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重要古文家魏禧是颇有民族气节的。他早年举家迁居宁都县西北的翠微峰,起先是为逃避明末战乱,求得一方净土,后来则为反清复明。隐居期间,专攻经史,著述颇丰,尤以古文成就最高,“文风凌厉雄健”,“慷慨激昂”。其为人与为文一样,豪放得开,潇洒得起。在《吾庐记》中,他对其弟季子礼“举债冒险危而游”的壮举持赞赏态度,认为季子礼“南极琼海,北抵燕”,“冲危难,冒险阻”是“得行其志为适”,季子礼“举债而饰其庐”也是如此。魏禧本人也曾步下翠微峰,到江淮一带游历,既为广交隐逸之士、明朝遗民,又为筹集活动经费。正因为他终生不忘复明,故康熙17年(公元1678年)清政府开博学鸿词科,打算选拔他去作官,他绝意仕进,托病不就。当时很有资望的李翰林及其好友闵宾连先生不仅尊重他的为人,也很赏识他的文章。王庆麟也深爱其文,盛赞“魏叔子之文,最长人见识。”(王庆麟《书<魏叔子集>后》)魏禧以写人物传记见长,他曾为众多的侠客、高士、君子、烈妇纵情放歌过,他笔下的人物“个个呼之欲出,赫然如立眼前”。(徐起云语)《大铁椎传》是魏禧传记文中独具特色的一篇,他将自身的追求与感慨寄寓文中,让人“观其文,想其人德。”(钟嵘《诗味》)
《大铁椎传》分序文、正文、评论三部分。序文主要交代写作时间与材料来源,其中作者对陈子灿的一句发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是传文的引子。这说明作者是喜欢“异人”,特别赞赏“异人”的,也说明他与“异人”具有某些相通性,为“异人”立传能自然地抒写自己的志趣、抱负。
作者在正文的开头部分,有意布设一个又一个迷魂阵,简笔勾勒出主人公大铁椎“异”的种种表现。“健啖”写其食量之异。“貌甚寝”写其容貌之异。右胁之下的大铁椎“重四五十斤”、“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从重量、形状与构造上写其武器之异。“右胁夹大铁椎”、“饮食拱揖不暂去”写其对武器的态度之异。还有“不知何许人”底细之异,“与人罕言语”、“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言谈之异,以及初来乍到时的装束之异,夜半时分的诡秘行动之异。作者定要读者疑团满腹之后才去将疑案一一揭开,让读者睁眼将“异人”的庐山真面目看个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给人种种神秘感的大铁椎到底是何样人物呢?作者先通过人物的简洁对话揭示其性格特征,将其光彩照人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这番辞行前的内心表白道出了他投奔宋将军的原因,将军“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将军威名远播,雄健有加,他是慕名而来,必有所图的。“皆不足用”的结论绝非轻率作出的,大铁椎考察不全面,论据不充分,判断不准确,就不会当面向将军下如此断语,否则,将军想必也不会允许的。事实上,将军显然是默认了大铁椎的看法。“强留之”便是“固自负”的将军在大铁椎面前无可辩驳、自惭形秽而借以掩饰自己窘态的表现。因此,“皆不足用”一语,既说明大铁椎极有抱负,想寻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足令将军佩服。“吾去矣”三字,语气何其坚决,感情何其沉郁!它交织着大铁椎频频失望于现实而又执著于理想追求的复杂情感,也寄寓着作者对其现实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其矢志不渝、奋发自图的深情礼赞。这里面何尝没有作者自己复明心态的曲折流露呢?大铁椎要离去,有些话是不便明说的,由于“将军强留之”,才迫不得已道出自己的隐秘:“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原来他干的是仗义除暴、劫贼济贫的大事,这种正义之举非有超人的胆识、过人的勇力是绝对行不来的。读者由此可以解开心中一连串疑团,领悟前文所写食量之大、武器之奇乃暗示其有超群的武艺,武器随身携带、片刻不离,是写其高度的警惕性,其言谈之异则是表现其深沉的性格。尽管将军不是自己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大铁椎仍有“久居,祸且及汝”之虑,他对朋友的关心,行事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的大丈夫气慨令人肃然起敬。
