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究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究竟是什么样的?,第1张

说起纪晓岚,相信大多数的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张国立老师扮演的“铁齿铜牙纪晓岚”。他与张国立的乾隆,王刚的和三个人为我们联合奉献了一台非常经典的电视剧。

由于那剧实在太过于经典,甚至也让很多人误以为这就是当时真实的情况。但实际上翻翻书,就会发现,电视剧里有些事情是真的,有些事情是编的。

首先我们来说说这三个人的关系。在电视剧里的三个人貌似整体混在一起,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插科打诨,一起游山玩水,简直就是一个中年偶像天团真人秀。

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常见,要说和和乾隆整天混在一起还有可能。但纪晓岚要想见到乾隆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各种民间传说中屡次乾隆面前“智斗”和的桥段,更是无稽之谈,大家当听相声听个乐子就行了。

因为与和一出生就是正八经的满人不一样,纪晓岚是个汉人。在那个年代,汉人要当官可比满人难多了。

满人生来享受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但凡有点才华的都能当个小官。要是稍微再努力点,混了三四品也是问题不大的。

比如和,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全名钮祜禄和。多数一句,乾隆的母亲也是姓钮祜禄的。人家20多就当官了,25岁就成了御前侍卫,整天有机会皇帝面前转悠。

而纪晓岚25岁的时候,还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秀才,在努力复习的考试呢。

不过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纪晓岚是个河北考生(纪晓岚是今天河北沧州人),凭借努力和才华,在他30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了了22名。之后进入翰林院,算是偶尔能见一见皇帝。

题外话:今天的河北在清朝的时候,是一个叫直隶的省份,直隶,顾名思义,就是直接隶属中央的地方。这个省的首府也不在石家庄,而在今天的保定。

在晚清的时候,中国最显赫的官就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能同时兼任这两个职位的官就算是汉人里做官做到头了,完成这一壮举的例如有李鸿章,还有袁世凯

在今天的保定,当年这两人翻修过的“直隶总督府”被保存了下来,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保存得还是相当完好,踏足其中,也可以神交古人。

继续说纪晓岚。和在当了皇帝保安小队长5年后,纪晓岚才刚刚进入中央。

但是却也没得到什么重要的官职,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历任官职:

英武殿纂修,功臣馆总纂,国史馆总纂,方略馆总纂。

具体说来,就是各种的纂,这个官是做什么的呢,是负责写书的。纪晓岚的工作是为国家编写史书。

大家不难想象,就这样的地位,怎么可能和当时已经以火箭速度升到了一品官的和插科打诨、谈笑风生呢?

不过大家也不要失望,虽然三个人的关系是假的,但是纪大人的诙谐幽默那倒是真的,有清朝的各种人写的文章为证,在各种笔记文章中,当时的很多人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纪大人的诙谐是已经是小有名气了。

但是好景不长,很快,纪达人就将踏上一个漫长的公费旅游的征途,这个旅游的地方还有点远--新疆。

事情是这样的,纪晓岚有个亲家,叫卢见曾,这哥们当时是两淮盐政,这官名一听就知道油水多啊,名副其实的肥缺。肥到什么程度呢,清朝著名小说家曹雪芹小时候,他小时候家里人就是当这个官的。大家再想想红楼梦那些腐朽的生活场景,很多场面都是得曹雪芹亲身经历过的才能写得出来。

面对这种情况,当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大多数官员都会趁机捞上一把,这位卢大人也不例外。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卢大人却被告发了,被人直接上折子捅到了紫禁城。

纪晓岚一看,这不行,我得和亲家说一声,让他想办法把这事情给压下来。

于是纪晓岚就给亲家写了一封信,这信在后来被添油加醋得颇具浪漫主义色彩,传说纪大人在一个很大很空的信封放了点茶叶,放了点盐。合起来就是“查盐空”,说的是要有人来查盐的亏空了。

但是最终事情不仅没有被压下来,反而还牵连到了纪晓岚。最终卢见曾发配塞外放羊,纪晓岚发配到乌鲁木齐种葡萄。

直到今天,乌鲁木齐还立着纪念纪晓岚到此一游的雕像。

但是这一流放还真的让中国文化有点因祸得福的味道。

卢见曾在塞外边放羊,边研究《易经》,最后居然小有所成。

而纪晓岚则沿途收集素材,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很有地位,民国的时候,鲁迅总结中国小说史,还专门高度赞扬了这本书。

