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姓(我姓徐)

说说我的姓(我姓徐),第1张

  徐 xú

  华人的姓氏之一,据统计,徐姓在中国大陆按人口排序是第十。在中国台湾是人口第二十位的姓氏。

  [编辑本段]一、寻根溯源

  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66 %。徐姓起源有三:

  1、徐姓,源出嬴姓。伯益之子嬴若木封于徐国说。据《元和姓纂 》和《通志·氏族略 》所载,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国(今山东南部郯城一带),“自若木至 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 以国为氏。”(语见《通志·氏族略》)。

  2、据《中华姓氏大全》所载,周公的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中含徐姓,是传说中的徐姓源起。

  3、他姓改徐姓而来。 据《百家姓溯源》所载,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名知诰,其后代亦以徐为姓。另外,南京徐姓,大多为宋朝秦桧后代,因不耻于秦烩所为,均改为徐姓。�

  [编辑本段]二、得姓始祖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 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适逢当时 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 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 ,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 万计。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 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今葬于山东郯城县)。

  [编辑本段]三、繁衍播迁

  徐姓人最早繁衍于山东南部郯城一带,以古代徐国为源地,世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直到春秋末期为吴所灭,有徐姓人避居河南、山东,并在山东繁衍昌 盛起来,这是由徐姓郡望多为山东古地而来证明的。秦时有山东人徐福去东海为秦始皇寻求 长生不老之药,带三千童男童女,这六千多人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徐福被视作日本的开基 始祖。除山东外,在靠近徐国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一带,在秦汉时亦有徐姓人在活动 。东汉以前,已有徐姓人西迁至今甘肃境内。东汉桓帝时,“南州高士”徐稚迁居今江西南 昌,徐稚被后人尊为“东海堂”徐姓的始祖,其子中有迁至浙江衢州府、龙游 ,孙辈中有迁居今浙江绍兴、信安,江西的南昌,江苏的苏州、吴县一带。此期徐姓亦有迁 居河南者,三国时走马荐诸葛的徐庶便是河南徐姓的杰出代表。徐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之际 。南北朝五胡乱华,北方徐姓避居江南,到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宋 末时,有徐姓人由江南石城迁居福建汀州(今长汀县)上杭、连城二县。元时,有徐姓人中华徐姓始祖陵从江西、福建迁居今广东的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的南坑。明清时,徐姓已广布于 我国的大江南北。� 总之,徐姓在秦汉时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黄河下游地区,尤以山东徐姓繁衍得最为旺 盛。徐姓的向南播迁,自唐代以后,几乎是络绎不绝于道的,此期广布江南各地,这正是南 方各地徐姓众多的原因,徐姓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人数最多, 上述七省的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编辑本段]四、郡望堂号

  徐姓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

  1、东海郡,治所 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

  2、琅邪郡,治所在琅邪(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

  3、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河南 濮阳县西南);

  4、高平郡,治所在今山东金乡西北;

  5、东莞郡,治所在今山东莒县。�

  堂号:“圣交”、“麦饭”、“敦睦”、“世德”、“存桂”、“垂裕”、“追远”、“崇 雅”、“礼耕”、“敦王”、“怀德”、“雍肃”、“南陵”、“崇本”、“修吉”、“文敬”、“永恩”、“鸿 绩”、“叙伦”等。�

  [编辑本段]五、宗族特征

  1、徐姓文人雅士众多。堂号来历脍炙人口。如“圣交堂” 又名“麦饭堂”是讲宋朝名士徐大受与圣人朱熹一见如故,贫穷的徐大受用葱花汤和麦饭来招待朱熹,二人却很 高兴,历史上传为佳话。

  2、字行辈份分支甚广,兹举一例,如浙江山阴清溪徐姓字行为:“ 洪维祖德,朱虎为俦,佐舜赞禹,尽献嘉谋,泽延东海,望重南州,忠考济美,义烈杨休, 奕叶衤乃来,永保徽猷。”

