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二代载人飞船系列是什么?

美国第二代载人飞船系列是什么?,第1张

“双子星座”号系列飞船是美国的第二代载人飞船,“双子星座”号系列飞船先后进行了12次飞行试验,其中2次无人飞行和10次载人飞行。“双子星座”计划共耗资12834亿美元,其中飞船为7974亿美元,占总费用的62%;运载火箭为4098亿美元,占总费用的3193%;支援设施为0762亿美元(其中用于改造全球通讯设备为5600万美元),占总费用的594%。“双子星座”计划主要是为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提供飞行经验,准备各种技术条件。

在某种意义上讲,“双子星座”号飞船形状与“水星”号飞船有相似之处,他们基本呈圆锥—钟形,全长57米,底部最大直径3米,重30吨—39吨。

“双子星座”号飞船的返回舱里乘2名航天员,全长34米,最大直径为23米,航天员活动空间255立方米。总重量1982千克,其中包括2名航天员的体重144千克和座椅的重量426千克。舱内用纯氧,压力340毫帕。

而其设备舱则长14米,最大直径305米,重1278千克,其中环控生保系统的重量为117千克。

飞船结构采用分舱段布局原则,把每个分系统的所有部件都放置在一个紧凑的舱体内,这样既便于检查和组装,又便于出故障时更换。从第五艘到第十二艘“双子星座”飞船都是用了燃料电池,这种电池结构较简单、紧凑,能耐冲击和振动,体积小、重量轻、比功率高。此外,飞船还采用弹射座椅作为紧急救生手段,它不仅在发射阶段而且在着陆阶段可为航天员提供一种救生手段。

那么,“双子星座”飞船主要都完成了什么任务呢?

1958年,美国宇航局总部和太空任务小组开始考虑“水星”载人航天计划之后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的目标和任务。以吉尔罗斯和费格特为首的太空任务小组对此尤为关心,他们认为这项计划应在“水星”计划已完成的任务基础上,主要实现两大目标:载人轨道飞行时间大大延长,达到1周以上;实现飞船在轨道上机动、交会和对接。

1961年,当美国制定了“阿波罗登月计划”后,这一计划的任务更加明确起来,即为完成登月任务探索、试验新技术,最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将载人飞行时间延长到2周,以充分研究人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适应性;二是完成两个航天器在轨机动、交会和对接。这两大任务在登月期间都会遇到。这样,“双子星座”计划就变成“阿波罗”计划的辅助项目。

作为一项既是独立的又是过渡性的计划,“双子星座”计划取得了许多开创性成就,为“阿波罗”计划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成果,其中包括:

(1)提供了足够执行“阿波罗”计划的长时间飞行经验,包括生理、医学、生活等方面。

(2)验证了飞船在载人条件下温度、供氧、压力长期工作的可靠性和寿命。

(3)完成了最重要的飞行器交会与对接,为载人登月的月球轨道对接方案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4)完成了长达2小时以上的舱外活动,为宇航员在月面活动积累了经验。

(5)实现飞行器姿态控制、机动和变轨飞行。这是“阿波罗”计划必不可少的任务。

(6)实现受控再入,提高了落点精度,为宇航员的安全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7)飞船分成几段,在再入时只回收载人舱。“阿波罗”飞船也采用了这种格局。

(8)“双子星座”飞船的新型燃料电池获得了验证和改进,它成功用于“阿波罗”飞船。

(9)“双子星座”飞船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姿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救生系统故障、宇航服笨重、太空行走困难等被“阿波罗”计划广泛吸取并加以改进。

(10)“双子星座”计划还提供了宇航员训练、太空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此外,“双子星座”计划的历次飞行对“阿波罗”计划任务的确定提供了直接的指导。

(11)远距离对地通讯获得发展和验证。

(12)地面各控制台站的工作满足远程太空飞行的要求。

此外,该计划还在对地观测、科学试验方面取得大量成果。

知识点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电就被奇妙地生产出来。它从外表上看有正负极和电解质等,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它具有发电效率高、环境污染少等优点。

