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的一般技巧

古筝演奏的一般技巧,第1张

古筝演奏的一般技巧

 在古筝演奏中,如果我们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肩、臂、腕、指这几个主要部位的有效配合以及如何处理好紧张与放松的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看详细吧!

 一、肩部

 弹筝时的肩部运动,主要由肩关节外面的三角肌,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上方的斜方肌;背部的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等作用下实现,初学弹筝的同学,由于方法掌握不当,这些肌肉容易过分紧张,时间稍长,即感到疲劳,如果不及时把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下来,就会出现背部、肩部酸痛症状。所以肩部的放松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只有肩部高度放松,才能使上臂、前臂、手部处于放松状态,能以较少力量获得较好的演奏效果。

 二、上臂

 弹奏中上臂经常需做外展、内收和屈伸等动作。上臂向外上方和内上方抬起,分别叫外展和内收。上臂向前方运动叫屈臂,向后方叫伸臂。这些动作都是在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背部的背阔肌、萎形肌、斜方肌,肩部的三角肌等肌肉群协同作用下实现的。演奏时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紧张程度直接影响上臂动作,只有在大脑支配下,才能使演奏动作舒松自然,协调一致。

 在实际演奏中,不要把上臂和肘抬得过高,一般以上臂外展与侧胸壁成45°角左右为宜。如果上臂过于外展,肘必然支起太高,致使上臂始终处以紧张状态,反之,上臂挟得过紧,也会造成上臂的紧张、影响上臂和前臂动作的灵活。

 三、肘

 上臂屈肌(肱二头肌和肱肌) 和伸肌(肱三头肌) 的起点在肩,止点在前臂,中间跨越肘关节。因而它们的伸缩能使肘关节产生运动。当屈肘时,屈肌收缩,伸肌则适当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从而保证肘关节屈曲适度,移弦动作准确。如果伸肌绝对放松,屈收缩程度过大,那么屈肘程度则大,使屈肘超过预定位置;如果伸肌放松程度小,那么,屈肌收缩程度必不能大,则屈肘程度也小,使屈肘达不到预定的位置。可见,弹奏动作的准确程度是由屈、伸肌群控制的,只有屈伸肌群收缩、舒长适度才能达到动作准确。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长时期艰苦的练习,使肌体受到充分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准确性。

 四、前臂

 前臂屈肌群可屈前臂,使前臂旋前,屈腕,使手内收,屈近侧指关节,掌指关节,屈拇指关节。前臂伸群可伸腕、使手外展、伸指、使前臂施后,外展拇指,伸拇指掌关节。伸拇指指间关节。因此上臂肌内群的放松与否直接影响前臂,前臂肌肉群放松与否直接影响腕和手。

五、手腕

 手腔的屈伸动作以腕关节为枢纽。腕关节由八块小骨组成,便于上、下、左、右和旋转运动。在演奏中,手腔的松驰、灵活与否,直接影响手指弹奏,因而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手腕不灵活,必然导致前臂过多参加运动,使力臂加长,演奏动作加大,造成动作迟缓,发音生硬,呆板。

 延伸阅读: 古筝摇指指法技巧

 一、拇指摇

 拇指摇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种摇指,是用大指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托和劈拨弦。拇指摇也根据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演奏要求及不同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四种:

 1支腕摇

 食指轻捏大指,手掌根部轻压在前岳山下的筝头处作为支点,以手腕为轴心带动手指,手型不要攥得太紧也不要张的太开需保持放松自然,可以用食指捏大指的力度来调节摇指音量的'大小,这种摇指适合初学摇指的同学。

 2扎桩摇

 与压腕摇的基本要领一致,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以整个手腕作为支点而是用小指作为支架放在所要弹奏琴弦的前梁底部,弹奏时需要注意放低手腕,在初期练习中拇指劈时,需打在下面一根琴弦上以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托指时稍加一些力但无需靠弦,如托时也靠弦的话会影响指法的灵活性。

 3悬腕摇

 在前面两种摇指的基础上将指法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悬腕摇不需要任何支架,完全靠手腕的控制和力量来完成摇指,这种摇指摆脱了扎桩的局限,可以完成自前岳山到码子之间任何地方音色的要求,如游摇等。

 4快速托劈摇

 靠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手掌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在弹奏时不需食指挨着大指,所有手指都是完全放松的,保持弹奏时的自然放松手型。这种摇法在快速演奏长音或时值较长的时候一般采用扎桩(扎桩通常用无名指进行);在演奏不断变化的时值较短的一些音符时可不用扎桩。快速托劈摇法在拇指摇中是比较难的一种,前三种拇指摇主要是用手腕的力量完成,而这种摇是通过拇指关节的力量,如要弹奏的流畅自如是需要下一定功夫的。

