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袁承志最后选择了温青青而不是阿九?

为什么袁承志最后选择了温青青而不是阿九?,第1张

袁承志之所以会选择温青青,不止是因为有金蛇郎君的托付,而且青青也对袁承志付出了很多,另一方面,袁承志知道阿九是杀父仇人的女儿,注定不能在一起。

很多看过《碧血剑》的人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袁承志会放弃温柔美丽的阿九,而选择刁蛮任性的温青青呢?

《碧血剑》中的阿九可以说是一个完美人设,温柔美丽善良,更是有皇家的高贵气质,而相比之下,温青青就显得刁蛮任性很多,她爱耍小脾气,更喜欢乱吃醋,但是,故事的最后,袁承志却选择了温青青。

其实,袁承志是一个不够自我的人,比较被动,而且在感情上也不够果断,他虽然心中有温青青,但是,在与阿九的相处中,也日产生了感情,这样的做法,在我们现在看来就有点渣了。

袁承志与阿九也曾有过海誓山盟,当时的袁承志其实心里还有另一人温青青,焦宛儿曾为了他,和罗立如在一起了,而阿九为了他,则远走藏边,他知道自己不能和阿九在一起,因为他们两人之间隔着杀父之仇。

他最后选择了和青青在一起,因为他不能辜负青青的一番情谊和金蛇郎君的嘱托,这其中也显露了袁承志在感情面前无能为力。

虽然温青青刁蛮任性喜欢吃醋,所以很多人不喜欢温青青,但是,温青青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她深爱着袁承志,担心他被人抢走,因为她除了袁承志,什么也没有了,她的吃醋,其实也是来自她内心的不安和自卑,她不能失去袁承志,这是她的所有。

其实,不管是袁承志最后选择了谁,对另一人都是辜负,袁承志虽然选择了温青青,但是,阿九应该也会一直住在他的心里。

不是喜欢,只是无奈。他欠夏家太多了,终身难报。反观阿九则是杀父仇人之女,爱情可以化解仇恨,但是选择爱情就是忘恩负义。如果没学夏家的武功,没拿夏家的财宝,那结局就和张无忌一样了。同样是亡国皇族,只差一步之遥。

网上看了很多人的美文,自觉自己的文笔尚且粗陋。略述一二: 

    一段让你回味的 爱情 ,不必是时时刻刻地黏糊卿卿我我,也不必一定惊天动地生离死别。只需在不经意间插入几个令人心动的片段,就足以打动观者的心扉。 

江上夺金,青青那一行清泪,便是两人纠缠不清的开始。若不是那行泪,想必小袁子是不会出手吧,若不出手,也就不会搅乱了青青心里的一弘清水害得她一生的相恋。其后的温家之行,原是十分精彩的,可惜黄MM当时似乎还未入戏,与豆子的对手着实是没有火花,不提也罢了。 

等到温母过世,两人回华山葬仙人,执伞攀崖赠剑,磨合已经开始了。金陵城内,一颦一笑间默契自生,榕树林比划时患难与共,更心动的,是魏国公府里那一深深的拥抱,他为觅得知己而喜悦,她为他的喜悦而欢欣。青青的世界缺少家国大义,朱家皇朝还是他日李闯与她都是无关,她关心的只是小袁的理想抱负。谁说青青不是贤妻?一腔柔情润物无声,调皮地要个镯子做纪念,又满是小女子的撒娇情态。能不令眼前的男子心动么?况且之前,他早就将她的安危置于心上最重要的地方。 

