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西与三毛的故事简述

荷西与三毛的故事简述,第1张

1、荷西生活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家庭中,生活中难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每次吃过饭,荷西需要加饭的时候,总是碗一扔,让三毛帮忙加饭。起初三毛还会照做,后面他一直这样,三毛就找方法来治他,他也没发现,两个人就在打闹中度过愉快的每一天。

荷西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圈子,三毛从不去打扰。她说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和除了她之外的朋友聊的很开心,竟然也不吃醋,三毛还会觉得很幸福,因为荷西的开心而感觉幸福。

2、结婚以前,荷西曾问三毛一段很奇怪的话。荷西问三毛:“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三毛回答道:“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的中意,亿万富翁也嫁。”荷西听完叹了口气说道:“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三毛回答道:“也有例外的时候呢。”荷西自然的接话道:“如果跟我呢?”三毛回答道:“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荷西思索了一下回答道:“你吃得多吗?”谁知三毛特别特别小心的回答道:“不多,不多,而且以后还可以少吃一点。”

3、1974年,三毛在非洲沙漠小镇与荷西结婚,开始了两人在西属撒哈拉的婚姻生活。荷西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是他花了一番功夫在沙漠中找到的一幅完整的骆驼头骨。三毛非常喜欢这份结婚礼物,之后一直保存着。

两人的相处,也更像知心爱人、朋友的模式,三毛自己也说,“其实婚前和婚后的我们,在生活上并没有什么巨大的改变。荷西常常说,这个家,不像家,倒像一座男女混住的小型宿舍。

4、当时三毛在国外留学的时候,荷西还是旁边一所学校的高中生。他们两个相识于一场舞会,当时荷西对三毛一见钟情。他知道三毛不会同意他的交往要求,而且三毛实在是太过特别,她身边围绕着许许多多的人。

荷西知道自己暂时没有希望,有一天晚上散步的时候对三毛说:“能等我六年吗?四年大学,两年服兵役之后我就娶你。”这是荷西给三毛最大的一个承诺,但那个时候的三毛并没有在意。后来三毛和荷西,没有经常见面。

之后三毛遇到了非常多的人,她回国之后,遇到了一个想让她结婚的人,但意外的是未婚夫死于突发心脏病,她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直到有一天满脸胡子的荷西出现在她面前,遵守当初的承诺,三毛很感动,于是他们就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5、荷西的大部分工作是作一名潜水工程师,刚开始荷西上班的地方离他们家比较远,而三毛每天都会在下午两点半,开三个小时的车,冒着沙漠里走沙与龙卷风的危险,去接五点半下班的荷西回家。

后来荷西去了另一个岛上,每周才可以回家一次,于是,三毛就决定将车与行李托运过去,自已放弃精心收拾的家,去陪心爱的荷西。每天骑脚踏车去荷西工作的码头,她都要带上好吃的,而那里的工作人员也都感受到他们彼此真挚的爱。

每次到了码头,第一个见到三毛的人便会指引她去荷西工作的地方,然后岸上的潜水员提前拉信号,水下的荷西便一头冒出水面来,跑上来抱住三毛。三毛便不管那一身的水滴,紧紧地靠着爱人,为他喂水果,或丢果核玩儿,逗得旁边的人羡慕至极。

--三毛

书卷出来的陈平

三毛,原名陈懋平,因为写不会中间那个字,便自己改为陈平。出生在重庆,因为战争的关系,5岁便搬到了台湾。

三毛小的时候性格很冷淡,不喜欢与别的女孩一起玩,她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走到坟墓里面看书,别的孩子都很怕走进坟墓里面,可是三毛对坟墓却情有独钟,仿佛对生死有着自己的看法。看着别家屠宰牲畜,三毛可看得津津有味;骑单车摔倒了,对着膝盖说“烂肉裹得一层油原来就是脂肪,好看好看”。正是三毛这种独特的天性,使她有着超越世俗的独特看法,让她有着走遍千山万水的力量。

三毛自幼便喜好读书从中国的《红楼梦》、《儒林外史》、外国的《战争与和平》、《罪与罚》,三毛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与书本作伴。她曾在课堂上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身穿大红斗篷在雪地里朝父亲跪拜就此别过的一幕,看得整个人都痴迷了,言不语泪不流。她说,在那霎那,终于懂得了什么是境界。

受辱而退学

三毛由于痴迷课外书,学习成绩四门功课不及格,数学甚至得过0分,语文却异常的高分,三毛为了应付考试,把题目背了下来,考试满分却被老师污蔑作弊,当场被羞辱了。这在一个自尊心如此敏感的花季少女,受到了如此羞辱,是给三毛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啊。

那在书中涵养出来的花儿正欲含苞待放,却险些夭折,但却因此开出了更耀眼的花朵。

三毛至此之后便再没进入过教室,只要一看见教室就会晕倒。而三毛的父亲陈嗣庆毕业于复旦大学,非常开明通达,凭着自己的以前几年的教学,决定自己教三毛。虽然自己在家学习,可是三毛一听到姐姐和弟弟回来谈论学校的事情,那些在小学缓慢而忧伤的时光便一直缠绕在她脑海里面挥之不去。她是多么渴望回到学校去,想去见见匪兵甲,想在国文课上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这永远都回不去了。

敏感的三毛干脆把自己锁在了屋子里面这一锁就锁了七年,直到遇见顾福生。

遇见顾福生

“初见恩师是惊心的,如果人生有什么叫做一见钟情,那一刹那,的确经历过“-三毛

顾福生是三毛一生的恩人。三毛是很喜欢毕加索画家的作品,而顾福生的风格同样也吸引到了三毛,他在课堂上不断地鼓励三毛作画,即使三毛画的不好,顾福生总是满脸笑容的鼓励三毛,所以有了三毛的英文名Echo。顾福生也注意到了三毛的文学才能,把她的作品推荐给了白先勇先生,这是三毛的文章第一次刊登在报刊上。就这样,顾福生打开了三毛的内心,让三毛慢慢的走了出来。

