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少年包青天3》的一些问题。

请问一下《少年包青天3》的一些问题。,第1张

  1庞统是否对小蛮有意思?是否有对小蛮表态过?

  回答:庞统确实对小蛮有意思,在面具杀人的单元里,他送了簪子作为生日礼物给小蛮,并要她记得自己说过的话。(小蛮之前说,谁记得那天是什么日子(指她生日),她就嫁给他。)

  2包拯做的那个梦见小蛮的胴体的梦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老是梦见的?

  回答:貌似是包拯闻到香草以后做的梦,最初是在面具杀人单元的开始那集。至于老梦见,我倒没注意,应该就是闻到香草就会梦到吧,香草会引起人内心深处的欲望。貌似是这样。

  3展昭和小狸是互相喜欢的吗?!最后有没有在一起?如果没有,为什么没有在一起?如果有,那是怎么样在一起的?

  回答:展昭和小狸是互相喜欢的,在第二单元认识,有苗头,在天芒现单元发展开来。最后,没在一起,小狸回到扶桑去了。因为她要继承火贺派,她说她应该长大了,要承担责任。

  4公孙策喜欢小风筝,小风筝喜欢公孙策的吧!?那为什么小风筝不能和公孙策在一起?

  回答:公孙策喜欢小风筝,小风筝也喜欢公孙策。但是他们之间的问题解释起来比较复杂,具体我就不多说,就直接说不在一起的原因吧。原因也满复杂的,唉都是别扭的人啊,书读多了就这样。

  首先,是小风筝的身体,她的身体一直有隐疾,导致她不敢去接收爱情,虽然在天芒现单元里两人在一起了,但是还是存有隐患。

  其次,他们的裂痕体现出来,是最后单元,公孙策把小风筝关了起来,虽然,小风筝理解他这样是为了她好,但是,她说“希望自己的男人,任何情况下都是站在自己身边,不问任何理由地相信呵护她的”云云,大概是如此吧。

  再次,除了公孙策,还有一个耶律文才,他是抽到咸卦的人,在他的心里,小风筝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公孙策心里,有太多其他的需要他去重视的东西了。这点是我的理解。

  最后,我觉得是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没法在一起。这点请注意电视吧。不过,电视也没明确说,他们肯定不在一起,只是安排小风筝去找耶律文才搬救兵,然后,小风筝就在大辽呆着而已。或者是为第四部新的女主出场作铺垫吧。

  其实,你要我说吧,你看公孙策的样子,完全是需要别人呵护保护的,又怕冷又洁癖又别扭还会被女人调戏完全没办法,无法想象他去保护爱护女人的情景。所以,他跟木兰表白,我看得爆笑无比。当然,他有极高的智慧和谋略,某些时候比包拯强多了,也可以说是外柔内刚的,但,这不能抹煞他需要别人照顾的事实。说句找拍的话,真的很“娇弱”。

对木兰的告白:

木兰,我知道你的心意,明天我就要走了,你收拾好一切跟我一起走好吗?你放心,我还会好好的疼你;你病了,我会喂你吃药;你累了,我会让你躺在我胸口休息;你老了,我会拉着你的手,我们一起去看夕阳,回忆往事,回忆双喜镇的事,回忆我们儿子出生时的事,我们孙子出生时的事。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自己,不让自己比你先死,我要照顾你到最后,让你舒舒服服的走,不会让你感到一点孤独,木兰,跟我一起走吧……等我!

公孙策:小风筝

小风筝:你没话说,那我走了

公孙策:我喜欢你!!

我跟耶律文才比试抓凶手,真的不是想要拿你当赌注

你是天地间最好最好的女孩子,只有天地间最好的男人才能配得上你

我知道,你坚强,可你更需要有人来呵护,对吗

如果我连杀你外公的凶手都抓不住,我还有什么资格站在这里跟你说这些话呢

我只想证明,证明给你看,我公孙策不比任何人差

三支咸卦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你为什么总是对我忽冷忽热,忽好忽坏的

我真的根本就无法知道可我知道,我喜欢你

也许在你心里面,也许在你心里面还有许多不必要的忧虑

没关系,有我在这里陪着你呢!

我会保护你,会照顾你,让你慢慢地忘掉那些忧虑,直到它们完全消失为止相信我好吗我一定会做的很好

我懂,我苯,我不聪明可我知道我们之间有爱,你知道吗

是的,我爱你!!!