这书写什么呢,我翻看了几眼,大都是民间传说,例如有一匹白马,平常挺温顺的,但是只要一看到其他的白马就必然失控,会疯狂的跑到其他白马面前看几眼,然后又回来了。后来有人说,这是在寻找它的母亲啊,真是一匹孝顺的白马。

这书挺厚,还有些神怪传说,都是诸如此类民间故事。而且各种故事在纪晓岚的笔中写的颇为搞笑。

纪晓岚边写书边走路,来到了新疆后就安顿了下来,这一住就是3年。

直到3年后,乾隆想编撰一本书,以显示自己在文化方面的成就,说白了就是想装一装,让自己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编撰这书的事情让谁来负责呢?

经过大臣刘统勋的提醒,想起来还有个之前擅长写书、撰书的纪晓岚还在新疆吃葡萄呢。

乾隆大手一挥,说,葡萄吃够了吧,回来吧,中央研究决定了,编书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就这样,纪晓岚回到了北京。

题外话:纪晓岚爱不爱葡萄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他很爱吃肉,历史上记载他“以肉当饭”。

感慨一声,还好纪大人的才华撑得起他的食量。要不然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那个年代,顿顿吃肉,和今天顿顿鱼翅燕窝也差不多,估计会被骂他败家的人骂死。

鉴于这样的饮食习惯,纪大人又没有甲亢,我们不难推断,纪大人应该长得不像张国立那样,而应该是一个胖子。。。

纪晓岚回到北京后,开始了繁重的编书工作,这本书共有3500多册,8亿字,最终整整装了满满一屋子。

经过了十三年的编纂,最终这书写成了,涵盖了当时能找到的种种有价值的书籍。但可惜的在收集民间书籍的过程中,凡是涉及到对满清统治不利的,都被统统销毁了,其中很多是在当时就非常珍贵的孤本。

有的直到民国时期,才在日本找到。

这书在后世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大浩劫。

所以比起《阅微草堂笔记》来说,这书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甚至是毁还多一点。

题外话:有一次和一个群朋友吃饭,有一个哥们可能想在女生面前吹嘘自己很有文化,说自己看过很多的书。我当时正专心致志的对付一块猪肘子,就顺口问了他一句,你看过纪晓岚写的《四库全书》吗?

那哥们愣了一下,说“我早看完了,那本书就在我宿舍,我从旧书店买的,你要感兴趣我借给你。”

这下轮到我愣了一下,抬头望了他一眼,说“哦,好呀”。然后继续吃肉。

书写完了,纪晓岚从此一路官运亨通,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相当于与教育部长+宣传部长+外交部长。

总算有些电视剧里三个人整天混一起的可能性了。

但很快他将迎来了一次沉痛的打击。很沉痛的打击。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纪晓岚认识一个官员,觉得他挺有学问的,就向乾隆举荐他。但是不知道乾隆那天是心情不好,还是对那个官员有意见,或者别的原因。总之乾隆看了纪晓岚的折子后勃然大怒。回复道:“我看你文学方面有才华,才让你领导编书,不过就是像样唱戏的戏子一样养着你,你为什么妄谈国家大事!”

“朕以汝文学尚优,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天嘏《满清外史》

这是个无以复加的侮辱。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没有比名节和荣誉更重要的事情了。而现在居然被用来了“倡优”比较,纪晓岚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但是纪大人即没有寻死,也没有觅活,只是从此专心做官,心态还愈发豁达,只是说话更谨慎,不太爱参加各种聚会了。

哎,在生活在中,当面对的是无可奈克又无力改变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妨做一个有幽默感的人,有幽默感的人不容易钻牛角尖,活的长。

比如这位纪晓岚,就活了82年,眼看乾隆退位,乾隆驾崩,和被抄家,和被赐死。

坐看云卷云舒,继续乐呵的吃肉。

最后病逝的时候,嘉庆评价他,“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给了文达的谥号。

清朝是一个知识分子压抑而苦闷的朝代,但唯独这位纪大人,活出了风格,活出了水平。直到今天,还以一个诙谐的形象活在我们的心中。

在北京市宣武区珠市口西街路以北,有一家专门做山西菜的晋阳饭店。然而,在2001年之前,餐厅位于隔壁的两层庭院中,有一扇红色的漆门,外面紫藤叶子茂盛,里面海棠花开。据说这里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的住所,曾悬挂“岳薇草堂”的牌匾。

