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的年味,是我记忆深处最温暖的回忆

外婆家的年味,是我记忆深处最温暖的回忆,第1张

文|李娜

在我年幼的时候,父母离异后又各自有了新家,姐姐跟着妈妈一起生活,我和弟弟去了奶奶家。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将我们姐弟仨接到一起,自那以后,我们仨便组成了一个“三口之家”。

我们平时很少见到爸爸和妈妈,那时,我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一到过年我们就可以见到他们,见到许多许多的亲人。

我们有时跟爸爸去奶奶家过年,有时去外婆家过年,去外婆家就能见到妈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婆家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都是热热闹闹的。

盼着,盼着,终于又是一年除夕,我们在心里欢呼着:过年咯!

那年的我大概十一二岁的样子,记得那天早上我们早早的起床,如放飞的小鸟一般往外婆家走去……我们绕着矿区唯一的中学,经过一条水流淌急的沟渠,穿过一片竹林,再转两个弯就到了外婆家的小山坡下,我们在山脚一起冲刺,直接冲进了外婆家的堂屋里。

一进门,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见到久违的妈妈,还有外公外婆,大姨,小姨,姨父,舅妈,还有表弟表妹们……

我们窝在外婆的房间里,坐在刷着红色油漆的靠背椅上,围绕着温暖的地炉,一边吃着香喷喷的花生瓜子红薯片,一边听妈妈和外婆、姨妈她们说着家长里短的话。

做饭是大人们的事,上午十点钟的时候,她们便忙了起来。

妈妈和小姨从菜园里摘来满满一篮蔬菜,把它们摊在厨房坑坑洼洼的地上开始择菜、洗菜,大姨站在灶边咚咚咚咚的切着菜,外公忙着从猪圈边的水泵房担水过来,外婆在她的坛坛罐罐里捞着她的宝贝腌菜、酸豆角、盐辣椒,姐姐接过外婆手里的一根腌菜撕了一条给我,两个人吃着、笑着跑进房间去看电视——

房间里14吋的黑白电视机嗡嗡嗡嗡的响着,调来调去只有中央电视台看得清楚,看不了几分钟,我们又跑到屋外去,这里瞧瞧,那里看看……

开始做午饭了,妈妈坐在低矮的灶边生火,我也搬了个小麻拐凳(小板凳)坐在一旁凑热闹,眼看着妈妈用火柴点燃一个柴把子,然后小心翼翼的放进黑漆漆的灶里,只听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响起,一股浓烟冒了出来,妈妈弯腰往灶里大口大口的吹着气,不一会儿,柴火轰的一声便燃烧起来,妈妈又赶紧加了两个柴把子进去,火势越来越旺了,灶膛里也亮堂了,绚丽的火光在灶膛里恣意的燃烧着,跳跃着,像一个狂热的舞者,忽明忽暗的光线映照在我和妈妈的脸上,一颤一颤的,在我们的脸上镀上一层金光……

妈妈往一旁的小灶里塞了两个红薯,我咽着口水眼巴巴的坐在一旁等,一张脸被烤得热烘烘的,等了一会,我被灶火烤得发烫,便跑去房间里看电视,吃一些花生葵花籽解馋。

过了一会,妈妈突然叫我的名字:“李娜——”我赶紧跑了过去,妈妈正一手叼着烟,一手拿着火钳往小灶里扒拉着,终于扒出了一个碳球似的小红薯,等红薯冷了一些,我便迫不及待的哈着气掰开了又硬又厚的红薯皮,伴随着一股烧焦的香甜的红薯香味,见到中间露出的一点金黄,我用牙齿将那仅有的不多的一点美味刨进嘴里……

吃饭之前,外婆虔诚的洗净双手,神情肃穆的在堂屋外墙的神龛摆上三碗饭菜,燃上一炷香,嘴里说着保佑谁谁谁之类的话——等外婆做完这些,我们才开餐。大人们围着八仙桌,倒上一杯酒或者半杯酒,边吃边聊;小孩子们围着一个小方桌,热闹哄哄的吃完饭赶紧去房里烤火,看电视,或者围坐在地炉边打个盹……

大人们吃完饭,收拾完终于也可以休息会了,小姨那时还没结婚,她将录音机打开,放起了邓丽君的歌,外公摇着头嘟哝着走得远远的,不知又忙什么去了,姐姐和小姨站在破旧的书桌边跟着录音机里学唱歌,我们几个小一点的一会跑到菜园子里,一会跑到后山,像小鸟一般自由快活!

没过多久,妈妈给我们端来一盆热乎乎的洗脸水,我们知道,妈妈要给我们洗脸了。妈妈的手试探着将毛巾从发烫的水里捞出,一边拧干一边问道:“看看谁先来啊!”我们都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我——”“我——”“我——”我们乖乖的伸长脖子,闭上眼睛,任凭妈妈用暖和的毛巾擦着我们的额头、脸颊和鼻子——“还有手!”我们又乖乖的伸出手,“哎呀,伟伢子的这双手像鸡脚爪子一样黑,要放盆里洗!”妈妈抓着弟弟的手说,弟弟做了个鬼脸把手放进盆里,猛的一缩,忍不住叫了起来:“烫——”

我们不怕冷,只怕烫,平时在家里用冷水洗脸,洗脚,虽然怕烫,但每次过年最盼望的还是妈妈为我们洗脸,跟我们在一个木桶里泡热水脚……

洗完脸,妈妈很快又提来两个冒着热气的木桶,里面足足装了半桶水,仍然很烫,但我们依然抢着洗,双脚一边往水里探,一边很快的又缩回来,就这样,一边嚷嚷着“烫”,一边又笑着把脚伸进去,又猛的一缩……洗完脚,全身都热了起来,我们围着地炉,打着哈欠,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守岁……

外婆忙完也进了房间,她从厚厚的棉袄里摸出一根细长的钥匙,打开柜门,从抽屉里拿出红纸折的包封(红包),一个一个地塞到我们的手里,然后又从米缸里翻出几个发饼分给我们,我们吃完发饼,将红包紧紧的抓在手里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记忆中,外婆非常好客,外婆家的亲戚也特别多,从大年初二开始,拜年的亲戚就络绎不绝的来到外婆家,这个是舅爷爷,那个是舅奶奶,还有叔叔阿姨一大帮,大家说着客套话,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每到吃饭的时候就像办酒席一样,餐餐都要摆好几桌,通常是堂屋里摆两桌,房间里摆一桌,厨房里摆一桌,站的站,坐的坐,好不热闹。

就这样过了几年,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还没到过年,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外婆走了”——

外婆走了?!