 拇指摇在练习时,可分阶段练习,如开始在每根弦上摇四个音再逐步增加至八个音、十六个音直至可以连续、均匀、快速的弹奏摇指(除快速托劈摇外一般拇指摇以劈开头)。弹奏时指甲触弦的角度、深浅及是否正确发力都对摇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影响。

 二、食指摇

 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弹奏时要求大指轻捏在食指义甲底部第一关节处,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保持自然放松,弹奏时无需小指或食指扎桩。可用手掌根部轻轻搭在前岳山外的筝头上,也可采用悬腕摇的方法,使力量通过大臂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较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食指摇同拇指摇一样多用在旋律及长音的演奏上。

三、双指摇

 大指和食指用劈抹和托挑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双指摇一般采用悬腕摇法,大指与食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手指关节自然弯曲保持不动,其余三指自然放松,弹奏时靠手腕的力量带动。双指摇也可以用大指和中指来完成,将食指轻捏大指以控制大指的稳定性和力度,中指与大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它是在拇指悬腕摇的基础上加入了中指,来共同完成一个连续和弦的效果,但难度增加了许多,需要勤加练习。双指摇也有少数人使用食指和中指来弹奏的。

 四、扣摇

 在右手用摇指弹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上或用食指和大指将弦轻捏住,并在前梁及码子之间根据乐曲的要求左右移动。扣摇在乐曲中主要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如乐曲《战台风》)。

 五、扫摇

 中指在八度音程内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相结合的技法,扫摇是在摇指的基础上加入了扫,所以一定要先把摇指练好,再有节奏的加入中指的扫(即中指向里快速勾弹两弦以上),然后逐步在练习中增加扫摇速度和连贯性。

 六、多指扫摇

 多指扫摇同我们平时弹奏的扫摇不同,它不是在悬腕摇的基础上(因为悬腕摇是用食指捏住拇指来控制和辅助完成的),多指扫摇是在快速托劈摇得基础上演奏的,他需要食指和中指有时也包括无名指轮流扫弦来与拇指的摇指相结合,这一指法非常难所以很少使用。

;

中国古筝网。

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古筝谱、古筝曲、古筝视频的优质内容,供爱好者鉴赏学习,还有练习模式帮助大家在移动设备上模拟练习,搭配节拍器使用效果更佳。欢迎大家下载使用!中国古筝网App由中国古筝网官方出品。提供古筝谱、古筝曲、古筝视频等海量优质内容,更有离线读谱、古筝曲下载、节拍器等等弹筝常备的实用功能。

  摇指是古筝演奏中较为重要的技法之一,那么古筝摇指有哪些技巧下面我整理了古筝摇指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古筝摇指技巧:古筝摇指要领

 1、手腕摇动。摇指的主要发力点在于手腕,由手腕的摇动,带动大指假甲在琴弦上不断托劈,从而进行摇指。摇指的手腕动作跟日常人们道别时摆手的手部动作相似。注意,摇指的时候,切忌大臂和小臂僵硬,很多初学者包括我的学生,在摇指的时候都会犯一个毛病:不自觉地从肩膀开始用力,导致大臂和小臂僵硬,从而在导致手腕摇动不灵活,结果摇指的声音断断续续,不能持续下来。别忘了,摇指除了音色上的需要以外,它的绝大部分作用在于使古筝乐音的持续!

 2、食指轻轻捏着大指假甲的根部,进行摇弦。这个是基本的要点,但是不少初学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连续的托劈不中断,而忽略了这一点。对于摇指这种技法,需要相对固定大指假甲的位置,光靠那指尖上几圈的胶布,是不够的,为了达到完美的音色,食指需轻轻捏住大指假甲的根部,从而将大指假甲调整成与琴弦呈180°(也就是指甲与琴弦平行),只有这个角度是摇指时产生杂音最小的角度。

 3、手腕摇动的幅度不要太大。虽说摇指是持续古筝乐音的主要指法,但是别忘了,古筝始终是弹拨类乐器,即使是摇指,它也是由无数个短音快速、无间断组成的,为了达到这个“快速”和“无间断”的效果,我们要减少指甲行走的距离。一句话概括:托和劈刚刚拨响琴弦的同时,马上往回拨弦,保持指甲行走的距离与琴弦的粗细差不多。一个词概括:过弦即返。

 第三点可能有些比较难理解,这点是在积累了一些摇指技法之后,精益求精的做法,举个通俗的例子,大家都见过摆钟吧,摆针不断地晃来晃去,在摆针移动到中间时,摆钟发出一声声音,大家试着想想,如果想要发出的声音速度再快一些,怎么办对了,让摆针围绕着中间摆动的幅度小一些。这一点的原理跟摇指是一致的。