初恋的禁果

1964年,三毛到台湾大学哲学系旁听,此时的三毛早已不是当年在顾福生面前胆怯的小女孩,已经是亭亭玉立,所谓的陈家有女初长成。少年时期被文学诗词充盈着,使他有着敏感的心思以及充盈的情感。

在这里,她遇见了初恋,梁光明,当时的风云人物。三毛听到周围其他女生都在谈论这个大才子梁光明,便试着去看看他出版的书集。谁知道一看便扎进去了,一去不复返。三毛太真了,喜怒哀乐言语色,心里藏不得一丝情绪。

她开始疯狂的跟着梁光明,无论是去上课或者是去吃饭,只要发现有梁光明的地方,旁边就会有三毛。三毛恨不得无时无刻都在光明的旁边,可是梁光明却一直无动于衷,连正眼都没看过三毛,一直持续了三四个月。

三毛很苦恼但是却又因为有着对爱情美好的憧憬,一直在坚持着。终于,在三毛发表文章请大家吃饭的晚上,梁光明与三毛碰面了,至此它们便开始“才子与才女”的轰烈恋爱。爱情中的三毛却很缺乏安全感和快乐,巴不得每时每刻都看到光明,三毛像初恋少女般对梁光明死缠难打,想获得他的一个承诺,想把他永远留在身边。

可是,梁光明却在一步一步的后退。三毛只能以出国为由逼迫梁光明给她一个承诺。

三毛:“机票和护照我都可以放下,只要你告诉我一个未来。”

梁光明回答。“祝你旅途愉快”

三毛听到后像发了狂似的哭叫扑打,光明却无言以对。

这段爱情中,三毛倾注全部,梁光明却不堪重负,最后只能落荒而逃。

初遇荷西

1967年,受伤的三毛去到了一生中流浪的第一站——西班牙

异国他乡的三毛,心还是那颗心,记忆中的人和事一直在纠缠着她,是多痛的伤才能使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姑娘,离开深爱的土地,来到了陌生的国度。多个夜里一直在心里无数遍的默念着初恋的名字,流着止不住的泪水,对家人的思念化作一封封家书,信里写满着对家人的思念,一个少女,被感情逼得走投无路最后只能远走他乡。

几个月后,三毛解决了语言问题后,慢慢开始了新的生活,在这里她第一次遇见了自己的爱人“荷西”。那时的三毛读大二,已经是二十四岁,而荷西还不满十八岁。自从它们认识后,便经常约起来出去玩,日子可是过得有声有色。

有一晚,荷西向三毛表白了,希望三毛能等荷西六年。可是人都是越爱却越怕失去,这段感情太不稳定,三毛很害怕。三毛看着单纯痴情的荷西,犹如当年自己看梁光明。可是六年能发生的事情太多,自己都不知道会何去何从。三毛不忍心伤害他但是感情不能越理越乱,只能趁着还是萌芽立刻扼杀。三毛只能让荷西以后都不允许来找自己。可惜呀,世间黄金万两易求,赤子真心难求。她与荷西是多么的情投意合,可是相爱却不能相恋,三毛哭得奔溃在雪地上。

三毛过了一段时间离开了西班牙去了法国、荷兰以及美国游学。

婚前丧夫

最后回到了台湾,凭着德国的文凭来到大学教书。而在这里,三毛遇到了45岁的德国教师,两人相处了一年,星空下决定结婚,终于心明月明,可托付可嫁。

可是现实却给三毛开了以个玩笑。在印名片当晚,德国教师心脏病发突发猝死了。上一秒还在温柔的嘱托中,下一秒却人在魂无。三毛看着所爱之人被一锤一锤钉进棺材,心里犹如刀割,神志不清的尖叫狂哭。最后只能吞服大量安眠药入睡,幸运的是被抢救过来了。小时候看透的生和死给三毛开了一次很大的玩笑。

她决定离开台湾这个满目疮痍的伤心地,飞回了西班牙。

可能,世间的每一段感情,真的都是需要缘分。

终遇荷西

1972年底,三毛回到了西班牙。这时的荷西已经快服完兵役回来,通过荷西的妹妹,三毛给荷西写了一封信,并约定好时间见面。约定那一晚,三毛和朋友玩到了天黑,已经忘了这事。突然被告知,有十几个电话找他,三毛一头雾水回到去,突然被一双强有力的手从背后抱住。三毛睁开眼一看不就是,当年的荷西吗!它们激动的在欢快的打转,开心的尖叫了起来。荷西带三毛到了自己的房间,这个墙都是自己放大的照片,可是因为年代久已经发黄了。早已伤痕累累的三毛看到天涯的尽头有一个那么可爱的男孩的苦恋着自己,世间的缘分总是如此的神奇。

历经六年,这对小情侣兜兜转转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奔赴撒哈拉

婚后的三毛,无意中看到了撒哈拉沙漠,仿佛看到了前世的乡愁,之后她便和荷西说了想去撒哈拉沙漠,周围的人都以为三毛是开玩笑只有荷西和她的父亲是支持她去的。

撒哈拉沙漠的生活虽然很苦很朴素,可这却是三毛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枯燥的沙漠生活蕴含着无限的生活趣味,可以体验着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看那残阳染红那辽阔的黄土沙漠,是对肉体的折磨,同时也是对灵魂的洗涤。