这种电池由一种或多种化学溶液组成,其中插入两根称为电极的金属棒。一个电极上的电势比另一个电极上的大,因此,如果这两个电极用一根导线连接起来,电子就会通过导线从一个电极流向另一个电极。这样的电子流就是电流,只要电池中进行化学反应,这种电流就会继续下去。手电筒的电池即是代表。

美国载人飞船 系列。从1965年3月到1966年11月共进行10次载人飞行。主要目的是在轨道上进行机动飞行、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试作舱外活动等。为“阿波罗”号飞船载人登月飞行作技术准备(见阿波罗工程)。“双子星座”号飞船重约32~38吨,最大直径3米,由座舱和设备舱两个舱段组成。

双子星座8号飞船为美国载人飞船双子星座号飞船系列之一。双子星座号飞船,从1965年3月到1966年11月共进行10次载人飞行。主要目的是在轨道上进行机动飞行、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试作舱外活动等。为“阿波罗”号飞船载人登月飞行作技术准备。

“双子星座”号飞船重约32~38吨,最大直径3米,由座舱和设备舱两个舱段组成。

“水星”计划结束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已经很明确地提出,把登月作为载人航天的发展目标。因此NASA花了两年时间来设计第二代飞船,即“双子星座”飞船,作为登月计划和水星计划中间的过渡计划。而且这一计划的目的相当明确,主要是完善飞往月球所需的关键、但尚未经过测试的技术,包括:轨道变换、轨道会合、轨道对接以及在轨道上进行太空舱外活动。

为了准确地操纵飞船,设计人员为“双子星座”安装了几个火箭发动机,使它可以在轨道上做向前、向后和侧向的运动,以改变轨道。复杂的任务要求由两人来驾驶飞船,这就使得飞船的体积增大。而且“双子星座”飞船太空飞行的时间一般需要持续一到两周,以确定人体是否能够承受长时间的失重状态,所以需要大量的电力和能源,为了满足这个要求,“双子星座”飞船增加了设备舱,安装电源系统、推进剂储箱等设备。

当时使用的普通化学电池功率小、寿命短,不足以维持长期飞行,而太阳能电池技术上也不成熟,因此设计人员采用了燃料电池,这种电池依靠燃料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来能量转变成为电能输出。

两名航天员,加上增加的支持系统、补给及推进剂,使得“双子星座”飞船的重量比“水星号”增加了一倍。要把它送入太空,“水星号”所用的“宇宙神号”运载火箭已经无能为力,“大力神2号”运载火箭便成了“双子星”飞船的运载火箭。设计人员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发现运载火箭在发射时发生爆炸的机会极小,因此“双子星座”取消了逃逸救生塔,采用弹射座椅作为应急情况下的救生措施。

“双子星座”计划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实现太空行走,NASA的设计人员考虑到如果为太空行走再设计一个过渡舱,势必会增加飞船的重量和大小,因此采用了一种简化的设计,不安装专门的出舱活动过渡舱,而直接将座舱作为过渡舱。

“双子星座”飞船的侧部各有一个矩形舱门,它具有极好的关闭密封性,可以在太空中打开和关闭。执行舱外任务时,航天员先使舱内氧气压力下降,采用航天服的供氧系统呼吸。当舱门打开时,任舱内氧气散失,出舱进行活动。当完成任务返回舱内时,关闭舱门后再重新放出氧气,使座舱增压。

回收方式上,飞船在返回前在轨道上抛掉设备舱,然后发动机舱的4台反推制动火箭点燃,将飞船推入载入轨道,最后再抛掉发动机舱,座舱像水星飞船一样单独再入大气层,下降到低空时打开降落伞,航天员和座舱一道在海上溅落。

