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详细解释一下什么是三淮一体呢?谢谢

谁能详细解释一下什么是三淮一体呢?谢谢,第1张

早在1997年,当时的淮阴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淮一体化”的城市发展设想,希望通过“三淮一体化”将淮阴市城区、淮安市(县级)城区和淮阴县县城有机连接,形成“三淮一体”的格局,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中心城市区域联动效应,带动相邻城市乃至整个苏北区域的发展,从而缩小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南北差异。 “三淮一体”的城市发展设想最初并不是行政区划调整上的,并非“三淮”政区的简单合并和城市的连片发展,而是希望通过三种管辖权利机制的协作,即淮阴县、淮安市和淮阴市各自保持自己的公共财政、行政体制和行政区划,共同担负和实现一体化区域经济进步、城市发展、区域带动的任务,在涉及对区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时,“三淮”三方必须通过沟通与平衡各方利益,使三淮区域实现共建、共享的最佳效益。 淮阴市委、市政府提出“三淮一体化”的城市发展设想后不久,国家民政部逐渐发开撤县(市)建区政策,当时全国范围内各地市纷纷撤销郊县和县级市建立市辖区,淮安也适时提出了“三淮合一”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2000年12月21日国务院[[/font]国函132号批复:1、同意将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2、撤销县级淮安市,设立淮安市楚州区,以原县级淮安市的行政区域为楚州区行政区域;3、撤销淮阴县,设立淮安市淮阴区,以原淮阴县的行政区域为淮阴区的行政区域;4、地级淮安市辖盱眙县、涟水县、金湖县、洪泽县、清河区、清浦区和新设立的楚州区、淮阴区。由此,“三淮一体”的城市发展设想从开始的区域协调、经济协作转变到政区合并、政令统一上来,通过对行政区划调整,使得“三淮”由三个不同的行政个体联合成一个共同的行政单位。 原淮阴县和县级淮安市的撤县(市)建区的行政区划调整打破了旧有的行政壁垒和区划束缚,为原地级淮阴市建设苏北中心城市起到了基础性作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三淮合一”的行政区划调整后,新地级市淮安市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47平方公里扩大到3171平方公里,市区总人口由55万扩大到257万人,有力地拓展了淮安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县同城所造成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

赵北美佳政,

玉笥犹残药。

兰蕙不忍生,

我来淮阴城。

爱子洞庭迷,

你若不信爱。

赵瑟正高张,

玉环腾远创。

兰署得人芳,

我来南山阳。

爱礼谁为羊,

你若不嫌弃。

淮安中学和淮阴中学不是同一所学校,淮安中学全名为江苏省淮安中学,淮阴中心全名为江苏省淮阴中心。

淮安中学位处淮安市淮安区楚州大道以东、杜康桥路以北,占地326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校园由同济大学设计,为德式后现代建筑风格。交通便利,乘坐公交游3路、游8路、60路、62路及有轨电车均可抵达校园。

学校自1979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以来,先后获得“江苏省模范中学”“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民办学校”等十多项荣誉称号。2001年4月,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4年2月,被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2016年9月,被省文明委评为首届江苏省文明校园。

2003年8月,学校成功改制为“民办公助”性质的学校,激发了内部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学校按五星级高中标准建设新校区,拥有省内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淮阴中心成立于1902年,初名为“江北大学堂”;1978年更名为江苏省淮阴中学。是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中、江苏省首批十四所重点中学、江苏省合格重点中学。

据2015年7月学校网站显示,学校总面积173333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78346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01586平方米,学生宿舍建筑面积11084平方米,教学教辅用房面积2467513平方米,体育卫生用房3328平方米,生活用房240895平方米,共有60个班级,在校生共计3000余人。

校训是进德修业,弘毅笃行。“进德修业”为学生进学的两大任务。《大学》首句提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意思为“大人之学”,其首要任务在于“明德”。

对于淮阴中学的学生来说,“进德”就是培养自己的崇高思想品德,成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础道德,这是成人之本。

-江苏省淮安中学

                        -江苏省淮阴中心

司马迁在《史记》中总结陈词,指出“天下已集(同辑),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天下已经安定,韩信竟然还图谋叛乱,被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认为韩信之死,被夷三族,罪有应得。

然而仔细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却又让人不免恶意猜测,司马迁认为的韩信图谋叛乱,可能也是人云亦云。

