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广的问题

关于李广的问题,第1张

其实,事情并不复杂,问题就出在他自己身上。

他带兵打仗不循规则,部队没有纪律,官兵人人自便,各种非议由此而生,导致封侯目标过早发生偏离。

官场、战场都是个圈子,都有规则,无论从政做官,还是领兵打仗,必须按规则出牌,即使有所突破,也不能走得太远。如果你否定规则,就等于否定了圈子,这样一来,圈子也会远离你、抛弃你。李广进了官场兼战场的圈子,其行为方式却与众不同,违背常规。当士兵,他随性而为;当将军,他不约束部众,按自己的方式领兵作战。《资治通鉴》说:李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西汉,军事行为都有规则,也有惯例,军队一般由部伍组成,部有校尉,伍有伍长,顺序行止,依令而动。但李广不理会这个,其部队不设部伍,没有纪律,遇到水草全都大呼小叫地围上去,喝饱了,玩够了,就随地而坐,晚上宿营不设警戒,上下也没什么文书传递,整个儿杂乱无章。这样的队伍能打仗吗?别人可能不行,但李广可以。司马光对此评论道:以李广的才能,采用人人自便的方式是可以的,但他人不能效仿,否则肯定失败。当然,这只是司马光的个人说法,似有为李广开脱之嫌。事实上,李广的方式曾备受质疑,一直不被认可。边地太守程不识一直想不通、看不惯,也提出过异议。后起之秀如卫青、霍去病等人,压根儿没把这位飞将军放在眼里,对其自由式带兵更是不以为然,就连汉武帝也对李广产生疑虑,用起来感觉不顺手,心里不踏实。这种圈子里的集体非议,无疑产生了负面影响,人们怀疑他的军事才能,领导也不敢让他担负重任,致使其封侯之路越走越长。

他自恃胆量过人和射技超群,频繁与敌作战,他以为越打越能接近目标,结果却应了那句老话:欲速则不达。

李广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胆儿大,另一个是善射。这两点,让他受到了对手的敬重,赢得了“飞将军”的美誉,也因为这两点,让他过分自信,有一种持续强烈的作战冲动。对他而言,通过一场恶战,立下大功,锁定侯位,并非没有可能。基于这种期待,他选择了多打、大打,从军四十多年打了七十多仗,次数之多,频率之高,在同期将领中是绝无仅有的。因为操之过急,他的仗常常打得不怎么精巧,也没多大把握,有时甚至让人担心。当上谷太守时,他自负其能,屡次与敌较量,汉武帝担心他失手,只好把他调到上郡,类似事例肯定不止一桩。李广不怎么研究兵法,不搞运筹帷幄那一套,手下也没有智囊谋士。通常情况是,他带着一伙松散的队伍,四下里寻找对手,一旦与敌相遇,立刻引发战端,如果撞上主力,只能拼死一搏。卫青、霍去病等人就远比他聪明,他们收集情报,了解敌情,不打则已,打则兵力占优,胜算在胸,这也是他们早早就立大功、封万户侯的原因所在。李广其实也可以照猫画虎,设法摸准敌情,备好人马,打一场歼灭战,顺势抓他几个敌酋,如此一来,立功封侯也并不困难。考察李广的战例,不难发现,在大规模集团作战中,他常当配角,在千里驰骋擒贼擒王的战事中,他总是看客。由他独立指挥的战斗,规模都不大,且总是以少对多,很难取得重大战果。《资治通鉴》记有三个战例,足以说明问题。其一是,某年某日,李广率百余骑与敌数千骑兵相遇,部下惊恐万分,李广却率队前进,在敌阵前下马解鞍,敌方误以为有埋伏不敢动手,双方耗到半夜,最终迫使敌兵悄悄溜走。其二是,公元前120年,李广所部被匈奴左贤王包围,李广4000人,对方4万人,1:10,经过混战,部众死伤过半,弹尽粮绝,活着的面无人色,而李广依然意气自如,一张强弓射杀多人,直到第二天援军到达,李广才脱离险境。其三是,公元前129年,李广在雁门关外与强敌相遇,大败,自己也受伤被俘。令人惊叹的是,李广居然能在敌兵堆儿里,带伤夺马,只身逃回。不难看出,这样的战斗,仅仅说明他的勇敢,打得越多,距离封侯越远。

