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小栗旬主演的《热血高校》的话,里面的硫香是黑木明纱扮演的。
黑木明纱(22岁),日本青年女演员、歌手。1/4日美混血儿。来自冲绳的黑木,在日本艺能界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近年来,在影视歌方面愈发活跃。
基本资料
●黑木明纱(黒木メイサ) Meisa Kuroki
●罗马字:Meisa Kuroki
●出生日期:1988年5月28日
●出生地点:日本冲绳县名护市 ●血型:A 型 ●星座:双子座 ●身高:165cm ●三围:B82cm, W59cm, H85cm ●脚长:245 cm
●喜欢的食物:章鱼饭、布丁(她最喜欢的) ●喜欢的运动:篮球 ●特长:跳舞
●偶像:珍妮·杰克逊、安室奈美惠
○日美混血儿(父亲是美日混血,母亲日本人)
○其他译名:黑木美纱、黑木梅纱、黑木Meisa
**作品
●「月光浪子」杉山艾米 出演(2005)
●「谁是加缪」Rei 出演(2005)
●「鬼来电3最终篇」草间艾米丽 主演(2006)
●「只是爱着你」富山美雪 出演(2006)
●「大帝之剣」美少年剣士 牡丹 出演(2007)
●「日本锁国」维克希尔 声优主演(2007)
●「热血高校」Ⅰ、Ⅱ相泽琉香 出演(2007/2009)
●「舞吧!昴 Subaru 」宫本昴 主演(2009)
●「突击少女 ASSAULT GIRLS」灰色 主演(2009)
●「宇宙战舰大和号」森雪 出演(2010年12月1日公映)
●「矢岛美容室 THE MOVIE~梦をつかまネバダ~」 ラズベリー 出演(2010)
答案:《鼠疫》是加缪的长篇杰作,几乎可以说是他人生意义思考的一个价值归宿。奥兰城正被笼罩在一场突然降临的鼠疫之中,每天有大批的人死去。在这种背景下,加缪创设三种道德人格,将其排列成一个立体空间。(3)基底是塔鲁的思考。塔鲁曾因为作为检察官的父亲常常严厉地指控别人犯罪,并把人送上刑场而产生对人性的厌恶,离家出走。因为他不能接受“用杀人来维持不杀人”这样的逻辑与事实,但他也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决定在任何情况下都站在受害者一边。于是在鼠疫期间,默默为医生开车,尽一份力量。(4)塔鲁之上是里厄医生,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体现了“医生”这个概念的全部含义:沉静,尽职尽责,组织救护小组,用最大力量抢救生命。但他更懂得作为医生的局限:在鼠疫面前,科学既无力疗救,更无力根绝,他只能竭尽全力,做应该做的一切事。在小说的最高层面,是普通小职员格朗,他显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所有道德含义。他的生活很简单,作为职责,他帮助防疫站组织登记,整理病卡,记录病情与死亡情况;业余时间写一篇总也写不完的小说,献给被自己一时疏忽气跑的妻子。加缪评论说:“此人有的只是一点好心和一个看来有点可笑的理想。这将使真理恢复其本来面貌,使二加二等于四,把英雄主义正好置于追求幸福的高尚要求之后而绝不是之前的次要地位……”(4)因此,格朗的意义在于:一切于他都是正常的,思念爱情,做力所能及的事,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自然而然,毫无修饰。于己,充实而有生气;于人于公,善良、尽职与富于同情心,这才是真正的理想性存在方式。小说整体上是一个象征,鼠疫是加缪对灾难性人生、荒谬世界的一个比喻。加缪付出艺术性思考,塑造了自己的理想人物形象,让他们显示出人生的价值与意义。(4)
