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性恋现象的历史,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杂说称娈童始于黄帝。”如果此说记载可靠的话,那么同性恋的历史是相当之长。而在后来各朝代的史料当中对于同性恋都有记载。据史料统计,各朝代史料当中关于同性恋的记载次数之多少,如下图:
古代对于同性恋的叫法可谓五花八门,比较常见的,比如代指男同性恋的有余桃、断袖、安陵、龙阳等;代指女同性恋的有磨镜、契若金兰、菜户对食等。那么这些称谓为什么就代指同性恋呢?其实每一个叫法之后都有相关的典故或来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余桃
“余桃”顾名思义就是吃剩下的桃子。这个典故在韩非子《说难篇》和刘向《说苑》当中均有记载。《说难篇》中说:“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卫君宠爱弥子瑕,弥子瑕将吃剩下的桃子给他吃,他说“爱我哉”。从此余桃就成了“同性爱”的代称。
断袖
今有割袍断义一词,意思是好朋友关系决裂,“割袍”是为了“断义”,与断袖不同。据《汉书 佞幸传》记载,汉哀帝时期有个叫董贤的太子舍人,一日,哀帝下朝回宫,在不经意地一瞥之间看见了董贤,忽然发现董贤俊俏过人,从此便对董贤另眼相看,宠爱非常,以至于到了“出则参乘,入御左右”,甚至常常大白天同塌而眠的地步。有一次,二人大白天里一块睡觉,哀帝想起来,发现董贤还没醒,而自己的衣服却压在董贤的身体下面。哀帝为了不吵醒董贤,只好把自己的衣袖割断。由此便有了“断袖”指代同性恋只说。
安陵
此典故出自《战国策 楚策》,据记载,楚共王有个非常宠爱的男宠,有人对他说:“现在君王只不过是爱你的容貌,等你容颜衰退之时,君王就不爱你了,不如现在就对君王说你愿意生死相随,以求他的长久宠爱。”谁知一晃几年过去了,他还没与楚共王说起。有一次,他随共王一起打猎,共王感叹道:“现在我如此快乐,等我死了,谁还能和我分享这快乐呢!”他听了共王的话,赶紧跪下说:“我愿意在黄泉路上一直侍候您!”共王一听,高兴、感动非常,就封他做了“安陵君”,意思是死后也能让我心安的人。从此“安陵”便有了同性恋的意思。
龙阳
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 魏策》。龙阳君是魏王的男宠,很受魏王喜爱。一次,二人钓鱼,龙阳君到了很多鱼,却哭了起来。魏王不解,问他原因,龙阳君说:“我钓到一条鱼之后,满心欢喜,可是等我钓到更大的,就会把先前的丢弃在水中,现在我虽得您宠爱,可是等有人给你推荐了更美丽的人之后,我恐怕就会像被我丢弃的鱼一样,遭到您的遗弃。”魏王听了,很受感动,下令谁敢给他推荐美人,就诛其满门。
龙阳指同性恋就是这么来的。
磨镜
古人用铜镜,使用前需要磨制明亮方可使用。磨镜人用来磨制铜镜的东西叫做“母镜”,磨镜时,用母镜与所磨之镜相互摩擦。而把女同性恋叫作“磨镜”的意思就是,双方相互以厮磨或抚摩对方身体得到一定的性满足,由于双方有同样的身体结构,似乎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而在厮磨,故称“磨镜”。
契若金兰
此典出自《易 系辞上》,上面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通嗅)如兰。”意思是说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之好,形若一人。然而在民间俚俗之语中也有暗指女同性恋的意思。
菜户对食
一般指宫女与宫女之间结为“夫妻”,搭伙共食。这是宫女们被长期幽禁在宫廷,不能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怨旷无聊,因而产生的一种畸形现象。
唐颜师古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甚相妒忌也。”明沈德符《野获编》:“今中贵授室者甚众,亦有与娼妇交好,因而娶妇者。至于配耦宫人,则无人不然。凡宫人市一菜蔬,博一线帛,无不藉手,而费亦不资。然皆宫掖之中,怨旷无聊,解馋止渴,出此下策耳 按宫女配合,起于汉之对食,犹之今菜户也。”
第一次流放
(汉北地区)
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为汉水的上游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为了破楚、齐联盟,秦国派张仪带了很多财宝到楚国活动。张仪贿赂了楚国的一批权贵宠臣,又欺骗楚王说:“楚国如果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一带六百多里土地。”可是利令智昏的楚怀王不以为然,听信了张仪的鬼话,就把相印授予张仪,封张仪为相;贪图六百里的商砖之地,真的和齐国断绝了合纵之盟;还派人跟张仪去秦国受地。张仪回秦国后装病,三个月不见楚使。愚蠢的怀王,还以为是张仪怪他绝齐不够坚决,又派人去辱骂齐王一通。齐王大怒,断绝了和楚的合纵,反而和秦国联合起来了。这时张仪才出面对楚使说:“您为什么不接受土地呢?从某地到某地,长宽六里。”六百里变成了六里,楚使很生气,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先后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丧失八万军队,大将军屈丐、裨将军逢侯丑等70余人被秦军俘虏,还被占去汉中大片土地。
这时怀王稍有醒悟,“悔不用屈原之策”,“于是复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重修楚齐之盟。秦两次大败楚军之后,也怕齐、楚复交,于是主动提出退还汉中之地的一半以求和。楚怀王恨透了张仪,提出不要汉中地,只要张仪头。秦惠王本不同意,张仪却胸有成竹地说:“以我张仪一个人就能抵得上汉中的土地,臣愿意到楚国去。[11]”张仪到楚以后,贿赂了郑袖、靳尚之流,在楚怀王面前一番花言巧语之后,糊涂透顶的楚怀王居然又把张仪给放了;还和秦王结下了婚姻关系。等到屈原使齐回来,说明利害,怀王想追回张仪,张仪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这样楚国对齐国又一次大失信用。前305年,楚怀王二十四年,楚又一次背齐合秦,去秦迎亲;第二年,怀王还与秦王会于黄棘(今河南新野县东北)、接受了秦退还的上庸之地(今湖北竹山县)。当时屈原虽竭力反对,结果不但无效,反而遭到了第一次流放,流放到了汉北地区(今安康一带及汉水上游地区)。