金阳饭店迁出后,四合院被恢复为纪晓岚的古宅。这块匾已经被一位当代书法家写的横匾所取代,上面写着“岳薇草堂旧址”。许多的故事和嵇的家族传说都与这个地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小时候就有“特异功能”。

纪晓岚纪昀,本名小兰,清雍正二年生于河间府献县崔二庄。献县姬姓是一个贵族家庭,其祖先姬娇婆于明永乐二年从江苏、江苏迁来。300多年来,孕育了京城和崔二庄两个分支。在出生的时候,崔二庄有几百个姬姓家族成员,当地有一句民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京算崔二庄。”纪晓岚的曾祖父纪润生是江苏刑部郎中。其父纪当过医生,曾任云南姚安军政知府,著有唐韵考、玉台新咏考异等书,颇有声望。

据民间传说,纪晓岚出生时,他的祖父纪天申正在书房里打盹。他梦见一只猴子进了房间,跳到书架上,开始翻书。看完之后,他把它们扔了一地,抓起了手里的书。纪天申急醒,随后丫环来报佳音,少奶奶家生了个孙少爷。在清代大学生朱贵为纪晓岚所写的墓志铭中,据说在纪晓岚出生之前,他出生的都匀塔曾发生过一次火灾。后来,人们认为他是精神事物的化身,他的名字云的意思是阳光。据说,当纪晓岚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被称为“神童”,有一种“通灵能力”,能在晚上看到东西。直到成年,我偶尔也有这种“神眼”。

雍正十二年,纪晓岚随父进京,被清代皇家画院大师、著名画家董邦达收为弟子。在位十二年参加乡试,考官是当时赫赫有名的阿克顿和刘统勋。纪晓岚的文章让他们说绝了,得了第一名。七年后,纪晓岚加入了国子监,开始了他的官员生涯。

纪晓岚的文才赢得了乾隆皇帝的赏识。龙三十八年,在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刘统勋的大力推荐下,被任命为四库全书馆的主编,与陆、孙士毅等共同负责全书的编纂和审校工作。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几乎涵盖了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

龙46年,四库全书首成功。纪晓岚的激情难以抑制,他写了四库全书。全文华丽辞藻,文采斐然。当时还和别人合写了一篇论文,请润色,但改了之后总是不满意,最后把自己写的文化司两人的名字呈上了皇帝。隆帝看后赞不绝口,认定“此表必是姬某所书”,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话。

官场沉浮,错综复杂。

晚年,纪昀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他三任御史,三入礼部,两掌兵符,任礼部尚书,辅佐大学士,太保太子管国子监。他也是一个学者。清代作家洪称他为“诗仙”

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儿女的亲家、两淮盐政卢鉴,曾因贪污受刑。得到消息,想通知陆的家人又怕引火烧身,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一点盐和茶封在一个空信封里,晚上一句话也没写就送到了鲁家。鲁想了想,知道说的是“查盐案的亏空”。但这一招可骗不了负责调查此案的刘统勋。事情败露后,纪晓岚被派往新疆乌鲁木齐。在新疆期间,纪晓岚的长子纪汝吉因病去世,被乾隆召回北京。他的妃子郭采夫也死了。纪晓岚意识到,官场是险恶的,世界是赤裸的。

传说纪晓岚和小沈阳是一种针锋相对的关系,这表现了极大的正直。事实上,纪晓岚已经在官场混了很多年,态度一直很老练,在几个派系中保持中立。他长期跟随乾隆,游山玩水,对吟诗作对,做了不少阿谀奉承的事。从他的性格来看,根本不会与小沈阳发生面对面的冲突。清朝末年,纪晓岚的朋友兼御史曹喜宝想弹劾小沈阳。纪晓岚虽然牵挂着朋友,但只送给他们一首宋代的诗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水清则黑,秋旧矣。”恐怕现在弹劾小沈阳还为时过早。但曹喜宝不听纪晓岚的警告,毅然上书弹劾他。龙大怒,要惩罚曹喜宝,却在龙面前极力表白,声称自己没有知识。