三、“爱和死亡”——最基本的本能
“本能”是为本我的运作提供能量的基础,本能所带来的原始冲动使本我不断的向自我冲击,从而得到欲望的满足。“爱和死亡”则是弗洛伊德在为数众多的本能中确定出来的两个最基本的本能。死亡的本能最能够体现本能的一般属性,即回复到原生状态,因为人的原生状态便是生命尚待开始的状态。也就是生命开始前的状态。死的本能其实就是生的开始,是生命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可以说“一切生命的目标就是死亡”。在《局外人》小说中,小说一开始便是“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面对母亲去世的消息,主人公默尔索的情绪似乎毫无波澜,让人感觉不到一丝悲伤。面对看门人打算让他看看母亲遗容的行为,他选择果断拒绝。在为母亲守灵的过程中,他打瞌睡,喝咖啡,和看门人一起抽烟。在社会习俗和法律看来,默尔索的这些行为无疑让他成为了一个不遵守孝道,没有良心的人。然而,默尔索并非冷酷无情之人,他爱他的妈妈,这一点他一直坚定不移,对于将母亲送进养老院一事,他向法官说到“我没有钱请人照顾她,给她看病……”这些都完全是他的真实想法。“……谁都知道,活着是不值得的,事实上我不是不知道三十岁死和七十岁死关系不大,当然喽,因为不论是哪种情况,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几千年来都是这样活着的。总之这是非常清楚的,反正总是我去死,现在也好,二十年后也好……怎么死,什么时候死,这都无关紧要。”这是默尔索在监狱中的内心独白。由此可见,作为“局外人”的默尔索,面对母亲死亡的无所谓,并非是对母亲没有感情,而是他对死亡本身早就已经看透,死亡只不过是人们都无法逃脱的归宿而已,只不过是一个基本的本能而已,为何要因为死亡悲伤呢?
和“死亡”这一本能相反,“爱”的本能则是保存物种,延续生命,它被弗洛伊德成为“力比多”。不过这里的“爱”是广义的爱,包括了自己,他人,种族等各种各样的爱。而在众多的爱中,弗洛伊德承认两性之间的爱才是最基本最强烈最重要的爱,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将“力比多”(libido)翻译为“性力”,当然这一称为并不包含弗洛伊德使用该词的主要用意。在《局外人》中,关于“爱”这一本能,也着重表现了两性的爱这种形式。默尔索处理完母亲的葬礼后的第二天,他便与他的同事玛丽相遇在海边,之后一起游泳,看**,做爱。在玛丽问默尔索对她爱或不爱时,尽管他说的是不爱,但每当默尔索看到玛丽美丽的模样时,仍是止不住内心对性的渴望,甚至于在监狱中时,默尔索也说到“我老是想女人……随便哪一个女人,所有我过去认识的女人,想到我过去爱她们的各种场合,想来想去,牢房里竟出现了一张张女人的面孔,到处只见我性欲的冲动。”这些都体现出来默尔索被性爱这一本能的影响。
