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的老师是谁

鲁班的老师是谁,第1张

根据传说鲁班是在终南山上拜的师,师傅只考了他三个问题,并让他磨利了斧子刨子凿子,并磨练他的基本功,后让他把屋内师傅做的所有模型拆了再装,装了再拆,此经三年,终于大成。但并为介绍师傅姓名,只是一个懂得木艺的老神仙

鲁班本名公输般,即公输子,公孙般因为“般”与“班”同音,是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所以称之为鲁班。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工匠,被喻为木匠的祖师。

《墨子》中提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三日不下。他还造了能载人的大木鸢,在战争中担任侦查的任务。据《渚宫旧事》记载:“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历史上还记载了鲁班因为自己的才干,竟然使得父母葬送了性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王允的《论衡·卷第八·儒增篇》说:“巧工为母作木马车,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母亲就这样不见了踪影。而父亲呢,命运更惨。根据唐朝一本《酉阳杂俎》记述,鲁班曾远离家乡做活,因为念妻心切,就做了一只木鸢,只要骑上去敲几下,木鸢就会飞上天,飞回家去会妻子。没多久,妻子就怀孕了。鲁班的爸爸觉得很奇怪媳妇怎么会怀孕呢,于是鲁班的太太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后来有一次,鲁班的父亲趁鲁班回家时偷偷地骑上木鸢,照样也敲了几下,木鸢也飞了起来。但哪知一飞竟然飞到了苏州,当地人见到由天上降下个人来,当他是妖怪,便将鲁班的父亲给活活打死了。

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鲁班师傅诞,上架行木艺工会最重视这个节日,木艺工人昔日十分注重奠师重道精神,他们最奠崇的师傅,就是鲁班先师了。木艺这一行可说是最古老的行业,木工在建筑业中一直占有很重要地位。每年祝贺师傅诞,还有一项很特别的传统活动,就是派“师傅饭”,所谓“师傅饭”,其实只是在师傅诞那天,用大铁镬煮的白饭,再加上一些粉丝,虾米,眉豆等。由于相傅吃了师传饭的小孩子,不仅能像鲁班那么聪明,而且快高长大,健康仱俐,以前,在贺诞这一天,请一班艺人回来唱八音,或者请一台木偶戏来演出,视乎当年的经济情形而定,总之是隆重其事。 鲁班是我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能工巧匠,被誉为木工的祖师。

清水河向东拐了个大弯子,弯子里有个堡子叫鲁家湾。鲁家湾里住着一个姓鲁的老木匠。老木匠已经五十八岁了,十几岁学艺跟班,算起来已经做了四十多年的木匠活。勤劳的老木匠一生盖了两个堡子:鲁家南湾,鲁家北湾。老木匠有个怪脾气,做了一辈子的木匠活没有收过一个徒弟。当别人要拜他为师学艺的时候,他总是推辞说:“跟我能学出个什么手艺来,你没看看我盖的那些歪歪扭扭的房子,打出的不周不正的箱柜?”常了,人们都知道他这个怪脾气,要学木匠手艺的人也就不向他学了。

老木匠一生都不满意自己的技艺,他不但不教别人,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教。一辈子省吃俭用,一个铜钱都能摸出水,就这样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和三匹快马,准备留给自己的儿子长大投师学艺用。

老木匠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叫鲁拴,十八岁了;二儿子叫鲁宾,十五岁;最小的儿子十二岁,就是鲁班。

鲁拴和鲁宾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汉,从下生到长天,锛子倒了不知扶,斧子掉了不知捡,凿斧锯动都没有动过一下。爹爹和妈妈都不喜欢这哥俩。

鲁班从小就勤快好学,常常跟在爹爹后头,帮着拉线和做些零活,瞅着爹爹扬锛使斧砍木头。有一次晌午吃饭的时候,妈妈忽然发现鲁班大半天没在家,便有点慌神了,连忙出外去找,找了大半天才在一家新房子门前找到了他。鲁班正蹲在一边,两手托着下巴颊,呆呆地瞅着几个木匠做窗子哩。