一、      问题的提出

姓氏是一种高深莫测的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们姓徐的对徐姓作了一次调查。

二、      调查方法

1、  上网浏览关于徐姓的文件,了解徐姓来源和徐姓历史名人。

2、  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搜集有关徐姓的名人故事。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      结论

1、  我国徐姓历史悠远,传说他姓改徐姓由来者很多。据《百家姓溯源》所载,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名知诰,他的后代也以徐为姓。另外,南京徐姓,大多秦烩后代,因耻于秦烩所作所为,全都改为徐姓。

2、  徐姓是我国当代人口姓氏排行第十位的大姓中,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人的166%,约为1963697万人。

3、  在历史这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中,我们徐姓人才辈出。东汉著名女诗人徐淑,明代名将徐达,明代杰出的旅行家游记文学家徐霞客,近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一言不发进曹营的徐庶等等,举不胜举。

姓徐的人也不少,在最新的百家姓排行榜上排在前面,取名要更认真一些。下面是一些叫徐的女生的好名字。

一个叫徐的女孩用这句话来形容这种味道。

有人会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品味,可以吸引很多人的注意。很多人喜欢用一些香艳的词语来形容女生的味道。我们都知道女生喜欢香水,也有喜欢香薰的,尤其是有香味的东西。所以在给一个叫徐的女生起名的时候,可以用一些词语来形容香味。这样的名字更能凸显女孩的明艳动人,也是香气四溢。人们听到这样的名字会有好感。用这种方法,这个名叫许灿的女孩被取名为“徐瑞芳”,它代表着女孩的聪明和幸福。不仅如此,还有少女气味的香味,会有很多人喜欢。名字很好听。

叫徐的姑娘,用的都是或贵或雅的花草名字。

上面提到给一个叫许灿的女孩命名选择了一些形容香味的词语,也就是说,命名也可以根据珍稀花草的名称。其实很多花草都是非常稀有的药材,用这种方法给女孩子取名,更能凸显她的高贵典雅。人们喜欢这样的女孩,它能表达深刻的含义。一个名叫许灿的女孩被取名为“徐桂芝”。名字中的桂二字,指的就是桂树和桂花,桂花自古就有十里飘香的传奇故事。发音很好听,灵芝是珍贵药材,指的是灵芝,突出女孩子珍贵。

那个叫徐的女孩用了“女”字旁边的那个字

其实给孩子起个好名字不容易,因为重名容易。给一个叫徐的女生起名的时候,最好用一些旁边有“女”字的词。这样的名字更适合女生,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太中性的名字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扰。

徐是一个吸引女孩子的名字。

许、许、许诺燕、许妙睿、许有欧、许有体、许、许馨蔓、许、许曼燕、许馨蔓、许云珍、许、许、许、许、许、许平针、许希雨

徐姓的来历 徐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

baikebaidu/oOaZmK

希望你满意……

徐姓氏的由来? 徐姓,源出嬴姓。中国神话中传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大禹遂分封其子若木于徐国(山东南部郯城一带),徐国历夏代、商代、周代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有徐群偃,他聪明仁爱,颇得百姓拥护,国力日强。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海,往往一出去就是几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后来徐国君偃在挖河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箭,他以为这是天赐祥瑞,产生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诸侯听说他得了神弓神箭,也纷纷前来归附,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长安进攻。周穆王此时正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处作客,得到消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点起大军前去镇压。徐偃王没料到周穆王来得那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他不忍心让生灵涂炭,于是立即罢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周穆王打败徐偃王之后,因见他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为徐氏。另外,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后代亦称徐氏。望族居东海郡(今山东郯城东南)。秦始皇时有方士徐福渡海访仙,三国时有名将徐晃、徐盛、文人有徐庶,唐代有名将徐茂功,五代有名画家徐熙、文学家徐谐、徐铉,明代有名将中山王徐达、文学书画家徐渭、社会学家徐阶、科学家徐光启、旅行家徐霞客、政治家徐恺廷等等。

徐姓的由来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也有另种说法的是:

