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是隋朝齐国公长孙晟之女,贵族名将之后,端庄得体,聪惠识理,嫁与李世民后夫妻恩爱。
李世民继位后,长孙皇后辅助李世民打理朝政,掌管后宫,德品俱佳,被后宫的嫔妃和宫人敬重,著有《女则》,流传千古,被称为“千古贤后”。
长孙皇后不仅与皇帝李世民夫妻恩爱,还生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儿女双全,算是人生圆满、无憾。
她的七个孩子虽然出身高贵,有一双恩爱的父亲,但是几个孩子的生活都却都是一波三折,早夭的、流放的、被迫改嫁的,郁郁而终的,总之几个孩子没有一个是一生顺遂,幸福一生的。
1、长子李承乾造反被流放三个儿子,长子李承乾,封为太子;次子李泰,封为魏王,幺子李治。
李承乾虽然是太子,但是资质平庸,而次子李泰聪明绝伦,才华横溢,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久而久之,李泰开始觊觎太子之位,处处与大哥明争暗斗。
长孙皇后病重期间,两个儿子为向父亲显示自己的孝心,李泰请法师办一场隆重的法会给母后祈福,而太子马上向父皇请求大赦天下,给母后求福报,至此,两个儿子的争斗越来越激烈。
李泰仗着唐太宗的宠爱,在府邸设置文学馆,自行引召学士,有点效仿唐太宗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办的文学馆,招揽十八学士,笼络人才。开始主编名著《括地志》,公然向太子李承乾叫板。
李承乾开始忌惮李泰这个弟弟,同样也开始不满对弟弟偏爱的父亲,打算先下手为强。贞观十六年,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准备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被贬为庶人,流放黔州。
贞观十九年,流放中的李承乾郁郁而终,结束了无望的一生。
2、次子李泰被流放太子被废,李泰认为自己的太子之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可是没有想到,李治这匹黑马奔腾而至,并且有长孙无忌这种重量级的人物保驾护航。
终于斗倒了太子李承乾,现在又来一个李治,李泰岂能甘心。为了向皇上表忠心,表孝心,对李世民说:若立自己为太子,将来他登基之后愿杀自己儿子,然后把大宝让给雉奴。
岂不知,这样一来,反而弄巧成拙,暴露了自己的真正企图,也让李世民看清了他的野心和虚伪。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七,李世民下诏册封李治为太子。
李治成为太子,李世民为了储君之位稳固,削去李泰雍州牧,相州都督等一切官职,降为莱郡王,流放至均州,实际上就 是软禁。
本来有望问鼎储君之位的皇子,就这样被扔到均州,与进冷宫差不多,只不过这个冷宫大一点而已,从此仕途就完了。
从小受父亲宠爱,野心勃勃的李泰,骤然之间失去一切,不再有未来,心灰意冷,郁闷之极。
虽然李治即位后,对这个哥哥异常优待,但是也挡不住李泰对未来的绝望,在这样的情况,652年,即李治登基仅三年,李泰忧郁而终。
3、李治的一生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李治在两个哥哥争斗中,渔翁得利,最终登上了皇位,成为历史上的唐高宗,即武则天的老公。
从成为太子那天起,李治扮演了六年的孝顺儿子,对父亲言听计从,至纯至孝,李世民驾崩后,顺利即位。即位后的李治,却摸不到半点权力,朝堂被以长孙无忌一干关陇集团的臣子把控,李治基本是一个傀儡皇帝。
无可奈何中的李治把武媚娘从感业寺中接回宫中,想从情感上找一点慰藉。只是没有想到他接回来的女人却是智谋双全,之后与武媚娘联手废除王皇后,扳倒长孙无忌一党,铲除关陇集团势力,真正的执掌皇权。
