恒星双星。除双星外,银河系中还可看到由两颗以上的恒星组成的聚星。如双子座的北河二是六合星,半人马座的南门二是三合星。由 10个以上的恒星组成的星团也是银河系里的重要成员。

3有关太空的小常识,介绍太空的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太空

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层(10~40千米)、中间层(40~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某些高空火箭可进入中间层。人造卫星的最低轨道在热成层内,其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在16万千米高度空气继续存在,甚至在10万千米高度仍有空气粒子。从严格的科学观点来说,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融合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指出,目前还不可能提出确切和持久的科学标准来划分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近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千米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4宇宙科普知识 宇宙科普知识

围绕一个问题弄得哦,够不? 宇宙知识——宇宙在膨胀吗? 夏日夜空,繁星闪烁,不禁使人陷入对宇宙的遐想之中。

20世纪10~2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远星系光谱线的频率随着它离我们距离的远近而有规律地变比,即谱线红移。1929年哈勃总结出谱线红移的规律是:对遥远星系,红移量与星系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比例系数H叫哈勃常数,这红移叫宇宙学红移。

此后,在红外及整个电磁波波段都观测到了这个规律。它被解释为是由星系系统地向远离我们的方向运动时的多普勒效应产主的。

这就像火车远离我们行驶时汽笛的声调(即频率)比静止不动时的声调更低一样,由此得出星系都在做远离我们的运动,离我们越远运动速度越快的结论。这就好像是掺有葡萄干的面包在烤箱中膨胀起来一样。

这个模型叫宇宙膨胀模型或大爆炸模型。近年来在宇宙膨胀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爆胀宇宙等多种改进模型。

从宇宙膨胀的观点出发,利用哈勃公式反推到过去宇宙中所有天体应该聚集于一点,由于某种原因在它内部产生了"大爆炸"。诞生了现在的宇宙,从而得出了时间是有开端,空间是有限的结论。

宇宙从大爆炸到现在究竟经过了多少时间,即宇宙的年龄是多少,这取决于哈勃常数H的大小。最初哈勃常数仅500(公里/秒/百万秒差距),这样算出的宇宙年龄比地球的45亿年的年龄小很多。

以后改为50~100之间。若取100,宇宙的年龄只有100亿年,而银河系的球状星团的年龄是150亿年,矛盾很大。

若取50,宇宙年龄为200亿年,矛盾不那么明显,因此被大爆炸宇宙论者所赞同,但在观测上,这个数值有些勉强。究竟是多少,一直没有定论。

近年来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的结果倾向于取80。这样算出的年龄为120亿年,矛盾还很明显。

宇宙将来是一直膨胀下去还是又收缩回来,这要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而宇宙平均密度究竟是多少目前还不能确定,因为观测的距离越远,平均密度越小,下限有没有还不能确定。

1965年发现了宇宙空间的27K微波背景辐射,被大爆炸论者解释为大爆炸时期的光经过上百亿年后的遗迹,是大爆炸宇宙的一大证据,但这种解释并不是唯一的,因为宇宙空间中充满介质,27K微波背景辐射具有黑体辐射的性质,可以解释为宇宙空间中介质发出的温度是27K的热辐射。 仔细分析起来,问题可能出在将光谱线的红移都解释为星系运动的多普勒效应上。

过去,人们曾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了银河系内恒星的光谱线移动,从而成功地确定了星系内存在自转现象。但现在天文观测中却发现一些红移现象,若用运动的多普勒效应解释就存在许多困难,这促使人们考虑到必然还有其他机制能产生红移,这里列举几种观测结果。

①多普勒效应对同一个天体,其红移量与光谱线的频率无关,因此观测每个星系中不同谱线的红移量,比较它们是否一致,就是鉴别红移是否由多普勒效应产生的一种依据。如果一致,就表示有可能是由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如果不一致,就肯定它至少不完全是由多普勒效应产生的。

1949年威尔逊对星系NGC4151的观测结果表明,虽然不同频率的红移量差别不大,但也超出了观测的误差范围,频率越高,红移量越小。这样至少可以认为宇宙红移不完全是由多普勒效应产生的。

