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时10分,人群肃立,默哀。礼炮轰鸣,乐声阵阵。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那雄浑激昂的乐声,在灵堂里回荡,前来祭奠的人们,仿佛被拉到了66年前那个血肉横飞的战场——在那里,清秀的无名女英雄为了对祖国的忠诚和故土的热爱,永远闭上了美丽的眼睛。
“呜呼湘女,生而为英,死则实苦。当神州之多敌,遇日寇之狼虎,侵我半壁江山,杀我万千男妇……及天下之魔鬼,实众仇之倭虏……呜呼湘女,魂兮归来,英灵千古。”何光岳老人沉痛的音调,感染了在场所有的人。60多年前,他的爷爷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手中,战火远去,记忆犹新。何光岳先生清晨奋笔疾书,30分钟写就一篇《祭抗日英雄湘女文》。
隆国东饱含感情地说,“湖南女兵回来了,虽然经过多番努力,长达一个多月,也没有找到她的亲人。但是,我想我们在此的诸位都是她的亲人。她的家在哪,我们不知道,但是我想,我们湖南就是她的家,我们长沙就是她的家,我们革命陵园就是她的家……”
10时40分,《送战友》的乐曲在灵堂内奏响。
人们自动排起长队,来到无名女英雄的遗像前鞠躬致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累积多日的情绪在这一刻迸发,一位80岁的白发老人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人群受到感染,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哭泣,感动无声地流淌蔓延。
迎灵仪式和祭奠活动结束后,抗日女兵的遗骸被放进了革命陵园雄魂阁的长安苑内,她的遗像,被稻田中学的学生们捧在手中。“您虽然离开我们66年,但是您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今天,我们代表长沙女中几经易名而来的稻田中学2000余名师生来看望您。虽经历史沧桑,找不到您的亲人,我们就是您的亲人,我们将每年来看望您。”
我们奔跑在近两千个日子里,在事件真相之间,在事件和报社之间,在报社和我们读者的眼睛之间,不停地奔跑,不停地记录,不停地报道;我们逼近现场,记录事实,揭示真相,传播真知,帮助读者和市民厘清认识,廓大视野。
穿越66年的漫漫时空,那是一位18岁少女的不朽青春。66年前,她离开家乡,远赴江苏,投入了抗日的洪流,在一次与日寇的遭遇战中不幸牺牲。66年后,往事被潇湘晨报披露出来,牵动着万千三湘父老的心。2004年6月4日,本报开始了长达3个月的连续报道。7月,湖南女兵的遗骸被安放至湖南革命陵园艺术墓园。
2004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73周年,湖南抗日女英雄魂归故土。在立碑仪式上,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龚曙光充满深情:“一张保存了66年的照片,我们已经无法送达,从徐州坟头的年年柳色到长沙故土的恋恋不忘,我们只能把你送到我们的心间,我们只能用最广阔的故乡把你深情地安葬。”
2005年8月12日,《无名女兵魂归故里》系列报道获第十四届湖南新闻奖一等奖。此事还被评为“2004年湖南十大公益事件”之一。
2004年6月4日,本报转载了徐州《都市晨报》一篇名为《遥望故乡66年》的文章。一位18岁的湖南女兵牺牲在台儿庄战场,她的遗愿就是回到家乡。从此,2004年的6月变得不再寻常。徐州震撼了,湖南沸腾了。本报立即派出两名记者奔赴徐州采访。从那一刻起,记者感受到了肩头担子的分量。
2012年6月7日,徐州市柳新镇陈塘村。田野空旷,一座坟静卧在田埂上,墓旁的柳树已经枯死。女兵被埋葬在陈塘村一名叫陈开灵的村民家的地里。当年,女兵就是托他奶奶向家乡托信的。“这下好了,湖南女兵的家乡人来了。”老乡们激动地握住记者的手,因为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大伙都称她“湖南女兵”。而这位18岁的湖南女兵已经长眠在此遥望故乡66年了。望着这个小小的坟茔,记者的眼睛模糊了,心中默默念道,一定要让她回家,一定为她找到家人。
记者接女兵回家
连续几天的报道,无名女兵的故事已经在湖湘大地传播开来。每天上百读者致电本报询问女兵情况。网友也在网上转载本报报道,寻求网友的帮助。同时,读者接女兵回家的呼声越发强烈。
2012年7月4日,本报记者和两名热心读者一道,再次奔赴徐州,接女兵回家。徐州人民为难了,66年了,他们早已经把女兵当成了亲人!但为了成全女兵遗愿,陈开灵只好忍痛从他家地里取出女兵骨骸,装进罐子,用红布盖好,交给记者。
2012年7月7日,女英雄遗骸启运回故乡。后被安置在湖南革命陵园艺术墓园。告别仪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七律 悼湘女刘守玟