三毛与荷西也是在撒哈拉沙漠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仪式—结婚

婚后的三毛,也重新拿起了笔,开始写作,1974年的《沙漠中的饭店》便是三毛第一次用这个笔名。之后陆陆续续写了很多沙漠中的趣事。

无数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在三毛的文章中找到了归属,无数人浪迹天涯留下了情愁与爱恨。很多人都只是路过,只有三毛是真正的深入这大漠中,把自己的情感宣泄在这片土地里。

荷西之死

如果时光真如期望那样波澜不惊,安安稳稳的过去。兴许现在这对小情侣还在白头相守,在诉说着过往的趣事,可是往往生和死和三毛开一次又一次的玩笑,

战争的硝烟蔓延到了三毛住的地方,它们逃到了大加纳利岛。1979年又因为工作来到了芭拉玛,同年三毛的父母来探望三毛,三毛想着常年在外是时候陪陪父母,便陪父母去伦敦。飞机起飞的时候,三毛朝下看,那是她最后一次看到荷西。

两天后,荷西,消失了。

潜水意外丧生。

所爱隔天地

已亡的人又怎么了解到未亡人的相思之痛,得知消息得三毛仿佛肝肠寸断一夜白头,在荷西得坟前,发了疯似的挖,挖得那十指鲜血淋漓,恨不得把那白骨搂在一起生生世世。是啊,那个等了她六年的人,那个把一生中最单纯不掺一丝复杂的爱给她的人,那个用爱和包容治愈三毛的人。

走,了。

三毛是如此的伤心,非要与君绝,要离开这个一次又一次让她伤心的世界。可是啊,父母是她这辈子都放不下的羁绊,她尚未起到赡养父母的责任哪能那么自私的离开呢。忍着心中巨大的悲痛,随父母回到了台湾。

作家三毛

之后的三毛为了抚平心中的伤痛,出游了十几个国家,写下了《万水千山走遍》。回到台湾后又开始环岛演讲,要让忙碌充实着自己的生活。

1984年,三毛踏上了中国大陆,拜访了那个创作流浪小三毛的著名作家张乐平,并认作了干爸。随后就去西部的旅行中,接下了《滚滚红尘》的编剧,然后去拜访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王洛宾老先生。

王洛宾老先生,命运多磨难,老年丧妻,每天采集歌谣,黄昏在门口看夕阳,晚上对着墙上妻子遗照弹唱。三毛被这个故事感动得哭了。

随后的《滚滚红尘》取得巨大成功,可是却与三毛无关,巨大的努力瞬间付诸东流,三毛甚至备受争议,不停有人要与三毛进行口舌之争,对三毛进行批判。而三毛,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早已不堪重负。

三毛之死

1991年1月4日,三毛用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24岁。

三毛的死,一直以来都备受着争论。这样的一个多愁的小女人,命途多舛,一次又一次的承受不堪重负的悲痛。

谁想到,那个在演讲中慷慨陈词的女人,夜里是一次又一次尝试着自杀,对着已亡人思念如蛇盘踞,相思之痛,若万箭穿心。梦中一次又一次呼喊着荷西,荷西,那些过往的记忆碎片,一合眼便展现在脑海里,一幕又一幕,睁眼却了然成空,把三毛折磨得痛不欲生。

那个不停地揪着回忆得三毛,在荷西逝去的时候,她的心或许早已与他一起去了。

生命中挚爱之人,想往就能忘吗?

俗世之中,赤子之心,而无人能懂。

滚滚红尘,倾尽真心,却伤痕累累。

致三毛

三毛认识荷西的时候,荷西高三,三毛大三。他们在西班牙相识,但三毛从未想过,日后这个人会成为她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人。

荷西那个时候就喜欢上了三毛。他约她去玩,去看**,去街上乱逛,展开了他那个年龄对女孩子的所有追求攻势。

三毛是一个敏感的人。她当然明白他的心意。可是她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他太小了,大学还没念。”但三毛心里也喜欢这个像弟弟一样的男生。

一天晚上,他们在公园散步。荷西突然说:“再等我六年,让我四年念大学,二年服兵役,六年以后我们可以结婚了,我一生的向往就是有一个很小的公寓,里面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钱养活你,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梦想。”

三毛差点流泪。可是她说:“你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了。”她心里知道,他才十八岁,而她也不可能等他六年。于是她让他走。荷西一边走一边在雪夜里向她招手,“echo,再见!echo,再见!”

这是荷西的六年之约,六年之后,他如期出现在三毛面前。他们真的再见了。

三毛学业结束后就离开了西班牙回到台湾。她自然记得荷西,但她并不把六年之约当真。六年后她回到马德里,荷西如期归来,出现在她面前。

三毛自然是欣喜若狂。那个时候她和荷西虽然不是男女朋友,但是感情却是很好。见到了许久不见的朋友,荷西抱着她转起圈。

“在我说要与荷西永别后的第六年,命运又将我带回到了他的身旁。”三毛后来回忆道。

荷西邀请三毛去他家里,三毛发现他的房间里原来贴满了她的照片,很多都已经发黄。三毛看着满墙的照片,突然转身问荷西:“你是不是还想结婚?”荷西呆住,望着她,三毛又说,“你不是说六年吗?我现在站在你的面前了。”可是她又哭起来了,说:“不要了还是不要了。”荷西反应过来,“为什么?怎么不要?”

这六年来发生了很多事,三毛哭着说:“你那时为什么不要我?如果那个时候你坚持要我的话,我还是一个好好的人,今天回来,心已经碎了。”

他回答:“碎的心,可以用胶水把它粘起来。”

“粘过后,还是有缝的。”

荷西把三毛的手拉向他的胸口:“这边还有一颗,是黄金做的,把你那颗拿过来,我们交换一下吧!”

