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上表,只要你能凑请的到,基本所有的神都可以的 道教上表 人物列表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称为 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 | 顺风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电母(金光圣母) |
风伯 | 雨师 | 游奕灵官 | 翊圣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
赤脚大仙 |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吴刚 | 天蓬元帅 |
天佑元帅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钗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游神 | 太阴星君 |
太阳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 巨灵神 |
月老 | 左辅右弼 | 二郎神杨戬 |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 萨真人 |
真人(张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聋 | 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 | 地官 |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黄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
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
黄河 | 长江 | 淮河 | 济水河神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 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关元帅 关羽。
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五炁真君: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五岳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 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
儿子。) 及 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东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为阴神玉女 | 丁卯神司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张文通 | 丁丑神赵子玉 |
六甲为阳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长 |
甲午神卫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
、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八仙: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
刘俊、荀雷吉、庞煜、毕宗远;
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
金星 | 木星 | 水星 | 火星 | 土星 |
罗睺(蚀星) | 计都星 | 紫炁星 | 月孛星
十二元辰
子丑寅卯等
二十八星宿
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
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
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
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三十六天将
蒋光 | 钟英 | 金游 | 殷郊 | 庞煜 | 刘吉 | 关羽 |
马胜 | 温琼 | 王善 | 康应 | 朱彦 | 吕魁
方角 | 耿通 | 邓伯温 | 辛汉臣 | 张元伯 | 陶元信 |
荀雷吉 | 毕宗远 | 赵公明 | 吴明远 | 李青天 | 梅天顺 |
熊光显 | 石远信 | 孔雷结 | 陈元远 | 林大华 | 周青远 |
纪雷刚 | 崔志旭 | 江飞捷 | 贺天祥 | 高克
(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地上天仙表