真正亲政的李治开始励精图治,灭了高丽、突厥和百济,使得唐朝的版图达到最大,泰山封禅,也成为李治当政的巅峰时期。之后李治的风疾发作,开始头晕目眩,看不清东西,武媚娘开始干政。
李治一心想要超越父亲李世民,可是后来风疾越来越严重,李治一方面要依赖媚娘帮他打理朝政,但是又不甘心交权,两个人在政治上进行了拉据战。
后期的李治一方面与病魔作斗争,一方面与媚娘进行无声的对抗,日子其实过的很是煎熬,683年去世,年仅五十六岁。
大唐皇帝李治
唐高宗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唐国公唐元的孙子,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贞观十七年,深受其他诸侯夺位之苦的李世民被封为皇太子。在盛唐历史上,李治虽然性格懦弱,政绩寥寥,但却是一位仁厚的皇帝。所以后世的口碑一直不错。
唐高宗的肖像
唐太宗子女众多,李年幼老实,不是继承大业的人选。但唐太宗驾崩前,太子李承干和齐王李_先后谋反,令李世民伤心心灰意冷,于是生下了第九太子李治,将皇位传给自己抚养成人,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
也许在李世民的心目中,人才的缺乏,治国能力的缺乏,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必然不可能对天下所有的人都表现出善良,也难以胜任一国之君的重任。
李治登基之初,倚重孙昌戊己、褚遂良等大臣处理国家大事。虽然没有大错,但他无法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英明君主。直到这时,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英雄来了李治,唐高宗的执政生涯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女人就是武则天,后来成为一代皇后。
至于唐高宗李治,民间对他的评价一般是“守约皇帝”。说得更明白一点,人们对他后宫女人中的故事比对他的成就更感兴趣。要知道,唐高宗的李治从父亲李世民那里继承的,不仅仅是大唐的江山社稷,还有李世民生前非常幸运的后宫佳丽!
李治为什么喜欢武则天?
唐高宗后宫佳丽众多,但他对比自己大四岁的前朝才子武则天情有独钟。原因是什么?
武则天与李治剧照
长孙皇后死后,李治把这种恋母情结转移给了唐太宗身边最亲近的宫人武媚。所以,皇帝对武则天的好感,不仅仅是简单的男女之情。说民间广为流传的皇帝爱武则天的美貌,不惜敢藐视世人,把父亲的女人抛在脑后,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在即位初期,王皇后和为争夺皇帝对她的宠幸和建立后备力量而内斗,令皇帝极为恼火。就在这时,他在干叶寺偶然遇到了一直两情相悦的武则天,立刻被武则天的温柔、深情和理解所吸引。
武则天不仅在精神上给予皇帝极大的安慰,而且有着深沉的胸怀,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手腕。王皇后扶她回宫后,迅速扫除了后宫中妨碍她独揽大权的障碍,并积极协助皇帝与前朝旧臣进行政治斗争,逐步清除了朝中以戊己、褚遂良等人为代表的皇权之上的外戚势力,帮助李治摆脱了臣子的束缚,延续了贞观统治的繁荣。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治对武则天的爱,还在于她在朝政上对武氏的倚重,为生性懦弱的他做了一直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李治在位多少年?
