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仪详细资料大全

科仪详细资料大全,第1张

科仪,道教术语,指道教道场法事。科,科可解做动作。《说文》科有程、条、本、品等义。《说文》“程”有法则义,荀卿曰:“程者物之准也”。《玉律》科亦作程解,故科即程式。俗话说“照本宣科”,即是本着一定程式敷演如仪。仪,仪为典章制度的礼节程式、法式、礼式、仪式登,如常说的“行礼如仪”。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科仪,斋醮,道场,仪轨,法事 类别 :道教术语 含义 :道教道场法事 所属宗教 :道教 记载史料 :《礼记》、《易经》、《史记》等 开始时期 :上古时期 道教术语,科仪内涵,科仪发展,科仪组成, 道教术语 指道教道场法事。 科,科可解做动作。《说文》科有程、条、本、品等义。《说文》“程”有法则义,荀卿曰:“程者物之准也”。《玉律》科亦作程解,故科即程式。俗话说“照本宣科”,即是本着一定程式敷演如仪。 科仪留念 仪,仪为典章制度的礼节程式、法式、礼式、仪式登,如常说的“行礼如仪”。 道教徒做道场法事的规矩程式,依不同法事定的不同形式,按一定法事形式准则做道场叫“依科阐事”。俗话说的“照本宣科”,就是这一同义语。道教徒把这种“底本”叫做“科仪本”,把做某种法事的“底本”叫做“某某科仪”。如开坛法事的“底本”叫“开坛科仪”,荡秽叫“荡秽科仪”,简称叫:开坛科,荡秽科。 科仪内涵 在道教官观内,人们常常可以看到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犹如演出一场折子戏,这就是道教的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简称“科教”,也就是法事。下面分六个部分加以介绍: 科仪现场 “斋”的原意指齐和净,后为斋戒、洁净之意,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道收此礼,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洁身,谓之“修斋”的初为“积德解愆”,再则“和神保寿”,后为“专道”、“乐道”、“合道”,即为“修道”,此为修斋的最高境界。因此道教,重视修斋,并制定了一整套斋法。按照它的规模和作可以分为: (一)内斋(极道):包括心斋、坐忘、存思等等(见《洞神经》)。 (二)外斋(济度):包括三箓七品,三箓指金箓斋、玉箓斋、黄箓斋;七品指三皇斋、自然斋、上清斋、指教斋、涂炭斋、明真斋、三元斋(见《洞玄灵宝玄门大义》)。 各种斋法有着不同的意义,如金箓斋“上消天灾,保镇帝王,玉箓斋“救度人民,请福谢过”,黄箓斋“下拔地狱九幽之苦”等等。 全真派道士,至今仍保持食素。正一派道观在初一、十五或其它宗教节日,均要素食,等等。都是在持斋以奉道。 “醮”的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说文》曰其一为冠娶二为祭祀。道教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一面,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 “醮”亦有“醮法”。所谓“醮法”,指斋醮法事的程式、礼仪等规矩。 “醮”的名目很多,大凡世人有所需就会有相应的建醮名目,如祈雨九龙醮、正一传度醮、罗天大醮等等。斋法与醮法本不一样,后来相互融合,至隋唐以后,“斋醮”合称,流传至今,成为道教科仪的代名词。 “斋醮科仪”指醮祷活动所依据的一定法规。一般有阳事与阴事之分,也就是有清醮与幽醮之分。 清醮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属于太平醮之类的法事。 幽醮有摄召亡魂,沐浴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 宫观道众每逢朔、望日,重要节日,祖师圣诞,都要举行祝寿、庆贺等典礼,这些常行的仪规统属斋醮科仪。 科仪发展 斋醮祈祷,古即有之。早在东汉以前,就有“斋戒”、“醮”、“坛”等的说法,这在《礼记》、《易经》、《高唐赋》、《史记》等书文中均有记载,说明道教斋醮科仪源于中国古代的祈祷仪式。 