1965年3月23日,“双子星座3号”飞船进行了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航天员维吉尔·I·葛理森和约翰·W·杨完成了这次飞行,飞行中航天员启动推进器改变自己的轨道形状,实施了倾角的微小改变。两个月后,航天员詹姆士·A·麦克迪维特和爱德华·H·怀特乘坐“双子星座4号”进入太空飞行了5天,并且在绕轨道第三圈时,由怀特实现了美国人首次的太空行走,出舱时他身上连着一根管缆,利用一个手持的小型火箭来实现太空机动。

美国用“水星”号飞船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后,美国又开发了“双子星座”飞船,作为从“水星”到“阿波罗”计划之间的过渡。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发展载人登月的技术和训练航天员长时间飞行及舱外活动的能力。该计划历时5年,完成了10次环地轨道载人飞行,每次2人,共花费128亿美元。“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是为“阿波罗”号飞船计划提供飞行经验,准备各种技术条件,提供经过训练并富有实际飞行经验的航天员。“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始于1961年11月,结束于1966年11月。这期间共进行了12次飞行试验,其中2次不载人,10次载人。"双子星座"号飞船由再入舱和连接舱组成,其飞行试验重点解决了轨道交会、对接、航天员出舱活动和机动飞行变轨等技术问题。

在人迹罕至的撒哈拉大沙漠西南部存在一种奇特的地貌,因其像沙漠里“长”着一只神秘的“巨眸”,故得名“撒哈拉之眼”。这个沙漠地形结构也被誉为全球十大最壮观的地质奇迹之一,与著名的墨西哥巨人水晶洞、土库曼斯坦的地狱之门、菲律宾巧克力山等齐名。

对于神秘的事物,人们总是抱以无限的想象力。有人说撒哈拉之眼是亚特兰蒂斯的遗址,也有人说这或许是个虫洞,还有人说它只是左眼,还有一只右眼……事实上,地质学相关学者已经对这种奇特的地貌进行了初步的科学研究,那么撒哈拉之眼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结构?学界对其成因又有哪些推测呢?

巨型同心圆环 宛若璀璨眼眸

不知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据相关媒体报道,上世纪60年代,美苏正值冷战,美国为了在太空争霸中取得优势,开展了“双子座4号”太空飞行计划,旨在实现宇航员的出舱行动并进行绕地低轨飞行。就在太空飞船绕地球“转圈儿”的时候,一位宇航员无意间的一瞥,竟与大漠中正望向太空的这只“眼眸”对视,刹那间,一眼万年。从此,撒哈拉之眼便正式走进了人类文明的 历史 长河之中。

“只有在足够的高度之上,才能看到撒哈拉之眼,辨认出类似眼睛的形状。因此从卫星、太空飞船上拍摄的中才可以观察到它的全貌,在一般高度上很难看出来。”陈安泽说。

究竟如何形成 依旧众说纷纭

撒哈拉之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是很多人都想提的一个问题,地球科学相关领域的学者更是对此痴迷不已。陈安泽指出:“既然撒哈拉之眼的实质是个凹地,那么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看看地质学中哪些情形会形成‘坑’?实际上,陨石冲击、火山口塌陷等都有可能形成坑状的地质结构。”

陨石撞击造就?

众所周知,月球斑驳的表面布满了陨石撞击所形成的陨石坑,地球上也存在约150个可以辨认出来的大型陨石坑,因此一些学者猜测,撒哈拉之眼的“造物神”是天外陨石,其环状特征是陨石撞击所形成的同心圆状凹地。甚至有学者猜测,在该构造地下大约10公里的深处可能发现冲击变质矿物,即陨石与地面撞击所带来的高温高压会令地球上原本的土壤、岩石等出现气化、熔融、热分解、机械变形、相变等现象,成为特有结构的陨击矿物。

“但是学界并没有在撒哈拉之眼周围发现柯石英的存在。也就是说,目前该地还没有高温和撞击的可信地质证据。”在陈安泽看来,就现阶段勘测到的数据和资料,撒哈拉之眼的成因假说之一陨石撞击尚不成立。

火山口塌陷形成?

