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代的女人,往往依附于男人,与如今的女人相比,那时候的女人太过软弱,但是这份软弱的背后亦是对爱情的忠贞,对信念的坚守,而这一点对于如今的女性来说,似乎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
朱安,与她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女性,但是在她却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而这一切都与一个伟大的男人有关,他就是鲁迅,一个历来为人敬重的先生。
鲁迅先生与朱安之间,似乎有着这世间最亲密的关系,她是他的妻子而他是她的丈夫。在这世间,除了父母,似乎只有妻子是一个人最亲近的人了。朱安深爱着鲁迅,她愿意为他付出自己的一切,但是遗憾的是,鲁迅对于朱安,似乎没有一丁点爱情。
1899年21岁的朱安在亲戚的周旋之下,找到了自己的姻缘。她将要结婚的对象是一个曾经家世显赫后来家道中落的周家长孙。她从未见过自己丈夫的面,但是她相信母亲说的,女人只需要找一个男人作为依靠,可以安安稳稳的过完这一生,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但是当年的鲁迅却是对着素未谋面的妻子,没有一丝丝好感。他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他关心着国家的境遇,忧心这社会的动乱,更是为当时人们的麻木不仁而夜不能寐。
与朱安订婚之后,鲁迅就开始了自己寻求真理的道路,他离开了中国到日本去学,而这一待就是好几年。在朱家看来,这似乎并不是好兆头,作为一个传统的家庭,他们希望自己的姑爷能够出人头地,但是他们也害怕这个姑爷不是池中之物,会看不上朱安。
1906年,鲁迅的母亲也着急了,他的儿子一直不与朱安结婚,而作为老人,她渴望能够抱上孙子。鲁迅的母亲,假借身体不适,将鲁迅骗至家中完婚。当所有人都认为鲁迅得知真相一定会大闹,但让人诧异的是,他居然不声不响的听从安排。
鲁迅的顺从让他的母亲欣慰不已,婚礼就这样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婚礼的当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而这件事似乎已经预示了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要以悲剧收场。
朱安是一个传统的女性,旧社会的女性大多都要裹脚。鲁迅先生是一个极度鄙视这些陋习的进步人士,他非常厌恶这些陋习。对于这一点,朱安是清楚的。所以为了讨自己这个素未谋面的丈夫欢心,她决定在婚礼当天穿一双尺码大些的鞋子。
轿子落在了周家的门口,从里面伸出来的是一只大于普通女子脚。轿子高于地面,朱安还没站稳,鞋子就已经从脚上落了下来。为了讨丈夫欢心,朱安特意穿一双大尺码鞋子,并且在里面塞上了棉花。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婚礼当天就出了差错。
01
小时候,我最不喜欢的作家就是鲁迅。作为一个酷爱课外阅读书的孩子,对于如此高频出现在语文书上的文章作者,天然有一种抗拒。
再加上看到鲁迅的照片,完全就是剌猬式发型的硬汉,记得上语文课时,学习他的作品,老师的解读也总是充满了浓浓的政治意义。
我很长时间都觉得这样的文章,只能是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就是大棒加唤醒的一种武器,我对这样的文章,内心始终是缺乏共鸣的。
长大重读鲁迅的作品,才发现他是一个用生命的触角去洞察生活每个角落的“体验家”,那些一不小心就能捕捉到人性的秘密的点,着实又是令人着迷的。
几年前,我曾经看到介绍鲁迅前妻朱安的文章,看到她一辈子都在全力讨好鲁迅,可一生从未得到过鲁迅爱的回应。
感觉她凄惨的过完一生,尤其自称是鲁迅的遗物时,我曾在心里深深同情她,觉得鲁迅太过薄情,再一想到他后来和许广平的至深感情,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最近读了《朱安传》后,我发现自己对鲁迅、朱安、许广平三人之间的恩怨,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鲁迅,没想到他的硬汉形象和战斗文风下,潜藏着一种真正的柔软。