他缺乏政治眼光,也不懂得展示自己,以致于越打困惑越多,他实在弄不明白,封侯之路为什么越走越难。

多年边地作战,制约了他的眼界,他不了解武帝的想法,不关心朝中事务,也没有官员朋友,打了败仗,没人为他解释,取得战果,也没人替他宣传。他不知道展示自己,也不让别人了解自己。霍去病在受赏时,喊出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口号,让武帝感动万分,他却从来不说这样的话,平时,既不给皇帝写信汇报思想,也不给大臣们送点边地特产什么的,只是一门心思地想着战事,想着他的封侯之梦。七国叛乱时,他是骁骑都尉,平叛立了大功,却因为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他是汉将,不属梁王,不该接受军印),而没受封,这是缺乏政治头脑的典型案例。他先后七次在边地当太守,中间又出任过卫尉将军、骁骑将军、郎中令等职,有了重大战事,他就当将军,统兵参战;战事不急,他就改当太守,卫护一方。不管到哪里工作,他都没意见,从不提离家远、孩子小、身体不好等困难,天天拼命工作。公元前129年被匈奴活捉后逃回,犯了死罪,通过家人花钱买命,他躲过一死,即便遇到这样大的挫折,他也没有放弃目标。他本分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走近目标,圆自己的封侯之梦。当然,他也有过怀疑,心理也曾严重失衡。特别是堂弟李蔡的进步,让他苦恼而又迷惑。李蔡的才能名声远在李广之下,两人几乎同时起步,都是从郎官干起,但人家很早就封了侯,又当了丞相,李广很不服气。想想自己,战场上冲锋陷阵,杀敌无数,可职务老是上不去,封侯更是没戏,再看部下,数十个无名小辈都得以拜将封侯,活得人模狗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模样长得不像侯爷吗?事实上,武帝时期,封侯已不那么严格,无功受封的也大有人在,以李广的功绩和资历,如果操作得当,封个低档侯位也不是没有可能。李广显然没这样想,也不准备这样做。

他本想抓住最后机会,立下不世之功,结果却被人玩儿了一把,老将军英雄气短,不得不与封侯梦彻底诀别。

作为军人,李广堪称标本,其无畏精神和骑射技能无与伦比。他执意追求的封侯之梦,本是一种精神需求,是军人尊严的自证,也是他始终不肯放弃的唯一动力。当等到最后一个机会时,老人家谢绝所有劝阻,以六十多岁的高龄毅然出征。公元前119年,皇帝得到准确情报,获知单于居住地点,决定开战,以期一举歼敌。这一战,大将军卫青任总指挥,李广为前将军。事情很明白,此役,谁担任主攻,谁就可能立下奇功。分配任务时,卫青很不够意思,玩了一个小伎俩,他决定自己带公孙敖率队攻打单于,让李广走东路策应。卫青和公孙敖私交很深,因为这层关系,他把机会留给了公孙敖。卫青当然知道李广因何而来,也可以提供一些便利,但他没有成全老人家。东路偏远,缺草少水,不可能参与决战,李广不干,坚决请求当前部,抓单于立大功。但人家卫青是大领导,这场合哪有你李广说话的份儿。这次,李广运气真的很坏,没有当上主力不说,去东路又迷失了方向。与此同时,卫青也不顺,找到了单于,却让老小子跑掉了。卫青心里窝火没处发泄,派手下人责怪李广,要他到幕府把迷路的事情说清楚。李广知道自己没有死罪,也完全能说清事实,但他腻歪了,厌烦了,不想面对那些刀笔吏的斥责和盘问。他以一个军人的方式,怀着深深的遗憾,挥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李广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故事却千年留芳,他的命运的最终形成非常值得人们玩味。

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李广领兵打仗的智慧

11。当匈奴大举侵入上郡(今陕西北部及内蒙西部地区)时,景帝派一个宦官跟随李广训练部队,抗击匈奴。宦官带领了几十名骑兵,纵马奔向前方。看见了三个匈奴人,就和他们战斗起来。这三个人转身射箭,射伤了宦官,把他带去的骑兵都快杀光了。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一定是射雕手。”李广于是就带领一百多名骑兵,去追赶那三个人。那三人未骑马,徒步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亲自射那三个人,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真都是匈奴的射雕手。刚捆绑那个人上马,望见匈奴有几千名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引他们的骑兵,都吃惊了,上山摆好阵势。李广率领的百名骑兵都非常害怕,想要快马往回跑。李广说:“我们距离大部队有几十里,如今这一百名骑兵往回跑,匈奴追赶射击我们,我们会被一网打尽。现在我们停留在此处。匈奴一定认为我们是大军的诱敌者,肯定不敢攻击我们。”于是李广下令众骑兵前进到离匈奴阵地有二里地左右才停下来,并且命令说:“都下马,把马鞍解下来!”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我们很近,倘若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认为我们会逃跑,如今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跑,用这个办法来坚定他们的猜想。”于是匈奴的骑兵便不敢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们的士兵,李广骑上马,带十余名骑兵,边跑边射箭,射死了骑白马的将领,又重回到他的队里,解下马鞍,命令兵士都放开马匹,躺下。这时天黑了,匈奴兵始终感到奇怪,不敢攻击。半夜时,匈奴兵认为汉有伏兵在旁边,想要夜间攻取他们,匈奴兵就全部撤退了。第二天清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部队。

