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瑗是谁?

钱瑗是谁?,第1张

钱瑗,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1937年5月,钱瑗生于英国牛津。1997年3月4日,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终年59岁。

女儿去世后,杨绛便由保姆负责照顾。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杨绛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如果说杨绛先前的作品关照的是世事,是社会,那她晚年的作品则是在关照自己。那些文字是对至亲的、但不可再见之人的耳语,是她千千情结之心的独白,因而更显生命的沉重,也更显思想的精邃和绮丽。

创作特点:

女性意识、儒家美学、动荡温情、底层人物、沉郁淡薄、含蓄深情、乡土风情、焦点透视。

通读杨绛散文,浓烈直白的抒情、冷嘲热讽的锋芒、有理有据的辩论、声嘶力竭的宣泄并不多见,但细细品味会发现,锋芒、宜泄、温暖、激情随处可见,这就是淡泊之中蕴藏浓郁的和谐。杨绛散文自然平淡,与周作人散文有几分相似之处,但悲愤之情暗含于“淡泊名利中”,这突出表现在反映文革生活的文章中。

-杨绛

1973年钱媛被杨绛打了一巴掌。

钱媛的丈夫早早就因为自杀身亡,杨绛夫妇怕女儿知道一直偷偷瞒着,但其实钱瑗早就知道了,只是不想父母为她担心所以一直假装不知道。但这对邻居可没藏好心眼,有一次杨绛夫妇不在家,他们便假装关心着问道:“你丈夫怎么也不回家来看看你?”

伤疤被人揭开,钱媛忍着痛苦失落地说:“他去世了。”谁也没想到这对夫妇竟然开怀大笑起来。更过分的是自此以后他们经常私底下叫钱媛是“臭寡妇”,这种行为又卑劣,又无耻。

而这次两家人打架,也是因为杨绛特地请了一个钟点工来洗衣服,但邻居一家竟然想要钟点工免费先给自己洗,钱瑗拒绝了这个无礼的要求。没想到对方竟然直接狠狠地扇了钱瑗一巴掌,还恶人先告状地咒骂道:“你不是好人!”

女的,钱钟书的妻子,钱瑗的母亲,杨季康的夫人。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戏剧家。钱瑗,女,原名钱瑗,字佩芳,号季康,江苏无锡人。杨季康,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文学家。生平杨绛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因为钱锺书在《围城》中曾提及其本名,故改名杨绛。父亲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母亲是一位英文教师。杨绛在北京读书时与钱锺书相识,19年两人在上海同居,19年在钱锺书的帮助下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就读,19年回国。19年钱锺书与杨绛在苏州举行了婚礼,婚后育有一女钱瑗。参考文献杨绛,《我们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阿圆是《我们仨》里的人物。

钱瑗,是钱钟书和杨绛唯一的女儿。杨绛曾经以他们一家人的故事为原型,创作了《我们仨》。作为书中的第三个人"阿圆",钱瑗受尽父母的宠爱。对于这个唯一的女儿,钱钟书和杨绛,在提及的时候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和自豪。

阿圆人物介绍

钱瑗继承了父母的才华,从小就才识过人,言传身教,所以小小年纪,她就已经读完了国内的很多名著。但是由于身体的原因,钱瑗小的时候数度休学,那时母亲杨绛经常从文学研究所中,带回一些书来翻译,而无所事事的钱瑗就经常拿妈妈带回家的书看。

那个时候看从这些书,也为钱瑗日后成为了一名英语教授无形之中做了铺垫。而她幼时休学的经历,也养成了她淡泊名利的个性。钱瑗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她就留在学校从事英文教学。

当时国内的外语教学系统还并不是非常的规范,钱瑗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据杨绛描述,每天钱瑗下班辛苦的倒班车,回到家以后还要处理学生们的作业。她为了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想尽办法找到有趣的例句,在面对学生方面,钱瑗和同学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为他们的朋友。

钱媛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有些学生毕业以后安定下来,之后还会特意向她打电话分享。可是没有人知道她是半路出家,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本科的时候,钱瑗所学的领域是俄语。

然而,毕业之后教了几年俄语的她,发现国内的英语教育太过于贫瘠,同时具有人才短缺的问题,所以钱瑗便转行成为了一名英语教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3621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