四、结语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本是用于心理研究,心理治疗的方法,属于自然科学,但是由于文学作为“人学”所探讨的一个主要的领域就是人的心理,所以精神分析法对文学的分析仍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通过精神分析法解读《局外人》这一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出,小说主人公默尔索“远非麻木不仁,他内心深处充满激情,那种追求绝对和真理的激情在激励着他”,默尔索那“无所谓”的冷漠态度本就是他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一种独特的处事态度和生存方式,正是因为对世界和人生“有所谓”,所以选择了用“无所谓”态度,来反抗这个荒诞的世界,做一个清醒冷静的“局外人”。
晚上6点,我到布拉格。我马上把行李送到寄存处。还有两个小时可去找旅馆,我身上充满着获得解放的奇特感情,因为我的两个箱子不再压在手上了。我离开车站,沿着花园向前走,贸然来到了万塞拉斯大街。此时街上人群熙熙攘攘。在我周围,成百万的人已经活到如今,他们存在中的任何东西都没有对我泄露。他们生活着。我与这个熟悉的国度远隔千里。我并不懂他们的语言。所有人走得都很快。所有人都超过我,甩下我。我不知所措。
我只有很少的钱。靠这些钱要过6天。但过了这段时间,会有人接济我。不过这仍然是使我头痛的事情。我于是开始寻找一家便宜的旅馆。我在新城,我觉得所有的人都闪现着光芒,哭声与女人。我加快脚步。急促的步伐同逃跑有某种相似之处。然而,8点左右,我到达旧城。在那里,一家门面很小、看来很便宜的旅馆吸引了我。我走了进去。我填了表格,拿了钥匙。我的房间是在4楼34号。我打开房门,看到的是一间十分豪华的房间。我看了看价目表: 比我预想的要贵两倍。钱的问题变得很棘手。在这大城市里,我只能节俭地生活。刚才还不十分明显的忧虑变得确切起来。我感到不舒服,心里空荡荡的。然而,还有一刻是清醒的: 或错或对人们总是在金钱问题上对我表示最大的冷漠。在此,这愚蠢的担心又有何用呢?但是,思想已经在活动。应该吃饭,重新上路并寻找一家便宜旅馆。此后,我一顿饭只能花费10个克朗。我所看到过的所有饭馆,最便宜的也就是最冷淡的。我来回走着。店里的人终于注意到我的行迹。应该进去。这是一间阴暗的地下室,饰有粗艳的壁画。里面人很杂。几个姑娘在一个角落里抽着烟严肃地谈着什么。男人们吃着,他们大都很难看出年龄,面色灰黑。侍者是身着油腻的无尾常礼服的大个子,长着硕大的脑袋,毫无表情地向我走来。我迅速地在我根本不认识的菜单上随意点了一个菜。但似乎还需解释一下。侍者用捷克语问我话。我用我所知的很少一点德语回答。他不懂德语。我恼火了。他叫来一个姑娘,这姑娘摆出一副习惯的姿态,左手叉腰,右手拿着香烟,面带滋润的微笑走了过来。她在我的桌旁坐下,用与我同样糟的德语向我问话。一切都清楚了。侍者向我吹嘘时鲜菜。他表演得很出色。我要了时鲜菜。姑娘还对我说话,我再也听不懂了。自然,我用深刻的表情说“是”。但我心不在焉。一切都让我恼火。我摇晃起来,我不饿了。在我身上总是有这个痛点,肚子难受。我请那姑娘喝一杯啤酒,这是我的习惯。时鲜菜上来了,我吃了。这是玉米粉与肉混在一起做的菜,内中加有类似枯茗的东西,令人作呕。但我心思在别处,或不如说什么也没想,只是盯着我对面的那个女人油腻而又含笑的嘴巴。她相信劝说吗?她已在我身边,样子很黏人。我的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使她有所克制(她很丑。我经常想,如果这姑娘很漂亮,我就会避免随后发生的一切)。在这做好笑的准备的人群中,我担心自己会生病。加之我还是独自一人住在旅馆,没有钱,心灰意懒,只剩下我自己和我可怜的思想。直到今天我还窘迫地自问,像我这样惶恐又懦弱的人如何能够摆脱自我。我离开旅馆,在老城漫步,但我不能够面对自身停留太长时间。我跑步回到旅馆躺下,几乎一上床就入睡了。