将军听说“今夜半”有决斗,摩拳擦掌慨然请战“吾骑马挟矢以肋战”, 大铁椎则以“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阻止他。于此可以想见大铁椎与豪贼必定有过多次交锋,对对方的所作所为与人员实力当了如指掌,也足见大铁椎在强敌面前凛然无畏、乐观自信的大将风度。由此想来,一个“止”字便是高度浓缩了作者对大铁椎谙识兵谋兵法、知己知彼、胆识超人的赞赏与钦佩。将军在遭到拒绝后仍是“力请客”。迫于无奈,大铁椎只得带他前去,却是“送将军登空堡上”,并叮嘱“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关心朋友,办事负责的态度令人倍感亲切。
作者深深地喜爱大铁椎,他要让大铁椎永远活在天地人间,活在读者心中。旷野决斗便是作者精心描写的惊心动魄、以寡敌众的一场撕杀,它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大铁椎的威武雄姿。作者先以“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的阴森环境渲染肃杀的气氛,烘托大铁椎从容上阵、沉着应战的姿态,再以豪贼人员之众、来势之凶从侧面反衬大铁椎“大呼挥椎”的非凡气慨和“奋椎左右击”势不可挡的神威。而威名远播的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的反应也从侧面写出了这场决斗之凶险惨烈、天昏地暗、惊心动魄,同时也形象地应证了大铁椎的知人之明与泣天神威。恶战之中,大铁椎大呼一声“吾去矣”,话音才落,人已溃围而出,眨眼间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行动神速得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这一句“吾去矣”不仅是大铁椎对豪贼的蔑视,写出他挫败众豪贼的阴谋、得胜而去的雄姿,也是大铁椎对将军的告别,传达出对将军好自为之、善加保重的祝愿,更深含着作者对大铁椎寻找志同道合者之不易,实现抱负、施展才能之艰难的沉重叹惋。
如果说作者在正文中淋漓摹画大铁椎的威武形象,还只是曲折隐晦地抒写自己的志趣,那么评论部分则是明显地坦露了自己的心迹。作者花了相当的精力研读《左传》,写了十卷《左传经世》探讨治道与兵谋兵法,又曾广泛结交复明志士,但终无回天之力,难酬复国之志,只好在翠微峰筑易堂讲学读书来打发时光,其内心难以平静是必然的。“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一句实是作者复明愿望之强烈的真情流露。大铁椎是他心目中的“力士”,是能干大事的真正英雄,他极为敬佩。然而由大铁椎身怀绝技而终不能为世所用,沦落街头靠“写市物贴子”为生的不幸遭遇,回头来看自己的蹉跎人生,难免心生哀戚。捧读南宋爱国作家陈亮的《中兴遗传》,也就难免要产生深深的感慨了,作者借评论大铁椎而在抒发自己的真挚情怀。总之,作者神化大铁椎,美化大铁椎,以极大的赞赏热情淋漓尽致地刻划大铁椎胆识过人、豪放坦诚、威武深沉的形象,就是要在大铁椎这个终生蹉跎、难酬报国之志的人物身上寄寓自己真挚深沉的人生感慨。
附录: 大 铁 椎 传 清·魏禧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艺,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斗,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年当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年四十耳。子灿又见其写市物帖子,其工楷书也。
《战地青春之歌》电视剧:共40集
《青春之歌》是北京**制片厂出品,由崔嵬、陈怀皑执导,谢芳、于洋主演革命历史题材剧情片
该片改编自杨沫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了知识女性林道静几经周折与磨难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
《青春之歌》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D6SHA3sLYHZ3LpJfBTNaw
pwd=e458 提取码:e458
1 求帮忙写一篇《大铁椎传》前传,200字足矣,用文言文写出来,跪谢
大铁椎者,铁锤也。
原为铁匠善用,后流落到些草寇野军手里,成了兵器。话说明末清初时,楚地有一铁匠,无人知其姓名,只见其一身勇力,便称作“蛮牛”。
蛮牛有一养子,乃一年冬至时,于山中雪地所拾。其时酷寒,此子啼哭却惊得山中松枝落雪,蛮牛甚异之,遂抱其还家,起乳名“雪孩”。
转眼一十八载,雪孩早已出落成一个强壮少年,打铁铸剑,勇力不在蛮牛之下。话说有一年大旱,农田尽枯,乡民多至外省避祸。
蛮牛打铁为生,哪里还有农具要他做,于是捐些碎银,扛一根大铁椎,带着雪孩逃荒。行之一州府,盘缠用尽。
见官府文告,招募乡勇,欲剿灭山贼。从军者即得饷银。
蛮牛自逞勇力,安顿雪孩,领了刀剑上山,由此数日不得归。雪孩心急如焚,进山苦寻,三天水米未进,终于在个山坳里发现数十尸体,皆身首异处,蛮牛首级赫然在列。
