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杨博士什么来头

歌手杨博士什么来头,第1张

中央音乐学院。歌手杨博士是一个较为有名的网红,粉丝群体较多,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是音乐声学博士。音乐声学是研究乐音和乐律的物理问题的科学,对乐器和人的发音原理的研究是从激励器、共鸣器、辐射器三大部件来入手,以求得最高的效率和优美的音色。

        这是一本由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康奈尔医学院生化、医学双博士杨定一先生所著,有关身心整体健康医学的一本通俗易读而又实用的读物。承蒙读书破万卷的包老师推荐,才有缘阅读此书。今二度重读,遂有了择要成文的念头。

      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潘宗光先生,这样描述:"杨定一是医生也是科学家,凭个人修养,把中西医学、科学、宗教、文化融汇,写成《真原医》,这是我最欣赏的书之一,也是我近期讲话的灵感来源,现在已在开始看第三遍,希望你也喜欢。"

        杨博士自序中的一句话,指出了本书的核心。即"只有彻底转变心念,才能恢复健康与福祉!唯有全新全意,身体力行,追求平衡的生活模式,才能恢复健康。……健康是发自内心改变的成果。健康是要主动追求而无法被动获得。健康是一种综合指标,说明了我们日常生活与思考方式,而不仅仅是毫无生命的用以证明状态的实验数据。健康不只是身体表象也是心理状态,两者事实上是一体的,却也彼此影响。环境与周围事物的健康也同样会影响个人健康,而个人的健康也与地球、社会整体的健康有关。反过来说,生理与心理都真正健康的人自然也会协助恢复恢复环境与周围事物的健康。"

        我绝不否定西方医学,而是觉得有必要接纳古今中外的医学各个领域。我采取整合方法,希望将人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解来的各个器官与系统。我们作为病患者,没有人会希望身体被分解成各个器官来看待。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整体治疗,包括身、心、灵。

          全方位的医学是结合了全世界所有的医学奇迹的,是没有界限的,也必须是兼容并蓄,没有门户之见的。因此,对我而言,没有所谓的传统、非传统、东方、西方,或所谓的密宗医学,只有能够真正发挥成效的医学。医生也是科学家,必须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各种追求健康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要点及惟明的评论:

一21世纪预防医学是健康的关键:

评认同,这和《黄帝内经》治未病的理念完全相合。

二一种新的趋势正在形成,人们开始希望借助自身防御系统和痊愈机制来达到健康。

人们渐渐认同,对身体而言,拥有足够的天然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脂肪酸等,就会营造出支持细胞正常功能的最佳环境,而用天然物质来预防并治疗疾病,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评这一点,只要读过惟明另一篇文章《病从寒中来》,就会了解日本的石原结实博士的自然疗法,恐怕就是对以上观点最好的印证,看来真是殊途同归啊!

三由内健康到外健康。

敞开心胸去了解每一种科技、每一种疗法。只要能让当事人痊愈,彻底由内到外健康、身心恢复平衡,就是最佳疗法。健康不能只靠吃药或某种营养素来维持。病人本身必须主动积极,适度运动、改变心态、摄入正确的营养等,才能将疾病连根拔起。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也唯有自己,才能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评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才能找到适合人类特质的理疗方法。中医有不信者不治,"信"表面而言似乎是针对他人或外在理论,究其实质,着实是对自己的信任,而非疗法或者医者。我碰到有些患者,明明知道现有的方法,无法治愈疾病,不愿尝试传统的治疗方法,而错失挽回生命的机会;或是以工作、事业、生意等各种理由一等再等、一拖再拖使得病情突然恶化,诚为可惜!

四中西医整合是未来趋势。

过去大家认为很玄的"体质",现在已可以用最先进的西医检测技术来证实了!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教授折尔吉因曾说:"人体所有的能量都源自太阳的光线"。阳光=>植物=>动物=>人,还有人直接接受阳光,增加氧吸收、降低心跳速度、加速皮肤新陈代谢、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甚至改善肌肉的能量。太阳的全光谱光源具有杀菌功能。晒太阳促进钙吸收。阳光直接影响人类心理和情绪健康。自然的阳光是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元素,而且是一项上天赐予万物珍贵且最方便的健康资源。想追求健康的现代人,多把握与自然阳光接触的机会,多从事户外活动,每天最好能接受1-2小时的自然阳光照射,无论对于情绪或生理健康都会有很大帮助。

评有位中医老师讲,他的理念借助是西医的仪器、数据来来对中医望闻问切所得出结果做进一步的确认或者参考,治疗还是以中医的手段进行调治。

五空气三宝:臭氧、负离子、芬多精

森林中富含这些清洁元素,可使空气清新迷人。室内空气中有毒化学物质是室外的2-5倍。多去大自然,多去户外,就是对身心的洗涤。

失衡的土壤中长出的农作物缺乏生物活性,人类的身、心、灵也会因此失衡。有机耕种+好的阳光、空气、水,以及农民耕作时的感恩心和慈悲心。结出的果蔬粮食才能带给食用者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失衡的物质是无法滋养生命的,唯有大地健康了,我们的生命才得以延续并且活出健康。

人类如果没有与万物同为一体的体悟,也就无法维持个人的健康。

评这不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的体现吗?大自然与人关系尚且如此,如果农作物的种植者,为了提高产量而使用过量的化肥、农药,到头来会进入害他自害的恶心循环之中。食物的加工生产者也更应有良知,否则今天害他,改日又会被他害。现在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疾病越来越多,其中难道不是这种互害模式的结果吗?