公孙策庞飞燕结局

公孙策和庞飞燕在《少年包青天》第一部中是恋人关系。那么在《少年包青天》第一部中,他们两个最后怎么样了呢公孙策庞飞燕结局是什么呢

庞飞燕剧照

原先公孙策和庞飞燕并不是互相喜欢的关系,更准确的应该是一对冤家。两人经常性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大吵大闹。一向以性格沉稳的形象出现的公孙策在遇见了庞飞燕之后,就变了。他会与庞飞燕吵架。会与庞飞燕打闹。就是这打打闹闹,反而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两人之间爱情涌动。

要知道,一开始的庞飞燕喜欢的并不是公孙策,她心仪的对象,正是公孙策的死对头——包拯,从而对公孙策从来不给好脸色。而公孙策也对这个“没有眼光”喜欢包拯的女人没有兴趣。结果这样“冤家路窄”的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两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最后,在公孙策将要远去考取状元的时候,早已对公孙策情根深种的庞飞燕向公孙策问道:“公孙策,你什么时候来向我爹提亲啊”公孙策回答道:“等我考上状元吧。”就这样,庞飞燕在她最美好的年华等待着公孙策回来迎娶她。那么最终公孙策有没有回来娶庞飞燕为妻呢公孙策庞飞燕结局是什么呢庞飞燕会成为公孙夫人吗

结局是:虽然公孙策喜欢庞飞燕,庞飞燕也喜欢公孙策,但是公孙策并没有与庞飞燕结婚。

公孙策向小风筝表白

小风筝是《少年包青天》第三部中的人物。在《少年包青天》第三部中,公孙策与小风筝是情侣关系。而且,是公孙策向小风筝表白的,虽然最终两个人并没有结婚,但是公孙策向小风筝表白的那一幕还是非常经典的。下面就来重温一下这个经典吧。

小风筝剧照

小风筝是陈传老人的玄孙女。她非常聪明,擅长诗画,还继承了陈传老人的衣钵,会占卜之术。由于陈传老人曾经为小风筝算过一卦,卦上显示小风筝若是找到了如意郎君,那么两个人便会遇到灾劫。因此,小风筝在发现自己喜欢上公孙策之后,一直不敢对公孙策表示出来,更是对公孙策忽远忽近,忽冷忽热的。

在小风筝得知公孙策那她当赌注与耶律文才比试抓凶手的时候,小风筝转身就跑。就在这时,公孙策急急忙忙地追了出来,呼喊着“小风筝”。在小风筝终于停下脚步,与公孙策面对面的时候,公孙策却又沉默了。小风筝便又转身急走。心急的公孙策脱口而出“我喜欢你!”然后开始了公孙策向小风筝表白的话:“我跟耶律文才比试抓凶手真的不是想拿你当赌注,你是天地间最好最好的女孩子,只有天地间最好的男人才能配的上你。我知道,你坚强,可你更需要有人来呵护对吗如果我连我连杀你外公的凶手都抓不住,我还有什么资格站在这里跟你说这些话。我只想证明,证明给你看,我公孙策不比任何人差!”“我懂,我笨,我不聪明。可我知道我们之间有爱你知道吗是的。我爱你。”

公孙策与木兰

木兰是《少年包青天》第三部中的又一主角。在《少年包青天》第三部中,她与公孙策有过几集的对手戏。公孙策与木兰之间是有些什么纠葛呢

木兰剧照

木兰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古典美女,有着浓浓的古典气息。她明眸皓齿,笑容温暖,是一个宛如冰山上冰清玉洁的雪莲花般的女子。就是这样的女子,让一代才子公孙策,为之倾心。

木兰和公孙策的初遇,是木兰用一抹笑和一双带笑的眼眸连起来的。就是那淡淡的一眼,看醉了公孙策。为了这个仙女似的的人儿,公孙策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原则。明知案件仍有疑点,但是为了成全自己心尖儿上的女子,他选择放弃追究。他深情款款的对待木兰这个女子,多想与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但是木兰不能。面对这个惊才艳艳的才子的深情攻势,木兰多想自己就是这表面的弱质女子,纤纤红妆啊。即使自己永世不能言语,就这样静静地注视他一生也好。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最终木兰选择了留书一封,一走了之。她不愿公孙策知晓内里的真相,不愿意伤害这个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男人。这个清朗俊廷的胸膛不属于她,这双竹节分明的手掌也不属于她。即使自己的离开会让公孙策遗憾,会让他伤心,但是他的情,木兰要不起。

