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三毛结过几次婚?

作家三毛结过几次婚?,第1张

就一次,和荷西,其他都是感情纠葛

她整个的感情经历可以在《经验之谈》的《求婚》一文中全部看到:

从小时候喜欢“匪兵甲”,到十六岁时喜欢她的一个邻居,那个出国了仍记得她的邻居。后来在台湾向喜欢的人表白,未得到应许,自杀未遂。去西班牙留学中认识了荷西,当时荷西是个高中生,三毛当时未和他在一起。在西班牙时还拒绝了一个日本人,那日本人伤心了好久。去德国又拒绝了个人,而且三毛称那人做到了大使还在等她。去美国又拒绝了个堂兄的朋友。回台湾打网球认识了个等国人,都打算结婚了,结果那德国人突发心脏病死了,三毛吞药自杀未遂。(用三毛自己的话概括“在西班牙讲日文,在德国讲英文,在美国讲中文,在台湾讲德文”)再去西班牙正好是上次离开后的6年,荷西兵役期满,向三毛求婚,1973年两人结婚。1079年荷西潜水身亡

书里写的就以上,再后来的就不知到了。。。。。貌似有个歌手来着

1990年,**《滚滚红尘》上映,最终斩获8项金马奖,林青霞获最佳女主角奖,张曼玉获最佳女配角奖,严浩获最佳导演奖。

但领奖的那天,台下有一个落寞的人,她没有得奖,但她在这个**里倾注了太多心血,她是三毛,也是《滚滚红尘》的编剧。

领奖的时候,林青霞在领奖台上发表感言的时候说: 如果没有最佳编剧,亦不可能有最佳的**。

从领奖台上下来后,三毛搂着她说:“你刚才在领奖台上讲的话令我很感动,我好想哭!”

十几天后,三毛结束了她的生命,结束了她一生的流浪。

我觉得,三毛就是这样的。

1943年3月26日,世界很吵,人间很闹,一个孩子出生时的哭声,也夹杂在世界的喧嚣里。

张爱玲说,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也无非平安二字。

所以,父亲陈嗣庆给这个孩子取名陈懋平,她就是后来的三毛。

三毛不像别的绝世天才那样异于常人,但是小时候也绝非本人,而是聪明伶俐,说话写字极有天赋。

很小的时候,她写自己的名字,觉得“懋”字笔画太多,太难写,于是就省去了这个字,将名字写成“陈平”。

她还有一些特别的地方在于,她喜欢去屠宰场看人宰羊,杀羊的整个过程,都看得很认真,有时候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人家觉得残忍,她只是静静地看着。

她也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反而喜欢一个人跑到坟场上去玩泥巴,她把采摘到的野花送给坟墓里那些人。

别人觉得害怕,她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她有次一个人在院子里玩耍,有次一头栽进水缸里,差点淹死,父母见此,吓得脸都白了,被救起来的三毛,并没有哭,一口吐出嘴巴里的水,又默默玩去了。

就是这样一个怪小孩,父母虽然不说她什么,可是家里其他人却难免要指责她,用自己的观念来教育她。

三毛不理解大人为何要那样对她,其他人也不理解三毛为什么那么奇怪。

小时候的三毛,还没学会认多少字,就喜欢看书。

哥哥姐姐在外面玩 游戏 ,她一蹦一摇地钻进父亲的书房,其中有一本叫做《三毛流浪记》,那是她最喜欢的。

有了书,她也不去看杀羊,不去坟场了,她在书房里。

人生只有一个,但读书的人,可以看见不一样的人生,而不读书的人,只能沿着一条路往前冲,看不见岔路,看不见别的可能。

她的哥哥觉得她读不懂,她也不说什么,但有次读了鲁迅的《风筝》,她对哥哥说:“这个孩子的玩耍的天性被他大哥毁了,原本的质朴没有了,只剩下阴影,可能这个孩子的一生都被毁了”。

哥哥一听,被这番言论吓到了,原来,她不是读不懂。

1948年,三毛随父母登上去台湾的“中兴轮”船,到了台湾,一家人住在一个日式房子里,三毛又见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

