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猪肉价格就像心电图一样,起起伏伏,根本猜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这场与猪价的博弈中,有的养殖场坚持保守战略,保持或缩减了养殖规模,有的甚至放弃了养殖行业,因为他们担心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一年,万一遇到突变,比如感染非洲猪瘟,那所有的投入都要“玩完”。而另一群人却大刀阔斧,扩大了养殖规模,他们认为机遇即是挑战,抓住机遇、敢于挑战,才能赢得盆满钵满。
经常有人问我,说现在非瘟严重,是不是不适合养猪呢?如果要养,养多少头合适呢?其实养猪这回事,完全看自己,你有钱想投资那就多养点,规模化养殖猪场也比较好管理,相对来说安全防控能力也更强一点;你钱少想创业那就从小规模做起,一点点慢慢增加投入,风险也相对没那么大。养猪不是一锤子买卖,从事这行的基本都是奔着长远干的目的来的,这月价格很高,也许下月就降了呢;今年行情不好,也许明年行情就好了呢。不能说当下有点困难,养猪这行就被判了“死刑”。
拿2020年来说吧,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大小城市和各个乡村都被封锁,一时间除了家庭之外,人们基本上和外界都失去了见面的机会,各大商超和饭店也被迫关门,我国消费市场陷入了低迷状态,国内猪肉的消费骤降;另一方面,今年我国增加了冷冻猪肉进口量,导致国内新鲜猪肉的需求减少;而道路的封锁,也对生猪运输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以上种种,造成今年春天,我国猪肉价格基本上一直处于“猛跌不止”的状态
2020年5月中旬,国内猪肉价格开始出现回暖,原因在于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国人的消费能力也逐渐回升;而此时,国外新冠疫情正处于高爆发时期,我国进口猪肉的消费减少,也使得国内猪肉出现涨价趋势;6月中旬,北京二次爆发新冠疫情,病毒被发现于北京新发地菜市场,这让人们对于海鲜的需求骤降,对于肉类的需求有所增加;还有为了防控非洲猪瘟,我国严厉打击非法调运生猪的行为,导致生猪南北调运困难,这也导致上月的生猪价格“涨势可喜”。
那么,下半年生猪价格是会维持涨势呢?还是会路转峰回,出现下跌呢?
相关数据表示,我国6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实现27个月来首次同比增长,而生猪的生产恢复速度持续加快,恢复进度远远大于预期,市场上猪肉的市场供应逐步增加。6月份的猪价上涨,主要属于消费拉动型上涨,当需求量大于供应量,猪价就出现了一定的涨幅。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南方处于梅雨季节,多地发生水灾,也对生猪调运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才有了局部地区价格上涨局势。
目前来看,我国非洲猪瘟、新冠疫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国内猪肉的消费需求上升;同时生猪产能恢复良好,目前生猪存栏和仔猪供给量已经连续5个月恢复性增长,预计7月份以后可出栏的商品肥猪将会逐步增加,猪肉市场供应会持续改善。
综合来看,第三季度之后猪肉供应紧张的局面将逐步缓解,下半年猪肉市场的供应总体是有保障的,不大可能再次出现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局面。但我国后期生猪稳产保供任务依然艰巨,生猪生产工作仍需一段时间恢复,猪肉作为人们的生活消耗品,价格也很难再回到三年前10块一斤的局面。
参考《2017-2022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预计:2025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分别达到784亿头和6250万吨,较2020年分别增加72%和56%。
大胆预测一下,"十四五"期间,受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等因素影响,猪肉消费量增速加快,年均增15%,2025年达到6320万吨,较2020年增58%,人均占有量达到4470公斤/(人·年),较2020年增49%。
十四五"期间,中国生猪产业结构将继续深度调整,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变,猪肉产量增速加快,年均增14%,产业效益和养殖效益有望稳定在合理水平。
未来10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消费市场需求的优化,城镇居民猪肉消费稳中有增,农村居民未来消费增长空间较大,精深加工猪肉产品消费将明显上升,肉类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猪肉消费需求将进一步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
未来三年养猪前景如何
俗话说得好,家有钱财万贯,出气带毛的不算,因为传统思维观念,把养殖业并没有看成是暴利行业,不知道为什么前三年的猪肉价格,让养殖户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也许是因为疫情,也许是因为进口和出口受阻,也有可能是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事实上,尤其是农民,基本不接受到市场购买大型养殖场的猪,因为不放心。
任何行业都一样,二八定律,农副产品因为期货市场、股票市场,绝大多数反应经济的晴雨表,尤其猪肉经济学、种猪技术管理,以及猪饲料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文化都是大部分饲料公司、兽药公司,人工授精技术服务公司共同的研究课题。
养猪行业的暴利时代马上结束,甚至局部已经结束,因为猪肉消费一定薄利多销,如果是天价猪肉,那么进口和替代的肉食材料就会涨价,鱼肉蛋奶,猪肉的价格走高,其他的也会变高,尤其鸡鸭鱼肉,冻货,海鲜等等。
