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 一
第一次翻开这本经典之作是五年级,那时也只是被其曲折精彩的情节所吸引,不是很明白美与丑的概念;也不是很区分心灵和外表。第二次是看了这部影片,演员的演技着实精彩,但也毕竟是“演”出来的。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从书中感悟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从文字中感悟心灵之美与丑。
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坛最闪亮的明星,他是伟大的剧作家,小说家,又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这本书就突显了“美丑对比”。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源于现实但也被大大夸大和强化了。整个小说就是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河水永恒的呜咽,清风无休止的叹息,悲剧曾留的记录,在不经意中打开。
美丽善良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教主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诗人甘果瓦做自己名义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当她看见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邢,只有她会同情怜悯,虽然卡西莫多曾伤害过她,但她没有计较,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声嘶力竭地呼喊的卡西莫多的唇边。这样一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会被教会`法庭诬陷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
爱斯梅拉达是美与善的化身,她心灵美,外在美,却遭受如此厄难,不禁让我们油然而生一种对封建教会和王权的强烈愤恨。其实,美也需要坚持,需要勇气,试想,有多少人能像爱斯梅拉达那样始终保持纯洁的心灵,能冒着危险去解救一个曾伤害过自己的人?她是圣洁的,不容许任何肮脏去玷污。她就是“美”!“这种高尚感情根据不同的条件而炽热化,在你眼前使这种卑下的造物换了形状,渺小变成伟大,畸形变成了美。”
另外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克洛德和卡西莫多也让我震撼一番。克洛德表面上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望*乐,对世俗的享乐充满妒羡。他自私,阴险,不择手段。而卡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在爱斯梅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将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
偶然在网上见到了一个对弗罗洛和加西莫多的比喻,颇有文采,摘录如下:
一个是水晶花瓶,十分漂亮,闪闪发亮,但有裂缝,里面的水已经全部漏光。一个是陶制花瓶,粗糙、平凡,但保留着满满的水。或许,注定了美与丑的交融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激烈,慷慨,惊心动魄,让每个读者的心里重新确立了“美”的价值。
美的魅力就是如此,就是让我们震撼,雨果就是靠他浪漫的文笔触动读者去洗刷心灵的污垢,让美丽的花朵绽放心灵之中!
这部小说正因为激发了人性中的美好,几个世纪来一直散发着奇异的光彩和无穷的力量!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 二
如果世上真的有一部小说可以如此鲜明地把浪漫主义色彩融入现实世界,那么,就是《巴黎圣母院》了。
它不仅是一部悲剧,同时也是一部探讨人性的伟大著作。为什么伽西莫多奇丑无比却善良纯真,肯为所爱的人献出一切?为什么克洛德主教原本向善,十年的清心寡欲却因爱斯梅达拉的出现毁于一旦,以致做下伤天害理之事?为什么爱斯梅达拉对无情的卫队长始终痴心不改,直到生命尽头?为什么伽西莫多对收养自己的主教,在最后一刻下了狠手?这一切的问题,从《巴黎圣母院》的背后,都能找到答案。
是的,书中最鲜明的形象就是伽西莫多了,他集常人所无法想象的缺陷于一身,独眼、歪鼻、驼背、跛足,还因长期敲钟导致了耳聋。这样一个人,只因为丑陋,被社会无情地弃置,没有人肯接近他,然而爱斯梅达拉却在他身受重刑,口渴难耐时为他送去了水,还送去了来自一个受害者的谅解与关心。这一口水滋润了伽西莫多干裂的心灵,使他由“兽”成功地变成了一个“人”,一个好人。在最后关头,他救了爱慕的少女,救了一个纯洁无辜的灵魂。
关于另一个被人们痛恨的角色,克洛德,也因爱斯梅达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原本是有善心的人,可怜伽西莫多而收养了他。然而自从被爱斯梅达拉迷住后,他让自己的爱情变得扭曲了,不顾一切地去占有她,玷污她,在得不到她之后用匕首刺向与她幽会的卫队长并嫁祸于她,最后亲手将她送上了绞架。但恶有恶报,当克洛德狂笑着看他喜爱的姑娘吊在空中时,被气愤的敲钟人推下了塔顶。这是一个道貌岸然而内心阴暗的人最终的下场。
也许连作者自己也被伽西莫多感动了吧,他成全了他的爱情,让他抱着心爱的姑娘的尸体死去,最后他化为了灰烬。这样的结局多少有些夸张,但这正是浪漫主义的精髓所在。
同时,书中对巴黎底层人民也作了许多描写,即乞丐居住地“奇迹王国”。在那里有爱,有正义,有勇气,有善良,是任何上层社会中所没有的,也是作者所追求和推崇的。除此之外,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巴黎市民浓重的市井气息,这也是书中一大亮点。在全书开头就描写了观众等着看圣迹剧的场景,从几次大闹与停歇的交替中,从乞丐的出现引发的小乱子中,19世纪巴黎风味的一幕幕场景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小小的美与丑接连涌现。
社会是个大舞台,演绎着人生的悲欢,而《巴黎圣母院》则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深层次下人性的内涵。无论美还是丑,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任何时候,美可能会变成丑,而丑也可能变成美,唯一不变的,是拥有一颗充满爱与宽容的心灵。也许这正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想要告诉我们的。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 三
人们时常感动于《巴黎圣母院》中相貌奇丑敲钟人卡席莫多对吉普赛美妙少女爱斯美腊达谦卑的爱情,而我却被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德对爱斯美腊达孤独、霸道而绝望的爱所深深震撼!