她发现每个人都要脱了鞋才能上榻榻米的地,三毛高兴得发狂,她和哥哥姐姐一样,光着脚又蹦又跳的。

到台湾后,三毛也到了快要上学的年龄。

上学后,三毛的作文,经常都是模范作文,可是有一次,老师让她们写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三毛写了她的理想: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到处玩耍,一面工作一面 游戏 。

三毛觉得自己的理想很美好,但是在老师看来,这太没出息了。

老师让她重新写,这回她写: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夏天卖冰棍冬天卖烤红薯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到处玩耍,更重要的是,可以一面做生意,一面到处看看。

三毛觉得这个理想也很美好,但是老师一看,还是没出息啊,又叫她重写。

这回她胡乱地写:

我长大了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

老师一看,赞美不已,说“这才是一个有理想,不辜负父母期望的人。”

三毛越来越不喜欢学校,她不喜欢学生们统一着装,统一发型,而且学校升学压力很大。

而且在学校,老师要看成绩,成绩不好,不会做题,就是笨小孩,不会做题还会被惩罚,会被鞭子打,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

三毛怕了,于是她装成乖乖女。

很多年后,她说: “一群几近半盲的瞎子,伸着手在幽暗中摸索,摸一些并不知名的东西。”

她不喜欢。太不喜欢了。四年级时,学校来了一头发疯的牛,那头疯牛追着三毛,三毛怕得要死,她想冲进教室,却发现里面的人锁住了门。

后来,一个炊事员救了三毛,帮她摆脱了疯牛。

她和这个炊事员成了好朋友,可是老师又不准三毛和炊事员玩耍。

三毛心都碎了。

她渴望赶紧长大,将自由握在自己的手里。

人总会成长,虽然不一定就是长大。

12岁时,三毛考进了中学,小学到初中,新的课程增加了,三毛充满浓浓的求知欲,可是上课的时候,美术课上老师并不讲美术,只是把一只苹果放在讲桌上,让学生照着画。

她喜欢 历史 ,喜欢那些 历史 人物的故事,可是 历史 课上,老师要求他们记住考试重点内容。

课堂上的学习,就是为了高分,老师对高分充满向往,而三毛只觉得无聊。

在三毛眼里,数理化都挺讨厌,尤其是数学。

在数学老师的眼里,三毛简直低能,简简单单的数学题都不会,因此考试也总是不及格。

但考来考去,三毛也发现了老师出题的门路,都是从课本后面的练习题里选出来的,于是,三毛就将练习题的答案全部背下来,那次考试,三毛考了高分,可是老师不相信这个平时低能的学生,竟然能考这么高的分数。

老师让三毛重新做一套题,结果三毛啥也不会。

数学老师判定,三毛的高分是作弊得来的。

于是,三毛被惩罚了,她被罚站在全班同学面前,老师拿着饱蘸墨汁的毛笔,在她脸上画了两个大大的圆圈。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三毛的心,碎了一地,她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老师还命令三毛在学校大楼走一圈,“游行示威”。

那天回家后,三毛躲在被子里,哭了一晚上。

从那以后,她害怕去学校,于是就逃学,别人上学,她就逃到公募里面去玩,拿着一本书,和无数死人一起读。

后来,学校将三毛逃学的事情告诉了她的父母,父母选择让三毛休学,三毛越来越自闭,她不愿意再面对这个世界。

担心女儿的陈嗣庆,还偷偷带三毛做了智力测试,结果测试工作人员告诉陈嗣庆,三毛的智力相当于三岁儿童。

她甚至拨打生命热线电话,然后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了,救我,救我,救我啊”。

旁人的目光、他人的偏见、外界的指责,让三毛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无用的人。

她想自杀,用刀片划破自己的手腕,血流了一地。

睁开眼睛后,看到的是悲痛欲绝的父母。

三毛决定,还是要好好活。

这一次生病抑郁,她病了将近七年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她都把自己关在家里,父亲陈嗣庆,不想让女儿的教育落下,就用轻松的聊天方式,给三毛上课。