纪晓岚在方超陪大学士柳永执勤时,曾写下一副挽联:“官海如鸥,生死簿如蝼蚁。”虽然这是一个游戏,但也是他为官心态的写照。

放弃妻子和儿子。

一生娶一妻六妾,姓马。他比纪晓岚大3岁,17岁就和他结婚了。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季庆虎包办了他的婚事。这个忠诚的大哥,比纪晓岚大18岁,对纪晓岚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为纪晓岚娶了一个媳妇,代价是十万黄金。而他自己娶女儿,只准备了一些衣服和首饰作为嫁妆。这是纪晓岚一生的痴迷。

纪晓岚有很多小妾。纪清湖虽然一生只娶了一个老婆,但对弟弟纳妾却很宽容。他说:“妾是合乎礼仪的。如果强行禁止,肯定会造成不礼貌的事情。”马和互相尊重,永远生活在一起。纪晓岚去世,享年72岁。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两次提到马夫人。第一次,她说她很喜欢她的一个妃子:“所以,马夫人爱她是一个迷人的姑娘。”第二次出场,马太太已经是婆婆了。"新郎说她有所有的技能、能力、谈吐和道德"纪晓岚惜钱如金,两次提到马夫人,共20多字。

为了他心爱的妃子,纪晓岚毫不犹豫地写下了。郭采夫是她心爱的妃子之一。公元四库提要年用300多字记述了他被贬新疆时,郭病重的情况。他去关帝庙求签,知道可以等到纪回来,可是病已经没救了。果然,回来后不久,郭就死了。郭死后,家人整理遗物,见事,作诗二首:“风花仍点旧袍,惆怅片片飞。”“百折湘裙画栏,犹记清风里的杉杉。”看清真相。

纪晓岚的另一个妃子沈明用最多的笔墨写了700多字。沈石曾说:“女人四十岁前就该死,这样人们还会可怜她。”纪晓岚收藏了目录年沈氏的一首小诗:“三十年来,我做了一个梦,我的身体被我的女儿收藏了。他说起我的身世,就认出了姑苏神武娘。”果然,沈石三十多岁就死了。纪晓岚说,沈氏死前,曾有一缕幽魂到他“在圆明园值班”的住处拜访过他。沈氏死后,纪晓岚在她的港口写了一首诗

这些妻妾为纪晓岚生了四个儿子。其中长子纪如意非常聪明,21岁就中了举人。然而,在纪晓岚被派往新疆后,纪汝吉变得颓废起来,整天与一些诗人厮混。纪晓岚的学生朱子英带着姬如姬去泰安旅游。没想到,姬如姬意外遇到了四库全书的成绩单,却无心科举。他正埋头写一本关于狐狸和鬼魂的笔记本小说,这让纪晓岚很失望。姬如娃25岁死于抑郁症。病危时,家人按习俗给他烧了一匹纸马。姬如娃突然睁开眼睛,叫道:“我的马怎么瘸了?”这家人大惊失色。原来他们在烧纸马的时候,不小心把马的蹄子给毁了。当纪晓岚描述这件事时,他对他儿子的灵性有些怜悯。然而,因为他的儿子,纪晓岚对咏蟹感到很不好,并批评了很多次。

纪晓岚的第二个儿子,季如川,在江西南昌和九江担任法院法官。你好像把钱捐给了广东候补的东莞县丞。四记如意,事迹已无从考证。嘉庆十年,纪晓岚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清朝贾皇帝亲自祭奠,称“文达”。但是在纪晓岚死后,他的家族没落了。

后人有两大愿望。

纪家与名门——南皮张家有姻亲关系。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有几十个姬的女儿适合南皮张家,有几十个张的女儿适合姬家”。这个张家是清末重臣张之洞的家。

纪晓岚的第四个季孙坎伊,号彭年。年轻时,张之洞劝他出国留学,于是他去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他是国民党将领阎锡山和程潜的同学。后来,他加入了同盟会,参加了武昌起义和为袁保家卫国的战争。他的女儿姬碧环嫁给了著名画家齐白石的儿子齐良池。晚年,纪彭年和齐白石一起办了一所小学,互相取名石碾小学,就是今天的北京西四北四条小学。

