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银河系的一些知识~

介绍一下银河系的一些知识~,第1张

1银河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一二千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它的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在银河系里大多数的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范围内,扁球的形状好像铁饼。扁球体中间突出的部分叫“核球”,半径约为7千光年。核球的中部叫“银核”,四周叫“银盘”。在银盘外面有一个更大的球形,那里星少,密度小,称为“银晕”,直径为7万光年。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两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其各部分的旋转速度和周期,因距银心的远近而不同。太阳距银心约23万光年,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心运转,运转的周期约为25亿年。

2银河系是地球和太阳所属的星系。因其主体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称为银河而得名。

银河系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望远镜发明后,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观测银河,发现银河由恒星组成。而后,T赖特、I康德、JH朗伯等认为,银河和全部恒星可能集合成一个巨大的恒星系统。18世纪后期,FW赫歇尔用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开始恒星计数的观测,以确定恒星系统的结构和大小,他断言恒星系统呈扁盘状,太阳离盘中心不远。他去世后,其子JF赫歇尔继承父业,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把恒星计数的工作扩展到南天。20世纪初,天文学家把以银河为表观现象的恒星系统称为银河系。JC卡普坦应用统计视差的方法测定恒星的平均距离,结合恒星计数,得出了一个银河系模型。在这个模型里,太阳居中,银河系呈圆盘状,直径8千秒差距,厚2千秒差距。H沙普利应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测定球状星团的距离,从球状星团的分布来研究银河系的结构和大小。他提出的模型是:银河系是一个透镜状的恒星系统,太阳不在中心。沙普利得出,银河系直径80千秒差距,太阳离银心20千秒差距。这些数值太大,因为沙普利在计算距离时未计入星际消光。20世纪20年代,银河系自转被发现以后,沙普利的银河系模型得到公认。

银河系是一个巨型旋涡星系,Sb型,共有4条旋臂。包含一、二千亿颗恒星。银河系整体作较差自转,太阳处自转速度约220千米/秒,太阳绕银心运转一周约25亿年。银河系的目视绝对星等为-205等,总质量约10太阳质量。银河系的年龄10年。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一二千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它的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在银河系里大多数的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范围内,扁球的形状好像铁饼。扁球体中间突出的部分叫“核球”,半径约为7千光年。核球的中部叫“银核”,四周叫“银盘”。在银盘外面有一个更大的球形,那里星少,密度小,称为“银晕”,直径为7万光年。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两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其各部分的旋转速度和周期,因距银心的远近而不同。太阳距银心约23万光年,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心运转,运转的周期约为25亿年。

银河系物质约90%集中在恒星内 。恒星的种类繁多。按照恒星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空间分布和运动特征,恒星可以分为5个星族。最年轻的极端星族Ⅰ恒星主要分布在银盘里的旋臂上;最年老的极端星族Ⅱ恒星则主要分布在银晕里。恒星常聚集成团。除了大量的双星外,银河系里已发现了1000多个星团。银河系里还有气体和尘埃,其含量约占银河系总质量的10%,气体和尘埃的分布不均匀,有的聚集为星云,有的则散布在星际空间。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现了大量的星际分子,如CO、H2O等 。分子云是恒星形成的主要场所。银河系核心部分,即银心或银核,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它发出很强的射电、红外,X射线和γ射线辐射。其性质尚不清楚,那里可能有一个巨型黑洞,据估计其质量可能达到太阳质量的几千万倍。对于银河系的起源和演化,知之尚少。

1971年英国天文学家林登·贝尔和马丁·内斯分析了银河系中心区的红外观测和其他性质,指出银河系中心的能源应是一个黑洞,并预言如果他们的假说正确,在银河系中心应可观测到一个尺度很小的发出射电辐射的源,并且这种辐射的性质应与人们在地面同步加速器中观测到的辐射性质一样。三年以后,这样的一个源果然被发现了,这就是人马A。

人马A有极小的尺度,只相当于普通恒星的大小,发出的射电辐射强度为210(34次方)尔格/秒,它位于银河系动力学中心的02光年之内。它的周围有速度高达300公里/秒的运动电离气体,也有很强的红外辐射源。已知所有的恒星级天体的活动都无法解释人马A的奇异特性。因此,人马A似乎是大质量黑洞的最佳候选者。但是由于目前对大质量的黑洞还没有结论性的证据,所以天文学家们谨慎地避免用结论性的语言提到大质量的黑洞。

银河经过的星座

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是银河系主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称之为银河,古时也称为银汉、天河,欧洲人称它“奶油之路”。美丽的银河令人心驰神往,激发了人们许多美丽的遐想。

自古以来所流传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就缘于银河两岸隔河相望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而天鹅座就像是座横夸银河的鹊桥。

在北半天,横贯夜空发出淡淡光芒的银河蔚为壮观,它高挂在天穹,纵横驰骋。银河从天鹰座先向西北,经过天箭座、狐狸座、天鹅座、仙王座、仙后座,再折向东南,穿过英仙座、御夫座、金牛座、双子座、猎户座、纵贯天球赤道上的麒麟座,进入南半天的大犬座、船尾座、船帆座,又折向西北,横过船底座、南十字座、半人马座、圆规座、矩尺座、天蝎座、人马座和盾牌座。

银河经过23个星座,周天一圈后又回到天鹰座。用望远镜观察,可以看见银河是由为数众多的恒星和星云组成的。

http://cfamlbokeecom/

如果我们用肉眼粗扫一下天空,好像我们看到了天空中所有的星星。没有什么地方的星星看上去特别密,也没有什么地方的星星看上去特别稀。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对我们而言,星星在各方位是平均分布的,而且,如果星星作为一个整体能够构成具有一定形状的集合体,那么此形状一定是球形。显然,所有大的天体都近似为球体,为什么不能把整个银河系看作是一个球体呢?

