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成宗铁穆耳传:次子为储母宠得位,不事朝政好大喜功

元成宗铁穆耳传:次子为储母宠得位,不事朝政好大喜功,第1张

元成宗,又称完泽笃皇帝,名铁穆耳。是世祖之孙。父皇太子真金,母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生,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卒。终年43岁。公元1294~1307年在位。

一、次子为储母宠得位

铁穆耳的父亲真金,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次子。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而立之年的真金被立为皇太子,但他对忽必烈重用阿合马等权臣不满,与忽必烈有很深的隔阂。至元二十二年,因被诬阴谋夺位,真金忧郁而死,这时铁穆耳已长大成人,率兵平定乃颜余党的叛乱,镇守北部边境。真金之死,对年逾古稀的忽必烈打击很大,使他在重新确定继承人的问题上格外慎重,一拖就是8年。一直到1293年,忽必烈正式册封孙子铁穆耳为皇太子,授与他皇太子宝玺,并派宠臣玉昔帖木儿辅佐铁穆耳,坐镇北境。

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元世祖忽必烈病逝,各宗室诸王会集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议立新君。铁穆耳得到使臣禀报,奔赴上都。此时,虽说祖父生前指定他为皇位继承人,但如不经过参加忽勒台(诸王大会)的诸王、贵戚的推选,就不能继位,而且大哥甘麻剌常年在漠北领兵,镇守要塞,拥有较大的势力,又是忽必烈长孙,继承皇位也有充分理由。几天后,不甘心帝位旁落的甘麻剌也匆忙赶到上都,并得到了一部分诸王、大臣的拥护。但他们的母亲伯蓝也怯赤(阔阔真)向着幼子铁穆耳,决定拥立铁穆耳。她取得了重臣玉昔帖木儿和伯颜的支持。

至元三十一年四月,由伯蓝也怯赤主持忽勒台大会,选举新皇。玉昔帖木儿对甘麻剌施加压力,甘麻剌见势,料定不是弟弟的对手,忙表白愿为新皇效力,仍领兵镇守漠北。与此同时,伯颜得到中书右丞相完泽、平章不忽木的支持,手执长剑,声色俱厉地宣读先王遗诏,力陈铁穆耳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众人胆颤心惊,不敢反对。四月十三日,在诸王、大臣的簇拥之下,铁穆耳登上皇位,是为成宗。这时他30岁。

二、内承祖制外修友邻

成宗是在权臣和母后的拥戴下登上皇位的。在用人方面,他基本上保留了世祖晚年当政的原班人马。世祖晚年起用的中书右丞相完泽和平章政事不忽木仍任原职,朝中之事,成宗一般采纳他们二人的意见。辅佐登极的伯颜和玉昔帖木儿分别被授予太傅、太师之职,但不久二人相继去世。

为了争取蒙、汉儒臣的拥戴,成宗下诏崇拜孔子,在京城建起孔子庙学,选名儒雅士担任学官。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起用深受儒学熏陶的哈剌哈孙担任中书左丞相,大德七年,完泽去世,哈剌哈孙继任为中书右丞相。

成宗在任用蒙、汉儒臣的同时,也学着祖父的样子,用色目官员管理财政。上台后几年政治相对稳定。

在对外问题上,成宗即位后下令停止对外用兵,恢复与周围各国的睦邻关系。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四月,成宗派礼部侍郎李b等人诏谕安南,敦睦国交。大德三年,他又遣普陀山住持和尚宁一山乘商船出使日本,此后,元朝与安南、占城之间,使节往来不绝,中日双方的民间贸易也比较活跃。成宗当政期间,元朝与缅甸的关系十分密切,大德元年,成宗册封普哇拿阿迪提牙为缅甸国王,又在缅甸与云南之间,开辟了驿路。

元朝前期,诸王叛乱一再发生,忽必烈虽成功地平定了阿里不哥、乃颜等人的叛乱,但在西北边境,察合台汗国的海都、笃哇等人长期与元朝中央政府为敌。

面对叛军咄咄逼人的攻势,立即派叔父阔阔出、驸马阔里吉思等人驻防西北,抵御叛军,双方一再发生战争,互有胜负。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在笃哇的扶持下,海都的儿子察八儿继承了察合台汗国的汗位。在元朝军队的重创之下,笃哇、察八儿与中央政府和解。大德七年秋天,笃哇、察八儿派使臣抵达元廷,请求双方罢兵,通一家之好。成宗接受了他们的请和要求,下令在元廷与笃哇、察八儿辖区之间设立驿站,以便利双方使臣往来。成宗与西北诸王的和解,结束了长达40多年的皇室内争,重振了中央君主在西方诸汗国中的宗主地位。成宗还遣使臣与笃哇派出的使臣一同前往波斯,向新即位的伊利汗完者都(合儿班答)通告双方恢复和平的消息。大德九年五月,完者都将这一事件郑重地函告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和英吉利国王爱德华一世。