雪孩抱头痛哭,咬唇出血,誓报此仇。说也奇怪,此刻一阵青烟,野地里凭空出了一个老头,伛偻鹤发,拄一根桃木杖,叹道:“唉,世人多蔑视天赋,铁匠使剑,白白丢了性命……”又道:“可怜一身的力气,若用得锤,剿平山贼,不在话下。”
雪孩刚要问,又一阵青烟,那老汉便不见了踪影。雪孩细思那老汉所言,觉得有理,便从尸首上的干粮袋里抓出些吃食,填了肚子。
提着铁锤,乘黑潜进了山贼寨中,当夜锤杀一十七人,另有三个贼人惊醒,欲用刀剑来战,都给他砸成了肉泥。在此之后,雪孩便不见了踪影。
据传,曾有人于河南地界见一异人,寡言无语,腋下夹一铁锤,然而究竟是否,却再也无人知道了。
2 《大铁椎传》译文大铁椎传 译文
大铁椎,不知是从甚麽地方来的人。 北平人陈子灿到河南去探望兄长,在 宋将军家里和他相逢遇。宋氏是怀庆 府青华镇上的人,精通武艺,附近七省爱好武术的人都来向他学习。人家 因为他雄武壮健,就称他为「宋将军 」。宋氏的弟子高信之,也是怀庆人 ,力气大,箭法好,比子灿大七岁,小时候一起学习,故此曾经和他一同 拜访宋将军。当时,座席上有一位食 量很大的客人,相貌很丑陋,右腋下 夹著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即使在喝酒吃饭、打拱作揖的时候也一 刻不离身。铁制的椎柄能摺叠环绕, 好像锁上的链条,拉开来长一丈有多 。他很少跟人说话,而说话像湖南、湖北等地的口音。问他乡里和姓名, 都不肯回答。后来(他们)同睡一室 ,到了半夜,那位客人说:「我要走 了!」说完就不见了。子灿见门窗都关著,很惊奇地问信之。信之说:「 这位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也 袜子,用一块蓝手巾裹著头,脚上缠 著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一件行李都没带,可是腰里裹著很多银子。我和 宋将军都不敢问他。」到子灿一觉醒 来,客人已鼾声大作地在炕上熟睡了 。有一天,他向宋将军告辞说:「起初我听到你的名气,以为你是个豪杰 ,可是却不见有甚麽作为。我要走了 !」宋将军极力挽留他,才说:「我 曾经夺取响马的财物,不顺从的,就杀他们,这些强盗头子请我做他们的 首领,我又不答允,所以他们恨透了 我。(我)长住这里,一定会连累了 你。今天半夜,他们正约我到某个地方决斗。」宋将军很高兴地说:「我 骑著马带著弓箭来助战。」客人说: 「不可!贼人本领高强,而且人数又 多,我要保护你的话,就不能痛快地打斗了。」宋将军一向自以为了不起 ,而且想看看客人的本事,於是极力 请求。客人没有办法,便和他一起去 。将到决斗的地方,(客人)送宋将军登上空置的碉堡,说:「只许观看 ,千万小心不要作声,免得贼人知道 你在这儿。」那时鸡声啼起,月亮下 山了,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内可以看得见人。客人奔驰下去,吹了 几声觱筑。一会儿,二十多个骑著马 的贼人从四方集拢过来,后面跟著百 多个背著弓箭步行的人。其中一个贼人提著刀拍马奔向客人,说:「为甚 麽杀死我的哥哥!」话还没说完,只 听得客人一声呼叫:「椎!」贼人立 即跌下马来,马头全被打裂。贼人们向前包围进逼上来,客人从容地挥动 铁椎,四面人马纷纷倒地,共杀死了 三十多人。宋将军看著不敢透气,两 腿发抖,像要摔下来,忽然听到客人大叫:「我走了!」地上灰尘卷起, 一团滚滚黑烟,向东奔驰而去。此后 就再不见客人到来了。魏禧评论说: 「张良得到一位大力士,为他在博浪沙用铁椎袭击秦始皇;大铁椎大概就 是这一类人吧!上天生下异禀的人, 一定会用得著他们。我读陈亮的《中 兴遗传》,其中豪迈卓越、侠义壮烈、魁伟杰出的人,寂寂无闻,不能在 当代建功立名的,为甚麽又那样多呢 ?难道上天降生人才,不一家要被人 所用吗?还是人才的见用,要有一定时机呢?子灿遇上大铁椎时,正是康 熙元年,看他的样子应是三十岁上下 ,这样算起来,大铁椎现在应四十岁 了。子灿又见他写买东西的字条,楷书也相当工整。」
3 大铁椎传赏析清初重要古文家魏禧是颇有民族气节的。
他早年举家迁居宁都县西北的翠微峰,起先是为逃避明末战乱,求得一方净土,后来则为反清复明。隐居期间,专攻经史,著述颇丰,尤以古文成就最高,“文风凌厉雄健”,“慷慨激昂”。
其为人与为文一样,豪放得开,潇洒得起。在《吾庐记》中,他对其弟季子礼“举债冒险危而游”的壮举持赞赏态度,认为季子礼“南极琼海,北抵燕”,“冲危难,冒险阻”是“得行其志为适”,季子礼“举债而饰其庐”也是如此。
魏禧本人也曾步下翠微峰,到江淮一带游历,既为广交隐逸之士、明朝遗民,又为筹集活动经费。正因为他终生不忘复明,故康熙17年(公元1678年)清 开博学鸿词科,打算选拔他去作官,他绝意仕进,托病不就。
当时很有资望的李翰林及其好友闵宾连先生不仅尊重他的为人,也很赏识他的文章。王庆麟也深爱其文,盛赞“魏叔子之文,最长人见识。”
(王庆麟《书 后》)魏禧以写人物传记见长,他曾为众多的侠客、高士、君子、烈妇纵情放歌过,他笔下的人物“个个呼之欲出,赫然如立眼前”。(徐起云语)《大铁椎传》是魏禧传记文中独具特色的一篇,他将自身的追求与感慨寄寓文中,让人“观其文,想其人德。”