所有我不厌烦的国家都是不给我任何教益的国家。正是凭借这句话我试图恢复勇气。但是,我要描写以后的日子吗?我回到我的饭馆。我早晚都忍受着使我作呕的可怕的枯茗食物。我因此整整一天都想呕吐。但我并没有吐出来,因为我知道必须吃东西,不吃就得另外找一家饭馆。这又何苦?在此,我至少被“认出”了。如果说人们不对我说话,那他们却对我微笑。另一方面,焦虑占了上风。我过于看重头脑中的这一极端。我决定要安排我的白天,在白天扩大支撑点。我尽可能迟起床,这样白天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然后梳洗,出去一点一点地探索这个城市。我消失在富丽堂皇的巴罗克式教堂之中,试图在其中重新找到一个家园。但当我走出教堂时,与自身这种令人失望的单独共处使我更加空虚,更加绝望。我沿着被熙熙攘攘的人群阻塞的伏尔塔瓦大街漫步。我在空旷、安静的哈拉特辛区度过漫长时间。在它的教堂和宫殿的阴影下,在夕阳西下之时,我孤独的脚步声在街道上发出回响。察觉到这声音,我又惊慌起来。我很早就吃晚饭,8点半就去睡觉。太阳把我唤醒。教堂、宫殿和博物馆,我设法在这一切艺术作品中减轻焦虑。惯用的方法是在忧郁中消除我的反抗,但这是徒劳的。一到街上,我就成了外来人。然而有一次,在城市边缘的一座巴罗克式隐修院里: 甜蜜的时光,缓慢的钟声,成群的鸽子从古老的塔楼上飞出,同样有某种类似香草气和虚无香气的东西使我身上产生一种满含泪水的沉默,这沉默几乎使我得到解放。晚上回来,我一气呵成地把上述事情写了下来。我忠实地记录下来,因为我在表达这些的过程中又感到那时我品味到的复杂性: 从旅行中还要获取什么样的益处?我现在没有华丽的服饰。我看不懂这城里招牌,奇异的文字,连一个字也认不出来,没有朋友可对话,也没有任何可消遣。在一个房间里,听得到陌生城市的声音。我清楚地知道,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把我从这里拉起,把我带向一个光线更柔和的家园和可爱的地方。我要呼唤、呐喊!将要显现的都是些陌生的面孔: 教堂、金子或沉香,这一切把我抛进一种平庸的生活,在这生活中,我的焦虑赋予每一事物以价值。这就是习惯的幕布,动作与话语的舒适的网络,心灵在其中沉睡,渐渐苏醒,并最终揭示忧虑的苍白面貌。人面对自身: 我怀疑他是幸福的……然而,旅行正是由此照亮了他,在他与诸物之间产生了很深的失调。世界的音乐比较容易地进入这颗不那么坚实的心中。终于,在这片荒漠中,最小的孤独的树正在变成最温柔、最脆弱的形象。艺术作品与妇女的微笑,植根于家乡土地的人种与概括世纪的纪念碑,这些都是旅行构成的生动而又感人的景色。然后又过了一天,在旅馆的这间房里,某种东西又一次像灵魂的饥饿那样在我身上形成“凹陷”。但我是否需要承认,所有这一切都是使我沉睡的故事。布拉格留给我的印象就是那在醋中浸泡过的黄瓜味,在每个街头都有卖这种黄瓜的,人们可以站着匆匆地吃。黄瓜的酸辣味又引起我的焦虑,而且我一跨过旅馆的门坎,我的忧思就更浓。这种气味的作用也可能来自某种手风琴声。在我窗下,有一个瞎眼独臂人,他坐在乐器上,用一半 固定住它,用他仅有的一只手拉琴。他总是拉同一幼稚而柔和的曲调。每天早上这琴声把我唤醒,以使我一下子就置身于我在其中挣扎的、 裸的现实之中。