当然,我们用肉眼看到的星星仅有6000颗,这些星星大都是离我们相当近的。如果我们使用望远镜会发现什么呢?答案是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星星,而且它们好像也是均匀地分布在天空中的——除了银河。

用肉眼观察,银河是一条弱光带(如今,如果我们居住在城市里,就很难看到银河了,这是因为天空被人工照明映亮了)。它看上去是淡乳白色。事实上,有一个关于它的神话故事:从前,宙斯的妻子赫拉正在给婴儿哺乳时,她的乳汁流入了天空就形成了这条弱光带。希腊人把它称为galaxias kyklos(银环),罗马人称之为via lactea(银河),由此我们就得到了它的英文名称。

但是,真正的银河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不考虑神话故事,那么我们可以首先想到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大约于公元前440年,他提出银河实际上由大量的星星组成,这些星星无法被单个分辨开。但是它们聚集起来发出柔和的光。虽然这个观点没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它恰恰是完全正确的。就在1609年,伽利略把第一架望远镜对准天空并发现银河容纳了极大数量的星星时,这个理论被证实了。

“极大数量”是指多少?人们看夜空时的第一印象是星星是数不清的,它们太多了以至于无法计算。但我已提过几次,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星的总数仅仅大约为6000颗,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星星的数目就大得多了。那就意味着它们是数不清的吗?

在银河方向的星星非常密,但在其他方向上星星就相对稀少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抛弃形成球状结构的星体的整体概念。如果是那样,各个方向上的星星数目与银河方向上的星星数目应该一样多,而且,随着较近的星星以弱光为背景而闪烁着(没有现在壮观),整个天空将被照亮。

那么,我们必须假设,星星存在于非球状的大星团中,且在银河方向上比在其他方向上延伸得更远。既然是这样,那么银河显示出星星都聚集成透镜形或汉堡包形。这种透镜形的星团被称为银河系(来自银河的希腊语释义),同时由于我们看到的环绕天空的暗光带的原因,银河这个名字被保留下来了。

第一个提出星星存在于掩光星系中的人是掩光天文学家托马斯·赖特。他于1750年提出该建议,但他的想法好像很混乱和不可理解,以至于开始时很少有人注意他。

当然,即使银河系是透镜形的,它也可以永远在长径方向上延伸。尽管在银河的外面只看到比较少的星星,但在银河内部却存在着无数的星星。

为了说明问题,威廉·赫歇耳统计了一下星星的数目。自然,在一定时间内,指望数清所有的星星是不可能的。

赫歇耳选择了683个小区域,它们均匀地分布在天空中,然后统计每一区域里用望远镜看到的星星。用这种方法,他得到了我们现在称为天空中的“假想的民意测验”的星星数目。这是第一个把统计学应用于天文学的例子。

赫歇耳认为每个区域里的星星的数量与它接近银河的程度有关。在所有方向上,星星数目随趋近银河程度的增加而稳步地增长。从他统计的星星数目上看,可以估算出银河系的星星的数目以及银河系可能有多大。1785年,他宣布了结果,并提出银河系的长径大约是太阳到天狼星的距离的800倍,短径是此距离的150倍。

半个世纪后,天狼星的实际距离被算出来了,可得出赫歇耳认为的银河系的长径是8000光年,短径为1500光年。同时,他算出银河系内有80亿颗星。虽然这是个巨大的数目,但不是不可数的。

在近两个世纪内,天文学家用比赫歇耳所能用的好得多的仪器和技术探索了银河系,如今了解到银河系比赫歇耳所料想的要大得多。在长径方向上至少延伸出10万光年,可能拥有2000亿颗星。不过可以说,我们确认了银河系以及星星不是无数的而是可计算的,这是赫歇耳的功劳。

银河系(milky way galaxy)

由恒星和星系物质组成的巨大的、盘状系统,太阳是该系统中的一员。银河系中的众多繁星的光形成了银河,成为环绕夜空的外形不规则的发光带。这条星光带大体上位于银盘平面上。银河系是构成宇宙的亿万个星系中的一个。它拥有几百亿颗恒星和相当大量的星际气体和尘埃。银河系是星系类型中的旋涡星系一类的典型。它的核心周围是一个巨大的中央核球,并有缠绕着它的旋臂。这些弯曲的旋臂使银河系的外形看上去像是一个庞大的车轮。旋臂均匀沉陷在银盘中。银盘是银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直径约70000光年。银核为星际尘埃粒子屏蔽,它们吸收银核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紫外光。但科学家可以在射电、红外、X射线和γ射线的波段,记录并研究银核区发出的辐射。特别是红外辐射和X射线中的强发射,表明存在着高速运动的电离气体云。现在多认为,这种气体云在环绕一个大质量天体运转,很可能是一个质量约为400万个太阳质量的黑洞。科学家已确认,中央核球的主要成分是一些老年恒星和老年星团。旋臂的成分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类天体。旋臂中的天体属于十分年轻的亮星和疏散星团。此外,在旋臂区域内是星际气体和尘埃粒子的最高度集聚区,所以那里也是新的恒星形成的最适合的所在。太阳位于这些旋臂中的一条,即猎户臂的内侧边缘附近,距银河系中心约为银河系半径的三分之二距离处。银核位于人马座天区方向,和太阳的距离约为23000光年。银盘的上和下为一球形区域(称为球状成分),其中充斥着球状星团和其他年龄很大的天体。例如贫重元素的矮星。银河系的外围一直到可见的边缘,为一个巨大的大质量银晕。它的成分、形状和延伸大小尚不十分清楚。整体银河系统绕银心自转,但不同组成部分的天体并不以相同的速度公转。距银心远的天体比距银心近的天体速度慢。距银心相当远的太阳以一个近似圆形公转轨道绕银心的运动,速度估计为225公里/秒。由于太阳的公转速度较慢,它绕银心公转一周约须2亿年。