作为一个教士,弗洛德性情温润、清心寡欲、时常沉醉在主的教义中。但自从他偶然看到在街头跳舞的爱斯美腊达之后,她颀长的身材,优美的舞姿,无与伦比的'美貌深深地征服了他,唤醒了他沉睡三十多年的爱情,他深深地爱上了她!
噢!作为一个教士这是不允许的!所以他只能默默地关注她,深深地沉沦,疯狂地迷恋她!教士这一身份的特殊性注定了他的爱是无声的,是孤单的。
有人说:“没有经历过爱情伤痛的人,一旦爱起来就是疯狂的!”这句话在弗洛德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十多年的爱情禁锢使他爱她爱到骨子里了。为了得到她,他深夜潜入爱斯美腊达的房间,面对着爱斯美腊达的咒骂,反抗他深情表白:“开恩吧!但愿你知道我是多么爱你!是火,是熔化的铅,是千把钢刀剜我的心啊……你就糟践我吧,打我,使坏吧!你要怎么样都行!可是你开开恩,爱我吧……爱我吧,爱我吧!我求求你了!”这么深的爱情,让我动容!
但是爱情是自私的。弗洛德的爱情更是如此,他始终坚信:得不到就该毁灭!所以他不能接受爱斯美腊达不爱他的事实,亲手杀了她的情人,并嫁祸给她,致使她被判死刑。在刑场上,他伏在她的耳边那句:“那好吧,你就死吧!谁也得不到你!”令人感觉自己的心被硬生生地剜去,深深地疼了。但是在爱斯美腊达登上死刑车,驶向生命最后一站的时候,他于心不忍,匆匆离开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哪,只是机械性的想要逃离。他一遍遍审视自己的心灵,一遍又一遍回想他们的过去,不停地悔恨:是她毁灭了他,又被他毁灭了!
他的人生因为她的出现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爱他,他却为爱痴狂!因为没有她爱的回应,他的爱孤单前行,因为她不爱他,在绝望中他欲毁灭她!弗洛德的这种“得不到就毁灭”的爱情观让我心疼,也让我想温柔的抚摸他的头,轻轻地告诉他:“成全爱情的方式不止一种,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看着她幸福,默默祝福她,会比得到一个不爱你的她更让你幸福!”
深深感动于《绿光森林》里欧文优雅转身,成全了威廉和苏菲的幸福;《斗鱼》中单子默默守护,成全了语嫣与于浩的情缘;《还珠格格》里尔泰无声退出,成全了小燕子和五阿哥轰轰烈烈的爱情……那些男二号以自己的方式守护了他们深爱的人,成全了她的幸福。同时他们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能在转角目睹着她们的幸福,看着她开心,再不舍心里也会感到欣慰!
因为爱情,他们退出;因为爱情,他们选择守护,这样无声的爱比毁灭更让人动容!
亲爱的弗洛德,放手吧!不要再折磨爱斯美腊达了,不要再毁灭自己了!