鲁班六七岁就愿意动斧动锯,把圆木头砍成方条,粗粗的木头锯成薄板子。长到了十岁的时候,所有的“家把什”(工具)他都会使唤了,斧子凿子在手上乱转。鲁班成天不闲手,做了很多的小木柜、小板凳、小车……,房檐子底下,堂屋地上都摆满了,象小家俱铺一样。鲁班看见妈妈坐在炕上打线很吃力,便从南山上砍了一棵柳树做了一把椅子,说:“妈,坐在椅子上打线吧,省得腰痛。”鲁班见姐姐的针线箩筐没有地方放,便从北山上砍了一棵榆树,给姐姐做了一个木箱,说:“姐姐,把针线箩筐放到箱子里去吧,省得乱放丢针掉线。”可是当大哥、二哥求他做点木活的时候,他不但不给做,还要申斥说:“有木头有斧子,自己不能去做吗!”爹爹、妈妈和姐姐都喜欢鲁班。

三个儿子一天比一天大了。

一天,老木匠把大儿子唤到跟前说:“孩子,你也不小了,不能总指着爹爹养活你们。‘三岁牤牛(公牛)十八岁汉子’,你应该学点手艺了。还是学个木匠吧,不过爹爹不能教你,我的手也拙,艺也粗,从来连一个徒弟都没有收过。你带上一百两银子,骑上一匹快马,上终南山去找隐居的木匠祖师吧!”老头说完瞅了瞅鲁拴;闲懒成性的鲁拴哭丧着脸,一句话也没有说,接过银子骑上马,扭扭晃晃地走了。

鲁拴走出大门,心想:“终南山离这十万八千里,上哪去找师傅去”于是他骑着马,东蹓西逛了三年,银子花光了,马也卖掉了,光杆回来了。老木匠气的没说二话,就把鲁拴赶出了大门。

老木匠又把鲁宾叫来。“孩子啊,你也长到十八岁了,拿上一百两银子,骑上一匹快马,上终南山去寻找师傅去吧!千万别象你哥那样。”老头说完又瞅了瞅鲁宾;鲁宾的嘴都要噘上天,哭哭啼啼地接过银子,懒懒地骑上马走了。

鲁宾走了一天一夜,一打听,终南山离这有一万多里的路程,便泄气了。他信马由缰地混过了三年,花光了银子,卖掉了马,披着麻袋回来了。老木匠气的更厉害,拿起榆木拐棍,一顿棍子又把鲁宾打出去了。

老木匠唤来了鲁班,流着眼泪摸着鲁班的头说:“孩子,你那没有出息的两个哥哥都被我赶出去了,爹爹一生的希望这回都放到你一个人的身上。你不能让爹爹的这颗心一凉到底,千万千万不要象你两个哥哥那样……”没等爹爹把话说完,鲁班就接过话头说:“爹,你放心吧!儿子早就包好银子,备好了马,只等你吩咐了。找不到师傅,学不好手艺,我决不回来见你!”

鲁班拜别了爹妈,骑上马,便向西方奔去。老木匠瞅着儿子的背影,揩着眼泪,嘴里不住地叨咕着:“还是我的鲁班啊……”

鲁班扬鞭打马,人急马也急,一天就跑了三百多里路程。鲁班走了十天,赶过三千里路,光光的大道走到尽头了,前面出现了一座高山。山又高又陡,道又弯又窄,道上长满了刺棘和狼牙石。鲁班勒住马犯愁了。这时忽然从山脚下走过来一个老樵夫。鲁班牵马上前作了个揖,问:

“老大爷,终南山离这还有多少里路程?”老樵夫捋了捋胡须,慢吞吞地说:“嗯,直走六千里,弯走一万二千里,要找简便道走就得跨过这座大山。”鲁班又问:“大爷,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帮我跨过这座大山?”老樵夫晃了晃头:“这样高的山,一年也爬不到半山腰。”鲁班说:“一年爬不过去爬二年,二年爬不过去爬三年,爬不到山顶我死也不下山!”