六活食物和活性酶:

活的食物是最健康、最有疗愈力的工具,那什么才是活食物呢?就是充满活性酶的食品。

煎炒烹炸会使食材内含的天然酶完全丧失,所以诺曼沃克博士不遗余力推动生机饮食和蔬菜汁养生。

发酵食品含丰富的酶,即使加热也比其它食物易于消化,如日本的纳豆和味增汤。还有谷类、豆类、坚果种子都富酶和其它营养,同时也含有酶抑制剂。古人削弱抑制剂的聪明方法是将种子培育成发芽菜、泡菜发酵,这样养分就易于被吸收。

人体内发现的酶多达5000多种以上。我们呼吸、意念、行动,都需要酶的参与。我可以把酶想象成是生命和无生命之间的一座桥梁,将简单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生命的表现。

评摘录的这些通俗易懂的知识,对我们的养生和健康带来了科学的指导。

七果蔬中的植化素:

植化素又称为植物化学物质或植物化合物,指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一些化合物。它本来是作为自我防御的功能。但最新发现,这些植化素能够帮助人类提升生理功能或预防、改善特定疾病。

例如:苹果具有优异的抗氧化能力,证实了古人"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八饮食与健康:

罗马作家和自然学家普利尼:

"大多数人努力填饱肚皮,却不知这样会让自己受苦。"(P50)

“过于丰盛的晚餐往往会导致兴奋失眠,并导致清晨起床慵懒无神。相对的,清淡少量的晚餐或干脆不吃晚餐,才能带来平静深沉的睡眠。”

评的确如此!我已经有三年多,通常不吃晚餐,尽量减少应酬活动,体重变化通常在+/-15公斤之内,各项指标正常,甚至逐步向更年轻态转变。

九消化系统是健康的关键:

从古至今所有的饮食疗法都强调,必须小口慢食。

如果能秉持饮食不过量,并遵循小口,细嚼慢咽的简单原则,身体自然发挥应有的功能。(P69)

英国国王的御用外科医师,肠道疾病的头号治疗专家-莱恩爵士:肠道的末端,应该是每6小时排空一次,但是一般人的粪便常常停留24小时以上,结果就造成溃疡和癌症。(P77)

任何疗法都必须被谨慎评估我相信,疗法其实愈简单愈好,简单的疗法不只安全,更能根治病原,长期调理更佳。例如螺旋形态的扭转运动或拉伸运动(见附录),虽然动作简单,却又一般直线运动无法达到的机构调整效果,只要持续每天做,必能感觉不同!

评这一点,与我本人自身实践所树立观念是一致的。

原则一:“简单的动作重复做”。

原则二:我们在养生禅习社推广的“单八+双八太极拉伸操” 就是螺旋形态的扭转+拉伸运动。每日拿出10分钟长期拉伸,对12条正经和任督二脉以及其它经脉、细小络脉都有效。对脊椎类疾病,甚至包括脏腑类全身整体性的不适,都能得到有效的养护和调理。

杨博士还提倡盘腿,无论单盘还是双盘,都是适合每个人调整身心的最佳工具。(P84)

十修身亦修心:

修心的的第一步,就是“感恩”每一次吐纳,每个动作中,都充满着我们对身体的每个细胞的感恩”。

“当我们心存感恩并乐于帮助他人与回馈社会时,身上的“气”是与天地谐振的“正气”。此时,人生态度与生命价值会有不可思议的转变,正是启动身、心、灵自我疗愈的开始。

评这一点与孟子所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何其相似乃尔。所以说,古今一同。

十一道家静坐、佛家观想、印度瑜伽、希腊柔软功等无不强调以正确的呼吸达到健康,长生不老的境界。

评这一点,杨博士有所涉及,讲得比较粗浅。建议大家参照李少波老师的《真气运行法》、李瑾伯老先生的《呼吸之间》,对呼吸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和原理讲得更为透彻。

十二完全的疗愈

和谐的量子谐振,根据量子力学,没有任何事物是固定或确定的,他的存在,也就是观察的结果取决于观察者。古人在很久以前就知道,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现在的许多文明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纤维肌痛症、忧郁症、癌症以及其它许多慢性病,都是因为量子谐振被破坏而导致。因此,仅靠药物治疗师不可能恢复健康的,而必须主动召回与生具有的谐振状态。现今有些医师也认同,除非身心灵达到和谐,否则任何治疗皆不能触及疾病的根源。

内心彻底的转变,就是“真原医”最根本的核心。

“现代人的饮食失衡大多是过度而非不足”{P119}

评所以杨博士也主张尝试断食(轻断食)和静坐来达到调整压力、自主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系统失调等,还专门用30页的篇幅介绍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以印证静坐的原理和益处并教授静坐的方法。甚至还提及一些佛家呼吸法门的修持方法,对疗愈身心的功效以及人体能量通道“中脉”畅通的重要性。

〔慈悲〕会建构一个独特的和谐场,层层传入体内的所有细胞,所有层次的意识与微细体中。慈悲是连接万事万物、宇宙中大小万物的基本力量。

活在与万物同体的状态中,对万事万物不起分别,只是如实完整、深刻地体验一切情感觉受,不妄加分别善恶,不迎不拒,即知即行,接受生命所有色彩、形式和起伏的原貌,无条件地接受它。通过无条件的接受,可以将一切负面的情绪反应转化成为感恩、关怀、慈悲与体谅的正面心情。

评这样才是找到身、心、灵终极疗愈的真原医之道。

在本书的末尾,还配图介绍了七种螺旋拉伸功法。希望通过阅读这篇小文章,能对您的健康、养生、修行能有启发和帮助。

杨受成是个商人。

杨受成,1943年3月3日出生,香港企业家,商人,1960年代以20万元资本在香港市区心脏地带开设钟表店,其后取得名表代理权,不到30岁已成“钟表大王”,

为日后英皇集团的业务发展奠定基石。1972年成立好世界集团,经营地产业务。经过多年努力,杨受成已经成功将一间钟表店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综合企业──英皇集团。

2012年,杨博士出版传记《争气》,总结半生奋斗故事。在2019年8月,获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717名。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1964年,杨受成博士在九龙弥敦道开设自己的钟表店──天文台表行,其后分别于1965年及1967年成功取得欧米茄及劳力士表的代理权。

1973年,他把英皇钟表珠宝及若干物业,以好世界的名义上市,其父杨成任主席,31岁的杨受成任董事总经理。获得公众资金的支持之后,杨受成更积极地发展地产,扩充钟表珠宝的零售业务,事业如日中天。

2003年,曾向北京大学捐资1000万元,12月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董事。就在此次风波之前的2003年7月14日,他还前往北京成立EEG的中北英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进军内地的影视歌演艺经纪市场。

2018年4月25日,香港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博士在第十五届(2018)中国慈善榜荣获“年度慈善领袖”殊荣

其实,和两位名校博士一起聊天的感觉(两位博士都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就像和两位小哥哥聊天的感觉一样,哈哈。

和两位博士的采访就在标准链杭州分部举行,从照片来看有种高级会所的感觉,一个优雅幽静的喝茶聊天的地方。其实杭州分部真的是办公场地,且租金比杭州大部分写字楼都要低。

两位博士在采访中透露,标准链完整配套的主网,以及挖矿(共享计算)的功能都即将在近期上线,可以期待一下!