日寇屠掠逞凶狂,守玟投笔上战场。
弱身壮死葬齐鲁,少女英名映穹苍。
烈士照片显朦胧,英雄形象烁光芒。
缅怀斗士祭忠魂,慰藉先烈诉衷肠。
模仿苏军跳舞被踹飞的**是指《红海行动》,该**是由中国导演林超贤执导,由张译、黄景瑜、海清等演员主演的一部动作/战争片。《红海行动》首映时的一个场景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名苏军步兵手持AK-47,在红旗下模仿苏联时期的八一军旗舞蹈,由于拍摄地区常年下雪,一边跳舞一边踏进雪中,动作十分威武霸气。然而,突然,一名中国士兵走了出来,用脚踹飞了苏军步兵,引起全场哗然。这一场景的意义是表达了中国军人不仅可以象征着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也可以象征着军队的力量和纪律性。**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精彩情节,如突击队员在极寒严冬下执行任务,面对海盗的狙击和无人机的轰炸;以及一艘外国的军舰试图侵入中国海域,最终被中国军舰制止的场景。总的来说,《红海行动》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不仅展现出了中国军人的勇敢、顽强和职业素养,也展现了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张柏嘉
张柏嘉,1993年6月16日出生于广西南宁市,2011级上海戏剧学院学生、演员。
2012年在电视剧《麻辣女兵》中出演女二号林木子而走红,同年该剧获得2012湖南卫视电视剧年度收视金奖。2014年在电视剧《女王驾到》中饰演林小琪。同年出演电视剧《神犬奇兵》饰演林果。2015年,参演电视剧《神犬小七》。2016年,在电视剧《新万水千山总是情》中饰演周韵芝,2018年她主演了奇幻爱情剧《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
中文名:张柏嘉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星座:双子座
身高:166cm
体重:50kg
出生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出生日期:1993年6月16日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上海戏剧学院
经纪公司:浙江冠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代表作品:《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麻辣女兵》《女王驾到》《神犬奇兵》
演艺经历
2009年9月26日,客串的电视剧《金大班》。
2010年,在电视剧《嘉庆君游台湾》中饰演小翠。
2011年,《麻辣女兵》制片方何静选中张柏嘉扮演女二号林木子和鹰爪,并签约完美世界影视江何工作室。
2012年1月至8月,参加综艺节目《天天向上》;11月14日,电视剧《麻辣女兵》首播,张柏嘉在剧中饰演汤小米、老甲的发小林木子,水陆两栖侦察女兵班成员鹰爪,该剧获得2012年湖南卫视电视剧年度收视金奖;12月,参加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
2014年4月,张柏嘉参演电视剧《女王驾到之麻辣女王》饰演夏天闺蜜林小琪;5月,参演**剧《美丽的笨女人》;7月,在电视剧《神犬奇兵》中饰演因喜欢连长龙飞而参军的敢爱敢恨的女孩子林果。
2016年,在电视剧《新万水千山总是情》中饰演周韵芝。
2018年02月,联袂主演由陈意涵首次执导并主演,王子奇、高圣远、裴立言、夏若妍等高颜值青年奇幻爱情剧《幸福,近在咫尺》,5月,张柏嘉在奇幻爱情剧《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中饰演的涂山千花,以高冷形象亮相。
2019年10月16日,与高以翔、宣璐等合作主演的都市爱情剧《彩虹的重力》首播,在剧中饰演了一位事业心很强的杂志女编辑郭莉莉。
个人作品
参演电视剧
成化十四年-2020-04-01,饰演青歌
摩天大楼-2020,饰演李茉莉
彩虹的重力-2019-10-16,饰演郭莉莉
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2018-05-09,饰演涂山千花
幸福,近在咫尺-2018-01-18,饰演安吉
我与你的光年距离Ⅱ-2018,饰演姚馨
神犬小七-2015-08-09,饰演吕一丹
美丽的笨女人-2015,饰演丁小西
神犬奇兵-2014-07-07,饰演,
女王驾到-2014-03-16,饰演林小琪
麻辣女兵-2012-11-24,饰演林木子
嘉庆君游台湾-2010-02-10,饰演俞惟中