老樵夫听他说得这样坚决,也很佩服,笑着说:“你拿我这把镰刀吧,用它砍刺拨石很快就能上去。”鲁班一听可乐坏了,接过镰刀便向山上走去。镰刀轻轻地向地上一拉,刺棘和尖石都拨开了,他很快的就登到山顶。鲁班把镰刀挂在一棵大树上,骑上马又向西方的大路跑去。

鲁班又走了十天,又赶过三千里的路程,光光的大道又走到了尽头,前面横淌过来一条大河。又黑又绿的河水,扔下一块石头子儿,半天都翻不上水花来。鲁班勒住马又愁住了。这时从河对岸划过一只小船来,船头上坐着一个年轻的渔夫。鲁班牵马上前作了个揖,问:“大哥,这儿到终南山还有多少里?”渔夫屈指算了算,说:“嗯,直走三千里,弯走六千里,要找简便道走就得横跨过这条大河。”鲁班接着问:“大哥,能不能想办法把我渡过河去?”渔夫皱着眉头说:“这不行!河又宽水又深,自古以来这条河淹死过无数过路的人!”鲁班说:“不怕水深探不到底儿,不怕大河宽到天边,不跨过这条河我死也不转回头!”渔夫见鲁班很刚强,笑着说:“兄弟,牵马上船吧,我把你渡过河去。”

鲁班渡过了河,又奔上大道,追风赶日又走了十天,三千里路程甩在脑后头。光光的大道又走到了尽头,眼前出现了一座高山。鲁班心想:“这座大山恐怕就是终南山了。”山峰很多,曲曲弯弯一千多条小道。从哪一条道上山呢?鲁班又愁住了。这时他发现山脚下有一处小房,房门口坐着个打线的老大娘。鲁班牵马上前作了个揖向:“老奶奶,终南山离这还有多少里?”老奶奶张口就答:“直走一百里,弯走三百里;三百座山头,三百个神仙,你要找哪一个?”鲁班一听乐坏了,连忙回答:“我要投奔木匠祖师,从哪一条小道上去?”老大娘说:“九百九十九条小道,正中间那一条路就是!”鲁班连忙道谢,左数四百九十九条,右数四百九十九条,踏上正中间的小路,打马向山上跑去。

鲁班到了山顶,只见一片树林子里露出几疙瘩(在这里是“块”或“片”的意思)房脊,走近看是一溜三间房子。鲁班轻轻地推开了门,屋子里横竖放了一地破锛子烂凿子,连脚都插不进去。鲁班向床上一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伸着两条腿正在睡大觉,象雷一般地打着呼噜。鲁班心想:“这个老头子一定就是木匠祖师了。”鲁班没有惊动师傅,把破锛子烂锯收拾起来放在木头箱子里,便规规矩矩地在长凳上坐下,等着老师傅醒来。

老师傅的觉可真沉,翻了好几次身都没有醒,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睁开眼睛坐了起来。

鲁班走上前,跪在地当心,说:“老师傅呀,徒弟今天拜上门,请求师傅能收我学艺。”

老师傅问:“你叫什么名字啊?从哪儿来的?”

鲁班回答:“我叫鲁班,从一万里地外鲁家湾来的。”

老师傅又向:“学艺为什么来找我呀!”

“因为你是木匠的祖师!”鲁班回答得很干脆。

老师傅停了一下,说:“我要考问你一下,答对了我就把你收下;回答不对可别怪师傅不收你,怎样来的还怎样回去。”

鲁班的心跳了一下,说:“如果今天回答不上来,明天来回答;哪天回答上来,哪天让师傅收留!”

老师傅说:“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几根大柁几根二柁?多少根檩(Lǐn)子(屋上托住椽子的横木)多少根椽(Chuán)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

鲁班张口就答:“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三根大柁,三根二柁,大小二十根檩子,一百根椽子。五岁的时候我就数过它。”

老师傅把头轻轻地点了一下,接着问:“一件技艺,有的人三个月就能学去,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学去,三个月和三年都扎根在哪里?”

鲁班想了想回答:“三个月学去的手艺,扎根在眼睛里;三年学去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老师傅又轻轻地点了一下头,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

“一个木匠师傅教好了两个徒弟,大徒弟的一把斧子,挣下了一座金山;二徒弟的一把斧子,在人们的心里刻下了一个名字。如果你学好了手艺,跟哪个徒弟学?”

鲁班马上回答:“跟第二个学。”

老师傅不再问了,“好吧,既然你都回答了上来,我就得把你收下。不过可有一件,要向我学艺就得使用我的‘家把什’,我已经有五百年没使唤这些玩艺儿了,你拿过去修理修理吧!”