相传夏禹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于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有徐君偃,他聪明仁爱,颇得百姓拥护,搐力日强。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海,往往一出就是几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后来徐君偃在挖河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箭,他以为这是天赐祥瑞,顿时产生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诸侯听说他得了神弓神箭,纷纷前来归附,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进攻。周穆王此时正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那里作客,得到消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点起大军前去镇压。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回来得这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他审时度势,不忍心让生灵涂炭,激流勇退,言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由于他很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周穆王见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称徐氏,这便是徐姓的由来。

姓氏徐的由来 徐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

第一源流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姓氏“徐”的历史和由来? 详细资料十几万字,无法贴上(百度限制回答在一万字以内),请您详细阅读下面的资料,抱歉!

叮bslnd/=71103

徐姓氏的由来简介 起源始祖

起源源流

1、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2]

徐若木

2、源于嬴姓,以部落为氏。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3、源于改姓而来:

①氐族改徐姓:东晋时期氐族,分布于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进入南北朝后,基本都同化为汉族徐姓了。

②蒙古族改徐姓:苏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大黄山,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徐氏。兀苏德氏,源自蒙古旭烈兀部,后多冠汉姓为徐氏。明初蒙古族人七十五,归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晟,其子孙称徐氏。

③朝鲜族改徐姓:唐朝百济国王子扶余隆,改汉姓为徐姓。 清朝,居于今俄罗斯加斯西湖口的高丽族人,皆改汉姓为徐氏,为今朝鲜族徐氏来源之一。

④满族改徐姓: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汉族。

百家姓当中徐姓排行第几 百家姓: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徐在百家姓中处于第150位,

徐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占第十一位。

徐若木是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马功劳,因此在 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徐姓人最早繁衍于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后扩至凤阳,以古代徐国为源地,世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徐姓人移居河南、山东,并在山东繁衍昌盛起来,秦时有山东人徐福去东海为秦始皇寻求 长生不老之药,带三千童男童女,这六千多人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徐福被视作日本的开基始祖。总之,徐姓在秦汉时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黄河下游地区,尤以山东徐姓繁衍得最为旺盛。徐姓的向南播迁,自唐代以后,几乎是络绎不绝于道的,此期广布江南各地,这正是南 方各地徐姓众多的原因,徐姓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人数最多, 上述七省的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姓徐的由来,谁是第一个姓徐的! 徐 淑:东汉著名女诗人,甘肃临洮人。

徐 擀:汉末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山东潍坊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中论》

等。

徐 达:明代名将,安徽凤阳人。随朱元璋打天下,佐朱元璋建立明朝,被封魏国

公,死后追封为中山王。

徐光启:明代杰出科学家,上海徐家汇人。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数学较

为突出。著有《农政全书》,主译《崇祯历书》,译著《几何原本》等。

徐 渭:明代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字文长,浙江绍兴人。自称书法天下第一, 长于

行草。擅长水墨花竹、山水、人物。著有《徐文长全集》、《南词续录》

等。

徐霞客: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和游记文学家,江苏人。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观察所

记,按日记载,死后编辑而成《徐霞客游记 》。

徐悲鸿:近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浙江宜兴人。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

尤以画马驰誉中外。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新月派诗人,主编有《诗刊》、《新月》等文学刊物,是新月

派诗风的代表。

徐淑 应该是第一个姓徐的吧!

徐姓的来历 徐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

baikebaidu/oOaZmK

希望你满意……

徐姓的由来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也有另种说法的是:

相传夏禹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于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有徐君偃,他聪明仁爱,颇得百姓拥护,搐力日强。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海,往往一出就是几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后来徐君偃在挖河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箭,他以为这是天赐祥瑞,顿时产生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诸侯听说他得了神弓神箭,纷纷前来归附,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进攻。周穆王此时正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那里作客,得到消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点起大军前去镇压。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回来得这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他审时度势,不忍心让生灵涂炭,激流勇退,言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由于他很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周穆王见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称徐氏,这便是徐姓的由来。

徐姓的来源 简短 徐姓的来源(1)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徐氏为颛顼、皋陶之后。夏禹时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国。春秋时,徐国被吴国灭后,徐子的遗族以原国名“徐”为氏。(2)清代满族姓氏。