金大班-2009-09-26,饰演,
综艺节目
参演话剧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张柏嘉在《神犬奇兵》中的精彩转身足以令观众惊艳,张柏嘉造型也非常时尚(新浪娱乐评)张柏嘉也很棒,十分有戏!(新华网评)
张柏嘉没有让观众们失望,展现出了足够的耐心与专业精神,称得上是敢于牺牲自我的真英雄。(人民网评)
刘胡兰
刘胡兰,女,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现改名为刘胡兰村)人,1932年10月8日诞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出生时父母给她起名“刘富兰”,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一个挣扎在苦难与贫困线上的家庭对富裕生活的企盼与追求。然而,在那黑暗笼罩的年代,数不清的苛捐杂税与劳役压得这个家庭连气都喘不过来。父亲刘景谦,虽是种地的一把好手,但是在封建地主与富农的残酷压迫剥削下,加上连年的天灾兵祸,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也难以支撑这日渐贫困的家。由于长期的清贫与劳累,生母王变卿身体虚弱多病,特别是生下其妹爱兰之后,一病不起。刘胡兰4岁时,生母就撒手人间,使刘胡兰过早地失去母爱,倍加体尝到了人生的不幸与苦难。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全面开赴抗日前线。文水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也组织了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不久,八路军来到文水,同人民一道抗战,刘胡兰和云周西村人民一起欢迎子弟兵。
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吕梁山麓,救亡浪潮席卷了汾河两岸。1938年4月中共清(清源县)、太(太原县)、徐(徐沟县)特委文水特别支部成立,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同时成立,年轻的***员顾永田同志担任了第一任县长。5月,文水县抗日游击队在离云周西村25公里远的大象镇伏击了日本侵略军,战斗结束后,刘胡兰跟父亲一起慰问游击队,祝贺新胜利。
顾永田是文水县人民爱戴的好县长,1938年,他来到云周西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刘胡兰认真听了他的演讲。这年秋天,云周西村成立了抗日民主村公所,广大人民欢欣鼓舞,热烈庆祝。
1939年秋天,云周西村成立了***地下组织,党组织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常给刘胡兰他们讲一些革命的道理,也就在这一年云周西村办起了抗日小学,还未入学的刘胡兰就经常和小伙伴们到学校听唱歌、看游戏。
1940年初,***领导的抗日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了反顽固斗争的伟大胜利,晋绥边区政府也在兴县成立了,抗日形势进一步发展。那时候,八路军经常在云周西村驻扎,他们出操、训练、学习、做群众工作,刘胡兰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常常模仿八路军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晋绥边区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经常路过这里,县干部们也经常在云周西村活动,刘胡兰常听他们讲革命故事,迟迟不想离去。伟大的革命时代,深刻地影响着刘胡兰,使刘胡兰在抗日战争的暴风雨中度过了童年时代。
同年,也就是刘胡兰生母王变卿撒手人间的4年后,胡文秀从南胡家堡嫁了过来,成了刘胡兰的继母。勤劳善良的胡文秀一家人和睦相处;特别是对胡兰、爱兰姐妹俩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使幼小的刘胡兰重新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幸福。
1941年,9岁的刘胡兰上了冬学,开学那天母亲胡文秀在用废纸订成的小本子上端端正正地给她写下了“刘胡兰”3个字,将“富”字有意改成自己的姓氏“胡”字,这一字之差透出了母女间的深情厚意。
由于连年的战乱,冬学不久就停办了,母亲胡文秀见刘胡兰勤奋好学,便利用在家纺线的机会,用家里盖面缸的石盖片做石板,用石灰块在上面手把手地教刘胡兰认字、写字。
刘胡兰的祖母经常给她和妹妹爱兰讲苦难的家史和村史,父亲刘景谦经常和乡亲们一起去根据地给八路军送粮食、布匹,他常对女儿说:“答应下八路军的事,咱就是拼上命也要完成。”