科仪坛场 东汉时期,道教诞生之前,汉明帝永平八年(65),朝廷曾下诏给楚王英,命其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道教诞生后,汉桓帝又亲祠老子于濯龙,文厨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座,用郊天乐(见《后汉书》)。可见此时的斋醮祈祷不仅有了坛和供器,而且有了音乐——郊天乐。 东汉时,太平道已有向天祈祷和称谢等仪式;五斗米道亦有“涂炭斋”、“指(或作旨)教斋”等斋仪,祈祷者“黄土涂面,反缚悬头”,仪式简单。 另外,五斗米道还有为病人请祈的“三官手书”,具体做法是:“书病人姓字,锐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山,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见《三国志·张鲁传》)此种科仪虽然十分简朴,但已具备了斋醮科仪中表章的雏形。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张道陵创教之初,因传授《天宫章本》中的某些斋祠醮法,使弟子“各成道法”,于是,其事大行”。《天宫章本》可谓最早的科:醮书。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是道教科仪的开创阶段,所以科仪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十分简单,但不可否认的是,斋醮科仪产生了。 东晋、南北朝时,斋醮科仪经上清派、灵宝派道士推演,逐渐形成整套的仪范和程式。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魏夫人的弟子杨羲、许谧在茅山创建“上清法坛”,用“九老仙都君”印。东晋安帝隆安年间(397—401),葛洪族孙葛巢甫撰著《灵宝经》30余卷,至南朝陆修静再加增修,大行于世,在合皂山建立“灵宝玄坛”,用“元始宗坛”印和“元始万神”铜印。 北魏时期,道士寇谦之率先改革北方天师道,提倡礼度,改诵经“直诵”为“音诵”,从此斋醮诵经有了音乐的内容。寇谦之著《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和《箓图·真经》,使科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继寇谦之后,南朝刘宋灵宝派道士陆修静亦改革南方天师道,他在撰写三洞经典的基础上,修整了斋醮科仪。他曾撰著斋醮科仪百余卷,有关灵宝六斋、九斋、十二斋等不同斋仪及《升玄步虚章》等斋醮乐章多种。 经寇谦之和陆修静整编修订以后,斋醮科仪逐渐定型并走向完善。到隋朝时,基本上停滞不前,但仍受重视。 斋醮科仪历经唐、宋、元各代,随着道教的发展而盛行。 唐玄宗于开元十年(722)及二十九年(741),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二所,每年依道法斋醮。此间他还“于道场内亲教道士步虚声韵”,并诏道士司马承祯、李含光等作《玄真道曲》、《大罗天曲》等。 唐武宗即位(841),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人禁中,于三殿修金箓道场。帝幸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箓。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是道教斋醮科仪的集大成看,他蒐集、整理、编纂、删定了南北朝以来的各种科仪。在此基础上又新修了《太上正一阅篆仪》、《洞神三皇七十二君斋方忏仪》、《道门科范大全集》等科醮书多种,影响十分深远。 北宋太宗、真宗、神宗、哲宗、徽宗各朝,宫中设醮,史不绝书: 真宗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令太常礼院详定天庆道场醮仪,颁诸州。 徽宗于大观二年(1108),颁金篆灵宝道场仪范于天下,令道士依法奉行。 金元之际,京中宫观、大邑名山(如龙虎山、闷皂山、茅山等)均有设醮者。不仅正一派道士,而且全真派丘处机、王处一,太一道萧志冲、萧居寿等,亦皆先后承金、元皇帝之旨而主醮事,斋醮遂为各派所习。 明代以后,道教转衰,但斋醮科仪仍流传于民间。此阶段出租了许多民间宗教,流传十分广泛,许多斋醮科仪被民间宗教所吸收。同时有许多大型的斋醮科仪因无力承办而失传,小型的斋醮科仪因进一步简化而更适合一般民众的需要;故一直流传至今。 清代龙虎山上清官提点娄近垣,整编斋醮科仪12卷,辑集成《黄箓科仪》,成为近现代科仪的典范。 