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
蓬莱三仙:
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
财神赵公明、(一说比干范蠡为文财神);
寿星南极仙翁,女寿星: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
黎山老母、镇元子
龙王:东海龙王敖广 | 南海龙王敖钦 | 西海龙王敖闰 | 北海龙王敖顺 | 井海王
神霄派诸神
紫微北极大帝
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
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
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
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
北极四圣:
天蓬元帅(猪八戒) 手下天罡大圣、九天杀童大将(北斗第八星,又称天杀大神)、
雷使者等。
天佑(猷)元帅
翊圣元帅
玄武元帅 真武大帝
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
阴曹地府
北阴酆都大帝
五方鬼帝:
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
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张衡、杨云,治罗酆山;
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罗浮山;
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罗酆六天以下为宫名,六天为守宫神)
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宫、
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
地藏菩萨
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
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其这将、臣:
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魁、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
上古神话诸神
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
而生。
创世神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
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
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黄帝时代的诸神
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
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
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
大庭氏、五龙氏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炎帝的女儿
女娃(后化身精卫鸟)
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颛顼的后代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帝俊
天上妻子:羲和、常羲
人间妻子(省略)
女丑、羿
鲧 妻:女喜。
尧 又名:放勋, 妻女皇;
舜 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三皇:
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五帝:
通常指 黄帝 | 颛顼 | 帝俊 | 尧 | 舜
其它--后天著名仙真表
房中之祖--彭祖 | 纵横始祖--鬼谷子 | 文始真人--尹喜 | 南华真人--庄子
求仙使者--徐福 | 茅山仙祖--三茅真君 | 万古丹王--魏伯阳 | 太极真人--刘安
诙谐岁星--东方朔 | 太平教主--于吉 | 役使鬼神--费长房 | 竹林狂士--嵇康
水府仙伯--郭璞 | 净明教主--许逊 | 蓬莱(都)水监--陶弘景 | 天师--寇谦之
情仙--裴航 | 扶摇子--陈抟 | 显化真人--张三丰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
清净散人孙不二、长生子刘处玄、长真子谭处端、丹阳子马钰)
其它--民间神灵不完全列表
天妃娘娘 | 城隍 | 土地神 | 门神 秦叔宝、尉迟敬德