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唐高宗于贞观二十三年继位,是唐朝开国后的第三位皇帝。李治成了一个国家的国王
唐高宗斯蒂尔斯
武则天和李治是夫妻,也是政坛上的铁腕搭档和对手。
唐高宗即位之初,孙昌无忌、褚遂良等前朝退位大臣长期把持朝政,王皇后与萧淑妃在后宫争斗不休。当时没人把这位新加冕的天子当回事。
没有武侯的辅佐,以李治的性格,他一定会沦为傀儡,绝不会以雷霆手段迅速平定前朝后宫,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国之君。所以前期李治非常看重武则天的天然宠爱,也非常倚重。
但到了后期,武侯变得专制,逐渐专横起来,可以超越王权,独霸天下。于是,李治想到了被废。不得不说,武则天身手超群,早已洞悉皇帝心思。在她的精心策划下,李志废除后的计划彻底破产。之后他对独揽大权的武则天毫无办法。
淳二年十二月,李治在精神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终于离开了人世。
从此,武则天更加肆无忌惮,肆无忌惮,于是废了中宗李习安,被贬为庐陵王,被赶出长安。懦弱的宗瑞李丹本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面对暴戾强势的母亲,她自然不敢有更多的看法。她甚至主动提出退位,让母亲当皇帝。武则天欣然接受,于是67岁的武则天获得了大宝,辉煌的大周时代正式到来。
李志年号
在唐高宗李治继位之前,大唐皇帝的称号几乎没有改变。比如唐太宗在世的时候,一直到唐太宗出殡那天,他都以“贞观”为爵位。在高宗统治时期,先后使用了永辉、显庆、隆硕、林德等14个称号。如此高频率的改称,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大概是绝无仅有的。
唐高宗斯蒂尔斯
历史上唐高宗频繁更名的原因众说纷纭。总结起来,有两种。一种是“国家纪念论”,即国家每次发生重要的事情,都要改变其称谓,比如废太子,或者对唐朝国运有影响的吉祥事件。皇帝考虑到应该慎重对待,所以改了称号以示纪念。
这种说法可以从缜密的史书中找到端倪,比如《元殿前拙见》,然后把国名改为林德,或者“郴州方言万秋见凤”,再把国名改为宜丰。所以把改国名当成一种大事记,也不无道理。
至于另一种理论,则具有深远的意义。在高帝统治之初,国号并没有频繁更改。什么时候开始的?毫无疑问是在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一个善于打破常规的女政治家。她主持朝政后,皇帝频繁换爵位,皇帝一死,她就称帝,不断换爵位。只能想象这是她的性格。通过改年号,武则天表明自己与李治站在了一起,甚至超越了李治的政治地位,并以此让天下所有的人都习惯于“变”,接受不拘一格的新观念,这一切都是为她将来以一个卑微的女人的身份登基做准备。联想到武则天称帝后推出的一系列创新施政举措,感觉前期年号的变化只是冰山一角,一代皇后的眼界格局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宽广。
李世民有几个儿子
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在中国的这四百多位皇帝中,论他的文治武功,那绝对是佼佼者。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说虎父无犬子,但李世民的那14个儿子,跟李世民比起来是真的相差甚多,就更不要说超越李世民了。
下面就来看看,李世民14个儿子的各自结局。
李世民的长子是李承乾。作为嫡长子,李世民当上皇帝没多久,就册封李承乾为太子。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对李承乾寄予厚望的李世民,在子女教育上实在是相当差劲,一向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李世民,对李承乾进行的都是打压教育。
李承乾做错事情了要被责罚,就算是把事情做好了也是被李世民一顿批评,结果李世民还美其名曰锻炼李承乾的心理素质。
从小就被李世民打压、责罚的李承乾,久而久之心理便出现问题。在他的印象里,父亲就是不喜欢他,不管他做什么事情都会被父亲一顿臭骂。再加上李世民后来更加偏心于四子李泰,这就让李承乾十分担心,自己会被废掉太子之位。
长期的压抑、恐惧下,李承乾最终忍不住了,于是就联合侯君集等人发动叛乱,想要再来一场玄武门事变。但他的能力跟李世民相比实在是太差劲了,最终兵变失败,李承乾被贬为庶民,流放到了黔州。
次子李宽,早早地就夭折了。
三子李恪,他的存在是很尴尬的,因为他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所以李恪常常被朝中大臣弹劾,尤其是文臣之首长孙无忌,他对李恪更是十分忌惮。
李世民还在的时候,长孙无忌还不敢对李恪动手。可是等李世民去世后,长孙无忌就诬陷李恪参与房遗爱谋反,最终导致李恪被自己的弟弟,唐高宗李治赐死。
四子李泰,史书上记载他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李泰也因此接着父亲的娇宠,从而对太子之位,甚至是皇帝之位有了想法,尤其是李承乾谋反失败后,李泰更是开始谋划太子之位,但没想到后来被李世民分封到地方上去,从此就只能安安心心的当个逍遥王爷。
五子李佑,这也是一个想要当皇帝的,他更是在地方上起兵谋反。结果很搞笑,李世民的大军还没有到达他的封地,他的部下就开始武力反对李佑谋反,最终毫无疑问的,李佑谋反失败,他也被赐死。