前303年,楚怀王二十六年,齐、韩、魏三国攻楚,声讨楚违背纵约。楚向秦求救,还把太子送到秦国作人质。第二年,楚太子杀了秦大夫逃回楚国。前301年,楚怀王二十八年,秦以此为借口,联合齐、韩、魏攻楚,杀楚将唐昧,占领了重丘 (今河南泌阳县东北)。第二年又攻楚,消灭楚军2万,又杀楚将景缺。这时,昏庸的怀王才又想起齐楚联盟的重要,让太子质于齐以求齐楚联盟反秦。前299年,秦又攻楚,取楚八城。趁这形势,秦昭王“邀请”,怀王在武关(今陕西商县东)相会。
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可怀王的幼子子兰怕失去秦王欢心,竭力怂恿怀王前去。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胁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由齐迎归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公子子兰为令尹,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取十六城。前296年,顷襄王三年,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楚国人都怜悯他,如同哀悼自己的父母兄弟。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国、楚国断绝交往。
第二次流放
(江南地区)
前293年,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24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楚顷襄王很忧虑,就谋划再与秦国讲和。屈原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他和楚国人民一样,一方面责怪子兰不该劝怀王入秦,以至使怀王死在秦国,又责怪他不该怂恿顷襄王向秦国屈膝投降。他写诗抒情,表达了他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这对子兰形成了威胁,于是子兰指使靳尚到顷襄王面前进谗,使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的路线,按《哀郢》分析,是从郢都(湖北江陵县)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
自尽
后人写有屈原自沉前的情景: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12]
秭归----诗人之乡
秭归是我国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位于长江北岸的卧牛山麓,四周城墙环绕,形似一个倾斜的葫芦,具有浓厚的古典建筑风格。故有“葫芦城”之称。又因城墙均有由石头叠砌而成,又叫“石头城”。汉代始设县,唐朝时曾设立归州,民国元年改归州县,民国三年改为秭归县,一直沿用至今。
传说秭归县名由屈原而来。屈原有个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赶回来宽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后人为表示对这位贤惠的姐姐的敬意,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演变为现在的“秭归”。
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
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从唐宋以来,经数次迁址修葺,后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水位升高,于1976年修建此祠。现位于秭归城东向家坪。改名为“屈原纪念馆”。三峡工程的兴建,屈原祠将再次迁建。
在乐平里,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和传说甚多,如香炉坪、照面井、读书洞、玉米三丘等。古人曾集为 “八景”并以景名联诗一首:“降龙伏虎啸天来,乡鼓岩连擂鼓台。照面井寒奸亡胆,读书洞出离骚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荡谷俟。锁水回龙含泽畔,三关八景胜蓬莱”。
秭归还是历史悠久的柑桔之乡,屈原在他的名篇《桔颂》屈原祠中,曾对桔树的形象和性格作过深刻的描写。今天,秭归已成为我国七大柑桔生产基础之一。深秋时节,满目都是柑桔林,青枝绿叶藏红果,如诗如画。
在屈原故里还有一奇值得一提。这里的耕牛不穿绳,却能听从指挥。相传屈原从楚都回家,快到家门口时,侍者挑书简的绳子断了,一老农当即把牛鼻绳解下来给他,从此以后,这里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绳了。
《假面骑士》系列著名的编剧井上敏树,又开始整烂活恶心观众了。有“敏鬼”之称的井上敏树,之前创作出了《假面骑士亚极陀》和《假面骑士555》等佳作,但近几年他越来越放飞自我,在《假面骑士龙骑》外传里写出了“融合降临”这种烂情节,而在即将播出的《帝骑x时王》外传里,敏鬼又历史重演,来了一次腩腩表白的骚操作。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分析下,如下:
一、敏鬼又犯病了,公然搞起腩腩cp《帝骑x时王》外传最近透露出来的情报,吓懵了一批《假面骑士》观众。根据情报图,乌尔向男主人公庄吾表白了。虽然饰演乌尔的演员李光人,长相比较美比较女性化,但人家是纯纯的男子汉,敏鬼让他向男主庄吾告白是什么骚操作?这是官方卖f是吧?庄吾作为最强的假面骑士,待遇真是可怜,在正片里他和月读几乎没有感情戏,外传难得有感情戏,竟然是断袖之情。
二、《假面骑士龙骑》外传的融合降临,已经够恶心人乌尔向庄吾告白,已经不是敏鬼第一次恶心人。在之前的《假面骑士龙骑》外传里,敏鬼给海鹞和坚甲安排了一段床戏,没错这段戏的主角是两个中年男人。连一向重口味的《假面骑士》制片人白仓大魔王,也表示这段戏“没人喜欢看”。更离谱的是,坚甲的演员之所以回归《假面骑士龙骑》,是因为他的女儿想要看父亲再变身一次假面骑士。敏鬼这操作不会给坚甲女儿留下心理阴影吗?