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处于银河系中,在地球上看银河会发现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这就是银河系主体在天球上的投影。中国古代又称为银汉。在北半天,银河从天鹰座先向西北,经过天箭座、狐狸座、天鹅座、仙王座、仙后座,再折向东南,穿过英仙座、御夫座、金牛座、双子座、猎户座、纵贯天球赤道上的麒麟座,进入南半天的大犬座、船尾座、船帆座,又折向西北,横过船底座、南十字座、半人马座、圆规座、矩尺座、天蝎座、人马座和盾牌座。银河经过23个星座,周天一圈后又回到天鹰座。用望远镜观察,可以看见银河是由为数众多的恒星和星云组成的。星云有亮有暗。亮星云密集处使银河增亮,例如,盾牌座、人马座一带的亮区。暗星云则表现为银河上的暗区,例如,天鹰座以南的“大分叉”和南十字座附近的“煤袋”。银河在星空勾画出轮廓不很规则、宽窄不很一致的带,叫作银道带。银道带最宽处达30°,最窄处也超过10°。

天文学上的银河系

二十世纪初,卡普坦通过恒星计数和光度函数的统计研究,建立了以太阳系居中的、直径长40,000光年的银河系模型。1918年,沙普利对太阳系为银河系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他分析了当时已知的球状星团的视分布,并根据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估算它们的距离,从而得出银河系是直径 300,000光年、厚30,000光年的透镜型的恒星和星云系统。银河系中心在人马座方向,太阳距银心50,000光年。这是哥白尼日心说以来,宣布太阳系并非居宇宙中心地位的壮举。半个世纪中,沙普利模型的形状经受了新的观测事实的考验,已为世人所公认。不过,由于不正确地假定星际间无吸光物质,对距离尺度估计得偏高。直到1930年,特朗普勒通过研究银河星团而证实星际吸光的存在,才重新订正银河系模型的大小。今日的公认值是直径约81,500光年、厚约3,300~6,600光年,太阳距银心约32,600光年。

1926年,林德布拉德指出,恒星运动的不对称效应是银河系自转的反映。随后,银河系的较差自转为奥尔特所证实,并求出太阳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沿圆轨道绕银心运动,估计25亿年公转一周。他还估算出银河系的质量是14×10□太阳质量。根据河外星系的启示,人们推测银河系也有旋涡结构。五十年代初,摩根的高光度星空间分布研究和奥尔特等人的中性氢21厘米谱线射电分析,都确切地描绘出银河系旋涡结构和旋臂。六十年代,林家翘比较成功地用密度波理论解释了旋涡结构及其维持机制。

1944年,巴德基于星团赫罗图的研究,提出星族概念,并将恒星划分为星族Ⅰ和星族Ⅱ两大类。1957年,在梵蒂冈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上,按照恒星的空间运动速度、距银道面的距离、向银心的聚集程度、氦含量和年龄等参量,把星族又细分为中介星族Ⅰ、旋臂星族(极端星族Ⅰ)、盘星族、中介星族Ⅱ和晕星族(极端星族Ⅱ)。这五个次系的成员天体构成银冕、银晕、银心、银盘和旋臂。

星系世界 1912年,勒维特观测小麦哲伦云的造父变星,发现周光关系,从而推测小麦哲伦云的距离可能十分遥远,也许在银河系之外。1924年底,哈勃宣布他利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计算出仙女星系(M31)、人马不规则星系(NGC6822)的距离,指出它们是银河系以外的恒星系统。从那时起,诞生了星系天文学。古老的宇宙岛观念被证明是客观现实;在银河系之外“天外有天”的大宇宙概念的建立,是二十世纪天文学的又一重大成就。

1929年,哈勃发现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量和星系距离成正比关系。假若承认红移是天体退行运动的多普勒效应,那么红移-距离关系意味着星系普遍退行,而它们所处的空间整体在膨胀。宇宙膨胀正是相对论宇宙学所预期的结果之一。1956年,ML哈马逊把红移-距离的线性关系扩展到红移□=020,即退行速度达到光速的1/5。1977年,桑德奇更延伸到□=075,即退行速度为光速之半。按此而求出的距离已超过50亿光年。这就是我们生活于一个不断运动并演化着的宇宙中的观测依据。

六十年代,在星系世界陆续发现了以10□~10□年为时间尺度的激扰现象和活动异常的特殊天体,例如,河外射电源和X射线源、类星体。与以10□年为演化尺度的绝大多数正常星系相比,它们的存在只是短暂的瞬间。七十年代以来,探索远达百亿光年以上的宇宙深空已成为现代天文学的主要课题。

银河系

我们的银河系大约包含两千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一千多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螺旋状星系,它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含旋臂的银盘,中央突起的银心和晕轮部分。

银盘:

银盘是星系的主体,直径约为八万光年,中间部分厚度大约六千光年,太阳附近银盘的厚度大约为三千光年,银盘主要是由四条巨大的旋臂环绕组成,它是由无数的蓝色恒星组成的,太阳位于人马座臂和英仙座臂之间的猎户座臂上,距离银心28000光年或者85千秒差距。旋臂的形成与银河系创生时期星系核的活动有关系。

银心:

星系的中心凸出部分,是一个很亮的球状,直径约为两万光年,厚一万光年,这个区域由高密度的恒 星组成,主要是年龄大约在一百亿年以上老年的红色恒星,很多证据表明,在中心区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星系核的活动十分剧烈。

银晕:

银河晕轮弥散在银盘周围的一个球形区域内,银晕直径约为九万八千光年,这里恒星的密度很低,分布着一些由老年恒星组成的球状星团,有人认为,在银晕外面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呈球状的射电辐射区,称为银冕,银冕至少延伸到距银心一百千秒差距或三十二万光年远处。

银河系

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一二千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它的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在银河系里大多数的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范围内,扁球的形状好像铁饼。扁球体中间突出的部分叫“核球”,半径约为7千光年。核球的中部叫“银核”,四周叫“银盘”。在银盘外面有一个更大的球形,那里星少,密度小,称为“银晕”,直径为7万光年。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两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其各部分的旋转速度和周期,因距银心的远近而不同。太阳距银心约23万光年,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心运转,运转的周期约为25亿年。

科学名词:银河系

银河是一个星系,它比普通的星系稍微大一些,直径大约为十万光年。银河系中至少有2000亿颗星。其中,大约400亿颗星集中在中央的核球(Bulge)上,四周缠绕着四只旋臂,由气体和尘埃物质混杂的区域。核球的直径为3000光年,呈椭球形,由年龄超过100亿年的老年星球构成。银河系的历史已经有150亿光年。