古文观止,四书五经,还有韩文苏文,父亲讲得轻松幽默,三毛听得津津有味。

父亲教会了三毛读书,她什么都读,中国的,外国的,翻译的,原版的,三毛的英语水平也不断上升。

文学和艺术拯救了三毛。

她终于敢走出家门了,偶尔也会去海边散步,会捡来一些贝壳,陈嗣庆还打算让三毛学习绘画,还给三毛找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作为老师。

先是传统山水画的行家黄君璧,后来又是邵幼轩。

三毛不喜欢黄君璧一板一眼死板的教学,她喜欢邵幼轩的教学方式,邵幼轩让三毛自由创作,去把脑海里的画面画出来,她在技巧上指点她。

这位邵老师,还经常夸三毛。

夸赞有时候比打击更具有力量, 三毛渐渐找回了失去的自信。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走进了油画的世界,遇见了对她影响很大的油画老师顾福生。

可是,连续学习两个月之后,三毛的画依旧存在很大的问题,这让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画画,顾福生是理解三毛的。

有一天,三毛终于忍不住了,难过地告诉老师,自己不是画画的材料。

顾福生听完,开始和三毛谈心,谈起文学,他鼓励三毛进行文学创作,在文学方面发展。

再次去上绘画课时,她将自己的作品带去了,顾福生看了,觉得不错,就推荐给了现代文学的白先勇。

之后,他告诉三毛:“一个月后,作品将在《现代文学》发表。”

那篇稿子,就是《惑》。

这是她的处女作,之后,《秋恋》、《月河》、《极乐鸟》相继发表。

终于,雨季不再来,三毛回来了。

文学让三毛拥有了力量,也有了面对世界的勇气。

她要上学,可是她已经休学好多年了,为了能够入学,她给文学院的院长写了一封长长的求学信,信的末尾说:“区区向学之志,请求成全。”

很快,三毛就成了一名哲学专业的选读生。

为什么选哲学呢?

她说: “因为想知道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三毛在学校里,会有文章发表,会有稿费收入,是很多人眼里的才女。

还有一个叫舒凡的男生也常有文章发表,这个人就是梁光明,已经出版了两本书。

三毛读过梁光明的文章,喜欢他的才华。

此后,为了能够多看梁光明一眼,三毛常常跟着他,他吃饭,三毛就怯生生的跟在后面,他上课,三毛就去旁听。

一连三四个月,三毛跟屁虫一样,可是梁光明始终没有表示什么。

终于,她决定,大胆表白,不管最终结果怎么样,至少不后悔。

结果是表白胜过了暗恋,她表白成功了。

此后的校园,就成了约会的场所,他们牵手走在校园的路上,哪怕下雨,都觉得是浪漫。

她想和梁光明结婚,给爱情一个家,也是一个答案。

她站在梁光明面前说:我们结婚吧。

可梁光明拒绝了,他说,“给我十年时间。”

最终,梁光明出国了。

1967年,三毛也去西班牙马德里留学,她要离开伤心的地方,流浪天下。

异国他乡,没有人为你将饭煮好,将房间打扫干净,没有人为你把衣服洗干净,一切都得自己来。

自由就是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三毛做到了。

在西班牙,三毛经常参加音乐会,在音乐会里,有一个大男孩,偷偷地注视着三毛。

三毛也注意到了这个男孩,她心里惊叹: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英俊的男孩子?如果有一天可以做他的妻子,在虚荣心,也是一种满足了。”

可是,这个男孩年纪太小了,比三毛小了6岁。

她把这个男孩的名字翻译成“和曦”,可是男孩觉得“曦”字太难写了,于是三毛就改成荷西。

那年,荷西18岁,还在上高中。

有一次,荷西拿出十四块西币,要带三毛去看**。

可是,买了**票,就没有钱坐车了,荷西为难地说:“可以走着路去,走路回来”。

有一天,荷西对三毛说:“再等我六年,让我念完四年大学,两年服兵役,六年后我就可以结婚了。”

三毛猝不及防。

荷西太小了,六年又太长了,她说:“你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了。”

分别的时候,荷西说:我站在这里看你先走。

三毛说:“我站在这里看你走,这是最后一次看你,你以后永远不要再来了。”

荷西说:“除非你自己愿意,否则我永远不会再来缠你。”

然后,他慢慢跑着离开,一面跑一面回头,脸上挂着笑容,嘴里喊着“echo,再见!echo,再见!”

