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椭圆星系:Elliptical galaxy
外形呈正圆形或椭圆形,中心亮,边缘渐暗。按外形又分为E0到E7八种次型。椭圆星系的传统形象是最初的爆发之后,恒星形成过程已经结束的星系,只留下衰老中的恒星仍在闪烁著光辉,但偶尔仍会有少量的恒星形成。
2、螺旋星系:Spiral Galaxy
螺旋星系(Spiral Galaxy),是由大量气体、尘埃和又热又亮的恒星所形成,有旋臂结构的扁平状星系。螺旋星系是具有漩涡结构的河外星系,在哈勃的星系分类中用S代表。螺旋星系的螺旋形状,最早是在1845年观测猎犬座星系M51时发现的。
3、不规则星系:irregular galaxy
不规则星系是指外形不规则,没有明显的核和旋臂,没有盘状对称结构或者看不出有旋转对称性的星系,用字母Irr表示。不规则星系的直径约在065万~29万光年之间。在全天最亮星系中,不规则星系只占5%。
4、棒旋星系:barred spiral galaxy
中间具有由恒星聚集组成短棒形状的螺旋星系。大约三分之二的螺旋星系是棒旋星系。短棒通常会影响在棒旋星系里的恒星与星际气体的运动,它也会影响旋臂。棒旋星系的旋臂则看似由短棒的末端涌现。而在普通的螺旋星系,恒星都是由核心直接涌出的;在星系分类法以符号SB表示。
5、星爆星系:Starburst Galaxies
它的特征是红外光度明显高于光学光度。普通的星系比如银河系也形成恒星,但是形成的速度很慢·而在星暴星系中,恒星的形成是非常剧烈的。如果星暴星系能够保持稳定,它内部形成新恒星的宇宙气体消耗的速度非常快。著名的星暴星系有大熊座的M82星系。
据国外媒体报道,哈勃望远镜的轨道位于地球上空480公里处,与它研究的众多星际天体之间更是相隔上千万光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天文学家仍然取得了大量令人惊叹的新发现,比如超大黑洞、隐形的磁性巨型结构、以及一座“系外行星宝库”。
离地球越远,宇宙就显得越奇异、越古怪,这10大太空结构非常神奇也很极端,令人费解。
1、南半球夜空中吞食恒星的“吃豆人”
宇宙中有一个名叫N 63A的天体,形状与经典电子 游戏 《吃豆人》中的 游戏 形象十分相似。它其实是一颗远古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气态残骸,位于我们不远处的大麦哲伦云中,距银河系163万光年。它形成这样的独特形状纯属偶然,但NASA研究人员指出,画面中那些明亮的“能量球”却并不是什么巧合,而是由这颗“吃豆人”的前身恒星剩下的气体云形成的年轻恒星。
2、幽灵般的水母抬起了头
星系团是我们目前已知最大的宇宙结构,在引力作用下结合在一起,其中可以包含成千上万个星系、以及巨大而炽热的气体云,有时还会形成类似“发光水母”般的结构。在南半球夜空中有一个名叫Abell 2877的星系团,距地球约3亿光年。天文学家便在其中发现了一条这样的“水母”,宽度约100万光年,只有在一段很窄的波段上才能观测到。
3月17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此前在如此窄的波段内从未发现过如此巨大的结构。这条“宇宙水母”也许其实是一只“射电凤凰”,这是一种由高能爆炸事件形成的宇宙结构(类似于黑洞),在形成后的数百万年间,该结构会不断扩张,电子也会逐渐失去能量,从而渐渐暗淡下去,最终在另一次宇宙大灾难(比如两个星系相撞)中重新获得新的能量。通过这一系列过程,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宇宙结构,在特定频段内发出明亮的光芒,但也会迅速暗淡下去,就像幽灵、水母和凤凰的结合体!