床神(又分床公床母,前者又称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后者又称九天卫房圣母天君)
喜神 | 厕神紫姑 | 石敢当 | 小儿神项橐 | 朱天大帝崇帧 | 茶神陆羽 |
花神 | 染织二圣梅、葛 | 酒神杜康 | 土工祖师神鲁班 | 纺织神黄道婆 |
蚕神马头娘(山海经载为西陵氏,嫘祖) | 狱神皋陶 | 梨园神唐明皇
马神 | 青蛙神白玉蟾 | 驱蝗神刘猛(取猛将军之意) | 蛇王施相公(施全) |
痘神张帅 | 农神后稷
瘟神:又称五鬼或五方力士,人间又有称五瘟,其中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
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窑神太上老君 | 贼神时迁 | 穷神 | 神管仲 | 武穆王岳飞 | 周公、桃花女 |
欢喜神和合二仙寒山、拾得
纯本书虚构主要仙魔表
太古猿君 | 魔佛老人 | 千面天妖 | 地心古龙 | 圣手仙王 | 圣手文王 |
天罗王(道教中为三清的一种化身)
乾坤大仙 | 颠倒老祖 | 穹天老祖 | 先天老祖 | 无极老祖 | 无为老祖 |
霹雳老祖 | 藤祖 | 幻仙子 | 清弥天诸神 | 阴阳法王
毒龙山千毒沼沼底---蟒神(有双翼)| 南海深处一千里以下的---海皇(章鱼怪);
兽帝(九蛇头加龟背)(九婴与相柳借天地交合之气所造怪物)
霸王(长白山天池的箭恐龙) | 天子梼杌(颛顼之子,住在北方玄冰宫)|
不坏林王狻猊(住在南方热带密林中,身坚胜铁,刀枪不入)
平天大圣牛魔王 | 覆海大圣蛟魔王 | 移山大圣狮驼王 | 驱神大圣野象王 |
浑天大圣鹏魔王 | 通风大圣弥猴王 | 齐天大圣美猴王
道教上表流程: 这是一般简单道场的顺序,及每一个步骤的涵义。目的是将斋主信众的住址、姓名、心愿通过给神灵写表文的方式,通过高功的存神运气、踏罡布斗、掐诀默讳和道众的经诵,传递到天庭。常用的有《三元》、《太岁》、《九皇》、《和合》等科仪。一般的小道场,约历时1小时。复杂的道场,如《玉皇大表》,约3小时,不再叙述。 一般道场的顺序和步骤简介: 一、《太极韵》。是引子,用于斋主磕头。 二、《步虚》。是整场法事的序曲。高功拈香三支。 三、《举天尊》。是高功称某天尊的圣号。 四、《吊挂》。一般为七言八句的诗词,称扬前面天尊的功德。结尾以“香供养+天尊圣号”结束。 五、《说文》。即高功的说词,包括《香文》。 六、《举天尊》。这个举天尊由表白完成。 七、《提纲》。由高功和提科完成。 八、《三宝罡》。高功存神,默“三清讳”,将殿堂想象成天空,踏罡布斗。真神抵达天宫。 九、《说文》。同前。 十、《提纲》。同前。 十一、《祝香咒》。 十二、《威灵咒》。 十三、《称职》。高功踏“三台罡”,到南天门,向玉皇大帝表明自己的身份,同时说明向谁祈求什么事情。 十四、《圣班》。高功俯首,将于表文有关的所有神灵的圣号一一请示到,一般普通的道场约有六十到一百位神明的名字需要请示。 十五、《宣表》。由表白将表文的全部内容带韵宣读出来。 十六、《诰章》。将与表文上呈的宫阙和尊神的诰章,及其他相关神明的诰章念诵出来。包括《灵官诰》、《土地诰》。 十七、《下单韵》。结尾的唱韵,此间,斋主叩拜、化表。高功谢礼、叩拜。 道教服饰 是华夏民族(汉族)的传统服装,社会服饰随着时代发展屡有更异,道教内部则大体不变。《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说:“古者衣冠,皆黄帝之时衣冠也。自后赵武灵王改为胡服,而中国稍有变者,至隋场帝东巡便为畋猎,尽为胡服。独道士之衣冠尚存,故曰有黄冠之称。” 详细介绍 早期道教服饰,并无严格规范,自从南朝陆修静之后,开始形成制度。《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四说:“修静立道士衣服之号,月破星巾,霓裳霞袖,十绝灵幡,于此著矣,”说明道教服饰自陆修静有了定制。《太平御览》卷六十五引《传授经》说:陆先生“对上下接,谓之俯仰之格,披、褐二服也。”披,即披肩,又作“帔”。褐,《玉篇》作“袍”解。此后,道教服饰逐渐定型。 《三洞法服科戒文》规定:“一者初入道门,平冠、黄帔。二者正一,芙蓉玄冠、黄裙、绛褐。三者道德,黄褐、玄巾。四者洞神,玄冠、青褐。五者洞玄,黄褐、玄冠,皆黄裙对之。冠象莲花,或四面两叶,褐用三丈六尺,身长三尺六寸,女子二丈四尺,身长二尺四寸,袖领带,就令取足,作三十二条,帔用二丈四尺,二十四条,男女同法。六者洞真,褐帔用紫纱三十六尺,长短如洞玄法,以青为里,袖领带,皆就取足,表二十五条,里一十四条,合三十九条,飞青华裙,莲花宝冠,或四面三叶,谓之元始冠,女子褐用二丈四尺,长二尺四寸身,二十三条,两袖十六条,合三十九条,作青纱之裙,戴飞云凤炁之冠。七者三洞讲法师,如上清衣服,上加九色,若五色云霞,山水袖帔,元始宝冠。皆环佩执板,师子文履,谓之法服。”将道士服饰分为初入道门、正一、道德、洞神、洞玄、洞真、三洞讲法师七种品第,并以不同的巾、冠、褐、裙、帔等加以区别。 《初真戒·三衣格》对全真派受戒道士的服饰作有具体规定:“领受初真十戒、三戒、五戒、八戒、九真妙戒者,身著初真信衣,计二百四十条、三台十褶、云带二拽、净巾芒鞋,行千二百善,持《清静经》、《大通经》、《洞古经》,得真人戒果。行持具足,当受中极净戒,或持身戒、或智慧戒、或观身戒、或妙林戒,俱著轻尘净衣,或用浅蓝单布为之,或用纯帛为之,亦三台云带、净巾芒鞋,行二千四百善,持《玉帝大法》,得地仙戒果。行持具足,当受天仙大德妙戒,行一百八十细行密戒,或三百大戒,行三千六百善,参《道德真经》,身著天仙霞衣,领用直开,袖不合缝,霞带云边,戴五岳真形冠,著五云轻履,行持俱足,得天仙戒果。” 道教对其服饰相当慎重,无论全真派和正一派都是如此。比如《三洞法服科戒文》就说了四十六条关于法服的规戒,《初真戒》亦有四十六条关于戒衣的戒律。