采访完,张磊博士就去办公室接着搞研究了。两位博士都在全职为标准链工作。真的,团队在做事!

小龟:张博士是什么时候回国的?

张磊: 上个月18号。

小龟:李博士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李崇: 我是上个月28号到的上海。

小龟:我看你们最近办了好多高校活动。

张磊: 对,还要继续。

小龟:你们之前来中国办过这种活动吗?

李崇: 没有,这是第一次。

张磊: 这是我第一次来杭州。

小龟:李博士、张博士和金总是怎么认识的?

张磊: 通过杨博士认识的,杨博士是我们以前在高通的同事。

李崇:杨博士给我们洗的脑。

张磊: 培植信仰。

小龟:对,你们这次回国觉得国内的区块链跟国外区块链有什么区别?

张磊: 最大的印象是这边炒币的比国外更多一些。

小龟:你们在哥伦比亚大学还有开区块链的课程?

张磊: 对,我们一起教这门课程。一年两学期,一学期教人工智能,另外一学期教区块链。 去年9月份刚开设的,哥伦比亚大学第一门区块链的课程。

小龟:在学校受欢迎程度高吗?

张磊: 人还是蛮多的,我们这个课大概将近90个人。这在一般的研究生课程里边算是很多了。

李崇: 一般美国的研究生课程,二三十个人的算比较正常,还有一些可能十几个人,甚至还有个位数。

张磊: 我们主要还是从理论出发,把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及技术本质,传授给学生。

小龟:张博士擅长的领域是共识机制?

张磊: 在我们标准里边,我主要负责共识机制这一块。

小龟:共识机制是包括?

张磊: 我们常说的区块链,其实就是分布式账本技术。分布式系统的灵魂就是共识。这么多人在系统里边,本来互不信任的。但最后,大家可以互相协作,把这个系统变成一个相互信任的系统。这个就需要靠共识。

PoW、PoS、DPoS这些都是共识。 我们标准链用的是基于DAG结构的共识的算法。

小龟:李博士擅长的是哪块?我看介绍是分布式,我不懂是什么。

李崇: 分布式计算或者共享计算,也是我们现在基于标准链底层结构做的偏应用的产品,再过一两个月就要上线了。

你可以理解它为像共享单车一样的共享经济。共享经济的核心,就是把大家闲置的资源进一步优化给需要的人用。我们想把这个概念拓展到计算领域。

我们家里都有电脑或者是笔记本,它们大部分时候是闲置的。现在很多人需要计算算力的时候都会去使用如阿里云、亚马逊这样的云服务,但是这个成本非常高。

一方面是大家对大算力有需求,以及昂贵的云计算服务,但另一方面是,全球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算力资源都是闲置的。

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这样的平台,把全球范围内所有闲置的计算算力都汇聚在一起,把几千万甚至是上亿的机器放在一起,但是成本可以做到很低很低。

把这个平台搭建起来就需要用到分布式计算技术。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可以解决系统安全问题以及跨境转账等问题。 而在标准链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租任何电脑,支付给提供计算能力的人CZR。

小龟:你们好像还有另外一个博士。

李崇: 杨博士还在美国坚守阵地。

小龟:大家好像都是做不同的方向,但是怎么配合呢?

张磊: 我们大概的分工是,我负责底层的共识,共识是区块链的灵魂。标准链最后的核心是构造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

李博士现在做的是超级计算机里最大的应用,就是计算,怎么把一个人的计算分配给其他人使用。

杨博士应该就算提纲掣领吧,从生态的角度,从项目的进度,来管理标准链。

小龟:哦,杨博士是领导。

李崇+张磊: 对,杨博士是领导。

小龟:两位博士好像都不怎么关心外界币价的变化,但真的是这样吗?

李崇: 我要天天关心币价的变化,我变成炒币的了。首先炒币不是我的人生追求。

小龟:那你的人生追求是什么?

李崇: 做点好东西出来,不是赚钱。 我要想赚钱,也不会去搞学术了。搞学术的人都不赚钱,搞学术的人就追求一些自己觉得比较有意义的东西。当然前提要解决温饱。

第二个,我觉得现在关注币价太早了,因为现在它没有支撑,大家都在画大饼,炒来炒去,完全没有意义。

我觉得踏踏实实先做技术,有了技术支撑了,币价自然而然就起来了。

小龟:现在市场渐渐有点起色了,再往前几个月的熊市对你们真的没有影响吗?

李崇: 没有,对金总有点影响。

小龟:你们为什么会选择标准链呢?

李崇: 你得问杨博士,杨博士天天给我们洗脑。

小龟:杨博士洗脑成功了。

李崇: 光看数字货币,我们一点兴趣都没有。我们想研究技术,标准链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我们就跟着杨博士一起,三个人从高通一起退出来做这个事情。

张磊: 当时杨博士也给我们介绍了国内杭州团队的情况。我觉得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把事情做好。道同了就可以一起安心地做点事情。

小龟:你们现在美国团队有多少人?

李崇: 加在一起六七个,有一些做运营做市场。

小龟:技术主要是你们三个吗?

张磊: 对,技术除了我们三个之外,还有杭州的同事。我们也会和一些大学合作,特别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和学生,暑期也会有学生来实习。

小龟:我想跟张博士聊一下共识的问题。先讲一下,标准链到底是做什么的?

