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关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关雎》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由雎鸠的鸣叫,引出君子配淑女的联想。

第二节:写君子对淑女的极度思恋和执著追求。

第三节:写君子在想象中和淑女相会的情形。

《关雕》这首诗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正当、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

全诗始于兴,诗词的主人公用雎鸠鸟的和鸣来引起对心爱的姑娘的思念。主人公想起雌雄鸟儿拍着翅膀,欢快的鸣啼求爱,更加思念他心爱的姑娘(窈窕淑女)。紧随着就写了他思念的情状,他是怎么样思念他心爱的人呢主人公没有说他是如何痛苦,如何悲伤,如何难受,而是用“寤寐思之”,“辗转反侧”这些晚上因思念姑娘而难以入眠的细节来反应,情真意切,可谓是“哀而不伤”。

没有说他见到心爱的姑娘后,如何喜悦,如何亲热,像现代人一样,拥抱,亲吻。而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就是用优美的音乐感动她,用欢乐的锣鼓欢迎她。“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同时也是主人公心中向往的,他要和心爱的姑娘结为夫妻,举办婚礼时的喜庆场面。非常喜悦高兴,但很雅致,可谓是“乐而不*”。从全诗来看,描写表情极为含蓄,含蓄中的确有深意,但从整体来说,从孔子的这个评价中,可以看出,编辑者孔子自己也认为《关雎》就是描写爱情的。

从整篇诗词内容来说,也是明显看出是描写爱情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从整篇诗句来看,脉络很清晰。那就是诗歌中的主人公在一个晚上,以雌雄雎鸠合鸣起兴,思念他心爱的窈窕淑女,先是辗转反侧睡不着,然后想着与心爱的人结婚,琴瑟悦之,钟鼓乐之 。就是弹着琴,敲锣打鼓欢迎她。

从全诗来看,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应该是一位纯情的少年。看到了一位美丽贤淑的乡村少女。由于种种原因,主人公无法给心爱的人表达出来。只能把对她的爱深深地藏在心里,日日夜夜都在思念。白天吃不香,晚上睡不着。昼思夜想,难入眠。心中的思念,就像水中的荇菜一样不绝如缕,难以排遣。在痛苦的思念中,主人公又想到了应该主动,弹着琴,向心爱的人表白爱意。想着然后他俩结婚,敲锣打鼓,热热闹闹,迎接新娘,举办婚礼 。

所以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关雎》首当其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表达爱情的诗。对历代后世人,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

中国的古文化灿烂悠长,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有人会觉得古文很难懂,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其实不然,多记一些古文不仅仅是提高你的逼格,而且能在很多时候显得你很有文化内涵。比如说在告白的时候。

如果说起告白,自然不能忽略了《诗经》,《诗经》里面的句子可谓是花式告白,式样翻新。当然,这里面我们最为熟悉的不过是《蒹葭》和《关雎》了,但是我觉得由于这两首因为在在初中课本里面学习过,而且好多电视剧里面没有新意的重复让这两首有点烂大街了。《邶风 击鼓》里面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虽然也是用过好多次,但是我以为很美,不过这两句私以为不能用在告白的时候,应该是两个人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还有《国风·郑风·野有蔓草》中的句子: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前两句自不必说,不过是以景物称托人,又是很直白的赞美。最后一句是说,感谢上苍能够让你我在今天相遇,你的美丽令我一见倾心。

关于告白的诗句其实一下子想不起很多,倒是有很多类似深闺怨妇的诗句,或者是暗恋求而不得的心情,像是李商隐的“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等等。这些先不提。还有一句感觉很美的诗句,“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是说在一起很久了却感觉刚在一起一样,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已经好像是认识很久的故人。以为是一件很美妙的感觉。

诗经里面的话,真的是“思无邪”,在告白的时候用起来我觉得很是恰当。再还有李商隐的诗大多有很美的深闺**情怀,李清照早期的诗句也是很美的小女孩心境,大家有兴趣可以都看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673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