②从太阳中心到边缘各点发出的同一种谱线,在扣除了各种已知的运动效应后,越靠近边缘的地方红移量越大,在太阳半径90%左右的地方,红移量急剧增加。这意味着太阳上还有某种未知的因素在产生红移。

③先驱6号宇宙飞船发射的遥测信号中心频率为2292兆赫,当飞船绕到太阳背面经过太阳边缘时观测到异常红移现象。 ④类星体红移量一般都很大,如果把这都归结为多普勒效应,算出的距离一般在100百万秒差距以上。

由此推算出它发出的总光能力为银河系的100倍;射电能为银河系的10万倍。 而由光变周期算出它的直径只有一光年左右,这意味着类星体的辐射密度非常高,但目前一直找不到产生这样高辐射密度的物理机制。

有些天文学家认为,类星体的红移中至少有一部分不是由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因而类星体离我们的距离较现在推算的要近得多。 ⑤星系、类星体相互之间都有成协的现象,即这些天体两两或更多相距较近并有物理联系。

观测表明,有些成协天体间红移值相差较大,有些类星体光谱中的吸收线与发射线互不相同,而且不同的吸收线有各不相同的红移值,称为多重红移。 既然这些红移不能用多普勒效应解释,那么它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光在发射时固然有许多因素影响它的频率,但宇宙中这么多天体都如此有规律地只随着远离我们的距离而变化,就难以理解了。光在它漫长的传播路径上经历了几亿至上百亿年的岁月,这期间必然比它在发射的一瞬间有更多的因素影响着它的频率。

现在人们了解到,在星系际空间中存在着星系际介质,它的密度在10E-29克/立方厘米以下。成分与银河系的大致相同。

除了有能对星光产生可见效应的星系际气体、尘埃和固态物质、低光度星体外,还有大量的基本粒子。 据估计,星系间基本粒子的质量占了整个宇宙总质量的绝大部分,它们是看不见的。

光与介质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介质不仅能吸收光,还能。

5有趣的天文科学小知识有哪些

有趣的天文科学小知识有光年是距离单位、太阳的颜色、太阳系中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太阳系中表面风速最快的行星、太阳系中度日如年的行星。

1、光年是距离单位光年是天文大尺度距离单位,并非时间单位。鉴于光速在真空中不受惯性系和参考系限制而恒定不变的性质,人类把光速作为衡量距离的精准单位,还有一种含义,因为“光年”包含“年”这个字,而年通常是时间单位。

一光年就是光运行一年的距离,科学界把这个年定义为儒略年:36525年;这样一光年精确的距离为:9460730472580800m,通俗来讲,一光年大概是:946万亿公里。目前人类最远探测器是于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距离地球约216亿公里,也只有一光年的022%。

2、太阳的颜色太阳真正的颜色是白色。我们之所以把太阳看成**,是因为地球的大气层更不容易将高波长的颜色,比如红色、橘色和**,散射出去。

因此,这些波长的颜色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也就是太阳呈现出**的原因。要是离开地球在太空中看太阳的话,就会发现太阳真正的颜色是百色(我也没看过,不知道会不会发现眼睛已经被闪瞎)。

3、太阳系中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太阳系中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不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而是金星。水星虽然距离太阳最近,但是水星表面温度在白天可以达到427℃,而金星由于有着浓密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强烈的温室效应。

其表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500℃,就算在金星夜晚也有400多℃,使得金星表面平均温度有400多℃以上。顺便说下,水星因为其夜间温度可以下降至-183℃,使得水星是太阳系中表面温差最大的行星,表面昼夜温差高达600℃。

4、太阳系中表面风速最快的行星海王星大黑斑是出现在海王星上的暗斑,如同木星的大红斑一样。它在1989年被NASA的航海家2号太空船检测到,虽然他似乎与木星的大红斑一样,但它是个反气旋风暴,它被相信是个相对来说没有云彩的区域。