听!有人在低声吟唱:“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放弃天长地久……”
克洛德,他是圣母院的副主教。而小说对他的刻画是通过他对爱斯梅拉达的迫害所展开。他就像是尾随着爱斯梅拉达身后的一个阴深可怕的魔鬼让人挥之不去。他的身上虽然有教士的阴险和虚伪,但是也有人性被压抑的悲哀。可以说他是在宗教压抑下,人性异化的代表。作者用满怀悲伤沉痛的笔力描写克洛德步步陷入恶魔泥潭的过程。克洛德是被命运折磨的一个可悲又可怜的人。他有他善良和人性的一面。他很小时候就被父母做主,要他献身神职。这是他无法摆脱的命运的选择。这使他从小的就过着与一般人不一样的幽居生活。他生活在书籍和辞典中,这是他生命的动力。他学习勤奋,生活刻苦。18岁的时候已经成为受人尊敬的博学之士。19岁父母双亡,他全心全意去抚养还在襁褓中的弟弟。而出于一种人道主义的怜悯,他收养了残废丑陋无比的卡西莫多。在孤苦的教会生活中,他唯一的依靠只是他那唯一的弟弟。可惜弟弟不争气,他只是个浪荡的无赖,这让克洛德即懊恼又痛心。而他最忠诚的养子,仆人卡西莫多,却只是个不会说话的残疾人。在天主教的残酷世界中,在修道院灭绝人欲的世界中,他是孤独的,寂寞的。随着他地位步步高升,学识的越高,他的内心就越苦闷。多年以来,内心的那种不安和躁动似乎要被他自我的理性所压制住了。当他看到了青春洋溢的爱斯梅拉达,他内心的欲望就好像火山爆发般的喷涌出来。如书中描写到克洛德第一次看到美丽的爱斯梅拉达的时候,非常生动的描写到“那深凹的眼睛里却迸发出非凡的青春火花,炙热的活动,深沉的欲情”。作为一个天主教的修士,他竟然爱上了一个被世人嘲笑的吉普赛女郎。这简直就是对他以前所遵从神意的最大侮辱。用书上概括:“作为教士,却爱上一个女人,那种无奈和痛苦。”然而他不知道他的人性已经被教会的制度一步步异化。所以在他身上表现的是严厉,苛刻的,自私的,虚伪的,更是狠毒。所以他由一开始对于爱斯梅拉达的爱就是畸形的,残缺的。他的自命清高,他的崇尚神学。这个戴着宗教假面的男人,就被那个年轻美貌,善良的女子所冲破垮他最后一丝理智。他用尽了一切可以得到爱斯梅拉达的手段,强抢,跟踪,嫁祸,甚至是威胁。他处处表现出狰狞可怕的一面,让读者不寒而栗。然而作者在刻画这个人物的时候却不忘剖析他的双重人格。作为一个教士,他过着清苦禁欲的生活,他回避人世间的欢乐和享受。在任何人面前他都得伪装出一副冷漠的神情。他是虚伪的,冷漠的。然而,当他爱上爱斯梅拉达的时候,他又是最疯狂的,他可以为了爱尝试去吻这个美丽少女的脚,甚至只是他脚底下的泥土。她可以为了爱,放弃神圣的一切,只祈求过上凡人男欢女爱的生活。但是,长期以来宗教的禁欲主义告诉他:爱情是最可怕的异己力量,是凶神。信奉上帝的克洛德。他害怕自己的灵魂和肉体都交给了凶神,所以他用所谓的理智压抑自己爱的冲动。他每次想起了爱情的时候,都会用斋戒,祈祷来将爱的欲火扑灭。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他也渴望得到爱情,也渴望被别人关爱。一个近乎是完美的女性出现在他的生命里,他的理智开始动摇了,当他发现爱斯梅拉达爱着卫队长菲比斯的时候。所有的理性都被摧毁,他变得可怕,残忍,最终因为得不到爱斯梅拉达的爱,走上了疯狂可怕之路。他彻底的把灵魂卖给了魔鬼,而他的人性也最终走向了消亡。可以说克洛德的悲剧,在于他自身缺乏对爱情的真正理解,在他的身上,爱的理解是占有和被占有,甚至只是肉体的得到。他只有用嫉妒心,怨恨心才能平衡他得不到爱的失落。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克洛德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同时也是宗教的刽子手。用原文的话来解析“因为这种爱他导致一个人上了绞刑架,而另外的一个人也下了地狱。”这样一个人,即在陷害别人的同时,同时也虐待自己,在制造痛苦的同时也玩味着痛苦。这个就是克洛德,一个复杂多面的,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可怜人。
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副主教克洛德就不会有伽西莫多和吉卜赛女郎拉·爱斯梅拉尔达的爱情,也不排除没有了克洛德伽西莫多仍有爱情,只是对象不是拉·爱斯梅拉尔达罢了。 从某个角度来说,正因为有了克洛德的存在才有伽西莫多在巴黎圣母院敲钟,而不至于漂泊在外甚至是暴尸荒野。也是因为有了克洛德对爱斯梅拉尔达的垂涎,才会使得伽西莫多去劫持爱斯梅拉尔达——从而得以相遇发展。所以说克洛德是伽西莫多和吉卜赛女郎拉·爱斯梅拉尔达的爱情的铺垫和条件,也可以说是克洛德的邪恶铸造了他们爱情的神圣。再换另一种角度说,要是没有了克洛德谁知道还会不会有《巴黎圣母院》,更何况是会不会有伽西莫多的爱情,估计连雨果也不知道。
巴黎圣母院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篇1
一、《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一)艾斯美拉达的人物形象分析
艾斯梅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少女,她善良美丽,由于从小被吉普赛人从家中偷走,不幸的命运和较低的社会地位使得她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歧视,但她却有着一副善良的心肠。对于爱情她显得是那样的纯洁和单纯,当法比救下她的时候她便深深地爱上了他,而法比也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她有宽容的胸怀即使别人伤害过她,但出于爱心也会不计较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卡西莫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格兰古瓦将要被乞丐国王绞死的时候,艾丝美拉达为了救下他就承诺要嫁给他,但格兰古瓦想要和她做真正意义上的夫妻,艾丝美拉达却平静地拒绝了他说:“我只爱一个能够保护我的男人。”