张磊: 我们的想法是把具有一定智能的物联网设备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超级计算机。比如,算力分享平台就是其中的一个应用。这也是我们当时做标准链的初衷,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小龟:你们一开始做的标准链和现在标准链有什么变化吗?

张磊: 变化肯定有,但是初衷没有变,初衷是通过更有效更安全的方式实现万物互联。

小龟:张博士认为DAG不是区块链?

张磊: DAG是区块链,我不认同这样的说法。DAG它叫有向无环图,本质就是一种数据结构。

李崇: 区块链本身也是一个数据结构。它们两个是不同的数据结构,是并列的关系,并不是谁属于谁,完全是A和B 的关系。

小龟:好像做DAG的还有IOTA等。

张磊: IOTA是针对物联网的第一个项目,我觉得它蛮成功的,不管从想法还是从实现方法来看,都是一个很不错的项目。

但是它有自己的局限性,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跟学生上课的时候也讲过这个项目。

小龟:它有什么局限性?

张磊: 现在这个系统它是一种基于PoW的共识

小龟:为什么它是基于PoW的?

张磊: 它每发一个交易,都需要引用前面两笔交易,发送的时候还是需要做工作量证明,才能把交易放到DAG结构中去。但是它的PoW跟比特币的区块链相比,工作量没那么大。

小龟:它要异步传输和确认,是吗?

张磊: 异步传输和确认?

小龟:不是像比特币一样,十分钟打包,然后一起再确认。

李崇: 没有,它是随时的,来了就连上。

张磊: 它是无区块的DAG,它把交易连起来,没有区块的概念。

小龟:标准链的DAG是什么?

张磊: 我们也是无区块的DAG,我们也把交易连起来,但是我们的交易不是像IOTA这么做的。共识算法是有区别的,IOTA它相当于是把区块链里面的区块变成交易,然后把所有的量级变小。IOTA是一个基于交易的DAG,没有区块的概念。

但它的局限性是,难度很难设置。 如果难度设置得太难,一个很小的传感器如果想发交易,电池一会儿就用光了。但如果设置得太小,安全性就有问题。

有人通过计算和分析,现在购买七台蚂蚁矿机就可以攻击IOTA网络。

小龟:现在就可以?

张磊: 现在就可以。因为它网络里没有那么多设备,所以它的算力不是很强。如果你有7台蚂蚁矿机,你的算力就比它强。

小龟:我想起来了,好像使用它的人越多,安全性才越高,所以起点的时候,如果比较少人用就比较容易被攻击。

张磊: 你说的很准确。

POW的机制,它有一定的问题,因为它没有交易费,纯靠PoW来发交易。作恶的人可以无成本地发无数的交易,把你网络堵塞掉。PoW的难度很难设置,不能设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第二个问题,网络在增长的过程中,怎么让网络用户越来越多。在开始,安全性会有隐患,IOTA现在有网络协调员,这被很多人诟病。我认为也是它局限性之一。

网络协调员认为是对的东西,它就永远是对的,不可能把它撤掉。别人就觉得你是中心化的。当然IOTA,它们现在也想把这个东西拿掉。

这是我认为它两个比较大的局限性。

李崇:再一个它现在不支持智能合约,是吧?

张磊: 它现在暂时还不支持智能合约,但是他们的研究方向里包含对智能合约的研究。

李崇: 标准链上线之后支持智能合约的。

张磊: 对,我们是支持智能合约的。

小龟:标准链的DAG结构跟他们有什么区别?

张磊: 我们是属于同一类的,是基于交易的DAG结构。

对于物联网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因为如果有区块,就需要打包收交易费。物联网设备,不管是数据的传输,还是交易的传输,可能额度都很小,多属高频小额交易。

一旦你付不起交易费,就没人会把你的交易打包进去,这就很存在很多问题了。

所以最好不要有矿工这样的概念出现。没有矿工,支付少额甚至0交易费,你的交易发到网络里可以被其他节点收到且确认。

我们不是通过挖矿这种机制来确认交易的,我们的共识方法是一种叫R-DAG的结构。我们的DAG结构有一定的规则的,不像IOTA从每个交易出发,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每个交易连两个交易。我们的整个DAG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则的。

小龟:有一定规则的随机的?

张磊: 有随机在里边,但是它有一定的规则。

李崇: 不是完全随机的,给你一定的规则,你要按照那个规则去做一些随机,你可以大概这么理解。

张磊: 具体而言就是我们把网络给整个分层了,一是交易层,一是共识层。在共识层,EOS及很多项目都有见证人的概念。比如我们有一批见证人,通过这些见证人在共识层进行虚拟的协商达成一种共识,然后共识可以应用到下面的数据层或者叫交易层。

那么,你在里面的交易也会一笔一笔的确认,见证人也可以不停地轮换。

小龟:好像听说你们也可以挖矿,还有矿机?

张磊: 不,我们的挖矿最后是想把所有的设备都连起来,变成一个大的计算机。变成大的计算机之后,挖矿就可以理解为提供服务。

李崇: 生态搭起来之后,相当于一个社会一样,人类社会有需求,就有提供服务的。提供服务的那些人,我们就可以把他称为矿工,因为他提供了服务,就会收到CZR。

小龟:你们挖矿是怎么玩的?是专门设计有矿机吗?还是任意设备都可以?

李崇: 基于不同的应用和服务。假设你现在把你的笔记本算力提供出来,你就可以被认为是我们生态里的一个矿工,假如有人使用你的笔记本算力,就可以会收到对应的CZR作为奖励。

小龟:目前标准链的网络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李崇: 现在我们自己在做的服务是共享算力,之后我们还要做分布式存储,整个生态做大了之后,万物互联的场景比如智能家居等都可以成为标准链的应用场景。

张磊: 比如车联网中的司机,可以把他的驾驶行为以及所有的数据都集中起来,放到区块链上。如果有人对司机的数据感兴趣,他可以从区块链上把司机的数据买过去,而司机作为数据提供方,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这其实也是挖矿,通过提供的服务,得到对应链上代币的回报,这就是广义的挖矿概念。

小龟:可以给标准链挖矿的设备,不是专有的设备。

张磊: 对,不是专有设备。

李崇: 你的笔记本就可以作为矿机贡献出来。

小龟:它不会像比特币一样发展成军备竞赛。

李崇: 不会。我们这个严格来说不叫挖矿,只不过因为大家都知道矿工挖矿这个概念,我们就沿用这个概念而已,但本质已经不是挖矿了。

小龟:普通人可以通过这个赚钱吗?