我还记得,在伏尔塔瓦河边,我突然停下。这种从我心底发出的气味或抒情曲调使我惊讶,我轻声对自己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什么?”但无疑,我尚未到达边缘。第四天早晨10点左右,我准备出门。我要去看前几天没能找到的犹太人墓地。这时有人敲隔壁房间的门。沉默了一会儿,那人又一次敲门。这次敲了很长时间,但看来没有人回答,沉重的脚步声往楼下去了。我漫不经心、头脑空空地看着我已用了一月之久的剃须膏的使用说明。天气很沉闷,一道赤褐色的光线从多云的天空射在古老布拉格的塔楼和圆屋顶。报贩像平时早晨一样叫卖《纳罗第·波利第法》报。我费力地从缠住我的麻木中挣脱出来。但在离开时,我与楼上的侍者擦肩而过,他手上拿着钥匙。我停下来。他又一次长久地敲门。他企图打开门,但没有用,里面的插销可能插上了。他又敲门。房间发出空洞的声音,凄凉而又压抑。我什么也不想打听,离开了。但是,在布拉格的大街上,我被一种痛苦的预感纠缠着。我怎么能忘记楼上的那个侍者的愚蠢面孔,我怎么能忘记他那奇特弯曲着的漆皮鞋和他那件掉了纽扣的上衣?终于,我吃了中饭,但却是带着越来越强烈的厌恶吃下去的。2点钟左右,我回到旅馆。
在大厅里,有人在窃窃私语。我迅速地登上楼梯以便更快地目睹我所预料的事情。正是这么一回事。房门半开着,我只看见一堵涂着蓝漆的墙,但是我上面说到过的阴沉的光线射在这堵墙上,一个死人的影子躺在床上,还有一个看守尸体的警察的影子。两条影子又成直角分开。这光线使我心乱。它是真实的,一道真正的生命之光,生命黄昏的光,一道让人发现自己活着的光。他死了。孤零零地留在他的房间里。我知道这不是自杀。我赶紧回到自己的房间,扑向我的床铺。从影子来看,我想这是个像其他许多人一样的矮小而又肥胖的男人。无疑他已死去很长时间。而在旅馆里,生命还在继续,直至侍者想到去叫他。侍者到他那儿并不存任何怀疑,但他已经孤独地死去。而我,我那时正在看剃须膏的使用说明。我很难描述我是在怎样的状态下度过整个下午的。我躺着,头脑空空,心里特别难受。我修着指甲,数地板上的凹槽。“如果我数到1 000……”而数到50或60,我就数乱了,数不下去了。我听不见外面的任何声音。有一回,我却听见走廊里沉闷的声音。那是一个女人,她说德语:“他太好了。”我于是绝望地想起我远在地中海岸边的城市。我是那样爱恋绿光下的温柔夏夜,那处处都有年轻、漂亮女人的夏夜。好多天以来,我没有说过一句话,而我的心却充满着被压制的呐喊与反抗。若有人向我张开双臂,我会像孩子一样哭出来。傍晚前后,我疲惫不堪,我狂乱地插上门闩。我脑子空空,反复想着一首手风琴曲。而这时,我不能再想什么。家乡、城市和名字,疯狂或征服,受辱或向往,这一切我都想不起来。我将再记起这些还是要衰竭下去?有人敲门,我的朋友们走进来。即使我失望,我还是得救了。我想我说的是:“很高兴又看见你们。”但是,我肯定我的表白就到此为止,而在他们眼里,我仍是他们曾与之分别的人。
不久,我离开布拉格。当然,我对以后的所见所闻感兴趣。我记得在堡赞的哥特式的小墓地,那天竺葵红颜烂漫的时刻,记得那早晨的蓝色。我能够谈论西里西亚长长的、无情而又无收益的平原。我是在黎明时分跨越西里西亚平原的。一群黑压压的飞鸟在雾气浓重的早晨从粘滞的大地上空飞过。我还喜欢温柔而又深沉的摩拉维亚,喜欢它无限的原野,道路两旁是挂满酸果的李子树。但在心灵深处,我保留着对那些长久观看深不见底的地沟的人们的震惊。我到过维也纳,逗留了一星期。我永远是我自己的囚犯。
然而,在把我从维也纳载往威尼斯的火车上,我期待着某种东西。我就像一个人们用米汤喂着的正在康复中的病人,念着将要吃的第一块面包。我看见一线光明。现在我知道了: 我正准备迎接幸福。我只讲我在维尚斯附近的山丘上度过的6天。我还留在那里,或不如说我有时又置身在那个地方,而且经常是所有的一切都让我留在一种迷迭香的香气中。