和他结婚是为了救他的命,他们之间只能维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对于克洛德的求爱,她直接地予以了拒绝,当她在监狱里克洛德欺骗她说法比已经死了,让她不要再幻想别的男人了,她也没有动摇自己对于爱情的信念说:“如果他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要劝我活下去呢?”。在绞刑架上,克洛德告诉她说只要她接受他的爱就可以被释放重获新生,她说:“对于你的厌恶要远远大于对绞刑架的厌恶”,最后她宁愿选择死亡也没有屈服于克洛德。对待卡西莫多她以德报怨,在他接受刑罚口渴的时候是艾丝美拉达勇敢站出来帮助了他,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他的爱心,后来他不顾生命危险将艾丝美拉达从死刑架上抢救了下来,正是艾丝美拉达的无私爱心,我们才感受到卡西莫多的善良品质,但容貌上的巨大差距使他们没有在一起。
(二)卡西莫多的人物形象分析
卡西莫多由于天生丑陋,使得很多人对他都充满了厌恶与鄙视,他天生的缺陷使他的生活充满了悲惨的遭遇。只有艾斯梅拉达和克洛德对他还有一些同情之心,由于克洛德对他有收留养育之恩所以开始的时候他对克洛德十分忠诚,任凭他的指挥与差遣即使是做绑架爱斯梅拉达的罪恶之事。卡西莫多的转变是由于艾斯梅拉达的出现,同时也说明他在本质上不是邪-恶的,他转变之后拥有着善良的品格,他是当时广大劳苦大众的典型代表,作者将他塑造得奇丑无比更是为了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在爱情方面和格兰古瓦相比,他是不幸的,因为格兰古瓦和艾丝美拉达还能维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而这对于卡西莫多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由于自身的丑陋而产生的强烈自卑使他不敢表白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所以他将那份爱深藏在心中并转化为帮助艾斯梅拉达的实际行动。为了爱斯梅拉达他勇于牺牲,最后也是抱着艾斯梅拉达的尸体走向了死亡。相貌之间的差距是卡西莫多与艾丝美拉达之间的巨大鸿沟,对于他们而言这条鸿沟是难以逾越的,所以只有死亡才能让他们跨越这分界线在一起。生活中类似于卡西莫多的人会有很多,他们在面临爱情的时候往往都会因为容貌上的差距而变得自卑不敢努力去追求,通过读这部小说,尤其是对卡西莫多人物命运的了解,我们就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即使在外貌上不是很出众也要活得自信一些,这样的人生才会变得有意义和价值,更重要的是会过得更快乐。
(三)克洛德的人物形象分析
克洛德是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他道貌岸然、虚伪奸诈,他迫-害吉卜赛女郎艾丝美拉达。他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积极上进、对人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他极力宣扬教会的思想,受到了大家的接受和拥护,所以凭借上进的表现他成为了圣母院的副主教。但教会的思想没有使他变得清心寡欲,他的心底还有私欲,直到他遇见了艾丝美拉达才使他的欲望迸发出来。
他为了得到艾丝美拉达不惜使用一切手段,他对艾丝美拉达是贪婪美色欲望的体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他想得到艾丝美拉达完全是个人*欲在指使的。他虽然愿意为艾丝美拉达放弃一切,包括教会给他的身份和地位,但他的爱是极度自私的,他没有考虑过艾丝美拉达的内心感受。他是教会禁欲主义虚伪的典型代表,他在一系列的做法中却与教会所宣扬的行为准则相悖。他对艾丝美拉达的爱冲破了教会思想对他长时间的束缚,且一发不可收拾。生活中类似于克洛德人物还有很多,为了达到个人的爱情目的采用极端的手段,全然不顾对方的感受和想法,这种极度自私的做法也伤害了很多人,这种因爱生恨而造成的悲剧我们也是经常会听说和看到。单方面强加给对方的爱是自私的,有时更是罪恶的,希望我们可以从克洛德的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
(四)法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法比是皇家卫队的队长,他英俊潇洒,穿梭在上层社会之中,他非常懂得利用各种资源来为自己谋得利益。他选择了有着丰富嫁妆的表妹百合花做未婚妻,又在背地里贪恋艾丝美拉达的美貌,可以说他是一个言行不一、道貌岸然的人。别人诬陷艾丝美拉达杀害他的时候,同时他还知道了凶手是谁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勇敢地站出来解救艾丝美拉达,任凭她被绞刑处死。曾经他对艾丝美拉达的承诺在此刻化为乌有,爱情只不过是他欺骗别人的工具而已,在苦难来临的时候他只顾着自身的安全全然不顾他曾经喜欢地人的安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这样的人也是可悲的,因为他不懂得怎样去真心地爱一个人,怎样为真心爱的人付出一切,他也就不会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
二、《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对照原则的体现
(一)中心人物与其他人物的美丑对照