三、如果告别情节属实,《帝骑x时王》外传不会引进国内如果《帝骑x时王》外传,真的出现了乌尔向庄吾表白的戏,那么它引进国内的可能性就无限接近于零。《假面骑士龙骑》外传就没有引进国内,因为过于少儿不宜,《帝骑x时王》这种男生向男生告白的外传,更不用说了,它会带坏小朋友,《假面骑士》在国内,归根结底还是一部子供向作品。
四、敏鬼没人摁住,迟早败尽口碑不可否认的是,井上敏树在《假面骑士》系列前几部作品中,发挥出了高超的编剧水平,但敏鬼近些年编剧能力下滑,塑造的情节人物恶心观众,也是一个事实。如果井上大魔王再未被人摁住,继续我行我素,可能他在前期积累下来的口碑,都会被败光。敏鬼在《假面骑士亚极陀》和《假面骑士555》里表现出来的思想很深刻,他是一个深度的人,但现在的敏鬼就像一个任性的小孩,把“深度”裹上翔喂给观众吃。
小编总结:敏鬼已经有一年左右,没有担当《假面骑士》正片的编剧了,《假面骑士》的制作组,似乎不敢让敏鬼参与《假面骑士01》和《假面骑士圣刃》的编剧,只敢把外传送给他试试水,于是《假面骑士》外传,就成了敏鬼的私人花园。以上是小编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若有不同看法的朋友,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说说你的看法,大家一起探讨探讨,谢谢。
“断袖”来源于西汉的董贤。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英俊潇洒,又是御史董恭之子,因而被选为太子舍人。哀帝在与他的交往中产生了爱恋,封他为董门郎,并封其父亲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不久,董贤又被封为驸马都尉侍中,《汉书·董贤传》载,这时董贤“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巨万,贵震朝廷。”两人形影不离,同床共枕。
有一次哀帝醒来,衣袖被董贤压住,他怕拉动袖子惊醒爱人,于是用刀子将其割断,可见其爱恋之深。哀帝还为董贤建造了一栋与皇宫类似的宫殿,并将御用品中最好的送给董贤,自己则用次品。他为了与恋人生生世世在一起,还为董贤在自己的陵墓旁边修了一座冢茔。
这就是关于同性恋在中国古代的“断袖”之称的由来,这个汉哀帝还真是丰富了这方面的词语。曾经在我们看来,“断袖”是一件很见不得人的事,但是近年来,女同的“拉拉”等词汇也逐渐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说明同性恋者逐渐在爱情这个舞台出演了。
你问怎么回事,是不知道意思吗?就是耽美BL的美化词语嘛,把魏王和龙阳君凄美的爱情比作龙阳之好,后者同上。
动漫和电视倒是没有,小说就有,有一篇《断袖》是讲汉哀帝刘欣与董贤的。龙阳的小说可能有吧,你查下网上。
1魏王与龙阳君
龙阳君的固宠手段也很高明,他的名气比安陵君更大,“龙阳”是古代经常使用的男宠娈童的代称。一次魏王与之同船共钓,龙阳忽然泣下,王问原由,对曰:臣所得之鱼越来越大,故欲将前鱼弃置。而今四海之内美人甚众,皆欲趋于王庭,则臣亦将见弃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大受感动,于是布令四境之内:“有敢言美人者,族!”