总结:

领兵打仗,当武力不充分的时候,就演变成了一场心理战,能够冷静地夺取这场心理战的胜利除了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外,还需要过人的智谋。

22。。李广射老虎的故事

有一次,李广回来晚了,天色朦胧,他和随从一面走,一面提防著老虎,忽然瞧见前面山脚下草丛里蹲著一只斑斓猛虎。他连忙拿起弓箭,使尽全力射了过去。凭他百发百中的箭法,自然射中了。

手下的兵士见他射中老虎,拿着刀枪跑上去捉虎。他们走近一瞧,全楞了,原来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一块大石头,而且这支箭陷得很深,几个人想去拔也拔不出来。大伙儿真是又惊奇,又佩服。

李广过去一看,自己也纳闷起来,石头怎么能射得进去呢?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对准那块石头又射了几箭,箭碰到石头,只迸出火星儿,却再也射不进去了。但就是凭这一箭,人们都传说飞将军李广的箭能射穿石头。

33。。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命令手下:“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便把当时受伤得病的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在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走了十多里路,李广装死,斜眼瞧见他旁边有个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跃,跳上匈奴少年的战马,把少年推下马,摘下他的弓箭,策马扬鞭向南宾士,匈奴骑兵数百人紧紧追赶。李广边跑边射杀追兵,终于逃脱,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法官,法官判李广部队死伤人马众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

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李陵,的事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劝降苏武说:“即使在这里守节也不会有人知晓。你的两位兄弟已死,母亲也去世了,妻子已经改嫁,十几年过去了,妹妹和子女也不知是死是活。人生就如同早上的露珠一样短促,何必在这里长时间的折磨自己!况且陛下年事已高恩威无常,大臣无罪被杀的已有十几家。”苏武不为所动,表示自家历代受国家恩养,必当不辱使命效忠国家,自己对于汉武帝的忠诚就如同儿子对父亲的忠诚一样不需要回报。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着眼泪直流,浸溼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李陵不好意思亲自送礼物给苏武,让他的妻子赐给苏武几十头牛羊。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边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个俘虏,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丧服,说是陛下驾崩了。”苏武听到这个讯息,面向南放声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达几月之久。

汉昭帝即位几年后,汉朝派使者到匈奴迎接苏武,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

赞扬飞将军李广的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唐代诗人卢纶猪们写了一首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唐代诗人王维有老将行吟诵李广生平: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雀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颖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南宋将军辛弃疾曾经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有八声甘州叹道: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往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是唐朝诗人卢纶(748—798或799)写《塞下曲》,这首诗写得如此有英武之气。可是这首诗写得不是唐朝的将军而是赞美汉朝的飞将军李广的诗篇。

卢纶还有一首怀念李广的诗“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不止是他怀念李广,还有很多唐朝的人都怀念飞将军李广。

王昌龄(698—757)《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高适(702—765)《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严武(726—756)《军城早秋》:“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假若飞将军李广还在,胡人哪能度过阴山?

如果当年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将士们哪能征战那么艰苦?

多么希望飞将军李广在呀,杀得那些胡人匹马不留……

王勃《滕王阁序》“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关于飞将军李广的诗

给你连结

汉朝飞将军李广的爷爷是谁

李信

关于飞将军李广的四字成语

所向披靡

suǒ xiàng pī mǐ

[释义] 风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所向:指风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

[语出] 《梁书·萧确传》:“钟山之役;确苦战;所向披靡;群虏惮之。”

[正音] 靡;不能读作“mí”。

[辨形] 靡;不能写作“糜”。

[近义] 所向无敌 一往无前

[反义] 强弩之末 畏缩不前

有关飞将军李广的诗有什么

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卢纶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入石镞中。

君不知沙场争战苦,至今尤忆李将军

王昌龄赞美了飞将军李广的诗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但使龙城飞将在”用了飞将军李广的故事。下面典故中的人物故事你知道吗?

嫦娥为了长生不老,把后羿求取的仙药全吃了,才有嫦娥奔月

后面的不知道了

最后的好像是说诸葛亮,不好意思,我也不想去百度查,知道就这么多

李广自杀是因为他在漠北大战中迷了路,错过了会战,按律是当斩的,即使用钱赎罪也要被贬为庶人,而他自己已经60多了,这次大战之后再也没有机会封侯,而封侯是李广一生的愿望,既然无望,所以他在跟自己的部下说了“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之后自杀了。

李广之弟李蔡当时任丞相之职,后来有人举报他侵占了先皇陵寝的一块地,还没等下狱,他便自杀了。

李广的儿子李敢,认为他的父亲是被卫青害死的,所以击伤了大将军卫青,但卫青没有声张。后来李敢至上雍,到甘泉宫狩猎,骠骑将军霍去病为舅舅出气,所以射杀了他。当时霍去病正被武帝所宠,武帝辨说:“鹿触杀之”。