此后,三毛的楼下,就少了一个等待的身影。

但他们终究还会再见的,只是,那已经是多年之后了。

荷西之后,三毛谈过几次恋爱,她尝着爱情的滋味。

可是,爱的时间都不持久。

爱情里失望了,她需要一个能与她过日子的男人,她已经29岁了,她想要结婚。

后来,她认识了一个德国教师,两人谈婚论嫁。

三毛也满怀期待,可是这个男人,却意外去世,因为心脏病。

生离死别,这人生啊,破破烂烂。

极度痛苦的三毛,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这痛苦的人生,于是,她吞下大量安眠药。

再次被救醒后,三毛发现,身边还是悲痛不已的父母,父母的爱,拖拉着三毛,要让她好好活。

痛苦是常事,可是在生活不经意处,总有一些人为你精心安排的惊喜。

有一天,一个西班牙的朋友问她:是否还记得一个叫荷西的人?

这个朋友带来了一封信,是荷西的,信里还有一张荷西的照片,三毛看见照片,脱口而出:“这是希腊神话里的海神吗?”

信里说: 我和你约定的期限是六年。

六年,拖拉机都可能会变成豪车,别墅都能荒废成破房子,但爱还是爱,一直没变。

看见这封信时,三毛的未婚夫还在,她还在准备着结婚。

而今,一切都变了,她再次飞向西班牙,她喜欢花花世界。而且随着年龄增加,越觉生命短暂。

1972年,三毛满心伤痕,再次来到西班牙。

在荷西妹妹的央求下,三毛不情不愿地写了一封信说:“荷西,我回来了,我是echo。”

明明兜兜转转,她还是回到了荷西身边,当时三毛还在给台湾的杂志《实业世界》写稿,眼看交稿日子到了,三毛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创作,荷西觉得这样不好,带她出去散步。

看到公园里园丁在修剪树枝,荷西说: “我觉得那些被关在方盒子里办公、对着数字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可怜的,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做园丁,也不做银行上班的人。”

三毛觉得荷西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于是就给编辑部回了一封信:“对不起,不干了。”

她还发现,荷西偷偷从别处收藏了她的照片,六年中,他找到的照片,比她自己知道的还要多。

她说:“你那时为什么不要我?如果那时候你再坚持要我的话,我还是一个好好的人,现在回来,心已经碎了。”

荷西说:“碎了的心,可以用胶水把它粘起来。”

“粘过后,还是会有裂缝的”

荷西将三毛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口上,“这边还有一颗,是黄金做的,把你那颗拿来,我们交换一下吧。”

最动人的情话,莫过于此。

谈到想去哪里,三毛想去撒哈拉,荷西想去爱琴海,因为他喜欢航海和潜水。

可是,为了三毛,荷西提前去了撒哈拉,将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

三毛去了,她就有家了。

结婚前,荷西问三毛:“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三毛叹了一口气说:“也有例外的时候。”

“如果跟我呢?”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你吃得多吗?”

三毛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他们结婚了,结婚的时候,没有豪华的婚礼,结婚当天,荷西还在上班,下班之后匆匆忙忙赶回来举行婚礼。

新房简陋,他们慢慢布置。

最终,房子被布置得有模有样,房间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她还学会了煮菜做饭,用一道道美味的菜肴慰劳荷西。