艾斯梅拉达无疑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围绕在她身边的有卡西莫多、克洛德、法比和甘果瓦等人。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散发着至善至美的光芒,与其他人也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对艾斯梅拉达都有爱慕之情,通过他们表达这份爱的不同形式可以看出每个人的性格品行,进而与艾斯梅拉达形成鲜明的对比。
艾斯梅拉达从小在吉卜赛长大,她纯洁美丽,犹如仙子一般降临人世。在巴黎圣母院的翩翩起舞,充分将她的超凡脱俗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将形态美与心灵美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围绕在她身边的这些人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又具有一定的缺点,有些人的缺点要远大于他的优点,例如克洛德和法比,有些人的缺点在他的优点面前有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例如卡西莫多。还有一点就是身份地位的不同有反映出他们不同的特性,艾斯梅拉达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在她的身上兼有着善良与美丽,像克洛德、法比都是社会上层的人员,他们拥有者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但对普通大众却缺少怜悯之心,与其光鲜的外表相比是他们虚伪狡诈的心灵。与艾丝美拉达相比,他们是表里不一的。与卡西莫多相比,他们之间外貌上的差距仿佛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也是阻碍了他们在一起的主要障碍,卡西莫多也深知自己与艾斯梅拉达之间的巨大差距,所以他只能默默地爱着她关心帮助她,也许只有死亡才能让他们消除障碍。
(二)其他人物的美丑对照。
首先要比较一下克洛德与卡西莫多,他们本是义父子的关系。开始的时候卡西莫多听从克洛德的指使去绑架伤害艾斯梅拉达,他凶狠残暴,对艾斯梅拉达充满了暴-力对待。但后来由于受刑时候口渴爱斯梅拉达主动帮助了他,他发现了艾斯梅拉达的善良和美丽便在心里喜欢上了她,至此他就开始发生转变,变得商量和高尚起来,对艾斯梅拉达更是充满了关心与爱护,奋不顾身地去保护艾斯梅拉达甚至能够为她牺牲生命。而克洛德表面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其实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的性格充满了奸险和虚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与他副主教的身份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通过后来克洛德对爱斯梅拉达的一系列迫-害与卡西莫多对其奋不顾身、英勇的保护,二者之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身份和地位的差距、外貌的差距以及人心灵的比较都使得这部小说思想深刻,批判和讽刺意味浓厚。
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法比,他是皇家卫队的队长,他英俊潇洒一身军服,深受女孩子的喜欢,但他却是一个风流的伪君子。他被克洛德所嫉妒并受到了他背后的袭击,他却侥幸没死,而爱斯梅拉达却枉死在了绞刑架上。这样的国家败类还仍然存活在世上,与卡西莫多心地善良的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其外表的英俊与内心的险恶和卡西莫多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外表漂亮而内心险恶的人要远比没有一个漂亮的外貌而心地善良的人可恨得多,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对社会的危害其实是更大的。法比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外貌欺骗无知少女,他追求艾丝美拉达也只是为了一时的色心而已,根本就不关心她的善良与品质,这与卡西莫多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卡西莫多在受难时被艾丝美拉达所帮助,他是被她的善良与美貌所深深地吸引,更主要的是他感受到艾丝美拉达的内心善良,看到她与那些周围人的不同,她的那份善良是那些人所没有的,所以一个只看重外貌一个注重内心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甘果瓦与卡西莫多都是受到艾斯梅拉达救助的两个人,一个背信弃义另一个却是感恩戴德加以回报。甘果瓦贪生怕死,处处为自身的利益着想,极力使自己不受到损失和伤害,最后逃跑的时候还不忘拐走爱斯梅拉达的山羊佳利。而卡西莫多在得知克洛德的阴谋后,义无反顾地去帮助艾斯梅拉达,他十分愤怒地将克洛德从顶楼推了下去,最后和艾斯梅拉达长眠于墓窟之中,用死亡表达了自己对艾斯梅拉达的爱。
(三)人物自身的美丑对照