在艰苦的日子里,平川坚持斗争的八路军日夜活动在青纱帐里,刘胡兰常随情报员为八路军送干粮,传情报。抗日干部们顽强斗争的精神,给了她深刻的教育。
1942年,刘胡兰当上了儿童团长,经常和小伙伴们站岗、放哨,掩护抗日干部。
一天,晋绥专署抗联的米主任,正在云周西村召开干部会,刘胡兰发现日军偷袭,马上报告米主任,使他们安全转移。
1942年中共文水县敌后工作委员会成立了。一天,工委李书记来到云周西村,传达党的指示,刘胡兰听了十分高兴,积极为落实党的政策出力办事,她常随武工队员到敌人据点散传单、贴标语,对敌人展开政治攻势。就在这时,中共文水县委委员张振晋同志,隐蔽在云周西村,秘密领导这一带的抗日工作。刘胡兰经常受到他们的帮助和教育。
在艰苦的斗争中,许多优秀党员和革命战士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使刘胡兰深受教育,特别是15岁的通讯员王士信、武占魁为掩护区长脱险,壮烈牺牲的情景,更使她永生难忘。
党的教育,先烈的影响,使刘胡兰更加无畏地在斗争中锻炼成长。这年夏天,刘胡兰和敌工站的刘站长,趁敌人据点唱戏的机会,侦察敌情,顺利完成任务。
1943年,日寇为了维护其日益残败的局面,拼命地抢粮抓丁,党领导农民针锋相对,开展了抗粮斗争。有一天,敌人又来抢粮食,刘胡兰机智地把敌人引向破坏抗粮工作的地主家,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1944年夏天,抗日政府决定除掉汉奸刘子仁(住在保贤村),刘胡兰知道后,经常操心刘子仁的行踪一天,刘胡兰在下地回家的路口,看见刘子仁向保贤村走上,马上报告了区干部,协助武工队处决了汉奸刘子仁。
1945年1月,文水县工委领导全县万余军民打下了西社据点,夺回粮食50多万公斤,刘胡兰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战斗,经受了战火的考验。5月,八路军伏击了偷袭云周西村的日本侵略军,在战斗中,刘胡兰和青年们主动上前线为八路军送弹药,救护伤员。
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1945年9月1日,八路军打下了文水县城。第二天,文水万余群在县城集会,欢庆胜利,文水县人民掀起了拥军热朝。中秋节,刘胡兰和乡亲们一起慰问八路军。刘胡兰像一颗幼松迎着抗日的烽火茁壮成长起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url总统与中共未能按时履行停战协议,国共两党开始了内战。刘胡兰在***的培养下,投入了新的战斗。
10月,她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妇训班”的生活很苦,担任小组长的刘胡兰,经常帮助值日的同学拾柴、做饭、和同学谈心。
由于敌人的骚扰,“妇训班”曾几次转移,途中,刘胡兰拿文件、背粮食,帮助体弱的学员扛行李。她常常鼓励大家说:“八路军打仗死都不怕,咱们还能怕困难,怕困难哪能干革命……”
回村后,刘胡兰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积极组织妇女上冬学,宣传革命道理,带领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看护伤员、学习军事技术、参战支前。1946年5月,她被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光荣地加入中国***,为候补党员。当时她才14岁。刘胡兰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困难面前不低头,敌人面前不屈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不久,她参加了区委组织的土地改革工作组,回云周西村领导土改运动,正确地执行了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刘耀梅
刘耀梅,河北阜平县人。1921年出生。16岁开始从事抗日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任罗峪村妇救会主任。她为发展全村妇女参加抗日工作,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妇女解放歌》。1943年初,为粉碎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壮岳区进行的大“扫荡”,不分昼夜地站岗放哨,抬伤员,洗血衣,做军鞋,抢秋运粮,坚壁清野,多次受到表扬与嘉奖。 1943年12月,日寇荒井部队血洗阜平县平阳乡,刘耀梅刚好在那里宣传区武工队的决议,敌人察觉到了这个重要人物的存在,立即包围了村庄。12月10日,刘耀梅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脑羞成怒的荒井暴跳如雷,竟将她绑在树上,用刀子一块一块地割她的肉。刘耀梅一次次昏死,一次次醒来,醒来就痛斥敌人。荒井用刺刀将她身上的肉割下后,当场煮熟吃下去。在折磨了整整三天后,无计可施的敌人将女英雄拖到上平阳村掏心砍头。刘耀梅壮烈牺牲后,抗日军民找到了她的遗体,人们含泪把她侧翻过来,由八路军晋察冀画报摄影记者叶曼之拍摄了后来广为人知的这幅照片《刘耀梅之死》。 现阜平县平阳村树有她的纪念碑。