2汉哀帝与董贤
他们之间产生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恋典故,即断袖故事:董贤美丽自喜,哀帝悦其仪貌而幸之。一次,董贤白天压着哀帝的衣袖安睡,帝欲起而不欲惊贤,便将自己的衣袖割断,可见恩爱之深。古代没有“同性恋”这一名词,“断袖”是对同性恋现象最典型的概念表达。
1关于断袖的古诗
《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知),心悦君兮君不知。
看刘向《说苑》中的记载和春秋战国社会情况,很有可能。
阮籍《咏怀诗》其十二∶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流盻发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欢爱,夙昔同衾裳。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有人说是借讴歌他们对同性爱情的忠贞讽刺司马氏集团作为曹魏臣子的不忠,但和同性恋有关确定无疑。
梁简文帝萧纲《娈童》诗:娈童娇丽质,践童复超瑕。羽帐晨香满,珠帘夕漏赊;翠被含鸳色,雕床镂象牙。妙年同小史,姝貌比朝霞;袖裁连壁锦,床织细种花。揽裤轻红尘,回头双鬓斜;懒眼时含笑,玉手乍攀花。怀情非后钓,密爱似前车,定使燕姬妒,弥令郑女嗟。
这首诗细腻绮靡,很大程度就因为这首诗萧纲的名声变得一塌糊涂。
刘孝绰《咏小儿采菱诗》:采菱非采菉。日暮且盈舠。踟蹰未敢进。畏欲比残桃。
有一年高考《咏素蝶》就是他写的。“残桃”都出现了,再说他也是萧梁时期的,也是萧氏文学集团的学士,和萧纲关系不浅,基本确定无疑。
刘遵的《繁华应令》:可怜周小童,微笑摘兰丛。鲜肤胜粉白,脸若桃红。挟弹雕陵下,垂钩莲叶东。腕动飘香麝,衣轻任好风。幸承拂枕选,得奉画堂中。金屏障翠帔,蓝帊覆薰笼。本知伤轻薄,含词羞自通。剪袖恩虽重,残桃爱未终。蛾眉讵须嫉,新妆迎入宫。
此人和萧纲有交集,此诗也被人非议。
吴均《咏少年》:董生唯巧笑,子都信美目。百万市一言,千金买相逐。不道参差菜,谁论窈窕淑。愿言捧绣被,来就越人宿。
语文书上的《与朱元思书》〔其实是《与宋元思书》)就是他写的。此诗先写少年美貌和轻狂,再写不要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只愿和像越人一样的人同眠,同性倾向明显,表达之意大胆。此诗也可作为《越人歌》的佐证。
张翰《周小史诗》∶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尔刑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转侧猗靡,顾盻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
此诗虽只写男色,但结合西晋社会现实,恐怕也脱不了干系。
刘令娴《摘同心栀子赠谢娘因附此诗》: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
当时栀子是爱情信物,还是“同心”栀子,所以此诗可能和女同有关。抱歉,对女同的诗了解不多。
另外,有人说《郑风·子衿》是说男同的,不过我没看出来。我知道的暂时只能想起这些了,明清小说中可能还有不少,我在那方面涉猎的少,就不多说了。
这些是大都属于宫体诗盛行的萧梁时期,主流评价一般不高。其实和它们的同性内容可能有很大的关系。
2想知道古代关于龙阳之好的所有故事,还有描写古代男风的古诗词只记得龙阳之好,断袖之癖。
《战国策·魏策》中,“对曰:‘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 魏王与龙阳君搞同性恋,同床共枕,甚为宠爱。
一天,魏王与龙阳君同船钓鱼,龙阳君钓得十几条鱼,竟然涕下,魏王惊问其故,龙阳君谓初钓得一鱼甚喜,后钓得益大,便将小鱼丢弃。由此思己,四海之内,美人颇多,恐魏王爱其他美人,必将弃己,所以涕下。
魏王为绝其忧,下令举国禁论美人,违禁者满门抄斩,以表其爱龙阳君。 也叫做作“龙阳之兴”。
《汉书·佞幸传第·六十三》:“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董贤曾任郎官,为人秀美且好修饰,一日为汉哀帝所见,帝爱其美貌,与之相谈,以此而获帝宠幸。於是帝出则陪乘,入则侍奉,十余日赏钱数以万计。
贤之位尊而惊百官,时与帝一道卧睡。一次,贤与帝午睡时,压帝之衣袖,帝欲起身,见贤未醒,不忍惊之,遂断袖而起,其爱至此。
也叫作“断袖之宠”。
3古代的龙阳之好 断袖之癖卫灵公与弥子瑕、宋朝 卫灵公与弥子瑕之间产生了著名的“分桃”典故,事情的原委是:君臣二人共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未尽,遂以其半遗君。
灵公食而甘之,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后来弥子色衰爱弛,灵公便拿此说事,责怪道:“是曾啖我以余桃!”孔子和他们同时,曾经出仕于卫,受到了卫灵公的礼遇,他的学生子路和弥子瑕是连襟关系。
卫灵公还喜欢宋国公子朝。宋朝相貌俊美,他既受灵公宠幸,又与灵公夫人南子有私。
奸情路人皆知,一次卫太子过宋,宋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意思是说:你们求子的母猪已经得到了满足,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那漂亮的公猪?于是后世出现了“娄猪艾豭”的说法,艾豭指靠着与家主的同性恋关系而私通家主妻妾(娄猪)的人。齐景公与羽人 齐景公面姣,有一个负责征集羽翮的小臣竟敢向着他注视,面带倾慕。