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了解,我们可以知道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一定时间的形成过程。例如主教克洛德他年轻时候乐善好施、工作认真,对于教会他是极力地进行美好的宣传塑造,表明了他年轻时候身上有着真善美的品质,当时他的这些表现使他当上了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当上副主教之后他宣扬教会的禁欲主义,但他却由于色心爱上了爱斯梅拉达。他明知这样做会违反教规还仍然这样做,将他虚伪的特性表现了出来。为达到占有爱斯梅拉达的目的,他不择手段,控制司法不明真-相的群众将不顺从他的艾斯梅拉达送上了绞刑架。对于埃斯梅拉达的求之不得使他变得十分的疯狂,强烈的占有欲望已经冲昏了他的理智。通过克洛德的前后做法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宗教对于人性的泯灭和对于人正常欲望的束缚,克洛德的人性扭曲是宗教思想的作用所致,在这种人行为的对照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这篇小说的思想所在。还有卡西莫多在开始的时候受到克洛德的指使绑架艾斯梅拉达,凶残愚笨,就像野兽和魔鬼一样。但当他在受酷刑,口渴难耐的时候,爱斯梅拉达送了他一杯水来帮助他,他又深深地爱上了爱斯梅拉达。这份爱使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由此变得善良、高尚,成为了爱斯梅拉达的保护者和支持者。通过这种前后的对比,突出了爱斯梅拉达人性的光辉,这份光辉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品行,也歌颂了爱情对于一个人的重要作用。
另一个美丑对照的体现是人物内心与外貌的鲜明对比,卡西莫多外貌奇丑无比,小说中用“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和七拼八凑的牙齿就像城墙垛子似得”来形容卡西莫多的外貌,可以说他是奇丑无比以至于他对自己都充满了自卑,在后面他不敢对艾丝美拉达表白就是他自卑的表现,与他外貌形成对比的是他善良的内心,当受到艾斯梅拉达的帮助之后便爱上了她,为了保护她不顾一切,即使做出很大的牺牲他也愿意。还有一个人就是法比,他英俊美貌,又是皇家卫队的队长,但他只是为了美色而喜欢上艾斯梅拉达,没有真心的付出。最后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艾丝美拉达的死亡,在他面前一切都没自身的利益重要,即使艾丝美拉达深爱着他。作者通过人物内心与外貌的鲜明对比,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社会人物的虚伪,同时也赞扬了像卡西莫多这样下层民众的善良和无私。
三、结语
小说《巴黎圣母院》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其运用的美丑对照原则更是将小说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我们今天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仍然会为作者的精心设计赞叹不已,同时小说的主题思想又使得我们深思,其中表达的思想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适用,我想这就是这部小说成为经典的原因。
巴黎圣母院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篇2《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前期欧洲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是法国作家雨果“命运三部曲”之一。它以15世纪路易十一王朝为背景,以巍峨雄壮的巴黎圣母院为舞台,以卑贱地下的小人物为正面形象,叙述了一个悲惨而动人的'感情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吉普赛女孩爱丝美拉达、副主教克洛德和他收养的义子加西莫多。爱丝美拉达作为“美”代表,不仅外表美丽可爱,而且内心善良性格淳朴;加西莫多则是外表丑陋内心单纯善良,有恩必报;克洛德道貌岸然的外表下是自私卑鄙丑恶的内心,三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此之外,诗人、剧作家格兰古瓦个性胆小,但对朋友关怀有加;乞丐王国的人们团结友爱,同情弱者。社会地位地下的底层人民的身上有着美好的品质,与社会上层的贵族、宗教统治者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雨果把爱丝美拉达这个光彩夺目的形象放在阴暗恐怖的中世纪的社会背景里,犹如寒夜中的一堆篝火光辉灿烂温暖宜人。然而正因为这样,她才不见容于黑暗的专制社会,终于被国王、宗教、法律、军队所组成的反动统治势力迫-害吞噬了。读者因此而激起的反封建思想不是十分强烈吗?这正是作品的主题所在。
一、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内容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它以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却蛇蝎心肠,妄图占有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失败后痛下杀手。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加西莫多被克洛德从小收养,视他为父,认清其丑恶的内心之后将他推下钟楼,最后为爱丝美拉达舍身。乞丐王国在得知爱丝美拉达被审判、囚禁之后自发地进行救助的活动。小说在美与丑、善与恶的强烈对比中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恶,反映了雨果同情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思想。作品评击了封建王朝宗教势力迫-害和残杀善良无辜人民的卑劣罪行,颂扬了饱受摧残下层人民内心善良、对同伴友爱团结、舍己为人,反抗贵族和宗教的欺压的淳朴善良的高贵品质。
二、人物形象分析