季庆宜,纪晓岚第六世孙,著名法学家。1929年,她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偶然发现了日本首相田中致天皇的奏折,详细记载了日本侵华计划。她当即决定曝光,并组织同学复制分发。被曝光,推动抗日救亡运动。

现为北京画院著名画家纪清源,系纪彭年之孙,纪晓岚之第六孙。纪清源多年来一直从事纪晓岚历史文献的研究。受家庭影响,纪清源自幼喜欢书画,成年后得了蒋、两位名师的传记。作品多次在全国及市级美展中获奖,作品槐西杂志更为人们所熟知。但他最得意的作品无疑是纪晓岚画像。目前,纪晓岚的肖像画仅存两幅,都是在纪晓岚去世后创作的。纪清源创作的这幅肖像着重于神似。在照片上,纪晓岚穿着一件长袍,看起来很庄严,有点仙风道骨。有人看到这幅画挂在岳薇草堂正厅,对纪清源说:“这画怎么有点像你?”纪清源,千真万确,也忍俊不禁。

但在生活中,纪清源确实以身为家人为荣,同时以实际行动不辱家风,坚守淡泊名利、一心一意追求艺术的信念。在家里,他们不直呼纪晓岚的名字,而是叫他“文大贡”。“文达”一词的意思是“敏而好学,为写作而写作,赋予其政治权力可以成就一切”。纪清源关注有关纪晓岚的书籍和文物。据说河北博物馆收藏有小锯、小斧、小木锉、小铁器等。纪晓岚用过的,上面都有铭文,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研究了好一阵子。

2001年,纪清源给北京市领导写信,希望恢复纪晓岚故居的原貌。市委、市政府一

纪清源说,他现在有两个愿望。第一,“做好文化普及工作,让人们认识历史上真正的文学大师,不要老是‘开玩笑’”。另一个愿望是将“纪晓岚故居”升级为“纪晓岚纪念馆”。纪清源道:“牌匾早就写好了。这是启功先生的墨宝。我期待着相关的文物和遗物回归老宅,然后收回曾经的民居。到时候,门楣上就要挂气功苍劲之笔的牌匾了。”

第一季中结尾嫁给了祝君豪。

第一部最后这个单元气氛一直比较压抑。纪昀赶小月走这个地方是名副其实的泪点。小时候特别容易被感到,看到这里真的被虐惨了,一直睡不着。后来复习的时候都不敢再看这个单元。第一部结尾,小月还是嫁给了祝君豪。但因为铁剧编剧有好几个人,小月嫁给君豪未必就是写出小月这个角色的编剧,所以还是没法认为小月的出嫁是编剧早就设定好的。

第二季一开头就说祝君豪死了,小月也就继续留在纪晓岚的草堂。第二季结尾小月嫁给了甘肃知府何文远,这次是真嫁过去了。

第三季开始是小月远嫁甘肃,但并没有出场,取而代之的是陆琳琅。第四季小月回归,以柯云的身份为甘肃难民请命。其实小月这次来京城是为了丈夫何文远,何文远被甘肃众官联名参奏,陷害入狱。小月为了替夫鸣冤,化身戏子柯云来到京城告御状。谁知在纪晓岚正要翻案之时,何文远被人杀害在狱中,小月伤心之余又回到了纪晓岚身边。

这又是一个可以证明纪月关系的部分。并且我感觉是剧中比较全面的一个表述。虽然媒婆是故意来水纪昀的,但她说的确实也没错。我个人觉得先生所纠结的,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这段话完美戳中纪昀痛处,听得快受不了了,也可以从侧面佐证一下先生的想法。

第四季结尾也没有交代小月的婚事,但小月对纪晓岚一如既往的爱慕,之后会不会结婚还要看第五季了。但是据说杜小月的原型就是纪晓岚的小妾沈明轩。

小月化名“柯云”扮戏子入京为夫申冤,假装不认识纪晓岚等人。这时候小月已经是沧桑的妇人模样,一心想借自己的力量报仇,为的是不牵连到先生。纪晓岚想不通啊,他说我就不明白了她好不容易回来了她都到了家门口了她为什么不认我。