02
朱安嫁到鲁迅家的时候,年过20,在当时已经算是一个老姑娘了。
在周朱两家谈婚论嫁的时候,朱安要嫁给的人还不是鲁迅,而是东昌坊口周家台门里周福清的长孙周树人。
那时,周家已经从一个殷实之家走向衰败,并且祖父周福清还在1893年犯下了科举大案,属于有案底的家庭。祖父当时还在关押期间,父亲周伯宜又因为终日郁郁寡欢,30多岁就病故了。
面对这样一个孤儿寡母的贫穷家庭,朱家姑娘愿意嫁过来,还真算不得什么高攀。
之所以把女儿嫁到这样的家庭,除了双方都认识的亲戚在中间撮合外,鲁迅的母亲鲁瑞对朱安姑娘印象也还不错。而朱家人只有这一个女儿,考虑到女儿的年龄和实际情况,这种外形并不出众的姑娘年纪又大,在当时嫁给条件更好的人家只能去做小。而嫁到周家,朱安是正室,不用受这些委屈。
即使是一个已经没落的家族,朱家人的考虑首先也是希望女儿以后的生活能幸福,朱家人也并不是贪财之人。
尽管后来朱安从未得到过鲁迅的爱,两人有夫妻之名但无夫妻之实。但在当年,如果离婚,朱安也是很难再嫁的,父母离世后,对于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旧式女性来说,等于后半生没了保障。
朱安自己也打定了“生是周家人,死是周家鬼”这样的念头,在这个没有丈夫之爱的家庭,朱安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尽到一个妻子和媳妇的义务。
从绍兴老家到先生鲁迅主要工作的北京,朱安用心服侍着鲁迅的母亲鲁瑞,一直到老太太离世。
03
鲁迅还在日本学医时,被鲁迅的母亲鲁瑞谎称生病骗回老家与朱安完婚。
那时鲁迅家里的实际情况,已经不允许他再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学习西洋的技术,会被人认为是走投无路时把灵魂卖给鬼子的选择,在当时并非一个好选择。
但对鲁迅来说,获得奖学金以支持留学费用,算是当时所能做的最好选择。
鲁迅作为一个留洋的新式青年,对于朱安这位相貌平常个子矮小的旧式小脚妇女,自然是没有什么感情的。
他一生几乎都刻意回避朱安,视其为生活里的空气。只是曾对友人感慨:“ 这是母亲送给我的礼物,我只能当礼物,至于爱情,我是不知道的。”
但鲁迅终究是个孝子,还是没有违抗母亲的意愿,如木偶般接受摆布,在结婚典礼上还戴上已经剪掉的假辫子,而妻子朱安为了让丈夫鲁迅接受自己,知道鲁迅不喜欢缠足妇女,听从家人建议,特地穿了大一号的鞋子,假装自己放过足。
结婚当天,这大一号的鞋子一不小心就在婚礼中掉了下来,对于当时的旧俗来说,这显然是极不吉利的,这仿佛也预示了朱安未来在婚姻中,将会凄苦走完一生的悲惨命运。
鲁迅也曾尝试过去接受命运安排,他曾提出自己的希望,想让朱安放足和接受新式学堂学习,可这两点朱家人并没有采纳。
这也导致了朱安一生都与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丈夫鲁迅,一辈子都处在无话可说的境地。
因为没有任何的共同语言和感情基础,鲁迅的新婚之夜,是在自己的书房里度过的。
后来漫长的家庭生活中,鲁迅和朱安几乎没有对话,家庭中的氛围是死一般的寂静。
鲁迅就把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钻研业务和写作,这对他未来成为文坛巨匠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他人生中几乎所有寂寞的时光,都是在书房里,通过书籍与世界对话度过的。
而朱安,始终在心底里藏着自己对鲁迅的渴望,自己用心的照料先生的起居和服侍婆婆,期待有一天能把先生石头般的心捂热,就这样,一天天熬着漫长的岁月。
04
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朱安面对如此冷漠的丈夫,怎么能够熬过几十年的光阴?
如果说年轻的时候,朱安还有丈夫最终能回心转意的幻想,可随着年纪越大,朱家自己也走向衰败,朱安究竟是回不去娘家了,只能在周家过完自己的一生。
她每天亲自给鲁迅做饭。鲁迅不与她讲话,她对鲁迅吃饭口味的琢磨,只能从前一天桌上所剩的饭菜来判断,如果吃光的东西,下次她就会有心多做一些。
而先生的换洗衣物,两人则是通过鲁迅床底的一个柳条筐进行交接。
今天我们看来,觉得这不就是家庭冷暴力吗?鲁迅果然是这么绝情的一个人吗?