(钟嵘《诗味》) 《大铁椎传》分序文、正文、评论三部分。序文主要交代写作时间与材料来源,其中作者对陈子灿的一句发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是传文的引子。
这说明作者是喜欢“异人”,特别赞赏“异人”的,也说明他与“异人”具有某些相通性,为“异人”立传能自然地抒写自己的志趣、抱负。 作者在正文的开头部分,有意布设一个又一个迷魂阵,简笔勾勒出主人公大铁椎“异”的种种表现。
“健啖”写其食量之异。“貌甚寝”写其容貌之异。
右胁之下的大铁椎“重四五十斤”、“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从重量、形状与构造上写其武器之异。“右胁夹大铁椎”、“饮食拱揖不暂去”写其对武器的态度之异。
还有“不知何许人”底细之异,“与人罕言语”、“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言谈之异,以及初来乍到时的装束之异,夜半时分的诡秘行动之异。作者定要读者疑团满腹之后才去将疑案一一揭开,让读者睁眼将“异人”的庐山真面目看个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给人种种神秘感的大铁椎到底是何样人物呢?作者先通过人物的简洁对话揭示其性格特征,将其光彩照人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这番辞行前的内心表白道出了他投奔宋将军的原因,将军“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将军威名远播,雄健有加,他是慕名而来,必有所图的。“皆不足用”的结论绝非轻率作出的,大铁椎考察不全面,论据不充分,判断不准确,就不会当面向将军下如此断语,否则,将军想必也不会允许的。
事实上,将军显然是默认了大铁椎的看法。“强留之”便是“固自负”的将军在大铁椎面前无可辩驳、自惭形秽而借以掩饰自己窘态的表现。
因此,“皆不足用”一语,既说明大铁椎极有抱负,想寻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足令将军佩服。“吾去矣”三字,语气何其坚决,感情何其沉郁!它交织着大铁椎频频失望于现实而又执著于理想追求的复杂情感,也寄寓着作者对其现实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其矢志不渝、奋发自图的深情礼赞。
这里面何尝没有作者自己复明心态的曲折流露呢?大铁椎要离去,有些话是不便明说的,由于“将军强留之”,才迫不得已道出自己的隐秘:“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原来他干的是仗义除暴、劫贼济贫的大事,这种正义之举非有超人的胆识、过人的勇力是绝对行不来的。
读者由此可以解开心中一连串疑团,领悟前文所写食量之大、武器之奇乃暗示其有超群的武艺,武器随身携带、片刻不离,是写其高度的警惕性,其言谈之异则是表现其深沉的性格。尽管将军不是自己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大铁椎仍有“久居,祸且及汝”之虑,他对朋友的关心,行事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的大丈夫气慨令人肃然起敬。
将军听说“今夜半”有决斗,摩拳擦掌慨然请战“吾骑马挟矢以肋战”, 大铁椎则以“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阻止他。于此可以想见大铁椎与豪贼必定有过多次交锋,对对方的所作所为与人员实力当了如指掌,也足见大铁椎在强敌面前凛然无畏、乐观自信的大将风度。
由此想来,一个“止”字便是高度浓缩了作者对大铁椎谙识兵谋兵法、知己知彼、胆识超人的赞赏与钦佩。将军在遭到拒绝后仍是“力请客”。
迫于无奈,大铁椎只得带他前去,却是“送将军登空堡上”,并叮嘱“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关心朋友,办事负责的态度令人倍感亲切。
作者深深地喜爱大铁椎,他要让大铁椎永远活在天地人间,活在读者心中。旷野决斗便是作者精心描写的惊心动魄、以寡敌众的一场撕杀,它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大铁椎的威武雄姿。
作者先以“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的阴森环境渲染肃杀的气氛,烘托大铁椎从容上阵、沉着应战的姿态,再以豪贼人员之众、来势之凶从侧面反衬大铁椎“大呼挥椎”的非凡气慨和“奋椎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