三毛一直想去撒哈拉沙漠,她是个四处流浪的自由的人。她写信和荷西说她要去沙漠。荷西回信:“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么?”此时的荷西早已跑去非洲找好了工作安好了家。沙漠里有人等着三毛。三毛把信看了不下十遍,然后把信折好,放进口袋,去街上散步了一个晚上,回来之后,她就做好了决定——与荷西结婚。

荷西脾气不好,三毛脾气也不好。在结婚之前,三毛便和荷西说,“我们不但国籍不同,个性也不相同,将来婚后可能会吵架,甚至于打架。”荷西回答她:“我知道你性情不好,心地确是很好的,吵架打架都有可能发生,不过我们还是要结婚。”这是最美的情话。

三毛也会说情话。荷西问她:“你是不是要一定要嫁个有钱人。”

“如果我不爱他,他是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爱他,他是千万富翁我也嫁。”

“……说来说去你还是要嫁有钱人。”

三毛回他:“也有例外的时候。”

“如果跟我呢?”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荷西想了一下,问她:“你吃得多吗?”

三毛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就这样,1974年两个人结婚。经过各种手续,他们终于在撒哈拉沙漠结婚。之后的六年里面,他们两个人一起度过了酸甜苦辣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面,三毛的作品也开始在报上刊登。

两个人结婚后,经济并不是特别宽松,甚至后来荷西失业,经济一度很拮据。婚姻生活也难免磕磕碰碰,但是这就是婚姻。

在沙漠的日子里,虽然过得清苦,但却是十分欢乐的。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里写了她和荷西的日常,透露出的是满满的幸福。荷西是西班牙人,三毛给他做中国菜,荷西吃粉丝,觉得好吃,问她是什么。三毛逗他,“这个东西叫‘雨’,是春天的雨。”同样的粉丝,三毛换一种做法,荷西吃不出来是同一种,还是问她是什么,三毛调皮地称那是尼龙丝。两个人的生活就在这样的胡说八道和插科打诨中度过。

三毛是个肆意散漫的人。很多事情都跟着感觉走,不守常规。她在沙漠中竟然学着给当地人医病。当地十分落后,妇女生病都不去医院医治,因为她们不愿让男人给她们看病。三毛有一些常用药品,有需要时便会给她们食用,药到病除。荷西虽会劝阻她不要乱医人,但大多时候却由着她去。有一回,三毛竟要给人家接生。荷西十分生气,拼了命阻止她,把她紧紧抱住,又叫那个妇女的丈夫送她妻子去医院。那位妇女最后平安生下孩子。荷西是理智的。他才能时时刻刻看住三毛这个随性洒脱的人,防止她做出疯狂的事。

三毛和荷西虽是异国恋,但三毛对于婆媳关系仍是十分紧张。三毛和荷西搬到岛上去住后,荷西的母亲曾去小住。三毛那段时间十分地消极。她兢兢业业,精神紧张地忙碌所有,却没有得到荷西和他家人的体谅。这段日子三毛也写进了她的书里,像一个哀怨的女子,称那种生活为“这种家庭生活。”

她对荷西说: “我不是不满意她,我只是觉得这种生活没有意义,荷西,你懂不懂,这不是什么苦难,可是我——我失去了自己,只要在你家人面前,我就不是我,不是我,我觉得很苦。”

所幸的是,“这种家庭生活”没有持续很久,婆婆和荷西的姐姐还是回他们的家去了。荷西和三毛的家又回归了平静,回归到只有他们两个人的生活。

这是他们的生活,有欢乐,也有争吵,有不理解,也有依赖。

撒哈拉经历战乱,三毛先撤了出去,荷西因为公司原因,只能之后再撤离。在十天十夜毫无音讯的等待之后,她终于见到了荷西,两人抱头痛哭。也是在这十天的煎熬中,三毛真正意识到自己对荷西的爱有多么强烈。而荷西离开沙漠的时候,几乎把沙漠里的家都搬了过来。那里有三毛视为珍宝的香菇、抹布、骆驼头骨,三毛欣喜若狂。

三毛和荷西讨论过生死的问题。有一本杂志曾向三毛邀稿,主题为“假如你只有三个月可活,你要怎么办?”,三毛拿给荷西看,荷西也这样问她“你要怎么办?”三毛当时在揉面,就不回答他,荷西又追问她要不要写,三毛转过头去看荷西,“傻子啊,我不肯写,因为我还要替你做饺子。”讲完这话,三毛又继续揉面。荷西从后面抱住了她,眼里全是泪水。他突然说:“你不死,你不死,你不死……这个杂志我们不要理他,因为我们都不死。”三毛又问他“”那我们怎么样才死。”

“要到你很老我也很老,两个人走不动也扶不动了,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一齐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说:好吧!一齐去吧!” 荷西这样回答。

可是这一次,约定却没能实现。

1979年,三毛陪父母到伦敦以及欧洲旅游,荷西到机场送行,并和三毛的妈妈许诺,明年的一月他就要到台北去。三毛和荷西挥手告别。当时谁都不曾想过,这会是永别。

三毛住在伦敦的那晚,夜里有人打电话来,三毛接起电话,不断地问对方:“是不是荷西死了,你是不是要告诉我荷西死了……”这或许是两个人的心灵感应。

荷西在一次潜水中意外溺亡。在中秋节那天晚上,他的尸体被打捞出来。三毛几近崩溃。三毛在存放荷西尸体的房间里呆坐着,为他守灵。她拉住荷西的手,絮絮叨叨地说着两个人的过往。

埋葬了荷西之后,三毛写下这样的话:“在塞尔维亚的雪地里我们已经换了心,你的心是我的,而我的是你的,今日埋下去的是我们。”在那之后的,三毛的作品中大都透露出悲伤、沉痛、绝望的情感。荷西的离世把她的魂也带走了。

三毛是痛苦的。但她却说:“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来忍受这一分又一分钟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的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他。”

