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上报的文言文

表上报的文言文,第1张

1 文言文中表的意思是什么

- 根据百度词典提供信息,更多请看/swd=%B1%ED。

- 如有帮助,谢谢采纳。这个比较全面、详细。

1 (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外衣)

2 同本义 [coat]

表,上衣也。——《说文》。朱骏声曰:“古者衣裘,以毛为里。按,古衣裘皆外毛,礼服必加裼衣其上。许所谓上衣也,故曰以毛为田,言有表,则毛在里也。”

表裘不入公门。——《礼记·玉藻》

必表而出之。——《论语》。皇疏:“谓加上衣也。”

中绀而表素。——《庄子·让王》

3 又如:表裘(外衣);表礼(作为礼物的衣料);表里(衣服的面子与里子;里外;也指作为礼物的衣料)

4 外面(与“里”相对) [outside;surface]

表里山河。——《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5 又如:表海(临海,滨海);表薄(泛指出身贫贱。表:野外;薄:山林);表里相应(指内外互相应和);表壮不如里壮(丈夫有才能,还不如妻子善能持家,可为内助。表指丈夫,里指妻子)

6 外表,外貌 [appearance]

虚有其表耳。——《明皇实录》

7 又如:表相(外貌);表征

8 通“标”。表率,榜样 [example]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表记》

廉者,民之表也。——包拯《乞不用赃吏》

9 又如:表正(证据;表率;榜样);表俗(作为世人的表率)

10 通“幖”。表帜,标志 [mark]

祭之日表。——《周礼·肆师》

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荀子·成相》

11 又如:表旗(边境上的标帜);表识(标记,标帜)

12 给皇帝上的奏章 [memorial to an emperor]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3 又如:表函(上呈天子的函件);表奏(表文奏章);表草(表文的草稿)

14 表格 [list;form;table]

为十表。——司马迁《报任安书》

15 又如:度量衡表;对数表;乘法表;编制表;一览表;价目表

16 作标记的木柱 [marking pillar]

吴起治 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吕氏春秋·慎小》

城上千步一表。——《墨子·备城门》

17 表亲 [the relationship beeen the children or grandchildren of a brother and a sister or of sisters]。一种亲戚关系,有姑表和姨表之分,都叫表,姑母的子女互为姑表,姨母的子女互为姨表。如:表兄弟,表兄妹,表姊弟,表姊妹(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表叔,表伯,表舅(父母的表兄妹);表侄,表甥(表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婶(表叔之妻)

18 边界线 [boundary]。如:表旗(边界线上的旗帜)

19 直立于地面,用以测日影的标杆 [ancient Chinese sundial]

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其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景:影。)——阮元《畴人传》

20 石碑 [stele;stone tablet]

千里立表,万里连纪。——《汉书》

21 测量仪器 [gage;meter]。如:温度表;水表;电表;表座(日影表的底座)

22 树梢 [tip of a tree]。如:林表

2 表志向自己写的古文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诸葛亮《诫外生书》 《孟子•告子下》 《吕氏春秋•诚廉》 诸葛亮《出师表》 吕 坤《 语•应务》 吕蒙《破窑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诸葛亮《诫外生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宋)吕蒙正《破窑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鸡翼大,飞不如鸟。

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文章盖世,孔子尚困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

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颜回命短,实非凶恶之徒。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瞽叟顽呆,反生大圣之儿。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为齐国首相;孔明居卧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韩信无缚鸡之力,封为汉朝大将;冯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无封;李广有射虎之威,终身不第。楚王虽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虽弱,却有河山万里。

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贫,有先贫而后富。

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昔时也,余在洛阳。日投僧院,夜宿寒窑,布衣不能遮其体,淡粥不能充其饥;上人憎,下人厌,皆言余之贱也。

余曰:“非吾贱也,乃时也,运也,命也。”余及第登科,官至极品,位列三公。

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秧袂。

思衣则有绫罗锦缎,思食则有山珍海味。上人宠,下人拥,人皆仰慕,言余之贵也。

余曰:“非吾贵也,乃时也,运也,命也。”盖人生在世,富贵不可捧,贫贱不可欺。

此乃天地循环,终而复始者也。 孟子 告子下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以礼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经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则不得食,--则将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尽,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

今日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

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变为乌获而已矣。

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

子归而求之,有馀师。" 公孙导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

3 "表"这种文言文文体的简介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汉代则分成“章”“奏”“表”“议”四类,主要是内容上的分工不同,即刘勰说的“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

4 文言文中的表字,有多少种意思

作名词:

(1)外衣。表裘不入公门。——《礼记·玉藻》

(2) 外面。表里山河。——《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3) 外表,外貌。虚有其表耳。——《明皇实录》

(4) 通“标”。表率,榜样。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表记》

(5) 通“幖”。表帜,标志。祭之日表。——《周礼·肆师》

(6) 给皇帝上的奏章。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7) 表格。为十表。——司马迁《报任安书》

(8) 作标记的木柱。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吕氏春秋·慎小》

(9) 石碑。千里立表,万里连纪。——《汉书》

作动词时:

(1) 表彰,显扬。刻石表功兮炜煌煌。——唐· 韦应物《石鼓歌》

(3)表白。或援誓以表心。——刘知几《史通》

(4)启奏,上表章给皇帝。亮自表后主。——《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多表赞扬的古文句子