科仪组成 举行一项斋醮科仪,往往要通过建坛、设定用品、涌经拜忏、踏罡步斗、掐诀念咒等来共同完成,这其中人(道士)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为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他们(道教称酸坛执事)来完成的,这一切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斋醮科仪。 科仪教学 醮坛。建醮必先设坛,称为“醮坛”,又称“法坛”。“坛”则指在乎坦的土地上,用土筑的高台,用以祭祀天神和祖先。 据《道书授神契》记载:“古者祭皆有坛,后世州郡有社稷坛。记曰:坛而不屋,古醮坛在野。今于屋下,从简也。”说明古代醮坛,原为露天,后改在殿内。 不同形式的斋醮,往往建有不同规模的坛。大型斋醮活动,通常筑有若于个坛,其中一个是主坛,叫做“都坛”,其余的坛,叫做“分坛”。如1993年9月,在北京白云观举行的“罗天大醮”。供奉一千二百诸神牌位,分设都坛、皇坛、度人坛、三官坛、报恩坛、救苦坛、济幽坛、青玄坛等,诵经拜忏,日夜供奉香灯。 全真派醮坛,称为“混元宗坛”,用“道经师宝”印。方丈传戒的戒坛,称为“玄都律坛”。正一派醮坛,称为“万法宗坛”,用天师之印,为“阳平治都功”印,沿袭至今。 在斋醮仪式中,各有一定称谓和职守的道士,统称为执事,即醮坛执事。据《金篆大斋补职说成仪》,执事主要有: 高功:位居各执事之首。担任者必须“道德内充,威仪外备,天人归向,鬼神具瞻”;在仪式中要“蹑景飞晨,承颜宣德,惠周三界,礼越众官”。 监斋:位仅次于高功。其职守,一为“总握宪章,典领科禁,纠正坛职,振肃朝纲”;二为“周密察非,从容授简,有严有翼,毋滥毋堕”。即主管科仪典法,为高功的副手。 都讲:与高功、监斋合称“三法师”。担任者必须“洞辅该通,法度明练,赞唱仪钜,领袖班联”;“玄坛步趋,升座讲说。昭符人望,默契人心”。即主管唱赞导引,亦为高功的副手。 以上三职,正一派称为“三法师”,全真派仅称“高功”,无“法师”之称。但三者在斋醮科仪中各有明确职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对科仪的主导作用。其它执事,亦各有其职: 侍经:负责陈列、布置和收藏经卷的道士,为诵经作好定音、调音和仪表的准备工作。 侍香:负责清洁香炉和香案的道士,在仪式中保持焚香不断。 侍灯:负责整理和清洁点灯用具的道士,在仪式中保持灯烛辉照不致中断。 知磬和知钟:负责击磬和击钟的道士。磬钟之声直接规定了诵唱经文和仪式进行的节奏。 此外,据《太清玉册》拳四,醮坛执事还有: 炼师:“其职也,内外贞白,心若太虚;德体好生,诚推恻隐。致坎离之妙用,合造化之元功;炼质升真,超凡人圣。” 摄科:“其职也,严格威仪,宣扬玄范,端临几度,密迩道前。音传金玉之声,问答琳琅之韵,必敬必戒,以谢以祈。” 正仪:“其职也,通贯科仪,整肃玄纲,务在老诚之士,方严中正之规。” 监坛:“其职也,激浊扬清,摄邪辅正,升坛隶事,先须严洁之功;通真达灵,必假监临之力。事须处恪,好令差迟。” 清道:“其职也,肃清云路,荡涤尘氛。” 知炉:“其职也,玄教威仪,仙班领袖。” 词忏:“其职也,吟咏洞章,歌扬玄范。” 表白:“其职也,奏陈虔格,注念精专。” 道教醮坛之上,讲究一定规矩,谓之威仪。因斋醮人神交接,怠慢不得,故立下清规,目的是“戒其惰慢,检其愆违,察其行藏,观其诚志,若有过失,随事纠举。”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有《醮坛清规》,所列凡三十五条,可见醮坛之上,纪律严明。 醮坛上有必要的设定和用品,主要有: 供器:香炉、烛台、花瓶、香筒等。 供养:如香、花、灯、水、果五种供奉。 法器:道教通用的法器有两类:一类为仰启神仙、朝观祖师以及为了驱恶镇邪的器物,如朝简(圭简)、如意、玉册、玉印、宝剑(法剑)、令旗、令箭、令牌(召遣神将之牌)、天蓬尺(法尺,为桃木长尺)、镇坛木等;一类为各种打击乐器,如铙、铛、镲、铃、鼓、钟、螺、磬等。 幢幡:幢之制其上有宝盖,并有执杆,以为手持。幡则无盖,多为悬挂之用。 符简:即黄表纸符。 章表:即表文。 法水:净坛用水。 手炉:即有柄之香炉,以为手执。 在醮坛科仪中,有其独特运作,形。式,主要有外在的咒诀罡步,香赞礼表等方法和内在的存想运讳、叩齿集神等修功。现择要而述之: 咒:指通于神灵的用语。古代“咒”通“祝”,一般以“急急如律令”结尾。持咒可以请神、驱邪、保命、护身等。 