我进入意大利。这块土地是为我的灵魂而生成的。我向它接近,一个接一个地认出它的种种标志: 这是最先看见的石鳞瓦的房屋,这是最先看见的爬满经硫酸铜处理而变青的墙上的葡萄藤,这是最先看见的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杂乱无章。男人们落拓不羁。这是我看见的第一棵柏树(它是那么纤细而挺拔),第一棵土灰色的橄榄树和无花果树。意大利小城里到处都是阴暗的广场。慢吞吞、懒洋洋的鸽群寻找栖息之处的中午时分,灵魂在其中消磨反抗斗志。 一级一级地拥向眼泪。然后,我来到维尚斯。这里,白天的日子环绕自身旋转,从鸡鸣不断的清晨直到这无与伦比的甜蜜、温柔、丝一样光滑的夜晚,隐在柏树林后面的蝉鸣声经久不息。这陪伴我的、内部的沉默产生于日复一日的缓慢运行。除了这面对平原的房间,连同里面古色古香的家具和挂钩的花边,我还希求什么别的呢?我面向整个天空,面向这时日的旋转,我似乎能够不停地、原地不动地随着它转。我向往我能够得到的唯一幸福——专注而友善的意识。我整整一天都在散步: 我从山丘下到维尚斯,或者走向更远的田野那边。我碰到的每一个人,街上的每一种气味,这一切于我都是无限地去爱的理由。注视着度假区的年轻的妇女们,卖冰淇淋的商贩吹的喇叭(他们的车是装有轮子、备有铺位的平底舟),摆满红瓤黑籽西瓜、透明甜黏葡萄的水果摊——每个不复知孤独的人都有所靠。但是,在9月的夜晚,人们感受到,知了尖中有柔的鸣唱,流水与群星的香气,乳香黄连木与芦苇丛中芬芳的通路,对被迫孤独的人都是爱的标记。日子就这样流逝着。充满阳光的炫目耀人的时刻过后,夜晚来临,落日的金色与柏树的幽黑使周围的景色灿烂夺目。我于是向大道走去,向着远处鸣唱的蝉声走去。我一路走去,它们一个接一个地放慢了歌唱速度,然后就不作声了。我慢慢地向前走去,我被这多么炽热的美压得透不过气来。在我身后,蝉竞相提高嗓门,然后唱了起来: 这是冷漠与美由之落下的天空中的神秘。趁着落日余晖,我读着一座别墅的三角楣上的字:“精神在高尚的自然中产生。”应该在那儿停下来。天上已经出现了第一颗星星,接着,在对面山丘上出现三处灯光。夜不知不觉一下子降临,我身后的灌木丛中响有一阵耳语并带过一阵微风,白日把它的温甜留给我,然后就遁逝而去。
当然,我并没有改变,只不过更加孤独。在布拉格,我被窒息于四壁之中。而在这里,我面对世界,我被投抛在我的周围,我以许多相似于我的形象充实宇宙,因为我尚未谈到太阳。正如我花费很长时间才理解我对度过童年的贫穷世界的依恋与热爱,直到现在,我才隐约明白太阳与看着我诞生的家乡的教益。近中午时分,我离开了,走向我熟悉的一个地方,在那里可俯视维尚斯宽广的平原。太阳差不多升到屋顶上,天空是深蓝色的,通风的。从天空射下来的全部光笼罩着山坡,给柏树和橄榄树、白色房屋、红色屋顶都披上了颜色最炽热的外衣,然后,它在阳光下的烟雾腾腾的平原上消散隐去。每一次都是归于同样的烟消云散。在我身上,有那矮胖男人的水平影子。而在这些随着太阳旋转的平原上,在尘埃中,在这些光秃秃的、满是焦草烧痂的山丘上,我手指触摸到的是我自身所有的虚无味道的 而毫无魅力的形式,这个国家把我带回到自己的内心之中,并让我面对我隐秘的焦虑。但这是布拉格的焦虑,而不是我的焦虑。如何解释它呢?诚然,面对这树木茂盛、充满阳光与微笑的意大利平原,我比在别处更清楚地闻到已追踪我一个月之久的死亡与非人的气味。是的,这无泪的充实,这充满我身的没有快乐的和平,这一切都只是由一种不再回复我身的东西的清楚意识造成的,即由一种弃绝和漠不关心造成的。就如同一个行将死亡并且已经知道自己将死的人并不关心他妻子的命运(小说除外)。他意识到人的天性就是自私,也就是说是绝望的。对我来说,在这个国家里不存在任何不朽的诺言。若没有眼睛去看维尚斯,没有手去触摸维尚斯的葡萄,没有皮肤去感受从蒙特拜里科到瓦勒玛拉纳别墅路途中的夜晚,那什么能让我在我的灵魂中重新活跃起来呢?