这个斑点的大小与地球近似,并且非常像木星上的大红斑。起初认为它是与大红斑一样的风暴,但更接近的观察显示它是黑暗的,并且是向海王星内部凹陷的椭圆形。

围绕在大黑斑周围的风速经测量高达每时2400公里(1500英里),是太阳系中最快的风,大黑斑被认为是海王星被甲烷覆盖时产生的一个洞孔,类似于地球上的臭氧洞。5、太阳系中度日如年的行星金星的公转周期是2247个地球日,而自转周期是243个地球日,也就是说金星的一天要比一年长18个地球日,在哪里是名副其实的“度日如年”。

至于原因还没有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金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逆向自转的大行星,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也就是说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

6关于宇宙的科普知识

夏日夜空,繁星闪烁,不禁使人陷入对宇宙的遐想之中。20世纪10~2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远星系光谱线的频率随着它离我们距离的远近而有规律地变比,即谱线红移。1929年哈勃总结出谱线红移的规律是:对遥远星系,红移量与星系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比例系数H叫哈勃常数,这红移叫宇宙学红移。此后,在红外及整个电磁波波段都观测到了这个规律。它被解释为是由星系系统地向远离我们的方向运动时的多普勒效应产主的。这就像火车远离我们行驶时汽笛的声调(即频率)比静止不动时的声调更低一样,由此得出星系都在做远离我们的运动,离我们越远运动速度越快的结论。这就好像是掺有葡萄干的面包在烤箱中膨胀起来一样。这个模型叫宇宙膨胀模型或大爆炸模型。近年来在宇宙膨胀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爆胀宇宙等多种改进模型。

从宇宙膨胀的观点出发,利用哈勃公式反推到过去宇宙中所有天体应该聚集于一点,由于某种原因在它内部产生了"大爆炸"。诞生了现在的宇宙,从而得出了时间是有开端,空间是有限的结论。宇宙从大爆炸到现在究竟经过了多少时间,即宇宙的年龄是多少,这取决于哈勃常数H的大小。最初哈勃常数仅500(公里/秒/百万秒差距),这样算出的宇宙年龄比地球的45亿年的年龄小很多。以后改为50~100之间。若取100,宇宙的年龄只有100亿年,而银河系的球状星团的年龄是150亿年,矛盾很大。若取50,宇宙年龄为200亿年,矛盾不那么明显,因此被大爆炸宇宙论者所赞同,但在观测上,这个数值有些勉强。究竟是多少,一直没有定论。近年来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的结果倾向于取80。这样算出的年龄为120亿年,矛盾还很明显。宇宙将来是一直膨胀下去还是又收缩回来,这要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而宇宙平均密度究竟是多少目前还不能确定,因为观测的距离越远,平均密度越小,下限有没有还不能确定。1965年发现了宇宙空间的27K微波背景辐射,被大爆炸论者解释为大爆炸时期的光经过上百亿年后的遗迹,是大爆炸宇宙的一大证据,但这种解释并不是唯一的,因为宇宙空间中充满介质,27K微波背景辐射具有黑体辐射的性质,可以解释为宇宙空间中介质发出的温度是27K的热辐射。

仔细分析起来,问题可能出在将光谱线的红移都解释为星系运动的多普勒效应上。过去,人们曾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了银河系内恒星的光谱线移动,从而成功地确定了星系内存在自转现象。但现在天文观测中却发现一些红移现象,若用运动的多普勒效应解释就存在许多困难,这促使人们考虑到必然还有其他机制能产生红移

7关于宇宙的科学知识

解释

在多元化的汉语中,“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宇”:无限空间,“宙”:无限时间。所以“宇宙”这个词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 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独特智慧。 “宇宙”一词,最早出自《庄子》这本书,“宇”代指的是一切的空间,包括东,南,西,北等一切地点,是无边无际的;“宙”代指的是一切的时间,包括过去,现在等,是无始无终的。 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宇宙是多样又统一的,它包括一切,是所有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没有时间和空间就没有一切。所以它包含了全部。