我们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十分沉重,去外婆家的路也仿佛远了许多,但又仿佛更近了——当我们匆忙赶到外婆家时,外婆已经躺在了堂屋一角的棺材里,任凭锣鼓和唢呐敲得震天响,她只是静静的躺在那里,一动不动——鞭炮声和放铳的声音此起彼伏,来祭拜的人们走了一拨又一拨,我们一连守了好几个夜,每次到了深夜实在熬不住了,便在唱夜歌子的声音中昏昏沉沉的睡去……

出殡的前一天,下午吃肉(吃丧饭),安排倒茶的村民忙不过来,我帮着为客人端茶倒水;吃完饭,帮忙洗碗的人手不够,我和一个村妇一起将碗全部洗掉,我从没洗过那么多的碗,但我只知道一个劲的洗呀洗……

第二天清晨外婆出殡,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我们在锣鼓鞭炮的追逐中将外婆送上了山。

自此以后,外婆家便再也没有了外婆,过年的时候,我再也见不到外婆忙上忙下的身影,来往的客人也一下子少了许多……

一转眼,外公也走了十几年。

现在,我的妈妈也早已熬成了外婆,六十多岁的人,早已满头白发,一脸的沟壑。

每每一到放假,儿子就嚷嚷着要去外婆家,这总是会勾起我在外婆家的那些美好回忆……

往期精选:

影响我人生观的两位老师,一位是真善美的化身,另一位则截然相反

饭桌见人品,更见智商与情商

如果张爱玲遇见的是另一个男人,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石桥边的奶奶

喜欢本文请在文末点赞,谢谢!

作文标题: 外婆

关键词: 外婆 小学四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四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日记是关于小学四年级的日记,题目为:《外婆》,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昨天晚上吃过晚饭,帮妈妈收拾好碗筷后,便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心里忽然想起了很多天不曾看望外婆了。记得哥哥走的时候也没来得及去看望一下外婆。于是,我向妈妈提议去看望外婆,妈妈一口就答应了。

快要到外婆家的时候,我拉着妈妈去买蛋糕。但转念一想,万一外婆不吃怎么办?小时候我到外婆家的时候外婆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给我吃,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懂事,拿来就往嘴里送。而外婆则是一边笑一边说:“慢慢吃,别急,还有。”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时的自己真是太傻了。妈妈说,还是买衣服吧,于是我和妈妈到服装店为外婆精心挑选了一件夹袄。

“当当当。”“谁呀?”屋内传来一声沙哑的声音。“是我,我和垚垚(我的小名)来看你了。”妈妈说。“哦,原来是垚垚来了啊,快点进来吧。”那残破不堪的门伴随着一阵“吱呀”的声音,慢慢打开了。屋内走出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她正冲我们笑着,那笑容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慈祥。脸上的皱纹很深,如同一条条的沟壑深深的刻在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岁月犹如千斤之重,早已把她的腰压弯了。我们在外面站了一会儿,本是准备把衣服送给外婆后就走的,可外婆说什么也不答应,无奈之下也只好留下来了。外婆看了看我们手中的东西:“你买这干什么?我又不缺衣服,你这不是浪费钱吗?”妈妈笑着说:“给您老人家买的就不浪费。”外婆笑笑说:“人家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可真是说对了,呵呵。”我也在一旁笑着。外婆看了看我说:“对了,屋里还有一些牛奶,你去拿一罐喝吧。”我摇了摇头:“不用了,天气这么冷喝了容易着凉。”外婆觉得有理,便没再说什么。过了一会儿,外婆站起身来,看样子是想要倒水喝,我一步跨了上去,拿起了茶壶倒了一杯水递给了外婆。外婆冲我笑了笑:“垚垚真是长大了啊,呵呵。”我笑了一下便又坐了下来。外婆这才把脸扭了过去和妈妈唠起了家常,我在一旁倒也落个清闲。

过了好大一会儿,外婆看了看我,突然站了起来,径直走向里屋,我和妈妈都很困惑,不知她到底要干什么,问她也不答应。外婆拉开了门,之后屋内传出一阵声音,好像是在找什么。不到两分钟,外婆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个盒子。外婆把盒子递给了我,我忙接了过来,接过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盒包装精美的蛋糕。上面还留有少许灰尘,而且没有丝毫打开的痕迹。看来外婆一直都没有舍得吃。我看了一会儿便随手把它放在了一边。外婆让我吃,我说不饿,刚吃完饭食物还没有完全消化。外婆也不强求,把脸扭到了妈妈那,又开始和妈妈聊起了家常。

过了一段时间,外婆突然问到:“垚垚,今年上几年级了?”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直到妈妈又重复了一遍,我才回过神来:“八年级了。”“都已经上八年级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外婆像是在感叹一般。过了一会儿,外婆把那粗糙的双手伸进了兜里摸索着什么。待外婆把手拿出来后,我看见那粗糙的双手紧紧地握着一个手帕。外婆小心翼翼的把手帕一层一层的打开,我看得分明,那手帕里竟包裹着外婆所有的积蓄,不是很多但也不是很少,在我的记忆当中好像多得数不完。我和妈妈都很迷茫不知外婆到底要干什么。是要付衣服的钱,还是?都不是,外婆缓缓地向我走来,我赶忙上去搀扶外婆,外婆冲我慈祥地笑着:“我活了这大半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多的我也没有,你上学也不容易,这200元你就拿着当是我给你的零花钱。”说着从那手帕中抽出了200元递给了我:“别给你妈,你自个留着花。”我心里十分矛盾,不知是该接还是不该接。外婆看我这个样子便说到:“是不是嫌钱少了,外婆再给你加。”说完后又从手帕里拿出了一些钱。我赶忙说:“不是,不是,钱够多了。”我用求助的眼神看向那边的妈妈,妈妈起身走了过来说:“我们家又不缺钱,这钱还是您老留着自己花吧。”我在一旁一个劲的点头。可外婆执意要给我,妈妈便好心相劝,我在一旁配合着妈妈。最终,我和妈妈把外婆给劝住了。“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外婆说:“那我送送你们。”“不用了,你在屋里歇着,有时间我让垚垚和他哥一起来看您。”外婆笑了笑说:“那好吧,你们走吧。”我和妈妈道了别后,便走了,刚走还没几步远,外婆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了:“路上小心点儿。”“哎,知道了!”我大声答应着。我回头看了一眼,外婆倚在墙上,目送着我们很远很远,才转身走向屋内。