1991年,三毛逝世。她的死亡至今是个谜。后来也有人说,其实三毛和荷西的故事并不是真的,三毛她有精神疾病,那些美好都是她幻想出来的。而究竟真相如何,谁也无法定论。但在三毛的文字里,她和荷西的故事,是人世间最美丽、最打动人心的爱情。

三毛是与众不同的,从出生开始,这点就不断显现出来。三毛本名叫陈懋平,刚学认字的时候,因为复杂难写,她总是自作主张把中间的“懋”字去掉,父亲怎么都拗不过她的,从那时候起,她的名字就变成了陈平,那年她三岁。三毛的母亲谬进兰女士回忆说:“三毛,不足月的孩子,从小便显得精灵、倔强、任性。话虽不多,却喜欢发问;喜欢书本,农作物,不爱洋娃娃、新衣服。可以不哭不闹,默默独处。

三毛小时候的梦想是当拾荒者。老师点名叫她起来朗诵,她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大街小巷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还没念完,老师就气愤地扔来了黑板擦,大拍桌子喊道:“乱写!什么拾破烂的!将来要拾破烂,现在书也不必念了,重写!”于是三毛又写:“希望做一个夏天卖冰棒,冬天卖烤红薯的小贩……”交上去时,老师划了个大红叉扔回来。三毛只好胡乱写:“我长大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老师看了十分感动,批了个甲,并说:“这才是一个有理想的志愿。”可她并不知道,三毛并没有改变初心。

拾荒对她来说,是触摸生活的手段。每次小学放学,她都会在田间小路游荡,一路捡小玩意儿玩。一颗弹珠,一根大别针,一个美丽的香水瓶……别人认为小而无用的东西,在她眼里都是宝贝,充满着无限乐趣。

我们的眼睛总是盯着炫目而高大上的东西,却忘了生活的本质其实是由许多平凡而真实的东西构成,而发现生活,就是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看见只属于自己的斑斓。三毛就是极少数能活出自我的人。

1967年,24岁的三毛被初恋情人拒婚后,跑到西班牙求学。在那里她遇见了荷西。那是马德里的一个平安夜,她拜访一位中国朋友,而他的家恰巧就在隔壁。午夜时分,邻里街坊纷纷出门互道平安。人潮往来之中,两人就这样相遇。三毛第一眼见到荷西,心里就暗暗的说:“哇塞,这个男孩子好帅!”也是仅此而已了,当时三毛在马德里上大学三年级,而荷西只不过是在她学校附近就读的一名高中生,三毛并没有对他有太多的关注。但荷西却开始断断续续的写信问候三毛,对她展开了热烈且大胆的追求。三毛对荷西的举动不以为意,认为这是荷西的小孩子心性。

荷西经常逃课约她散步看**。一次,他对三毛说:“Echo,你再等我6年,读4年大学,服2年兵役后就来娶你,我一生最幸福的梦想就是有一个小公寓,里面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钱养活你。”那时荷西尚在念高三。三毛知他真诚,不忍伤他,说:“好啊,既然这样,从此不要来找我,6年太长,不知道我会去哪里。”荷西只好含泪挥别,他手持常戴的法国帽倒着小跑,一边还微笑地对三毛说”Echo 再见 Echo 再见 Echo 再见“ 眼里浸满泪水却还在做着鬼脸。

在此之后,荷西果真再没找过三毛。只是有一次,三毛和男友在逛街时遇见了荷西。时隔数月再见彼此,却没有小说里久别重逢的激动相拥。她向男友介绍说,这是我的朋友,荷西。他便很客气的与她的男友握手打招呼,脸色很平静,眼眸深处也没有一丝波澜,仿佛真的只是普通朋友。

这之后的六年里,三毛继续在茫茫人海寻找爱情。她前前后后有过几段感情,但都不欢而散。三毛经历了答应画家求婚后才发现对方是有妇之夫、与德国教师订婚后对方却心脏病突发而死等感情打击,对爱情心灰意冷的她再次背起行囊,来到了西班牙,此时的她早已身心疲惫,也早已不记得与荷西的六年之约。

然而到约定的日子荷西却如期而至,并且千方百计联系到了三毛。临近晚上时三毛匆匆赶去好朋友家,见面时,好朋友只是叫她闭上眼,等候。而此时,三毛被人突然拦腰抱起,旋转,三毛睁眼一看,是荷西!她开心得说不出话来,就任由这样的快乐变成旋涡将她围绕在里面。此时的荷西已是成熟俊朗的男子,加上六年前的感情羁绊,两个人的结合仿佛是命中注定的事。

世间所有的相爱也许是命中注定。6年后,命运又将三毛带到了荷西身边。荷西兴奋地拉她到家里,三毛一看,泛黄的照片布满了整面墙:“你哪来这么多我的照片”荷西说:“你寄到徐伯伯那的。我每次去就偷出来拿到相馆放大。”

三毛感动得哭了,转身问:“你是不是还想结婚”但转念又说:“还是不要好了。”荷西忙问:“为什么不要了”三毛说:“心已经碎了。”荷西说:“可以用胶水粘起来。”三毛说:“有缝。”荷西拉起三毛的手贴在自己胸口:“这里有一颗黄金做的,我们交换一下。”

真正爱你的人,会爱你本来的样子。三毛生性洒脱,大家觉得她做的事不可思议,只有荷西觉得理所当然。于是,荷西放弃向往的大海,陪她来到最广阔贫瘠的撒哈拉。而对三毛来说,年龄、经济、国籍、学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的心灵和品格,如她的英文名“Echo”,她找的是灵魂的“回声”。