诀:手指按一定的方法盘结捏掐而成的形状叫做诀,其过程叫做掐诀。掐诀可以通真制邪,役将治事。不同的神明有不同的诀法,如灵官诀、斗姆诀等。 步:指踏罡步斗。相传创自夏禹,故又称“禹步”。“罡”指天罡,“斗”指北斗。高功在坛场上,假方丈之地,以为九重天,按照星辰斗宿之方位,用步踏之,即可神驰九霄,启奏上天。罡有多种,如三宝罡、二十八宿罡、交泰罡等,各有用法。 灯:指醮坛上燃点坛.场灯烛的常用仪式元,最初是独立的仪式体,后来被包含在别的仪式中。其作用是上照天庭、下彻地狱、拔度亡灵,故人逝后必“法天象地,燃灯告符”,以期达到“超出良难”。 礼拜:道教醮坛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仪式元。俗称“叩头”、“作揖”,无论是道士,还是信众,在道教官观内外,面对神像,都要礼拜,这是人道信教的首要和根本。初人道者,必先学礼拜,称之为“过叩头关”。其做法有四,即稽首、作礼、遵作和心礼。 诵经:道教醮坛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仪式元,指诵念经文。初习仪式必先学诵经。诵时有一人独诵,亦有众人合诵;有一经诵一遍,亦有一经诵多遍。其方式亦有多种,主要有心诵、形诵、神诵、心祝、密祝、微祝等。通过诵经最终达到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 步虚:指醮坛上讽诵词章采用的曲调行腔,相传其旋律宛如众仙飘渺步行虚空,故又名“步虚声”。依据步虚音乐填写的字词,称为“步虚词”。步虚声吟唱起来乐章优美,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大诗人杜甫赞曰:“此曲本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度闻。” 存想:一名“存思”,简称“存”。要求闭合双眼或微闭,存想内观某一事物或神真的形貌、活动状态等,以期达到集中思想,去除杂念,进人人神交接境界。道教认为,建醮不懂存想,无法沟通人神世界,斋醮即失去意义。存想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存想天象(日、月、星辰、云雾等)、景物(气、炎火)、人体(五脏、丹田)及神真(身内神、身外神)等,多为师徒秘密传授。 叩齿:即上齿与下齿相叩,以集神驱邪。一般分为鸣天鼓(左叩)、击天磬(右叩)、鸣法鼓(当门齿上四千四共八龄相叩)。左叩以击幼天门而应神羔,右叩凡制伏驱降用之,鸣法鼓以通真格上帝,凡朝奏用之(见《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进表:指道士将表文(青词表章)上奏天庭的仪式,又称“上表”。其程式为启坛、请圣、拜表。其用法因神位高低而定,对道教最高神呈进称为“上大表”,一般神则称为“上疏”。最后将表文焚化,称为“化表”,以期送达天庭,祭告上苍,众圣光临坛场,赐福延龄,先灵受度。 炼度:即用符法度化鬼神,使得超度。炼指用真水和真火交炼亡者灵魂;度指修斋行道,拔度幽魂。其功用为“生人服之(符法),可以恢神。而鬼神得之;亦可度化”(见《上清灵宝大法·水火炼度品》)。 施食:道教科仪的一项仪式元,也叫“斛食”或“赈济”,俗称“焰口”,即设斋食以超度鬼魂。早期道教并无施食,但在南朝刘宋时已有雏形,唐朝时就有了相当的影响和规模。宋元之际,以米饭盛于斛内施食,称为“斛食”。直到解放前,有些宫观还保存著这一做法。施食时要用“祭炼”之法,即高功存想,以神度鬼,使其早升天界,脱离鬼道。 散花:醮坛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通过想像中的神仙銮驾,把醮坛幻化为神仙居处的瑶坛,存想自身为神仙临坛弘道,故以散花作为颂赞神仙和幻化醮坛的仪式内容之一。与佛教不同的是,道教“散花”,并非实地抛散鲜花,而是诵唱,因此又有多种的散花词,多为五言、七言、词曲等。 解冤释结:所谓冤结,主要指世间种种人际怨怼,引起了阴讼牵连、人鬼连牵飞阴鬼受难、阳世受报等,认为须用科仪和符文,解冤释结,以求阴鬼升仙,阳世平安。 化坛卷帘:化坛指将坛场幻化为瑶坛仙境、神仙世界;卷帘如同人间君王临朝听政,卷帘听取高功面陈奏疏。这种仪式多以化符、唱赞、存想等完成,经韵中有“倒卷帘”。 启师谢师:即礼三师。三师指度师、籍师和经师。凡大型道场,皆设有祖师坛。开坛之初,高功恭对师坛,启奏三师,请赐保佑,谓之启师。下坛时,必要礼谢三师,以志不忘师恩,谓之谢师。 以上各种仪式元,便构成了大大小小的斋醮场面。