出来后,我长呼了一声,妈妈看了我一眼说:“外婆如此关心你,你可要好好的对待你的外婆啊。”我点了点头,又回头看了一眼外婆居住的屋子,心里默默的说着:“我的好外婆,我不会让您失望的,我会常来看你的。”

同时当个好女儿&好妈咪,行不行 友缘基金会副执行长黄伦芬指出,许多新手妈咪的内心的挣扎来自于要同时扮演好母亲与女儿这两个角色,由于自己没有生孩子、带孩子的经验,所以可能从怀孕那一刻开始到孩子出生,都十分依赖自己母亲(指外婆)的帮忙,也会听从母亲的建议来照顾孩子的健康,然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时,新手妈咪似乎又意识到自己是希望照着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孩子;当外婆与妈咪教养观念分歧,外婆却执意介入孩子的教养,妈咪该如何聪明出招回应?如果妈咪一直背负著外婆带给她的负面童年经验,又该如何处理?妈咪与外婆间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沟通不良时,会不会影响到对下一代的教养? Q1 问题情境: 权威型外婆

我从小在一个很权威的家庭长大,觉得好像长期跟母亲沟通,毫无成效,直到现在母亲依旧会用很权威的语言跟态度跟自己或孩子说话,例如她会当着我的面,训斥我4岁的孩子:「谁家的小孩子都已经会什么什么了,你怎么现在都还不会?!」或是批评孩子的作品与表现不够好,很多次我都快要当着孩子的面与母亲发生严重的争吵,一方面想着母亲年纪渐长,希望让她能够常常跟孙子相处,可是她的态度又会让我不想让孩子受到她的影响,更不想让孩子看到我与母亲时常争吵,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没资格当一个好母亲?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王意中临床心理师指出,妈妈在原生家庭中的成长经验,一定会影响到她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在这个情境中所看到的是妈妈本身似乎很容易受到别人的话所影响,有可能是因为从小就成长在一个被指责的环境中,所以基本的自信心已经崩解掉了,如果不好好处理,可能不仅仅是听到自己亲生妈妈所说的话会感到不舒服,只要听到别人说什么,就会开始怀疑与自责:「我是不是没有资格与能力当一个好母亲?」这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如果想利用指责或打骂的方式来改变孩子,其实往往只会击垮孩子的自信心,产生负面效果。

台安医院表达性艺术治疗中心临床心理师暨戏剧治疗师朱静怡认为,在权威型母亲教养下长大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对自己所做的决定没有自信的情况,因为从小到大,任何事情妈妈都已经帮她做好决定,并且不容许孩子反抗。因此,已经是成人的女儿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努力发展出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借由审视自己过去成长的经验中,接受过什么帮助,哪些又是不合理的对待,真正去了解「自己」现在的价值观与教养观念究竟是什么,因为当自己的观点很清楚的时候,就比较不会受到外在他人的影响,出现负面或矛盾的情绪。

妈咪真的要与外婆共享教育权吗? 黄伦芬副执行长与我们分享,她看过很多与上述情境中相似的例子,其实很想问问这些妈咪们:「为什么会让外婆有机会全权介入教育孩子的事情,跟着一起当父母呢?」对小孩来说,真正有教育权的是父母,外婆拥有的是她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但是她对你的小孩是没有教育权的,因此,当外婆不断教导妈咪应该怎么做,或是认定孩子就是有问题,妈妈可以心平静气地回应外婆:「好,我知道了,我会去了解与处理的。」至于之后要如何教育孩子,完全是自己的决定与责任。

同时当个好女儿&好妈咪,行不行

我不要跟我母亲一样 !然后呢? 黄伦芬副执行长指出,当年轻的妈妈说出:「我以后绝对不要用我妈(指外婆)那一套教育观念来教我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成人应该表现出的负责态度,因为一个成熟的成人是知道自己具体要怎么做,而不是只会情绪性地说:「我不要这样!我不要那样!」为了反对而反对,那么到底自己想要怎么教养孩子,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却反而一直是个问号。

黄伦芬副执行长进一步建议年轻妈咪花时间整理过往经验,静下心来好好问问自己,究竟以前母亲(指外婆)曾经做过哪些事情让我感到失落与难过?是事件中的哪一个部分?为什么我会有那么强烈的情绪反应?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定要问问自己,如果回到当时的情境,我是希望我的母亲是怎么回应我的呢?例如,小时候妈妈(指外婆)曾经生气地指责你(指年轻妈咪):「考第三名,还敢拿考卷来给我看!?」,让你很难过、很伤心,你希望的其实是听到妈妈的安慰,你心里觉得如果能够听到的是妈妈的安慰,下一次也一定会更努力的。借由这样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整理,慢慢地年轻妈咪就能够发现自己心中理想妈妈的样子,更是在帮助自己能更具体了解自己想要如何教养自己的小孩。

学习从不同角度解释 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表示,受困于自己负面成长经验的妈妈,较不容易了解其实她可以拥有很多不同角度去解释事情,例如,当对外婆所说的话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可以试着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其实外婆讲出的话,某种程度是在反映外婆自己过去人生的经历以及她看待事情的模式,妈妈要尊重外婆有她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但是不表示要照单全收地把外婆的经验套用在自己的身上,也就是要学会「阻隔」,了解到自己有权利不让情绪被母亲所影响的,可以借由多阅读各类亲子教养的书籍杂志,参加亲子问题咨询的活动讲座,或听听看朋友的经验分享等,让自己有机会接触与学习到更多元的角度或方法。

同时当个好女儿&好妈咪,行不行

女儿的角度VS成人的角度 黄伦芬副执行长提到,年轻妈咪要学习让自己不要只活在女儿这个单一的角色里面,而是活在一个成人的角色里,这么一来,可以让母亲知道以及相信你现在已经是一个成熟独立的人,有能力教养自己的孩子,不需要她时时刻刻操心,从年轻妈咪如何回应妈妈(指外婆),就能知道年轻妈咪是用女儿的角度,还是成人的角度在跟妈妈(指外婆)做沟通唷!