六子李_,依仗着自己是李世民的儿子,到处为非作歹,还多次殴打朝廷官员,最终被流放。
七子李恽,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有人诬陷他谋反。结果李治派下来的官员还没到达呢,李恽就被吓得先自杀了。
八子李贞,在李世民、李治时期,李贞都是身居高位。武则天执政后,李贞起兵反对武则天,结果兵败被杀。
虽说李贞兵败被杀,但是在李世民的这14个儿子中,他可以说是最有骨气的。
九子李治,就是后来继承李世民皇位的唐高宗。他的能力还是可以的,但却没有守住李世民传给他的江山,以至于后期被武则天夺走了李唐天下。
十子李慎,武则天执政后,他支持哥哥李贞起兵,但最终兵败,李慎也被流放。
十一子李嚣、十二子子李简,早早夭折。
十三子李福,他是寿终就寝,是在唐高宗时期因病去世的。
十四子李明,如果没有武则天,他也是可以寿终就寝的,但因为他卷入章怀太子李贤一案,结果被武则天派人赐死。
综上所述,李世民的这14个儿子还真的是比不上他。
唐朝李世民有几个儿子
唐朝李世民有14个儿子,分别是:
1、太子李承乾
母长孙皇后,贞观十七年谋反按律应赐死,因太宗不舍,最后只废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唐太宗即位,立为太子,时年八岁,聪明可爱。但是年长后,由于有腿疾,稍微不良于行,对父亲阳奉阴违、对师长劝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同母弟弟李泰素有夺长之念,兄弟交恶。
2、楚王李宽
母不详,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李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生母不详,史书记载为后宫生宽。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将李宽过继给了唐太宗的五弟李智云为嗣。李宽早薨,贞观初追封为楚王。
3、吴王李恪
妃杨氏,母隋炀帝女杨妃。李恪,唐朝宗室,祖籍陇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排行第三。升元三年,南唐烈祖李_追谥李恪为孝静皇帝,庙号定宗。
4、魏王李泰
母长孙皇后,争夺皇位被贬后,又重新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逝于郧乡县。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第四子,生母文德皇后长孙氏。史载宠冠诸王,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
5、齐王李佑
妃韦氏,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643年举兵谋反于齐州,四月六日被唐太宗废为庶人,赐死于长安太极宫内省。同年以国公之礼葬于长安,今墓志已出土。
6、蜀王李_
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初封梁王,授襄州刺史。广制封建时,改封蜀王,转益州都督。贞观十三年,赐实封八百户,授岐州刺史。李_时常无故殴打官员,打猎不知收敛,多次非法,在太宗朝与高宗朝数度被贬官作为惩罚。
永徽四年,因吴王李恪同母弟之故而被连坐,废为庶人,流放巴州;不久之后又被改封涪陵王。乾封二年,死于流放地。
7、蒋王李恽
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自杀。李恽生年不详,根据异母弟第八子李贞生于贞观元年,异母兄第四子李泰生于武德三年推测,李恽应该生于621——626年之间。
8、越王李贞
母燕德妃。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官至太子太傅,被先后封为汉王、原王、越王。武则天当政时,李贞因起兵失败而饮毒自尽。开元五年,唐玄宗将李贞、李冲重新改葬,追谥号为敬。
9、唐高宗李治
母长孙皇后。唐朝第三位皇帝,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
10、纪王李慎
母韦贵妃,妃陆氏。垂拱四年,越王李贞起兵推翻武则天政权,李慎受牵连下狱,后被流放领表,又说巴州,途中逝世。享年61岁。
11、江殇王李嚣
母燕德妃,贞观六年薨。生年不详,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子,燕德妃所生。631年,李嚣进封江王,632年去世,谥号殇。李嚣无后嗣,死后封国江国被废除。
12、代王李简
母不详,贞观五年薨,无后,国除。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二子,生母不详,史书记载后宫生简。李简封代王后同年薨,无子女。
13、赵王李福
母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贞观十三年进封赵王,累加秦州都督、右卫大将军、梁州都督等职。咸亨元年去世,赠司空、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14、曹王李明
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玄武门之变后,巢刺王妃居于宫内抚养李元吉庶女归仁县主。归仁县主生母去世,太宗亲写诏令安慰县主。
参考资料:
李世民有哪些儿子,各叫什么名?