银河系的外形象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扁平盘状体。圆盘部分称为银盘(Disk),银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新浪搜索联盟 不一样

让眼镜成为历史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盘的直径为10万光年,由年龄不满100亿年且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星球组成。银河系的主要物质都密集在这个盘状结构里。银盘是银河系的主体,其直径约8万光年,中央厚约1万光年,边缘厚约3000~6000光年。

银盘外是由稀疏的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一个球状体,包围着银盘,这个球状体称为银晕(Halo),银晕的直径约10万光年。银晕的外侧没有任何能用可见光看到的天体,因此被称为暗晕。

银河系

银河系,地球和太阳所在的恒星系统。它是一个普通的星系,因其投影在天球上的乳白亮带——银河而得名。银河系呈盘状,盘的直径为25千秒差距,厚度约为1-2千秒差距。这个扁盘状恒星系统称为银盘。银盘上分布着呈旋涡结构的恒星、星团和星云。有一大质量的核球居于银盘中心,银盘被笼罩在直径约30千秒差距的银晕中。银河系质量约14×1011太阳质量,其中90%是恒星,10%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际物质。银河系整体作较差自转。太阳处在距银心约10千秒差距的银盘中,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着银心转动,转一周需25亿年。银河系在本星系群中为除仙女星系外的最大星系,拥有约一、二千亿颗恒星。它的演化时间尺度为1010年,视绝对星等为MV=-205。

伽利略是第一个用望远镜发现银河由恒星组成的人。18世纪后期,威廉·赫歇耳用自制的反射望远镜进行了系统的恒星计数的观测。他计数了117600颗星,绘制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其中心的银河系结构图。由于他不知道星际消光的存在,再加上作了恒星的光度都相同的简化假设,导致他的结论与事实相差甚远。威廉·赫歇耳死后,其子约翰·赫歇耳把恒星计数工作扩展到南半天,并绘制了全天星图。1901年,卡普坦用统计视差的方法测定恒星的平均距离,求得银河系的直径为8千秒差距,厚2千秒差距,太阳居中,中心的恒星密集,边缘稀疏。1918年,沙普利提出了太阳不在中心的银河系透镜形模型,这项工作是建立在对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的研究的基础上,已得到天文界的公认。但沙普利也未考虑星际消光效应,把银河系估计过大。1930年,这一偏差被特朗普勒纠正。

射电天文学诞生后,利用中性氢21厘米谱线勾画出银河系旋涡结构,并发现太阳附近有三条旋臂。用射电天文方法观测OH、CH、CN等多种星际分子,丰富了银河系的整体结构。

按大爆炸宇宙学假说,银河系是由1010年前的大爆炸出现的引力不稳定而逐步形成的。近年还从恒星的形成和演化、元素丰度的变迁、银核的活动及其在演化中的地位等角度去探讨银河系的整体演化过程。在60年代,林家翘等人提出的密度波理论,较好地说明了银河系旋涡结构的维持机制。

银河系

银河系大约包含两千亿颗星体,其中约一千亿颗恒星——我们的太阳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个典型螺旋状恒星系,直径约为十万光年,太阳距离银河中心约二万八千光年。银河系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银盘、银核和晕轮。

银盘:

银盘是星系的主体,直径约为八万光年,中间部分厚度大约六千光年,太阳附近银盘的厚度大约为三千光年,银盘主要是由四条巨大的旋臂环绕组成,它是由无数的蓝色恒星组成的,太阳就位于人马座臂和英仙座臂之间的猎户座臂上,距离银心两万八千光年或者8、5千秒差距。旋臂的形成与银河系创生时期的星系核的活动有关系。

中央凸起部分

星系的中心凸出部分,是一个很亮的球状,直径约为两万光年,厚一万光年,这个区域由高密度的恒星组成,主要是年龄大约在一百亿年以上老年的红色恒星,很多证据表明,在中心区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星系核的活动十分剧烈。

晕轮部分

银河晕轮弥散在银盘周围的一个球型区域内,银晕直径约为九万八千光年,这里恒星的密度很低,分布着一些由老年恒星组成的球状星团,有人认为,在银晕外面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呈球状的射电辐射区,称为银冕,银冕至少延伸到距银心一百千秒差距或三十二万光年远处。

在没有灯光干扰的晴朗夜晚,如果天空足够黑,你可以看到在天空中有一条弥漫的光带。这条光带就是我们置身其内而侧视银河系时所看到的它布满恒星的圆面——银盘。银河系内有约两千多亿颗恒星,只是由于距离太远而无法用肉眼辩认出来。由于星光与星际尘埃气体混合在一起,因此看起来就像一条烟雾笼罩着的光带。银河系的中心位于人马座附近。 银河系是一个中型恒星系,它的银盘直径约为十二万光年。它的银盘内含有大量的星际尘埃和气体云,聚集成了颜色偏红的恒星形成区域,从而不断地给星系的旋臂补充炽热的年轻蓝星,组成了许多疏散星团或称银河星团。已知的这类疏散星团约有一千两百多个。银盘四周包围着很大的银晕,银晕中散布着恒星和主要由老年恒星组成的球状星团。

从我们所处的角度很难确切地知道银河系的形状。但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探测手段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这些障碍,揭示出银河系具有的某些出人意料的特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银河系是一个典型的旋涡星系,与仙女座星系类似。但最近的观测却发现,它的中央核球稍带棒形。这意味着银河系很可能是一种棒旋星系。另外,银河系是一个比较活跃的星系,银核有强烈的宇宙射线辐射,在那里恒星以高速围绕着一个不可见的中心旋转。这表明在银河系的核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

银河系有两个较矮小的邻居——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它们都属于不规则星系。由于引力的作用,银河系在不断地从这两个小星系中吸取尘埃和气体,使这两个邻居中的物质越来越少。预计在一百亿年里,银河系将会吞没这两个星系中的所有物质,这两个近邻将不复存在。