赵一曼
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夏,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的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1962年4月9日,郭沫若为赵一曼题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成本华
成本华(1914年---1938年),安徽省和县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县,遭到和县人民的武装抵抗,成本华指挥战斗,被日本侵略军俘获,她英勇不屈,视死如归,被残酷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1938年初,山下弘一所在的日军中队侵入安徽和县,遭到中国人的武装抵抗。后来,他们抓住了抵抗的一些中国人,其中一名是个很漂亮的中国女子。鬼子兵很快搞清楚,这个漂亮的中国女子名叫成本华,是和县本地人,24岁,负责指挥这次抵抗。鬼子要成本华投降,成本华轻蔑地看着鬼子,一言不发。随军的日本记者拍下了这一幕。鬼子就把成本华连同其他参与抵抗的中国人关押起来。然后,鬼子们集体强奸了成本华。山下弘一、小林勇也参与了这次野兽般的强暴。几天后,鬼子要撤退,他们再次集体强奸了成本华,并把抓住的中国人全部刺杀、枪杀。在枪杀、刺杀中国人时,鬼子把成本华捆绑着,带到现场,让成本华观看他们的杀人表演。成本华冷冷地看着鬼子们的兽行,强烈的蔑视写在她的脸上、嘴角上。杀完几十名中国人后,鬼子们累了,找来几个板凳,靠在和县古老的城墙脚下休息。惨淡的阳光照着斑驳的城墙,照着狞笑着的鬼子,照着地上血淋淋的尸体,阴森恐怖。鬼子解开成本华身上的绳索,让随军的日本记者给成本华拍照。成本华轻轻活动一下被绑得发麻的双臂,然后,理一理凌乱的头发,面朝太阳,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轻蔑地微笑着,从容面对死亡。拍完照,几个鬼子发疯般地把刺刀刺进了成本华的身体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二战期间的日军作战部队有女军官。从有关资料得到,因为日本本土当时男尊女卑的思想还相当严重,陆军的幼年学校、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校都不招女学员,日军作战部队没有女兵设置,只在后勤部门、情报部门通常从事谍报、医疗、慰安等工作的女兵,或者级别很低,数也不多。她们无有军衔,只是军属,军队的附属人员。
即便是川岛芳子、南云造子这种女间谍,也没有军衔,她们不是军人,看一下川岛芳子的照片就知道了,她穿的军服都不是日本的制式军服。
电视剧里那么多女鬼子,难道侵华日军中真有女兵么?
侵华日军中有女鬼子吗?这在以往,似乎是个无需回答的问题。试看《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鬼子下乡,那都是成群结队的男性。可时代不断递进,屏幕上虽然还是放着大量抗日剧,可内容却居然翻出新花样来,其中之一,便是凭空出现了一大批美貌的日本“女鬼子”!
那么问题就来了,电视里那么多女鬼子——侵华日军中,真有女兵么?
首先来说,二战期间,女兵参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战前,苏联女红军便已然参与了卫国战争,而美国固然不多见,但在战时也确实有。至于中国,女军人更是早已告别了花木兰时代,正大光明地出现在战场之上。
但话虽如此,女兵上前线的其实真不多,更常见的,还是军队的中一些非战斗岗位,譬如报务员、护士、卫生员、秘书等等。
电视剧里那么多女鬼子,难道侵华日军中真有女兵么?(某电视剧中的日军女军官,认真讲,这就是某些导演编剧的意*,纯属子虚乌有)
日本的传统价值观,是倡导女性做合格的贤妻良母,所以战争爆发之前,很难想像日本女人也会走上战场。但随着战争的加剧,日本国毕竟是个小国,大量男子在前线阵亡,女子最终便唯有也上战场。