公怒,将欲杀之。相国晏婴劝道:“拒欲不道,恶爱不祥。
虽使色君,于法不宜杀也。”景公觉着有理,便表示:“恶然乎,若使沐浴,寡人将使抱背。”
楚宣王与安陵君 安陵君的固宠手段可以为后宫美人树立样板:一次宣王出游,兴致甚高而发出感问:“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乐此矣?”安陵君泣下而言曰:“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也就是愿意从死,不再乐生。
于是,赢得了宣王更加的爱宠。魏王与龙阳君 龙阳君的固宠手段也很高明,他的名气比安陵君更大,“龙阳”是古代经常使用的男宠娈童的代称。
一次魏王与之同船共钓,龙阳忽然泣下,王问原由,对曰:臣所得之鱼越来越大,故欲将前鱼弃置。而今四海之内美人甚众,皆欲趋于王庭,则臣亦将见弃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大受感动,于是布令四境之内:“有敢言美人者,族!” 汉高祖与籍孺 汉朝的这位开国帝王甚好男色,以后西汉几乎每一位皇帝都有此好。
汉惠帝与闳孺 闳孺和籍孺都没有什么才能,只是以婉佞贵幸,公卿皆因关说。二人的际遇很受人羡慕,以至惠帝之时,为能获得皇帝的垂青,侍中等官在穿带打扮上都向着他俩看齐,帽子上插着羽毛,脸上涂着脂粉。
汉文帝与邓通 邓通出身低微,成为文帝幸臣后常为帝吮痈。文帝赐给他蜀地严道铜山,可以自铸铜钱,遂富无比。
但是文帝死后,即位的景帝立刻就将他贬黜,最终“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大富极贫的邓通的经历很能体现出人生无常的含义。
汉武帝 汉武帝幸臣众多。韩嫣是他的少年同学,当时就已相爱。
后来韩嫣因宠而富,在长安市中把金丸当弹球,一天遗失十余个,以致当时谚云:“苦饥寒,逐金丸。”贫家儿童紧随他的身后,看到金丸的落处就敢紧去抢拾,成为京中一景;倡优出身的李延年在宫中做太监,善为新声,是历史上有名的音乐家。
他“与上卧起,甚贵幸”。并且虽为阉宦却未曾彻底净身,竟能与宫人为奸;卫青、霍去病分别是武帝卫皇后的弟、侄,靠着这层关系先后在武帝身边做侍中,帝对卫青随便到了“踞厕而视之”的地步。
不过二人虽为嬖幸却能雄豪自振,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声传古今,历为当时及后世所称扬。汉成帝与张放 这两人虽为君臣却又像是兄弟。
张放“与上卧起,宠爱殊绝”。经常陪从成帝微服出游,斗鸡走马长安市,风流浪迹五陵中。
但后来在太后和朝臣的压力下,成帝不得不将张放外遣出都,不久复又征入。又受压力,只好再遣。
屡征屡遣,直到成帝崩逝,张放则思慕哭泣而死。汉哀帝与董贤 他们之间产生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恋典故,即断袖故事:董贤美丽自喜,哀帝悦其仪貌而幸之。
一次,董贤白天压着哀帝的衣袖安睡,帝欲起而不欲惊贤,便将自己的衣袖割断,可见恩爱之深。古代没有“同性恋”这一名词,“断袖”是对同性恋现象最典型的概念表达。
废帝海西公司马奕与相龙等 海西公“不男”,也就是阳茎短小,性欲低下。可他的两个美人却生产了几个男孩,原来他是让外嬖相龙等与美人交接,生子,以为己子。
百姓歌云:“凤皇生一雏,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马驹,今定成龙子。”
后赵主石虎与郑樱桃 石虎字季龙,是东晋列国时期非常残暴的一位君主。他称王前宠惑优僮郑樱桃而杀妻郭氏,更纳清河崔氏女,樱桃又谮而杀之。
按总的来看,历史上的郑樱桃应当是一位女性,但因“僮”字,把他看成为男性的人也不少,在后世郑樱桃是名优美伶的代称。前秦主苻坚与慕容冲 氐族苻坚在东晋列国时期是一位名主,几乎统一了北方。
在攻灭鲜卑前燕后,燕国清河公主和他的弟弟慕容冲同时被纳,宠冠后庭。后来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慕容冲、姚苌等便起兵攻之。
最终苻氏受缢而死,慕容冲则成为西燕主,但不久后亦为部将所杀。这两人之间的“同性恋”是乱世男风的典型,个人感情夹杂于民族仇恨、宗族恩怨和政治纷争当中,变化极富戏剧性。
陈文帝与韩子高 韩子高容貌美丽,状似妇人,离乱当中得宠于陈文帝陈蒨,竟也能屡立战功,拜爵封将。两人之间的故事后来被写成了《陈子高传》,子高变为陈姓。
在明代杂剧《男王后》里,陈子高更是被封做了正宫王后,事愈传而人愈奇。闽主王鏻与归守明 王鏻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国王,有嬖。
4“断袖之癖”出自那里出处 《汉书·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
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为媚”。
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
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5古代怎么形容同性恋龙阳之好中国古代同性恋史 对于中国的同性恋最早记载,在《杂说》中曾经提到:“娈童始于黄帝”——氏族部落前就有了,真是不得了。
《诗经》的“郑风 子矜”一章,其实就有不少是关于男同性恋间的情爱描写。 那是个一片混乱的漫长岁月。
“三十六计”故事就出在这段日子。其中有一条最出名的妙计,叫做“美人计”。
很多人都以为,“美人”就是美女,其实不然。 虞侯就不爱美女。
晋献公想麻痹虞侯,就听了谋臣荀息的主意,精选了一批美少年送到虞国去。这些“美人”在虞侯面前大施媚术,离间虞侯与重臣的关系,最后逼得宫之奇出逃。