撒哈拉是贫瘠的,可是他们的生活,却是丰富的,有滋有味。

他给三毛买了一只羊,让她每天可以喝新鲜羊奶。

荷西工资不高,付完房租,寥寥无几。

但一个人日子过得好不好,不是看多少钱,而是看怎么过,一个人过得幸福不幸福,也不是看她有多少钱。

当地人不知道照相机,觉得照相会勾魂。

三毛告诉他们,这是相机,还给他们照相。

当地人没有镜子,也觉得镜子会勾魂。

三毛告诉他们,这是镜子,可以用来梳妆。

他们出去拾荒,捡到骆驼头骨,就能高兴好久,他们一起偷看当地人洗澡,被发现后落荒而逃。

这些经历,被她写成故事,有《结婚记》《中国饭店》《悬壶济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观浴记》等。

有滋有味有温度的生活,并不是用钱买来的,而是用灵魂展开的。

撒哈拉是三毛的另一个家,可是,人来到这个世上,到哪里都不敢说是归宿。

这个世界,可以处处为家,因为爱。

这个世界,也可以处处流浪,因为人生无常。

1975年10月30日,三毛离开了撒哈拉,这一次离开,就是永别。

离开撒哈拉之后,三毛先去大加纳利群岛,荷西晚几天与她会和。

她在房间里,念叨着四处学来的咒语,祈祷荷西早日回来,十五天后,荷西来了,三毛一颗心才真正放下。

荷西是她的归宿,也是她的家。

她不需要很多钱,她只需要荷西一直在身边,但是这点希望,也因为生活而破灭。

荷西打算回到撒哈拉的工作岗位上,因为薪水可观。

为了能够和荷西待在一起,三毛让荷西辞去工作,三毛更卖力地写作,以获取生活所需的钱,但生活还是越过越窘迫。

三毛的身体,也越来越差,最终,三毛回台湾的父母身边疗养。

一段时间后,荷西找到了一份工作,三毛身体也好转,三毛不放心荷西一个人,又回到了荷西身边。

1977年,由于荷西的工作关系,他们去了丹纳丽芙岛,那个新年,荷西让三毛许下一个愿望,三毛一直在重复:“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

许愿完毕,她觉得有些不祥,紧紧地抱着荷西。

那段时间,三毛神神道道,心里总有不好的预感,她担心自己会死,恰巧台湾《读书人》杂志寄来约稿题目:《假如你只有三个月可活,你要怎么办》。

荷西看见这个题目,问三毛:“你会去做什么?”

那时候,三毛在厨房揉面,她举起沾满面粉的手,轻轻摸了摸荷西的头,慢慢地说:“傻子,我不会死的,我还得给你做饺子呢!”

荷西的眼睛突然泪眼朦胧,从后面抱住三毛,直到饺子上桌。

可是命运就是这样,总要将最美好的东西打碎,变成悲剧。

1979年7月30日,荷西下海捕鱼,出现了意外,他没能从水下爬上来。

听到噩耗的三毛,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她心里一直告诉自己,荷西没有找到,那就可能还活着。

她向上帝祷告:“我说上帝,我用我所有的忏悔,向你换回荷西,哪怕手断了、脸丑了,都无所谓,一定要把我的荷西还给我。”

后来,找到了荷西的尸体,早已被海水浸泡得不成样子。

三毛撕心裂肺,可是上帝听不见她的悲声。

葬礼那天,三毛握住荷西冰冷的手,对他说:

要勇敢,要勇敢,没有我的时候你也要勇敢。

她讲完,荷西的眼睛里流出了血,鼻孔里也流出血,嘴巴里也流出血。

荷西回应了她。

三毛简直疯狂了,她不想离开荷西,她痛苦地呼叫:“荷西回来,荷西回来。”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三毛早上起来,就去坟场陪着荷西,天黑了,她还不离开。

三毛想死,可是父亲陈嗣庆告诉她:“你如果敢做出毁灭自己生命的事情,那么你便是我的仇人,我不但今生与你为仇,我世世代代都要与你为仇,因为你,杀死了我最最心爱的女儿。”