 摇指的基本要素就是这些,有时根据不同乐曲,处理上会有些不同的要求,那时候就“具体问题,具体方式”了。

古筝摇指技巧:摇指技巧练习

 虽然筝 文化 历史悠久,但是遥指这个技法还有一些新的技巧是在近现代才出现的。遥指是古筝弹奏技巧里比较难的一种,在大指摇这种演奏技巧相继成熟之后,同时也相继出现了食指摇,双指摇,三指摇,游摇,左手摇等多种多样的技巧。经过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后,遥指这个技巧也发展了许多不同的类别,比如向北方山东筝派一般采用大指摇,并且是刚劲有力的。河南筝派也是经常采用大指,但旋律感与山东筝派相反,比较悠长明朗。南方的浙江筝派遥指风格含蓄淡雅。潮州和浙江筝派也是经常采用大指摇。个个筝派的遥指风格都是略有不同的,各有各的特点,也反映出了当地的不同民俗和风土人情。不过现在的一些乐曲也并没有划分的那么清楚,也有混合使用的时候,同时也在不断的发展新技巧。

 在技巧方面:

 (1)在初学习遥指时,要注意遥指的位置,不要太靠岳山也不要过于向内,大概离岳山三分之一处,适当的位置会影响其音色和技巧的发挥。

 (2)注意指甲贴琴弦的角度,不要侧着用指甲侧面去磨,指甲是平面接触琴弦的,这样才不会有摩擦的声音,音色才能干净。

 (3)在练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腕部的运动,这是主要支撑遥指的部位。

 (4)音要均匀 ,速度要统一,通常是在一拍内摇四下,速度的快慢通过熟练程度和曲风的需要加已变化,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节拍器练习,这样会避免速度不均匀。

古筝摇指的技法

 拇指摇

 拇指摇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种摇指,是用大指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托和劈拨弦。拇指摇也根据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演奏要求及不同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四种:

 1、支腕摇——食指轻捏大指,手掌根部轻压在前岳山下的筝头处作为支点,以手腕为轴心带动手指,手型不要攥得太紧也不要张的太开,需保持放松自然,可以用食指捏大指的力度来调节摇指音量的大小,这种摇指适合初学摇指的同学。

 2、扎桩摇——与压腕摇的基本要领一致,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以整个手腕作为支点而是用小指作为支架放在所要弹奏琴弦的前梁底部。弹奏时需要注意放低手腕,在初期练习中拇指劈时,需打在下面一根琴弦上以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托指时稍加一些力但无需靠弦,如托时也靠弦的话会影响指法的灵活性。

 3、悬腕摇——在前面两种摇指的基础上将指法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悬腕摇不需要任何支架,完全靠手腕的控制和力量来完成摇指,这种摇指摆脱了扎桩的局限,可以完成自前岳山到码子之间任何地方音色的要求,如游摇等。

 4、快速托劈摇——靠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手掌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在弹奏时不需食指挨着大指,所有手指都是完全放松的,保持弹奏时的自然放松手型。这种摇法在快速演奏长音或时值较长的时候一般采用扎桩(扎桩通常用无名指进行),在演奏不断变化的时值较短的一些音符时可不用扎桩。快速托劈摇法在拇指摇中是比较难的一种,前三种拇指摇主要是用手腕的力量完成,而这种摇是通过拇指关节的力量,如要弹奏得流畅自如是需要下一定功夫的。

 拇指摇在练习时,可分阶段练习,如开始在每根弦上摇四个音再逐步增加至八个音、十六个音直至可以连续、均匀、快速地弹奏摇指(除快速托劈摇外,一般拇指摇以劈开头)。弹奏时指甲触弦的角度、深浅及是否正确发力都对摇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影响。

 食指摇

 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弹奏时要求大指轻捏在食指义甲底部第一关节处,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保持自然放松,弹奏时无需小指或食指扎桩。可用手掌根部轻轻搭在前岳山外的筝头上,也可采用悬腕摇的 方法 ,使力量通过大臂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较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食指摇同拇指摇一样多用在旋律及长音的演奏上。

 双指摇

 大指和食指用劈抹和托挑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双指摇一般采用悬腕摇法,大指与食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手指关节自然弯曲保持不动,其余三指自然放松,弹奏时靠手腕的力量带动。双指摇也可以用大指和中指来完成,将食指轻捏大指以控制大指的稳定性和力度,中指与大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它是在拇指悬腕摇的基础上加入了中指,来共同完成一个连续和弦的效果,但难度增加了许多,需要勤加练习。双指摇也有少数人使用食指和中指来弹奏的。