唐太宗有十四个儿子: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_;阴妃生庶人李_;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
唐太宗李世民可真正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但说到他的儿子,这些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尔后又被流放。
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承乾秉性聪明,武德三年,封恒山王。太宗即位,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深嫉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后来,李承乾甚至想谋老子的反,被人告密,系狱当死。“帝诏长孙无忌、房玄龄、萧_、李绩、孙伏伽、岑文本、马周、褚遂良杂治,废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帝为废朝,葬以国公礼。”唐太宗有鉴于此,曾下了一道诏书:“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纸空文。
第2子楚王李宽,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国除。
第3子吴王李恪,是隋炀帝女儿杨妃所生。武德三年,封蜀王,十年,改封吴王。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第4子李泰,武德三年,封宜都王。四年,进封卫王,贞观二年,改封越王,授扬州大都督,十年,改封魏王,心怀夺嫡之计。于是太子和魏王双方各树朋党,想下毒手。太子李承乾被杀后,李泰也被“幽闭”起来,后改封泰为顺阳王,迁居均州的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濮王。35岁就死了。高宗永徽三年,薨于郧乡,年三十有五。
第5子李_,武德八年,封宜阳王,其年改封楚王。贞观二年,改封燕王,十年,改封齐王,授齐州都督。他整天与小流氓鬼混,尤其爱好打猎。长史屡谏不听。太宗怪长史辅导无方,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贞观十七年,李_派刺客杀了权万纪,发动叛乱。结果李_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
第6子李_,贞观五年,封梁王,十年,改封蜀王、益州都督。田猎无度,不避禾稼,深为百姓所怨,屡次为非作歹,是个浪荡公子,太宗怒曰:“禽兽调伏,可以驯扰于人;铁石镌炼,可为方圆之器。至如_者,曾不如禽兽铁石乎!”贬为虢州刺史。高宗永徽四年,李_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
第7子李恽,贞观五年,封郯王,十年,改封蒋王、安州都督。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唐高宗上元元年,有人诬告李恽谋反,惶惧自杀。
第8子李贞,贞观五年,封汉王,十年,改封越王、扬州都督。“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失败,服毒自尽。
第9子李治,贞观五年,封晋王。就是后来的唐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后来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杀戮,不能不说是高宗的昏聩所致。
第10子李慎,贞观五年,封申王,十年,改封纪王。虽然聪明好学,可惜是个懦弱无能的胆小鬼。越王李贞劝其反武,他不肯“同谋”,可武则天还是杀了他。
第11子李嚣,贞观五年封江王,六年薨,谥曰殇。
第12子李简,贞观五年封代王,其年薨,无后,国除。
第13子李福,贞观十三年封赵王,十八年,授秦州都督。虽得善终,却平庸无能。
第14子李明,贞观二十一年封曹王。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贬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杀。这显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认可的。
总计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于非命”!