汉初的封侯原则基本上遵循了刘邦的规定“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相对而言,有军功者得封的机会更大,象卫青那样的屡次立功者,甚至连襁褓里的幼子也被封侯挂印,风光无限。象李广这样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次交手,但最终却一无所获的真是少之又少了。

李广据说是先秦大将李信的子孙,家族有善骑射的传统。他成年后初次与匈奴交手要追溯到汉孝文帝十四年时,那次李广充分表现了自己的长处,“用善射,杀首虏多,为郎,骑常侍”,后来常常跟着文帝打猎,常常能杀个猛兽什么的,文帝虽然叹息:“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不过说归说,整个文景时代,李广确实没有多大的表现机会,只有平定七国之乱时小试了一下身手,后来担当上谷太守时和匈奴发生过几次小规模冲突,由于汉初对匈奴一直采取怀柔的政策,军事上以守势为主,大规模战争几乎没有,武将生于这个时代或许是一种悲哀吧。到了武帝时代,武将的春天终于来临了,汉朝逐渐恢复了强悍的本色,频频对匈奴采取攻势,名将层出不穷,尽展风流,可以说,李广有很多表现的机会,可惜都没有把握住,最终被逼自尽,确实比较可惜;但是李广的优点和缺点同样十分突出,作为统领大军的将领,可以说李广有许多致命的缺陷。

首先就是自负,李广的自负是有资本的,其骑术和箭术在那个时代独步天下,几次与匈奴的交战为他树立了孤胆英雄的形象,也让他对他的骑射愈加自恋,而忽略了作为将领的其他方面的素养。早在汉景帝时期,典属国公孙昆邪就曾经向景帝这样描述过李广“李广材气,天下亡双,自负其能”,这样突兀的性格,为他在仕途上增添了不少麻烦。http://wwwccherecom/article/63856

李广对自己的能力自信满满,他人的吹捧也不禁让李广飘飘然,放松了对自身和部属的管肃,可以说李广的军队,军纪在当时是比较差的,李广和军士打成一片,军士自行其便,安营时不安置防护物,没有警戒,经常出去打猎半夜不归,其行为几乎没有正规军的影子,倒有点匈奴化了,但是汉军能胜过匈奴,除了装备已经全面赶上和超过匈奴的水平,还有就是战术素养远远胜于匈奴,李广将自身的机动性发挥到极致的同时,防护能力也到了弱不禁风的地步,当时与李广同时屯边的程不识对李广的评价一针见血“李将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而其士亦佚乐,为之死。我军虽烦忧,虏亦不得犯我。”诚然,严明苛刻的军纪确实让士兵不爽,但战争是容不得半点松懈的,军纪松弛容易给敌人以可乘之机,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价。所以说未料生,先料死,一个名将应该要将自己的内务做的滴水不漏,再去考虑如何克敌攻坚。李广这方面是很不合格的,所以历次出征,除了失道误期那次,几乎都是同样的模式:与匈奴的大军遭遇战,发挥善射的特点,给敌人大量杀伤的同时自己也损失惨重,好不容易回来后都是功过相抵甚至功不抵过。同样的情节一再上演,不能不感叹李广实在不注意吸取教训,这样的将军实在称不上名将啊。

李广的另一个毛病就是睚眦必报,为了私愤不顾大局,这就太不应该了。李广曾经很疑惑,与他同时代的名将包括他兄弟李蔡几乎都封侯挂印,但惟独他两手空空,于是就此事询问他人,别人问他一生中有没有做过后悔的事情,他说:“我在担任陇西守备的期间,羌人造反,我骗诱其中八百人投降,但招降后就把他们都杀了,此生这件事最后悔。”作为一个将领,不能做到言而有信,居然对降卒下手,实在称不上光明磊落的好汉,这是李广一生的污点,对他的名声也有很大的影响。象他这样做事随心所欲,没有原则的乱杀无辜,在当时是比较另类的,这点也是武帝和其他将领排斥他的原因之一吧。更可悲的是,李广虽然这样说,但实际上一点没有反省。这个故事大家都熟悉,李广曾经半夜去打猎,回来时喝的醉醺醺的,霸陵尉给拦住了,黑灯瞎火的也没认出李广,大声呵斥李广,不准他进城,李广的随从说这个是李将军啊,霸陵尉说就是将军也不能半夜随便进出的啊。说死了也不让进,李广没办法,到城外住了一宿。如果故事到这完了也就罢了,霸陵尉维护军纪,有理有节,错误完全是李广一方的。可李广可恨上了,后来被调任右北平太守的时候,指名道姓要那个霸陵尉随行,一到了营地就把他给宰了,然后装模做样的给武帝写了个请罪书,汉武帝恼火的要死,但边关战事紧急,当时也不好处置李广,就写了个回复给李广,一方面对他的过失提出严正的批评,另一方面也有让他将功补过的意思。全文是这样的{上报曰:“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司马法》曰:‘登车不式,遭丧不服,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状;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棱DE75乎邻国。’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若乃免冠徒跣,稽颡请罪,岂朕之指哉!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白檀,以临右北平盛秋。” }这件事可能是李广事业的转折点,至此他彻底丧失了武帝对他的信任,以后的历次对匈奴的作战,武帝都特地关照大将军卫青,不要让李广独当一面,可以说这个事件,彻底断送了李广的封侯愿望,以后的事也不能怪卫青给李广穿小鞋,人家也是奉命行事,李广失期有偶然的因素,但即使这次没有过错,迟早也会因为别的原因获罪的。http://wwwccherecom/article/63856