3、猎户座鼻子里的罕见行星
科学家今年发现的证据显示,猎户座巨大的鼻子里有一颗奇特的行星,它属于宇宙中最为罕见的一类行星,同时围绕着三颗恒星旋转。
这个恒星系名叫GW Orionis(又名GW Ori),距地球约1300光年,是很合适的研究目标。三个橙色的尘埃环相互环绕,看起来宛如夜空中一颗巨大的牛眼。在这颗“牛眼”的正中央分布着三颗恒星,其中两颗属于同一个双星系统、紧密围绕着彼此旋转,另外一颗恒星则在较远处围绕着这两颗恒星旋转。在9月17日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之前的数据指出,该恒星系的三个尘埃环一直摇摆不定,几乎可以肯定是由其中一个环中一颗土星大小的巨行星引起的。若经进一步研究证实,这颗巨行星将成为我们发现的首颗“环三”行星,即围绕三颗恒星旋转的行星。
4、双螺旋形状的黑洞“能量炮”
5、星系中心的隐形“屏障”
银河系中央就像一台巨大的粒子加速器,不断以接近光速的高速将带电粒子束(即宇宙射线)射入宇宙中。根据11月9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员在绘制银河系中央附近宇宙射线的密度分布情况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大量宇宙射线从星系质量中心涌出的同时,似乎有一层神秘的“屏障”将大部分宇宙射线阻挡在外、无法进入。该团队猜测,这层屏障也许与银河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有关。
6、远古星系的巨型“造船厂”
在10月26日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分享了他们发现的一座巨型星系“造船厂”,即星系的诞生地。这个巨大的结构叫做“原星团”,其中包含60多个星系,距地球110亿光年。类似这样的原星团多形成于宇宙中大量气体细丝交汇处,在引力作用下,大量的氢聚集在一起,逐渐结合成为恒星和星系。研究人员表示,这座“造船厂”中的年轻星系似乎正在以极快的速度疯狂成长。这项发现说明,远古时期的原星团“组建”星系的效率可能比研究人员之前认为的高得多。
7、银河系中一个直径500光年的“空洞”
在美丽的银河系中,有两团气体云庄严地并肩而立。这些可形成恒星的气体云叫做“分子团”,就像一座连接金牛座和英仙座的桥梁,引人遐想出一段跨越星空的爱情故事。而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这一景象其实是个大型视错觉。
由欧空局盖亚空间天文台最新绘制的该区域3D地图显示,这两团看似亲密无间的气体云之间其实隔了好几百光年,中间被一个巨大的球状空间隔开,其间一片空虚,没有任何气体、尘埃和恒星。根据9月22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快报》上的一项研究,这道新探测到的“裂口”宽度约500光年,可能是在数百万年前的一次超新星大爆发中形成的。好消息是,这次远古大爆炸也许加快了裂口边缘处的恒星形成速度,给这起“悲剧”加上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8、围绕太阳系的扭曲“隧道”
发表在预印数据库arXiv中的一篇论文提出,太阳系周围也许围绕着一条有磁性的巨大隧道,地球、太阳系、以及部分附近恒星也许都被困在其中,而且天文学家还不清楚原因。这条“隧道”长度约1000光年,无法用肉眼观测到。该团队在研究邻近宇宙内两个最明亮的气体结构“北银极支”和“扇区”时发现,尽管这两个结构分处天空两侧,之间却存在某种连接物。将其连接在一起的“胶水”其实是一些由带电粒子和磁场构成的长而卷曲的“藤蔓”,就像一条弯曲的隧道,将两个结构之间的物体全都包裹在内,其中就包括太阳系。研究人员还不清楚这条“隧道”从何而来,但像这样的“藤蔓”在宇宙中随处可见,也许与相互交织的磁场线有关。
9、首次见到恒星“面条化”
黑洞犹如贪婪的饕餮。一旦某颗不幸的恒星靠得过近,就会在黑洞极大的引力作用下被拉成长长的“面条”。今年五月,研究人员首次直接观测到了这一过程。涉事黑洞距地球75亿光年,质量为太阳的3000万倍。一颗路过的恒星不幸落入了它的“魔爪”中。这次致命相遇产生了一波明亮的可见光、X射线和射电波,可以被地球上的望远镜清晰地探测到。研究人员发现黑洞“极地”周围的吸收线呈现出了一种奇特的规律,似乎有一根长长的光线围着黑洞绕了很多圈,就像一团毛线球。由于大多数吸收线通常出现在黑洞赤道附近,研究人员认为他们此次目睹的是一次正在进行中的恒星“面条化”现象。