张磊: 可以啊。

李崇: 就像我刚才说的,你把你家里闲置的电脑贡献出来,如果有人用你的电脑,你就会收到对应的奖励。

小龟:比如一台普通性能的电脑,它可以一天挖多少币?

李崇: 这个现在不好说,由市场决定。

小龟:这个功能已经推出了吗?

李崇: 现在demo已经有了,再过一两个月就能正式上线了,到时候也欢迎你把你的电脑贡献出来,赚一些CZR。

小龟:我看到有一个说是PoP共识算法,这个是什么意思?

李崇: Proof of Participation

张磊: 就参与度。严格上来说不能叫共识算法,应该叫激励机制。

我们主要看贡献度,我可以贡献我的计算能力帮别人解决计算上的问题。你也可以把你的硬盘贡献出来帮别人做分布式存储。

PoP就是看你贡献了多少,贡献了多少就拿到多少回报。它是一种基于参与度,基于贡献度的激励机制。

小龟:我理解了,那标准链在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在开发方面的计划。

张磊: 我们的主链一直在内测。

小龟:主链还没上线。

张磊: 我们其实已经上了,但是没有公开。

李崇: 我们年初的时候上的,但它不是一个whole package。所谓的whole package,就是对应的钱包、浏览器、API、SDK等都有。有人要在我们上面开发东西,你得给他提供开发环境。大概再过个把月可以上线。

张磊: 就这个月底好像。

小龟:接下来呢?

李崇: 不断完善技术,把配套的基础设施建好,激发Developer参与生态。

小龟:那你们在公链的架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李崇: 我们不想做一个one solution for all。我们主要集中intelligent IOT,智能硬件这个领域,在这个领域我们要做到最好!

小龟:物联网本身发展的进展是什么状态?

李崇: 它也处于一个发展的早期。

张磊: 其实物联网这个概念提出

李崇: 有年头了,但技术上发展……

小龟: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就有这个概念。

李崇: 对,它概念很早,但这个体系太大了,它不是一项技术就能解决的,要好多技术堆在一起才能建立起物联网。5G也是为了建立这样的物联网,但5G 只是所有物联网里面其中一项技术。

小龟:那感觉标准链还要再做很久啊。

李崇: 就是要一直做下去的啊,苹果做智能手机做了十几二十年了,不还在做吗?

张磊: 这个东西不可能现在提出就完了。

李崇: 一直是一种进化,要越做越好,就像你现在用的苹果手机,第一个苹果手机最早十年前出来的,你现在看看第一代苹果手机和现在的苹果手机差距有多大!其实标准链也是一样的。

小龟:在应用的拓展方面是不是还挺难的?

李崇: 起步肯定是很难的。

小龟:你们现在有合作伙伴了吗?

张磊: 有一些。

小龟:那举个例子呗!

李崇: 反正我们有一些合作伙伴,时机合适的时候可以说。

小龟:两位博士有什么特别想跟社区里的同学说的吗?

张磊: 大家可以关注一下CZR。

小龟:那你们自己有囤吗?

李崇: 有的啊,我的钱包现在只有一种币,就是CZR。真的,你不信我可以给你看看。

张磊: 可以多关注一下标准链,这个项目还是很有前途的。

小龟: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呢?

李崇: 因为我们在做这个事情。

张磊: 我们对我们自己做的事情都没有信心,那还做什么。

小龟:你们平常花在标准链上的精力大概是多少?

李崇: 现在是百分百啊,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张磊: 我现在每天十六个小时工作。基本上从早上九点到凌晨两点,除了吃饭睡觉外都在工作。

小龟:那你比我努力多了,我现在睡的晚,起的也稍微晚一点。

“爱不是将自己剩余的,不要的分给别人,而是以全心将自己所有的,心爱的分给大家……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而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这段话来自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12岁预见自己的未来,27岁成为终身职业修女,一生致力于消除贫穷、服务穷人,为无数穷苦人带来了温暖。

她无私的爱感动了这个世界,成了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之一。

纵观我们大多数人的爱——爱自己,爱喜欢的人,爱家人,爱朋友……是讲血缘、亲缘和条件的,是对我好、对我利的;非此则未必爱。

佛经里说:

人性之爱。此爱有我,从外生,非自然,有条件,有分别,无常性,会变化,会生憎,会忧患,会恐惧,会痛苦。

佛性之爱。此爱无我,从内生,是自然,无条件,无分别,恒久性,不变化,不生憎,不忧患,不恐惧,不痛苦。

特蕾莎修女的“爱”,超然于物。她视众生平等无分别,如同庄子“万物齐同”的大智慧、大觉悟。

特蕾莎修女为什么拥有如此仁慈的爱?圣经言:“上帝自始至终的作为,人不可参透”

世界不可参透之事太多,比如“人的两面性”,;即两个截然不同的“我”,一个每天与自己亲密相伴;还有一个“不可参透”未知的“我”。

而那个未知的“我”,是被什么阻隔了,让我们无法参透?

这些关于生命的终极思考,我们可以在《短路》一书中,获得启发

本书作者杨定一,医学博士,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及康奈尔医学院生化博士,对整体疗法有独到研究……著作有“全部生命系列”作品:《真原医》《好睡》《丰盛》《转折点》等。

书中通过心灵科学的探索:一个人意识转变,身心则随之转变。

真正的救赎之道,是我们不执迷于固有认知,放开智慧的步伐,获得觉醒,回归本我,即无所不在、无所不知,这原本就是我们的本性。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透过生命的螺旋场来打通自己,释放出全部潜能;那我们的身心才能彻底“短路”,从而真正拥有身心合一的自己。

一、通过“身心短路”,让普通孩子成为“神通孩童”

什么是“短路”?