鲁班站起身来,把盛“家把什”的木箱放到磨刀石旁,一样样地拿了出来。这时候他才仔细地看清:斧子长了牙,长锯连一个齿都没有留下,两把凿子又弯又秃,长满了锈。鲁班连一口气都没有喘,挽起袖子便磨了起来。白天磨,晚上磨,膀子磨酸了,两手磨起了血泡,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象一道弯弯的月牙。鲁班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利了,长锯磨出了尖齿,凿子也磨出刃了,所有的“家把什”都磨得又快又光又亮。鲁班一样样地送给老师傅看了;老师傅看完了只是点了点头,连一句“行”或是“不行”的话都没有说。

“为了试试你磨的这把锯,要你把门前那棵大树锯倒,它已经生长五百年了。”

鲁班扛着锯走到大树下,大树可真粗,两只胳膊没抱住,往上一瞅,呀!树尖都快要顶天了。鲁班坐在大树下锯起大树来,足足地锯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才把大树锯倒。鲁班扛着大锯进屋去见师傅。

老师傅又吩咐说:“为了试试你磨的这把斧子,要你把这棵大树砍成一只大柁。要它光得不留下一根毛刺儿,圆得象十五的月亮。”

鲁班转过身提着斧子就出去了。一斧子砍去大树的枝丫,削去了树疤,足足地砍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才把一根大柁砍好,他提起斧子进屋去见师傅。

老师傅接着又吩咐:“还不行,为了试试你磨的凿子,要你把大柁凿出二千四百个眼子: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三楞的,六百个扁的。”

鲁班提起凿子便凿了起来,只见一阵阵木花乱飞,他越凿越有劲儿。足足地凿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二千四百个眼子凿好了,鲁班提着凿子又去见师傅。

这回老师傅可高兴了。他离开花藤椅子,接下鲁班手里的凿子,揩去了鲁班脸上的汗珠,夸奖说:“好孩子,什么也难不倒你,我一定把我全部的技艺都传授给你:”说完便把鲁班领到西间屋里去。一进屋,鲁班的眼睛就睁大了,眼神也不够用了。原来这间屋子里摆了好多的模型,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楼阁桥塔、椅凳箱柜,制造得都特别的精致。老师傅笑着说:“你就一个个地拆下来再安上,每一件模型都要拆下一遍,安上一遍;拆安好了,你的手艺也就学好了。你自己就专心地学吧,我不在你的身边唠叨了。”老师傅说完就走了出去。

鲁班拿起模型,翻过来看掉过去看,拿在手里不舍得放下。老师傅让拆安一遍,他拆安了三遍。每天只见他进屋不见他出屋。饭放凉了顾不得吃;胳膊腿累乏了,顾不得伸一伸。每天老师傅睡觉前来看看,鲁班在房子里拆安;睡觉醒来看看,鲁班还是在房子里拆安。当老师傅催促他睡觉的时候,他只是“嗯嗯”地信口回答,可是拿在手里的模型却不放下。

就这样,鲁班苦学了三年,手艺学成了。老师傅为了试试他学的如何,便把全部的模型都毁掉,鲁班凭着牢固的记忆,一样样地又重新给做了出来。老师傅又提出好多新的样式让他制做,鲁班细心地一琢磨,也能很快地按着老师傅的要求做出来。老师傅很满意。

一天,老师傅把鲁班叫来,难分难舍地说:“徒儿,三年过去了,你的手艺也学好了,今天该下山了!”

鲁班一听,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说:“那不行,我的手艺还没有学成,我还要再学三年呢!”

老师傅笑了。“以后你自己学吧,今天说什么你也得下山!”徒弟要走了,师傅送给徒弟点什么东西呢?老师傅想了想说:“你磨的斧子、长锯、凿子就送给你用吧!”

鲁班呆呆地瞅着师傅,哭了:“穷徒弟留给师傅点什么东西呢!”