于是晋国顺利地灭了虞国。 那个时期,著名的同性恋爱情故事也层出不穷。
当然,首先就得提提魏国的龙阳君。 记载上说,龙阳君乃是俊俏小生一名,惹得魏王宠爱无比。
但是以色事人方面,处于弱势的一方,无论是男是女,所想的事情都是一样的,龙阳君当然也不例外。 于是有一天,当他陪魏王钓鱼的时候,就触景伤情,抹起了眼泪。
魏王十分吃惊,连忙问他是为什么? 于是龙阳君回答说:“我觉得,自己也不过是王的一条鱼而已呀。” 魏王不解,追问理由。
龙阳君对这个粗心大意的情夫没有办法,只好解释给他听:当王钓到一条大鱼的时候,满心欢喜好好收起。可是很快又钓上了一条更大的鱼,于是前面那条鱼便被弃之不顾了。
这就好象我现在得到您的爱宠,受封得位,人人都因此敬畏我。可是四海之内,漂亮的年青人那么多,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地接近您,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姿色超过我的人代替我的位子陪伴您。
到那时,我龙阳君不就成了那条被丢弃的鱼了吗?想到这凄惨的未来,我怎么能不哭呢? 魏王一听原来如此,连忙赌咒发誓:打令,原来你如此心事重重啊,干嘛不早点跟咱说呢?咱可不是那种不懂怜香惜玉的老粗! 于是魏王郑重其事地发布命令:有胆敢向咱推荐其它美男子的家伙,咱就要把他满门抄斩。 龙阳君目的达到,当然笑逐颜开。
魏王一看宠臣容光焕发,顾盼生辉的样子,自然更是神魂颠倒。 从此以后,同性恋就得了一个雅称:“龙阳之好”。
《晏子春秋》上还讲了个齐景公的故事。 各位不要一听见“公”就以为他是个老大爷啊,这不过是他的头衔,他即位的时候还年轻着哪。
不但年轻,而且比女人还要漂亮姣柔。于是有一天,在某个场合里,就有这么一个有特殊爱好的小官儿忍不住死盯着齐景公看个不住,而且看的时候模样还很不地道。
齐景公发现了,忍不住又羞又恼,想要杀了这个色胆包天的家伙。 晏子(又是他,闲事管得挺宽)连忙开声劝阻说:这小官儿对主上乃是心存爱慕之意啊,你就算不接受,也不能憎恶他,阻隔别人的欲望还要加害于人,可是“不祥”的事情。
齐景公倒也从善如流,说:原来还有这样的道理,那是我做得不对。好!我给他一个恩典压压惊——让他来侍候我洗澡,给我搓搓背吧。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对这小官儿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了馅饼。不过齐景公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好奇心,小官儿的艳福便只止于此。
大臣劝君王理解同性的欲望,而君王听后不但消了气,甚至还对这个臣子的爱恋产生了同情之心,说明当时的人对此事的态度十分开放。 战国时,有两位颇有名望的士人,一个叫潘章,一个叫王仲先。
虽然同为男子,却一见钟情,不但相依相守,而且果然同生同死。人们虽然对他们的同性行为各有看法,却都为他们之间的真情所感动,于是将他们合葬。
后来墓上长出了一棵枝叶繁盛的大树,枝枝相抱,叶叶相对。 世人遂将此树称为“共枕木”。
认为他们之间的情意感动上天,特降此祥木以示后人。 楚国的安陵君与楚共王间,也是同性恋的关系。
他们之间应该也是真心的,他甚至主动向共王提出,若是共王辞世,他愿意为他殉葬,生死相随。 当时的人,因此对共王宠封尊崇安陵君的行为,表示十分理解。
但是更多的时候,君王对男宠的态度,和对后宫妃嫔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是把他们视为玩物而已,一旦色衰,则必爱驰,甚至为了给新宠让位,旧人还会引来杀身之祸。(就象后妃失宠一样的遭遇。)
这就不得不讲到同性恋故事中最著名的典故之一:分桃。 卫灵公的男宠名弥子瑕,聪明漂亮,还是孔子高徒子路的亲戚。
卫灵公自然对子瑕千般宠爱。 有一天,弥子瑕得到消息,说他母亲得了重病。
弥子瑕一着急,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私自驾着卫灵公的马车出了宫,去探望母亲。 私用君王的马车,按法律是要砍掉双腿的。
得知消息的卫灵公却非但不怒,反而大声赞叹道:“多么孝顺的人啊,为了母亲甘愿冒这等危险!” 又有一次,弥子瑕陪伴卫灵公游园。园中桃树果实累累,红绿相间,正是初熟时候。
弥子瑕摘下一个桃子,吃了一口,把剩下的顺手递给了灵公。灵公几口便将桃子吃下肚,还洋洋得意地说,弥子瑕是怕桃子不够熟,所以先替他尝尝是否酸涩的,乃是关心主上的表现。
然而花无百日红,时间长了,卫灵公对弥子瑕便心生厌烦,看上了更年青漂亮的对象。这时,从前“私车”、“分桃”的举动,便都成了他秋后算帐的原材料——这个家伙,从前居然敢私驾我的马车,目无主上;还把他吃剩不要的桃子塞到我手里,蔑视君主。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有何典故呢
解析:
“龙阳”
《战国策魏策》载: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之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避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大王,臣亦犹囊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曰:“误!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内,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断袖”:
《汉书幸传》载:董贤,字圣卿,云阳人也。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悦其仪貌,宠爱日甚,出则参乘,入 左右,常与上卧起。尝昼寝,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其恩爱到此。
“分桃”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闻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汝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瑕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故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余桃断袖”和“泣鱼窃驾”应该就是这么来的。听说龙阳君更是男同性恋的开山祖师,自他之后的男同性恋者都被称为龙阳之徒。由此看来,古代君王之中男风还真颇盛。
非礼勿视,非礼勿谈!不过《寻秦记》里面的龙阳君还是满可爱的,剑术超群义薄云天,项少龙后来居然都慢慢接受了这个“男朋友”,呵呵。至于电视版里面,由盖鸣晖这一著名粤剧小生来演则最合适不过啦,一双媚眼"风情万种",可惜受制于电视剧的限制,未能将龙阳之风发挥至极致
龙阳之好
古人把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或龙阳之好。这是两个比较著名的中国同性恋故事。
《战国策·魏策》中,“对曰:‘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
魏王与龙阳君为同性恋者,同床共枕,甚为宠爱。一日,魏王与龙阳君同船钓鱼,龙阳君钓得十几条鱼,竟然涕下,魏王惊问其故,龙阳君谓初钓得一鱼甚喜,后钓得益大,便将小鱼丢弃。由此思己,四海之内,美人颇多,恐魏王爱其他美人,必将弃己,所以涕下。魏王为绝其忧,下令举国禁论美人,违禁者满门抄斩,以表其爱龙阳君。
亦作”龙阳之兴“。
断袖之癖
典出《汉书·佞幸传第·六十三》:“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董贤曾任郎官,为人秀美且好修饰,一日为汉哀帝所见,帝爱其美貌,与之相谈,以此而获帝宠幸。於是帝出则陪乘,入则侍奉,十余日赏钱数以万计。贤之位尊而惊百官,时与帝一道卧睡。一次,贤与帝午睡时,压帝之衣袖,帝欲起身,见贤未醒,不忍惊之,遂断袖而起,其爱至此。亦作“断袖之宠”。
还有娈童也是同性之恋,不过是比较变态的同性恋,没有感情可言。
01 男to女
男对女表白,表白之常态,我们看一个皇帝怎么追皇后的,当然,皇帝还是布衣的时候。
刘邦的皇后是吕雉。当年,她待字闺中的时候,刘邦还只是一个小亭长,估计就是个村干部吧。他前四十年,就是为了给“流氓”这个词做注解,以至于40来岁了,还是单身汉。而吕雉是有背景的,因为她老汉是县长的好朋友。
古人讲究门当户对,明显刘邦不是可选项。但是刘邦虽然是流氓,但是他有文化呀,这就很可怕了。话说,吕雉一家为了躲避仇家,来到沛县投奔县长大人,不太了解刘邦的底细,因为刘邦脸上没有刻着“流氓”这两字呀。由于吕老汉是县长的好朋友,初来沛县,大家纷纷去敬贺,也就是送money。当时规定,礼金少于1000贯的,只能坐堂下。刘邦谎称,“贺钱万。”便雄赳赳气昂昂地进了门。吕老汉是个财迷,一听1000+,很惊讶,特意起身相迎。这吕老汉还是个半仙,会看相,正在给女儿寻找婆家。可能是因为“贺钱万”的心理效应,吕公越看刘邦越顺眼,史书记载:“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还将他引入上座。
刘邦席间谈笑自如,开始各种装B。更是引起了吕老汉的好感,那吕老汉是“丈母爹看女婿,越看越喜欢”,酒席之后便单独留下刘邦……刘邦就这样成功脱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表白想成功,装B是必须的。
(图自网络)
02 女to男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这是最最直白的美女抛绣球了,这菠菜送的,让你无法拒收。当然,还有更有味道的,你要是拒绝,可能会出人命呀。
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是汉乐府民歌《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心中男子的热烈表白,呼天为誓!这坚定的爱,力透纸背,透彻心肺!虽然短短几句话,但起承转合一个都不少。先是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九曲十八弯,真真是弯到了哥哥心里面。这位痴情的美女想象了三组天地奇观,来作为“与君绝”前置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高山变平地大河变枯流;“冬雷震震,夏雨雪”——冬夏四季颠倒;“天地合”——回到了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把这些作为前置条件来分手,实质上是采用排除法,表达了女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
(图自含笑半步癫)
这款表白“神曲”,那肯定是心底有火热火热,不能再火热火热的爱,才能写出来呀!写出这种大作,环宇之内,试问,有几人能抵得住?其情之深,其思之奇、其爱之切,肯定是一剑封喉!但自盘古开天地到如今,请问有过这样的爱情吗?