冠巾科仪是正式成为全真道士必须举行的宗教仪式。按《冠巾科仪序》所言:

世之出家学道者,必须奏请冠巾何也盖欲正玄规、消除罪愆、通明结三缘故耳。昔时长春祖师,成道之后,遍历天下,阐扬道范,演礼开坛,设丛林七十二座,传道指诀,垂训文千有余言,无非使后学尽大乘之境,悉脱轮回之苦,又恐出家无考,紊乱玄规,更增罪孽,故留簪冠科仪一书,俾初皈玄门之人即能知礼知警,知奥知戒,嗣后有功有过,天曹有案,照年照月,稽察对号,后之志士,刊版流行已久,其版存于四川梓潼宫,后因明末世乱,将宫焚烧,其版遂灭,故后引人入门者无所皈依,以致苟图道教度玄之辈,子拜父为师,妻拜夫为师,重重渐入玄门。出家之后不习三乘功果,窃巾盗冠,假装道像,不但天上真仙所嗔,而且为下方人鬼所笑。余昔出家亦染此弊,后游至广东罗浮山下,逢一道友,容貌异常,揖之坐,谈道论玄,次及年庚及出家之语,友云:汝之出家并无遵照玄科冠巾,既未记名,又无外护,虽有志真,乃前途魔障太多。扫云,请其故。据云:凡出家者,度师必亲为诵经礼忏,先令罪过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达三官大帝,牒移太乙灵官部下,即当拥护,即使黑夜入山,险逢盗贼,亦得解脱,日后大丹成就,三官大帝自堪实保奏。不遵玄科,不请冠巾,上界不知,临回首时,纵然强戴冠巾,亦同庸俗之魂,绳捆索绑同入酆都。凡上志之士,丹就超升,自有诸神迎护。中志之士,苦行圆满。鬼卒都来叩接。又有虽皈依玄门,不习正道,作孽百端,无常一到,恶报固在,若到阴司,身受苦刑。如在祖宗位前冠巾装束,而鬼卒即不敢擅加击拷,亦少受枷锁之苦,此冠巾科仪最重要之事也。言讫,于袖中取出一书,展视之,乃冠巾科仪也。坐友杳然不见,惊拜于地,知遇仙真耳。慈悯所示,次日手书十余卷,遍送遭友,俟后稍得因缘,自当刊版流传,庶后之皈依玄门者,尽遵科仪行事,亦不负真仙度世之心耳。倘有出家时本师未请冠巾,而本师远游他方,或已羽化,可专拜学师,傍设本师牌位,遵科冠巾,亦无不可,切不可更改本师与己后取之法名。若本庙无力请道友修设科仪,即随他庙之科仪求师冠巾亦可。要知光阴似箭,弹指经年,夭寿穷通,人岂预卜,莫看他人罪孽,误了自己前程,大限到来,仍作俗鬼,岂不悲哉。此书有志之人方能遵依,祖师前序曾云:无根无行之人,滥入玄门,亦必令其魔障多阻,不能赐给冠巾,不得遵科行事,师语岂不确切明亮哉!扫云,再劝同教道友,日后收徒,必引有志之人,出家之后,不能飞升,亦不至堕落轮回,不枉尔辈度脱一番之苦。若将羊鼠之辈引进教门,只图生活,不但败坏道门,扰累千方,造孽积恶,为师亦分徒之罪.堕落师传,代负无休,诚为可警可叹,因托其事,并以为序。

其实,道教的冠巾仪式不是全真道教所创,早在全真道教创立之前的北宋《出家传度仪》中就有这种仪式的记载。

功白:皈依无上道,得窥三洞经,妙理凭师引,精修在自诚。

步虚:自在三清境,逍遥蓬莱仙,阴符三百字,道德五千言。

举:大罗三宝天尊

吊挂: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静自然香。宝香焚在金炉内,香烟燎绕达上苍。奉请高真临法会,迎迓万圣降道场。众等稽首皈命礼,鸾歌风舞到经堂。香供养大罗三宝天尊。

提纲:人间天上境相殊,默感原凭一念孚;弟子焚香申启请,愿乘鹤驭下神都。

白文:十方真宰,三界群仙,衣冠济济下瑶天,罗列宝坛前,鉴我精虔,同开大愿船。

香文:夫此香者,丹台毓秀,性地钟灵,无根无叶,经岁月以弥深;非色非空。等乾坤而不老。名分九品,妙契一如。上启混元皇帝道德天尊,玄宗启教列幕师真,天下名山洞府古今得道祖师列座前。香热炉中,如嗣所请,今为新恩弟子×××尽除俗累,顿悟本来,欲希住世以长生,爰为洗心而学道。伏愿,俯怜末学,默演玄机,乘飚驭景,慈云纠缦出天阙,控鹤飞鸾,瑞气氤氲周法界。请命三清与书名而纪字;颁恩九祖,令脱苦以超生。庶广信向,以振宗风。缅望金庭,先申启请。传香有谒,宝号称扬。举香云达信天尊。