护士,是当时日军女兵的一大主流。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日本的从军护士共计3.5万人,其中护士长(下士官待遇)2000人,战争中死亡1120人。至太平洋战争后期,随着日军的连续惨败,患者猛增,通常一个护士要负责照料七百甚至近千名患者。照料患者也成了一桩重体力劳动,很多护士死于战事,有的则被俘虏。自然,被俘的日本女兵以自杀来保卫自己“名节”,似乎也并不太少见。
电视剧里那么多女鬼子,难道侵华日军中真有女兵么?(真家伙来了,这个就是真实画面了)
通信兵,则是另外一支女兵多见的兵种。1942年底,日本开始招募女子通信队员,队员为17至25岁的单身者。首批队员约180人,经训练,于1943年投入工作,主要任务便是在情报室接听防空监视所的电话,将敌机来袭的情报输入情报台,传达到隔壁作战室的“地图板”上。至日本投降时,女子通信队员总人数达370人左右
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很多英勇作战的女兵,她们大多担任后方的护士,但是做出的贡献却并不比男兵少。刘桂英就是这样一个女兵,她不但跟随远征军去了缅甸,还成为徒步走出原始森林的唯一女兵。当回忆起原始森林的这段经历时,刘桂英直言,森林里的野人比日军更加可怕,那时她的很多战友都被野人突然拖走而丢了性命,现在想起来还让她心有余悸。
刘桂英1920年出生于湖南,由于家境贫困,她被父母卖给了别人。然而养父母也因病去世,就这样,小小年纪的刘桂英成为了孤儿。虽然命运坎坷,但是刘桂英的性格却十分坚韧。她从小不怕吃苦,有着比同龄孩子更顽强的意志力。为了有更好的前途,刘桂英拼命学习考入了长沙市湘雅医院护士班。
没想到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了,很多护士同学都被征召入伍,刘桂英也因为爱国热情,报名参加了新22师。年纪轻轻的她就这样进入了野战医院,成为了光荣的女兵。在部队刘桂英的表现十分优异,她的突出能力也很快被组织看到,于是在组织赴缅甸的远征军时,刘桂英被选入其中。
那时没有人知道奔赴缅甸会有着怎样的情形,但为了服从组织安排,刘桂英还是义无反顾地前去。缅甸战场的艰苦生活由此开始,由于沟通问题,中国的远征军和其他盟军的配合不到位,被日本军队重创。等远征军决定撤退的时候,才发现日军已经在撤退的道路上进行埋伏。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远征军只好绕路,要穿过一片原始森林才能回到中国。
这片原始森林常年没有人类进出,里面充斥着各种野兽毒虫,甚至还有来路不明的野人。一进入这片大森林,就有不少战士由于瘴气而患了病。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很快一个个战士就倒下去。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没有地图,也没有任何可以识别的地标,战士们在森林里迷了路。他们不停寻找方向却始终找不到,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原本计划一个月后走出森林的他们,仍然被困在这里。
一开始部队只带了一个月的口粮,现在走出森林无望,很多人开始忍饥挨饿,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把马匹杀掉充饥。还有的人由于吃了森林里的野果,而中毒身亡。战士们都感觉看不到希望,回家的路变得十分遥远。然而这一切都不是最可怕的,藏在黑暗处的野人才是令人胆寒的恶魔。凡是有落单的士兵,就会被野人拖走。野人会将这些士兵当成食物不停地撕咬,等大部队发现时,战士的尸体上已经伤痕累累。
刘桂英十分害怕这些,她和同伴约好绝不能落单,一定要一起行动。甚至大家晚上睡觉的时候,也紧紧地围在一起,还要派人站岗。饥寒碌碌的战士们已经无力再反抗野人,只能尽量防止野人的靠近。终于,历经千辛万苦之后,部队回到了中国。
和刘桂英在一起的原本还有4名护士,但最后都生病离世,只剩下刘桂英一个人走出了这片森林。从最开始的10万远征军,到离开缅甸时只剩3万人,再到走出原始森林时只剩几千人,中国军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野人山里的这段 历史 ,并不被太多国人所知道,那些年轻的战士曾经在这里与野兽搏斗,对抗野人的进攻,还要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他们所经历的残忍难以想象。
而这些只是残酷战争的一个缩影,战争所带来的生离死别、国家经济重创、民族心灵创伤,并不会随着战争结束而治愈,反而会对世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些发动战争的国家,以及被迫卷入战争的人民,都成为了牺牲品。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可能成为战争的得益者,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反对战争警惕战争是最应该做的。