没有,从来没有!你不信,那你来给讲一个?
这种表白告诉我们,会写东西,确实是一种技能。
03 男to男
我国的传统社会对同性恋情保持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那些用来形容同志之爱的都是一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高大上的词语,如什么“龙阳之兴”啦、“断袖之癖”啦,从词面来看,不知所云,如果你很懂,那你肯定是同道中人了吧。但从词性来看,这些都属于中性词,没有什么难以启齿的。甚至于男风最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贵族的同志之恋反而可以见诸史册。曾在冯小刚**《夜宴中》微微诉来的《越人歌》,便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表达同志之爱的神曲。
(图自网络)
据刘向《说苑》记载:春秋时代,楚王之舅父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者是位越人,乐声刚停,他便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
这首歌,便是“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其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句告白,也伴随着**《夜宴》的改编而广为人知。
子皙明白歌意之后大为感动,当场深情拥抱这位年轻船夫,并且将自己的锦被披在他的身上,oh,yeah,表白成功!
你看,这“时机的选择+道具的使用+神曲的搭配”,是不是有点像拍美如画的MTV。所以,这种表白方式告诉我们,意境的勾画也是表白“大杀器”!
(图自含笑半步癫)
04 女to女
古代女子社交活动较少,鲜有机会抛头露面,所以女士们寻找另一半则更为低调和隐蔽,罕见于史册。《汉武故事》,也就是是那个记录了“金屋藏娇”的志怪小说。曾描述汉武帝的陈阿娇皇后与巫女楚服 “寝居”、“相爱”,是罕见的蛛丝马迹。
我们再来温习一下“以诗交友”寻找“志同道合”的故事,主角便是崔笺云与曹语花。崔笺云随丈夫进庙烧香偶遇乡绅**曹语花,才子遇佳人、英雄难过美人关呀。曹语花美貌是标准的“小鲜花”,让“老鲜花”小崔惊为仙人,而崔笺云诗才与谋略并重,于是祭出杀手锏,轻声浅唱“宵同梦,晓同妆,镜里花容并蒂芳,深闺步步相随唱”,一曲未了,情定今生。为求长相厮守,崔笺云又别处心裁,让曹语花嫁给自己的丈夫,最终在皇帝的赐婚下,以二女侍一夫的形式使她们的恋情得以成全。
(图自网络)
围城里的人儿,是不是有人觉得,这真爱是逆天呀,自己的另一半怎么就没有这种“断背之爱”呢,要不然,坚决成全她们(ziji)!这种方式最值得鼓励,因为达到了帕累托最优,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这种表白方式启示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才是王道!
05 男女通之聊天宝典
最后,蓑翁仁慈,再附赠一份男女聊天宝典与尔等,拿走不谢。
Get 了本技能,你聊天功力将陡然提升!即使你是围城里的人士,学到了这个技能,也艺不压身呀!至少在聊天中让别人觉得你很有趣,有趣以后,那就什么事都有希望了哈。不要多想哦,也不要误解哈,蓑翁并不是鼓励你出围城哈。但,如果get了本技能,那些跃跃欲试想**出城的朋友们,后果自负哈。这些句子呢,说不上好,只是给你启发而已。
如果你想让某个人能有多远滚多远,你不再用那句俗不可耐的“你咋不上天呢?”,而是赋诗一首“阁下何不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既吐了槽,还不伤感情。
(图自含笑半步癫)
如果是表示自己恍然有所悟,不再“哦哦哦”“呃呃呃”“嗯嗯嗯”,而是来一句“朕已阅”。似乎自己正在金銮殿听取臣子工作汇报,还在享受三跪九叩的大礼。
如果是想约狐朋狗友鬼混,不再粗鲁的大喊“睡你麻痹,起来嗨!”,而是道貌岸然的曰“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那肯定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呀!
如果想夸奖别人,不再说“你真厉害”,而是说“汝甚吊也”。如果想表达自己的谦虚,不再说“没什么”,而是曰“无他,唯手熟尔”是不觉得自己是唐宋八大家转世的文魁星了?!
06 结语
蓑翁呕心沥血的用这些表白的事例来讲传统文学的故事,只是让大家在哈哈一笑中有所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传家宝,记载了老祖先为人处世的经典思维与案例,这些人类千年智慧的结晶,虽然穿越千年历史时空,但依然闪烁着时代真理。所以,你如果用心去学,它们也终将成为你的人生智慧,为你的生活添光添彩。
最后,借用《圣经·旧约》一句话, “There is no new thing under the sun”。意思是:太阳之下并无新事,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这就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终极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