有一次,荷西问三毛:“你是不是一定要嫁有钱人”三毛说:“如果不爱,百万富翁也不嫁;如果爱,千万富翁也嫁。”荷西说:“说来说去都是有钱人。我呢”三毛说:“你的话只管饱就好了。”荷西说:“你吃得多吗”三毛:“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1973年7月,他们在阿尤恩小镇裸婚,得走路去登记,三毛却说是全世界最快乐的新娘,因为荷西送了她一个完整的骆驼头骨。那是荷西翻遍整个沙漠,在滚烫的沙子里找到的。

尽管生活在沙漠,荷西谋生辛苦,三毛被病痛折磨,但爱情能让沙漠开出灿烂的花。他们一起将破房改造成全沙漠最美丽的家。经济拮据,荷西依然会给三毛买她最喜欢的百合花。三毛也会攒几个月的生活费悄悄给荷西买他最爱的玩具……

在撒哈拉的日子是三毛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有了荷西,三毛明白了行走的意义:流浪,成了一个人的千山万水;安定,源于两个人的柔情蜜意。有爱情,才有《撒哈拉的故事》。

两人的相处,也更像知心爱人、朋友的模式,三毛自己也说,“其实婚前和婚后的我们,在生活上并没有什么巨大的改变。荷西常常说,这个家,不像家,倒像一座男女混住的小型宿舍。” (《大胡子与我》)

“抗命不可能,顺命太轻闲,遵命得认真,唯有乐命,乐命最是自由自在。”尽管身在撒哈拉沙漠,拾荒也是三毛戒不掉的情趣。刚到撒哈拉的她与荷西住在坟场区。天气酷热,经常缺水,屋顶破漏,房子的地面坑坑洼洼,正对面是个大垃圾场。但生活条件的艰难并没有难倒三毛,她又干起了拾荒的老本行。

她把腐烂的羊皮制成坐垫,捡来5个托运棺材的大木箱,让荷西做成书架、桌子、衣柜和茶几,买来两个厚海棉垫,缝上彩色条纹布做成长沙发,再在房间布置上书籍、陶器和纸糊的灯罩,配上彩色条纹窗帘。

为了让家里有绿意,她把别人不要的深绿色大水瓶抱回来,插上一丛怒放的野地荆棘;趁着夜黑风高跟荷西翻过总督家的矮墙挖来了五株花。他们还刷了墙,铺平地板,补了屋顶……一段时间后,一间破屋变成了全沙漠最美丽的家。

世上很多人,每天看似忙忙碌碌,生活却如一潭死水;真正热爱生活的人,能把枯燥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只要用心生活,生活其实可以很美。三毛,这个特立独行的精神拾荒者。

撒哈拉经历战乱的时候,三毛先撤了出去,但她一直在担心着荷西的安危。没想到荷西成功的全身而退,还带回了他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也是三毛的心爱之物—骆驼头骨,把带不走的东西全都卖掉了。看见心爱的人平安归来,还拿回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三毛所有的担心和感激都化作了一个深深的拥抱。他们就这样结束了在沙漠中的流浪,他们爱情的第一站。

再后来,荷西在拉芭玛岛上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他们便在此定居。他们的人生本可以在这个岛上平淡的走完,但转折出现在1979年的秋天。三毛的父母来到岛上旅游,顺便看看自己素未谋面的女婿。为了让丈夫与自己的父母亲密些,三毛执意要荷西随她一起叫爹爹,姆妈,(在西班牙,都是称自己配偶的父母为某某父亲和某某母亲)荷西踌躇了半天,才扭扭捏捏的叫了声爹爹。这让三毛的父母很是感动,他们十分喜欢这个憨厚老实的半子(台湾人将女婿称作半子),就在岛上住了一个月。一个月后,他们准备去英国旅游,三毛决定陪同,就留下了荷西一个人在岛上。临走的时候,荷西去机场送了三毛和父母,笑着跟三毛说了再见。没想到这声再见,竟是永别。

风沙不定、命运无常,1979年9月30日,荷西潜水时意外身亡,三毛眼里曾经繁花似锦的撒哈拉,只剩漫天飞舞的寂寞。“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喜欢一个人,是不会有痛苦的。

爱一个人,也许有绵长的痛苦,

荷西死了。

“当他的尸体被打捞上来的时候那天是中秋节,那时候日已尽,潮水退去,皓月当空的夜晚交出了再不能看我,再不能说话的你” (三毛生前珍贵录音)

“再见所爱的人被一锤一锤钉入棺木,当时神志不清,只记得钉棺的声音刺得心里血肉模糊,尖叫狂哭,不知身在何处。黑暗中,又是父亲紧紧抱着,喊着自己的小名,哭是哭疯了,耳边却是父亲坚强的声音,一再地说:”不要怕,还有爹爹在,孩子,还有爹爹姆妈在啊!”

失去了爱人,三毛悲痛欲绝,她把荷西葬在了他们经常去散步的墓园里。埋葬了爱人之后,三毛写下这样的话:“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荷西走了,走的太过突然,三毛最后的心理防线如孩童的积木般轰然倒塌,她无法承受没有荷西的孤独,隐在痛苦泥潭里不能自拔。

三毛曾说,他是我生生世世的夫妻,以前的一切感情的纠缠、枝枝节节都不算了,我就变成这样纯洁的一个人,就是他的太太。她是个值得珍惜的人,荷西和她的爱令我感动不已。但荷西去世之后,她失去爱的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最终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毛的大姐陈田心在《三毛:1943-1991》一书中的序文—— “荷西走了后,她就无法承受了。……关于她的自杀,我们都知道她可能有这一天,……但我想她其实对死亡也有种好奇心,总想看看是怎么回事。”

出自三毛《结婚记》:

荷西问三毛:你想嫁个什么样的人?