徐姓的来源是什么 徐姓出自徐若木。若木被赐在徐国,除了若木这一支,还有徐国的国民,很多人都改姓徐。

还有一支是秦姓改来的,秦桧的族人不耻秦桧作为,举族改姓徐。

其他的就是一些民族融合时少数民族改来的

起源就是徐若木。为徐姓始祖。

徐姓的来源 徐氏源远流长,始于夏朝,是黄帝的嫡系后代。徐氏姓源,出自嬴姓。《元和姓纂》云:“颛顼之后,嬴姓,伯益之子,夏时受封于徐,至偃王为周所灭,以国为氏。”根据考证,徐氏得姓始祖是四千多年前的贤士伯益。伯益是上古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高阳氏的后代,而高阳氏是黄帝裔孙颛顼帝的后嗣。伯益娶妻姚氏,生二子:长曰大廉,失考;次曰若木,夏商时受封于邳郸,为诸侯,生子嬴调,袭父爵。调生子房,房袭父职,以昭其功。伯益佐禹治水有功,相禹七年,公元前2175年,夏启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城址在今安徽泗县北)。徐地方圆五百里,以今之徐州为中心,南至长江,北至山东、河北中南部,西至河南偃城,东至东海。若木在这里建立徐国(今安徽、江苏交界处),传至32世徐偃,为周所灭。周武王时,又封徐偃之子宗为徐子,仍属诸侯国,后灭于吴国。失国后的子孙遂以徐为姓,奉伯益为徐氏受姓之始祖。

徐氏在中华民族新的百家姓中,位居第十一。徐氏的郡望是“东海郡”(现在山东兖州东南),堂号为“东海堂”,也有叫“南州堂”的。常用堂联有:“东海伯益,南州高士”、“东海衣冠第,南闽礼乐家”、“南州高氏、,中山首功”、“东海堂中万派千秋共同注,南州庭上五龙八凤复飞腾”。

秦始王时,若木60世孙徐福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奉命东渡日本。徐福之弟徐该,远走洪州(今江西南昌)隐居。至东汉桓帝时,徐该9世孙徐稚有“南州高士”、“徐孺子”之誉称。稚之子泊,泊生五子:永、盛、奇、峰、攀。唐代徐懋功,系徐盛之后。徐懋功30世孙徐绩(若木96世)生二子:长子秉哲,登进士;次子处仁,任中书仕郎。秉哲之子电发,登进士,电发之子融,亦中进士。世人称徐氏“公孙三进士”。

徐融之子鹤龄(徐稚33世孙),初居广州,后迁江西石城县,为徐氏石城始祖。宋朝末年,传至三六一郎(徐黄),冯氏,兄弟三人,其二弟移徙南靖(浦城),三弟徐赖三共迁永定合溪,后迁湖雷、坎市等地,一郎黄(徐)偕妻携子,由江西石城经宁化石壁徙居福建汀州府上杭旧县陈东坑(即今蓝田),为徐姓入杭始祖。传至8世徐龙,杨氏,生二子:长子有传(九一郎),迁本县湖洋坝尾,次子汝荣(九二郎),吴氏,迁本县临城镇城北村小坪自然村,现已繁衍22代。几百年来,他们固守家园,很少外出营生的。清末民初,18世裔孙徐国华、徐清华同时迁至上杭城关。1949年,19世裔孙徐凤林迁往台湾,定居于台南市。

上杭徐姓,主要聚居地是城关、城北小坪村、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固定链接 评论(0) 引用 阅读(17) 圈子 编辑 有奖举报

徐氏历史来源 编辑 2006-03-03 22:15:33

历史来源

「徐」源出 ;

一:以国为氏。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为东夷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中下游(今江苏省西北部和安徽省东北部)。周初,以今江苏省泗洪县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被吴国吞并。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徐氏为颛顼,皋陶之后。夏禹时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国。从若木至徐偃王共三十二世。徐偃王攻周,被周穆王及造父击败。后又封徐偃王子宗为徐子。春秋时,徐国被吴灭后,徐子的遗族以原国名「徐」为氏。