为了父母,她努力活着,每一天都很努力地活着。

在《浮生六记》里,芸娘死后,沈复一个人活在痛苦里。

在《我们仨》里,钱钟书和钱媛先后离世后,杨绛一个人留下来打扫战场,承受生离死别的痛苦。

荷西走后,三毛甚至一度感到庆幸,因为留下的是她,痛苦是她在承受,她不忍心让荷西承受这样的痛苦。

情深之人死别,最痛的往往是活着的人。

她又开始流浪,要把万水千山走遍。

有一次在车上,她好像听到一个声音说:“苦海无边”。

三毛在心里轻轻地回应:“我知道了”。

她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思念。

在路上的时候,她还能感受到自由,她才能不想他,他走了很多地方,遇见了很多人,可是没有一个是他。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访问王洛宾之后,发表了几篇王洛宾故事。

三毛看后,哭红了眼睛。

她从小就喜欢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现在又看到王洛宾的生活经历,她决定给王洛宾写信。

后来三毛到新疆旅行,去见了王洛宾。

这一见,两人谈得投机。

三毛离开后,就不断给王洛宾写信,三个月的时间,写了15封信。

三个多月后,三毛再次前往新疆,只为王洛宾。

在给王洛宾的信中,三毛说:

“不住宾馆,住在家里是为走进你。”

那段时间,她与王洛宾各骑一辆自行车外出探亲访友、上街逛景、购物买菜,回家后由三毛亲自掌勺做饭,闲暇时间聊天、弹琴、唱歌、写词。

可是,媒体知道了三毛在王洛宾家里,想要采访的,王洛宾希望三毛接受采访,而三毛只想和王洛宾享受单独的时光,不愿被打扰,可是王洛宾一再动员,再加上他对三毛的表示始终保持距离,三毛失望了。

原本打算久留的三毛,没多久就离开了。

1990年,导演宁浩找到三毛,希望三毛能写一个剧本。

三毛拒绝了。

可是后来,由于一些意外,三毛写了《滚滚红尘》。

写剧本期间,林青霞打算去看三毛,但三毛非要等剧本写完之后再见林青霞。

写完剧本的那天,林青霞拿着两盒凤梨酥去到三毛住处,三毛将剧本一页一页地读给林青霞听。

到了需要音乐的时候,就放上一首,然后跟着音乐起舞。

后来,这部**获得极大的成功,包揽了八项金马奖,可是没有最佳编剧奖。

1990年12月15日,金马奖颁奖,三毛盛装出席。

可是那之后不久,1991年1月4日,三毛就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三毛的一生,不长,可是她所经过的生活,很长,正如她说的,我的一生,是别人几世都过不完的。

生命的意义,也不是看人活了多长,而是看人活着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

三毛死后,她的父亲说:“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她的一生,想哭的时候就哭,想笑的时候就笑,想爱的时候就爱,她活得痛快,让生命尽情地绽放着。

她是一个平凡的人,会受伤,会痛苦,但是她活成了自己的样子,那是属于三毛所有的,和所有人都不一样的人生。

我常想一个问题,我们欣赏很多人,佩服很多人,是因为他们做了我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每个人都想要自由,想要让自己的生命燃烧起来,可是面对生活,大多数时候都选择了苟且。

三毛不一样,她选择流浪,选择燃烧,选择自由。

三毛没有束缚吗?不,她和我们一样,生活充满束缚,她的父母,同样希望女儿安安分分,希望她守在自己身边,这是天下父母心,即便不说,也会有此期待。

三毛选择远方,选择在路上,梦想令人恐惧,而且充满负重,但三毛勇敢前行。

很多事情没有做,不是因为困难,而是因为你没去行动,所以才难。

几年前有个老师,写下一封最具有情怀的辞职信: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很多人想看世界,可是又不愿意支付看世界的代价,所以他们看不了世界,只能继续看着自己的工作,看着自己已经看腻歪了的一切。

我们读三毛,不应该仅仅只是为三毛的一生感动,更应该从中找到一点力量,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远方也好,苟且也罢,想做就做。

生活里,我们需要的永远不是完全的准备,而是说做就做的勇气和能力。

文|不有趣灵魂

三毛与她丈夫荷西的相遇在一个耶诞节(圣诞节,三毛在她书中爱用“耶诞节”)的晚上,现在想来,可能真的有神的祝福在里面。当时三毛在朋友家里过节,荷西也刚好来向三毛的一些中国朋友祝贺耶诞节,他们一眼万年。