银河系内已发现有4条旋臂,它们大体以银心为对称点,向外延伸。离银心最近的一条旋臂在4000秒差距处,即约13000光年处,但习惯上人们称它为“3000秒差距臂”。太阳附近有3条旋臂,从离银心由近及远来说,那就是人马座旋臂、猎户座旋臂和英仙座旋臂。旋臂之间的间距大体上在1600秒差距左右,即5000多光年。太阳就在猎户座旋臂的里侧。

银河系是旋涡星系,有两条或更多条旋臂。在研究银河系旋臂时,光学方法受到很大限制。关于银河系旋臂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射电观测。在太阳附近,射电观测探测到3段旋臂,即英仙臂、猎户臂和人马臂。太阳靠近猎户臂的内侧。20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探测银河系一氧化碳分子的分布,又发现了第4条旋臂,它跨越狐狸座和天鹅座。它是一条离银心4千秒差距的旋臂,称为3千秒差距臂,正以约50千米/秒的速度向外膨胀。已得知,旋臂是气体、尘埃和年轻恒星集中的地方。旋臂内主要是极端星族Ⅰ天体,如O型和B型星、金牛座T型变星、经典造父变星、疏散星团、超巨星、星协等。旋臂内还有大量的中性氢、电离氢、分子云和尘埃。旋臂结构的整体图像可以用密度波理论较好地解释。但旋臂的起源和演化问题尚未解决。

在我们的银河系内,有着四条长长的“手臂”,它们是各种星体诞生与成长的摇篮。想要了解银河系的全貌,我们就必须“抓住”这些“手臂”,因为它们能画出一张精确的银河结构图。

在经过一年的观测后,一个国际天文小组幸运地“抓住”了其中的一只。昨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了解到,该所徐烨博士参加的国际小组精确测得了太阳系到银河系最近的“手臂”——“英仙臂”的距离为6370光年。

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究员表示,要想准确了解银河系的大小和年龄,需要先精确测量出这些手臂的距离,“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在观测其他星系时,它们的形状能够一目了然,而对于我们本身所在的银河系却没法看到全貌,因此只能通过观测加推测来确定其形状。”

据悉,这是迄今为止人类精确测定的最远天体的距离,其对精确描述宇宙的大小和年龄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成果也被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权威刊物《Science》上。

据了解,银河系是漩涡星系,从里向外伸出了四条旋转的“手臂”:人马座旋臂、猎户座旋臂、英仙座旋臂、3000秒差距臂,每条“手臂”都由难以计数的恒星和星云组成。其中我们生活的太阳系在猎户臂内,位于人马臂和英仙臂之间,但更靠近英仙臂。

据透露,三国的科学家巧妙采用了一种名为“三角视差”的方法,用射电望远镜成功捕捉到了来自“英仙臂”的一个宇宙激光发射源,并把太阳和地球的间距作为基线,进行几何计算后得出了这个辐射源的距离。

根据该小组的观测结果,太阳到英仙座旋臂的距离为1.95千秒差距,约6370光年,误差不到2.1%。

想象一下,如果有机会从上方俯瞰我们的银河系平面,它更像是一只巨大的“八爪鱼”。因为银河系中的恒星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各种星际物质形成的星云、开放星团、新星等集合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从银河系中心向外依逆时针方向延伸出的多条“手臂”,天文学上将它们称为“银河旋臂”。

银河系包括4条大的和2条小的旋臂。太阳系坐落在较短的猎户座旋臂上,位于英仙座旋臂和人马座旋臂之间。旋臂是银河系里新的恒星诞生的摇篮。事实上,银河系每年都会有约10颗新恒星生成,每100年至少会有一颗星老化。新生的星就出现在银河的旋臂上。

银河总能让人们欣然神往,思绪万千。仔细观察的话,我们也能看出银河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颗星星所组成的。在天文学中,我们把这种由千百亿颗恒星以及分布在它们之间的星际气体、宇宙尘埃等物质构成的,占据了成千上万亿光年空间距离的天体系统叫做“星系”。我们的太阳就是银河系中普通的一颗恒星。

银河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通过各种方法,人们已经观察到的星系已经有好几万个了!不过,由于距离太遥远,它们看起来远不如银河那么壮丽。借助望远镜,它们看起来还只像朦胧的云雾。离咱们银河系最近的星系——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距离我们银河系也有十几万光年。一般地,我们把除银河以外的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

星系在早期曾被归到星云中,直到1924年,在准确测定了仙女座星云(现应严格称为“仙女座河外星系”)的距离后,星系的存在才正式确立。

星系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粗略地划分出椭圆星系、透镜星系、漩涡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五种来。星系在太空中的分布也并不是均匀的,往往聚集成团。少的三两成群,多的则可能好几百个聚在一起。人们又把这种集团叫做“星系团”。

星系和它内部的恒星都在运动中。我们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同时太阳也在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而同时银河系作为一个整体,本身也在运动着。在星系内部,恒星运动的方式有两种:它一面绕着星系的核心旋转,与此同时还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机地运动(科学家称之为“弥散运动”)。

星系的起源和演化,与宇宙诞生早期的演化密切相关。一般看法认为:当宇宙从猛烈的爆发中产生时,大量的物质被抛射到空间中。形成宇宙中的“气体云”。这些气体云本身处在平衡之中,但是在某种作用下,平衡被打破了,物质聚集在一起,质量高达今天太阳质量的上千亿倍!这些物质团后来在运动中分裂开,并最终形成无数颗恒星。这样,原始的星系就形成了。一般认为星系形成的时期在一百亿年前左右。

而关于星系的演化,历史上一度曾把星系形态的序列当成演化的序列,即认为星系从椭圆形开始,再逐渐发展成透镜型、漩涡型、棒旋型,最后变成不规则型。这种观点今天已基本上被推翻。目前的看法认为这一过程与恒星形成的力学机理相关,但也仍然停留在假说的阶段。

星云

星云 (Nebula) 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几乎所有延展型天体。星云 (Nebula) 英语词根的原意为“云”。我们有时将星系、各种星团及宇宙空间中各种类型的尘埃和气体都称为星云。