二:清代满族姓氏舒穆禄氏改为徐氏,如徐元梦,为满洲正白旗人。

徐氏姓的来源是什么? 姓氏的存在至少已有五千多年,但姓氏作为一个家族的标志是在隋唐时期形成的。从远古时期一直到周朝,都是女子有姓,男子只能称氏。姓是表示母系血统,氏是同姓各部落的名称。当时姓氏是代表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所以只有贵族才可以有姓氏,平民和奴隶不能有。姓可以世袭也可以由国君赐封,人的地位是会变动的,氏号往往也随着变化。战国以后,一般称氏而不称姓,姓的使用机会越来越少,开始了姓氏合一。

姓氏是一种符号,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含义。在原始时代,姓氏一分为二:男为氏,女为姓。氏又分贵贱,贵者有氏有名,而贱者则只有名无氏。自太史公始姓氏合二为一。在封建时代,姓氏是家族系统的符号,姓氏宗族色彩浓厚,同姓氏者称同宗、老宗。

到了现代,姓氏的内涵起了不少变化,宗族色彩有所淡化。有的革命者进行革命斗争时,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迫害,改名换姓,革命成功后,改换的姓名已为组织或社会认同,便不再恢复原来姓名,其子女也按改换后的姓氏安名。笔者一位老领导,人们只知其姓何,却很少人知道他原姓奚。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过山瑶的习俗是子女轮着随母、随父姓。

古代炎黄夷三族的联盟,是由一百个氏族组合而成,所以属于一百个氏族的人统称百姓,这就是“百姓”一词的由来,其实一百个姓是个概数,流传颇广的通俗读物《百家姓》就不止一百个姓,而是有408个单姓和三十至七十个不等(各种版本不同)的复姓。大型工具书《辞海》共收录了1024个姓氏,徐俊元等合著的《贵姓何来》(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中的《古今姓氏表》共收录5093个单姓、复姓,这个数字远远不是我国姓氏的全部,有报载有个 战士专门收集各种姓氏两万多个。

我国的姓氏来源多种多样,有以国、封地为姓的,和周、吴、赵、齐;有以技艺为姓的,如屠、陶、甄;有以动植物为姓的,如牛、马、杨、李、桂等等。据说至今还有姓狼的,而且其人特别豪爽,逢人介绍姓名还特别声明此“狼”非彼“郎”,真是可爱得可以!因为姓氏多多,就衍生出一些有关姓氏的故事。

有些姓氏,有其特殊读音,如按普通习惯去读,就会读错。如解读懈(xiè)而不读姐(jiě),查读渣(zhā)不读茶(chá),盖读葛(括В┎欢粮疲è括i),尉读寓(yù)不读谓(wèi),覃读秦(qín)不读谈(tán),单读善(shàn)不读丹(d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固定链接 评论(0) 引用 阅读(4) 圈子 编辑 有奖举报

中国100大姓氏最新排名 编辑 2006-03-03 22:22:55

1 李 2 王 3 张 4刘 5 赵 6 陈 7 杨 8 黄 9 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曹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

徐姓的历史发展 起源源流 1、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2、源于嬴姓,以部落为氏。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3、源于改姓而来:①氐族改徐姓:东晋时期氐族,分布于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进入南北朝后,基本都同化为汉族徐姓了。②蒙古族改徐姓:苏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大黄山,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徐氏。兀苏德氏,源自蒙古旭烈兀部,后多冠汉姓为徐氏。明初蒙古族人七十五,归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晟,其子孙称徐氏。③朝鲜族改徐姓:唐朝百济国王子扶余隆,改汉姓为徐姓。 清朝,居于今俄罗斯加斯西湖口的高丽族人,皆改汉姓为徐氏,为今朝鲜族徐氏来源之一。④满族改徐姓: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汉族。 得姓始祖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远古时期,徐若木被封徐国(今安徽北部),徐国成为徐姓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后,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两汉直至隋唐,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先秦时期,徐姓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秦汉时期,徐姓已经迁播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同时,也开始南迁至江西南昌、浙江龙游等地,但聚集区仍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主。魏晋时期,徐姓开始大规模南迁,但主要繁衍地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上杭、连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广东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海丰县等地繁衍。