三毛说:看的顺眼,千万富翁也嫁。看的不顺眼,亿万富翁也嫁。

荷西就说:那说来说去你还是想嫁个有钱的。

三毛看了荷西一眼说:也有例外的时候。

“那你要是嫁给我呢?”荷西问道,

三毛叹了口气说:要是你的话那只要够吃饭的钱就够了。

“那你吃的多吗?”荷西问道。

“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一点。”三毛小心的说道。

扩展资料:

三毛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她的文字里总是流露着女性的柔美和细腻。《结婚记》记录了她在沙漠中与荷西仓促结婚的戏剧性过程,种种滑稽可笑与庄严的结婚仪式交织在一起。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而是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语,即使在《结婚记》里写到她与荷西婚前谈恋爱时的生活,最多也只写到他们如何在寒风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

"生如三毛,爱若荷西",意味着人生如三毛一样洒脱,有自己的人生,而爱则像河西对三毛的爱一样诚恳真诚。

乔斯:艾可,你等我六年了。我有四年的时间上大学,两年的时间服兵役。六年后,我会嫁给你。我的愿望是有一个小公寓。我出去赚钱,回声在家给我做饭,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三毛:我们都很年轻,你才高三。你为什么想结婚?乔西:在遇见你之前我不想结婚。乔西:你必须嫁给一个有钱人吗。三毛:如果我不爱他,如果他是百万富翁,我就不会嫁给他如果我爱他,如果他是千万富翁,我就嫁给他。乔西:嗯,你还是得嫁给有钱人。三毛:也有例外。乔西:那我呢?三毛:钱够了。乔西想了一会儿:你吃得太多了吗?三毛很谨慎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可以少吃。

何塞:我们结婚吧。三毛:我的心都碎了。乔西:破碎的心可以粘在一起。我知道你脾气很坏,但你很善良。争吵和争吵可能会发生,但我们还是想结婚。我想很清楚,如果我想把你留在我身边,我必须嫁给你。否则,我的心永远不会失去这种痛苦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吗?在这句话里,三毛看了十遍,然后去散步,决定嫁给他。8个。三毛:如果有来世,你还会嫁给我吗?乔西:不,我不想。

如果有来生,我想过一种不同的生活。三根头发打在身上。乔西:你这么认为,是吗?三毛看着河西:我真的这么认为。既然来生不能在一起,珍惜今生吧!

谈起三毛的爱情故事,唯美也凄凉。有人说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是一次命中注定;有人说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人说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是三毛一场梦到醒不来的梦。

就是这样的一段爱情,却被一位作家在书中质疑其真假。于是,三毛这一段被尘封了多年的红尘往事再一次被人提起。三毛的一生,如同她的文字,洒脱且张扬,那么三毛真的爱荷西吗?三毛真实的爱情故事呢?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三毛曾在书中写过,自己与荷西的相遇是在马德里大学,而当时的荷西是一位十八岁的大学生。而真实的二人是相遇是在一个圣诞节,那时的荷西只是一位普通的十四岁的少年,并不是三毛书中所说的潜水工程师,也从未上过马德里大学。

1967年,二十四岁的三毛孤身前往西班牙马德里求学。期间,她住在了父亲的好友,台湾驻西班牙大使的专职厨师家,饮食起居都收到了这位好友的照顾,这名厨师有一个十四岁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少年时期的荷西。

一年圣诞节,三毛正与自己的中国朋友玩耍,按照当地的习俗,这天的十二点整,人们要相互祝贺,而就在这时,十四岁的荷西就这样出现了。三毛见到荷西的第一眼,就被荷西的英俊的样貌深深吸引,但是也只限于此,毕竟他们之间有着巨大的年龄差距。

后来的三毛将荷西当作自己的弟弟看待,两人经常一起玩耍,一来二去两人之间渐渐熟络起来,爱情的种子也渐渐在荷西的心里种下。一天,荷西找到三毛,认真的对他表白。荷西请求三毛等他六年,六年后,大学毕业,服完兵役就迎娶三毛。可在当时三毛的眼中,荷西就是一位年幼的弟弟,如何让自己以身相许。

三毛决然拒绝了荷西,并告诉他从此以后都不要再来找自己了。多年后的三毛依然可以清晰的记得那天的雪夜,被拒绝后的荷西挥着法国帽,渐渐消失在茫茫雪夜里。而他也遵守了对三毛的承诺,之后的日子里,再也没有出现过。

再相遇,浪迹红尘

这次的告别之后,二人也再未相见,三毛也在经历了多次爱情的曲折后,回到了台北,打算与一位台北的德国助教结婚。但是有些悲剧总是来得那么猝不及防,结婚前夜,新郎却心脏病发猝死在了那天夜里,三毛还是没有等到与未婚夫成亲的那天。

未婚夫离开后,三毛也不想继续在台北这个伤心地促景生情,于是辗转回到了西班牙,或许在三毛的心中,西班牙的日子是她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快乐的日子吧。而三毛回到西班牙的日子,荷西也正好即将结束他的最后一年兵役,当年的六年之约就要期满。

还在情伤中的三毛本不想打扰荷西,但是耐不住荷西妹妹的一再要求,于是给荷西写了信,告诉荷西自己现在正身处西班牙。就是这一封信,命运又一次将三毛与荷西的人生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两人在冥冥之中都赴了这场不被看好的六年之约。

与荷西再次相遇的三毛这才发现,在自己不在的日子里,荷西并没有停止对自己的爱恋。在荷西的屋子里,大大小小的摆着许多三毛的照片,大概连三毛自己也从未想到这个自己视为弟弟的人竟然对自己用情如此之深。

二人重逢的七个月后,他们结婚了。在三毛的内心世界里,撒哈拉沙漠一直是她向往的远方,是她心中的梦中情人。于是,就这样,向往大海的荷西放弃了缤纷多彩的海底世界,为了心爱的三毛,荷西偷偷前往撒哈拉安排好了一切,选择与三毛去撒哈拉流浪。