 扣摇

 在右手用摇指弹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上或用食指和大指将弦轻捏住,并在前梁及码子之间根据乐曲的要求左右移动。扣摇在乐曲中主要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如乐曲《战台风》)。

 扫摇

 中指在八度音程内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相结合的技法,扫摇是在摇指的基础上加入了扫,所以一定要先把摇指练好,再有节奏的加入中指的扫(即中指向里快速勾弹两弦以上),然后逐步在练习中增加扫摇速度和连贯性。

 多指扫摇

不要羡慕别人能唱能跳啦,谁还不是个多才多艺的小可爱呢?学乐器❓学画画❓写编程❓王牌同款游戏边玩边锻炼思维逻辑能力等等…多才多艺的APP名单整理好啦,假期都给我学起来!!

iGuzhengI古筝模拟器

一个真实的古筝模拟器,可以在手机或者ipad上自学古筝弹奏哦。APP还原了古筝的弹、按、刮、撮等多种指法,并且自带丰富古筝曲库,可以自选曲谱跟着提示练习弹奏,如果想学古筝,可以用这个APP体验一把,古筝的声音真的巨好听!

会玩|王牌同款聚会游戏

和朋友同学聚会经常会玩狼人杀、谁是卧底这种游戏、人群中还总会有一个能说能控场的人,社恐同学不要在羡慕他啦!会玩是一款在线上也可以玩谁是卧底等桌游的APP,假期宅家玩桌游既能打发无聊时光,还让你认识更多的朋友,变的能说能唱!

夜曲编程|自学编程N3

这是一个小白也可以上的Python编程课,假期宅家用一包辣条就可以体验。课程简易生动,小白也能听懂,一边学习一边练习,还有课后题帮你加固印象!会写编程的女生真的很酷!特别是将来想从事互联网行业敲代码的,现在就开始卷起来啦~

高级服装设计|时装

喜欢或者想学服装设计的一定要知道这个APP,对新手小白比较友好易上手,自带人型模特和基础服饰线稿,颜色面料都可选,简单给线稿上色也能体验一下服装设计的快乐,用手指涂画也可以哦~

配音秀|玩配音

这个APP适合想学配音或者播音生练习配音比较特色的是配音秀上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影视片段进行配音练习,很多素人都配的毫无违和感,乐趣一点的可以在线pai戏练习,除了配音也可以朗读,说绕口令锻炼自己的普通话。

青团社|副业

适合学生党假期JIAn职/副业;根据需求选线下或线上的工作,时间充裕看看周边的瑞幸、肯爷爷这种大店还不错,锻炼自己也学门手艺~还能看到有趣的岗位,比如鬼屋、游乐场NPC等懒得出门看看自己的技能特长有没有对口副业也8错!

iArtbook|绘画

苹果安卓都可以用的绘画APP,巨香点再于完全免费又有超多笔刷! 自带的笔刷很有质感,线条流畅,种类很多,刷子分干、湿和有光泽,还支持纹理画笔,可选混合模式或蒙版图层,手指绘画的体验感真的一绝! 零基础的手残党都可以用。

迷鹿音乐| 学乐器

想学吉他、尤克里里、钢琴都可以用这个APP,可以学习、练习、演奏,有很多乐理课堂。小白可以从认识吉他开始,有吉他的还可以抱起你的吉他去调音,跟着曲谱去练琴。缺点就是有些课程不是免费的! !

古筝十大名曲

《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寒鸦戏水》、《汉宫秋月》、《蕉窗夜雨》、《林冲夜奔》、《侗族舞曲》、《东海渔歌》、《香山射鼓》、《战台风》。

1、《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佳名:“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2、《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乐曲取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

3、《寒鸦戏水》

寒鸦又名鸥鸟,这是一首顶顶有名的潮州筝曲,是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古筝名曲十大名曲

古筝十大名曲有《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寒鸦戏水》、《汉宫秋月》、《蕉窗夜雨》、《林冲夜奔》、《侗族舞曲》、《东海渔歌》、《香山射鼓》、《战台风》。

1、《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2、《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乐曲取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

3、《寒鸦戏水》

寒鸦又名鸥鸟,这是一首顶顶有名的潮州筝曲,是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4、《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是王雪晴-南北古筝名家名曲,《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中国古代十大古筝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扩展资料:

高山流水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后来,俞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吗?”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仲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仲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后人感其事,就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资纪念。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高山流水遇知音

广陵散

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组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遭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又一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

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自尽。

后人曾为古琴曲《广陵散》所加分段标题,有的以与故事相应的情节取名,乐曲所表现的情绪,与这个悲壮的传说也确有不少相通之处。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四十五段。此曲早已绝响,解放后不少琴家才将它译奏出来。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据《琴议》记载:嵇康非常喜爱《广陵散》,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平沙落雁