(一)加西莫多与爱丝美拉达和克洛德
敲钟人加西莫多外表丑陋,“眼皮翘起,呈现出血红的颜色,长着血盆大口,额头皱得像我们脚上穿的帝国骑兵式的靴子他本人就是世界上所有丑相的组合体。一个大脑袋,红棕色头发竖起;两个肩膀之间耸着一个偌大的驼背,与其相对应的是前面鸡胸隆凸;大腿与小腿之间,七扭八拐,不成个架势,双腿之间只有膝盖才能勉强并拢。从正面瞧去,就像两把只有刀把结合在一起的月牙形的大镰刀;宽大的脚板,巨大无比的手掌这纯粹是打碎后又胡乱焊接起来的一个巨人”(2)加西莫多因为丑陋的外表被父母抛弃,被社会嫌弃,从小被副主教克洛德收养,因而视克洛德为父,认为他是像神一样的存在,对他怀有一颗敬畏之心“爱他就像爱圣母院,也许犹有过之加西莫多的感情,深沉、炽烈、无限。尽管养父时常板着脸孔,阴霾密布,尽管他的一直言辞简短、蛮横、生硬,加西莫多的这种感激之情却一刻也未曾中止过”(2),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浓烈的感激之情,冷酷自私的克洛德无限挥霍着加西莫多的真诚之心,“世上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副主教对敲钟人的支配力量,也没什么能比得上敲钟人对副主教的眷恋之情加西莫多对副主教的爱,就是连狗、马、大象对主人那样死心塌地的,也是望尘莫及”(2),当加西莫多看到他所敬畏的副主教大人对爱丝美拉达的无礼行为时,虽然从愤怒变为惊恐,但内心深处更多的却是疑惑,自己从小敬若神明的人,怎么能违背他一直奉行的高尚道德呢?一边是多年的养育之恩,一边是患难时的一杯水,但那所谓的养育其实更多的是利用,克洛德像使唤牲畜一样地对待可怜的加西莫多,没有尊严,没有平等,只是加西莫多要的却那么少,在加西莫多在爱上爱斯梅拉达之后,他对开始克洛德并有了叛逆之心,在巴黎圣母院中,加西莫多看到克洛德企图侵犯爱斯梅拉达的时候,他准备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既保全爱斯梅拉达又不忤逆他的义父。故事的最后,加西莫多看清了所谓的信奉禁欲主义的副教主克洛德的丑恶、阴险、卑鄙本质,将他推下钟楼。但是“理智不过足欲望、感情的眼睛,不过是用来指导实现欲望和感情的手段而已:‘理性只能叫人知道某件事情该做,某件事情该怎样做,却不能叫人去做事;能叫人去做事的,只有情感’”。(3)。加西莫多结束克洛德生命的行为,是他对克洛德大失所望、极度愤恨和内心深爱的一切均被毁灭的结果。
加西莫多与爱丝美拉达的初次交集是在黑暗的小巷子里,加西莫多奉克洛德之命绑架爱丝美拉达失败被抓,经过一场滑稽可笑的法庭审判,加西莫多被绑缚在广场上,在所有人都对这个“怪物”投去或恐惧、或嘲笑的目光时,有且只有爱丝美拉达给这个妄图绑架她的人送去水。虽然美感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爱,但爱情往往由美感产生(3)。就因为这次相遇,让加西莫多对爱丝美拉达心生爱恋。加西莫多看到给他送水的人竟然是他伤害过的爱丝美拉达不禁心生愧疚,并为爱丝美拉达的善良所深深地感动,这也是加西莫多开始了对爱丝美拉达保护的最初的原因,加西莫多无视所有人的打骂,将爱丝美拉达藏入教堂,给她送去自己仅有的食物和棉被,尽自己所能地帮助爱丝美拉达,让“阴森”的教堂成为家一样的地方,只是这份温暖被阴险的克洛德打断。当加西莫多看到爱丝美拉达被送上绞刑架,联想到此前的种种细节,终于认识到“副教主抢走了埃及姑娘,那是毋庸置疑的了”(2),在疑惑之后是极端的矛盾心情,“如果换上任何别的人干的,加西莫多准会感到不共戴天的愤恨,费用鲜血和死亡不足以泄愤,现在却是克洛德,可怜聋子内心的这种愤恨就化作不断增长的痛苦”。加西莫多在钟楼顶,看到远处广场上爱丝美拉达被架上绞刑架,将副主教推下钟楼的那一刻想必内心充满了悲伤的情绪。看到抚养他长大的副主教克洛德和此生所爱吉普赛女孩爱丝美拉达相继死亡,说道“天啊!这就是我所深深爱过的一切呀!”内心的绝望和无助让这个悲剧人物更显悲哀。
拥有强大力量的加西莫多是个悲哀的可怜人,他背着克洛德参加“丑王”集会,成为“丑王”,心理学认为,虚荣是以不适当的方式保护自己自尊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同时由于迫切需要自尊,加西莫多变得凶狠了。“他的确凶狠,这是因为他粗野,他粗野又是因为他丑陋。他这种天性,也同我们的天性一样,自有一套逻辑。他的体力异常发达,这也是他凶狠的一个原因。霍布斯说,‘健壮的孩子天生凶狠’。”(6)
(二)爱丝美拉达与格兰古瓦和弗比斯
诗人、剧作家格兰古瓦与美丽单纯的爱丝美拉达相会于河滩广场贫穷失意的格兰古瓦看到“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精灵,一个山林仙女,一个女神,一个梅
纳路斯山的酒神女祭司”(1)的爱丝美拉达之后就深深地被他所吸引了,他一路跟随爱丝美拉达来到乞丐王国,受到乞丐王国的“审判”,善良的爱丝美拉达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和格兰古瓦结下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格兰古瓦落户于乞丐王国之后,陪伴爱丝美拉达一起上街卖艺,当发现爱丝美拉达身处危险之中时去寻求侍卫队长弗比斯的帮助。
转看那个让爱丝美拉达心心念念的御前侍卫队长弗比斯,外表英俊帅气,从怪物一样的加西莫多手中解救了爱丝美拉达,但是他救助美人于危难的初衷并不是出自善良或者责任,而是对美色的垂涎,让所有读者不禁唾弃,同时为爱丝美拉达的选择而深感惋惜。
三、《巴黎圣母院》中强烈的“美与丑”的对比