道教称谓,可以分为道教法坛、道教神仙、道教教徒、道教宫观及丛林执事等若干方面。
一、道教法坛
道教法坛:即道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
醮坛:即道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
高功:又称“法师”。是斋醮科仪中为主的执事。根据斋醮规模的不同,有时一位,有时三位。
经师:是斋酷科仪中诵念经法、击打法器的执事。全真派醮坛一般要用八位,称为“八大经师”。
提科:负责提音接韵。
表白:负责奏陈表文。
其他还有侍经、侍香、侍灯等。
箓坛:是正一派道士授受经箓的法坛。称为“万法宗坛”。箓坛设有三师:
传度师:举行授箓科仪的主持者。
监度师:一般由正一派世袭的张天师担任。
保举师:负责保送正一道士参加受箓。
戒坛:是全真派道士授受戒律的法坛。称为“玄都律坛”。授戒由传戒律师和八位大师共同完成。
传戒律师:又称“传戒本师”、“律师”。由传戒丛林的方丈担任,负责为戒子讲说戒律、传授戒法。律师的选拔非常严格,必须受满三坛大戒,接过“方丈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的方丈始可荣膺此职。
传戒八大师为:
证盟大师:负责为戒子(即受戒道士)解说教义经典、经忏威仪等。
监戒大师:负责监察戒子言行,不许违规犯戒,对不法者有权责罚。(以上传戒律师、证盟大师和监戒大师,又称戒坛“三师”,是戒坛最主要的三位。)
保举大师:一般由传戒丛林的监院担任,负责保举戒子参加受戒。
演礼大师:负责传授戒子登规演礼及戒坛威仪等。
纠仪大师:负责为戒子纠正礼仪规范。
提科大师:负责戒坛诵经拜忏诸事。
登篆大师:负责为戒子取道号,填写“登真箓”(即戒坛考揭之后按名次排列所编纪念册)。
引请大师:又称“迎请大师”。负责主持戒坛斋醮科仪,担任高功。
三、道教徒
道教徒指信仰道教的宗教职业人员。
道教徒现在泛称“道士”或“道人”,不过多用于书面语。言谈中多称“道长”,尊称“仙长”、“道爷”等,俗称“老道”。道教相信通过修炼可以羽化登仙,故此又称道士为“羽士”、“羽衣”、“羽人”、“羽客”等。道士所戴道冠为木制黄冠(一云道教衣冠与黄帝之时相同),因而又称“黄冠”(一般指男道士),女道士则称“女冠”(偶尔也称“女黄冠”)。现在一般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
道士初入道观,称为“道童”。道童先须在庙内出力苦行,培养功行,又称“行行”(读xingheng)。冠巾拜师之后,方可成为正式道士。现代道教分为全真和正一两大道派,遂有“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之称。全真派道士擅长斋醮,尊称“法师”。道士散居民间从事斋醮活动者,称为“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家室,又称“火居道士”,俗称“连家道”。台湾道教基本上全属正一派,其中从事度生一类吉庆醮事者称为“红头道士”,从事度亡一类丧葬仪典者称为“乌头道士”。
道行高超的道士,称为“高道”、“高真”、“高士”或“大德”。对于隐居修炼的道士,尊称“大隐”或“高隐”。历史上著名的高道,过去的皇帝多封赠以“先生”、“真人”或“天师”之号。“天师”原是古代对有道者的尊称,东汉时称传道者为天师,张道陵创立正式道教称为天师,其后代子孙世袭“张天师”称号。道教历史上功绩卓著的名真高道,道教徒尊为“宗师”或“大师”。
道士之间互称“道友”,亦称“同道”或“同参”,尊称“道兄”或“师兄”,无论乾道、坤道都如此称。结伴修道的人称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称为“道侣”或“烟霞侣”。在家信仰道教的群众,称为“居士”或“信士”。
道士入道之后,沿用原来姓氏,表示继承中华民族古老传统,不背亲,不绝伦,不忘祖宗。入道之后改用道名,即在原姓之下,第一个字由宗派字谱上取,第二个字由师父按照教义来取,组合起来就构成了道名。道名之外,可以另取道号,一般是“某某子”或“某某道人”。问讯道士姓氏称“仙姓”,问讯名字称“上下”,问讯宗派称“仙派”。道士所居住室,称为“丹房”或“丹室”。道士寿终,称“羽化”、“解化”、“仙化”、“仙去”、“仙逝”等。道士外出寻师访道,称为“参访”,现在各地道教团体之间的访问团,也称“参访团”。道士外出遨游,称为“云游”。到其他道观留住,称为“挂单”。在某所道观入道的道士,称为这所道观的“法眷”。
四、道教宫观