比较有名的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 杜牧《雪中书怀》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 刘基《题太公钓渭图》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 杜牧《雪中书怀》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花。 —— 杜牧《泊秦淮》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贾岛《寻隐者不遇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 李白《怨情》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吕岩《牧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袁枚《所见》所见不多的1、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3、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4、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5、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6、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7、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8、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9、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10、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11、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12、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感谢欣赏本文,更多唯美的句子请关注:古风唯美爱情诗句 优美的爱情语句 优美的古文句子 换你一世迷离(2)13、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14、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5、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16、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17、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18、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19、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20、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21、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2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3、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2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感谢欣赏本文,更多唯美的句子请关注:古风唯美爱情诗句 优美的爱情语句 优美的古文句子 换你一世迷离2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26、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7、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8、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29、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30、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31、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2、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33、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34、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还有很多意图在心,落笔有声顷刻而就,文不加点七夕依旧弦月,已千年,仍记牵机断肠词中帝。

字字血,句句泪,纵关情,却是岁月难拒水长流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词源倒流三江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信手拈来世已惊,三江滚滚笔头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凌云健笔意纵横 文不加点,倚马可待,援笔立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日赋千言,心织笔耕,七横八竖,头头是道,左抽右取,触手生春,胸罗万卷。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引自李商隐《魏碑》一语惊醒梦中人 语不惊人死不休添一字嫌繁,删一字嫌简(非成语)行云流水 丹青妙笔 拍案叫绝 妙笔生花 笔扫千军 笔下生花惜墨如金 点石成金 笔下生辉 一气呵成 字字珠玉 酣畅淋漓 淋漓尽致 栩栩如生 维妙维肖 惟妙惟肖 文笔极佳 才思敏捷 博学多才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言简意赅 完美无缺 一针见血 远见卓识 义正词严 出口成章 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排山倒海 惊涛骇浪 雷霆万钧 惊心动魄 横扫千军惊天动地 见缝插针 文从字顺 十全十美 无懈可击 无与伦比 龙飞凤舞 文笔犀利 文风幽默 文章雅致 层次清晰 观念明确 欢风华丽 妙不可言 妙趣横生。