安南唐代属安南本部管辖,五代两晋后独立。开国名将有曲岳、大岳等。北宋开宝八年,其王被封为交趾郡王,南宋隆兴二年,改称安南王,又称交趾,位于今越南北部。忽必烈即位前后,安南已进入陈统治时期。元宪宗蒙哥三年,忽必烈受命与兀良合台将军一起率军平定云南。云南被平定后,忽必烈率领军队回到北方,兀良合台离开去征服其余的独立国家。唐宪宗第七年公元1257年,忽必烈征服云南各部后,蒋猛派兀良合台特使赴安南,被安南扣留。兀良合台没有看到使者的回报,于是他率领自己的军队,攻破了首都,和安南陈波儿日先逃到岛上。兀良合台从监狱里找到两个使者,把他们解开,其中一个已经死了。兀良合台大怒,发誓要抓住陈日和消灭安南。然而,由于天气炎热,蒙古军队很难适应安南美国的气候,所以他们不得不撤回。唐宪宗建安八年,吴良泰率军入侵安南。这一次,蒙古人胜利了,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兀良合台带着龙在安南美国首都并在九天后撤回。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派孟佳、李文俊等为使臣出使安南,并让他们朝贡。忽必烈汗在国书中写道:先人以武起家,文化未修。我we继承皮旭,创新改革,服务万方。这对于达利朝臣安抚聂陌丁赤奇,二邦有风求义之诚。以前清朝已经尝过臣服和朝贡的东西了,于是颁布圣旨,告诉你们国家的官僚和老百姓:一切着装仪式的习俗,都要沿袭你们国家的旧制度。在我们放弃军队的那一天,我们不会被允许入侵你们的战场或打扰你们的人民。清朝的官僚和普通百姓,每个都像以前一样宣安之。孟佳等人到达安南,表明世祖忽必烈的意思。安南国王表示愿意朝贡,与孟佳等人一起向朝鲜派出使者,并要求每三年朝贡一次。忽必烈当即恩准,从而册封陈光民为安南王。忽必烈即位后,立陈光民为安南王,命其每三年进贡一次,并驻大鲁华池。元朝第四年和元朝第十四年,忽必烈两次向安南派遣使节,有六项指示,即君主访朝、质子、户籍、兵役、纳税、购买大芦花池。陈光敏不愿意接受这些苛刻的条件。他每次接到皇帝的圣旨,都是挺直腰板,不拜。他遇到使者或者有酒席,所以被放在使者之上。我还写了一封信,要求去元朝在阿南贡设立的大鲁华池,然后要求免去中原朝拜,供奉六物。忽必烈虽然不太高兴,但并没有马上开战,只是派使者反复交涉。元朝十四年,陈光民去世,他的儿子陈未经元朝许可,自立为王。次年,忽必烈派礼部尚书柴淳等人从江陵经永州到安南,谴责陈罪不修六事不求情自立,被勒令入朝。陈璇说,他从小就是个深官,没don’不要学开车,好吗?我不了解当地的情况,害怕死在路上。作为借口,他没有他不上朝,只派使臣陪柴淳等人到袁那里报告他的身世。至元十六年。枢密院大臣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不我不去朝鲜,但我派特使来发号施令,找借口,当我米老,虽有许多聪明人,我终会违背圣旨,所以我可以去t

忽必烈得到了他要出兵的理由,于是他造船,冶铁铸枪,把儿子送到南方。一子为云南王,镇义,十一子为镇南王,虎视湖广一带。元朝二十年,忽必烈下诏,兵分三路,合围南方,吹响了南征的战争号角。一路都督都督快刀刺丁丙出兵缅甸,一路都督攻打占城,一路托桓率领,远至安南。一瞬间,南国大地硝烟弥漫,鲜血染红长川。成千上万的蒙古战士一路横扫。南方的诸城自然不能他们守不住自己的家园,被打败了,所以他们弃城而逃。当拓跋扈把在安南城缴获的敌旗飘扬到大都时,忽必烈非常高兴。他期望他的儿子们战役很快就完全成功了,而忽必烈显然低估了地区气候和民族矛盾的巨大影响。南方气候湿润,多雨,阳光充足,多山,森林茂密。这片森林充满了有毒的昆虫。生长在北方草原的蒙古骑兵不仅要追击和拦截躲藏在深山里的敌人,还要防备毒虫的入侵和山岚教的感染疟疾。缅甸更是别出心裁,摆出一百头大象来打元军。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元军的战斗力开始下降。士兵逃亡生病的情况并不少见。消息传来,忽必烈已是筋疲力尽。虽然缅甸已经派出使节,声称要向大元帝国投降,但是所有的将帅都在战斗面前战死了。忽必烈生平第一次遇到如此尴尬的局面。忽必烈汗继续对外扩张。元朝二十年,忽必烈准备远征占领城池,派安南征兵征粮。陈玄在上表中说,安南自父亲投降中国十年以来,已无兵可驱。至于五谷,由于小学和人民的贫困,这五个大字根本产量不多,加上水,只能在钦州边界的永安府提供少量供应。元朝二十一年,忽必烈立托桓太子为镇南王,命其领兵攻占城池。桓和大将随军出发,向安南假道,并向安南讨要军饷,帮助大军吃饭。陈玄带着弟弟王臣军领兵接应,婉言拒绝了回纥军的假道。罗腾飞大怒,兵分六路攻打安南,大败陈军美军渡过万杰河,乘木筏渡过浮梁河。元初二十二年,陈听说陈军兵大败,亲自率军十万,在长江沿岸部署战船,设置木栅栏,等元军到了岸边,就鸣枪喊救命。然而,安南美国军队多年来缺乏战争经验,很快就打了败仗。陈急忙率军撤退,元军乘胜攻下都城安南。陈玄退到天长,再退到常安。此时元朝将领索都、唐回纥率领征伐、占领城池的军队返回北方,与脱桓的军队合并,军事力量很大。于是,桓陀命令、乌马尔、宽城、占牙分别率领水军、鲁军,分两路追击陈日举。陈玄被元军击败,屡败屡战,最后退守安邦海口,放弃舟楫之战,躲进山谷。元军虽屡胜,但久战不下,师老兵疲,战斗力减弱,地形生疏,蒙古兵马无法施展骑兵技能。在安南美国军队不断集结,他们开始逐渐失去。看到形势不妙,我们不得不放弃罗达,从城北撤出。安南西凉军见元军败退,趁机追击。当元军撤退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165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7
下一篇2024-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