10、月球另一面的“神秘小屋”
最后让我们将目光投向距地球最近的天体。在月球的另一面,据说坐落着一幢“神秘的小屋”。今年10月29日,中国的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方块状结构,在月球毫无变化的地平线上显得十分突兀。这是《2001:太空奥德赛》中那种由外星人留下的方尖碑吗?还是仅仅为一块平平无奇的石头?玉兔二号还要过两三个月才能到它附近一探究竟。在此之前,让我们先抱着积极的心态拭目以待吧。
晴朗的夜晚,令人惊讶的是,我们从地球上用肉眼只能看到约3000颗恒星。当然,人们也能看到一条薄薄的雾状带,从这头到那头,横跨整个天空,这就是银河。银河早在望远镜问世时就被认清由数百万颗光线微弱的恒星组成。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银河只是我们从本星系看到的内观形象——一个由气体云和1000多亿颗恒星组成的巨大螺旋体。我们的银河系也仅仅是形态各不相同的几十亿个星系之一。
我们看到的银河之所以呈一道乳白色的亮带横跨天空,是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就位于银河系之中。太阳系距离银河系这个规模10万光年大小的铁饼状星系的中心大约有27000光年。银河系的中心在人马座方向,边缘位于金牛座方向。
通过对其他星系和我们本星系的观察,天文学家得到了银河系的构造图。银河系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圆核,核的四周由恒星包裹着。核的内部究竟由何物组成,目前还一直存有争议。从银核出发,一支支旋臂曲折地向外伸出,在旋臂上也还有新的恒星产生。
银河系的自转形式并不如同一个固态盘体:中心慢,边缘快。它的自转速度却是中心快,边缘慢,即从中心向边缘,先呈快加速态,后取慢减速状。我们太阳系绕行银河系中心一周大约需要24亿年,与银河系230千米/秒的自转速度相等。银河系的质量估计为太阳质量的3400亿倍。
星系是宇宙中的最重要结构。在宇宙中,星系的数量可能与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差不多。星系相互积聚成星团,而星团又继续积聚成更大的超级星团。整个宇宙犹如一个巨大的气球形结构,在想像的气球球面上分布着众多的星系,而在气球的内部则几乎是一片空白区。
恒星的类型及伴星系
星系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在星系的内部有两种类型不同的恒星:星族Ⅰ型恒星和星族Ⅱ型恒星。星族Ⅱ型恒星主要位于椭圆星系内,它们看来是宇宙中年龄最大的恒星,几乎完全由氢构成,较重元素的含量极少。星族Ⅰ型恒星相对较年轻,比如我们的太阳就是,这类恒星的特点是所含较重元素的比重比较大。
那些最大的星系,无论是椭圆星系或是螺旋星系,它们都常常拥有一些小的伴星系。例如围绕我们银河系运行的伴星系就有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它们出现在银河附近,肉眼可见,犹如脱离银河的两块碎片。
激扰星系、类星体和黑洞
在宇宙的深处,人们近几十年来发现了一系列陌生的、常常带有神秘色彩的天体,其中也包括那些呈特强射电源或特强红外线源的星系。这种所谓的“激扰星系”又分成不同的类型,如椭圆射电星系或螺旋塞佛特星系。在激扰星系中,尤其是那些中心含有类星体的星系显得更加突出。类星体的光度常常大大超过包在它四周、由几十亿颗恒星组成的整个星系。
激扰星系的射电信号常常来自于向外延伸的“喷射物”。这种喷射物估计就是从星系中央向两个相反方向喷射的物质流。特别是类星体常常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几天或几个月,发生光度变化。因此,科学家们断定,类星体的巨大能量是在一个比我们太阳系大不了多少的相对狭窄的空间中产生的。
推动激扰星系活动的动力过程是什么,现在还有争论。然而,今天的理论得到的结果是:在激扰星系的中心,尤其是在类星体的中心,有质量大于太阳质量数百万倍的超级大质量黑洞存在。在黑洞的巨大吸引力作用下,周围的物质都呈螺旋状被吸进去。就在被吸物质进入黑洞前的一刹那,它被加热到几十亿度。其中有一部分由于强磁场的作用,会向垂直于该物质盘面的两个相反方向射去,形成喷射。由于磁场中的电子加速作用,一种类似于在粒子加速器中产生的“同步加速射线”便形成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