“那时候在西班牙有一个风俗,耶诞夜十二点一过的时候,邻居们就要向左邻右舍楼上楼下一家家的恭贺,并说:“平安。”有一点像我们国人拜年的风俗。那时荷西刚好从楼上跑下来,我第一眼看见他时,触电了一般,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英俊的男孩子?如果有一天可以做为他的妻子,在虚荣心上,也该是一种满足了,那是我对他的第一次印象。”这是三毛在描写他们第一次见面时说的话,肉眼可见的,一见钟情!其实根据后来荷西的表现,他对三毛,何尝不是一见钟情?即使楼下这个姐姐大他六岁。

后来他们的故事就是和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一样了,有一次三毛在书院宿舍里读书,朋友跑来告诉她有人找,出去一看,果真就是荷西。

荷西那天逃了课,手里还抱着几本书,站在书院外的一棵大树下等三毛,我猜想啊,他当时肯定很紧张很紧张,担心三毛会不会骂他逃学出来玩儿,担心今天的自己不够帅气,担心三毛只是把他当弟弟看……无论多优秀的男孩子,在喜欢的女孩子面前,总是自卑的。

那时候大家口袋里都没什么钱,三毛喜欢逛街,但也常常就是从早上九点逛到下午四点,可能只买了一支鸟羽毛,那天荷西从口袋里掏出了十四块西币来(相当于当时的七块台币),对三毛说:“我有十四块钱,正好够买两个人的入场券,我们一起去看**好吗?但是要走路去,因为已经没有车钱了。”三毛答应了,并且建议看附近**院的**,这样就不需要车钱。

这个小情节,我读起来真的觉得特别温暖,他们俩明明刚刚认识,相处起来却默契又暖心,仿佛是彼此的太阳。

第二天荷西又逃课去找三毛,第三天、第四天……

后来荷西对三毛表白,他说“Echo,你再等我六年,我读大学四年,服兵役两年,等六年过去了,我就娶你,好吗?”三毛其实是动心的,但毕竟年龄差摆在那,身边追求者又众多,她并未太把荷西临走时的那句“等我六年”放在心上。三毛让他安心求学。

然而世事难料,有些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

(来源于网络,侵删)

“个人的遭遇,命运的多舛都使我被迫成熟,这一切的代价都当是日后活下去的力量。”三毛曾在《梦里花落知多少》写下这句话,可她到底还是离我们而去。

三毛在台北自杀

1990年9月,一组三毛的照片出自摄影师肖全之手,照片里的三毛坐在茶馆里听人侃侃而谈,在路边和车夫攀谈,独自一人坐在那里百无聊赖地抽着烟……三毛当时十分中意这一组照片,觉得肖全捕捉到自己真实的一面。这些照片是在成都街头拍摄的,照片中三毛眼神充满哀伤。

可谁知仅过四个月后,1991年1月4日,在台湾医院的浴室里有人发现三毛的尸体,尼龙丝袜自缢。这一年,三毛才48岁,临终没写下一句话就离去。而这一年也是荷西逝世后的第十二年头。

三毛,一个待人坦诚热情行事随性的女子,她曾和大多数女子一样只是想追求简单的幸福,和所爱的人结婚生子,执手一生。可这一切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

读三毛的书,总能窥探出三毛的洒脱乐观,可这样一位坚强如顽石的女子却以自杀的方式来告别这个世界。

从小博览群书的三毛

1943年,出生在重庆的三毛被父亲取名为陈懋平。对她寄予厚望的父亲怎么也没想到,三岁的三毛因“懋”字笔画太多,擅自改名为“陈平”。长大后,三毛因钟爱《三毛流浪记》将“三毛”作为自己的笔名。

三毛的祖父曾来沪经商,赚得盆满钵满,后把一大笔财产全部拿出来支持家乡建设,自己却在寺庙中度过下半生。由于祖父的言传身教,三毛的父亲和伯父住在同一屋檐下,一直和睦相处。