是的,这一切是真的。但同时,有某种我不能准确说出来的东西与太阳一起进入我身。在极端意识的这个顶端上,一切都重新聚合在一起,我的生活就像应抛弃或者应接受的整体向我显现。我需要一种伟大。在我深深的绝望和世上最美景致之一的隐秘冷淡的对抗中,我找到了这种伟大。我从中汲取力量以成为既勇敢又有意识的人。一件如此困难、如此荒谬的事情于我已经够了。但也许,我已强制我当时已如此准确感觉到的某种东西。此外,我现在经常回布拉格,并又回到我在那里经历过的死气沉沉的日子中去。我又重归我的城市。有时,仅仅是一股黄瓜酸味和醋味就又勾起我的忧虑。那我必须想到维尚斯。但是二者于我都是珍贵的,我很难把我对光明、对生活的爱与我对我要描述的绝望经历的依恋分离开来。人们已经明白这点,而我,我不愿下决心去选择。在阿尔及利亚郊区,有一处小小的、装有黑铁门的墓地,一直走到底,就可发现山谷与海湾。面对这块与大海一起 的祭献地,人们能够久久地沉湎于梦想。但是,当人们走上回头路,就会在一座被人遗忘的墓上发现一块“深切哀悼”的墓碑。幸运的是,有种种顺理诸物的理想主义者。
(杜小真 译)
赏析
从这篇《灵魂之死》可看出加缪的文风: 语言简洁练达,叙述客观冷静,感性体悟和理性思辨交织兼重。本文采取自述的形式,讲述主人公在布拉格等地旅行时的平淡经历,以及内心的强烈焦虑与挣扎。主人公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语言不通,文化迥异,经济拮据,要呆6天后才有朋友接济。这段时间里他几乎不说话,与周围的人不能沟通,孤立地进行毫无意义的生活。加缪笔下的环境是读者所陌生的,但这里面却有某种熟悉的东西,那便是我们对于世界与日常生活的种种感受。主人公的观感不正是我们所反复体验着的吗?在阅读的过程中,布拉格渐渐与上海、纽约、东京,或是读者生活的任一个城市重合了。琐屑,无益,疏离,冷漠……在我们的世界中如此相似。个体注定是孤独的,我们反复尝试着交流沟通,反复挣扎着趋近世界,挫败感却仍不时袭来……这实际上是现代人生存状况的写照,一个存在主义者看到的世界的缩影。
加缪以一种自然主义式的冷静叙述着主人公的琐碎见闻与思想活动,在对细微之处的不断捕捉中,主人公内心的焦虑被着重凸显出来。这种焦虑不是彻底悲观的,同时也不伴随着喜悦。人在平庸的世界中挣扎,反抗,在反抗中追寻与体味着幸福,在荒诞与宿命中仍顽强屹立。在熟悉的加缪式冷静的底下,我们仍可以隐约感到生活的 。布拉格,西里西亚,威尼斯,阿尔及利亚。小旅馆,餐馆,大街,修道院,墓地。令人作呕的菜肴,死人,橄榄树……在我们读到的这一切中无需寻找任何明确的隐喻,如果说构成了什么,只有巨大的无意义。主人公孤独地思想,然后更加孤独,却更加坚强。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到无可回避的虚无,这虚无又重新凝结成真实。“在我深深的绝望和世上最美景致之一的隐秘冷淡的对抗中,我找到了这种伟大。”这是加缪思想的核心: 人的尊严。在存在主义哲学无可避免的悲观气氛中,这是一支中和剂,最后的底线……用来抵抗绝望的最后武器。满目疮痍的世界里,面对个体之外威压而来的一切,对尊严的渴望在人的心中唤起崇高的信念,使人保有了存在的意义。加缪使我们看到,在对荒诞世界与人性的透析和绝望后,在无休止的沉思和焦虑中,人对他的尊严永未离弃。
(王小可)
英文是Love, can burn, or existence, but not both coexist ;
但加缪是法国人,所以法语是
Amour, peut brûler, ou de l'existence, mais pas les deux coexistent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