徐姓的由来与发源地 徐姓源自远古大禹时代的伯益。他帮助大禹治水、教民,所以其子被封于徐地(今江苏邳县),建立了徐国。徐国被灭后,其子孙以徐为姓。 徐姓始祖是若木(伯益之子)。若木的第33世孙徐偃王被封徐子。 徐姓的郡望有:东海、高平、东莞、琅邪、濮阳。 五台徐姓族谱创修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其后雍正十年(1732)、乾隆三十五年(1770)、嘉庆十九年(1814)、道光二十九年(1849)、光绪十三年(1887)和1934年等多次重修。 崞县徐姓是否与五台徐姓有关系,已不可考,但五台徐姓始迁祖中徐意甫一支在明宜宗宜德年间曾迁往大同,又后迁回马邑,其间有无宗支留下,不敢妄断,但五台与崞县相去不远,徐继畲母亲即是崞县续氏。 据崞县徐姓族谱介绍,本家族是明末天启、崇桢年间从代州振武卫迁往崞县的。始迁祖为徐天才。徐天才妻胡氏,生子七人,依次为:徐臣、徐宰、徐辅、徐弼、徐相、徐风、徐敬。其中徐臣生子五人,徐自新、徐克新、徐德新、徐作新、徐知新;徐宰生子一人,徐鼎新;徐弼生二子,徐振新、 新;徐敬生一子,徐昌新;徐辅、徐相、徐风无嗣。三代之后繁衍至数十家,传至民国为13世,仅余二十余家。 崞县徐姓最著名的人物是11世的徐永昌。徐永昌,(1887―1959)字次宸,曾任民国 国防部长,一级陆军上将,为徐自新一支传下,徐知新子徐宁,徐宁子徐成风,徐成风子徐发,徐发子徐满庠,徐满庠子徐荣,徐荣子徐万盛,徐万盛子徐庆,徐永昌子徐庆次子,有兄徐吉昌,徐永昌有二子,徐元章、徐元德。 徐永昌少年时因家贫辍学,自学考入毅军随营学校。1911年毕业,任武卫左军左路前营左哨副哨长。1912年辞职人陆军部将校讲习所深造,毕业后,考人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1917年受聘为江北第十师师长孙岳创办的直隶军官教导团教官。自此至1927年春一直在孙岳部任职,历任团长、旅参谋长、旅长、师长兼陕西警备司令、代军长等职务,其间参加两次直奉战争。孙岳成为国民军第三军军长后,随孙入陕,大破北洋军第七师于临潼。1925年北上天津,次年败退包头。1927年春,率国民军第三军以客军入晋,实为归附阎锡山。是年夏,任北方国民革命军东路总指挥,统兵京汉路。1928年任绥远省都统,旋又任绥远省主席。1929年调任河北省主席。1930年,任晋军河南一路军前敌总指挥,参加了中原大战。战败,与杨爱源代阎经管山 西军政要务。1931年6月被选为国民 委员,原部改编为三十三军,任军长。8月兼任山西省主席,1935年4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11月为 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936年初,红军东渡黄河抗日,徐回晋佐阎锡山堵击红军,任山西清乡督办,1937年调南京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抗日战争爆发,任保定行营主任。1938年任国民 军令部部长,参与指挥第一战区抗战。抗战胜利后,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代表中国 ,前往日本东京湾参加了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盟军受降典礼,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1959年7月病逝于台北。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也自认是徐福所率众人后裔,据接触过他的记者报导,羽田孜曾介绍过:徐福东渡日本后,所率人员分成两支,一支留在富土山下的山梨县,以秦为姓,另一支则迁移到长野县,取姓羽田。至今,羽田家庭的宗祠上还悬挂着“秦阳馆”的匾额。 近十几年来,由于较多的家谱资料、田野考察资料、海外资料及其他资料的不断开发,再加上各地 出于繁荣地方经济、开发,文化和旅游资源、提高地方知名度和形象的考虑,徐福研究与以往相比,热闹许多。这其中,既有学术的因素,也有市场的因素。如今,对于徐福其人其事及其影响,争议不多,大多已达共识>>