6 而在文言文中表递进的有哪些句子

“而”在文言文中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 并且" 或" 而且" 。

“而”在文言文中表递进的句子: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⑤《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表递进时,后一个成分是在前一个成分的基础上引申出的。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的答案如下: 蒋干 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而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三国志》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三国志·江表传》)。初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美才,派蒋干去见周瑜,希望能说动周瑜,周瑜接见蒋干,向蒋干说:“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蒋干说:“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周瑜说:“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然后和蒋干一同进食。三天后周瑜邀请蒋干叁观军营,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并向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笑着但始终没有说话。蒋干回去后向曹操称赞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辞所能形容。历史上的蒋干很少为人所知,蒋干这个人物经过《三国演义》大大的演绎之后,倒成了一号非常有名的人物。《三国演义》中的蒋干,字子翼,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赤壁之战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群雄纷争的局面,为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对于这场战争,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接着又趁势夺取荆州的一代枭雄曹操竟败于黄口孺子周郎之手。曹操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蒋干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二过江东大有关系。曹操所带的北方之兵不习水战,幸得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此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之法,周瑜一直视为心腹之患,久欲除之而难以下手。恰巧自报奋勇说降周瑜的蒋干过江来了。周瑜略施小计,让蒋干盗得蔡张二人写给他的密信,致使曹操错杀了二将。然而周郎破曹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避难江东的庞统虽想出了连环计,但如何让庞统平安过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窦正在周瑜为此发愁的时候,蒋干又来了。是他把庞统引见给曹操,曹操轻信了名士庞统献的连环计,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不仅葬送了曹魏的83万人马,连曹操本人也差点命丧黄泉。难怪后人评价蒋干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 其实蒋干不是没有学问。他和周瑜自幼同窗受业,琴棋书法无所不能,四书五经也早已烂熟于心。他也不是没有胆量,在两军对垒,周瑜杀了曹魏使臣的刀光剑影之中主动请缨,驾一叶扁舟去说降统兵数万的东吴大都督。特别是第二次过江,面对恶语相加而又心胸狭窄东吴统帅,他置生死于度外,据理力争。然而,他确实是个狗屁不通的蠢才,是个两脚书橱式的笨蛋。虽有一肚子学问,却一点也没用到点子上,只能干些别人瞌睡来了,他赶紧送个枕头的蠢事,最后葬送了他为之效忠的曹魏军队。 新三国 李木戈饰蒋干由此看来一个人有学问是一回事,会不会办事又是一回事。西汉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虽然出身卑贱又没什么学问,却成了击败匈奴的一代名将。而有着一肚子学问的蒋干却干一件事坏一件事,成为后人谈笑的资料。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虽早已被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吞没了,但蒋干式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绝迹。这种人可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会发表各种评论,更会引经据典的高谈阔论,但遇到具体问题不仅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甚至连一件很小的事都办砸了。对这种只会说不会干、关键时刻迷迷糊糊分不清是非的蠢才,最好的办法还让他到第一线摔打磨练一番,在实践中学点真本领,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编辑本段蒋干盗书 蒋干盗书歇后语: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箭拔弩张,准备大战一场。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这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部下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闻讯,已经猜出蒋干来意,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吩咐众将依计而行,随后带着众人亲出帐门迎接。二人相见,寒暄一番,周瑜挽着蒋干手臂同入大帐,设盛宴款待蒋干,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席上,周瑜解下佩剑交给一员大将,命他掌剑监酒,吩咐道:“蒋干和我是同窗契友,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操的说客,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准共叙朋友旧交,有人提起两家战事,即席斩首!”蒋干听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周瑜又对蒋干说道:“我自领兵以来,滴酒不饮,今日故友相会,正是:江上遇良友,军中会故知。定要喝它个一醉方休!”说罢,传令奏起军中得胜之乐,开怀畅饮。 蒋干酒至半酣,周瑜举杯祝酒道:“在座各位,都是江东豪杰,今日之会,可称作群英会!真是-同窗契友会‘群英’,江东豪杰逞威风!”随后,乘着酒兴,起身舞剑作歌: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直喝得酩酊大醉。宴罢,蒋干扶着周瑜回到帐中,周瑜说道:“很久没和子翼兄共寝,今夜要同榻而眠。”说着,朦朦胧胧地睡去。蒋干心中有事,想起在曹操面前曾经夸下海口,不知回去如何交代,听听外面鼓打二更,哪里还睡得着他见周瑜鼾声如雷,便摸到桌前,拿起一叠文书偷看起来。正翻着,忽见里面有一封书信,细看却是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看罢,大吃一惊,慌忙把信藏在衣内。再要翻其它文书,却听周瑜梦中呓语:“子翼,我数日之内,定叫你看曹操首级!”蒋干口中含糊答应着,连忙吹了灯,匆匆睡下。清晨,有人入帐叫醒周瑜,说道:“江北有人来……”周瑜急忙止住他,看看蒋干,蒋干只装熟睡。周瑜和那人轻轻走出帐外,又听那人低声说道:“蔡瑁、张允说,现在还不能下手……”声音越来越低。蒋干心中着急,可又不敢乱动。不一会儿,周瑜回来躺下睡了。蒋干等周瑜睡熟,偷偷地爬起来,径直走出军营,守营军士也不阻拦。他来到江边,寻着小船,飞一般驰过长江,回见曹操。其实,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间计。他知道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这两个人。曹操果真上了当,斩了蔡瑁、张允。等到事后曹操省悟过来,已经晚了,只好另换了两个水军都督。结果,赤壁一战,曹操水军一败涂地。[1] 编辑本段蒋干中计概述 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全文共10段,分五部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1-3段 开端 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 发展 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7-8段 高潮 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9段 结尾 曹操中计杀蔡、张。 10段 尾声 周瑜闻讯庆计成。故事梗概曹操率兵东指。东吴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于是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周瑜打了胜仗,但他仍能谨慎从事,进行调查研究,连夜暗窥曹营。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干出来自荐,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利用施行反间之计。周瑜先在大会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叙朋友交情”,不提“军旅之事”的规矩,封住蒋干的口。进而周瑜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的实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在夜间,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一封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来暗联络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幸亏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就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周瑜的反间计终于获得成功。原文却说周瑜送了玄德,回至寨中,鲁肃入问曰:“公既诱玄德至此,为何又不下手”瑜曰:“关云长,世之虎将也,与玄德行坐相随,吾若下手,他必来害我。”肃愕然。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瑜唤入。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下,喝斩来使。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曰:“斩使以示威!”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人持回。随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瑜自部领诸将接应。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而进。却说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便唤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头上大呼曰:“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蔡瑁令弟蔡埙前进。两船将近,甘宁拈弓搭箭,望蔡埙射来,应弦而倒。宁驱船大进,万弩齐发。曹军不能抵当。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周瑜又催船助战。曹军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从巳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曹军败回。操登旱寨,再整军士,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蔡瑁曰:“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操曰:“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于是张、蔡二人,自去训练水军。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蒋干影视形象(34张) 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当夜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左右告曰:“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瑜亦心惊。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东,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矴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瑜暗窥他水寨,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问:“水军都督是谁”左右曰:“蔡瑁、张允。”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正窥看间,早有曹军飞报曹操,说:“周瑜偷看吾寨。”操命纵船擒捉。瑜见水寨中旗号动,急教收起矴石,两边四下一齐轮转橹棹,望江面上如飞而去。比及曹寨中船出时,周瑜的楼船已离了十数里远,追之不及,回报曹操。操问众将曰:“昨日输了一阵,挫动锐气;今又被他深窥吾寨。吾当作何计破之”言未毕,忽帐下一人出曰:“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曹操大喜,视之,乃九江人,姓蒋,名干,字子翼,现为帐下幕宾。操问曰:“子翼与周公瑾相厚乎”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操问:“要将何物去”干曰:“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操甚喜,置酒与蒋干送行。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命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皆应命而去。瑜整衣冠,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瑜拜迎之。干曰:“公瑾别来无恙!”瑜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遂同入帐。叙礼毕,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须臾,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分两行而入。瑜都教相见毕,就列于两傍而坐。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饮至半醋,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左右军士,皆全装惯带,持戈执戟而立。瑜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瑜又引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如山积。瑜曰:“吾之粮草,颇足备否”干曰:“兵精粮足,名不虚传。”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因指诸将曰:“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 周瑜携蒋干同睡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干勉强应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妆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军士问:“先生那里去”干曰:“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军士亦不阻当。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操问:“子翼干事若何”干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操怒曰:“事又不济,反为所笑!”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乞退左右。” 曹操喊来 蔡瑁 张允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后人有诗叹曰:“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众皆嗟呀不已。操于众将内选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以代蔡、张二人之职。细作探知,报过江东。周瑜大喜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肃曰:“都督用兵如此,何愁曹贼不破乎!”瑜曰:“吾料诸将不知此计,独有诸葛亮识见胜我,想此谋亦不能瞒也。子敬试以言挑之,看他知也不知,便当回报。”正是:还将反间成功事,去试从旁冷眼人。