相较而言,卫青在一系列事情上的处理手段可比李广高明的多了,看看人家卫青是怎么对待下属的“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青。青问其罪正闳、长史安、议郎周霸等:“建当云何?”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闳、安曰:“不然。兵法‘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今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余,士皆不敢有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青曰:“青幸得以肺附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官吏皆曰“善”。遂囚建行在所。”既听取了部下将领的意见,也给了皇帝的面子,不愠不火,上下都满意,俗话说“上下同欲者胜”,李广虽然和士兵关系很铁,但他的独断作风很难容于其他同僚和皇帝,别的不说,等到战争中有麻烦的时候,就没有指望得到其他将领的救援了。李广一次次被优势的敌人所围,但都没有援军救援(或者失期),难道都是偶然么?

就是和张飞相比,李广也要自愧不如,张飞对严颜那段众所周知,连张飞这样的粗人都能忍住一时之气,李广却随意泄私愤,两相对比,李广确实愧对名将的荣誉啊。http://wwwccherecom/article/63856

其他的也不说了,李广不能封侯,还得从自身找找原因。我感觉如果李广没有那么大名声的话,可以做个先锋什么的,起到诱敌深入的作用,因为李广的韧性还是超强的,一次次被优势敌人包围都能突围而去,也是有点料的。可惜李广名头太响,起不到示弱的作用,而长途奔袭本来应该是李广的强项(李广军队的机动性肯定不错),但松弛的军纪让他无法在孤军深入的同时有效的保全自己。所以李广比较适合做的还是镇守边关,吓阻匈奴的小规模骚扰,这方面李广做的还是不错的,而且李广善待士卒,疏财好施,爱民如子,也是李广深得民心的原因,可惜封侯看重的是军功,不是施政,李广不能封侯,虽然于情而言比较难接受,但于理而言,并无失当。对于一个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特殊人物,要用的好还是有不少难度的,而后期的卫青霍去病太显赫,李广顿时成了个可有可无的人物, 被边缘化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不进则退,李广的那点东西在当时来看,不适应大规模突击战的需要,只能在小规模的遭遇战中逞能,或许这才是李广的悲剧之源。

司马迁对李广的失意没有深究其因,却怪罪到刀笔吏头上,或许司马迁也是借题发挥,其对李广的赞誉为李广在后世的心目中加了不少同情分,这也可以算做给李广的一点补偿吧。

史记《李将军列传》翻译如下:

李将军名广,是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先祖叫李信,在秦朝的时候担任将领,就是追击捉到燕国太子丹的那个人。

他家原来在槐里,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学习射术。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进犯萧关,而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与胡人作战,因为善于骑马射箭,斩获敌人的首级多,而升任朝廷的中郎。

李广的堂弟李蔡也是郎官,他们都兼任武骑常侍,俸禄八百石。李广曾跟随文帝出行,有过冲锋陷阵、抵挡外敌以及搏杀勐兽的事迹,而文帝说:“可惜啊,你生不逢时!如果你生在高帝时,封个万户侯还在话下吗!”

到孝景帝刚即位的时候,李广担任陇西都尉,后来改任骑郎将。

与吴、楚叛军作战时,李广担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进攻吴、楚两国的军队,夺取了敌人的战旗,在昌邑立功扬名。因为梁王私下授予李广将军印,回朝后,景帝没有对他施行封赏。后来他改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

掌管周边藩属国事务的官员公孙昆邪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能和气魄,天下绝无仅有,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多次与匈奴交战,恐怕会过早失去他。”于是就调他出任上郡太守。后来李广改任边境很多郡的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

他历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凭借奋力作战而闻名。匈奴大举进犯上郡,景帝派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宦官率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发现了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

三人回身射箭,射伤了宦官,将要杀光他的骑兵。宦官跑回李广营中。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就率领一百名骑兵去追赶那三个人。

那三人没骑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分左右两路包抄,而自己亲自射击三人,射死了两人,活捉了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把那人捆好放在马上,望见有几千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认为是诱敌的骑兵,都感觉很惊讶,跑到山上摆开阵势。

李广的一百名骑兵都非常恐惧,想纵马往回跑。

李广说:“我们距离大部队有几十里,现在这一百名骑兵逃跑,匈奴追击射杀的话我们立即就死光了。现在我们留在这里,匈奴一定认为我们是大部队布置的诱饵,一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

前进至距离匈奴阵地还有二里远的地方,停住步伐,命令说:“都下马解下马鞍!”骑兵说:“敌人众多,而且离得近,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怎么办?”