公孙策与木兰注定不会有结果。在最后案件的真相还原的时候,木兰选择了用匕首穿透自己的胸膛。

最后一案中最开始发现小蛮被杀(其实是自杀,而且是假装的) 包拯、公孙策认为庞统是疑凶,审问庞统时庞统却说小风筝是凶手,并提供了有利证据;小风筝无法为自己辩白,被收监了;公孙策去探望她,并答应一定为她洗冤。 后来察出小风筝不是凶手,公孙策亲自去放她;但小风筝通过此事认为公孙策虽然优秀,却不是她心中最理想的男人;在路上,她离开了公孙策(可能去了辽国) 最后庞统与仁宗翻脸,剑拔弩张之际,探报说辽兵来犯;庞统和仁宗只能同心御敌;结果辽兵是公孙策请小风筝让耶律文才假装出兵,借以化解危机;耶律文才出兵条件是小风筝在大辽陪他半年;半年后,小风筝要走,耶律文才守信没有强留她;而这是公孙策已辞官作了教书先生。(后面没有演小风筝是否再次与公孙策相遇)

主要还是讲了一种大爱吧。

剧中主要有三段感情线,也可以算是三类人的感情方式,但可惜的是最后都不算有一个好结局。在此谈下个人感受,从并不算太复杂的展昭讲起。

首先是展昭和小狸。两个都不是很复杂的人,展昭或许是自小在相国寺长大,本就心思纯善,再加上他不追求名利,与朝廷城府毫无干系,十分简单。而虽然小狸来自东瀛将军府,但自小隐居山中埋首练武,她的师傅一孽因看透人世,便也尽力的保护小狸不被世俗污染,于是小狸也成为一个纯善可爱的姑娘。心思单纯的两人互相吸引是非常水到渠成的事情,他们从相识到互相喜欢带着一种本性自然,一如孩童般简单。但是人都有长大的一天。世事无常,变得太快,小狸必须要接受赋予她的责任——火贺派。假如她能自私一点,留在大宋,那她与展昭也许能一直在一起。她犹豫过,却下了决心回东瀛。她的本性让她无法抛师父师公的心血于不顾,一如假设相国寺有事,展昭也一定会义不容辞,将责任扛在肩头。女子同男子更早成熟,所以展昭也犹豫想要阻止,甚至开口让小狸留下。但最后他了解小狸的心情,相信他们都是同类人,所以他还是让小狸回去了。他可以自私,却没有自私。小狸可以不管火贺派,却没有不管火贺派。这无疑是种大爱。为大爱弃小爱。

其次是公孙策和小风筝。关于此,要说到四人。

公孙束竹,可谓大宋第一佳公子,博学出众,文采风流,儒雅有礼,谦谦君子,品性相貌皆是无二,不愧“公子世无双”,只是难免傲气与自负。从剧中看,能让他倾心的女子,无非两种,要么如弱柳扶风,柔情款款;要么,品诗词、赏书画,才藻艳逸,与之不相伯仲,可你来我往,同伯牙子期。

假设木兰是女子,那必是前者。(不知她是凶手之前)木兰是个柔弱的哑女,乍一看去,白嫩干净,娇小瘦弱,她的眼睛充斥楚楚可怜,有若秋水,是个男子都会疼惜。更何况在剧中公孙公子一不小心看见她在沐浴更衣,宋朝重五伦纲常,名节最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公孙公子无来由的会产生一种责任感:他要保护她!木兰还是满足了公孙的一些大男子情怀吧。可惜,木兰不是女子。个人认为,这也不算是真正的感情。

小风筝,陈传老人的玄孙女,无疑是后者。懂诗词、懂书画,才思敏捷,与公孙公子明里暗里吵嘴皆随时口吐珠玑;她也知天文地理,更知玄学术数。甚至公孙都承认,这女子不止懂,而是太懂了。有个词语,叫做知音。无疑,在才学上,他们是不能否认的知音人。