在本书中,杨博士借用电气短路的概念,诠释了另一种心灵“短路”,即意识转化。

也就是把来自头脑、身心带来的阻抗缩到最小,让身体意识或生命力量趋近无限大,从而为身心造成好的短路,使生命最原始的潜能释放。

1997年,俄罗斯诞生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男孩鲍里斯,他八个月就可以无语法和发音错误地说话,能用几何学原理正确地把玩具组装起来。

三岁左右可以告诉父母宇宙知识:太阳系所有行星的名字,人造卫星的名字,数出所有星系的名字和数量。父母以为他精神出了问题,在查验天文书籍后,震惊地发现他所说的与书本无误。

后来,俄罗斯社会科学院地磁和无线电研究所的科学家说:“拍到了他身上的蓝色光环。”这类孩子被称为“靛蓝小孩”。

另外,还有一种“水晶小孩”,除了性格区别,与前者有着几乎相同的特征:“高灵性”、高智力、直觉性强、非常敏感等。对此,多数科学家不以为然。

这些孩童为什么如此神通?

在《短路》一书中,杨博士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分析,对于这种现象的说法是:

1、由于地球频率变化(螺旋场的加速),他们活出了多功能的五官,及所谓的神通或天眼,最多只是一种超感官知觉。

2、这些孩子 “是很自然的现象”,只是在表达某方面的灵感,是跳出五官界线产生的领悟,也是对五官以外频率范围的体会。

3、目前的科学研究:请这些孩子一再示范,通过不断重复来验证,然而只是验证,却无法解释。其实,这些现象是我们每个人生命里本来就有的。

4、我们都通过洗脑把“领悟”盖住了,认定它不可能、不理性,甚至先视它为幻觉。所以,“神通”只是念头,是头脑产物;一切皆幻觉,甚至连我们的人生也是幻觉。

而这些孩子,在还没有被洗脑前,意识转化会变快,且更直接;他们跨越了左右脑理性和感性的分别,到达无思无想的平安;从心流带出至高创意,身体处于谐振状态,身心合一。

因此,他们体会到了脉轮的转变、扩大,身心彻底“短路”,“神通”就成了自然的事;也透过自己的生命活出来了,无论在哪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活出快乐通达的一生。

二、人生最好的老师是自己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人师”的解释是:懂得因材施教、以德育人的好老师是非常罕见的。

世上人人独一无二、性格迥异,哪有完美老师可寻。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不断地向外寻求人生导师。

我们是否思考过:无论生活中经历了什么,贯穿首尾的总是自己的个体生命。经历本身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力量,即使是一个小的决定,也都可能指向我们人生的整体价值。

而那些沮丧绝望、自暴自弃,常常令自己颓然不已。只有得到了精神上的“短路”,才能让心灵回归平静,思想得以升华。期间的力量,就是源于生命本身,它远大于任何人的“指点”。

例如,进入中年的我们,在面对自己十几岁的照片时,会感叹韶华易逝,青春不返,会久久流连照片上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睛,还有那张天真无邪的脸庞。

正是它们在提醒我们:那个青春年少的自己,脸上笑开了花,眼里装满了星星……而今天的自己却苦恼不堪,这些原本就不属于自己。

那个曾经的自己给我们释放出很多信号,这种力量把我们的生命连贯起来了,甚至让我们在思维上产生了“短路”。只要生命在,这一切就不会全然消逝。

“这是我们生命最原始的力量,也代表我们的生命场,或说生命的螺旋场”,“我们只要往内投入,自然会发现内心有一个力量,远远大于我们从外在可以找到的”。

生命自带原始的力量,那宇宙(生命)从何而来?我们从何而去?

儿童百科书上说:宇宙的最初只是一个极小的、温度极高的点,今天的一切都是由这个极小的点而产生的。在宇宙生成的一刹那,首先产生了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即使通过显微镜也无法直接看到它。原子形成气体,气体又聚合成恒星,最后形成星系、银河和更大的恒星体系。

从那时起,宇宙中不断地产生新恒星和星系——就像今天一样。

既然世间万物都起源于那个极小的“点”。因此,宇宙(生命)最终回归无有;所以,境界本无境界,思想本无思想,更无需老师指点了。

如此,芦苇白,渔舟远,炊烟袅……处处皆是生命的来处和去处。

每个人都只是停留在一个绝对所带出的生命场,而能量最大的生命场也就是一个老师彻底领悟到绝对。

绝对如高能量照明,借由老师照亮世界;让生命能量集中、浓缩到一个局限的体,再通过这个体转出来。

这个体就是老师,且不一定是人,可能是任何形式:一朵花、一只鸟、某种矿物,或如前面的照片……转出来的,刚好是我们在那个瞬间所需要的,如安慰、爱、心、平静……这也是最大的恩典。

原来,这位上师一直在我们心里等着自己,他就是一体、绝对、在心、佛性、道……如果我们懂得什么是沉默,懂了什么是觉;那么,当我们遇到偏离时,这位上师会快速地把我们拉回来。所以,向内求,最终发现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

佛说:一切外求都是不得法。

向内看,回归生命本真。往后人生,与自己这位“最好的老师”同行,一起经历领悟和短路,我们的日子会变得空灵而实在,人生的每一步也会走得更安稳平和。

三、在业力忏悔的领悟中寻求圆满

陆游在《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中写道:“业力驱人举世忙,西林袖手一炉香。”

“业力”是什么?业力存在吗?