大概因为小月早就不是原来那个天真赤诚的小女孩,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先生的权力来保护自己,她原来指责纪晓岚的明哲保身行为,现在却不希望他牵涉其中。

所以说,除了第三部,他们有120多集能够表白心意。但是他们没有。他毕竟只是个酸腐文人,怕她年轻漂亮,怕流言蜚语。她怕他博闻强识,而自己目不识丁,又恨他不能主动开口留下自己。

杜小月被许配给了祝君豪,但是小月还没嫁过去,祝君豪就病死了。接着杜小月在没出嫁,留在了纪晓岚身边。剧中的杜小月为人机智勇敢,颇有侠女风范,但有时也会多愁善感,让人难以琢磨。

杜小月出生于台湾省,幼年凄苦,三岁被人贩子拐到泉州学戏,受尽苛责乃学成,从此以唱戏为生,后成名,却常遭人欺负。之后遇到其阿姐莫愁,遂跟随其学武自保。

在一次随阿姐莫愁替云州百姓申冤的过程中遇到纪晓岚,为其过人的智慧、才学、胆识以及一身正气所折服,从此追随其左右。

扩展资料:

历史形象:

据《纪晓岚智斗和珅》,即明轩和婵娟。在纪晓岚的传记中,有一章《侠骨柔情 此恨绵绵向谁诉》讲述了福建百姓遭受灾荒,侠女明轩和婵娟为灾民请命,绑架纪晓岚、和绅与乾隆的故事。

情节和发展与《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一部第一单元《热血忠魂》完全吻合,黄克明在这个故事中叫做林爽文,与剧情不同的是他是在与福康安交战中牺牲而非中箭而死;

纪晓岚在乾隆的帮助下带着明轩秘密地用和绅的官印深入调查、被和绅揭穿真实身份后入狱等情节都与剧情相同,最后福建官员柴大纪(即剧中刘长福等人)被纪晓岚查出罪证后斩首。明轩和婵娟为结拜姐妹,婵娟与林爽文为恋人关系。

乾隆迷恋婵娟,却因占有欲太强逼得婵娟割腕自杀,婵娟留下遗书将明轩托给纪晓岚照顾,最后明轩嫁给纪晓岚为妾,只可惜明轩四十岁就病死了。

—杜小月

在民间,纪晓岚是一位才华四溢、忠直正义的人物,有关他的故事广为流传。他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做庶吉士,继授编修,因为擅长词对而被乾隆留在身边,升为侍学士。但纪晓岚一生并未做过一天大学士,只是在临终前勉强做了一个月的协办大学士。纪晓岚一生著述甚丰,既有以官方身份主持编纂的《 四库全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等,也有以私人身份著述的《 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入主四库馆,惨淡经营了13年,编纂的《 四库全书 》几乎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正是因为主管如此浩大的编书工程,才使他青史留名。

幼小孩童不怕鬼

纪晓岚小时候,正是鬼神之说盛行的时候,人们或多或少地相信,在这大千世界上,还到处游荡着一种人类以外又非动物的精灵。纪晓岚也深信世界上有鬼,但是鬼并不可怕,它们甚至可以像人一样对待。

据传在一个秋天的夜晚,纪晓岚在塾馆中读书到深夜,一个人打着灯笼去茅房。茅房早有一个人蹲在那里,在幽暗的灯光下,纪晓岚看不清那个人是谁,就问了一声:"谁呀?""我是鬼。"蹲着的人低头说话。

纪晓岚听了一愣,看那鬼觉得也没什么可怕的,便笑着说了一声:"鬼也会屙屎,没听说过。"那鬼低头不语。纪晓岚的灯笼没有地方放,看那鬼的大头顶平平的。于是,他就把灯笼往它头上一放,说道:"你是个善鬼,这次你干点儿好事,给我顶会儿灯笼吧!"那鬼等纪晓岚解完手,把灯笼交还给他说道:"你好大胆!"纪晓岚笑哈哈地摸摸鬼的头,说道:"小鬼小鬼你好大头!"然后他又狡猾地笑道:"小鬼儿,你为我顶灯笼,我也没什么可赏你的东西,就赏你块煎饼吃吧。"说着这话,他把一直捏在手中的那张刚才用过的手纸,塞进鬼的嘴里。鬼闻到一股臭味,明白塞进嘴里的是手纸时,嗥地大叫一声,跑出茅房不见了。