李广说:“他们认为我们会逃跑,现在都解下马鞍来表示不逃跑,使他们更加坚信我们是诱饵。”于是胡人的骑兵不敢进攻。

有一名骑白马的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上马和十几名骑兵跑过去射杀了他,然后又回到他的骑兵队伍中,解下马鞍,命令士兵们都放开马躺下。这时适逢黄昏,胡人的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但是不敢发动进攻。

到了夜半时分,胡人的军队也以为汉朝有伏兵在旁边要趁着夜色偷袭他们,都领兵离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部队。大部队不知道李广所在的方位,所以没法去接应。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孝景帝去世,武帝即位,左右近臣认为李广是名将,因而李广由上郡太守的官职调任未央宫的卫尉,而程不识也调任长乐宫的卫尉。程不识原来和李广都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率军屯驻。

等到出兵攻打胡人,李广行军没有严谨的队列和阵势,靠近水草丰富的地区驻扎,安营住宿,人人都感觉很方便,也不用打更来自卫,幕府简化了各种文书簿册,然而他也在远处布置侦察哨,所以从来没有遭遇危险。

程不识对部众的编制、队列、阵势都有严格要求,夜晚打更放哨,军吏整理文书簿册直到天明,部队得不到休息,然而他也从来没有遭遇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最简单,然而敌人突然进犯他们,他就没有办法阻挡了;可是他的士兵也算安逸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烦扰,可是敌人也不能进犯我。”

当时汉朝边境地区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然而匈奴畏惧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认为跟随程不识太辛苦。程不识在孝景帝在位期间由于多次直言进谏而做了太中大夫。他为人正直,严格遵守法律条文。

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而李广担任骁骑将军,由护军将军率领。当时单于察觉了这个计谋,撤退了,汉军都没有功劳。此后四年,李广由卫尉升任将军,出雁门关攻打匈奴。匈奴兵士众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生擒了李广。

单于一直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捉到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胡人的骑兵捉到了李广,李广当时有伤在身,就把李广安置在两匹马的中间,架好网兜把李广放在里面躺着。

走了十多里路,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有一个年轻胡人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起而跳上那个年轻人的马,顺势把他推下去,拿了他的弓,策马向南奔跑了几十里,又找到了他的余部,于是率领他们进入关塞。

匈奴派出抓捕的骑兵数百人来追赶他,李广边走边拿出那个年轻胡人的弓,射杀追赶的骑兵,因此能够逃脱。于是回到了汉朝,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处置。

法官认为李广的部队损失太大,本人又被敌人活捉,应当被斩首,后来出钱赎罪贬为平民。过了不久,李广在家闲居了几年。李广和隐居在蓝田南山中的已故颍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经常在一起打猎。

李广曾经在夜里带着一名骑马的随从外出,跟别人在田间饮酒。回来路过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喝令李广站住。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

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在夜晚通行,更何况是前任呢!”阻拦李广并让他留宿亭下。没过多久,匈奴进犯杀死了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后来韩将军调到右北平。于是天子就征召任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就奏请要求霸陵尉和他一起前去,到了军中就斩杀了他。

李广驻扎在右北平,匈奴人听说了,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好几年,不敢进犯右北平郡。李广出营打猎,看见草丛中有一块石头,认为是老虎就朝它射箭,射中石头,箭头都射了进去,一看是石头。

于是再次射击,最终也没能再射进石头。李广驻守过各郡,听说有老虎,常常亲自去射杀。

到他驻守右北平时又去射虎,老虎跳起抓伤了李广,李广也终于把老虎射死了。李广为人廉正,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与士兵在一起。在李广一生中,担任俸禄石的官职达四十多年,但是家里却没有剩余的财产,始终不谈论关于家产的事情。

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他善于射箭也是天赋使然,即使他的子孙或其他人也学习射箭,也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李广木讷迟钝,很少说话,和别人在一起时就在地上画图设计兵阵,根据射箭中靶的密集或稀疏程度来罚喝酒。

他专门把射箭当作游戏,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发现了水源,士兵没有全部喝过水,他就不靠近水边;士兵没有全都吃上饭,他就一点也不吃。

他对士兵宽厚和缓而不严苛,士兵因此愿意供他驱使。他射箭,看到敌人逼近,不到几十步的范围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发射就令敌人随弓弦的响声而倒下。