成人的角度

女儿的角度

我知道别家的孩子比较喜欢什么什么(EX游泳),但是我家的小孩很喜欢什么什么(EX念绘本),而且也很厉害唷

妈!你又来了!你又在比较了!

客观地看待整件事情,理解母亲说的是真的吗?(站在客观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会那么说,是不是因为她过去的经验,才让她如此担心害怕呢?)

妈!你意见很多耶,可以不要一直念、一直恐吓人吗?!才不是你说的那样样!我从小跟你(指外婆)讲话,你都不听!

观察孩子反应放第一位 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表示,在这个问题里面,妈妈提到自己有试着跟母亲做沟通,但长期没有成效,事实上,想要去「改变长辈的想法」这件事情本身难度的确是比较高的,不过,妈妈可以做的是先观察孩子的反应,孩子对这些妈妈认为是权威的话语,也有一样的感受与想法吗?再来调整自己处理的方式。

妈妈的回应也是一种示范 妈妈可别小看自己回应的态度,因为妈妈如何回应外婆,也等于是在示范给孩子看,如果将来听到让自己不舒服的话,可以如何因应与调整。例如,妈妈可以回应外婆:「我知道你很疼爱这个孙子的,希望他(她)可以更好,所以才会这样说,可是,他(她)现在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呀,而且真的都已经在开始学了,一步一步慢慢来。」王意中临床心理师强调,妈妈本身的一个小改变,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同时当个好女儿&好妈咪,行不行 母女沟通TIPS

TIPS 1:不要让外婆觉得她是被指责的! 有冲突并不是坏事,但有时候做女儿的可能说话比较直接,例如,当发现妈妈对自己小孩的管教方式,是自己不喜欢或不赞同的,就很生气地直接对着妈妈说:「你可不可以不要这样子!就是因为你从小这样子教我、这样子对我!所以现在我现在做事情才变得畏畏缩缩!」任何人一旦感受到自己是被指责或是被攻击的,下意识一定也想要马上反击或辩解,最后就演变成妈妈跟外婆的争吵,对孩子的教养没有任何正面的帮助。如果可以换句话说:「妈,我知道你最爱你这个孙子(孙女)了,但是,我看了很多最新研究的书跟听了很多专家的意见唷,如果可以换成另一种怎样怎样的方式,其实会对小孩的发展会更好,要不要试试看?」

TIPS2 :回应外婆,不如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 当外婆介入管教,例如,当着孩子的面做比较,对孩子说:「谁家的小孩子都已经会游泳了,你怎么现在都还不会?!」,或是批评孩子的作品不够好的时候,妈妈与其情绪性地回应外婆:「你为什么每次都这样,不要这样跟孩子说话,这是不对的。」不如在外婆说完这样的话之后,直接笑笑地对着孩子说:「可是,妈妈觉得你已经很厉害了,虽然我们还没有学会游泳,但是妈妈觉得你念绘本故事给妈妈听讲得好好!」依照不同情况,马上做出修补的回应与动作,指出自己平日观察孩子的优点,给予具体赞美,将重点放在安抚小孩可能受伤的心灵。

TIPS 3 :利用开玩笑的方式与妈妈沟通 朱静怡临床心理师指出,让母亲有机会更了解自己的的教育观念是什么,例如,妈妈(指外婆)小时候就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现在也用完全一样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待小孩(指孙子),每次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就在旁边盯,只要觉得小孩做得或画的不够好,就一直擦掉要求孩子重来一遍,不妨可以试试看用半开玩笑半撒娇的口气对妈妈(指外婆)说:「妈,我已经是一个那么吹毛求疵的人,太完美了啦!不想要让小孩也跟我一样。」

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沟通 属于大人跟大人之间的沟通,不一定要选择在孩子面前表达,毕竟小孩子不了解妈妈跟外婆的长期相处关系。年纪小的时候可能只能看到事件的表象,孩子可能会想:为什么外婆是妈妈的妈咪,但是妈妈跟外婆讲话的时候,表情跟态度总是不太好呢?

同时当个好女儿&好妈咪,行不行 孩子长大后也会遇到权威型人士

朱静怡临床心理师提醒,逃避或是避免孩子与外婆相处是最糟糕的解决方法,

做妈妈的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爸爸妈妈不可能一直为孩子建造一个虚拟的世界,孩子慢慢长大后,他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其中包括权威型的师长,所以重点应该是让孩子学习到对自己能够一直保持自信心,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孩子年纪越小的时候,思想的弹性也较小,会牢牢记住听某几个大人所说的话,尤其是长时间相处在一起的大人,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妈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慢慢地让孩子了解世界上每个人看事情都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态度与观点,不论是外婆或是学校的老师也一样,虽然他们是长辈,也可能跟我们有不一样的想法,并不是他们的所有价值观或所说的话,都必须照单全收。

Q2 问题情境: 妈妈本身在高期待、爱比较的环境下成长

我母亲本身的学历并不好,但从小在课业上就很爱拿我跟邻居、堂兄弟姊妹比较,她的教育观就是花了钱,让我们全心念书就应该要有好表现,我的心情很矛盾,有时候想想正因母亲对我的要求,让我在求学的路上也学会了自我要求,也很感谢妈妈辛苦工作赚钱的支持,让我很顺利地一路攻读完自己有兴趣的硕士学位,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跟我一样喜爱阅读跟热爱新知,但另一方面我觉得一直在竞争的压力下长大,很不开心,所以不想要拿孩子跟其他人比较,但是,很担心自己如果反向地完全不要求孩子,会不会变成过度放纵,让他没有求进步与自我要求的态度,无法发挥真正的能力呢?