老师一听又噗哧地笑了:“师傅什么也不要你的,只要你不丢了师傅的名声就够了。”

鲁班含着眼泪拜别了师傅,下山了。

鲁班回来的路上,没有找到指路的老奶奶、渡河的渔家大哥和赐刀跨山的老樵夫。为了报答他们的恩情,鲁班在终南山下盖了一座大庙,在大河上修了一座大桥,在第一次跨过的高山上造字一座大塔。据说这些东西直到今天还有哪。

鲁班回到家,拜见了爹妈,拿着师傅赐给的斧子,记着师傅的嘱咐,给人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后世人尊称他为木匠的祖师。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湿漉漉的。鲁班想帮人们解决这个困难,心里很着急。他心里想:要能做个东西,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才好呢。

鲁班动了好多脑筋。后来,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

还得再想办法!鲁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安。

鲁班想了许多天,还是没有想出来。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花塘边玩,一会儿,一个孩子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一面有一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以凉快。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的,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了什么事了?”

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说:“你试试这玩意儿,以后大家出门去带着它,就不怕雨淋太阳晒了。”

鲁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拿着这么个东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拢起来,那才好呢。”

“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就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东西改成可以活动的,用着它,就把它撑开,用不着,就把它收拢。这东西是什么呀?就是咱们今天的伞。

  鲁班是我国古代土 木工 匠的始祖,那么你了解古代发明家鲁班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发明家鲁班学艺的 故事 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发明家鲁班学艺的故事

 鲁班,公输氏,名般。古代般和班是同音字,就被人称之鲁班。生长在匠人家庭里,自幼就对这种工匠活很感 兴趣 的鲁班想法非常多。在那个时期其实做为一名匠人是非常下等的职业,但鲁班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 爱好 ,依旧跟着家里人出去工作。在鲁班成为大师的过程中也学习了很多,那么鲁班学艺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光是学习家里人的手艺是远远不够的,而鲁班也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 决定 前往终南山去学艺。鲁班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前往终南山,虽然路程很坎坷但还是骑马到了山脚下,刚到山脚下就被前方的路给弄晕了,因为上山的路弯弯曲曲竟然有几百条之多。鲁班请教了山下的老太太终于找到了上山的路,到了山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间比较破烂的平房。但在房间中睡着一个老头,身边只有斧子之类的东西,鲁班心想这人的手艺肯定不一般,要跟他好好学习。

 这个拜师的过程可不容易,老师傅问了鲁班几个问题不仅是手艺上的,更是人品上的。鲁班凭借自己的内心想法成为了老师傅的徒弟,可是这锻炼才刚刚开始,老师傅将自己许多年未用过的斧头给鲁班,让他在屋前磨到可以用为止。鲁班就在屋前磨了七天七夜,将斧头磨的那叫一个亮,师傅看到了很是满意,又让他将门口一颗百年的参天大树砍下了,这一次鲁班整整干了十二个日夜。老师傅看鲁班如此勤劳诚恳就让他去看自己的模型,然后让鲁班自己建造出来,后来鲁班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开始创造,终于鲁班学成了手艺告别师傅了,这就是鲁班学艺的故事。

古代发明家鲁班的精神

 现在做木匠活的师傅都知道鲁班的名字,他被称为中国建筑界的鼻祖和木匠鼻祖。做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鲁班的创作 灵感 多来自于身边的人和事,器具类、实用类的工具都有被发明和改良,而这种勇于创新的 事迹 有很多,被人们归纳为鲁班精神的有哪些呢

 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做为匠人是被嘲讽为下等人的,但是鲁班一直没有被这个社会所淹没,他选择外出至另一个国家,好发展自己的匠人事业。鲁班到达了楚国之后,得到了为楚王建造武器的工作,好的是他并不一味痴迷于建造武器,而是从 政治 出发能明辨是非。因此人们所说的鲁班精神有的核心是科学精神,因为世俗是可以引导一个人走向不同道路的,而鲁班坚持在科学研究的路中走下去就是因为他相信科学。

 中国 历史 上的人被分为劳心和劳力两种人,而鲁班被认为是后者,其实不然。做为一名工匠之所以能够做出一番事业,不仅是 手工 活做的细致,更是说明了这个人是拥有巧思的。鲁班精神的 科技 创造能力就说明了,尊重科学、勇于创造新事物的重要性。只有人们都学习鲁班精神,在科学创造的路上走下去,才能够综合发展国力,为中国民族 文化 做贡献。因为中国原来封闭太久,很多人都对中国科技和创造没有了信心,但只要大家重拾信心,就能够在科学创造上赶超别的国家,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国。