道教宫观是对道教庙宇的通称,简称“道观”。早期道教庙,有“治”、“靖”、“庐”之称。现代尚有宫(如山西芮城县永乐宫)、观(如北京市白云观)、庙(如河南省篙山中岳庙)、庵(如四川省成都市二仙庵)、祠(如山东省泰山碧霞祠)、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辽宁省本溪市云光洞)、馆(如香港蓬瀛仙馆)、府(如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台(如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阁(如宁夏自治区平罗县玉皇阁)、殿(如上海市钦赐仰殿)等名称,其他还有室、堂、房、坛、楼、舍、池、岩等称。
道教宫观的组织形式,分为子孙庙和十方丛林两种:
子孙庙:又称“小庙”。这种庙宇可以收徒弟,代代相传。但是不得悬挂钟板,没有传戒权利,一般不接纳别处道友前来挂单。假如子孙庙悬挂钟板,则称“子孙丛林”或“子孙常住”,具有半“十方丛林”性质,允许道友挂单。
十方丛林:又称“十方常住”。这种庙宇悬挂钟板,日常作务以钟板为号令,具有传戒特权。但是不得冠巾收徒,由子孙庙收的徒弟前来挂单留住而组成道众,在丛林互相参学。因此丛林的道士流动性很大,道门有谚“铁打的丛林,流水的道友。”
现在道教的丛林,和过去有些不同。许多十方丛林,也在冠巾收徒。解放之后,除了一九八九年底北京市白云观举行过开坛传戒,其他十方丛林还没有恢复传戒活动。从前道士前往丛林挂单需要背诵道教经典,现在只要具备手续证明即可。
五、丛林执事
道教丛林,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管理体制,道士在丛林中分别担任不同的执事,各负其责,共同维护丛林的正常秩序。丛林各执事称谓如下:
方丈:道教十方丛林之最高领导者。亦称“住持”。《庄子·天下篇》成玄英疏:“方,道也。”《大戴礼记·本命》:“丈,长也。”即对有道长辈的尊称。方丈具有开坛传戒、普度弟子的职责,方丈的选拔也很严格,必须受过三坛大戒,而且接过“方丈法”,德高望重、戒行精严,受全体道众拥戴,始许选为方丈。又道教传说海上有神山名为“方丈”,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称“方丈”。《三乘集要》:“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师,演龙门之正法,撑苦海之慈航,常怀传贤之心,素无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范,律门之纲领,非有道之师,不可立也。”
监院:俗称“当家”。道教丛林主持一切事务者。监院由全体道众推选,可以连选连任。如果本丛林无此人才,亦可到其他宫观去请。监院若不称职,方丈有权撤换之。《三乘集要》:“监院乃常住之首领,道众之宗主,必须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义廉恭,宽宏大量,弱己卫众,柔和良善,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备者,乃可当此大任。”
监院之下,设有“三都五主十八头”,即:
都管:辅助监院统领丛林一应大小事务。《三乘集要》:“都管乃常住之总统,必才智兼全,方能主之。凡一应大小事务,一年四季散单(即发钱)、出入帐目、往来人情,无不提理。”
都讲:负责讲说经典、威仪等。《三乘集要》:“都讲管理圜堂钵堂(道众静修之舍)、诸经讲义、威仪等事。非有道学之士,不可当此任也。”
都厨:负责管理道众食堂。《三乘集要》:“都厨乃管理厨房各项派遣,大众三餐,日日清单多寡,以免剩斋糟践,倘有添减单客,分派莱羹,各件斋肴。须要秉公之士,以当此任。”
以上为“三都”。
静主:管理圈堂。《三乘集要》:“静主管理圆堂修行坐静之人,常谈圣真言教,不言杂语。非通道德之士,不可任矣。”
堂主:管理十方堂(或称“云水堂”,道士挂单之所)及钵堂。《三乘集要》:“堂主管理云水客来,挂单之士,并管钵堂持戒威仪规范,监察不许犯戒违律等事。必须明达正真之士,乃可任也。”
殿主:管理殿堂事务。《三乘集要》:“殿主乃恭洁精虔之士,时当洒扫,殷勤香灯,虔洁供器,谨慎时刻照管,并监理经师。”
经主:负责经堂诵经。《三乘集要》:“经主当选洞明经典、法律、科仪、规范、忌讳、礼法,非高明精洁恭虔之士,不可任也。凡修奉经典,关系教门兴颓,未经师传者,不许入经堂。”
化主:负责募化。《三乘集要》:“化主以助常住不足之处,或兴工,或添培各款,全仗此任。须要熟记因果,能言之士,对答应付,尽心协力,观其形势,谨慎恭敬,当此大任。”
以上为“五主”。
庄头:分为“内庄头”与“外庄头”。内庄头负责各种农具之保管与维修,外庄头负责组织劳作,及四季庄稼耕种收获之事。
库头:管理仓库财物。《三乘集要》:“库头所管一切斋品,海味山珍,油盐酱菜,及器皿财物,金银珠玉等件。必须公直清廉之士,司当此任。”
堂头:管理斋堂(即食堂)。负责斋堂香火、化供出食、击点让斋,过堂道众如有碗响筷落,堂头有权压签罚之。
钟头:负责早上开静、晚上止静之时击大钟。击钟须念“鸣钟渴”。
鼓头:负责早上开静、晚上止静之时擂大鼓。擂鼓须念“天尊圣号”。
门头:负责开关山门及出入稽察。常住公物不许私自带出山门,夜间不得擅开山门。
茶头:负责烧水烹茶。早上开静烧水,晚上止静封火。
水头:负责打水。
火头:负责灶火。
饭头:负责做饭。
菜头:负责做菜。
仓头:管理原粮(即未经加工的粮食)。
磨头:负责磨粮食。
碾头:负责碾谷物。
园头:负责看管菜园。
囿头:负责打扫厕所。
槽头:负责喂牲口。