“业力”是佛教名词。它在生命历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

杨博士说:“我们只要还有这个肉体,自然会发现化不掉这个肉体。而这个肉体就是过去业力的组合,我们承认有它,本身也是承认有业力。”

佛法中的业力,是按行为属性分善业、恶业。如《正法念处经》卷七之偈曰:“非异人作恶,异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众生皆如是。”

所以,佛说众生的病就是一种,即“业障病”。而治众生病的良药,只有一种:忏悔为药。

当我们承认“肉体是过去业力的组合”,便对一切都可以放过。而忏悔,其实就是一种领悟,是通过不断领悟所产生的“短路”,让意识发生转变,从而让忏悔者获得“重生”,消除旧业,从此广种“善业”。

书上说:其实这种领悟和“短路”是人们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跟人分享的。我们只是落在了理论层面。

例如,那些在参悟的和尚,每个瞬间都停留在沉默,他活出了大欢喜、大爱、大平静。他已经没有一个“短路”的概念,一体已经“短路”到底,把每个细胞都贯通了,没有一点阻碍。

需要我们用一生去体会“大短路”,则是从身体、以太、星光体、情绪体、思考体(理智体)、宇宙愿心体、宇宙深知体、灵性体……任何体都完全达到平等,没有什么压力差让意识或生命的力量流过去。

这种体会,是人生重要的目的。就似一体用我们给自己做了一个反射,反射出真正的自己,以及它的美,它最原初的智慧和聪明,我们也自然变成了别人的镜子。

如果我们在心的层面已经受到感染,那就丢掉固有的认知;不要轻易被周围的好坏事物带走了,不要把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狭窄的范围,更不值得拿生命的全部交换这一点点人生。

杨博士的“全部生命系列”,就是表达“我们的本性”——我们不用做什么,不用费力,我们就是它。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我们应该放下执念,不断地去追求这个真实,直到生命的最后,人生终会圆满。

四、结语

尼采说: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我们认识的这个世界越坚实,就越难放过它,也难放下自己;从而把自己禁锢在那个“小我”里面,让思维变得狭窄,心灵蒙上灰垢。

任正非说:烧不死的鸟是凤凰。毁灭不了我们的,终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

即使我们正临深渊,也不要害怕被它反噬。当我们放下了二元对立,相信人生就是一场幻觉,就不再被头脑所带走,真真实实地活出自己。

这种觉知,会激发出强大的生命潜能;那么,深渊也不在是深渊了。

结合《短路》书中内容,总结此文:

1、“天才孩子”的神通,是自然现象,是一种没被洗脑的超感观知觉。

2、任何时候,我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3、业力真实存在,最好的忏悔就是从中领悟,不断产生“短路”,获得重生。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解惑,让我们跟随杨博士的脚步,走进《短路》书中,探索更深入的心灵科学。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投入全部的生命来重建自信,向内沉淀,一步步参悟。在业力中不断觉知自己。通过心灵短路,脱胎换骨,活出真我,收获全新的人生。

未来,无论科技有多发达,人类能够懂的,一定是有限的。生命潜能巨大,不要让头脑成为阻隔。愿人人都能找到那个“如特蕾莎修女般涅槃的本我”,在爱里成全自己。

《春风十里》是2015年10月26日发行的一首歌曲,歌手是鹿先森乐队。

1、歌词

我在二环路的里边 想着你,你在远方的山上 春风十里

今天的风吹向你 下了雨,我说所有的酒 都不如你

我在鼓楼的夜色中 为你唱花香自来,在别处 沉默相遇和期待

飞机飞过 车水马龙的城市,千里之外 不离开

把所有的春天 都揉进了一个清晨

把所有停不下的言语变成秘密 关上了门

莫名的情愫啊 请问 谁来将它带走呢

只好把岁月化成歌 留在山河

2、鹿先森正式成军于2015年8月31日,同年10月发布了首支单曲《春风十里》,歌曲一上线便迅速俘获了全国各地文艺青年的芳心。

2016年2月21日,鹿先森乐队通过乐童音乐发布了首张原创专辑《所有的酒,都不如你》的众筹,原本预计众筹10万元资金,在历时近9个月的专辑众筹之后,在2016年11月7日获得了超过30万元的众筹支持。

2016年11月7日,鹿先森乐队发布了首张原创专辑《所有的酒,都不如你》,在历时近9个月的专辑众筹之后,终于如期兑现了他们的承诺。专辑一经发出便获得乐迷的广泛好评,各平台评论数量迅速增长。

会晤礼仪

 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要会晤方方面面的人员。一定要热情、友好,讲究基本的会晤、礼仪。

  (一)介绍

 l、自我介绍

 时间要简短,态度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要正视对方双眼,胸有成竹,不慌不忙。语气要自然,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既不要小里小气,畏首畏尾,又不要虚张声势,矫揉造作。不要过分谦虚,也不可夸大其辞。

 2、他人介绍

 要遵守“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规则。介绍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认识时,应先介绍职位、身份低者,后介绍职位、身份高者。介绍年长者与年幼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介绍女士与男士认识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介绍已婚者与未婚者认识时,应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介绍同事、朋友与家人认识时,应先介绍家人,后介绍同事、朋友。介绍来宾与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介绍先到者与后来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后来者,后介绍先到者。为他人作介绍时,不要辞不达意,敷衍了事。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应拒绝或扭扭捏捏,而应欣然表示接受。实在不愿意时,则应说明缘由。当介绍者走上前来,开始为被介绍者进行介绍时,双方均应起身站立,面含微笑,大大方方地目视介绍者和对方,神态庄重、专注,互致问候。必要时,还可作进一步的自我介绍。不要拿腔拿调,端架子或心不在焉。

 3、集体介绍

 当被介绍者双方地位、身份大致相似,或者难以确定时,应当先介绍人数较少的一方或个人,后介绍人数较多的一方或多数人。地位、身份为尊的一方即使人数较少,甚至仅为一人,也应最后介绍,而先介绍另一方人员。有时,被介绍的不止两方。此时需要对被介绍的各方进行位次排列。排列的具体方法:一是以其负责人身份为准;二是以其单位规模为准;三是以单位名称的英文字母顺序为准;四是以抵达的时间的先后顺序为准;五是以座次顺序为准;六是以距介绍者的远近为准。进行多方介绍,应由尊而低卑。

  (二)握手礼仪

 1、次序

 “尊者决定”原则。位尊者要首先伸出手来。位低者只能在此后予以响应,不贸然抢先伸手。具体而言,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握手,应由职位、身份高者先伸出手。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应由年长者先伸手。女士与男士握手,应由女士先伸手。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已婚者先伸手。先到者与后来者握手,应由先到者先伸手。

 在接待来宾时,较为特殊:当客人抵达时,主人要先伸手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客人要先伸手与主人相握。