公孙策乃如玉的公子,他欣赏文学,喜欢与人切磋文学,第一次接触小风筝,已然心动。所以,欣赏她,欣赏她的才学,或许可以说已为她心折。可小风筝虽然有如此教养,但世事无常,她爱财,所以做了小偷。这与公孙公子的侍郎身份背道而驰,他本应将她送官法办的。可公孙却没有这么做。相信他是惜才,所以不忍,也因为喜爱,所以包庇。小风筝狡黠聪慧,公孙策无可奈何,拿她完全没辙,但对于小风筝的所作所为,公孙在本质上还是不认可的。他与风筝的感情十分隐晦,从不直接。二人日常的接触都在于心灵的交流,也都在时不时的试探。公孙自负,所以知晓她是小偷后与之所有的相处,难免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她是小偷,所以她也可能是骗子。个人认为,公孙由始至终都不是太相信小风筝。但却无可奈何被吸引了。他们因才学心心相惜,也因才学有了距离。公孙自负,风筝自傲,才学人有的通病,互不服输,暗自较量。小蛮说,公孙非常聪明,在感情中也想要赢,我认为她并未说错。

后来经过种种磨难,公孙与风筝还是在一起了。公孙的表白看得人泪眼朦胧,这样一个公子竟是如此深情,放下面子和自负,他与风筝已经近在咫尺,所以,他们在一起了,风筝再无顾虑。但近在咫尺不代表两人之间没有任何问题。他们的价值观是不太相同的。看似近,实在天差地别。

公孙报效朝廷,以正义之士为名,功名在身,以天下人为重。但风筝前半生漂泊流离,唯一的外公也已去世,她没有安全感。甚至也算重病在身,她几乎可以被称为没有明天的人。

因庞统的一句证词,公孙将小风筝关入大牢。他想保护她,这是权宜。却让风筝伤了心。

如若爱,为何不信?只怪这公孙策在于那个审判的官位上,天下人都看着,因大局为重。所以即便是保护,也如此隐晦,不能放在明面上。这违背了风筝感情的原则。所以她很失望。一个连句辩护的话都不能讲明的恋人,对于一个没有明天的人,又有什么意义?

再说到耶律文才,大辽为数不多的儒雅好文之士。几乎与公孙不相上下,二人最大的本质区别,公孙喜欢和平,虽为二品侍郎,但不喜朝廷人的虚伪,最后选择归隐于世;耶律不一定喜欢战争,但隐含霸气,终会有所成就,定不甘平凡。他也钦慕风筝之才学素养,也心动于她的口齿伶俐,最后他比不过公孙,君子的离开了。

我假设一下,如若是他面临公孙之境地,他也会以大辽为重,只是相信他会做出更让人有安全感的选择吧。他定会直接告诉世人,相信不是风筝所为,他会光明正大的站在风筝前面遮风挡雨。女子只需要一句爱人的信任,如此简单,公孙想要两全,却无意伤了风筝的心。看似两全,实则将天下与感情的位置摆在了风筝面前,却不讲明,让风筝自己去体会:天下为先,甚至隐含让风筝理解他,也顾全大局的深意。而耶律则是个干干脆脆的人,他符合风筝对于感情的要求。他也更成熟,在土城之时,早就看破风筝实际是个小偷,但并未说破,他体谅风筝的颠沛流离的身份,他的处事方式没有文人的毛病,或许与大辽人的性情有关吧。

最后,公孙让小风筝到辽国搬救兵,这是多么聪明,以外侵逼得庞统以大宋为重,逼皇帝放下芥蒂。他在这场内乱中的决策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当之无愧以睿智形容。但这又是多么残忍。他明知耶律爱上小风筝,明知小风筝已对自己失望,这一去,小风筝极大可能不再回头。他却还是这么做了,侍郎大人,以天下为先,百姓为重、。但对于那个女子来说,她想要心爱之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以她为先,即便自私也无可厚非。所以公孙做了称职的侍郎,却做了不称职的恋人。

大宋最年轻的侍郎公孙大人,当之无愧。他心怀大爱,没有错,却对不起一个人。最后小风筝离开了耶律,或许回到了公孙身边。但私以为,他们还是不会长久。因为公孙策对于朝廷和天下有种与生而来的责任感,有一天,再发生相似的事情,还终是同一种结局。

故此,公孙策对木兰是一种怜惜与责任感;对小风筝,是知音,是不分伯仲,是你来我往,是不可抑制的心动,是无可奈何拿你没辙的心甘情愿,是爱,是情……但这一切都建立在朦胧的基础上。彼此之间皆不直接,是我不说但你应该懂的自负笃定。对得起天下人,却败于他的性情。这无疑是种大爱。为大爱弃小爱。