  难忘的亲情

  难忘的亲情我的脑海里有许多小鱼,这些小鱼构成了我难忘的亲情,但我最难忘的亲情是那一条金色的小金鱼……

  记得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刚过完年去上学,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春暖花开的美好,可是,我不觉得有什么好。因我在料峭春寒中上学,早晨我冷得牙齿打颤。班上的同学说“你看,她的嘴唇发青。”过了几节课,我回到家里很是不舒服,并躺倒床上睡着了。

  我在睡觉中听到一种熟悉的声音,“快起来!小琬!”醒来一看是妈妈。我说:“我好象有点发烧。”妈妈赶紧给我用体温表一量,“体温四十度”妈妈立刻紧张起来。给我的班主任打请假,接着,妈妈手忙脚乱拿起杯子到水给我喝退烧药,我仔细的发现妈妈的额头上有豆大的汗珠子直往下滚。我想,妈妈这肯定是急出来的,我一定要病好早点。 登录作文网,你也可投稿。

  我不知怎么高烧不退,喝了药汗流浃背,妈妈忙着换毛巾给我擦背,一直忙了个中午,连饭顾不及吃,我又睡了……我感觉到妈妈背着我上。没想到我就在住了一星期零四天。 登录作文网,你也可投稿。

  每天我挣开眼睛都看见妈妈守在我的身旁。我的病好了,我又发现妈妈黑了一圈眼圈,多了一丝银发……

  父 亲

  似乎从小到大写涉及亲情的作文,描写对象大都是母亲,写她们的温柔、善良与慈爱。我们总在有意无意地忽略另一个对于我们的人生同等重要的人——父亲

  父亲对于儿女爱总是内敛的,他不像母亲那样喜欢把爱挂在嘴上,他只是用行动在表达。在我渐渐长大后,遇到一些人一些事,我才开始逐渐以趋于丰盈的思想去认识父亲,才越来越觉得实则每一位父亲都有一颗炽热的心,给予儿女们百分之百的感情,不论他们背负着怎样巨大的压力。

  小俏和阿颦都是我的好友,我也因此得以隐约认识了她们的父亲。

  阿颦算是我们三人中最幸福的一个,起码她有一个很完整的家庭。阿颦的父亲在当知青那会儿娶了一个北方女子为妻并在那里安家。父亲是大学的教授,典型的知识分子——斯文,儒雅,对名利无欲无求。为此阿颦常说母亲配不上自己的父亲,而她自己也从不掩饰自己对于父亲的无比崇拜。我于是就老嘲笑她有很深的恋父亲情结。

  每逢周三父亲来学校探望,阿颦总要挽着父亲的手臂在校园里边走边聊,似有说不完的话,临走还要亲吻父亲的面颊。这在我是很难想象的事。

  阿颦不知在哪本算命书上看来,说自己今年的生日倘若能收到一枚男孩子送的银戒指,她就会永远的幸福。生日聚会上她果然戴了一枚戒指,很精致的样子。阿颦很自豪地告诉我和小俏,是父亲去访友时用自己的私钱的,母亲并不知道。

  那一刻我有一些恍惚,想象一个中年男子20年前可能所送穷得不起一枚镀金的戒指送给新婚的妻子,却要在20年后在金银饰品柜台前徘徊,精心挑选,只是为了满足女儿一个少女式稚气的心愿。我可以想象阿颦的父亲坐在火车上,除了贴身带着的一枚戒指,就再没财力礼物送人了,心下却没有一些些将被妻子责怪的不安,因为呵护了女儿不受说哪怕是一次无足轻重的失落感的伤害。 这足以令阿颦自豪,同时也令我感动。

  小俏这时只在边上笑着说阿颦怎么还像个孩子似的。

  我理解小俏说这话时心情,她无疑是我们三个人中最早熟的一个。母亲在小俏念初中时的突然过世于她是个不小的打击,亦也是心上永恒的伤口。可小俏比任何人想象中的都要坚强,这可能是受了军人出身的父亲影响吧。

  小俏的家风很严,父亲总拿治军的那一套管教小俏,并用男孩子的标准要求小俏,有时甚至是不近人情的。比如母亲过世后,父亲甚至不允许小俏带黑袖套。这听上去多少有些残,却也的确帮助小俏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小俏说她一直记得父亲对她说过一句话——生者对死者最好的怀念就是好好的活下去。每次她想起母亲的时候就会同时的想起这句话。

  小俏至今也没有继母,实则她并不反对父亲再婚,可父亲似乎并无续弦的打算。我曾在报上看过一些谈中年人的压力问题的文章,我明白人在跨入不惑之年后,其实是会有很多困惑的,工作的压力,精神的寂寞,都会让人喘不过气来;何况妻子过世,女儿住校,我不知道小俏的父亲是如何承受每天下班回家后屋里毫无生气的寂寥的,为的只是女儿不受任何一点的伤害。

  听完她们们的故事,我也会不由想到自身。如果说阿颦是崇拜她的父亲,小俏是敬畏她的父亲,那么我则只能是深深的怜悯我的父亲。

  是的,怜悯。

  父亲是那种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大把钞票的男人。家庭可能是他最后的一点精神寄托,只是一年以前,这唯一寄托也土崩瓦解了。我隐约听过一些父母年轻时的故事——那时候因为奶奶的坚决反对,父母几乎要殉情,所以我相信那个时候我的父亲和母亲是真的非常相爱的,所以我也完全可以理解母亲在选择了自己想要生活方式后,对于父亲该是怎样一种深刻的伤痛,就为了这,我留在了父亲身边,我不愿看他在苦心经营了20年后面对妻离子散的结局,终告一无所有,那太残。

  但这一年来,我与父亲关系并没有因为彼此相依为命而变得十分融洽。归根结蒂,还是为了一个“钱”字。

  母亲走后,家里的存款所剩无几,父亲本来就不多的工资还要存起一部分供我以后上大学用,于是日常开销就显得紧巴巴的。父亲和外婆商量后就让我每天去外婆家吃饭。舅妈是那种很自私的人,总拿那种冷漠而鄙夷的眼神看我。那份屈辱的感觉于是就重重地压在了我的心头。终于有一次,我冲父亲发了很大的脾气,并告诉他我再也不要去外婆家吃饭了,饿死也不去。