 上述握手的先后次序可用于律己,不必苛求于人。

 2、方式

 行至距离握手对象约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用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三四次。

 与人握手时,应面含笑意,目视对方双眼,并且热情问候,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傲慢冷淡。如果迟迟不握他人早已伸出的'手,或是一边握手,一边东张西望,甚至忙于跟其他人打招呼,都是不应该的。

 常见的手位。单手相握,手掌垂直于地面,称为“平等式握手”,表示不卑不亢。掌心向上,表示谦恭、谨慎,叫作“友善式握手”。两人双手相握,再以左手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背,适用于亲朋故旧之间。双手相握时,左手除握住对方右手手背外,还可以握住对方右手手腕、右手手臂、按住或拥住对方右肩,这些做法除非是至交,不要滥用。

 在与人握手时,不可毫不用力,使对方感到缺乏热忱与朝气。也不要使劲用力,否则有请愿挑衅之嫌。握手时两手不可稍触即分,好似在走过场,又像是对对方怀有戒意,也不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长久不放。

 3、禁忌

 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要遵守秩序,依次而行。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戴着墨镜,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东西而不肯放下,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好像是为了应付,不要在握手时长篇大论,滥用热情,过份客套,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不要以不洁的手与他人相握,不要在与人握手之后,立即揩拭自己的手掌,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

  (三)常见会面礼

 1、点头礼

 在会场等不宜与人交谈之处遇到熟人,在同一场合碰上已多次见面者,遇上多人而又无法一一问候之时,行点头礼。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笑容,不宜反复点头不止,也不必点头幅度过大。

 2、举手礼

 行举手礼的场合,与行点头礼的场合大致相似,适合向距离较远的人打招呼。做法是,前臂向前方伸直,右手掌心向着对方,其他四指并齐,拇指叉开,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两下。不要将手上下摆动,也不要在手部摆动时用手背朝向对方。

 3、脱帽礼

 在进入他人居所、路遇熟人,与人交谈、握手或行其他会面礼时,在升挂国旗、演奏国歌等情况下,自觉摘下帽子,置于适当之处。

 4、注目礼

 起身立正,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或贴放于身体两侧,笑容庄重严肃,双目正视被行礼对象,或随之缓缓移动。在升国旗、游行检阅等情况下,适用注目礼。

 5、鞠躬礼

 脱帽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男同志双手应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同志双手则应下垂搭放在腹前。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重程度就越大。鞠躬的次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四)称呼礼仪

 l、工作中的称呼

 党内要以称同志为主,此外,还有下列称呼。

 (1)职务性称呼。如“科长”,“王科长”,“王雪科长”等。

 (2)职称性称呼。如“教授”,“张教授”,“张安教授”等。有时,也可以约定俗成的简化,如,可将“赵工程师”简称为“赵工”。

 (3)学衔性称呼。如“博士”,“杨博士”,“杨峰博士”等。

 (4)行业性称呼。如将教员称为“老师”,将教练员可称为“教练”。

 (5)姓名性称呼。一是直呼姓名。除非正式场合,一般不直呼他人姓名。二是只呼其姓,不称其名,但要在它前面加上“老”、“大”、“小”。三是只称其名,不呼其姓。

 (6)通用性称呼。如以“同志”相称,再如,对商界、服务业从业人员可称呼“**”、“女士”、“先生”,未婚者称“**”,已婚者或不明确其婚否者则称“女士”。

 2、敬称。

 以“您”称呼他人,表示恭敬之意。对于有身份者、年长者,可以“先生”相称。其前还可冠以姓氏。对教育界、文艺界人士以及有成就、有身份者,可称之为“老师”,在其前,可加上姓氏。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资深者,可称“公”或“老”,如“李公”、“孙老”。

  (五)名片礼仪

 1、递上自己的名片,应郑重其事。要起身站立,走上前去,使用双手或者右手,将名片正面面对对方,交予对方。不要以左手递交名片,不要将名片背面面对对方或是颠倒着面对对方,不要将名片举得高于胸部,不要以手指夹着名片给人。若对方是少数民族或外宾,则最好将名片上印有对方认得的文字的那一面面对对方。与多人交换名片,应注意先后次序,或由近而远,或由尊而低,不要“挑三拣四”。当然,也不要滥发名片。双方交换名片时,位低者一般要首先把名片递给位尊者。

 2、接受他人的名片。要立即停止手中所做的事情,起身站立,面含微笑,目视对方。接受名片时,宜双手捧接,或右手接过。接过名片,要认真看,并口头道谢,不要一言不发。若需当场递上自己的名片,要在收到对方名片后再进行,不要一来一往同时进行。

 3、索取他人的名片。若无必要,不要强索他人名片。若索要他人的名片,不要直言相告,可主动递上本人名片,并询问对方。如,“今后如何向您请教”“以后怎样与你联系”。

 4、婉拒他人索取名片。不要直截了当,要以委婉的方法表达此意。

  (六)会晤座次礼仪

 总体上讲,会晤时要恭请来宾就座于上座。

 1、相对式。宾主双方面对面而坐,通常又分为两种情况:双方就座后一方面对正门,另一方背对正门,此时讲究“面门为上”;双方就座于室内两侧,并且面对面地座,此时讲究进门后“以右为上”。

 2、并列式。宾主双方“平起平坐”,具体分为两类情况:双方面门而坐,此时讲究“以右为上”(若双方不止一人时,双方的其他人员可各自分别在主人或主宾的一侧按身份高低依次就座);双方一同在室内的右侧或左侧就座,此时讲究“以远为上”,即距门较远之座为上座,应当让给客人。

 3、居中式。讲究“居中为上”,即以居于中央的位置为上座,请客人就座,以两侧的位置为下座,由主方人员就座。

 4、主席式。适用于在正式场合同时会见两方或两方以上的客人。此时,一般由主人面对正向而坐,其他各方则背门而坐。有时,主人亦可坐在椭圆桌的尽头,而请各方就坐于两侧。

 5、自由式。自由择座。进行多方会见时常用。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653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20
下一篇2024-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