《巴黎圣母院》中,外表美丽可爱,内心单纯善良的爱丝美拉达,对自己的山羊爱护有加,对素昧平生的格兰古瓦和被缚的加西莫多报以同情,对解救她的侍卫队长弗比斯心生爱恋,在副主教克洛德的摧残下最终成为封建君权和封建教会统治之下的牺牲品。她身上所体现的是下层人民所具有的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与表面上看道貌岸然实际上卑鄙自私、邪-恶无耻,信奉禁欲主义却垂涎美色的副主教克洛德所代表的腐朽落后的封建教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加西莫多相貌奇丑,但他的爱却是高尚的具有人道和自我牺牲的特点,和克洛德的罪恶情欲完全不同。道貌岸然的克洛德,在他的罪恶企图不能达到时,便卑鄙地采用嫁祸于人的办法,把爱丝美拉达推向绞架(4)。这同样生活在圣母院中的两个人,对他人、对感情的看待却是云泥之别。副主教克洛德*秽、叛教,不信天主教会,偏信炼金邪术,为*欲所支配,终于导致他自己以及他所爱的人们统统灭亡(5)。这样一个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有能力伤害他人的人,并将伤害付诸实际的卑劣者,是真正的丑陋!
结论:
《巴黎圣母院》作为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运用多重对比,通过分析和表现人物,揭示出封建君权神权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摧残。“美与丑”、“善与恶”的鲜明对比,发人深省,让读者在感慨女主人公爱丝美拉达的悲哀和不幸的同时,唾弃副主教克洛德的卑劣无耻,并为勇敢善良的敲钟人加西莫多所感动。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高超的艺术手法使得《巴黎圣母院》名垂文史,为后世所瞻仰。
参考文献:
(1)《外国文学——导论、作家作品选讲》,吴郎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雨果著,贺章发译,《巴黎圣母院》,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
(3)黄涛梅著,《巴黎圣母院人物新论》,甘肃高师学报,第7卷第3期,2002
(4)《外国文学史》,朱维之、赵澧、崔宝衡、王立新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
(5)《亲近名著》,徐鲁主编,青岛出版社,2004
(6)休谟著,关文运泽,《人性论》,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7
(7)王海明著,《人性论》,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7
巴黎圣母院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篇3卡西莫多人物形象分析
卡西莫多,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巴黎圣母院》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有几何形的脸,四方形的鼻子,向外凸的嘴。上帝把一切丑陋都给了他。一个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前的畸形儿,被称为长相丑陋又聋的钟楼怪人。但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是真善美的代表。
卡西莫多是当时社会穷苦大众的典型代表。卡西莫多从小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口,他是一个有着“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难听而忠厚的声音”的畸形儿,作者通过夸张的外貌塑造凸显出他的性格特点。
卡西莫多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明显的变化:第一阶段,他被克洛德收养,每天负责敲钟,为报恩,他对克洛德言听计从,包括去绑架埃斯梅拉达。
第二阶段,在遇到埃斯梅拉达之后,他真诚善良、忠实勇敢的本性被复活了,奋不顾身地去救处于危险中的埃斯梅拉达,并且不图任何回报,与克洛德、菲比斯的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卡西莫多是被命运所背弃的,他从来就不被人关注,收养他的克洛德从来不把他当人看,就好比自己的奴隶一般。就好比当时的法国最底层的人民,他们从来不被世人关注,有的只是无尽的压迫和负担,在这样的压迫和负担下他们变得扭曲,变得毫无生气。
他爱慕爱丝梅拉达却不敢表达,他害怕,从来都只能躲在暗处默默关心着她,直到她被送上绞刑架,他再也无法沉默终于挺身而出救爱丝梅拉达。爱丝梅拉达是革命者的代表,法国最底层的人民向往革命甚至羡慕革命,可是他们终究不敢革命。
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和法国封建贵族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当压迫触及了他们的底线时他们忍无可忍,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从而改变命运。
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内容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贪恋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的美貌,他道貌岸然、蛇蝎心肠,指使卡西莫多抢夺埃斯梅拉达。克罗德先爱后恨,将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送上了绞刑架。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最后为了救埃斯梅拉达舍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