  父亲很无措地看着我,努力地解释,却只说了几句。他说你也知道我们现在的状况,你考上大学后还需要一笔很大的费用,我也是没有办法啊。

  看着不善言辞的父亲低声下气的说实话,心上突然就涌起无限的愧疚,觉得自己实在太不懂事不体谅自己的父亲了;也同时,我再没有比那一刻更憎恶也更热爱起金钱来。我一面痛恨着它的肮脏,一面又下决心以后要赚很多的钱然后一张一张的都烧掉。

  后来,父亲开始**,小到二元一张的体育**,大到百元一张的福利**。每次电视里开奖,父亲一定会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手里攥着一叠花花绿绿的纸头——我想他是在幻想它们能给他带来大笔财富的。

  一次父亲很开心的告诉我他中了一个小奖,有块奖金,他说指不定下次就能中个百八十万的,指不定明天就成了大款,指不定…… 我突然觉得眼前的父亲很陌生,也很可怕,他省吃俭用,戒烟戒酒,把发财梦寄托在一堆烂纸上,指望在它们身上找到失落已久的尊严感。内心深处,在这一点上,我以为父亲已经是走火入魔了,他疯了,疯在他自己也不知道的潜意识里。

  这样想的时候,有些心酸。可有一天早晨发生的事却让我感到心痛——

  正在洗脸的父亲说嘴唇很痛。可能是内火太重的缘故,我看到他的嘴唇裂开了,有血丝从里面渗出来。我于是从书包里拿出来润唇膏,说爸我来给你涂吧。

  我凑近父亲的脸,左手轻轻托起他的下巴——这是我很久以来第一次如此贴近的看父亲的脸,我看到他脸庞消瘦,皮肤里沉淀着色素,眼角布满了皱纹。原本一直以为是很“后生”的父亲原来是真的老了,老得如此突然,令我猝不及防。想起这些日子以来,父亲一个人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我却还要很不懂事的对他苛求,从不与他分担生活中的苦痛。想至此,我的鼻子有些酸,心下满是愧疚,还有隐隐的痛,说不上原由。

  临出门,我把润唇膏留给了父亲,叮嘱他如果觉得嘴唇痛了就涂一点。父亲执意不肯要,又把它塞进了我的书包,说他没事叫我留着自己用。我不敢再争辩,也不敢回头,怕脸上一些突如其来的湿湿的东西会被父亲看到。

  那一天,我拿到一笔数目不小的稿费,加上学校的助学金发下来了,于是就奢侈了一次,与父亲一起上馆子。趁着酒性,父亲说了很多话,他叫我好好读书,将来找份好工作赚大钱,给他套子安度晚年,最好是在高层——他要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间要带一个的阳台,有落地的窗帘,舒适的席梦思,整套的卫生设备,还有……还有……

  父亲说得有些兴高采烈,我借口出去透口气在化妆间里一阵痛哭,说不上原因,可能只是出于怜悯吧,怜悯父亲也怜悯我自己。父亲说他要住高层的子,还要一个带大阳台的卧室,要睡席梦思。这些话在我的脑海中反复出现着,久久不肯消失。

  写到这里,忽然就为难起来,不知该如何结尾才好。想可能此时,阿颦的父亲经不起阿颦的软磨硬泡,正要带阿颦去享受她最爱吃的必胜客;小俏的父亲刚带着小俏清明扫墓回来,他一定在墓前默默祷告小俏的母亲能保佑小俏考上复旦。至于我的父亲,我知道他在做什么,他刚了小菜回来,正在厨里又洗又切的一阵忙乎。虽然他的厨艺不见得比母亲高明,可我仍是很高兴。就在这样一个初春的周末,听到家里的煤气开着,空气中氤氲着一种即使没有很多钱也可以相当适意的幸福的味道

  狐狸也有感人的亲情

  正太郎家里的男佣,几天前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小狐狸不吃不喝,甚是可怜。两只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咬铁链,啃木桩,在地板下做窝,真是历尽艰辛,不屈不挠。狐狸的亲情终于感动了正太郎,于是他又从已经带走小狐狸的安田先生的牧场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亲自把它放回了山谷。下面就是把小狐狸放回山谷后发生的故事——

  小狐狸刚跑出十几米远,老狐狸不知从什么地方一起奔了过来,兴高采烈的在小狐狸周围跳来跳去,然后一起嗖地朝树林深处跑去。

  来到密林深处,狐狸一家慢慢地停了下来。两只老狐狸的脖子和小狐狸紧紧的缠绕在一起。老狐狸回过头来,伸出舌头在小狐狸的脸颊上舔来舔去,用它们的前爪慢慢地梳理着小狐狸短短的体毛。

  狐狸妈妈说:“孩子,今天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看你消瘦的样子,妈妈一定要好好的给你补补身子。”狐狸爸爸说:“你娘俩先回家,我给咱抓几只野鸡去。”说完就一溜烟的消失在密林深处。

  小狐狸和妈妈回到山洞,母子俩尽情的叙说着离别的苦楚。狐狸妈妈说:“孩子,爸爸、妈妈真的绝望了,那该死的铁链子,该死的大木桩,我们是无论如何也对付不了它的。”小狐狸说:“妈妈,那个叫正太郎的小孩真好,要不是他,我早就让那个小胡子安田给下酒吃了。”狐狸妈妈说:“是啊,那个小孩真善良,大人不在家的时候,他还偷偷地给我们送食物、送牛奶。我们什么时候一定要好好的报答他呀!”

  洞口“呼”的一股疾风,狐狸爸爸回来了,它叼回了三只野鸡。小狐狸一下猛扑上去,按住一只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狐狸爸爸说:“孩子,慢慢吃,别噎着,爸爸再去抓几只。”说完又一溜风似的穿出了山洞。这时,狐狸妈妈已经收拾好餐桌,摆好了酒菜,它要等狐狸爸爸回来后,全家人好好的庆贺一番。

  狐狸爸爸回来了,它又带回了两只野鸡,还有一只大野鸭。全家人高高兴兴的围着餐桌,猛吃猛喝了一顿。

  酒足饭饱,月亮已经悄悄地爬上了树梢。两只老狐狸来到洞口,把小狐狸紧紧地抱在怀里,望着满天的星星,诉说着它们离别的思念,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几天以后,狐狸爸爸带着小狐狸上山打猎。它们追着一只野兔子跑出密林,来到一个空旷的大峡谷。忽然,它们听到一个小孩撕裂心肺的哭声。抬头望去,只见一只野狗追着一个小男孩正在那里撕扯。小男孩紧紧护着自己的怀里的布袋,裤子也撕破了,腿上被野狗咬得鲜血直流。