纪晓岚也不追赶,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同窗的学童听到叫声赶来时,纪晓岚一走三晃地笑着,大家莫名其妙,回到屋中询问,都听得大笑起来。

立身之地好风水

纪晓岚祖籍是江苏应天,遵奉朝廷迁大户实畿辅的诏命,纪晓岚的父亲带领家人,千里迢迢奔向直隶。

从江苏到直隶,虽然仅隔山东一省,但人地两生,直隶又地面宽广,官府也未指定移民何处定居。途中,纪晓岚一家一直在盘算着,到哪儿去好呢?正当在没有主意的时候,在徐州遇上了一个算命的先生。纪晓岚立即来了兴趣,心想何不向他问上一问,请他给指个明路,心里有个实底。然而,当纪晓岚将要算的事讲明后,算命先生用手指掐算了一回,说道:"你向前走吧,待见到车上树、牛上房的地方,那便是你安家落脚的地方。"这下子,可使得纪晓岚为难了。他想,车怎么能上树,牛怎么能上房呢?看来,这是算命先生在瞎蒙人了。可是,也无奈,只好这样走着看。纪晓岚跟随着全家人,越过山东境,便入了直隶界。经吴桥,过东光,穿越交河诸县,一路上都没有见到适意的地方。

这天,他们全家进入了献县境内,来到了一个古镇。时当初夏,天色将午,一家人只好停车,来到一棵树的树荫下歇息。树荫下,坐着几个妇女,一边说笑,一边纺线。这儿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从来没有见过什么大官。今天忽然有位大官从这里路过,穿着奇异,车饰华丽,马铃摇脆,自然都感到新奇无比。于是,那些在田里做活的,在家里闲居的,无论是大人或是小孩,都跑到这里来看官儿。那些用纺车纺线的人怕人多踩坏了纺车,于是索性便把纺车举起,挂在这棵树的树丫上了。

碰巧,在这株大树北面不远的地方,有个由高向低的坡坎。一户穷人家,在那个坡坎处盖了一个房子。这房子一面利用坡坎挖掘成墙,一面再另砌新墙,上面苫上盖。由于前来看官儿的人多,再加上喧嚷声大,把正在附近吃草的一个牛犊吓惊了。那牛犊儿没处去,就沿着那个坡坎跑到了这家房顶上了。

这时,纪晓岚抬头一望,看见了摇挂在树上的纺车;一回身,又看见了跑上地窨子房顶的牛犊儿。于是,他心机一动,拉着父亲的衣袖说:"你看,这不是车上了树、牛上了房吗?咱们就住在这儿吧!"纪晓岚的父亲看了一看,接着又打量了一下这里的地形地貌,只见这里三面环河,一面着陆,交通豁达,树木繁茂,物产丰饶,真也是个好地方。于是便在这儿定居下来。古代的人都迷信风水,纪晓岚相信,就是家人选择的这一块"风水宝地",才有了他以后的博学才华和高官厚爵。

做官学会"宿命"

清代文献中都有记载,纪晓岚是个大胖子,喜欢用大烟袋锅子。他大约从三十岁以后开始发胖,身材偏矮,远远地望去犹如水桶一般。而纪晓岚的对头和,则是乾隆年间著名的美男子,精通满、汉、藏等多种语言,尤其擅诗文。乾隆用人不仅要能干的,还喜欢长得英俊的。

相貌丑陋却偏偏又碰上乾隆,所以即使他再才华横溢,也难得到真正的重视,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晓岚只能做乾隆的词臣,而难以做乾隆的宠臣、重臣。他一生中两次任乡试考官,六次任会试考官,三次任礼部尚书,均是这种际遇的体现。这种官职并无重权、实权,只是大清朝廷的摆设而已。

即便是乾隆派他出任督察院,因判案不力,本应受罚,乾隆却说:"这次派任的纪晓岚,本系无用腐儒,本来只不过是凑个数而已,况且他并不熟悉刑名等事务,又是近视眼,他所犯的过错情有可原。"可见,皇帝并不对他寄予厚望。