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此曲琴谱最初载于明末《古音正宗》。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现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梅花三弄

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相传

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植为琴曲。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1972年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表现的主题则是毛泽东《咏梅》。

十面埋伏

中国传统琵琶曲之一。《十面埋伏》乐曲是公元前202年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弘,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

又名《淮阳平楚》:谱最早见于《华秋频琵琶谱》。明王宝《四照堂集。汤琵琶传》中记琵琶家汤应曾奏《楚汉》。“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斗是,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金、剑击声、人马群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成人如此。”所绘之情景、声色与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全曲分十三个段落,都标题可归三部分:

第一部分:

“列营”全曲序引,表现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励场面。音乐有散渐快,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转换,更使音乐增加不稳定性。

“吹打”。

“点将”主题呈式,用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和“扣、抹、弹、

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武的气派。

“排阵”。

“走队”音乐与前有一定的对比,用“遮、分”和“遮、划”手法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

埋伏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

鸡鸣山小战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音乐初步展开。

九里山大战描绘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划、排、弹、排”交替弹法,后用拼双弦、推拉等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

项王败阵。

乌江自刎先是节奏零落的同音反复和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表现了突围落荒而走的项王和汉军紧追不舍的场面;然后是一段悲壮的旋律,表现项羽自刎;最后四弦一“划”后急“伏”,音乐戛然而止。

原曲还有:

众串凯。

诸将争功。

得胜回营。卫仲乐先生的演奏指“自刎”止,后三段删去不奏。今日诸家大多承用此

法。

整曲来看,又有“起、承、转、合的”布局性质。第一部分含五段为“起、承部”,第二部分含三段为“转”部,第三部分含二段为“合”部。

《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夕阳箫鼓

是抒情写意的乐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根据经曲

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最早版本是1842年的“夕阳箫歌”,1864年前成书的《今乐考证》称为中国传统琵琶曲《夕阳箫歌》,1895年被改编为《浔阳琵琶》时已将以来的六段编成十段,各段分别借用唐代乐府题名,至1932年改为民乐合奏,定名《春江花月夜》,情趣也由原来“秋意晚江别”而发展成比较健康向上,春意盎然,清新优美。

解放后用乐队合奏全曲分成十段,犹如十幅连续的画面: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台,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7、回澜拍岸,8、桡鸣远籁,9、_乃归舟,10、尾声。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渔樵问答

乐曲通过鱼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

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鱼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曲意深长,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胡笳十八拍

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反应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著名文学

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原是琴歌,但魏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两种不同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前者即为《胡笳十八拍》的嫡传。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就是对

该曲内容的概括。现存的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谱》本,称“大、小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无为”。音乐基本上用一字对一音的手法,带有早期歌曲的特点。从第一拍到第九拍,以及第十二、十三两拍,都有一个相同的尾声,有受汉代相和大曲影响的痕迹。全曲为六声羽调,常用升高的徵音和模进中形成的高音作为调式外音。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

汉宫秋月

琵琶曲,后被改编二胡、江南丝竹等。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

汉宫秋月

的情绪。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据载,二胡是刘天华先生所传。《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白雪”取

阳春白雪

另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历来有“大阳春”和“小阳春”两种不同版本。前者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与十二段的乐谱;后者是近代琵琶家汪昱庭所传,全曲只有七个乐段,可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的乐曲。“起”部标题名为“独占鳌头”,使用加花、“隔凡”以及结构上的扩充和紧缩等民间常用旋法,使《八板》原型得到变化发展,并以半轮、推拉等演奏技巧润饰曲调,充满了生动活泼、明快愉悦的情绪。乐曲开头的八小节在后面循环再现,是全曲各个部分的“合头”。“承”部共两段:“风摆荷花”和“一轮明月”。在八小节“合头”再现以后,高音区展开的旋律更加花簇,结构也扩大了,情绪比“起”部更为热烈。“转”部包括“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三段,这是一个对比性的段落。

《八板》变体运用分割和倒装、变化节奏等方法加以展开,并在第六段中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在演奏上时而用扳的技法奏出强音;时而用摭分弹出轻盈的曲调,尤其是第六段围绕徵音弹出的一连串泛音,更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晶莹四射,充满活力。“合”部标题为“东皋鹤鸣”,再现了第二段,并在尾部作了扩充。通过慢起渐快的速度,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并在每拍头上加“划”,不断增加音乐的强度,使全曲在强烈的气氛中结束。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古筝独奏十大名曲

第一首《渔舟唱晚》

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该曲不仅为筝曲的代表曲目之一,亦被移植成为小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洋乐器的独奏。

第二首《出水莲》

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有人为该曲作题解曰:“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基艳嫩也。”该曲以悠扬清丽的旋律和“重六调”的特殊韵味,曲趣清纯剔透,寄托了人们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第三首《高山流水》