《旧唐书》的作者谈及太宗诸子,感叹道:“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
无能的李治继位,娶了父亲的才人武则天,他们的儿子几被武则天杀光!唐改元为周。我看很有点是老天对李世民“杀兄弟黜父亲”的报应。从这个角度看,李世民算不得是个好儿子好兄弟,也算不得是个好皇帝。因为他的道德不足为后世表。
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宗法制度,尽管规定了嫡长传世等一套办法,但它却无法保证皇位的和平过渡。觊觎皇位,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相互残杀,这是许多皇室后代死于非命的重要原因。“骄侈”二字,更是促使这些人堕落的重要原因。封建制度规定了这些“龙种”的特殊地位。李承乾8岁便被立为太子,成为东宫之主。东宫内,有文臣听他支配,有武士为其鹰犬,有妃嫔供其*乐。有一次他竟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封建帝王们原想以这些特权来抬高儿子们的地位,以便巩固家天下的统治,结果却事与愿违,走向反面。
在中国的封建帝王时代,何止李世民如此,刘邦是个大皇帝吧,他的儿子又怎么样?不也被吕后砍瓜切菜般收实!其后的几次“王乱”更是使汉朝元气大伤。
康熙的儿子们也是相互残杀,血流成河。
中国人礼法繁复,但守之者寡。真应了那句古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唐太宗有几子
唐太宗有十四个儿子: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_;阴妃生庶人李_;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
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承乾秉性聪明,武德三年,封恒山王。太宗即位,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深嫉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后来,李承乾甚至想谋老子的反,被人告密,系狱当死。“帝诏长孙无忌、房玄龄、萧_、李绩、孙伏伽、岑文本、马周、褚遂良杂治,废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帝为废朝,葬以国公礼。”唐太宗有鉴于此,曾下了一道诏书:“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纸空文。
第2子楚王李宽,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国除。
第3子吴王李恪,是隋炀帝女儿杨妃所生。武德三年,封蜀王,十年,改封吴王。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第4子李泰,武德三年,封宜都王。四年,进封卫王,贞观二年,改封越王,授扬州大都督,十年,改封魏王,心怀夺嫡之计。于是太子和魏王双方各树朋党,想下毒手。太子李承乾被杀后,李泰也被“幽闭”起来,后改封泰为顺阳王,迁居均州的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濮王。35岁就死了。高宗永徽三年,薨于郧乡,年三十有五。
第5子李_,武德八年,封宜阳王,其年改封楚王。贞观二年,改封燕王,十年,改封齐王,授齐州都督。他整天与小流氓鬼混,尤其爱好打猎。长史屡谏不听。太宗怪长史辅导无方,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贞观十七年,李_派刺客杀了权万纪,发动叛乱。结果李_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
第6子李_,贞观五年,封梁王,十年,改封蜀王、益州都督。田猎无度,不避禾稼,深为百姓所怨,屡次为非作歹,是个浪荡公子,太宗怒曰:“禽兽调伏,可以驯扰于人;铁石镌炼,可为方圆之器。至如_者,曾不如禽兽铁石乎!”贬为虢州刺史。高宗永徽四年,李_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
第7子李恽,贞观五年,封郯王,十年,改封蒋王、安州都督。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唐高宗上元元年,有人诬告李恽谋反,惶惧自杀。
第8子李贞,贞观五年,封汉王,十年,改封越王、扬州都督。“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失败,服毒自尽。
第9子李治,贞观五年,封晋王。就是后来的唐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后来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杀戮,不能不说是高宗的昏聩所致。
第10子李慎,贞观五年,封申王,十年,改封纪王。虽然聪明好学,可惜是个懦弱无能的胆小鬼。越王李贞劝其反武,他不肯“同谋”,可武则天还是杀了他。
第11子李嚣,贞观五年封江王,六年薨,谥曰殇。
第12子李简,贞观五年封代王,其年薨,无后,国除。
第13子李福,贞观十三年封赵王,十八年,授秦州都督。虽得善终,却平庸无能。
第14子李明,贞观二十一年封曹王。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贬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杀。这显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认可的。
总计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于非命”!