发展轨迹

宇宙的形状现在

宇宙大爆炸(5张)还是未知的,人类在大胆想象。有的人说宇宙其实是一个类似人的这样一种生物的一个小细胞,而也有人说宇宙是一种拥有比人类更高智的电脑慧生物所制造出来的一个程序或是一个小小的原件,或者宇宙是无形的。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的发展史可表示为一个右端开放的封闭曲面体,如右图。左端中心为爆炸奇点,向右延伸137亿年,到达我们现在这个开口部。从左往右依次为:奇点、40万年的初期膨胀、近4亿年的黑暗期、出现恒星、星系和行星发展期、含有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加速膨胀期。 为什么宇宙的星球都是圆的? 宇宙那么大,为什么星球都是圆的,或者椭圆在宇宙中由于摩擦力几乎不存在,因此,物体之间只要有一丝力就会互相影响、互相吸引。我们可以先假设一下,一些不规则的物体,它们分别互相吸引,并且逐渐靠近,由于质量越大、重力(引力)也就会越大,因此,当它们积聚到一定程度时,质量变的越大,导致了重力越大。这些物质

绚烂的宇宙(40张)就会不断的向内‘挤’(也叫坍缩)。由于中心点对外面的影响是呈现均匀分布的。所以,当物质分布不均匀时也会互相‘调节’,相互渗透。使得这些物质分布的较为均匀,然后在加上中心对外引力是等效的,就造成了这些物质都呈相同的速率向内坍缩。就使得最后形成的物质为类球体。 我们的宇宙不是单一的,在宇宙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宇宙,因为宇宙的外面也是无限大的,在无限大的地方不可能什么也不存在,所以还有更多的宇宙存在,在众多的宇宙中,他们也存在像人类一样微妙的变化,相互吸引,相互排斥,我们的宇宙可能是子宇宙,也可能 是母宇宙,我们的宇宙存在少量的物质,那就是暗物质,它来自另一个宇宙的融合物质,我们的宇宙与另一个宇宙终将灭亡,最后只剩下一个极小的宇宙,刚出生的宇宙。 宇宙与宇宙之间存在黑洞之类的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吸引,相互排斥。

编辑本段年龄

年龄定义

宇宙年龄定义:宇宙年龄(age of universe)宇宙从某个特定时刻到现在地时间间隔。对于某些宇宙模 自然颜色下的土星

型,如牛顿宇宙模型、等级模型、稳恒态模型等,宇宙年龄没有意义。在通常的演化的宇宙模型里,宇宙年龄指宇宙标度因子为零起到现在时刻的时间间隔。通常,哈勃年龄为宇宙年龄的上限,可以作为宇宙年龄的某种度量。

年龄推算

宇宙年龄约为1375亿年

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即将迎来极大

 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即将迎来极大,由于夜空中有一轮明亮的圆月,流星雨会比平时观测起来困难些,但在8月13日流星雨达到峰值和之前几天,人们仍然有很好的观测机会。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即将迎来极大。

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即将迎来极大1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全年最适合观测的英仙座流星雨将于8月13日凌晨迎来极大。虽然恰逢满月,明亮的月光会淹没稍暗的流星,由于该流星雨流量大,仍可能有一些较亮的流星出现,喜欢流星雨的发烧友不要错过。

 发生在每年8月的英仙座流星雨与发生在每年1月的象限仪座流星雨、12月的双子座流星雨并称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其活跃期从每年的7月中旬到9月初。

 这是广西天文爱好者罗弘扬2021年8月13日在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沟拍摄的英仙座流星雨(多张叠加)。(本人供图)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修立鹏介绍,与其他绝大多数流星雨一样,英仙座流星雨的成因也与彗星有关,其母体被认为是109P/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相较于象限仪座流星雨和双子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是全年最适合公众观测的,因为它的极大期出现在北半球温暖的夏季,每年流量都很稳定,而且流星数量较多。

 天文预报显示,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极大时间为8月13日凌晨,因此从12日夜间到13日凌晨观测最为合适,每小时的'天顶流量预计可达100颗左右。

 “8月12日日落后不久,英仙座就会从东北方地平线上升起,此时流星雨的辐射点较低,能看到的流星数量不会很多;午夜时分,英仙座已经升到半空中,随着辐射点的升高,能看到的流星数量也逐渐增加;午夜过后,辐射点会继续升高,到天亮前,辐射点接近天顶,此时正好是流星雨极大时间,观测效果最好。