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全曲以清弹为主,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运用了相隔两个八度的带按滑的“大撮”,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之雄伟苍劲。

乐曲的后半部分则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的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由细流涓涓低婉转直至汇流成河的壮丽景象。《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

第四首《林冲夜奔》

陆修棠、王异之于1962年根据昆曲《宝剑记夜奔》一折为题材,以曲牌《新水令》的旋律为素材加以改编发展而成,表现《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乐曲犹如琵琶传统曲目中的“武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

第五首《侗族舞曲》

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

全曲共分四段:一、中速稍快,侗寨之歌;二、稍快,粗犷而热烈的芦笙舞;三、慢速,月夜侗寨家琵琶深情;四、中速稍快,赞美侗乡。乐曲旋律中交替运用了“升主音”与“降主音”,展现了侗族音乐的一种特殊风格。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一种特倚音技巧,烘托了粗犷、热烈的气氛。

第六首《汉宫秋月》

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种是二胡曲,是1929年左右刘天华先生记录了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据考,粤胡曲《汉宫秋月》源出同名琵琶曲的第一段;另一种即为筝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为不同谱本。

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全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对月惆怅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曲演奏运用了揉、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富有韵味,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之一。

第七首《寒鸦戏水》

是“客家筝曲”中名作。“客家”指南,宋末年为避战乱而迁居广东潮州、梅县一带的中原人民,所以“客家筝曲”又叫“中州古调”,流传于潮州一带。乐曲采用了潮州音乐特有的“重六调”演奏,使其产生了特殊的地方色彩。

古筝的旋律清新明亮而轻盈多姿,配以音色低厚的椰胡穿插其间,时分时合,相得益彰,听来饶有情趣。生动地描绘了寒鸦在水中逐戏的情景。

第八首《东海渔歌》

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欢乐而又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乐曲以上下v音描绘的大海波涛,以号子音调刻画的劳动场面和宽广激情的歌唱性主题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当代渔民的气质和生活热情。

第九首《香山射鼓》

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该曲取材于西安鼓乐中的同名乐曲和琵琶古曲《月儿高》。作者在乐曲的演奏上借鉴了陕西秦筝的技巧并吸收了陕西地方戏曲的韵味使该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

乐曲表现了空山梵音、虚无缥缈的空灵意境以及人们在山中举行香会时的热闹场面。

第十首《战台风》

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

乐曲共分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绘码头热烈欢腾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以特殊的演奏技法模拟出台风的呼啸奔腾;第三部分已逐渐形成的紧张而强烈的音乐效果,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与台风搏斗的场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宽广舒展,抒发了工人们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

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磅礴壮阔的气势和生动鲜明的形象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

  学古筝的演奏方法主要分学习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而弹奏古筝的手法有很多,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弹奏古筝的手法,欢迎大家阅读!

弹奏古筝的手法

一、泛音 扣摇 琵音 打圆 近撮

泛音:演奏泛音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左手食指虚按泛音点,右手食指或大指拨弦,右手拨弦时,左手碰弦并随即离去。另一种是单手演奏泛音,右手掌外侧虚按泛音点,大指与食指捏在一起,用“挑”触弦,手掌也同时碰弦并即离弦,以此产生泛音,左手也能解放出来吟按琴弦。

泛音位置:筝演奏的泛音都是自然泛音,泛音点在筝码右侧弦段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处。

  为了准确地演奏泛音,可在发出泛音的琴弦对准的面板上作一标记,以使左手手指准确地虚按在泛音点上。

扣摇:右手用摇指拨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段上紧扣弦,并由近码处逐渐向右移动,而后又由右逐渐向左移动有时仅作由左向右移动。扣摇在乐曲中可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

琶音: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筝演奏琶音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单手演奏琶音的方法是:用名、中、食、大四指由下而上顺音的弦序拨奏,或用大、食、中、名四指由上而下顺音的弦序拨奏,也有仅用三指拨奏。用五指拨弦,很少使用。

打圆:大指用托,中指用勾,托勾或勾托连续反复拨奏成八度的两个音弦。打圆是筝的一个特色技巧,使高低八度两个音揉合在一起,并延续下去。

近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先托后勾或先勾后托,托与勾的间距时间甚短。近撮是一种特殊技法,用在特殊的音乐风格中。