当我们提到宇宙空间时,我们往往会想到那里是一无所有的、黑暗寂静的真空。其实,这不完全对。恒星之间广阔无垠的空间也许是寂静的,但远不是真正的“真空”,而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尘埃和粒子流等,人们把它们叫做“星际物质”。

星际物质与天体的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观测证实,星际气体主要由氢和氦两种元素构成,这跟恒星的成分是一样的。人们甚至猜想,恒星是由星际气体“凝结”而成的。星际尘埃是一些很小的固态物质,成分包括碳合物、氧化物等。

星际物质在宇宙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星云”。按照形态,银河系中的星云可以分为弥漫星云、行星状星云等几种。

弥漫星云正如它的名称一样,没有明显的边界,常常呈不规则形状。它们的直径在几十光年左右,密度平均为每立方厘米10-100个原子(事实上这比实验室里得到的真空要低得多)。它们主要分布在银道面(HOTKEY)附近。比较著名的弥漫星云有猎户座大星云、马头星云等。

行星状星云的样子有点像吐的烟圈,中心是空的,而且往往有一颗很亮的恒星。恒星不断向外抛射物质,形成星云。可见,行星状星云是恒星晚年演化的结果。比较著名的有宝瓶座耳轮状星云和天琴座环状星云。

下面列几种星云

1暗星云

明亮的弥漫星云之所以明亮,是因为有一颗或几颗亮星的照耀。如果气体尘埃星云附近没有亮星,则星云将是黑暗的,即为暗星云。

暗星云由于它既不发光,也没有光供它反射,但是将吸收和散射来自它后面的光线,因此可以在恒星密集的银河中以及明亮的弥漫星云的衬托下发现。

2超新星遗迹

超新星遗迹也是一类与弥漫星云性质完全不同的星云,它们是超新星爆发后抛出的气体形成的。与行星状星云一样,这类星云的体积也在膨胀之中,最后也趋于消散。

最有名超新星遗迹是金牛星座中的蟹状星云。它是由一颗在1054年爆发的银河系内的超新星留下的遗迹。在这个星云中央已发现有一颗中子星,但因为中子星体积非常小,用光学望远镜不能看到。它是因为它有脉冲式的无线电波辐射而发现的,并在理论上确定为中子星。

3弥漫星云

弥漫星云是星际介质集中在一颗或几颗亮星周围而造成的亮星云,这些亮星都是形成不久的年青恒星。弥漫星云呈现为不规则的形状,犹如天空中的云彩,但是它们一般都得使用望远镜才能观测到,很多只有用天体照相机作长时间曝光才能显示出它们的美貌。

4行星状星云

行星状星云呈圆形、扁圆形或环形,有些与大行星很相像,因而得名。这类星云与弥漫星云在性质上完全不同,它们是如太阳差不多质量的恒星演化到晚期,核反应停止后,走向死亡时的产物。这类星云的体积在膨胀之中,最后趋于消散。在行星状星云的中央,都有一颗高温恒星,称为行星状星云的中央星。这是正在演化成白矮星的恒星。

星云

星云是由宇宙中的尘埃及气体所形成的,其主要成分是氢气。简单来说,可分为四类:发射星云、反射星云、暗黑星云及行星状星云。

发射星云

发射星云是受到附近炽热光量的恒星激发而发光的,这些恒星所发出的紫外线会电离星云内的氢气(Hii regions),令到它们发光。在天空中有很多为人熟悉的发射星云,如M42猎户座大星云,其目视星等为4等,肉眼可见。它距离我们1600光年,而直径为30光年。利用小口径望远镜已能轻易观测得到气状的情况以及位於其中心部分的四合星(利用大口径望远镜可看到六颗),这四合星是在猎户座大星云中心形成的。

反射星云

反射星云与呈红色的发射星云不同,反射星云是靠反射附近恒星的光线而发光的,呈蓝色。反射星云的光度较暗弱,较容易观测到的例子是围绕著金牛座M45七姊妹星团的反射星云,在透明度高及无月的晚上,利用望远镜便可看到整个星团是被淡蓝色的星云包裹著的。

暗黑星云

暗黑星云本身不会发光,亦没有恒星包含其中,而它能够被发现是由於它遮挡了背景的星云或恒星的光线,从而给我们看到的。著名的几个暗黑星云如南天的煤袋星云和北天猎户座里的马头星云(B33)。马头星云更被业余的天文同好视为目视深空天体观测之终极。本港观测过马头星云的天文同好不超过十人,原因是要看到它,非要借助大口径望远镜不可。

行星状星云

与先前提及的三类星云不同,行星状星云是恒星晚年时的产物。透过望远镜观测,大部分行星状星云呈像行星般的圆盘状,实则与行星没有任何关系。

当一颗低质量恒星步入晚年时便会膨胀成红巨星,而当膨胀至某一程度,便会再次向内塌缩,在这过程之中,部分物质会继续向外膨胀,形成气壳(即我们所说的行星状星云),而中心则会形成白矮星。普遍行星状星云的「生命」是十分短暂的,通常这些气壳会在数万年之内便会逐渐消失。不是所有行星状星云都是呈圆面的,有些行星状星云的形状十分独特,如位於狐狸座的M27哑铃星云及英仙座中M76小哑铃星云等。

银河

银河是一个星系,它比普通的星系稍微大一些,直径大约为十万光年。银河系中至少有2000亿颗星。其中,大约400亿颗星集中在中央的核球(Bulge)上,四周缠绕着四只旋臂,由气体和尘埃物质混杂的区域。核球的直径为3000光年,呈椭球形,由年龄超过100亿年的老年星球构成。银河系的历史已经有150亿光年。

银河系的外形象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扁平盘状体。圆盘部分称为银盘(Disk),银盘的直径为10万光年,由年龄不满100亿年且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星球组成。银河系的主要物质都密集在这个盘状结构里。银盘是银河系的主体,其直径约8万光年,中央厚约1万光年,边缘厚约3000~6000光年。

银盘外是由稀疏的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一个球状体,包围着银盘,这个球状体称为银晕(Halo),银晕的直径约10万光年。银晕的外侧没有任何能用可见光看到的天体,因此被称为暗晕。