也正因为如此,他带兵多次被困受辱,他曾射杀勐兽也曾被勐兽弄伤。不久以后,石建死了,于是皇上召见李广,让他接替石建任郎中令。

元朔六年(前123年),李广再次担任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的部队由定襄出发,进攻匈奴。众将领大多因斩获敌人首级符合规定数额,凭战功封侯,然而李广的军队却没有立功。

过了两年,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骑兵与李广一同出征,分别走两条路。

行军大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的士兵都感到恐惧,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向敌人发起进攻。李敢独自和几十名骑兵飞奔过去,直插胡人的骑兵队伍中,又从他们的左右两翼冲出并赶回来,报告李广说:“胡人很容易对付。”士兵这才放心。

李广布下环形阵势,士兵面向外围,胡人勐攻汉军,箭如雨下。汉军士兵死了一多半,弓箭也将要用完了。

李广于是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发射,而他亲自用大黄弩射匈奴的副将,射杀了好几个人,胡人的包围圈才渐渐散开。到了黄昏时分,军吏士兵都累得面无血色,可是李广仍然神态自若,赶快整顿好军队。军中从此都佩服他的勇敢。

第二天,再次奋力作战,同时博望侯张骞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军队于是解围离去。汉军感到疲劳,不能追击。当时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就收兵回去了。

按照汉朝的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延误期限,应当处死,后来出钱赎罪贬为平民。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得到奖赏。最开始,李广的堂弟李蔡和他一起侍奉孝文帝。景帝在位时,李蔡积累功劳升至二千石级别的官位。

孝武帝在位时,官至代国的国相。李蔡在元朔五年(前124年)任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进攻匈奴右贤王,凭借斩获敌人首级符合规定数额而立功,被封为乐安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间,他取代公孙弘为丞相。李蔡的才干在中等偏下列,名声和李广相差很远,然而李广却没有得到封爵和采邑,官职也不超过九卿,可是李蔡却被封为列侯,官至三公。李广麾下的军官和士兵也有人封侯。

李广曾经与会观察天象的方士王朔私下闲谈,说:“自从汉朝攻打匈奴以来,我没有一次不参与其中,然而各部队校尉以下的军官,才能赶不上中等人,却凭借跟胡人打仗立功而被封侯的有几十人,可是我不比别人差,然而没有一点功劳来获得封爵和采邑,为什么呢?

难道我的面相决定就不该封侯吗?还是命中注定的呢?”

王朔说:“将军自己想一想,难道曾经有过让你悔恨的事情吗?”李广说:“我曾经担任陇西太守,羌人曾经反叛,我诱降了他们,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欺骗了他们并在同一天将其全部杀死。至今认为最大的悔恨就是这件事而已。”

王朔说:“祸患没有比杀害已经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此后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大军出击匈奴,李广多次亲自请求随行。

天子认为他老了,没有批准;过了好久才答应他,任命他为前将军。

这一年,是元狩四年(前119年)。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进攻匈奴,已经出了边塞之后,卫青捉到一个俘虏得知单于居住的地方,于是亲自率领精锐部队朝那里进发,并命令李广所部并入右将军的部队,从东路出发。

东路稍有些绕远,而且大军行进之处的水草又少,在这种形势下不能驻扎。李广亲自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却改令我从东路出发,况且我从成年后就和匈奴交战,直到今天才得到一次能够遇上单于的机会,我希望打头阵,率先与单于决一死战。”

大将军卫青也私下里接受过皇上的告诫,认为李广年老,命数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阵,担心不能获得成功。

当时公孙敖刚丢了列侯的爵位,担任中将军之职跟随大将军,大将军也打算让公孙敖和自己一起与单于对阵,所以调走了前将军李广。

李广当时知道这件事,坚决推辞大将军的指派。大将军没有听从,命令长史写信送到李广的幕府,说:“赶快到部队里报到,照信上所写的办。”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出发了,心里带着很大的怨气前往军营,带领士兵与右将军赵食其汇合从东路出发。

军队没有向导,有时会迷路,落在了大将军的后面。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没有捉到而回营了。

大将军向南横穿沙漠,遇到了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李广拜见大将军后,回到营中。大将军派长史带着干粮和浊酒送给李广,顺便询问李广、赵食其迷路的事情,卫青要上书向天子禀报军中的详细情况。

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催促李广幕府的人员去接受调查。李广说:“众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了。我现在亲自去接受调查。”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成年后与匈奴交战大小七十多次,现在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交战,然而大将军却调我的部队去走绕远的路,并且又迷了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经六十多岁了,终究不能再受那些舞文弄墨的小吏的侮辱了。”

于是拔刀自刎而死。李广部队的官兵都哭了。百姓听说了这件事,不论认识或不认识李广的,不论年老还是年少的,都为李广落泪。右将军赵食其单独被交给法官处办,应当处死,后来出钱赎罪贬为平民。