在地球40多亿年的生命历程中有无数次地壳变化,遂有学者猜测,这里会不会曾是一个破火山口呢?

但地质学理论认为,火山一般出现在地壳开裂处或者板块俯冲地带,而撒哈拉之眼所处的地质环境并不符合上述条件。

“该地确实有地下岩浆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肯定存在火山。”陈安泽介绍,岩浆冲破地壳喷出地面时才会形成火山。岩浆在地下侵入地壳的浅层、深层可分别固化冷凝形成浅成岩和深成岩;岩浆喷出地面之后,再经冷却可形成火山岩。因此,分析撒哈拉之眼处的岩石类别,有助于了解岩浆究竟是否曾喷出地面形成火山。

“有学者采样分析,在撒哈拉之眼外圈的环状结构处发现了辉长岩等深成岩,但在撒哈拉之眼周围并未找到火山岩。这是对火山假说的不利证据。”陈安泽表示,还有学者推测,原本该处存在火山,但后来逐渐被侵蚀掉了,这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没有火山岩的踪影。“目前还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证实这种推测正确或者错误,因此该假说尚在存疑之中。”

穹隆构造岩溶侵蚀产物?

“穹隆形成时由于力的作用留下了细小的裂缝,成为薄弱地带。在后续的风化作用下更易剥蚀,日积月累最终形成了撒哈拉之眼中心处的凹地。”陈安泽表示,“除了风化侵蚀,岩溶很可能也对凹地构造的形成做了贡献。由于该地区在深部有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岩石,岩浆等作用下的热岩溶和雨水等作用下的冷岩溶现象均有可能导致这些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岩石溶解形成岩溶塌陷,从而出现这处巨形凹地。”

那么这种假说又该如何解释奇特的同心圆构造?有学者认为,由于构成岩层的岩石种类、软硬、颜色各有不同,大自然中风化、侵蚀的作用存在差异,最终形成了这种高低起伏和色调各异的同心圆地貌。

双子星座军阀这款游戏中,当玩家流程进行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就能够将飞船升级为护卫舰,以便玩家能够更好的进行游戏,但一些玩家不知道怎么升级,那么双子星座军阀怎么升级飞船呢?下面深空高玩就为大家带来双子星座军阀飞创升级护卫舰方法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双子星座军阀飞船升级护卫舰方法

升级到一定级别任务自动完成,想升级快去基地接日常任务做。

不同级别的船有等级限制, 天赋都有相应加点的,你看下那个加点的等级限制,就知道对应的船要几级了。

就是通过做任务攒钱,然后在基地的船坞里买更好的军舰即可。

双子星座军阀

飞船 发射日期 航天员 飞行时间 双子星3号 1965年03月23日 维吉尔·格里森、约翰·杨 4小时52分钟31秒 双子星4号 1965年06月03日 詹姆斯·麦克迪维特、爱德华·怀特 4天1小时56分钟2秒 双子星5号 1965年08月21日 戈尔登·库勃、皮特·康拉德 7天22小时55分钟14秒 双子星6A号 1965年12月15日 瓦尔特·施艾拉、托马斯·斯塔福德 1天1小时51分钟24秒 双子星7号 1965年12月04日 弗兰克·博尔曼、詹姆斯·洛威尔 13天18小时35分钟1秒 双子星8号 1966年03月16日 尼尔·阿姆斯特朗、大卫·斯科特 10小时41分钟26秒 双子星9A号 1966年06月03日 托马斯·斯塔福德、尤金·塞尔南 3天0小时20分钟50秒 双子星10号 1966年07月18日 约翰·杨、迈克尔·柯林斯 2天22小时46分钟39秒 双子星11号 1966年09月12日 皮特·康拉德、理查德·戈尔登 2天23小时17分钟8秒 双子星12号 1966年11月11日 吉姆·洛威尔、巴兹·奥尔德林 3天22小时34分钟31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2572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