 但遗憾的是,12日恰逢农历七月十五,一轮满月的出现会让这场‘夜空烟火秀’大打折扣,明亮的月光将会淹没那些稍暗的流星,不过,在月光影响下仍然可以看到那些较亮的流星。”修立鹏说。

 如何观测这场“夜空礼花”?“直接用肉眼观测即可,不需要使用望远镜;要选择光污染小,遮挡少的开阔区域;不一定要对着辐射点看,流星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出现;最好穿上长袖长裤,避免蚊虫叮咬。”修立鹏建议说。

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即将迎来极大2

 英仙座流星雨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场盛宴,因为哪里都能看到它。

 今年,由于夜空中有一轮明亮的圆月,流星雨会比平时观测起来困难些,但在8月13日流星雨达到峰值和之前几天,人们仍然有很好的观测机会。

 地球绕太阳运行时,如果恰好经过彗星留下的碎片云,那些微小尘埃或岩石颗粒便会高速坠入大气层,进而摩擦燃烧起来。它们在空中划过,产生一道道光亮,这就是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是由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引起的,后者绕太阳运行一周需要133年。1992年,人们曾观测到这颗彗星的回归,而下次看到它则要到2125年。但现在我们可以欣赏它留下的宝贵财富——英仙座流星雨。

 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和英仙座似乎没什么关系,那为什么它带来的流星雨会被命名为英仙座流星雨呢?

 事实上,流星雨是以天空中流星出现的起点或辐射点命名的。英仙座流星雨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但最佳视角往往在北半球,因为那里可以看到英仙座。

 该星座位于一个由仙后座、昂星团和船底星座中的明亮恒星——船底座α星组成的W形或M形(取决于观测者所在的位置)三角形的中心。如果你能找到其中任何一个标志性部分,那么你观测的地方就是正确的。

 就算找不到英仙座也没关系,无需纠结,放松眼睛调整一下,抬头看看流星,它们会从四面八方飞来,一闪而逝。如果你足够幸运,甚至可以看到一些“火球”——看起来像金星一样大而亮的流星。

 根据预测,英仙座流星雨将在8月13日达到峰值,在那几天里,都有很好的观测机会。

 那么怎样才能增加看到流星雨的概率呢?首先,看看近期的天气预报,选择无云层覆盖的晴朗夜晚,在公园或远离街灯等光污染的地方观测。如果你想在家看,那么关掉所有的灯,尽量找一个没有树木、建筑物和其他物体遮挡视线的方位。另外,无论你身在何处,最好的流星雨观测时间都是午夜过后。

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即将迎来极大3

 2022年8月12日夜晚至13日凌晨,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迎来极大时间,每小时天顶流量高达100。英仙座流星雨是北半球的三大流星雨之一,因为极大值期在温暖的暑假,因此最受大家欢迎。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是109P/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活跃期从每年7月中旬延续至9月初,今年极大值日期发生在13日凌晨。

  2022年英仙座流星雨观看指南

  极大期时间 :2022年8月13日凌晨

  最佳观测时间 :2022年8月12日夜晚-8月13日凌晨

  观测方向 :四周开阔,无高山或建筑物遮挡,即可观测

  直播入口 :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4800910714077208

  什么时间去看英仙座流星雨

 2022年英仙座流星雨预报的极大期出现在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12日晚到13日凌晨最适合观看(直播时间也是如此)。但考虑的月光影响,8月7日-8月11日期间也值得观看,待后半夜,月亮快落下后流量也很不错。

  怎么选择观测地点

 观测流星雨和看星空一样,一定要去到远离光污染,且视线开阔的地方。我们在城市里是很难看到流星的,一定要去到郊外,或者海拔高一点的山上。建议约好小伙伴组队前往。

  如何看

  无须观测设备,野外视野开阔地点适合

 公众可以通过相关天文观测软件找到英仙座所在的天空位置。观测流星最好到远离城市灯光干扰的野外,后半夜要穿好保暖衣物,夏季注意带上驱蚊药物。

 用肉眼观看流星即可,无须观测设备。望远镜的可视范围太小,反到不适宜流星的观测。流星可能在天空中的任意地方出现,观测地点的视野一定要开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4396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