    竹林里另一个紫衣女子翩翩而至,若即若离,飘忽不定。两片青叶,一曲哨声,大红袍和雨前茶,孰轻孰重?青青第一次察觉暧昧时,选择的便是抽身,然后生闷气。似乎这也注定了他们彼此间的模式。她疑心她难受但她只会选择离开。人人都爱说她小气,可她的赌气发向的几乎总是她自己。幸亏小袁子疼她,要不转身一走,这气撒的又有何用。门外一缕茶香,小袁子细心为她烧茶,模样甚是滑稽,连连道歉,她作势翻了茶杯。既有大红袍可饮,要我这廉价的雨前茶做什么。但终究是不忍他去捡破碎的碗片,怕得还不是他伤了手么?小袁子这里似乎第一次紧紧抓住了青青的手,“我还是觉得和你一起喝茶快乐”,温柔话语背后,可曾想到是他不许她抽手的强硬。人人说小袁子木讷怕青青,其实可知,是青青这一辈子都不可能从这双大手里抽出了。就想有人评的那样,不是青青死缠着小袁子,而是小袁子根本放不开青青,也不想放。(话外下,很HC豆子握黄MM的手啊,比拥抱啊KISS啊看着甜蜜多了,此后又出现过几次,看着很窝心的。所以 爱情 的表达方式有多种,含蓄未必不能表现情深啊) 

再者可能是抗敌的那次。你就不担心我会有危险么?青青怒而生泪,小袁子一脸呆滞,可能是待在一起的时间常了,反而没了金陵城里的殷殷关切,总觉得一回头,那人总在背后等着。而他,已经将她溶入了他的事业他的未来中。那时刻,小袁子可曾想到他日的华山上,几乎要失之交臂。 

盛京之下,前途凶吉为卜,青青无法陪他前行,不求他完成大义,只愿他平平安安。“一百个靼子皇帝的性命也抵不上你一根的头发”,他却还与她调笑,柔情蜜语里是一个男子一生的承诺。我的傻青青,你听明白了么? 

峰回路转,马道上一溜烟尘带来的是心心念念不惜为他以身犯险的人儿。欢喜啊,泪却涌出,一个拥抱,代替千言万语。 

从石梁开始,浙东,江苏金陵,北方七省,泰山之颠,大破清军,毁坏红衣大炮,北上盛京刺杀皇太极,回北京报杀父之仇至到李闯破城,一路上都是她的陪伴。等她突然被人掳去消失了踪影,小袁子才感念没有她的日子是如此的难耐。即便有冰雪聪明的女子在一旁蕙质兰心,他心念的,还是眼前会浮现的俏丽身影。所以得知她的下落时才那么失态,以至险险误了大事。但青青不那么看,她只是看到他带着另个女子而来,加之别人的打击历历在耳,怎不难受?原来代替我的人比比皆是啊,我失踪这些天,他可曾想找我?青青的敏感青青的任性无疑在这里带来不少惊险,也带来了观众观看的趣味。狠狠跺着床板,指桑骂槐得数落负心人,心里有的是对他无法的割舍。虚惊过后,才知一场误会,可惜了焦姑娘在一片小儿女的打闹中早早订了终生。大概青青是不会知道那个为她焦躁不安的大哥是何模样了,也不会知道一向谦和的他在宁王府邸暴戾地下重手是何模样,她看见的,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年轻人,所以要好好管着,千万不可叫别人看了去。傻青青,要是你哪天真不要他了,估计他会一直把你捆在自己身边呢。你总觉得是自己看着他,却不知他是一生一世都不许你从他身边消失了。 

所以,青青选择在最后负气出走是多乱小袁子的心志啊。难道就因为他常唤你青弟就表示他不当你是女人么?青青的逻辑,从喜欢上小袁子开始就简单了;小袁子感叹着,这一次次怎么就不明了他的心呢?很久以前不是都说过了么,只喜欢你泡的雨前茶啊。 

华山最后一次忘情的相拥,吐露的是相思的苦,是珍惜的痛,是彼此间忠贞的情。青青未必能知他在塌前的伤心落泪,未必能见到他的失魂落魄,但是那句我情愿中毒的人是我已代替了所有。谁让是青青自己选的小袁子呢,他的口拙,他的含蓄,他的谦恭,都是青青自己选的。当他最终挂帆海外,身边依偎的只有青青。纵使别人家的女子生在富贵也好,身在大帮派温宛能干挥斥方遒也罢,都不与青青有干系了。从此之后冷暖有人知便是青青要的幸福了。 

一如在当年金陵城魏国公府邸里小袁子拥住她时她想到的那两句话“易求千金宝,难得有情郎”。 

《碧血剑》迷们大体上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袁承志最爱的人是阿九,而对于青青只有责任;一派支持青青和袁承志在一起。我们不妨可称之为九迷和青迷。

其实,和阿九相比,青青处处落下风。论出身,阿九出身帝王之家,贵为公主,而青青却出身匪窝,还是个私生女;论相貌,阿九也远比青青漂亮;论修养,阿九是大家闺秀,青青却小心眼动辄发脾气。不管怎么说,阿九才是承志的良配,然而最后和承志走到一起的却是青青,难道这只是偶然吗

种种迹象表明,袁承志心里有阿九,这种感觉也许能称得上“淡淡的爱”或者“深深的喜欢”,但可以断定,承志和阿九绝对不会走到一起!