在湖南省宁远县天堂镇岭脚村,有一位名叫银金花、106岁高龄的老人。她原籍河南,从小跟爷爷学习武术,后来南下参军抗日,是永州市目前唯一健在的抗战女兵。
仇恨
银金花的爷爷是山东人,逃荒来到河南漯河。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全家四代同堂,上上下下42口人,日子越过越红火。可是,日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一家人的噩运随即开始。日军对漯河实施轰炸,银金花成为家里的唯一幸存者。家破人亡后,银金花四处逃难,先后到长沙、重庆流浪,后来凭借一身武艺,阴差阳错到部队当了兵。
从军10年,银金花亲眼目睹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日军对普通老百姓的残酷暴行,至今让她全身发抖。“日本人不停地炸,地上到处是死人,尸体东一块、西一块,有的被炸到树上吊着,有的被炸得分不清了,我夜里行军时就曾经被人的肠子绊到!”“日本兵杀人的时候根本不分男女老少,用刀砍、用枪打,想怎么杀就怎么杀。为了比试谁厉害,日本兵让中国人在河边跪成一排,用刺刀连着捅,看谁杀得多,浏阳河水被血水染得红彤彤的,河道都被堵住了。”
伤疤
“我参加了两次长沙会战,都是担任战斗班班长呢!”提起当年参加长沙会战的事,银金花立刻变得神采奕奕。
“七七事变”后,日军先后侵占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为巩固成果,摧毁中国军队继续抗战的意志,迫使中国军民屈服,又发动了对长沙的侵略。
由于身材高大,银金花一开始就被安排在战斗班,而非通常的医护或通信岗位。战斗中,她常常一个人扛着机关枪冲在前头,浴血奋战,身上至今还留着3道深深的伤疤。
老人右手和头部的伤疤是在参加浏阳河附近的一次战斗中留下的。“那是一场肉搏战。日本鬼子冲上了我们的阵地,我们的子弹打完了,来不及补充,只好操起刺刀迎上去。有的鬼子瞧我是个女的,个子比他还高,觉得很惊讶,就想俘虏我。鬼子向我扑过来,我侧身一躲,再反身夺过他的枪,一脚就把他踢到了山坡下!”那次战斗中,银金花连杀了7名日本兵,最后头部被弹片击中昏了过去。她被抢救了三天三夜才醒过来,护士告诉她,她倒地时,右手手腕受伤脱臼,伤口很深。
为了狙击日军,银金花所在的部队常常急行军,曾经1天跋涉近50公里。那天,部队从一座石山下通过。由于连续遭受日军的轰炸,山体早已出现松动。正当部队通过时,一块近百斤的大石头突然滚落下来,当头砸向了银金花。银金花本能地用左手一挡,命是保下来了,可手臂上又留下了一条超过5厘米的伤痕。
知足
1949年,37岁的银金花与同样是抗战老兵的丈夫周辉榜,离开了寄居的湖南辰溪县,返回了周的老家宁远县天堂镇岭脚村。
1991年,79岁的银金花晚年丧子,生活一直靠孙子和族人照顾。当地 和志愿者经常来看她,村里还为她解决了低保,申报了百岁老人补助。这几年,老人的听力和视力有所下降,还患有肾炎,但说话口齿清晰,生活能够自理。闲不住的她在院子里种了菜、养了鸡,还经常帮着村民们照看小孩。
“能够活下来,我蛮知足了!现在国家稳定,没有战争动荡,不用担惊受怕,可以放心过日子……”银金花说。
岭脚村,偏远而又宁静。如今,饱受磨难、历经沧桑的抗战老兵在这里安享晚年。
相关: 抗日战场上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女兵
抗日英雄成本华。成本华,20岁,属于地方部队,穿着农家冬棉装,只有腰间束的一根童子军的制式皮带把她与普通村姑区别开来。她在安徽和县被捕,日方摄影者为她拍了两张照。
因其佩戴的皮带是童子军所使用的制式皮带,被日军称为“中国女童子军”,实际上,以她的年龄,应该不是童子军了。从成本华所穿的衣服看,应该是属于地方武装。
抗日英雄刘桂芳。大阪每日新闻社1938年6月31日出版的第31期《支那事变画报》上,刊登了两幅俘虏中国女兵的照片,其中一个女俘名字叫刘桂芳,当时20岁。她们都是在徐州会战中被俘虏的。
魏文全
抗日英雄魏文全。她的背后是日军的牢笼,没有了自由的名字,却有了醒目的“5”号囚记。她是在“留下镇”被捕的,其对手是日军野副部队。她很孱弱很瘦小,却是肩负重责的抗日杀敌之便衣队长。她看着比较显老,却正当25岁的花样年华。
抗日英雄姚英。姚英个子不高,日本人刻意让她斜挎一支长长的步枪,枪托朝上,枪口向下,这种挎枪的样式奇特而又别扭,带有羞辱的意味,显示了日本军人的一种阴暗心理。这位女战士的胸腹处悬挂着一个枪刺的皮套,它十分突兀地摆放在步枪上,皮套里没有刺刀。显然日军怕其刺向自己。
被日军俘虏的东北义勇军抗日英雄杨淑珍(女18岁) 杨威德(男)周紫珊(女)。
被日军俘虏的国军军官与其妻子。在苏北的一次战斗中,日军进行快速包抄,国军174师师部被打散,这三位军官及随军家属被日军俘虏。他们三对六位坐在台阶上,神情落寞。妻在前,夫在后,顺序而下。丈夫束手无策;妻子更是状若待宰羔羊。夫妻双双被日军捕获,后果自然十分严重。