  “这不是正太郎吗?”小狐狸第一个认了出来。“是他,就是他!”老狐狸肯定地说。“孩子,我们要救他!我先在这里对付,你赶快回去搬兵。”说完,老狐狸一声怪叫,朝野狗猛扑过去。小狐狸很快消失在树林里。

  这野狗也太厉害了!第一个回合,老狐狸就被它咬伤了后腿。老狐狸一看硬拼不行,就慢慢后退着把野狗引向悬崖。当野狗追着老狐狸来到悬崖边上时,狐狸一个转身,使出全身的力气,把野狗推下了悬崖。

  正太郎得救了。当他认出这就是小狐狸的爸爸时,竟放声的大哭起来。原来,它是来找小狐狸的。怀里紧紧抱着的布袋里,是他专门给小狐狸带来的腊肉和火腿肠。这时,小狐狸和妈妈领着一狐狸赶了过来,它们赶快给正太郎和狐狸爸爸包好伤口。小狐狸还采来了许多止血草,敷在正太郎和爸爸的伤口上。狐狸妈妈用爪子轻轻的拍打着正太郎身上的泥土,用舌头慢慢地舔着他腿上的血迹。小狐狸立起身子,两只小爪子搭在正太郎的肩膀上,慢慢地舔去他脸上的泪水。

  太阳快下山了。狐狸一家护送着正太郎向山下走去。虽然正太郎和狐狸爸爸走起路来都一跛一跛的,但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正太郎看到小狐狸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一天天的长高、长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狐狸一家看到正太郎有惊无险,在狐狸爸爸的奋力拼搏下化险为夷,也显得十分开心。大家说说笑笑的,一会儿就到了正太郎的家门口。大家虽然默默的告别,但从此却成了永远的朋友。

  亲情的力量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的作业做完了,闲来无聊,便找弟弟一起玩电脑小游戏。一开始,他就认真地向我提出:“每人玩一局,不许耍赖哦!”我欣然同意了。

  接着,弟弟玩完了一局,轮到我了,大概觉得我没有打游戏的细胞,看我打十分无聊,便到外面玩去了。果然不出他所料,才一会儿工夫,就败下阵来。我正准备再玩一局,又想起了与弟弟的约定,觉得不太应该,就大声喊:“弟弟,我玩了一局,你快进来吧!”没有人回应,我又叫了几声,弟弟还是没进来。“哎,不打白不打,再玩几局吧!”我自言自语道。当我正玩得兴致时,弟弟进来了,见我还在玩,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还在玩,是不是多玩了?”“是呀!”我并没有观察到他生气了,突然,他骂了我一句,我也回了他一句,我们对骂不久,他骂了句十分难听的,“你……”我气得说不出话来,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弟弟?”他见我哭,心虚了,不敢说什么。我转身跑了。

  我扑在床上,不停地哭。不就是为了玩游戏嘛,用得着这样吗?我明明叫他了,是他自己在外面玩,不进来的嘛!再仔细一想,其实我也有错,玩了一局不玩了,也不会这样呀!想到这里,我又有些后悔了。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妈妈叫我下楼吃饭。我只好把眼泪擦干。厨里就妈妈一人,她一见我,不解地问:“你怎么哭了?”“哪有?”妈妈笑了,“你满脸泪痕,最明显的是你一哭鼻子就红,你现在鼻子不是红红的吗?到底怎么了?”我没想到妈妈会这么了解我,但我还是没说。在妈妈再三追问下,我如实说了。妈妈并没有生气,亲切地说:“这没什么关系,一家人和睦才是最重要的,你和弟弟都得向对方道歉。走,我们把弟弟找来。”弟弟过来了,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哭了。妈妈说:“好啦!你们快互相道歉吧!”“对不起,我不该偷玩游戏的。”“姐姐,对不起,我不该骂你。”“没关系!”就这样,一场“家庭风波”平息了。

  是亲情的力量使我和弟弟的误会化解了。妈妈说得对,一家和睦才最重要。没有亲情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呀!我们应该去珍惜。

  亲情颂

  记得意大利的薄伽丘说过,友谊是一种最神圣的东西。我看不然,人世间最无私、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亲情比友谊重要得多,而人的亲情更是与众不同。

  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事都会发生,但唯一不变的是亲情,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故事发生在大兴安岭的一次大火中,一只母鸟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把它们送到树下,压到自己的身子下面。虽然母鸟被活活烧死了,但它的孩子却活了下来。

  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体现着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都是以一种无私的情怀面对我们,他们情愿自己饿着,也要我们吃饱、穿暖。也许有人会说,我是孤儿,没有父母,哪来的亲情?可你小时候在孤儿院受到的资助,不也洋溢着亲情吗?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亲情重如千钧。可如今有些人认为,亲情一文不值。我惊讶地发现,好多小孩越来越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了,往往只把父母当成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库。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唠叨,总是爱理不理的,好像与己无关。我邻居家的一个小孩,天天都会和父母发生矛盾,只有当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才会想到父母。我还看过一本,有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竟然连自己孩子家的门都进不了,更别想在孩子家吃顿饭了。这些以前闻所未闻的事情,现在也好像司空见惯了。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学派曾经说过,百义孝为先;《读者》也报道过,养育子女是世界上所有动物的本能,而只有人类才会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在万物中唯有我们人类才有的美德,难道也要放弃吗?也要从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消失吗?不,我们决不能放弃,我们要赞颂亲情!否则,我们还有何颜面自称为万物之灵呢

  感受亲情

  “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不知是谁轻轻哼了一句,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外婆桥,外婆桥,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她探着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门槛上,踮脚倚门盼望的情景。此时,一股浓浓的亲情如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洒进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无比。