有一次,内阁学士尹壮图指陈弊政,称各省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我经过各省地方,问起官吏的好坏,人们都皱眉叹息,各省风气大抵皆然"。由于这些话惹恼年岁已高、再也听不进忠言的乾隆,结果军机大臣要将尹壮图拟斩。尹壮图之父尹松林与纪晓岚是同年进士,当纪晓岚打算为尹壮图求情时,乾隆勃然大怒,当即骂道:"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原来,皇帝让纪晓岚总纂《 四库全书 》,并不是真正把他当成独当一面的重臣。

民间传说中,纪晓岚与和的关系经常形同水火,势不两立,更有许多逸事传说,讲述纪晓岚如何捉弄和。有一次和在宰相府内修建凉亭一座,需要一幅亭额,便求纪晓岚题字,结果纪晓岚爽快答应,题以大字"竹苞"。这二字出自《 诗经·小雅·斯干 》,人们常以"竹苞松茂"颂扬华屋落成,家族兴旺。和得到纪晓岚的题字,大为高兴,就高高挂在书亭上。乾隆偶尔临幸和宅第,一见纪晓岚题字,马上就知道了纪晓岚是在捉弄和。

他笑着对和说:"纪晓岚是在骂你们一家"个个草包"呢。"结果和对纪晓岚恨之入骨,几次进谗言,参奏纪晓岚。

其实,在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维持了良好的关系。和是乾隆的宠臣,纪晓岚是一个聪明的知识分子,当然不会去得罪和。乾隆晚年,纪晓岚好友、御史曹锡宝欲弹劾和,纪晓岚虽为朋友担心,但也仅以宋人《 咏蟹 》诗相赠:水清讵免双鳌黑,秋老难逃一背红。意思是说,现在弹劾和,恐怕时机不够成熟。但曹锡宝没有听从纪晓岚的告诫,毅然上书,指参和。结果乾隆大怒,要将曹锡宝治罪,此时的纪晓岚在乾隆面前竭力表白,声称自己毫不知情。结果由于他表现得过于露骨,反而使乾隆认为纪晓岚正是幕后指使者。可见,纪晓岚怎么会把自己树立成和的对立面呢?

晚年的纪晓岚,常以弈道为喻,言其心志。这是一种非常世故的态度,也是纪晓岚从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积累出来的经验。纪晓岚久任官场,官职也不低,能够在官场之中左右逢源,肯定有他的为官之道。这种为官之道,正是各不得罪,尽量保持中立的身份。而他长期追随乾隆,游山玩水,吟诗作对,阿谀奉承之作居多,也可见其为人。从纪晓岚这种性格特点来看,他不会与和发生正面的冲突。

我觉得这样的说法还是比较可靠的,虽然不能确定他和和中堂,谁拍马屁的水平更高一些,但我们大概可以确定的是,纪晓岚绝对是一个左右逢源的人,说好话,会办事。其实,我们很多人都被电视剧误导了许多了,尤其是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它们很少基于史实进行改编,《铁齿铜牙纪晓岚》也是如此,虽然我们看着电视剧里的和中堂油嘴滑舌,大腹便便,而纪晓岚则是两袖清风,可是历史上并不是这样记载的。

历史上的纪晓岚,虽然是乾隆爷身边的红人,但他绝对不是以清官的身份陪伴皇帝左右的,他并不是电视剧里所演的那般公正无私,一心为民,文献中记载的他,是一个胖子,样貌丑陋,还喜欢吸大烟,要不是因为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受到乾隆赏识,可能他一辈子也只能碌碌无为了。原来在当时就已经是一个在乎颜值的时代了。

一个擅长词对的人,从哪边能看出来他喜欢拍马屁呢?我觉得,他能够在官场上左右逢源,这样的人一定是不简单的,两袖清风,公正无私的人,往往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既不可能圆滑的处理事情,也不可能刻意讨好某些人,但是纪晓岚会,他其实是很害怕和中堂的,毕竟人家的地位和能力摆在那里。比如他的好朋友想要状告和中堂,他都要在旁边打圆场,谁都不得罪,是不是很聪明呢?

其实我们想一想就知道,他作为一个学士,并不是很受宠,却能够在朝堂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绝对是不简单的,而且他作的词,都是用来赞美皇帝,赞美当时的统治情形的,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有拍马屁的成分不是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815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