1、《汨罗殇》

作者:子钊

在中国众多的诗人中,我唯一没有去好好触碰的是屈原。

即便每年都不会落下端午节,每年都少不了去品食甜糯糯的粽子,但就是不曾细细研读过他的作品,甚至,故意有些逃避。

逃避的原因有很多,一开始因为那艰深晦涩的《离骚》,语文课上要求整篇背诵的痛苦记忆犹新,至今我都认为让学生去攻克那么远古的文字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对文意的不理解和难以产生的共鸣是现在学生学习屈原的最大障碍;

另一个原因,是我在终于似懂非懂的了解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诗人后,他于诗作及人生经历中永远缠绕的刻骨之愁,让我在读惯了李白的浪漫后有些无法接受。

屈原的一生都在别人的嫉恨和猜疑中度过,那个特殊的年代,似乎中国是有着许多充分的理由去忽略一个诗人。

诸侯并起,雄主争霸,杀伐暴戾才是那个年代应该有的主题。可是,在一片冷漠的剑戈交错中,就真的不允许哪怕一点点诗意的斑斓吗?

因此,让我索性放下最初的印象,来对这位伟大的诗者做一番恭敬的聆听。

《九歌》应该算是屈原的成名作了,这部根据民间祭神的乐歌改编而成的诗作,向来以华美著称于中国文学史,也让屈原的名声传到了楚怀王的耳朵里。于是屈原被封为左徒,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当时,屈原不过二十岁出头。

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一个具有无限才情的年轻人,这时必然要好好的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于是为了楚国富强,屈原开始谋求变法。

屈原变法的内容从很多方面与商鞅的变法相似,主张削弱旧贵族权利,举贤授能。这段故事即便放在今天我们也会猜到结局,屈原的这些举措势必触动了贵族的权威,于是,屈原被流言包围,被怀王疏远,从精神上被处以一次流放。

这里便包含着郭沫若笔下那个很有名的故事,张仪使楚,以重金收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陷害屈原,随后屈原便遭流放。

我对于屈原被流放的这段经历写的很简单,但屈原本身所经历的却一定不简单。我相信对于屈原来说,真正痛苦的不是被驱赶的身体,而是被放逐的忠心。

像屈原这样的诗者,我总认为还是不要参与政治的好,诗人太浪漫,政治太现实,当以浪漫的灵魂去招惹现实,灵魂必定跌的粉碎。

屈原正是重复了中国大多数文人的悲剧,他们把自己作为文学家的品格寄托于无情的政治,而政治恰恰无法给这种品格以滋长的土壤,因此最终结出苦涩悲情的果实。

文学家,尤其是诗人,他们的全部生命精力来源于那种最纯粹的浪漫。因为浪漫,他们走在文化的长途,喝酒、高歌,在醉着的梦里吟诗作词。当然,这需要生活在一个温和华贵的年代。

但很可惜的是,中国自古以来大多数文人终生都在颠沛中挣扎,他们几经彷徨,他们在精神上一次次遭受重击,在人生即将垮掉的时候,又往往用自己仅存的文化力量去做最后的反抗,只是,方式有所不同。

屈原选择的方式,我们都知道。我想那应该是一个天空也尤为阴郁的日子。涛涛汨罗江水,也应该翻滚的更加壮阔,为了一具即将覆灭的高贵的文化躯体。

事实上,屈原投江是在楚国国都被破的第二年。那么,我们很容易猜测到这一年来屈原可能经历的精神折磨,对家国复兴的无望,对政治生涯的心灰意冷,对人生意义的疑惑,这是最后禁锢了屈原希望的三道枷锁。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的文化造诣及家国气节都足以令人仰望。

尽管从现在的角度讲,屈原负累一生的国在今天的意义上根本不算一个独立的国,但对于后世的百姓来说,什么家国情仇,什么杀戮征伐,在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面前都已不那么重要,我们怀念并一直守护的,是文化的丰碑!