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女兵
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女兵
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女兵
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女兵。两位八路军女侦察员不幸被日军抓住了。她们是在正太线附近执行任务时被捕的。她俩的长相很相似,相似到像是亲姐妹,而日军记者在旁边所作的注解便是:“共产军姐妹。”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曾在我国土地上,做出了无数暴虐之事。面对残暴的敌人,无数热血青年曾拿起钢枪奋勇抗敌。在抗日英雄中,曾有无数英勇作战的女兵存在。虽然她们在抗日战争中,留下了自己的飒爽英姿,但女兵的参战也是在告诉后人,当时的形势是何等严峻。今天要介绍的这位老奶奶,便是抗日女英雄中的一位:银金花老奶奶。
在宁远县天堂镇岭脚村,有一位108岁高龄,叫做银金花的老奶奶。银金花老奶奶的祖上生活在山东地区。从小被爷爷传授武功的银奶奶,后来更是曾南下参军抗日。银奶奶的爷爷是山东人是,当年逃难来到了河南漯河地区。安心在漯河生活了几十年的银家,日子过得非常红火,家中人口繁衍到42人,可谓是四世同堂。但随后银家人的噩梦便开始了:日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当时的日军飞机对漯河地区实施了轰炸,曾经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就此被毁,最终全家只剩下了唯一的幸存者:银金花。
家破人亡后,银奶奶四处逃难,她先后流浪到过长沙,重庆。后来凭借一身武艺,银奶奶干脆来到了部队,当起了兵。当兵十年,银奶奶曾亲眼目睹,日本兵在我国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时至今日银奶奶回想起日军的残暴,老人家依然会气得全身发抖。日军飞机不停轰炸,到处都是死人,尸体更是散落一地,有的尸体甚至被炸到了树上。银奶奶自称:自己在夜里行军时,就曾被肠子绊倒过。
日本兵杀人的时候,根本不分男女老少,用枪打,用刀砍,怎么残忍怎么来。为了彰显武力,日本兵曾让中国百姓在河边跪成一排,用刺刀连着捅。浏阳河的河水被染得红彤彤的,河道都被堵塞了。日军在相继占领了南京,武汉等城市以后,为了巩固战果,他们又发动了对长沙的侵略战争。由于银奶奶生得身材高大,她便被编入了战斗班。在战斗中,银奶奶经常一个人扛着机枪冲锋在前,至今银奶奶的身上还留着三道深深的疤痕。银奶奶的右手和头部的疤痕,就是在参加浏阳河附近的一场战斗留下的。
银奶奶介绍:那是一场肉搏战,鬼子冲上了我军阵地,银奶奶所在的班,子弹都打光了,在来不及补充的情况下,全班战士只好操起刺刀迎了上去。有鬼子兵看银奶奶是个女人,个子比自己还要高,很是惊讶,就想俘虏银奶奶。鬼子兵向银奶奶扑来,银奶奶侧身一躲,再反身夺过鬼子兵手里的枪,顺势一脚就把鬼子踢下了山坡。在那场战斗中,银奶奶先后杀了7名鬼子兵,最后头部中弹的银奶奶才倒地昏迷了过去。
再后来银奶奶被抢救了三天三夜才苏醒过来,护士告诉银奶奶:倒地时,她的右手手腕已经脱臼,伤口被割得很深。为了阻击日军,银奶奶所在的部队经常急行军。曾经有一次,银奶奶的部队一天之内,就急行军走了近50公里。那天部队正从一座山下走过,由于连续遭受日军飞机的轰炸,山石出现了松动的迹象。部队走过山下时,正巧有一块大石滚落下来,砸向了银奶奶。银奶奶下意识地用左手一挡,性命虽然保了下来,但银奶奶的左手手臂上,却又留下了一条5厘米长的疤痕。
1949年新中国成立,37岁的银奶奶与自己的战友也是丈夫周辉榜,选择了离开湖南,返回老家岭脚村生活。1991年79岁的银奶奶晚年丧子,随后老人的生活便一直由族人和孙子照顾。当地工作人员和许多志愿者,都曾前来探望银奶奶。村里面还为银奶奶申请了百岁老人的生活补助。
最近这几年银奶奶的视力和听力都有所下降,还患有肾炎,但她说话依然口齿清晰,生活能够自理。闲不住的银奶奶还在自家院子里种了菜,养了鸡,帮村里人照看小孩。面对来到家中询问自己,抗战经历的人,银奶奶经常神采奕奕,连比划带讲的。银奶奶表示:自己能够活下来,就已经很知足了。如今国家已经稳定,没有战争带来的动荡,不用再担惊受怕,终于可以安心过日子了。
偏远宁静的小山村中,有一位饱经沧桑的抗日女兵在此安度晚年。正是因为曾有无数,像银奶奶一样的抗日女兵,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抗敌,才为我们换来了今时今日的安稳生活。苦难的岁月已经过去,但曾经侵华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每一名华夏子孙都应该铭记于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