崇祯皇帝,阿九的父亲,灭了袁承志满门,杀父之仇灭门之恨不共戴天,如果承志能放下仇恨和杀父仇人的女儿在一起,那怎么对得起一门忠烈若真是那样,算青青瞎了眼!

不可否认的是,和仇人的后人成为眷侣的例子也有(《萍踪侠影》张丹枫和云蕾),但那限于被害人一方犯了错或者出于误会,而杀人者是出于更高层次的目标不得已而为之,成为眷侣的条件也是杀人者内疚一生最终偿还血债,结局皆大欢喜。但袁承志和阿九的情况就完全不同,崇祯因昏庸故错杀忠臣还厚脸皮死不认错,而袁崇焕一门忠烈含冤九泉,这种情况下,承志阿九怎么会在一起

诚然,这是客观因素,也只是决定了袁九难成眷属,并不说明承志不爱阿九,而真正使袁九分道扬镳的,是阿九的天真与无知!

惠王作乱,袁承志看在民族大义的份上先公后私,阿九却示意他趁机求为驸马。这时候的阿九,完全不了解承志。承志的本意是阻止清兵入关,可是在阿九看来却成了单纯的为了美色与荣华才有此行为,这让承志的忠烈之心往哪放让民族大义往哪放此时的承志,应该很伤心吧!

为了保护崇祯,承志将金蛇剑给了阿九,阿九受之不疑。这至少说明了,在阿九心里父皇的位置要远比承志重要(这无可厚非),但是他和袁承志相爱的唯一条件,就是她能放下优越的家庭条件和对父亲的留恋和承志远走高飞(承志还未必愿意)。

如果这一点承志也能忍受,那阿九的一句“袁督师真的是被冤枉的吗”就无异于在打承志耳光了,这是对袁崇焕冤情与忠心的最大不敬,也是对承志二十多年所作努力的全部否定,这样的天真与无知,承志怎能和她终生相守

对于阿九,承志是矛盾的,不能爱,也不想爱,却有着深深的喜欢。所以在华山绝顶和玉真子决战之时,他才想到让玉真子把二人都打死算了。说实话,此时的承志有点窝囊,想到了用死解决问题。可是如果把阿九换成青青,承志还会想到死吗不会,他想的,一定是“打败玉真子,和青弟幸福的生活”。这才是深深的爱。

不错,承志躺在阿九床上的时候也曾“情不自禁”,但那种情况下其主要作用的是“性”而不是“爱”。君不见杨过在给陆无双接骨时也曾有流氓举动,在思念小龙女的时候也曾夺走完颜萍初吻,难道那也算“爱”

青青是承志下山之后认识的第一个人,也是结交的第一个“兄弟”,两人对月谈心之时,青青的那句“不管你的仇人有多厉害,我都帮你”一定会很让承志很感动吧!即便承志还不知道青青是女儿身,但就凭这一句,这个生死之交,承志是交定了。而且,这句话比之阿九的“袁督师真的是被冤枉的吗”要强多少倍!

了解了青青的身世,承志对她更加怜惜,因为二人身世相似,保护“青弟”的想法在承志心中油然而生,更何况,青青的父亲夏雪宜还是承志的半个师傅,那亲近之意就更浓厚了吧!