银河系的总质量相当于1400亿个太阳的质量,其中恒星的质量约占总质量的90%,星际物质约占10%。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只旋臂上,距离银河系的中心大约26,000光年

银河系自内向外分别由银心、银核、银盘、银晕和银冕组成。银河系呈扁球体,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由明亮密集的核心、两条主要的旋臂和两条未形成的旋臂组成,旋臂相距4500光年。

银河系的90%的物质为恒星。恒星的种类繁多,按照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空间分布和运动特征,恒星可以分为五个星族。最年轻的极端星族Ⅰ恒星主要分布在银盘里的旋臂上;最年老的极端星族Ⅱ恒星则主要分布在银晕里。

银河系中央区域多数为老年恒星,外围区域多数为新生和年轻的恒星。周围几十万光年的区域分布着十几个卫星星系,其中较大的有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银河系的中心是复杂而致密的无线电波源人马座A,其靠近中心的位置包含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该黑洞被认为是银河系的中央黑洞,亦被认为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

扩展资料

银河系的主要构成

1、银盘

银盘是银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外形如薄透镜,以轴对称形式分布于银心周围,其中心厚度约1万光年,不过这是微微凸起的核球的厚度,银盘本身的厚度只有两千光年,直径近16万光年,总体上说银盘非常薄。

2、银心

银河系的中心﹐即银河系的自转轴与银道面的交点。在星系的中心凸出部分,呈很亮的球状,直径约为两万光年,厚1万光年,这个区域由高密度的恒星组成,主要是年龄大约在100亿年以上老年的红色恒星。

3、银晕

银河晕轮弥散在银盘周围的一个球形区域内,银晕直径约为98万光年,这里恒星的密度很低,分布着一些由老年恒星组成的球状星团。

4、银冕

在天文学中,冕指天体周围的气体包层,太阳的冕是人们所熟知的日冕,恒星的冕称作星冕。

—银河系

问题一:什么是银河? 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是横跨星空的一条淡淡发光的带,银河在天鹰座与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银河在天球上勾画出一条宽窄不一的带,称为银道带。它的最宽处达30°,处窄处只有4°~5°,平均约20°。这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银河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传说“鹊桥相会”,也有同名的文学作品和电视,还有《银河》品牌的计算机和叫“银河”的台风。

问题二:银河是什么意思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包括1000到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银河系本体直径约为10~12万光年(不考虑银冕和外围物质) ,中心厚度约为12万光年。银河系总质量是太阳的2100亿倍(2015年的计算结果,误差率20%)。与邻居仙女星系均为本星系群中较大的星系。

银河系是棒旋星系,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由明亮密集的核球、两条主要的旋臂和两条未形成的旋臂组成,旋臂相距4500光年。太阳位于银河一个支臂猎户臂上,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000光年。

银河系的中央是超大质量的黑洞(人马座A),自内向外分别由银心、银核、银盘、银晕和银冕组成。银河系中央区域多数为老年恒星(以白矮星为主[3] ),外围区域多数为新生和年轻的恒星。周围几十万光年的区域分布着十几个卫星星系,其中较大的有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银河系通过吞噬周边的矮星系使自身不断壮大,虽然过程相当漫长。

天文学家玛丽亚・格曼认为通过对银河系恒星集群盘面的研究表明,银河系内围的恒星集群年龄较大,而外围的恒星则更加年轻,可以推测银河系的形成过程从内部开始,后来逐渐演化到10万光年以上的直径。科学家称本次调查还发现新的证据,银河系在成长过程中还吞并了许多小星系,来自其他星系的天体汇入了银河系的内部。曾经史蒂芬・霍金声称自己的观测表明银河系中心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问题三:形容词:什么的银河? 浩瀚的银河

广阔的银河

美丽的银河

遥远的银河

一望无际的银河

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银河在天鹰座与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银河在天球上勾画出储条宽窄不一的带,称为银道带,它的最宽处达30°,最窄处只有4°~5°,平均约20°,这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

银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鹊桥相会。

银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见,是由无数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银河不是银河系,而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包含上千亿颗恒星、总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6,000亿至30,000亿倍,直径有约10万光年。

问题四:银河是什么呢?里面都有什么呢? 银河是完整地环绕天球伸展的一条宽而发银河风光集萃(18张)亮的不规则光带,看起来像一条河,银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见,它是由无数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

银河不是银河系,而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投影在天上时,地球上所能看到的亮带。

夏夜星空中从东北向南横跨天空的银河,宛如奔腾的急流,一泻千里。迢迢的银河引起多少美丽的遐想和动人的故事。其实,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银河,只不过夏秋之交看到了银河最明亮壮观的部分。银河经过的主要星座有:天鹅座、天鹰座、狐狸座、天箭座、蛇夫座、盾牌座、人马座、天蝎座、天坛府、矩尺座、豺狼座、南三角座、圆规座、苍蝇座、南十宇座、船帆座、船尾座、麒麟座、猎户座、金牛座、双子座、御夫座、英仙座、仙后座和蝎虎座。

银河在天空明暗不一,宽窄不等。最窄只 4°~5°,最宽约 30°。银河为什么是白茫茫的呢?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以后,带着这个不解之谜,把望远镜指向银河,原来银河是由密集的恒星组成的。为什么只有这一“带形” 天区的恒星最密集呢?原来是由 1000 多亿颗恒星组成一个透镜形的庞大的恒星体系,我们太阳系就在这个体系之中。我们从太阳系向周围看到盘状的边缘部分呈带形天区。这个天区的恒星投影最密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银河。这个庞大的恒星体系也由银河得名,叫银河系。