差异化养殖方案的形成让养猪成为全新的技术行业,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人们对于猪肉的饮食观念发生变化,野生的猪,中华土猪,以及著名的火腿加工和肉联加工,成为大批量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已经单纯的不能用好坏来区别,事实上搞养殖业存在门外汉和门内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到底行业内竞争也很激烈,不仅是上下游企业,供应链企业,以及这一套的流程下来。
饲料猪,纯饲料猪,因为饮食结构和作息习惯,人们都敬而远之,就像网易老板养猪,清华大学学子养猪一样,从单纯的养猪到ip孵化,从销售肉本身到销售健康的价值观,已经翻来覆去操作多少波了。
事实上,猪肉的价格高低,市场都给出了价格,纯饲料的猪,好处就是出栏快,资金回笼周期短,以及个人在市场风险这一块很好控制,退一万步讲,市场崩盘一定有资本救市,因为猪肉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民生问题。
局外人在门外算账,不如去养一养,眼睛在红,不尝试也白搭。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牧原股份(002714)、温氏股份(300498)、正邦科技(002157)、新希望(000876)、大北农(002385)、天邦食品(002124)、巨星农牧(603477)、神农集团(605296)等
本文核心数据: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周期性仍较为明显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呈显周期性特征,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明显,一般3-4年为一个周期。所谓猪周期是指遵循“母猪数量减少——生猪供应减少——猪肉价格上涨——母猪补栏增加——生猪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跌——母猪去产能”的一个循环,市场价格机制推动产能变化是猪周期的成因。
以往发生猪肉价格大幅失衡,国家层面会通过政策、资金、行政手段等方式促使猪肉价格尽快回调。自2021年9月起,国家坚持以预警调控为主,通过抓住“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指标进行生猪产能调控,平滑猪周期的波动,未来猪价或将减少大幅波动,整体较为均衡。
猪肉价格处于最新一轮周期调整后的低位
2000年以来,全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如下波动周期:2002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各为一个完整周期,大周期中也存在若干个小周期。最近一次猪周期发生在2019-2021年,2019年受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出栏下降,猪价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均价涨幅较大。2020年,虽然产能在逐步恢复,但因为前期产能去化幅度较大,因此2020年生猪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全年猪价在高位波动。2021年,产能基本恢复,市场供应明显回升,猪价快速下跌,目前猪肉价格处于低位。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在2021年7月开始进行能繁母猪去产能,能繁母猪数量连续下降,目前能繁母猪处于合理水平。
政策积极响应猪周期波动规律并逐渐侧重长效调控
2019年非洲猪瘟爆发,猪瘟防疫事关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事关人民群众肉食品保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推出一系列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短期政策包括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增加信贷支持、压实猪瘟防疫工作等,长远性政策包括制定生猪产能管理方案、制定猪瘟疫情防疫方案等。
展望未来,政策对于生猪养殖的管控更侧重长效机制、提前预警,未来几年生猪养殖行业价格波动有望相对平滑,而商业化育种实现品质改良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猪价短期上涨属正常反应,缺乏长期上涨动力
从2019-2022年全国生猪存栏量变动情况来看,在经历2019年非洲猪瘟时期,生猪存栏量显著下滑,导致猪价明显上涨。2020年生猪存栏量仍未恢复以往水平,故全年猪价在高位波动。2021年以来,生猪存栏量已基本恢复猪瘟前水平,供给充足,猪价下滑。
进入2022年以来,生猪存栏量有波动下滑的态势,从价格上看,2022年4月以来猪价呈现上涨态势,表明行业不断推进去产能后市场价格迎来回暖。但整体来看,目前生猪存栏量仍处于历史高位,生猪存栏量充足,中长期涨价难以持续。
而从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从能繁母猪到肥猪出栏需要10-11个月养殖期,即能繁母猪的数量能够影响10个月后生猪出栏数量。2019-2021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不断上涨,主要是非洲瘟疫之后的产能扩大;2021年7月拐点以来,能繁母猪开始进行去产能,连续9个月产能不断下滑,截至2022年5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92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22%,产能正常,处于绿色区域。
2022年4月以来猪价上涨,更多是产能调减后市场的正常反应,但随着5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回升,且能繁母猪仍处于合理区间,未来猪价缺乏进一步上涨动力。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