是的,文化的力量就是这么奇怪,文化的缔造者也因此显得奇怪,奇怪到那么不为世人所理解。

读过屈原的作品,很多人会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一份贵族的气息,一份属于文人的自负。这种自负在那样的楚国必定得不到理解,这也导致了屈原和中国其他文人同样的悲剧境地:

一个理想化的文学家,他的志向和人生选择总是超前的,这种超前以文化为底蕴,以蓬勃的创作精力和政治抱负作为手段,在历史的潮流中与命运抗争。

而当抗争失败,或是在抗争的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支持,那么文人那颗柔弱的心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了理想幻灭的痛楚,走向毁灭便成了一种必然。

这种悲剧很遗憾的在屈原身上率先上演,但屈原仅仅是作为起点,而后的几千年,千千万万的中国文人几乎都走向这一深渊,贬官的文化现象由汨罗江旁的纵身一跃开始,终于成为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或许是时至今日我们还在纪念屈原的原因,他的忧国忧民,他的上下求索,更因他身上那些文人共有的气质、遭遇。在官本位盛行的古代中国,文化的存在既辉煌又可悲,而缔造文化的那些远去的背影,他们的气节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屈原的气节也正是众多文人所具备的气节,中国文人最可敬的地方,是把自身的文学修养上升为一种文化人格,构成这种文化人格的一个基本要素便是宽阔的胸怀和艰辛的生命长度。

他们所附着的年代给予了他们特殊的生命长度去体验生命情绪,体验生命的薄厚,最后转换成文字,继续活在后人的口耳相传中。

我们尊敬这样可歌可泣的文化人格。在最早学习《离骚》时,我一度将屈原最后的命运粗浅的定义为愚忠,现在想来才知道自己的可笑。

如屈原一般的文化人格,在政治与文学的矛盾无法统一时,离去,可能才给了世人一个真正的答案——文化气节,永远不能让位于政治;文化人格,永远要以不朽的状态完成屹立。

公元前278年,汨罗江岸,殇歌一阕。六十二岁的老人毅然决然,或许,稍稍停留,看一眼自己创造的文化,那样高贵,不屈不饶。末了,再无遗憾,从此退出了政治的舞台,攀上了文化的巅峰……

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作者:白云书屋

屈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思想上,还在于他的诗歌创作上。我在端午节的这一天想的最多的是屈原的《橘颂》。

那是我还没走进大学门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河南大学(当时的开封师院)自己油印的《屈原作品选注》,那是手刻写的,字体非常工整,里面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卜居》、《渔夫》几个部分。

我当时看了里面所有的内容,《橘颂》更是成了我刻骨铭心记忆之一的作品。

《橘颂》是屈原的早期作品(其它作品大都是后期的),不论从情调还是内容来看,都独具一格,全诗通篇洋溢着乐观开朗的气息和蔑视一切的气概。

更为重要的是,屈原以借物寓志的手法,通过对橘树热情洋溢的赞美,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中国文学史上,《橘颂》堪称为千古咏物之始祖。

在描绘橘树的形象时,说它“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这不仅描绘出橘树的生机勃勃的外在形象美,从中也反映出他举贤授能的思想。

在刻画橘树的性格时,说它“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一句是赞橘的内在品质和崇高的精神,这是橘树长成后的气节,也印证了屈原的一生。

“独立不迁”是屈原最可贵、最难得的志向,这与他以后的作品思想形成了一体。诗的最后表达了以橘为友为师的愿望:“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这,更是作者在赞美自己正直无私、横而不流的精神。

全首诗来看,屈原对橘树进行了拟人化的赞美,是咏物言志的典范。它结构分明,由“物”的外形美写到它的内在美;由物及人,整个诗的思想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真正体现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诗歌创作原则。

对屈原的赞美无需多说,我只是想在此借屈原的诗作来反省一下我们的诗作。

我在“好心情”上经常看诗,有一些诗作我实在不敢苟同。

明明很清楚的东西,却被作者写得糊里糊涂,几句能表白的东西,却被拉成“长篇大论”,完全失去了诗语言的凝练与含蓄美,失去了诗明朗的意境,更是失去了作品的思想性。

端午节,我们怀念屈原,不能只记得他跳汨罗江,只记得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后期思想,对一些文学爱好者还要多记一记他的《橘颂》,多了解一些咏物诗的写法,多了解一些写诗做人的要领,多写出一些语言美和思想美结合的好作品。

3、吊屈原文

作者:(两汉)贾谊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唿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

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译:

贾谊做了长沙王的太傅,已经由于被贬谪离开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过湘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能之臣。

遭受谗言的诬陷而被放逐,作了离《离骚》这篇文章,文章的结尾说:“算了罢,国家没有一个正直贤能的人,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罗江自杀了。贾谊我追念感伤这件事情,借此来比喻自己,那文章的词句说:

恭敬地承受这美好的恩惠啊,到长沙去做官。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到了这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的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间无尽的谗言啊,乃至毁灭了自己的生命。

唉!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鸾鸟凤凰躲避流窜啊,猫头鹰却在高空翱翔。宦官内臣尊贵显耀啊,用谗言奉承阿谀的人能得志;贤才能臣无法立足啊,端方正派的人却郁郁不得志。

世人都认为卞随、伯夷恶浊啊,认为盗跖、庄蹻廉洁,(认为)宝剑莫邪粗钝啊,铅质的刀锋利。

慨叹抱负无法施展,屈原你无故遇祸啊!这就好比是抛弃了周鼎,而把瓦盆当成了宝物啊;乘坐、驾驶疲牛,使跛驴作骖啊,反让骏马吃力的去拖盐车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高高再上;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是不会长久的。

慨叹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这样的祸难!

总之: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一个人独自忧愁抑郁能够和谁说呢?凤凰飘飘然向高处飞去啊,自己本来就打算远走高飞。

效法深渊中的神龙啊,深深地潜藏在渊底来保护自己;弃离了蟂獭去隐居啊,怎么能够跟从蛤蟆与水蛭、蚯蚓?