公元前197年,汉朝建立第五个年头,韩信曾经部将陈豨,与王黄等人一同反叛,自立为代王,刘邦帅兵亲征。一年多后,汉军平息叛乱,樊哙在灵丘斩杀了陈豨。

根据《淮阴侯列传》记载,公元前200年时,韩信与陈豨密室谈话,说出“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我在都城呼应你,天下可图也;公元前197年,陈豨谋反之后,韩信派人告诉陈豨说,“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你只管大胆起兵,我在长安协助你。

但问题在于,韩信是千古兵仙,与陈豨密谋之事,肯定不为人所知,而且陈豨是被斩杀,又没有被审问,那么这些密谋的话从何而来?况且,韩信心高气傲,即便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他,而韩信却还说出“生乃与哙等为伍”,这样一个人竟然对能力一般的陈豨非常客气,不免让人惊奇。

史记中对韩信的谋反记载,还有一些令人疑惑之处。

韩信策应陈豨的办法,就是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万事俱备之后,却因为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一生所向无敌,却唯独这一次出现狗血桥段,难免让人感慨实在太巧了。而且,韩信是兵法大家,为何认为仅凭一些罪犯和奴隶就能成事,袭击了吕后和太子,对大局何用?

吕后知道韩信谋反,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韩信不疑有他,结果一进宫就被抓了起来。但皇帝归来,动静不会小,韩信难道一无所知?韩信要策应陈豨,说明肯定要高度关注陈豨,为何“诈言豨已得死”,韩信一点不怀疑?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韩信根本没有谋反,只是说了一些牢骚话,而刘邦吕后想要除掉他,却又因他功勋卓著,不好莫名其妙的杀,否则会引起公愤,于是扣了谋反的屎盆子在他脑袋上。

为什么说韩信没有谋反,不妨参考彭越案,两者遭遇实在太巧了。

彭越对他的太仆很生气,打算杀掉他,结果太仆却诬告彭越谋反,刘邦突袭逮捕彭越之后,只是将他流放蜀地。去蜀地的路上彭越遇到吕后,一阵哭诉牢骚之后,吕后劝说刘邦杀了彭越,所谓“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找彭越一个手下再次诬告他谋反,由此彭越被灭族。

韩信与彭越遭遇高度相似。前201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结果韩信没有一点防备,刘邦抓住韩信之后,除掉韩信王爵,改封为淮阴侯;前197年,有人告发彭越谋反,结果刘邦抓住彭越,将他贬为平民,发配蜀地。这一次谋反之说,应该是刘邦刻意制造,目的就是为了削藩。

最终,韩信在淮阴侯上,彭越在流放路上,再一次被人告发谋反,而这第二次被告发谋反,直接导致二人被杀。显然,第二次谋反告发,应该就是吕后刻意编造的(吕后认为“彭王壮士”,更认为韩信天才威胁更大),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杀死韩信与彭越,免除后患。

既然韩信没有谋反打算,吕后为何要杀韩信呢?

要知道,韩信对刘邦一直心存感激,即便在最好的时机,也没有想过背叛刘邦。楚汉争霸中,韩信东进灭齐,又打败龙且之后,中国形成了项羽、刘邦、韩信三股势力,如果韩信两不相帮,那么就会形成秦末三国局面,项羽派人劝说韩信或帮他或两不相帮,但韩信却直言誓不叛汉,拒绝了项羽美意。汉朝建立后,韩信为了表白心意,甚至杀了好友钟离眛,向刘邦表明忠心。

有人认为,韩信虽然誓不叛汉,但在诛灭龙且之后却要求封为“齐王”,由此惹怒了刘邦,所以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开始清算:先是改封韩信为楚王,后又找茬改封他为淮阴侯,最终借助陈豨谋反之机除掉。

但这一说法有点牵强,因为韩信功劳太大,以当时社会氛围来说,不可能不被封王。连彭越、英布等都能封王,以韩信功绩不封王肯定说不过去。所以,韩信“讨要”齐王称号,虽然让刘邦不舒服,但却不是刘邦要废掉他的关键因素。

真正原因在于:韩信太厉害了,以至即便被贬为淮阴侯,吕后依然不放心,就像不放心已经贬为平民的彭越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的确该死;但从真正罪行角度来说,韩信的确不该死!

韩信与彭越太强,这是刘邦担忧的原因,只是刘邦未必要杀了他俩(笔者认为刘邦未必准备杀韩信,而是想将韩信解除兵权,圈禁在长安做一个淮阴侯罢了),而吕后却认为要斩草除根。但无缘无故斩杀功勋大将,这是不得人心之举,所以就编造了一个十恶之首的谋反罪名。数十年之后,司马迁在编修这一段历史时,就将汉初官方炮制的这一“铁案”给记录了下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619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