最后是包拯与小蛮。也不可避免要说到五人之多。

包拯之聪明不再赘述。他的聪明只在于破案解密,他细心到可以根据每一个细节破了案子。但在平时他只是一个糊涂傻气的人。或许这就是一个仁心善良之人的特点吧。

小蛮,蛮不可言,但只对包拯一人蛮横与柔情并施。连公孙和展昭都心知肚明。但她的身份是柴郡主,本该嫁与皇帝,母仪天下。

包拯对她是在风月楼相处的家人在照顾,但她对包拯却是一种爱情。

剧中的包拯,在小蛮身份为曝光之前,平时傻气,破案精明。在土城,包拯终于发现小蛮的情绪反复,关怀于她,最后却因灵光一闪而研究案情去了,小蛮怔楞盯着旁边,喃喃自语了这样一句话,“天下第一聪明人……”听来竟是如此心酸。这么聪明的人竟是不懂女人的心。她无可奈何,只因喜欢包拯,便不得不包容,她没有选择。

肖若水出现了,与小蛮截然不同的两种人。自然为美,笑容纯粹,干净潇洒,若水宛如神女,不同于世人。相比之下,用现代的比较就是小蛮是适合过日子的人,饿了准备大包,陪伴包拯,不离不弃;若水是女神,所有人看她都带着憧憬与向往还有喜爱,因为这样的性情,他们做不到。小蛮也知自己与若水的区别,所以当若水出现在包拯身边,她甘心就这样退场。或许那时她还想,本就不可能永久陪伴,她终究要回到皇帝身边吧。所以可以看出,在土城的时候,小蛮已心知这样相处的日子不多了。

还有不得不提的两个人是皇帝与庞统。二人相斗,伤的是天下人与这群本可以平淡生活的人。

在小蛮作为郡主时,是皇帝的青梅竹马,她懂皇帝的不甘,也想为天下人做点事,于是她被授意到包拯身边潜伏着。但她对皇帝是情谊,是心疼这个男子从小就如笼中之鸟被束缚着,她也有这个责任帮助他。

而庞统其实对小蛮也是力所能及的好。他自是狡诈,但不可否认对小蛮也有真心。我愿意相信在巡抚府中,小蛮问他借娟帕时,他因小蛮一句体贴的抱歉而说愿意将命都给出去的话。只是,他的感情也在权利之后。但他不虚伪,如同耶律一般干脆。喜欢就是喜欢,比较就是比较,若你没天下重要,也会明明白白告诉你。某种程度,他是最光明磊落的。

包拯喜欢过若水。甚至如果若水不是凶手,他愿意让若水去京城找他。可当他真正意思到感情之后才发现,原来他在意小蛮,非常在意,一旦失去便痛苦非常,颓废无比。我终于知道原来包拯还是很爱小蛮的。原来是爱的。

然而当包拯与小蛮之间最后的窗户纸捅破,包拯心痛,小蛮心痛。但他们善于克己,因为还有天下人在前,他们不能放肆。当回到真实的身份,包拯——天下人都相信的包拯,小蛮——未来的皇后,责任摆在这里,他们已经天差地别,已经不可能了。以至于即便事情解决,尘埃落定,包拯不会向皇帝提出任何要求,柴郡主也不会像皇帝提出同样请求。他们同是维护大局的人。

最后,即便皇帝爱惜包拯,却隐晦暗示包拯不能留存于世。皇帝自私,不顾自己青梅竹马的心情,帝位摆在这里,他没有选择。包拯自私,留下娘亲与朋友,甚至心中所爱,义无反顾跳崖寻死为了稳定天下;小蛮自私,明知要嫁给皇帝,却对包拯心动,明该抽身而退,却让包拯对其倾心。

所以,包拯和小蛮看似最容易在一起,最无阻碍,实则他们是最无奈的一对。因为都没有选择,为了天下人,包拯不得不死,小蛮不得不死,他们不能在一起,唯一的路便是顾全大局。

展昭和小狸、公孙策和小风筝、包拯和小蛮都同为一类人。他们的感情也为此呼应。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大爱故,两者皆可抛。

(以上皆为个人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598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