二、滚 短音 柱 柱外刮奏 捻

滚:这是从其它弹拨乐器借鉴来的一种指法。食指用挑,大指用劈,在同一根弦上依次快速连续拨奏,使音延续。与摇指作用类似,但音色有所不同,滚指音色浑厚,摇指音色清晰。

短音:右手用抹或劈拨奏前岳山外或后岳山外的短弦弦很短,发音无固定音,使之发出类似滴水声、鸟鸣声的奇异音响。

柱:左手食指轻按在筝柱上端的筝弦上,右手拨弦,使弦发出浑厚、含蓄如鼓鸣之声。这是筝演奏家赵玉斋先生的特色技巧之一。

柱外刮奏:左手或右手在无固定音高的码左侧弦段上,使用历音的手法进行拨弦。这种指法常用左手拨奏,有时也用右手或左右手交替拨奏。

捻:食指用挑、大指用劈依次连续交替快速拨奏相邻的两根弦,拨奏时左手将较低的一弦的音高按至与另一弦相同的音高。

捻是用于音的延续的技法之一,它虽与食指摇、拇指摇都是用于使单音延长的指法,但捻的音响效果又别具特色,使用时应避免碰击琴弦的声音。捻不如食指摇、拇指摇速度快,但捻的发音结实。

古筝的弹奏方法

1、花指

在固定时值内,弹奏由上到下的短音阶,俗称“花指”。在传统筝乐中,花指有两种:第一是板前花,第二是正板花。板前花一般不超出四个音,常出现在乐曲正拍之前,它几乎不占正拍音的时值。弹奏时,速度要快,如《张珊教古筝》第28页第57条练习曲。正板花在弹奏中占有一定的正拍时值,练习时,要卡住节奏。如:《张珊教古筝》第27、28页的第49、50条练习曲。无论是板前花还是正板花,都可分为固定弹奏音和不固定弹奏音两种,所谓固定弹奏音,就是记谱上已经记清楚了要弹奏的音,在弹奏时,要求尽可能的避免多弹或少弹。所谓不固定弹奏音,就是记谱上并没有写明要弹奏的音。这样在弹奏时,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是弹奏板前花,最好别超出四个音;如果是弹奏正板花,可根据所占时值的多少来随机应变。

从总体上讲,无论哪种花指,在练习时应注意两点:第一是清晰,第二是流畅。切不可表现为清晰而不流畅或流畅而不清晰、还有既不清晰又流畅。

2、滑音

所谓滑音,就是以左手在琴弦左侧约15cm处的弦段上,向下按弦或使弦还原来变化弦的张力,使音高在升高或降低过程中滑动变化,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叫滑音。

常见的滑音有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就是:右手拨弦后左手按弦,在按弦的过程中使音产生滑动,滑到一定的高度即停止保持音高;下滑音就是:左手先按弦,按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住,而后右手拨弦随即左手抬起向上滑动,将弦放回原位或放回到一定的音高。弹奏滑音最重要的就是音准问题,这需要不断反复的训练,在滑动过程中,要学会听滑动所产生的“余音”。练习时,可从第二弦开始,右手弹一个音,左手随即将所弹奏的弦进行按滑,滑到相应高度时停下不动,右手再弹奏所滑动弦的上方一个音来与所滑动的音进行对比,要求两个音的音高是一样,之后在这两音音高相同的情况下作其下滑,这样持续的进行训练,对弹奏好滑音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大量带有滑音的练习曲或乐曲来进行练习。

3、摇指

遥指可分为大指扎桩摇、大指悬腕摇、食指摇、双指摇、三指摇等多种形式,本文主要介绍大指扎桩摇。其基本弹奏方法是:小指扎桩、手型保持自然;各手指稍稍松开、食指尖部扶住大指甲片中部;肘部稍稍抬起、以腕动带动大指在每根琴弦上均匀、快速、密集地连续进行“劈、托”。练习时,应注意领会弹奏方法要领,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初学摇指时不能只片面的要求弹奏的力度,应注意各手指的自然放松,尽可能的按照一定的节奏来进行练习,由慢练到快练,在音色统一和力度统一的基础上加快弹奏速度。练习时,注意短摇和长摇的训练,在能够熟练地掌握短摇和长摇的基础上上,将短摇和长摇进行有效地交替练习,练习短摇的目的,是为了把摇指的“劈、托”弹清楚。练习长摇的目的,是为了能持久地进行摇奏,主要是训练弹奏者的耐力以及更好地掌握好摇指的力度、速度。长摇练习可参照《张珊教古筝》第51页练习曲第89条任光、《渔光曲》。摇指,是古筝基础弹奏中较难的技法,需要初学者每天必须抽出单独的时间来进行训练。并且需要持续的进行。