我所认为珍贵的东西是圣人的神明德行啊,要远离污浊的世界而自己隐居起来;假使骐骥也能够被束缚而受羁绊啊,怎么能够说与狗和羊有分别呢?

盘桓在这样混乱的世上遭受祸难啊,也是您的原因。无论到哪里都能辅佐君主啊,又何必留恋国都呢?

凤凰在千仞的高空翱翔啊,看到人君道德闪耀出的光辉才降落下来;看到德行卑鄙的人显出的危险征兆啊,就远远的高飞而去。那窄窄的小水沟啊,怎么能够容下吞舟的巨鱼?横行江湖的鳣鱼、鲸鱼,(出水后)也将受制于蝼蚁。

4、吊屈原文

作者:(唐)柳宗元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罗兮,揽蘅若以荐芳。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光。

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牝鸡咿嚘兮,孤雄束咮。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堇喙以为羞兮,焚弃稷黍。岸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陷涂藉秽兮,荣若绣黼。榱折火烈兮,娱娱笑舞。谗巧之哓哓兮,惑以为咸池。

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谓谟言之怪诞兮,反寘瑱而远违。匿重痼以讳避兮,进俞缓之不可为。

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针石而从之。但仲尼之去鲁兮,曰吾行之迟迟。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议夫子兮,曰胡隐忍而怀斯。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从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

立而视其覆坠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兮,夫惟服道以守义。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贰。沈璜瘗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余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驱诡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挥霍夫雷电兮,苟为是之荒茫。耀夸辞之党朗兮,世果以是之为狂。

哀余衷之坎坎兮,独蕴愤而增伤。谅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诚之既内激兮,抑衔忍而不长。芊为屈之几何兮,胡独焚其中肠。

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尔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俞风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

译:

在先生死去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啊,我再次被贬逐乘船来到湘江。在汨罗江畔寻找先生的遗迹啊,采摘了杜蘅杜若向你祭献芳香。愿你在冥冥之中能体会我怀念你的心情啊,让我荣幸地向你倾诉衷肠。

先生不肯屈从世俗啊,只遵循自己的政治主张。国家残破动乱啊,你遇上的世道就像长期生了重病一样。华贵的礼服被丢弃在地上啊,却喜欢穿那羊羔皮做袖口的 粗劣衣裳。母鸡咯咯乱叫啊,孤单的公鸡嘴巴却被捆绑。

粗俗的民间歌曲围着欣赏啊,却捂着耳朵不愿听那高雅的庙堂乐章。把有毒的鸟头鸟喙当作美好的食物啊, 却焚烧抛弃真正的食粮。明明是牢狱却不知躲避啊,却放着宫殿不去住。

隐在污泥里坐卧在肮脏的地方啊,却荣耀得像穿上绣着花纹的礼服一样。房屋的椽子烧断 了,烈火熊熊燃烧啊,却手舞足蹈欣喜若狂。谗言巧语喧嚣刺耳啊,却把它当作上古名乐来欣赏。

把谄媚讨好点头哈腰的小人啊,看成比西施还漂亮。把治国良言当 作奇谈怪论啊,反而避开用美玉把耳朵堵上。得了重病还瞒着不承认啊,就是请来名医俞跗、秦缓也没法想。

为什么像先生这样令人钦敬的人 啊,还偏要磨砺针石去医治那不可救药的创伤?

正像仲尼被迫离开鲁国啊,还依依不舍说“让我慢慢离开这个地方”。柳下惠奉行“直道”啊,又到哪里去才能实现 他的主张?

现在世上的人议论先生啊,都说为什么遭受这样的痛苦还关怀楚国的兴亡。

通达事理的人高明特异啊,本来就为知识浅薄的人不敢想像。抛弃祖国追求个 人的私利啊,

我知道先生决不会这样。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啊,这更不是先生的志向。无论是得志或失意志向都不变啊,始终信守大义坚持自己的理想。

何况先生是那样忠心耿耿啊,宁愿赴死心也不会两样。沉入水中埋在土里的美玉啊,谁能说就暗淡无光?香草虽然被贮藏起来了啊,怎会因时间久而失去芳香?

先生的容貌虽然不能看见啊,但是读你的文章仍像见到你一样。捧着你的遗作感慨叹息啊,我止不住眼中的热泪直淌。

你指斥星辰追问怪异啊,又哪能挽救国家的 崩溃灭亡?你为什么要驱动雷霆啊,只因为希望在那茫茫宇宙中能找到你的理想。你的文章词藻华丽充满着幻想啊,世上的一般人果真以为你在发狂。

感叹我内心的 不平啊,暗自满怀愤怒而更加悲伤。想当初先生如不写下这些文章啊,后世的人又怎么把你敬仰?