高功发炉念“祝香咒”:道由心学,心假香传……。(毕,接念“威灵咒”)。

提科提:恭对瑶坛。

表白提:请称职位。

高功称职、祝圣:臣系太上无极大道玉清金笥宝箓……今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县×庙玄裔弟子×××敬为谨遵玄规度人接派,恳赐冠巾,以肃教仪事,择今××年×月×日,会合道众,敬秉丹悃,同诚焚香,上叩鸿慈,伏愿,慧光普照,恩泽频颁,修真有分,进道无魔,三业六根之过咎,道前咸灭;九玄七祖之先灵,悉超道岸。诚惶诚恐,稽首顿首,炉焚真香,虔诚上启: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诸天上帝,诸后元君。南辰北斗,河汉群真。三官五老,四圣真君。日月三光,普照天尊。虚空过往,纠察善神。玄门启教,南宗北派,五祖七真,历代祖师。天下名山洞府,古今得到神仙。悉仗真香,普同供养。

俯文:愿垂洞鉴,证盟冠巾,功德无量,无以为献,谨具疏文,对圣敷宣。(表白宣疏文毕,高功接说)疏文一卷,彻于琅函,就于坛前,用惩火化。

众诵:《三清》、《四御》、《三官》、《灵官》等告(诵诰毕,高功起大赞化表)。

大赞:酬天地盖载恩,蒙日月照临身形,皇王水土万万春,报父母养育深恩,四重深恩实难报,登宝殿奉演仙经,焚香礼拜谢神恩,求忏悔罪灭福生。

化表毕,高功领恩度、证盟、保举、引进、穿衣、戴帽、演礼八师上座。

高功接说文:微诚布露,直造鉴观。天开黄道,来六幕之旌幢;风送绿章,下九重之诰命。群真毕集,万圣森罗。俨然碧落传经,人天交会;宛若浮黎悬黍,星宿停轮。因缘罕遇,喜庆难言。羽众恭按玄仪,宣行如式。

高功取梳子炉上一度,赞曰:“夫梳者,青松为体,虚空为用,万象森罗,内外徘徊,圣手传来天上宝,高擎偃月培仙材。

高功起小赞,众咏,交梳与本师:十方真宰,三界群仙,乘鸾跨鹤赴经坛,证盟着衣冠,保佑新进,学道无灾愆。

本师执发下梳曰:一梳四大险关无染无着,早起清静之心,速登大乘之路,万般恶意,一概消除。同念:大罗三宝天尊。二梳浮华名利,勿贪勿争,常存敬思之心,休行败教之事,万般妄想。一概消除。同念:玉皇赦罪天尊。三梳虚情幻境,勿入勿迷,速发刚勇之心,早断红尘之锁,万般俗念,一概消除。同念:三元赦罪天尊。四梳潜恩高厚,常存报答,悟三乘之妙法,结三界之良缘,非礼之事,一概消除。同念:还功报德天尊。五梳五行攒簇,万法归一,举心运念之愆,前世今生之罪,皈依法门,一概消除。同念:五灵五老天尊。煞板,众念《灵官咒》:仰启神威豁落将,都天纠察大灵官……。本师嘱咐曰:天花落缤纷,灵官护汝身,今日收发起,不可动凡心,若作还俗事,鉴察还报真(随念随将发收起)