净头:负责洒扫庭除。
以上为“十八头”。
十方丛林,还设有其他重要执事:
总理:协助监院、都管统理内外公务。《三乘集要》:“总理常住大事,兼内外钵堂事务,协理当家、都管,总司大众功过,赏罚秉公无私。”
知客:负责接送来往宾客及参访道友。《三乘集要》:“知客应答高明言语,接待十方宾朋。须以深知事务,通达人情,乃可任也。”
巡照:监察丛林内外一切事务。《三乘集要》:“巡照必须广博正烈,乃可司之。常住内外一切事务,可行可止,监院寮房,规令森严,协理知客、庄主司其权,每逢朔望催众上殿,云集毕率众朝渴方丈。”
巡寮:主管丛林人事安排。《三乘集要》:“巡寮乃办理常住一切公干,安排执事,巡察一切杂事,查管众知事,抽补升迁,提调机密。”
海巡:负责查理公事及调解纠纷。《三乘集要》:“海巡乃查理执行一切公事,经堂斋堂、各殿香灯、各寮杂件、窜寮口角、透露常住不公之类。须秉公之士,可任矣。”
监修:负责庙宇维修并兼管庄农。《三乘集要》:“监修乃整修一切,兴工造置楼房殿阁或河堤墙垣等类。并兼理庄头常住庄农。”
公务:管理房地山田及借贷还贷诸事。《三乘集要》:“公务主理填写田地房租,催讨四境租课,一切欠贷,银钱货物,讨理阴地扩经理地界、山树一切等件。”
迎宾:亦称“号房”。负责对挂单道友进行考问、登记。《三乘集要》:“迎宾乃接待十方往来云水,细查来历,恐混不法之徒,假扮庄严,冒充玄裔,须仔细抽问经典、宗派三代及口音,一切等查,如若不虚,写明年貌身躯,送上客堂再问。须精明之士,可当此任也。”
主翰:负责书写文稿、绘图等事。《三乘集要》:“主翰乃笔墨精明,善写各款,大小概书,又能补葺笺窗,画图成象,山水异物,花草之类。须清高翰香、洋水清云之士,可任也。”
书记:负责书写表疏、信函。《三乘集要》:“书记当选洞明道典之士,可任此也。凡一切表疏申状,必须依科书格式虔诚恭写。不可自作聪明致冒渎圣真,违者罚。兼书一切信函。”
典造:又称“典座”或“点造”。负责办理斋馐饮食。《三乘集要》:“典造乃精修神前供献,调理客饭饮食。非勤洁之十,不可当也。”
账房:管理账目。《三乘集要》:“账房乃管理各簿,进出总司,银钱支销,公事费用,账目清白。凡一月对神清算一回,账簿清明,分支不漏。”
其他还有高功、提科及表白(见前介绍),连同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库头、总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监修、公务、迎宾、主翰、书记、典造、账房等,又称道教十方丛林“二十四位大执事”。
道教的起源:道教是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与其它宗教最大的分别是没有真正的创始人。汉朝之后才有人尊老子为元始天尊。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念,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所谓之儒,释,道并存。
道教的称呼在形成初期有所不同,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百家争鸣,许多学者都曾经以“道”来称呼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甚至佛教都曾经由于各种原因自称或被称为是“道教”。儒家最早使用“道教”一词,将先王之道和孔子的理论称为“道教”。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把“菩提”翻译成“道”,因此也被称为“道教”。南北朝时道教的宗教形式得以完善。
现在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奉老子、元始天尊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宗教。
道教天师道从创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将其中“道”和“德”作为基本的信仰。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万物都是从“道”演化而来的。而“德”则是“道”的体现。
道教以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为教主,也就是老子。
道教虽奉老子为祖师,但其主张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于汉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道教的另一渊源是始于战国、盛行于秦汉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遥追殷商时期的鬼神崇拜。
道教的发展
道教的发展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号「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清代开始,满清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