宝藏找到之后,青青的举动也让承志刮目相看。宝藏是凭借青青父亲的遗图得到,女承父业本就天经地义,青青却将它都送给了承志,或许你说找到宝藏是承志的功劳,那假如把青青和阿九互换位置,阿九是把宝藏送给承志还是献给朝廷镇压闯王

再到后来,青青每次对情感的表达都令承志感动万分,从刺杀皇太极临行前的千叮咛万嘱咐,到承志被擒之后的彻夜不眠,再到结局之时承志被清兵围攻受伤,青青无微不至的照顾,都注定了最终和承志在一起的是青青而非阿九。

青青虽然比较任性,但她还是很聪明的。她的功夫本就不低,先是从小慧希敏手里骗到或抢到黄金,后是将海沙派杀得片甲不留。可是和承志在一起之后,她就很少出手了,受到孙仲君进攻,即便不敌,退避还手总还可以吧(青青性格本就如此),可她索性躲到了承志身后,让大哥打发她,此后类似情景不胜枚举。呵呵,受到心上人奋不顾身的保护,青青应该很幸福吧!这也满足了承志保护“弱者”的虚荣心。

青青有着阿九没有的优势:青青没有后顾之忧,她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大哥的爱情之中,但阿九不行,她有诸多顾忌。单凭这一点,阿九在另外三个方面的优势就不足为意了。

所以,相较之下,青青比阿九爱的更深,更了解承志,她取得最终的胜利,也就情理之中了。

再说承志,他也想过二美兼得,可是事实决定只能娶一个。而选择青青是早就决定了的,虽说他很少表现出来。但是这何必要表现出来呢情理之中顺其自然的事,需要刻意去表现吗

重逢安大娘,安大娘曾问承志可有心上人,袁承志“想到青青,脸上微微一红”,此时在承志心中谁轻谁重已经很明了。

青青被掳,承志一怒之下点了五毒教所有人的穴道,只为换回青青。“冲天一怒为红颜”,不仅是吴三桂,袁承志也有这种英雄气概!在惠王作乱之时,承志可曾想到“阿九危险,我要救她出来”

最后,阿九出家远走西藏,承志未曾劝阻,只是说“我会去看你”,呵呵,如果真的会去看她,又何必放她走

为了打消青青疑虑,承志明知婉儿钟情于己却坐视其嫁给自己不喜欢的师兄而不加阻拦,这分明是对青青无理取闹的纵容。因为他只要说出一句阻拦的话,青青就会伤心欲绝。为了不让青青伤心,他牺牲了婉儿的幸福。从这一点看,对女友无理取闹的纵容,袁承志当仁不让!

在这场爱情角逐中,青青是胜利者,以后即使大哥会不时的想起阿九,但这对于青青来说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袁承志非常喜欢阿九,阿九是一个可爱的姑娘,他们俩人的感情很深,为了阿九他不惜一切代价。

读过原著小说的朋友可能一定会记得,当年的一场战争之后,袁承志决定远离是非之地,去到异国,但他心里对阿九一直放不下。围绕着小说中的两个女主角,青青和阿九袁承志更喜欢谁呢,可能他自己都说不清,根据原著的描绘,他最终也没跟阿九在一起。而现在看来,这段爱情故事就是金庸先生对男女间爱恨情愁的一种诠释。

来看看女主人公阿九这个人物,阿九是一个公主,是崇祯皇帝的掌上明珠,而崇祯皇帝是袁承志的杀父仇人,这种杀父仇人的女儿,怎么能与他双宿双飞呢。即使袁承志与阿九单独相处时,也曾有过“情不自禁”,但对于袁承志来说,这种情感是有界线的。袁承志最后将金蛇宝剑送给了阿九,但到了在华山混战之时,想让玉顶真人把阿九杀死。

后来,袁承志从华山学了武艺之后,又结识了一位中原的好友,这位好友对自己用情至深,让袁承志感动不已。在这期间,袁承志与青青走得较近,可能是由于青青出身比较可怜,袁承志对她格外的怜惜,哪怕青青有时无理取闹,也会依着她。而且相比之下,青青逐渐地更加了解袁承志的内心世界,袁承志也很珍惜与青青的这种缘分,这让两人的感情更加升华了。

在故事的结尾,阿九离开了中原,袁承志也只有道别之间,并没有挽留,因为他明白,他跟阿九在一起是不可能的,既使曾经有过喜欢,如今也只能深深的埋藏心底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638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