之后的六年时间里,三毛与荷西过着幸福的婚后生活。他们用沙漠中的旧物布置着属于自己的家,用自己的物品和只是帮助着沙漠中的人们。那些日子里,三毛赤着脚走遍了撒哈拉中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我想,那段流浪的时间里三毛是幸福的,因为有一个愿意陪她满世界流浪的爱人。

梦里花落,知多少

婚后的日子里,荷西并未放弃自己的潜水工作,工作地点离家很远,但是荷西每次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三毛,如果不见三毛,他便大街小巷的找。而三毛也经常带着做好的热腾腾的饭菜去荷西工作的地方探望他。两人的日子过得诗意且踏实。曾经有人质疑三毛对荷西的感情,可是面对这样一位愿意陪你天涯海角流浪的恋人,三毛真的能不爱吗?

一年除夕夜,三毛依偎着身边的荷西,对着撒哈拉的天空许下了十二个“但愿人长久”的愿望。但是这一次,上天并没有听见。正是那一年,三毛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荷西潜水溺亡,永远的离开了三毛。那一年荷西二十八岁,三毛三十六岁。荷西的突然离开,让这对历经坎坷的恋人甚至来不及告别。但是没有告别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还会相见。

荷西离开后,三毛亲手埋葬了丈夫,对于三毛来说,埋下的是荷西,而走了的是他们俩。三毛曾经说过:“在塞哥维亚的雪地里,已经换过了心,你带去的那颗是我的,我身上的,是你”。

从此三毛孤独的世界里,撒哈拉的每一粒沙粒都似乎是对丈夫荷西的思念。十一年后,三毛写了《滚滚红尘》,文中的一言一句,是张爱玲也是三毛、是胡兰成也是荷西。如果说活着痛不欲生,她会选择自杀来解脱。一年后,三毛终究还是选择在医院用丝袜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对恋人走了,带走了彼此的故事,留下的是一段渊源流传的爱情佳话。

斯人已去,却留下了一段众说纷纭的争议爱情,其实很多故事不必分辨真假。来过滚滚红尘,活过诗意人生,爱得轰轰烈烈,足矣。而笔者认为,两人彼此真的真心深爱过。就像三毛自己说的那样,“飞蛾扑火时,一定是快乐幸福的”。

三毛和荷西之间仿佛是一段童话般的爱情,留给许多人无限伤感的是荷西的意外逝去。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三毛是一个喜欢沉浸在自我世界的人,这样的女子自有心中的王子。可惜荷西不是那个王子,至少不完全是那个王子。三毛一直说,“荷西苦恋她六年”,但从来没有说“她也恋了荷西六年”。在那六年里,三毛前三年在国外,后三年在台湾。在国外期间,最少有三位追求者都是在最后一刻才被三毛拒绝:在西班牙时,被一位日本籍的富商同学追求;在德国时被一位后来成为外交官的德国同学追求;在美国时,被一位台湾籍的在美博士追求。这些人都远比荷西优秀,都比荷西更加接近三毛的爱情标准,但是三毛拒绝了,因为三毛心目中的爱情标准比这三位所能达到的还要高。回到台湾的三年,她终于选到了愿意结婚的人,未婚夫却在结婚前被死神夺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1973年,三毛选择了和“苦恋她六年”的荷西,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公证结婚。

起因于偶然看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介绍,三毛来到了非洲的撒哈拉。面对着凄艳寂寥的大沙漠,三毛几乎不能自已,面对着残阳如血,“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三毛去撒哈拉,荷西也追随而至。他看出三毛去沙漠之意已决,就先在沙漠的磷矿公司找了个职位,提前在沙漠等着三毛了。三毛逐渐爱上了沙漠的狂暴与沉静,爱上了沙漠美丽的星空。她成了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用中餐款待荷西;她教邻居的女孩子们认字,用简单的医疗知识解除他们的病苦;她曾一个人跟着运水车,深入沙漠腹地,了解真正的沙漠人的生活。

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事,再奇的女子,也要在人间烟火中寻找情感的寄托。三毛选择了荷西,选择了她最能伸手触摸的幸福。这是三毛作为一个女人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她内心的深处,和荷西的爱恋,甚至愿意用童话般的思维去净化和升华。

绯情

1979年9月30日,荷西因潜水意外丧生,三毛痛苦地说:“他等了我6年,爱恋了我12年,诀别时没有跟我说一声再见。我所有的感情都随荷西而去。”在父母扶持下,伤痛的三毛回到台湾。

荷西死后,人们愿三毛再婚,再有个爱她的丈夫。她是作家,但她首先是个女人,她应该拥有自己完整、独立和美满的婚姻。她太累了,应该有个自己的家。但是这样一位情感丰富的女子,为了她自己塑造的荷西与三毛的完美形象,她不能再嫁。

不能再嫁,并不意味着三毛可以任凭感情没有寄托,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三毛死后,关于她和王洛宾、贾平凹等的绯闻有很多。

1990年,亦是三毛的**剧本《滚滚红尘》取得八项金马大奖的时候,她与中国民歌大师王洛宾发生了一段真挚的忘年情。当时,她甚至只身跑到乌鲁木齐和王洛宾共同生活。尽管有人出来反对,试图证明三毛和王洛宾之间没有恋情。我却相信,不仅相信她们有,而且还很深,这种情感不是我们能看到的卿卿我我,而是看不见的心意相通、水火交融。(飞鸿)

三毛,原名陈懋平,1943年3月26日出生於重庆。1948随父母迁台,1962以陈平名义在现代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结婚记》、《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撒哈拉的故事》等。

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毛在荣民总医院以丝袜自缢身亡,享年四十八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189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