其实倒也未必,尽管没有感情,但鲁迅始终当成家人来供养朱安,对于朱家的人及事,也是能帮就帮,对于朱安的父母,也始终尽到一个女婿的义务。
鲁迅骨子里的善良,让他知道,即使没有爱与亲密,但他和朱安终究是一家人。 只是这份母亲送给他的礼物,他终究是还给了母亲。母亲与朱安相处甚好,朱安照顾鲁迅母亲走完一生。
她替鲁迅和两个弟弟尽到了主要的照料义务,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安也是为鲁迅解决了很多家庭后顾之忧,让他能专心在创作中,投入大量的时间。
朱安用自己的方式和孝道,也可谓是间接为新文化运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05
40多岁的时候,鲁迅遇见了许广平。对于此刻的鲁迅来说,算是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与生命挚爱。
许广平出生于广州名门望族,从小接受新式教育也没有缠足,是鲁迅的学生,两人亦师亦友。
她和鲁迅有很多共同语言,两人在一起,彼此给了对方勇敢战斗的力量,在生命中最暗淡的时光里,许广平用自己的方式温暖了鲁迅的余生。他们在一起生活仅有十年,鲁迅就因长期吸烟导致肺病而离世,那时他和许广平的儿子海婴只有七岁。
鲁迅临终时,曾嘱咐许广平“忘记自己,找一个人好好的生活”,可是深爱他的许广平,终究还是把自己的余生献给了鲁迅的全部事业。
今天看来,许广平为鲁迅所做的事儿,很像我们后来熟知的杨绛,在丈夫钱钟书离世后,用生命剩下的时光为钱钟书整理书稿。如果不是一种深爱和懂得,做这件事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尤其是在许广平所处的那个年代,自费出版鲁迅的作品,是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包括物质投入的。
如果没有她,也许我们今天很难看懂完整的鲁迅作品,可以说在那个时代,许广平的远见,的确是超越了大多普通女性的。
也许朱安和许广平两位女性,对于鲁迅,都是命里注定的安排。
06
尽管朱安一生过得无比凄凉,和鲁迅一起度过了二十年的无性和无交流的婚姻,一生也无子女,孤苦伶仃。
可许广平和鲁迅在一起,也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两个人如此相爱,也仅仅共同生活了十年。
但这两位女士,都用自己的方式成全了对鲁迅的爱,也尽己所能保留下鲁迅的文化遗产。
朱安在鲁迅去世后,一直受到许广平的生活资助直至临终,后来她不多的房产遗产,都想赠予许广平的儿子海婴。
鲁迅朱安许广平,三个不同的人,却有着一种奇特的三角关系,保持着一种难以打破的稳定与平衡,只因“善良”两个字。
因为善良,鲁迅没有休掉他并无感情的妻子朱安;因为善良,朱安选择了一生侍奉公婆并在晚年生活困顿的情况下,拒绝社会的多余资助并竭尽全力保护了鲁迅的遗产;也因为善良,许广平一生都替死去的鲁迅照顾朱安。
巧合的是,朱安一生没有经历大波大澜,最终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人世时终年69岁;而比她晚出生20年左右的许广平,离开人世的时候,终年70岁。
可以说朱安和许广平,都用自己一生的爱与方式成就了鲁迅的事业。
这段奇特的三角旷世之恋,终究是以善良托底,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与力量。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2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来源优美图,谢谢原图作者。
夜幕降临,寂静无声,我独自在窗前凝视着远方。心中涌动着激情与感动,彷佛沉浸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梦境之中。
我喜欢你,这句话不足以表达我的感受。在我的眼中,你是一个聪明、勇敢而又温柔的灵魂,你的美丽和才华让我心驰神往,无法用言语来描述。我知道,我并不完美,但是我会努力变得更好,让你倚靠。
或许我们并没有相遇的那么早,但我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现在,我想对你说,我深深地爱着你,愿意用我的全部来呵护你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愿你能够感受到我的真诚和热情,愿我们能够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直至永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