取袍赞曰:“卫护仙体,培养黄芽,逍遥海外会仙家,披月卧云霞,不染尘沙,动静散金花。

本师接袍披新进身说偈曰:布袍护卫万年真,袖统乾坤带扫云。

请冠巾赞日:心灵清静绣带飘,仙风道骨月轮高,成就真根苗,他年好应诏,顶戴赴蟠桃。

本师接冠与新进戴说偈曰:万神证盟引仙材,缭绕祥云朵朵开,金童玉女传手诏,九重赐下冠巾来。

高功说文:伏以,信香飘渺,银烛辉煌,起一朝诚信之心,脱万劫轮回之苦。他年功就,名列丹台。九玄七祖赖度接以超升,百业千障仰救济以免难。永作三清之客,常为玉帝之臣。谒十极妙玄之真人,会五老灵山之仙子。逍遥不论年月,散淡岂计春秋,方是人间丈夫,可称玄门志士。五恩先谢,一念初真,叩礼家缘以断念,次辞恩爱而皈玄。(新皈弟子向外拜,大众同赞“谢五恩”)众诵:一谢先祖培植恩,培植恩深两离分,劈开生死迷律路,跳出轮回五苦门。二谢父母养育恩,养育恩深两离分,劈开生死迷律路,跳出轮回五苦门。三谢弟兄扶助恩,扶助恩深两离分,劈开生死迷律路,跳出轮回五苦门。四谢朋友交义恩,交义恩深两离分,劈开生死迷律路,跳出轮回五苦门。五谢夫妻恩爱恩,恩爱恩深两离分,劈开生死迷律路,跳出轮回五苦门。(新皈弟子叩谢毕再叩十方)

高功说文:真金无相妙难量,只以玄关一窍藏,动静采来颠倒用,会三聚五上天堂,防猿系马珠玉满,驱北归南日月长,众圣慈悲加拥护,志心皈命礼十方。(新皈燃香十炷,每礼一天尊圣号,上香一炷)。众赞咏:志心皈命礼。东方玉宝,皇上天尊,神光普照鉴微忱,慈悲度凡身,皈依玄门,万劫免沉沦(重一句)。南方玄真,万福天尊,修炼先天精气神,恍惚好求真,灵台扫净,万劫免沉轮(重)。西方太妙,至极天尊,龙虎坛前意莫分,虔诚最为亲,真息起处,万劫免沉沦(重)。北方玄上,玉宸天尊,身藏地魄与天魂,坎离有纯金,水火颠倒,万劫免沉沦(重)。东北度仙,上圣天尊,应物不迷众妙门,炼己在持心,一尘不染,万劫免沉沦(重)。东南好生,度命天尊,火候调停要配均,呼吸顺归根,但安神息,万劫免沉沦(重)。西南太灵、虚皇天尊,戊己为合意昧深,精金恋木仁,风生泥丸,万劫免沉沦(重)。西北无量,太华天尊,循环升降过昆仑,万孔俱生春,金丹成就,万劫免沉沦(重)。上方玉虚,明皇天尊,魔景休言看日轮,全凭养育恩,三年九载,万劫免沉沦(重)。下方真皇,洞神天尊,粉碎虚空是好音,尘世积功勋,九重诏至,万劫免沉沦(重)。

礼拜毕,回坛证盟师赞云:玄功圆满道仪宣,回坛送圣返瑶天。旌幢丛丛归碧落,鸾鹤对对舞云间。但愿慈光照默佑,兴扬道场永绵绵。同秉虔诚三稽首,合坛道众礼圣前。

功起《跑马韵》:稽首皈依无上道,回谢玄珠现象元始天尊。稽首皈依无上经,回谢恒沙救度灵宝天尊。稽首皈依无上师,回谢证鉴冠巾道德天尊。香供养道经师宝天尊

毕,功说:向来诵经功德,上奉高真,下保平安,赐福消灾同赖善功证无上道,一切信礼,志心称念冠巾万寿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冠巾科仪结束后,一般当天晚上施食济幽追荐三代宗亲及十类无祀孤魂等众)

冠巾疏文:

今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县×庙栖居玄裔弟子×敬为谨遵玄规度人

接派恳赐冠巾以肃教仪 今于

天运×年×月×日会合道众恭秉丹悃同诚焚香上叩

鸿慈伏以

鸿蒙始判阴阳肇分

混沌初开太初宰制三界十方咸沾造化人居三才之中性受五行 ,浪里迷人本性因贪嗔痴爱堕落轮回清静门中炼三宝可逃生死劫数,既秉真心而出世敢请冠巾以扬范窃念弟子生身下土忝列玄门每芝,洗涤之功时多障碍之孽战竞惶悚正深迷怀今有善士(童)×善根夙,种志在皈玄欲礼弟子为师弟子学疏德浅畅怀引领善缘众圣群真仙,经有方便第一之语是以弟子不揣简陋冒昧传授谨按弟子系×山×庙分枝派系第×代应传×字信士×改取法名×卜吉于×年×月×日就于本庙殿前开坛诵经谨遵玄科专疏