李广有三个儿子,分别叫李当户、李椒、李敢,都是郎官。天子与韩嫣嬉戏,韩嫣行为有些放肆,李当户就打了韩嫣一顿,韩嫣跑了。

于是天子认为李当户很勇敢。李当户年纪轻轻就死了,皇上又任命李椒为代郡太守,两个人都比李广死得早。李当户有个遗腹子名叫李陵。

李广在军中自杀时,李敢正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李广死后的第二年,李蔡以丞相身份因侵占孝景帝陵园的外围空地而获罪,应该交给法官判处,李蔡也自杀了,不愿意接受审讯,封国也被削除。

李敢以校尉的身份跟随骠骑将军进攻匈奴左贤王,奋力作战,夺得了左贤王的旌旗和战鼓,斩获很多首级,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封赏食邑二百户,接替李广担任郎中令。

过了不久,李敢怨恨大将军卫青让他父亲含冤而死,就打伤了大将军,大将军把这件事隐瞒下来。没过多久,李敢跟随皇上去雍县,到甘泉宫附近打猎。骠骑将军霍去病和卫青有亲戚关系,就射死了李敢。霍去病正值显贵受宠之时,皇上就隐瞒真相说李敢是被一只鹿撞死的。

过了一年多,霍去病去世了。李敢有个女儿是太子宫中的侍女,受到宠幸,李敢的儿子李禹也受到太子的宠爱,然而他贪图财利,李家一族逐渐败落了。

李陵长到壮年以后,被选任为建章营的监军,监督各部骑兵。他善于射箭,爱护士兵。天子认为李家世代为将,就让他就带领八百名骑兵。他曾经深入匈奴地区二千多里,经过居延海视察地形,没遇到匈奴敌军就回来了。

后来任命他为骑都尉,率领丹阳的楚军五千人,在酒泉、张掖教习射箭,驻守在那里来防御匈奴。

几年后,天汉二年(前99年)秋天,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名骑兵在祁连山和天山一带进攻匈奴右贤王,而派李陵率领他的弓箭手、步兵五千人,从居延海出发向北行进了大约一千多里,想借此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让他们专门追击贰师将军。

李陵按照期限往回走,然而单于用八万大军围攻李陵的军队。李陵的军队五千人,箭已经用完了,士兵死了一多半,然而他们杀伤的匈奴也有一万多人。

他们边退边战,连续搏斗了八天,在距离居延海还有一百多里的地方,匈奴军队堵住狭窄的山谷截断了去路,李陵的军队缺少粮草,而且救兵不来,敌人对李陵加紧了进攻和招降。李陵说:“我没有脸面去回报陛下了。”

于是投降了匈奴。他的军队全被消灭了,剩余逃回到汉朝的有四百多人。单于得到了李陵,平时就听说过他们家族的声望,作战时又很勇勐,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来提高他的地位。汉朝听说了,就把李陵的母亲、妻子、儿女全家灭族了。

从此以后,李家的名声就败落了,并且陇西曾做过李家宾客的人士都因此感到耻辱。太史公说:《论语》上说“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人们也会去遵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

我看到李将军谦恭忠厚的样子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言辞。在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感到伤心。他忠实的品性真的得到士大夫的认可了吗?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树下自然踩出小路”。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用来讲述大道理。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 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 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 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 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 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

且引且战, 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 急击招降陵。

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 归汉者四百余人。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 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 耻焉。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 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谚曰“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将门出身: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李广家族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汉文帝说: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汉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

2、射石搏虎: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最终竟也射死了这只虎。

3、被捕得脱:李广以卫尉作为将军,从雁门出击匈奴。匈奴兵势众多,击败了李广军,活捉了李广。匈奴单于一直都知道李广的贤明,下令要活捉李广。匈奴的骑兵活捉了李广,把他放置在两匹马的中间的网上,李广躺在网上。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偷偷看到旁边有一个匈奴骑兵骑着是匹好马。李广突然跳上匈奴骑兵的马,驱策着马向南跑了数十里,与汉军相会。数百名匈奴骑兵追击李广,李广用夺来的匈奴骑兵的弓箭射杀追兵,终于逃脱了。李广回到汉朝,朝廷将李广交给官吏处置。官吏认为李广损失重大,又被敌人活捉,应当斩首,后来李广赎为庶人。

4、后悔杀降: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汉朝攻匈奴以来,我没一次不参加,可各部队校尉以下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因攻打匈奴有军功几十人被封侯。我不比别人差,但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吗?还是本命如此呢?”王朔说:“将军回想一下,曾有过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一天把他们杀光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5、迷道自尽:卫青派长史送给李广干粮和酒,顺便向李广、赵食其询问迷路情况,卫青要给汉武帝上书报告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卫青派长史急令李广幕府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无罪,是我迷失道路,我现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到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李广否,不论老少都为之落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435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