徐氏家族的来历 40分 徐姓起源参考之一

徐源出于嬴姓。夏朝时,嬴姓祖先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在徐(今江苏泗洪县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经夏、商、周,传至西周穆王时,有国君叫偃。徐君偃以仁义著称,深得百姓拥戴。有一次在疏导河道时徐君偃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他认为这是天赐的祥瑞,就起了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一些诸侯听说此事后,也纷纷赶来归附徐君偃。徐君偃于是改称徐偃王,率领拥护他的三十六国诸侯,起兵反周。此时周穆王正在昆仑山西王母那儿做客,得到消息后,立即让造父驾车返回镐京(参见赵姓),发兵讨伐徐偃王。眼看一场血战就要发生,徐偃王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立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深山之中,结果徐国军队被打败。

后来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就又封他的儿子宗为徐子,由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宗传位至十一世孙章禹时,徐国被吴国灭掉,徐国国君的子孙称为徐氏。徐福,也作徐市,秦朝著名方士,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人。他为迎合秦始皇迷信长生的心理,向秦始皇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秦始皇答应了。徐福便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乘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相传徐福后来成为日本的神武天皇。

徐姓起源参考之二

在浙江省兰溪市生活着很多徐姓后人,仅在兰溪市章林村一个村就有1200多人姓徐。这个村的徐姓人家还保存着自己的家谱。

在兰溪市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天涯共此时》摄制组来到章林村,在村民徐寿泉家看到了他们世代保存下来的徐氏宗谱。兰溪当地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对这些家谱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姓呢,它是春秋时有一个徐国。这个徐国的一个国王叫徐偃王。他的子孙呢,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浙江应该是徐土,就是徐国的土地。这里呢都是徐偃王的后代。那么徐偃王是怎么能够到了这里呢?因为那个时候,另一个国家(楚国)要消灭它。徐偃王他心里不愿让老百姓牺牲,所以把许多人首先迁移到龙游,然后繁衍到这里的。那么作为整个浙江来说呢,在之江旁边,就是我们钱塘江,徐偃王的庙有30多个,来纪念他们的先祖。”

徐国被楚国灭亡之后,原来的徐国百姓便以徐为姓,这就是徐姓的开始。以后徐姓子孙四处迁移,逐渐遍及海内外。历史上的徐姓名人很多。如秦朝时的徐福,据说他向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神仙,请得数千童男童女,乘船入海,但一去不返。三国时的徐庶,他因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及孝顺母亲而著称。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台湾,有1895年率领台湾义军抗日的徐骧。徐姓的现代名人有徐向前、徐志摩、徐悲鸿等等。在兰溪章林村保存的徐氏家谱中,还记载着一位与台湾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林。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林呢,他是当初台湾府,属于福建省管辖的,他是在台湾府当同知。同知就是府太爷的助手,是第二把手,跟第二把手一样的。那么他管的工作呢就是管海防,管捕盗。雍正十三年,因为他的工作对台湾人民有很多贡献,(朝廷)给他一个表彰,奖励中间有几句话很关键的。躬恪慎,莅事精勤。分双旌五马之荣,襄六典九条之治。就是既按法制,又为人民服务。所以这样呢为台湾的人民作出贡献。”

除了徐林之外,清朝还有不少徐姓人家从福建、广东一带迁入台湾。因此,徐姓也成了台湾的大姓之一。

胡汝明说:“根据家谱来看呢,徐林到那里以后就再没回来,没有回来。从这一点上看呢,他的后人现在还在台湾。”

胡汝明还介绍说:“徐姓应该说在台湾也是个大姓。我认为恐怕总数在20万以内。徐氏也有徐氏大>>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356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8
下一篇2024-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