上奏为祈

祖师慧光普照恩泽频彰阖会

太乙雷声普化稽功察过牒移

东华教主存案记名倘×人皈依之后再起凡心仍希

祖师勘功过之大小施果报以浅深同众请巾帷冀恩赐等因须其

疏申闻者

右疏上

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宫九府应感天尊座下

恭望圣慈

俯垂证鉴

天运×年×月×日 具疏

请圣科仪 高功拈香说文:“香自诚心起,烟从信里来,一诚通天界,诸真下瑶阶”。提科起步虚:“太极分高厚,轻清上属天,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行溢三千数,时订四万年,丹台开宝笈,金口永流传”。高功举:“大罗三宝天尊”。高功起吊挂:“三清圣号广宣扬,一句能消万劫殃。七宝林中朝上帝,五明宫内礼虚皇。常乘白鹤游三界,每驾青牛遍十方。众等稽首皈命礼,鸾歌凤舞降道场。香供养,鹤驾来临天尊”。高功说文:“臣闻,演清静解脱之道,济沉迷幽苦之徒。上祈天恩,下副凡情。兹当朝奏,必假香传。夫香者,兰林上品,海窟灵根,其立本也,则至大至刚。其为用也,则有情有性。一炷才拈,群真共鉴。藉此灵烟,端伸供养”。表白举:“香云达信天尊”。高功提纲:“金炉香霭结珠烟。瑞气祥光满大干”。表白接:“三岛神仙临法会,十洲诸真到瑶坛”。高功起三宝词:“皈命礼道宝……”。踏三宝罡上香。毕,发炉:“道由心学……”。威灵咒:“元始虚皇,集气居中,三元道养,二象摄生,三气洞玄,肇生穹隆,七转八变,混合回风,散花万神,天地开通,吉日行道,万天所宗,愿保长年,享福无穷,臣等皈命,与道合真”。提科提:“恭对瑶坛”,表白接:“请称职位”高功称职、念圣班:“臣系太上无极大道,玉清金笥宝录……”。“太极分真,虚无自然,玉清圣境,清微天宫,大罗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禹馀天宫,玉宸道君,大罗灵宝天尊。太清仙境,大赤天宫,混元皇帝,大罗道德天尊。三清三境,三宝天尊。太上开天执符玉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御历万道无为大通明殿昊天金阙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星主北极紫微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天地始祖五老上帝,天地人甲三皇上帝,高上神霄九宸上帝,十方太上灵宝天尊,三官大帝赦罪天尊,三法教主应感天尊,东华帝君辅元立极天尊,终南洞天帝主飞行救劫天尊,纯阳演正兴行妙道天尊,海蟾明悟宏道纯佑帝君,重阳全真飞雨妙化天尊,广援普度天尊,阐扬妙化天尊,全真演教天尊。东极宫中救苦天尊,三十二天上帝度人无量天尊,九天自然生神上帝,西河救苦萨公真人,五岳五天上帝,北阴酆都玄卿大帝,冥府十王慈仁真君。天蓬天猷二大元帅,先天主将一气神君,东厨司命定福奏善天尊,天界奏事功曹宝范丽华使者,地界主事功曹飞云捷疾使者,运神会遭使者,降真明灵使者,本境城隍土地里域等神,三界官属,合座威灵,悉仗真香,普同供养”。“伏以,凡伸迎奉之诚,久契感通之应,臣等幸承夙庆,禀范宗师,诵太上之灵文,宣盟威之至教,庶倾恳请,今有请神关文,恭对敷宣”。表白宣关文毕,高功接:“向伸关文,宣白云周……”。“志心皈命礼,遁宝经宝师宝,玉清上清太清,一气流行,三尊应化,函关默默,不言而善运四时,正色空空,无极而化生三境,大罗天上,金阙宫中,虚无自然,三清三境,三宝天尊”。“志心皈命礼,渺渺紫金阙,巍巍署玉宫,掌紫微七政之权,作皇朝一脉之主,三华毓秀,五纬霓旌,为造化之枢机,作人神之大柄,大罗天上,金阙宫中,四御四皇上帝,金容玉相天尊”。“志心皈命礼,先天主将,一气神君……”高功起小赞:“道筵海会,郁罗萧台,金童玉女两边排.香花满瑶坛,赐福消灾。众真降临来”。刹板,高功说文:“金炉腾瑞霭,玉篆散祥烟,莫道天宫远,诚心福自来。是乃臣等登上宝殿,拜进迎真请圣关文一函,仰烦值日功曹,上诣三界总圣宫呈进。伏愿,疏文上达。恩命下颁,仰凭道力,为主良因,志心称念,飞云捧送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210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7
下一篇2024-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