既然爱国的热情在你的内心激荡啊,要强压它也不能久长。从芈姓 到屈姓楚国的同宗贵族有多少啊,为什么独有你为国担忧内心像在燃烧一样。

我感叹现在做官的人啊,有谁把时政的好坏放在心上。享受国君的俸禄惟恐不优厚啊,只是担心自己在官场中不能青云直上。

离开京城我心情郁结默默无言啊,因为已实现不了我的主张。既然这种苟且偷安的风气无法除去啊,想起先生的遭遇我的郁结心情可以暂时丢一旁。

5、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作者:鲍鹏山

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

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

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

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

屈原很执着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

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如果说,讲究“乐而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

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平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

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而起。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叩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

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

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

“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早年经历

西汉景、武年间(时间不详),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在汉文帝诏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于徭役。

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谈到京师长安任太史令一职,而司马迁则留在龙门老家,身体力行,持续着耕读放牧的生涯。

稍稍年长之后,司马迁离开了龙门故乡,来到京城长安父亲的身边。此时司马迁已学有小成,司马谈便指示司马迁遍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 。

扩展资料:

司马迁首创“中国人民”一词 

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如《诗经·大雅·民劳》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诗传就训释为:“中国,京师也。”后来,“中国”也引申指中原地区、天下之中心等。

而“人”与“民”,在先秦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民,众萌也。”

那么,“中国人民”作为完整独立的语音单位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呢?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山西、山东、江南、塞北等地的物产,“皆中国人民所喜爱”。

这里的“中国人民”,虽与先秦时的意义并无大差别,但它却第一次将两者连在一起,构成偏正词组,所以说是司马迁最早创造了这一词汇。

—司马迁

人民网—司马迁首创“中国人民”一词

概括:

曹操率兵东指。东吴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 ,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于是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周瑜打了胜仗,但他仍能谨慎从事,进行调查研究,连夜暗窥曹营。

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干出来自荐,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

进而周瑜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的实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在夜间,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一封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来暗联络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

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幸亏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就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周瑜的反间计终于获得成功。

扩展资料

主要人物简介:

1、《三国演义》中的蒋干,字子翼,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

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

赤壁之战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群雄纷争的局面,为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对于这场战争,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接着又趁势夺取荆州的一代枭雄曹操竟败于黄口孺子周郎之手。

2、周瑜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的答案如下:

蒋干

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而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三国志》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三国志·江表传》)。初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美才,派蒋干去见周瑜,希望能说动周瑜,周瑜接见蒋干,向蒋干说:“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蒋干说:“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周瑜说:“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然后和蒋干一同进食。三天后周瑜邀请蒋干叁观军营,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并向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笑着但始终没有说话。蒋干回去后向曹操称赞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辞所能形容。

历史上的蒋干很少为人所知,蒋干这个人物经过《三国演义》大大的演绎之后,倒成了一号非常有名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蒋干,字子翼,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

赤壁之战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群雄纷争的局面,为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对于这场战争,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接着又趁势夺取荆州的一代枭雄曹操竟败于黄口孺子周郎之手。

曹操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蒋干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二过江东大有关系。

曹操所带的北方之兵不习水战,幸得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此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之法,周瑜一直视为心腹之患,久欲除之而难以下手。恰巧自报奋勇说降周瑜的蒋干过江来了。周瑜略施小计,让蒋干盗得蔡张二人写给他的密信,致使曹操错杀了二将。然而周郎破曹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避难江东的庞统虽想出了连环计,但如何让庞统平安过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窦?正在周瑜为此发愁的时候,蒋干又来了。是他把庞统引见给曹操,曹操轻信了名士庞统献的连环计,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不仅葬送了曹魏的83万人马,连曹操本人也差点命丧黄泉。难怪后人评价蒋干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 其实蒋干不是没有学问。他和周瑜自幼同窗受业,琴棋书法无所不能,四书五经也早已烂熟于心。他也不是没有胆量,在两军对垒,周瑜杀了曹魏使臣的刀光剑影之中主动请缨,驾一叶扁舟去说降统兵数万的东吴大都督。特别是第二次过江,面对恶语相加而又心胸狭窄东吴统帅,他置生死于度外,据理力争。然而,他确实是个狗屁不通的蠢才,是个两脚书橱式的笨蛋。虽有一肚子学问,却一点也没用到点子上,只能干些别人瞌睡来了,他赶紧送个枕头的蠢事,最后葬送了他为之效忠的曹魏军队。 新三国 李木戈饰蒋干由此看来一个人有学问是一回事,会不会办事又是一回事。西汉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虽然出身卑贱又没什么学问,却成了击败匈奴的一代名将。而有着一肚子学问的蒋干却干一件事坏一件事,成为后人谈笑的资料。

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虽早已被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吞没了,但蒋干式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绝迹。这种人可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会发表各种评论,更会引经据典的高谈阔论,但遇到具体问题不仅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甚至连一件很小的事都办砸了。对这种只会说不会干、关键时刻迷迷糊糊分不清是非的蠢才,最好的办法还让他到第一线摔打磨练一番,在实践中学点真本领,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编辑本段蒋干盗书

蒋干盗书歇后语: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箭拔弩张,准备大战一场。

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

这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部下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闻讯,已经猜出蒋干来意,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吩咐众将依计而行,随后带着众人亲出帐门迎接。二人相见,寒暄一番,周瑜挽着蒋干手臂同入大帐,设盛宴款待蒋干,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席上,周瑜解下佩剑交给一员大将,命他掌剑监酒,吩咐道:“蒋干和我是同窗契友,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操的说客,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准共叙朋友旧交,有人提起两家战事,即席斩首!”蒋干听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周瑜又对蒋干说道:“我自领兵以来,滴酒不饮,今日故友相会,正是:江上遇良友,军中会故知。定要喝它个一醉方休!”说罢,传令奏起军中得胜之乐,开怀畅饮。 蒋干