唐太宗的儿子是谁
唐太宗有十四个儿子: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_;阴妃生庶人李佑;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
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承乾秉性聪明,武德三年,封恒山王。太宗即位,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深嫉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后来,李承乾甚至想谋老子的反,被人告密,系狱当死。“帝诏长孙无忌、房玄龄、萧_、李绩、孙伏伽、岑文本、马周、褚遂良杂治,废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帝为废朝,葬以国公礼。”唐太宗有鉴于此,曾下了一道诏书:“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着为令。”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纸空文。
第2子楚王李宽,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国除。
第3子吴王李恪,是隋炀帝女儿杨妃所生。武德三年,封蜀王,十年,改封吴王。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第4子李泰,武德三年,封宜都王。四年,进封卫王,贞观二年,改封越王,授扬州大都督,十年,改封魏王,心怀夺嫡之计。于是太子和魏王双方各树朋党,想下毒手。太子李承乾被杀后,李泰也被“幽闭”起来,后改封泰为顺阳王,迁居均州的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濮王。35岁就死了。高宗永徽三年,薨于郧乡,年三十有五。
第5子李佑,武德八年,封宜阳王,其年改封楚王。贞观二年,改封燕王,十年,改封齐王,授齐州都督。他整天与小流氓鬼混,尤其爱好打猎。长史屡谏不听。太宗怪长史辅导无方,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贞观十七年,李佑派刺客杀了权万纪,发动叛乱。结果李佑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
第6子李_,贞观五年,封梁王,十年,改封蜀王、益州都督。田猎无度,不避禾稼,深为百姓所怨,屡次为非作歹,是个浪荡公子,太宗怒曰:“禽兽调伏,可以驯扰于人;铁石镌炼,可为方圆之器。至如_者,曾不如禽兽铁石乎!”贬为虢州刺史。高宗永徽四年,李_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
第7子李恽,贞观五年,封郯王,十年,改封蒋王、安州都督。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唐高宗上元元年,有人诬告李恽谋反,惶惧自杀。
第8子李贞,贞观五年,封汉王,十年,改封越王、扬州都督。“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失败,服毒自尽。
第9子李治,贞观五年,封晋王。就是后来的唐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后来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杀戮,不能不说是高宗的昏聩所致。
第10子李慎,贞观五年,封申王,十年,改封纪王。虽然聪明好学,可惜是个懦弱无能的胆小鬼。越王李贞劝其反武,他不肯“同谋”,可武则天还是杀了他。
第11子李嚣,贞观五年封江王,六年薨,谥曰殇。
第12子李简,贞观五年封代王,其年薨,无后,国除。
第13子李福,贞观十三年封赵王,十八年,授秦州都督。虽得善终,却平庸无能。
第14子李明,贞观二十一年封曹王。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贬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杀。这显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认可的。
总计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于非命”!《旧唐书》的作者谈及太宗诸子,感叹道:“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
无能的李治继位,娶了父亲的才人武则天,他们的儿子几被武则天杀光!唐改元为周。我看很有点是老天对李世民“杀兄弟黜父亲”的报应。从这个角度看,李世民算不得是个好儿子好兄弟,也算不得是个好皇帝。因为他的道德不足为后世表。
李治儿子们的结局:
1、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字高明,是唐太宗的嫡长子,八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唐太宗对这个小小的皇太子异常宠爱,寄予厚望。但李承乾成年之后毛病越来越多,声色冶游,无所不好。李承乾政变的图谋暴露,最终皇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发往黔州安置。汉王李元昌被赐死,兵部尚书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等人被处死。
2、魏王李泰
李泰,字惠褒。李泰很有文才,曾经主持编写一部《括地志》。唐太宗对李泰另眼看待,各方面的待遇甚至超过了皇太子。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李泰死在郧乡,时年三十五岁,死因不详。
3、吴王李恪
李恪在兄弟当中排行第三,兼任安州都督。李恪的生母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给李世民生下李恪和李愔两个儿子。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后,在处理房遗爱谋反案的时候,长孙无忌趁机把李恪归入案中,判他死罪,以绝后患。所以李恪死得非常冤屈。
4、齐王李祐
李祐,字赞,是唐太宗的五儿子,母亲阴妃。早年被封为宜阳王,进为齐王,兼任齐州都督,贞观十一年前往藩国就任。李祐听从舅舅阴弘智的劝说,秘密招募一些剑客与武士,要组建自己的私人武装。唐太宗把李祐贬为庶人,赐死在内侍省。
5、蒋王李恽
蒋王李恽担任箕州刺史,在安州、梁州等地做过都督。李恽生活奢侈,收集大量的文玩器物,每换一个地方,运送他的玩物需要大量的车辆和民工。上元年间,有人举报李恽谋反。唐高宗派人前去核实,李恽吓得自杀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