肉眼的极限视星等为55以上或光污染指数5级以上才能看到银河,如果肉眼看不到银河,使用最先进的观测仪器也很难看到银河。北半球来说夏季最明显看到银河(在天蝎座、人马座延伸至夏季大三角,甚至仙后座),冬季的那边银河很黯淡(在猎户座与大犬座)。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问题五:银河里有什么吗 横跨星空的一条淡淡发光的带。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银河在 天鹰座 与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它经过天鹅、蝎虎、仙王、仙后、英仙、御夫、金牛、双子和猎户等星座,跨入天赤道的麒麟座,再往南经过大犬、船尾、船帆、船底、南十字、半人马、圆规、矩尺、天蝎、人马和盾牌等星座,返回天鹰座。银河各部分的宽窄和明暗程度相差很大。银河在天球上勾画出一条宽窄不一的带,称为银道带。它的最宽处达30°,最窄处只有4°~5°,平均约20°。银河有些部分很明亮,如盾牌、人马那一段。有些部分则非常暗,如天鹰、天鹅座以南的大分叉和南十字座附近的“煤袋”。大分叉非常暗,银河在那里好像被分成了两条支流。已得知,银河实际上是银河系主体部分在天球上的投影。因此,当用望远镜观测时,可以看见银河由数量众多的恒星和星云组成

问题六:银河是什么?十二生肖代表什么谢谢 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银河在天鹰座与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银河在天球上勾画出一条宽窄不一的带,称为银道带,它的最宽处达30°,最窄处只有4°~5°,平均约20°,这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

银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传说“鹊桥相会”。

银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见,是由无数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银河不是银河系,而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0000光年。

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劳,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马代表一往无前,直奔目标,羊代表和顺,猴子代表灵活,鸡定时打鸣,代表恒定,狗是代表忠诚,猪是代表随和

问题七:银河的含义 5分 银河是完整地环绕天球伸展的一条宽而发亮的不规则光带,丹起来像一条河,银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见,它是由无数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

银河不是银河系,而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投影在天上时,地球上所能看到的亮带。可参考“银河系”词条以区别二者。

问题八:银河又叫什么 星河跟天河

问题九:银河系最中间究竟是什么 银河系的中心是什么

起初,人们用光学望远镜企图窥测到银河系中心的秘密,尽管人们有能力把光学望远镜造得越来越大,能够望得越来越远,但仍然看不见银河系中心真面目。后来才弄清了这一原因,那是因为银心附近布满了大量的尘埃,这些尘埃就像一片白朦朦的大雾或刮起的黄朦朦的沙尘暴一样,可以遮挡住人们的视线。

近几十年以来,红外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X射线天文学的飞速发展,给天文学家探测银河系中心的奥秘提供了新的观测工具和手段,因为红外线、射电波和X射线均可以穿过尘埃屏障。这样,来自银河系中心的红外线、射电波和X射线,就像是从银河系中心出发的使者,可给我们带来银河系中心的一些重要信息。

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发现,来自银河系中心的红外辐射、射电辐射和X射线辐射相比,比其他区域都强大得多。人们猜测,银河系中心可能不是简单的恒星密集,是什么状况也难下结论。至1971年,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在分析了对银河系中心区的观测结果后指出,它的中心应该是一个有着一定质量的“黑洞”(实际上他们所说的“黑洞”应该是黑窝。如前所述,黑窝是实体性的天体,只不过因为其质量大,在巨大引力的作用下连光都逃逸不出来,我们无法看到,故而称其为黑窝。黑洞则是虚体性的特殊天体,对于实体性物质而言,它不但没有质量和引力,而且也没有空间。为了加以区别,我们将他们所说的“黑洞”二字都加上了引号,以表示它的真正准确的名字应是黑窝。以下类同)。他们预言,如果他们所提出的假说是正确的话,那么,银河系中心还应该有一个强射电源,并且这个强射电源发出的辐射应该是同步加速的。几年之后,人们果然在银河系中心方向发现了这样一个发出强烈同步加速辐射的强射电源,它就是人马座A,是所知银河系内最大的射电源。一些人据此判断,人马座A极有可能就是一个大质量的“黑洞”,但是一些人认为只能暂时将它看作是大质量“黑洞”的最佳候选者,还不能给它下最后的结论。

近期,美国天文学家经过观测后作出推测,认为银河系中心可能存在两个“黑洞”。据称,银河系的中心地带可能有一个质量为太阳数千倍的中等大小的“黑洞”,它正拖着一些年轻的恒星朝银心的巨型“黑洞”运动,推测它的运动方式是以100年为周期环绕巨型“黑洞”运行,它早晚会被巨型“黑洞”吞噬掉,从而使后者更为庞大。与此前后不久,一些天文学家表示,他们在地球附近也发现了3个巨型“黑洞”,它们位于距离地球5000万至1亿光年的室女座和白羊星座内。虽然1光年相当于大约10万亿公里,但以宇宙天体的测量标准而言,这样的距离就等于是左邻右舍而已。

不寻常的是,这3个“黑洞”,每个质量是我们太阳的5000万至1亿倍。这些天文学家认为,这样巨大的质量在“黑洞”之中较为少见,已知的同类“巨无霸”只有约20个,其他大部分的“黑洞”质量仅为太阳的数倍。

有关这些“黑洞”是怎样形成的问题,科学家们众说纷纭。美国密歇根州大学的研究员里奇史通认为,这3个大型“黑洞”可能是类星体的残余物质,类星体是极光量的物质,在火星般大的范围内,光照程度等于1万亿个太阳。他还指出,类星体在银河系的大部分星球形成前便已出现,如果最后确认3个巨型“黑洞”是来自类星体,它们可能在类星体年代的高峰期便已出现,亦即宇宙诞生后大约有10亿年历史的时期。如是这样,究竟是先有银河系还是先有的“黑洞”,便成为天文学家下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他们还探测到宇宙中存在着中等大小的“黑洞”。这个发现不仅为研究“黑洞”家族的演变补上“缺失的一环”,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星系结构的形成等天文学基本问题。

据报道,这次探测到的中等大小的“黑>>

问题十:什么是银河? 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是横跨星空的一条淡淡发光的带,银河在天鹰座与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银河在天球上勾画出一条宽窄不一的带,称为银道带。它的最宽处达30°,处窄处只有4°~5°,平均约20°。这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银河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传说“鹊桥相会”,也有同名的文学作品和电视,还有《银河》品牌的计算机和叫“银河”的台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564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4
下一篇2023-06-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