酒至半酣,周瑜举杯祝酒道:“在座各位,都是江东豪杰,今日之会,可称作群英会!真是—同窗契友会‘群英’,江东豪杰逞威风!”随后,乘着酒兴,起身舞剑作歌: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直喝得酩酊大醉。

宴罢,蒋干扶着周瑜回到帐中,周瑜说道:“很久没和子翼兄共寝,今夜要同榻而眠。”说着,朦朦胧胧地睡去。蒋干心中有事,想起在曹操面前曾经夸下海口,不知回去如何交代,听听外面鼓打二更,哪里还睡得着?他见周瑜鼾声如雷,便摸到桌前,拿起一叠文书偷看起来。正翻着,忽见里面有一封书信,细看却是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看罢,大吃一惊,慌忙把信藏在衣内。再要翻其它文书,却听周瑜梦中呓语:“子翼,我数日之内,定叫你看曹操首级!”蒋干口中含糊答应着,连忙吹了灯,匆匆睡下。

清晨,有人入帐叫醒周瑜,说道:“江北有人来……”周瑜急忙止住他,看看蒋干,蒋干只装熟睡。周瑜和那人轻轻走出帐外,又听那人低声说道:“蔡瑁、张允说,现在还不能下手……”声音越来越低。蒋干心中着急,可又不敢乱动。不一会儿,周瑜回来躺下睡了。蒋干等周瑜睡熟,偷偷地爬起来,径直走出军营,守营军士也不阻拦。他来到江边,寻着小船,飞一般驰过长江,回见曹操。

其实,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间计。他知道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这两个人。曹操果真上了当,斩了蔡瑁、张允。等到事后曹操省悟过来,已经晚了,只好另换了两个水军都督。结果,赤壁一战,曹操水军一败涂地。[1]

编辑本段蒋干中计概述

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共10段,分五部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1—3段 开端 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 发展 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7—8段 高潮 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9段 结尾 曹操中计杀蔡、张。

10段 尾声 周瑜闻讯庆计成。

故事梗概

曹操率兵东指。东吴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于是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周瑜打了胜仗,但他仍能谨慎从事,进行调查研究,连夜暗窥曹营。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干出来自荐,

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利用施行反间之计。周瑜先在大会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叙朋友交情”,不提“军旅之事”的规矩,封住蒋干的口。进而周瑜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的实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在夜间,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一封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来暗联络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幸亏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就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周瑜的反间计终于获得成功。

原文

却说周瑜送了玄德,回至寨中,鲁肃入问曰:“公既诱玄德至此,为何又不下手?”瑜曰:“关云长,世之虎将也,与玄德行坐相随,吾若下手,他必来害我。”肃愕然。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瑜唤入。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下,喝斩来使。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曰:“斩使以示威!”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人持回。随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瑜自部领诸将接应。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而进。

却说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便唤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头上大呼曰:“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蔡瑁令弟蔡壎前进。两船将近,甘宁拈弓搭箭,望蔡壎射来,应弦而倒。宁驱船大进,万弩齐发。曹军不能抵当。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周瑜又催船助战。曹军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从巳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曹军败回。操登旱寨,再整军士,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蔡瑁曰:“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操曰:“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于是张、蔡二人,自去训练水军。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蒋干影视形象(34张)

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当夜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左右告曰:“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瑜亦心惊。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东,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矴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瑜暗窥他水寨,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问:“水军都督是谁?”左右曰:“蔡瑁、张允。”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正窥看间,早有曹军飞报曹操,说:“周瑜偷看吾寨。”操命纵船擒捉。瑜见水寨中旗号动,急教收起矴石,两边四下一齐轮转橹棹,望江面上如飞而去。比及曹寨中船出时,周瑜的楼船已离了十数里远,追之不及,回报曹操。

操问众将曰:“昨日输了一阵,挫动锐气;今又被他深窥吾寨。吾当作何计破之?”言未毕,忽帐下一人出曰:“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曹操大喜,视之,乃九江人,姓蒋,名干,字子翼,现为帐下幕宾。操问曰:“子翼与周公瑾相厚乎?”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操问:“要将何物去?”干曰:“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操甚喜,置酒与蒋干送行。

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命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皆应命而去。瑜整衣冠,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瑜拜迎之。干曰:“公瑾别来无恙!”瑜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遂同入帐。

叙礼毕,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须臾,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分两行而入。瑜都教相见毕,就列于两傍而坐。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饮至半醋,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左右军士,皆全装惯带,持戈执戟而立。瑜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瑜又引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如山积。瑜曰:“吾之粮草,颇足备否?”干曰:“兵精粮足,名不虚传。”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

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因指诸将曰:“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

周瑜携蒋干同睡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干勉强应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妆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

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军士问:“先生那里去?”干曰:“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军士亦不阻当。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操问:“子翼干事若何?”干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操怒曰:“事又不济,反为所笑!”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乞退左右。”

曹操喊来 蔡瑁 张允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后人有诗叹曰:“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众皆嗟呀不已。

操于众将内选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以代蔡、张二人之职。细作探知,报过江东。周瑜大喜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肃曰:“都督用兵如此,何愁曹贼不破乎!”瑜曰:“吾料诸将不知此计,独有诸葛亮识见胜我,想此谋亦不能瞒也。子敬试以言挑之,看他知也不知,便当回报。”正是:还将反间成功事,去试从旁冷眼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776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