三毛的父亲曾就读于复旦大学,毕业后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名律师。母亲出身大户人家,接受过西洋教育。母亲曾义无反顾放弃入读沪江大学嫁给三毛的父亲,抱着还在襁褓中啼哭的大女儿穿过枪林弹雨奔赴重庆与三毛的父亲相见。

正是在祖父,父母亲的影响下,三毛自幼年开始就博览群书,初中就看遍市面上所有的名著,同时也继承了母亲的果敢性格。

三毛虽很小文学修养高,可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初二时,数学老师对三毛当众羞辱。十几岁的三毛正处青春期,脆弱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伴随他一生。此时的她不再上学,独自一人躲避在房间里闭门不出。

在家人的努力下,本出身书香门第的三毛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在诗词和英语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遇到一生挚爱

24岁时,三毛远赴西班牙求学,时值大三的三毛与小她8岁的荷西相遇,荷西对三毛一见钟情。而三毛不过当荷西是个毛头小子,见荷西时常逃学仅为了与自己相见,便认为他不过图一时新鲜,严厉批评荷西,让他赶紧回去上课。

可为爱执着的荷西仍逃学只为三毛见一面。终有一天荷西鼓起勇气向三毛深情表白:希望三毛能等他6年,他定会读完大学服完兵役来娶三毛。三毛听后噗嗤一笑,不假思索地拒绝荷西,两人再见不过只是礼貌相待。

那时的三毛身边追求者众多,在众多追求者她碰到心仪的他,1970年,三毛的未婚夫突遭意外,正筹备婚礼的三毛深受打击,心情极度低落。这时的三毛又一次在西班牙与荷西不期而遇,此时仍深爱三毛的荷西郑重其事地向三毛求婚,令三毛莫名感动,这一次三毛欣然答应。两人终牵手相恋。

后三毛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对那里的生活充满神往。荷西得知后毅然辞掉工作默默前去打点一切,然后接三毛同住。

七个月后,荷西如愿在非洲一个小镇娶到自己痴恋已久的三毛,并将在沙漠中辛苦找来的一副骆驼骨架赠送给三毛,三毛看后大为喜欢并一直珍藏。

撒哈拉沙漠虽景色壮观,可环境极其恶劣。三毛在这一特殊环境下创作了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这里她和荷西生活是甜蜜的。他们过上了曾经向往的生活,他们对这里的居民伸出援助之手,日子尽管艰难但很充实。荷西的关怀备至吹散了让她如沐春风,在这里他们可以无拘无束,与世无争。

荷西突遭意外

只是一这切终归还是要回到现实。1976年,作为潜水工程师的荷西去往一小岛工作,三毛依依不舍地离开撒哈拉沙漠跟随荷西一起来到大加那利岛,在岛上他们仍然幸福如初。

1979年,三毛的父母来到岛上看望阔别已久的三毛,住了几日后三毛一路陪同父母去伦敦坐飞机。在机场荷西送走三毛和父母后,便投身到潜水工作中,荷西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仅两天的分别两人天人相隔。

当天晚上,三毛接到长途电话连忙赶到停尸房,深陷悲痛中,连续几天她不吃不喝,多次晕倒,父母苦劝无果,好友琼瑶打来越洋电话苦苦相劝此一心想追随荷西而去的三毛,直至三毛心情平复不再寻短见。

不愿父母朋友担心,三毛选择坚强面对,努力克制住轻生的念头。可每当夜深人静时,三毛止不住思念荷西,时常彻夜难眠。荷西的离去,让她整个人都精神涣散。

她回到阔别14年的台北,开始休养生息,之后的作品明显少了许多。她还是会去旅游,只是很少出国。一年有三四次都会去四川成都,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沉思很久。

荷西的突然离开,让她不知何去何从。世界之大,尽管她遇到很多人,看过很多风景,可她却再也找不到如荷西那样爱她的人,碰不到陪她一起看风景的荷西。世界之大,她依然漂泊,只是少了荷西。在荷西离开12年后,她选择与这个世界永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57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