古代发明家鲁班的发明

 鲁班,尊称公输子,是鲁国人。鲁班的名号一直流传到今,他的工匠技艺也是被人推崇的。出生在一个世代都是工匠的家庭之中,鲁班很早就接触了关于建筑和木匠方面的知识。不仅对建筑结构比较了解,最重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也非常强。有很多的奇巧工艺是他发明出来的,那么鲁班发明了什么呢

 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的工艺都在发明着,而在当时的环境中对技艺是很开放的,所以鲁班也有着很好的机会。要说起鲁班发明了什么的话,那就有着很多了。像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比如伞、锯子、曲尺、墨斗,还有一些农业和 雕刻 方面有关的发明,可见鲁班是一位很爱发明创造的人。做为一名热爱创造的工匠,设计这些东西的初始都是为了让人便利,伞的发明就是因为鲁班见自己的老婆在烈日下工作,就参见亭子的遮阴方式而发明了一个可以活动的移动亭子,这才有了伞的最初形态。

 不仅是这种小型的发明,他也有着兵器类的制造,云梯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云梯是古代专门用来攻打城池的兵器,利用它可以站的很高看见整个城池,对打仗的地形掌控很有用。除了兵器还有农业器具,虽然现代人都崇尚高科技,但有一些器具还是有人使用的,比如石墨。以前的人都是用捣的方式来工作,石墨的发明让垂直运动变成了旋转运动,这也很节省力气。无论鲁班发明了什么,他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造福百姓。

1 鲁班的传说故事

2 鲁班的简介及故事

3 王者荣耀鲁班七号最强出装攻略2017

4 鲁班发明了雨伞的故事

5 鲁班根据什么发明了锯子

  1、鲁班造锯:

  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 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鲁班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2、 石磨与云梯

  鲁班一年到头,四处奔波,给别人干活。 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来休息。旁边,有一家人正准备做饭,可是没有面粉了。他们拿来一些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当时,人们都是用的这种办法。鲁班决心改革它,为人们解决困难。 又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捣麦子。老太太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着麦粒。鲁班走过去一看,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里,鲁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来两块石料。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个圆盘,他还安上了木把。邻居们都很奇怪,鲁班做的是什么呢?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高兴极了,鲁班真是为人们立了一大功啊「 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农村曾经广泛使用过的石磨。

  鲁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休。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守卫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弓箭、长矛之类,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多日,干着急攻不下来。

  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造一个长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能在乎地上架起来,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还可以站人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而来的。

  3、

  《列子.新论.知人篇》中关于鲁班雕刻凤凰的故事,更表现了他不怕讥讽、刻苦钻研的精神。故事说,鲁班想雕刻一只凤凰,还没有雕成,就受到别人的讥笑,但是他没有因此而停止工作,反而更加努力,终于刻出了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的凤凰。那些曾经讥笑过他的人,终于不得不佩服鲁班的高超技艺和顽强努力的精神。

  4、

  《玉屑》上的记述:鲁班成年累月在外给人盖房,雨淋日晒,十分辛苦。他的妻子云氏就动脑筋做了一把伞,让鲁班出门做工的时候带上,可以遮日避雨。直到今天,伞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5、

  鲁班发明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斗(用于设定建筑工程),这项发明可能是受其母亲的启发。当时其母正在剪裁和缝制衣服,鲁班注视着这一切,见她是用一个小粉末袋和一根线先打印出所要的裁制的形状。鲁班把这种做法转到一个墨斗中,通过一根线(用墨斗浸湿的线)捏住其两端放到即将制作的材料之上印出所需的线条。最初需由鲁班和他母亲握住线的两端。后来他的母亲建议他做一个小钩系在此线的一端,这样就把她从这种杂活中解脱出来,使之可由一个人来进行。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工匠们至今仍称这种墨斗为班母。

  

参考资料:

不易啊,加分呗

鲁班的师傅是他的父亲,因为他的父亲就是木匠,他父亲为了给儿子交一门手艺,所以把木匠活交给了鲁班,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鲁班进入这一行业以后,发扬光大,从而奠定了他的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69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