4、快四点

快四点本来是浙 传统筝曲中的特有技法,但是它对古筝的快速弹奏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谓“快四点”就是“勾托、抹托”的对称回圈弹奏,它虽是传统技法,但这个“快”字型现了它对弹奏速度的要求极高,在众多浙江筝曲中,快四点部分的速度要求都是快板,如《三十三板》、《云庆》等。弹奏快四点主要注意三点:首先,各手指的力度要集中,要利用指尖发力;其次,弹奏时力度重心要向下;最后,弹奏时切记手跳,各手指的动作尽可能做到最小。在练习时,最好将带有快四点的曲子拿出来单独进行训练,尽可能的借用节拍器,将速度卡住由慢到快的练习,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快速弹奏。

5、快速指序

练习快速指序时,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指法的选择。所谓指法,就是参加弹奏的手指在弹奏时的排列方式与交替顺序、以及这些方式与顺序在乐谱中的标记。

随着现代弹筝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快速指序技法”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指法选择余地。在同样的旋律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指序来弹奏,而使用不同的指序将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这说明指法的选择在筝乐弹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筝的颤音技术

一、颤弦技法的形成:

在演奏颤音技术时,左臂始终要具有肌肉的“恒常性紧张”和“支撑性紧张”,使左臂保持颤弦姿势。在手指下压琴弦时,手臂又具有“功能性紧张”。手腕桡侧屈腕肌和尺侧屈腕肌同时收缩,使手腕坚强有力。臂、手成一整体,指关节立住,不要塌陷。利用整个手臂的重量下压筝弦,使弦音升高。然后控制前臂提起的肌肉群及时把前臂手提起,同时腕和手部肌肉放松,使弦音复原。在手臂放松后,上臂和前臂仍保持“支撑性紧张”和“恒常性紧张”,从而实现一次颤弦动作。按照这一方面,在一定的速度中连续动作若干次,即形成颤弦技法。

二、运指方法:

弹弦时,应以掌指关节带动手指关节运动为主的运指方法。指尖动作要灵活主动。各指的弹弦点应基本保持在与前梁相平行的一条线上。手型始终成漫圆型。各指指关节和掌指关节不要塌陷,否则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达指尖,没有进行弹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不要翘起来,有人不自觉的把小指翅起,这是小指肌肉紧张所致,即不美观,又影响其它各指的放松和用力。弹奏时要训练指尖弹奏瞬间的爆发力,如果爆发力大,出音才能坚实响亮。在弹奏抒情慢速乐曲时,虽然手指动作相对减慢,也要注意手指触弦瞬间的爆发力。后者与前者对比,只是爆发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轻飘飘的去抹弦,否则会使声音轻弱无力,不能给人以清心透明之感。

三、准确与速度:

弹筝运指技巧的关键,在于手指动作的准确与速度。筝的发音是靠手指弹弦而发出,手指的弹弦动作极度准确是靠日积月累、艰苦的训练而获得。如果能把乐曲中最困难的技巧用正确演奏方法反复训练几十次乃至几百次,使有关肌肉得到充分训练,那么,将必然精通这一技巧,达到极度准确的程度。

你首先要明白

你要有个音序软件---比如,sonar

然后再找到古筝的软音源---我见过唢呐二胡的,没注意有没有古筝的

最后再买个MIDI键盘,你就可以实现了

-------------------------------

这就是MIDI作曲。

-----------------------------

midifancom :让世界聆听东方的声音——KongAudio民族乐器插件古筝、南箫评测

添加时间 2006-6-8

文章分类 软件产品评测

文章作者 大觉者

文章出处 http://wwwmidifancom/

随着采样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插件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抛弃了传统的硬音源,走进了软音源插件和采样器插件的时代。编曲中的民乐音色,对于中国的音乐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民族风格的歌曲编曲中经常需要民乐音色,更有很多音乐人需要经常制作一些纯民乐伴奏甚至是戏曲音乐,对于这些音乐人来说,民乐音色更是更加重要。中国的民乐音色由最早传统的硬件音源,一直到今天的音源插件和音色盘,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和进步,现在也终于迎来了它的春天。如今,高品质的民乐采样音色在不断问世,民乐音色的采样品质也越来越好。不仅有单纯的音色盘,更有以软音源插件形式推出的民乐软音源插件。在这篇文章里,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由KongAudio出品的民族乐器系列软音源插件。

KongAudio系列民乐插件目前分为5种,分别是民族打击乐、笛子、二胡、古筝和南箫。其中古筝和南箫是搭配销售的。也可以购买全套。除了下载版外也提供光盘版。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可以免费下载的Mini二胡和笛子等,这些免费软件是使用正式版中的少量音色制作的。下面,我以KongAuido最新出品的古筝、南箫音色插件为例来介绍一下这套插件的使用与其特点。

---------------------------

看了你说的那个软件,十分失望。你用用就发现,那太不专业做出来的声音也太假了。

你还是试试这个吧,比较流行的,也非常专业的

Cakewalk

SONAR

http://fixdowncom/soft/12773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802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