  我的外婆是个忠实的耶稣。每天晚上,她总是早早地吃过饭,照例跪在硬梆梆的床上,领着我一起祈祷。因为当时我人还小,外婆怕我跪在太硬的床上吃不消,便找来一个棉花包给我垫上。外婆一辈子没上过学,但她祷告起来还真有一套,可以称得上是“有条不紊”。她每说完一句,我都得在最后添上一个“阿们”。我根本不懂它是什么意思,想必外婆也不会很清楚吧。只觉得和她一唱一和煞是有趣。每天,她都会为儿女子孙们一个个地祈祷:希望这个健康平安,保佑那个一切顺利;当然也免不了许多赞美耶稣的话。然后便是唱,这些,外婆在平时也会时不时地哼上几句。很多时候,我跪着累了,便偷偷地向她瞥一眼,她仍然不折不扣地跪着。想起外婆多年患有腿病,真担心外婆会撑不住。于是,我便问:“外婆,您累吗?”她吃力地撑起头:“不许打叉,否则会不灵的。”我将信将疑地盯着她,她睁大眼睛,满是一副坚定虔诚的模样。我只好不再说话,无聊地盯着棉花包上发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向耶稣祈祷这类全是迷信,根本不会有什么救世主的保佑。于是,我开始向外婆宣传: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她听了嘴巴扁扁,苍老的脸一提一提,浑浊的眼中似乎有了泪。看来她被触怒了。是呀,平时亲戚朋友们根本不信这一套,现在连我——这个从小一起陪她祈祷的人都开始怀疑,疏远她了。她颤巍巍地说:“谁说的?心诚的人是准能打动救世主的!”

  我不再与外婆争辩,也许她说得有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老人家并无恶意。祈祷成了她的安慰,她的支柱,她的寄托!

  回忆起这些,又想起前些天外婆特意托妈妈送来的棕子。那不时飘着的香味,让我潸然泪下。于是,我不由吟起一首诗:

  外婆亲手做成的粽子,

  穿越千里,

  落在我的餐桌上;

  一缕清香,

  弥漫着亲情。

  我打开粽子,

  看见熟香的米粒上,

  闪动着亲人的企盼;

  一股心酸,直呛心里。

  我大口嚼着粽子,

  两行热泪,

  烫伤了一双手……

  感恩父母

  有一种爱,即使我们付出所有也报答不了,那就是父母的爱。

  从来到这个多彩的世界开始我们就注定是有很多事情是不能选择的,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父母,连一开始的名字也没有权利。后来我们开始长大,被逼去学好多的东西,认识各种人,不管愿意不愿意。正是因为这许多的被逼,我们才能更快的学会长大,才更能去爱人,不管是我们爱的还是爱我们的,其实这辈子我们欠的最多的就是父母了。

  小时候总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然后是看着白发增多却是无能为力,总是说要让父母以后更好的过日子。可是到大了,我们却忘记了小时候的承诺,总是不在父母身边,我们只是给了父母物质上的满足,在精神上我们给他们的往往都是失落,我们工作太忙,就连春节有时也不能跟他们在一起,父母生病了我们给他们足够的钱或者雇了保姆照看,那些没有工作的儿女的父母却是比我们的父母更幸福,他们虽然没有钱,可是他们有孩子在身边。老人其实就是老小孩,这我们都是知道的,小孩子怎么可以离开父母?老人怎么可以没有孩子在身边?

  每一次跟妈妈闹别扭,过后鼻子总是酸酸的,其实知道是自己错了,却总是倔强,不屈服,总不愿意按父母的意愿做事情。每一次的犯错,总是会想起父母不求回报的给予,想起他们没日没夜的做事。 还记得高三那段艰苦的日子,已经记不起那个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了,现在想起,回忆里最多的就是母亲,那爱着我的母亲,那我用一生也无法报答亲情的母亲!

  高三那年真的很多感动。我所读的高中不跟家在一个地方,母亲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所以跟爸爸唯一的愿望就是把我和弟弟送出去,永远的离开那个给过他们美好相遇也有过悲伤的小村庄。母亲在学校的旁边租了小子,在我所在的城菜,很辛苦,总是很早的起床,也很早的回家,只是为了能更好的照顾我,因为那时我总是有很多的病,那时候我有结石,我不知道为什么小小年纪的我会得那种病。

  冬天是最痛苦的时候,妈妈也是很早的起床,然后去采购一些成本低廉的菜,再去江边洗菜,我只是在床上流泪,我知道自己能做的只有努力读书,然后是别无他法,生活再痛苦也是要过的,我得努力去笑,去看书,去帮母亲做更多的事。

  还好,一切都挺过来了,什么都成为了过去。我们在慢慢的成长,可这是以父母的青春做代价的,我们总是偷偷的换掉他们的黑发,然后自己再一点一点的脱离他们,独自去生活,我们是长大了,可他们老了,他们曾经给过的感动我们都弃之脑后了,我们总是远远的疏离他们,让他们在一所偌大的子里静静的过活,给他们足够的钱,可是他们是否更需要我们频繁的出现呢?

  不管我们在道路上会有些什么不可思议的状况,我们都应该,都必须陪着父母!有时候看书累了,我总是会想起他们,虽然有时候父母会逼我们去做很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可是当一切过后,回头再想想,剩下更多的还是感动——永远抹不去的感动!

  前几天是母亲节,听着电台里面陌生朋友的感触,我拨通了家里的,对母亲说了句:“妈妈,今天是母亲节,祝你节日快乐,以前我总是惹你跟爸爸生气,以后我不会了,妈妈,我爱你。” 妈妈在那边只是哭,她说我要好好读书,只要我好好的,他跟爸爸就满足了。

  “我爱你” 多么简单的三个字,轻松的不用一秒钟就能说完,却沉重的让许多人用一生去犹豫,终究没有说出口。沉默的父亲,在严厉的表情背后,藏了这句话;辛劳的母亲,在慈祥的眼神中藏了这句话;年少的孩子,在叛逆的心深出压抑了这句话。

  生命很脆弱,生命也很孤单,少年时陪伴我们的是父母,中年时是男女朋友,后来是孩子,再后来是老伴了。可又有什么是长久的,到我们老了,父母去世了,孩子成家了,孙儿也上学了。也许更糟糕的是老伴也离去了,孩子也走了。

  有事没事打个回家,即使不能说出心里那句话。不要让父母总是对着空子发呆,不要让父母总是担心我们过的好不好,不要让父母总是去猜测是否儿女有遇见什么麻烦。

  够了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194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7
下一篇2024-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